【 – 节日作文】
篇一:《从微信无提示退群引发的思考》
从微信无提示退群引发的思考
前不久,微信发布了一个新特性:退出微信群不再有“XX退出了群聊”这样的提示。得知以后,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说“无提示退群是微信春节送给我的一份大礼啊!”结果下面n多人点赞,纷纷表示这个改进相当的好"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和老板任向晖两个人默默不语,闷头忙着退群。过了一会儿,他有点炫耀的跟我说:“我退了有差不多10个群。”然后我面无表情的说:“我最少退了20个吧。”
微信群刚出来的时候,着实红火了一阵子。我还记得2012年四季度的时候,第一批微信群出现了,当时有两个群我都比较喜欢:一个是只有几十人的新媒体主编群,当时国内主流一线互联网科技圈媒体的主编都在里面;还有一个是NYPM群,有500人之大,汇聚了中国互联网圈子里的许多活跃分子。后来,我自己也建立里一个“网商天下”群,把我多年认识的电商行业大佬们都拉进来了,外面有不少人托关系找我要求加入这个群。
当年的微信群真是很热闹的,干货多,话题好,互动的人非常踊跃,群主对群的管理也比较严格,如果有人发广告、灌水,一次警告,两次直接踢掉。
不过这美好的时光没有持续多久,渐渐的群多起来了,我也经常莫名其妙的就被拉进某个群里去了。以前加入某个群,群主一般都会郑重其事的介绍一下,告诉大家来的这位什么来头,然后群里的兄弟们还会热情洋溢的欢迎一下。后来呢,拉进去也就拉进去了,别人不知道你是谁,你也不知道其他人都是干什么的,更有趣的是,有时候你连拉你进去的人都不认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批评微信群的文章渐渐多了起来,朋友们在私底下聊天的时候也普遍表示不胜其扰。天真的孩子可能要问了:“既然不喜欢,那为什么不退群呢?”退群?说的轻巧,可是你一退群,所有人都能看到“许维已退出群聊”,你这不是驳人面子吗?在中国,你懂的。
所以,昨天听到微信可以无提示退群的那一刻,我真是发自心底里的高兴:终于自由了!就像我第一次发现51230.com婚恋网站那个查看好友时可以隐身的功能一样兴奋,有时候一个细小的设计,击中的却是用户的心灵。
退完了那20多个群以后,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微信群呢?琢磨的结果是:因为用户需求和产品功能发生了错位。用人话讲就是:微信群这个功能没问题,但是我们用错了地方。
古往今来,无论信息技术如何演进,信息传播的模型只有两个:“管道式”和“广场式”。 管道式传播包括交谈、开会、写信、电话、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即时通信)等,他们的共性特点是:
1、方向性:信息有明确的接收人,不是无目的的乱发。
2、私密性:除了发信人和接收人以外,其他人对信息不可见。
3、平等性:发信人和接收人的身份可互换,双方都是发信人,也都是接收人。
4、强交互:发信人期待获得接收人的反馈。
5、小范围:参与人数较少。
广场式传播包括演讲、大众媒体(纸媒、广播、电视)、BBS论坛、微博、朋友圈等,他们的共性特点是:
1、盲目性:信息没有明确的接收人(虽然大众媒体在面向广告主推销的时候都号称自己是“精准传播”)。
2、公开性:除了明确禁止的人以外,其他人对信息都可见。
3、角色性:有明确的“媒介”、“受众”身份区分,二者角色不可互换。
4、弱交互:发信人对接收人反馈的预期较弱。
5、大众性:参与人数可以非常多。
很显然,管道式传播和广场式传播是一对矛盾体,虽然今天我们的信息技术已经能够让二者“融合”起来(比如说广场式传播也可以有反馈回路),但是它们根本性的矛盾还在那里。 微信群本质上是管道式传播的一种变体,当群成员数量比较少的时候(比如个位数),它具有封闭式传播的所有特点,因此我们会用它来进行在线交流、工作协作。我们并不讨厌这种小范围的微信群,相反我们还认为它很有价值。
可是我们讨厌那种几十人、上百人、甚至几百人的微信群:它们虽然看起来像是一间密室,但却毫无私密可言;它们的每条信息都提示我去阅读,但却和我完全无关;它们每天产生海量的信息,但却没有任何价值;它本来应该是一根管道,但却被撑成了一个广场。
昨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天哪,这不就是我大学时候梦想拥有的那种书店吗?感动到哭了”。
当我把它发到朋友圈的时候,我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我想发就发了。可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把它发到某一个微信群当中,因为那会让人感觉很二,我为什么要通知群里所有人我喜欢某家书店呢?人家为什么非要看我这条消息呢?
这就是封闭式传播和广场式传播的根本性不同:管道式传播是带有强迫性的,当你收到消息以后你必须要去阅读它,因为你天然的认为它和你有关系;而广场式沟通则没有强迫性,受众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所以你不必担心打扰到他们。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微信百人群背后的“用户需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答案挺简单的,就是社交。大家都想认识更多的人,都想让自己变得更有名气,于是就加群、拉群,希望通过这条路径来拓展人脉。可是这个需求和微信群本来应该对应的用户需求偏离了,微信群本来解决的是少部分人的沟通和协作问题,现在却被拿去用作社交工具,不被玩儿坏才怪呢。
其实要解决社交需求的话,阿里来往的“扎堆”是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它也是群,可它采用了微博这种广场式传播的产品形态,而不是聊天这种管道式传播的形态,它可能更适合圈子社交这个需求。不过很无奈,微信太强大了,根本没给来往验证答案的机会,所以这也就只能是我个人的一种猜测了。
虽然说了很多微信群的不好,可是微信群其实挺冤的。作为小范围的沟通协作工具,它非常好用,实实在在的解决了多人信息共享的需求。从微信产品运营的角度来讲,微信群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微信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它创造出来一个让用户去邀请用户的需求,延展了产品的外部性。
但事情总是在变化的,在用户基数较少时候合适的策略,当用户基数扩大之后可能就会不合适,负面的效应也会暴露出来。现在微信团队看到了微信群对用户体验造成的损伤,然后用“取消退群提示”这个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巧妙的解决了问题,这真的是一种智慧。
篇二:《微信内部群交流机制》
1、 公布公司文件和通知的,所有人都要回复,24小时内不回复,给予一定的处罚
2、 公司内部群在上班时间尽量不要谈工作以外的话题
3、 晚上11点之后禁言
4、 必须发正能量的。抱怨私下的私下找人沟通
5、 不能替别的公司打广告
6、 私人问题私下沟通
7、 禁止刷屏。发现一次罚款200元
以上规定有群主执行,群主人员有公司选举产生
篇三:《关于微信群的七煞剑》
关于微信群的七煞剑
来源:i黑马
作者:玩客丁子 2013-1-29 07:55 类别:社交营销
玩了几十个微信群,玩了数百天。可从15号以后,连续8天测试微信群功能,200人的群,每天十小时以上的读音,活跃度木得说,而且来来去去,最后竞然190人,就是不走了。写点东东吧,专门送给微信“玩”群。
关于微信群三个不同的区分:
1、【微信群不是微博的相互关注】
微博是通过相互关注来确认相对弱化的关系互动,这仅仅是第一步。走向相关系并不只是因为相互关注而实质发生关系强化。反而按精确需要,而临时的关注行为可瞬间达成强关系互动。而这个属性在微博上我们叫“流动的关系”,随事件的变化而流动。
微信群则不同,微信群通过建群,入群(被动、主动),互动,离群。这一切行为都是在“抓取”或创造新的关系的过程。他是有意识发生的,随关系者的行为而变 化。最终的结果是形成稳定的强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群的互动在,人员相对固定下来,就等于建设了一个强关系的结果和事实。
2、【微信群不是QQ群】
QQ群,承载了所有的PC互动。其结果也是建立关系,但效果不理想,即使是群主非常敬业,即使手机QQ也是移动。但,因为QQ从PC而生的强大的陈旧关系管理上的包袱,让QQ无法单纯以社交产品即社交关系来起步。而是以网络关系的延续。而网络关系对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关系在占领用户时间上输给了手机。所以,微信群比QQ群更具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和有效性,好用,快用,简单用。胜。
3、【微信群不是论坛社区某版】
论坛社区,已经死了。
第一,他只占领了部分的PC交友的网络关系。
第二,PC网络关系都竞争不过移动社交关系。
所以,论坛社区,没有机会。
移动社交产品,微信群的关系属性
1、【微信群是变化的人人关系】
微信群的“被加入,可选择,随时退,随时进”其中,除了第四项,在“进群”的条件上单方不可选择外,其他三项者是双方可以选择的。{微信群里不是群主怎么@所有人}.
这就表征了微信群的基本属性是:
基于双方选择的关系建立。结果会怎样,是决定于双方的现实关系的。是可变化并同时可选择的。
2、【微信群标签的道场】
微信受限于标签或叫没有标签的标签的限制。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以利聚,人以品聚,都是一个标签的游戏。没有标签就没有游戏,有游戏自然有标签。{微信群里不是群主怎么@所有人}.
3、【微信群是群主的课堂】
因为删除权是绝对掌握在群主手里的,所以这个群的最后的核心关系还是所有人与群主的关系。群主是微信群权力控制者,虽然他可以用N种方法来不扮演控制者的角色和身份,本质上,不改变他是控制者的身份。
4、【微信群与人数没有关系】
大群,小群,中群。都有成功的事实和结果,群的长久与短暂,活跃与沉寂,权威与民主,价值和价格,开放与封闭,与大小无关,与存在和使用有关系。
5、【微信群与技术没有关系】
技术不是微信群的核心:简单与复杂,功能与平台,数据与流量都不是微信群的关健点和基石。微信群唯一的技术要求就是:手机使用,移动享用。微信群的核心是人,不是技术。
6,【微信群的生死是产品体验的比较】
微信群的体验度,不是核心。但是,微信群的体验度是通过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比较来考评的。谁做到了,最快,最真实,最简单,最好用。谁就是NB的产品。未来微信群在产品上会永远面对选择。群在,人在,江湖在。可以无微信,但不可无群。
7,【微信群是共利的商业行为】
微信群不是文化,他是互动为王的关系。
也不是生活,你不能吃它,喝它,睡它。
微信群是商业行为模式,是个工具。
微信群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结果,绝大部分没有发生在群里。 可是,在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时代
微信群又是最好的,最高效的社交工具。 虽然有一天,微信群也必将成为过去 那时,手机已经不存在了,
微信群在哪里?是蜕变成其他的蝴蝶 还是被狗吃了,这是不可知的未来 那么,今天还是让我们一起
在微信群里撒野吧,玩吧。
共同享受它,同时,做好准备 一起迎接“感知互联网”的
“后手机互联网”的时代。
篇四:《微信群自我介绍》
群说明
1、本群宗旨 为兰花的推广交易、分享交流创建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安全的平台,打
造一个互帮互助,经验分享的即时发布平台,从而实现共赢的理念。
3、本群属于自由自愿加入的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为本群负责,拉入德才兼备、志同道
合的朋友加入。新人入群请先自我介绍,所有群内的成员共同承担管理和监督的责任。
4、群目的:精华交流,经验分享,互相学习,共谋发展;
5、群价值观:正面、付出、负责、尊重、互助。 为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畅通性,现制定如下群规:
一、鼓励:
1、本群聊天,语言要文明,严禁恶语伤人等现象发生,既体现了群友个人素质,又保障
了本群整体和谐。鼓励积极参与聊天,分享兰花的种植技术、销售渠道及有关方面的经验,
推荐优秀兰花基地,发送有关照片及视频,以天天上线为骄傲;
2、鼓励成员友爱、团结、平等、尊重,以爱护兰花行业为目标;
4、鼓励大家公共话题群里说,私密话题私下说,私聊做生意,双方必须真诚相待;严禁
欺诈行为。未经本群群主推广认可的交易,如产生纠纷,本群概不负责。
5、定期开展主题讨论活动,本群主题活动有:兰花有关的技术交流、兰花的推广销售、
农场管理经验交流、农业政策交流、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有关产品推介、花卉投资方向,在
大家讨论主题时,请积极发言配合,严禁发其他内容广告,不能打断主题讨论内容。 个别群
友如遇难点,可向群主和管理员申请同意后,列为讨论主题,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帮忙解决。
二、禁止:
1、 恶意刷屏,或发带有欺骗性质的言论及消息,违者自动退群或者群主拉黑;
2、禁止长期潜水 (例如:1周内不说话的),若有,建议改正;
3、成员相互包容,相互监督,禁止有歧视、攻击、骚扰、过激等不良言行,违者自动退
群或者群主拉黑;
4、群内严禁发布任何危害国家及各人利益的言论,禁止涉及黄赌毒等敏感话题;
5、禁止发布和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
6、防止信息外泄造成他人的困扰,禁止对外泄露群内群友个人资料信息和照片信息;
7、 严禁其他经管理员一致认为应禁止的活动及话题,其他事宜另行补充。
8、行业信息发布时段为早上8点——22点且每天不得超过三条(次)违者按恶意刷屏
处理(建议信息发布前先发随意红包),自由聊天时间可延长至24点;
9、每晚24:00到早晨8:00为本群休息时间。此时段内请私聊,以免影响他人休息。
本群规源于大家,但仍需完善,欢迎群友多提建议,如有合理,我们将积极采纳,。以上群规
望大家自觉遵守,遵守者为诚信的体现;如有违反,视情节轻重,轻者知错就改,下不为例,
重者移出。
1、 进群改真名,按模版发自我介绍,例如:张三-上海-清一网训。
2、 欢迎发广告或变相发广告,需同时发1个100元/20人的红包, 以示人品。
3、 本群禁止私自广告、负面、刷屏、大图片、大表情、假红包。 未经管理同意发广告,本群均不对产品和服务真实性负责。
4、 广告指以卖货、推项目、抓客户为目的内容,如需推广联系群 管理。
群主义务
1、 群主有责任邀请分享嘉宾。
2、 必须掌握群的动态,发现违背群规的人,要进行规劝,屡犯者,
清理出群!
3、 超过一个月潜水不参与讨论,清理出群,拉新人进来。
4、 群的上限为150人-200人,不要超出。
5、 每一个人必须有价值,明显没价值的清理出去! 群分享
1、 分享时间:周二、周四,下午16:00-17:00。
2、 周一、周三确定分享主题和主题内容。
3、 优质内容分享到订阅号,群员进行分享传播。
1、设置3名群助理,每个人负责一个群里三分之一的老师。
2、在向老师征询分享主题之前,必须有礼貌地简单介绍下自己,并向老师发送一份公司
的产品介绍。{微信群里不是群主怎么@所有人}.
3、拿到老师的分享主题第一时间告诉群主。 数据统计
1、 社群用户在目标用户群体中的占比用户是多少;
2、 日活跃的用户、周活跃用户、月活跃用户在整个社群用户中的 比例;
3、 平均每个群用户创造的信息数量; 无论你是代表个人,还是一个微店,或是一个公司。你的本质都是一个人,而且是你的
产品或是品牌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人。 千万别被粉丝经济忽悠了 在你能够输出足够有料的内容、产品和能量之前,这跟你没啥关系。在这之前,只是熟
人经济,最多是体验经济,因为熟人觉得你的事情就在身边,是一种见证、是一种参与。 从体验到膜拜成为粉丝,是一个漫长的系统的自我修正、修炼的过程。让粉丝经济与你
有关,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