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村支部书记个人事迹汇报材料 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节日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节日作文】

篇一:《村支部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村支部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群众致富路上的“舵手”

***是都匀市凯口镇朵罗村的“领头雁”,多年来,默默无闻地把青春和热情奉献给群众的生产生活。“为群众办好每件小事,就是为党办好一件大事。”党员都把王支书在村党支部大会上的要求铭记于心。

***被群众称为致富路上的“舵手”。“舵手”两字,重量非浅。他带领村支两委齐心协力建好活动阵地,让群众有办事的场所。群众增收致富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但不管面对任何风雨,这位“舵手”都保持着正确的航向,为实现朵罗村的梦想而努力。

村民都清晰地记得那场百年一遇的大旱。***将“群众有水喝”作为全村头等大事,号召全村党员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投入到“抗大旱、保民生、保春耕”一线。同时,动员群众配合村两委,努力开展生产自救。他费劲心力和体力,走遍了全村深山,终于发现一处水源。通过多处奔走,争取到了帮扶单位10吨水泥、2500米水管的支持,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的饮水困难。火石坡组地处高地,没有水源,如何解决他们的吃水问题?这是困住他的心结。他用摩托车为该组留守老人、残疾户送水40余次。为保证送水车能顺利入村,他借用农用车,6次驾车到沙寨乡拉运碎石修补路面,确保了路面畅通。他带头送水保住村里的经济林,使小黄山近2000亩茶园成活率在95%以上。

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王章尧也有妙招。他捉摸着烤烟兴村发展计划。第一次试种,群众顾虑重重。为此,他一方面走家窜户,苦口婆心地做群众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自家示范种植烤烟30亩。在他的大胆鼓励下,群众迈出了致富的第一步。为方便烟农进行生产,激发烟农积极性,***自己投入15.6万,帮助烟农修建了一条长4公里左右的“烟道”,烤烟种植工作慢慢步入正轨。

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王章尧的计划慢慢变成现实。烤烟、茶叶成了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得到实惠的群众反映:王支书比他们想得好考虑得周到,

我们有信心和他一道不断地闯,不断的去试,哪怕失败也是为了成功。

在***的不断努力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至2013年已达6350元,农民的腰包渐“鼓”。烤烟种植面积也达到了600余亩,去年烤烟净收入达40余万元。积极与周大福基金联系,投资23.2万元实施人畜饮水工程,使朵罗村火石坡包谷地组108户432人和180余头牲畜彻底告别了长期靠水窖饮水的历史。落实危房改造项目56户,实施水泥硬化道路19.4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全村生产生活环境。

作为支书、主任“一肩挑”的***,他自知肩上担子的沉重,小到群众的鸡毛蒜皮,大到上级党和政府的要求,他都得任劳任怨地扛起来。“幸好,我的付出都得到群众的认可。”他笑着说:“别人赚钱,我‘赚’的是信任与民心。”

资料来源:

篇二:《优秀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事迹材料》

优秀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事迹材料

一、勇于开拓,创经济强村

15年前,民丰村是个穷得出名的穷村。1987年4月村委会换届改选时,村民一致推荐某担任村委会。此时,他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接受吧,这个穷家不好当;再说自己不愁吃、不愁穿,家里办的作坊式纸盒厂,少说每年利润在万把元以上,何必去“自讨苦吃”?不接受吧,如何对得起村民的信任。

某不负众望,最终他还是走马上任了。他向党支部、村民会提出了“以工兴村、强工富民”的思路。在他的建议下,村里将原先的化纤造粒厂改造成现在的富利嘉纺织和富星无纺布两家股份制,仅4年时间,就累计创税利400万元。与时同时,他和村班子成员又大胆开拓,解放思想,积极为民营个私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和服务,放水养鱼,倾力营造“村里搭台,个企唱戏”的大上、快上发展个私经济的氛围,使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97年,民丰村的个私企业还不到20家,如今,全村除了3家中外合资、两家股份制企业外,个私企业已达176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就有6家,出口企业3家,并初步形成了以毛纺为龙头,纸盒、皮件、标准件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个私经济的迅速崛起,为全村经济注入了勃勃生机,97年工业产值仅1亿元的民丰村,去年全村工业产值已达3.57亿元,实现税利1188万元。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全村85%以上的劳动力进厂务工,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500万元。

某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集中力量把经济拉上去,增强本村的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积极鼓励农民办企业发展经济。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民丰村跻入了“浙江省致富脱贫先进村”、“**市农村经济百强村”、“**区农村经济十强村”、“**市文明单位”先进行列。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因地制宜,引村民致富

1997年4月,民丰村先后合并毗邻的渔业、繁劳动、荣跃三个后进村。面对全村党员、群众和上级党组织的信任,某别无选择,一次次打消了卸任的念头,还忍痛割爱放弃了外地一家年薪6万元办厂聘请机会,义无反顾挑起了村党总支书记的担子。

“让村民富裕,是我的最大愿望!”某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全村925户农户,户户奔小康,人人住新楼。

为了尽快改变合并后进村的面貌,他深入群众,搞,找到了村上交款拖欠、电费、自来水费等外债累累的“症结”,其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及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未到位,群众有意见,致使人心焕散,经济发展滞后,找准切入点,因地制宜,提出了实施“发展统一制订,公共事业统一建设,各项投入统一安排,村民的福利逐步到位”致富新略。他与全村党员干部齐心合力。仅化一年多时间,就对原繁荣村投入20多万元,用于改造、整治道路、桥梁及排灌渠道水利设施建设;对原荣跃村投入30多万元,新筑道路2公里,打通了东台浜、周安港、北长埭三个组交通“瓶颈”,解决了150户农户行路难。搬迁改造华家桥机埠,扩大灌区面积100亩。同时还顺利解决了农电、自来水及部分渔民建房等遗留问

题。使原先的三个后进村很快由弱变强,共亨富裕。

去年,他又通过村、区、镇三级携手投资100万元,启动建设2500亩基础设施配套、农机化操作、装备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农业综合园区,引导农户以效益农业带动传统农业。现在全村以大棚蔬菜、果木、特种水产养殖为主的块状特色效益农业已明显凸现,仅大棚蔬菜面积达到210亩,占了全镇“半壁江山”。去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1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达到556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6125元。

村子富裕了,某又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一件硬指标完成。现在,农民饮用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已经普及,康庄公路贯通村、组,95%以上农户能通上汽车。今年又投入60万元,浇筑2.5公里村、组柏油路面主干道,使村组公路达到等级公路标准。出资5万元,委托上海同济大学设计规划3.5公顷90幢“民丰别墅区”,目前已有80户农户乔迁新居。一个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城镇工业化、住宅别墅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美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已经展现。

三、真心为民,让群众实惠

某深知,党支部威信高不高,关键要看老百姓能不能得到实惠。因此,它除了始终把增强实力作为村党总支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外,还千方百计为民谋利益、办实事。

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里办起了图书室、乒乓室、阅览室等活动场所。还建立了村干部联系制度,要求每个村干部至少联系5户农户,其中1户为示范户,2户困难户,2户种养大户,经常到这些农户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为他们提供信息和服务。

为了村民共享城乡一体化成果,近年来,某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投资40多万元进行农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农民得到了实惠;率先实行费改税的政策,把应退的统筹款百分之百全部退到农民手里,使农民偿到了实行税费改革的甜头;改善村容村貌,着力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投资47万元疏浚河道4.9公里,土方59250,通过省、市、区验收;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78%,为广大群众撑起了大病的保护伞;在村里配备了电脑,连上了宽带,村民只要到村里一上网,就可以很方便地查到要找的信息了;家家户户按装了电话,实现了电话村。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某在全村广泛开展创建星级文明户活动,全村现有星级文明户785户,并通过了市级文明单位的复查验收。还出资5000元,购买了彩电、DVD和学习资历料等送到2户党员家里,挂上了电教化教育点、党员文化示范户的牌子,在分片开展党员电化教育的同时,让党员文化示范户成为科技知识的传播者,先进文化的者、为村民提供了活动空间,有效的扼止了赌博等不良风气的蔓延。同时,建立健全了联防联网络体系,组织青年志愿者进行夜间巡逻,为村民创造平安生活环境。

四、严于律己,做党员表率

某不但牢记宗旨,办事公道,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还廉洁奉公,严

于律己,乐做党员表率。

他在中认识到,农村各项工作要发展,班子是关键。作为村党总支班子“一把手”,他非常注重自身素质提高,对村里的重大事情,都经过村民代表讨论再实施。为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他认真培养,拓宽渠道,把村里最优秀的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严格按《党章》规定把好入口关,做到公开公正上墙公示,做到成熟一名,发展一名。仅去年以来,就有2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并吸收了3名预备党员,为村党员队伍增添新鲜血液。

为了使干部长期受教育,老百姓长期得实惠。某经常组织村班子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三心”和“三情”,即:公心、责任心、事业心,对党有感情、对群众有亲情、对工作有热情。并每月组织全体干部进行义务值班巡逻、义务劳动:如去年8月25日,他带领村党员干部维修村级道路3公里;9月份,又2次清扫村级道路;10月8日,还组织人员疏浚河道,村干部带头打捞漂浮物。今年5月20日至6月5日,村里修筑一条2。5公里的村级柏油公路时,他连续半个月日夜坚守在工地上,一步不离。在“双整治”中,他第一个拆除自家的坟墓,为村民作表率,使全村300多只坟墓一个月内全部清除完毕,实现了全镇第一个无建筑性坟墓的村。

在建立基层党组织规范运作机制上,他先后落实了一系列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民主听证会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村务公开力求“四规范”,即:公开时间规范,收支每月公开,村干部工作目标和年度计划等在年初上墙;公开阵地规范,并在方便群众阅览的位置设立公开栏;公开程序规范,公开的内容全部通过村民代表会讨论;公开管理体制规范,建立村务公开档案,除了在村里设立村务公开栏,还在党员家庭设立了村务公开便民阅看点,便于群众查询、。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从每10—15户农户中推选出一名村民代表,参加村民代表大会听取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汇报,享有村级重大事件表决权,对村民委的工作进行监督。去年9月25日召开的村民代表会议时,某把准备自筹20万元资金疏浚3.5公里河道的事项交给村民讨论,热心征求村民意见,结果41名村民代表在听取村委会意见后一致同意后,又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受到村民称赞。不久前,村里又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出台了《民丰村村民自治章程》,进一步规范了村民自治工作,保障村民的自治权。

篇三:《优秀村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为民多奉献,为党添光彩

—池上镇中郝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东强事迹材料{村支部书记个人事迹汇报材料}.

赵东强,男,1960年5月出生,汉族,200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赵东强同志从2004年就担任中郝峪村的村委会主任,2011年起兼任中郝峪村村党支部书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村级父母官,赵东强同志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上任以来,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主动从群众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做起,以民为本,无私奉献,恪尽职守,自我加压,践行基层党员先进性,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干群一心,共谋发展,实现了村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他时时刻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中开拓创新、务实求是,受到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被镇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镇领导谈起赵东强,都夸他领导的村工作开展得好,乡村旅游发展得好,老百姓提起赵东强,都说他是带领大家建设新农村的的主心骨,是群众的贴心人。

“打铁先要自身硬”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要更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就必须要当好村支书,当好“班长”。用赵东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铁先要自身硬,党员干部自身不强,怎么带领群众奔小康?”。自从赵东强担任池上镇中郝峪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就率先带头带领大家学习理论政策、学习实用科技、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从班子建设入手,进行支部两委的工作、作风、思想整顿。要求两委成员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支部一班人多次召开会议,分析了原来支部班子存在的问题,就人心涣散,班子软弱,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通过交心谈心、书面汇报等形式的沟通,解决了思想疙瘩,统一了认识,明确了责任,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中大事征求意见,小事集体研究,求大同,存小异,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民主决策,消除了大家的心理隔阂,心

里顺了,工作起来积极性也高了,巩固了村班子在村级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他始终把村级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臵来抓,坚持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交流思想,积极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同时高度注重阵地建设,同时高度注重阵地建设,他在任期间多方筹资对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远程教育接收设备进行了整修,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巩固和扩大了党员教育活动场所。他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利用“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平台等多种方式,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激发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既然乡亲们、党员们信任咱,领导上级支持咱,咱就决不能辜负领导和镇亲们的期望,一定要当一天家,就要干好一天,为全村造富。”这是赵东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靠镇党委做依托,党员群众做后盾,他从廉洁自律做起,处处事事严格要求,尽最大的努力让镇亲们放心和信任。在工作上,他始终坚持民主公开,广泛听取大伙的意见,支委会、党员会、群众会从来没有间断过,对村财务始终坚持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就这样,他上任不到半年就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在他的带领下,中郝峪村改变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各项工作开展起来群众积极拥护,各项指标名列全镇前茅,连续多次被授于“先进村党支部”称号。

“共产党员要时刻想着群众利益,群众的所想所盼就是交给我的任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赵东强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让群众感到党的温暖。赵东强常说:“作为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时刻关注和及时解决好大伙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责无旁贷。”

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赵东强同志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几年中,他对村级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改工程。整修道路、自来水网改造、电网改造等,关系到了群

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面貌,是群众盼望已久的事,修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成为村两委的共识,但是资金方面实在是困难太大,赵东强同志克服各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硬化了村内全部街道,平整的水泥路改写了祖祖辈辈走泥巴路的历史,为了达到真正改善村容村貌的目的,还成立了一支3人的专业清扫队,对村内道路定时清扫维护,彻底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农村屡见不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能大大缓解沉重的医疗费。为此,赵东强逐户宣传,动员全村村民及时参与,有效的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鉴于多年来吃水难的问题,在赵东强同志的带领下,筹资进行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在村内挖通自来水管道,修建了自来水保障设施,有效的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也进一步保证了群众的吃水安全。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赵东强多方筹措资金,规划建设农家书屋,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针对农村养老难问题,大力倡树尊老敬老之风,在做好村风整治工作的同时,实施了为老人送温暖活动,利用每年的重阳节挨家挨户给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100元生活补助和油、面等生活用品,在李仟绩的带动下,全村尊老敬老之风大行。

现在漫步在整洁的林阴大道上,嗅着扑鼻的花香,农闲时在书屋里看看书、下几盘棋,在赵东强的带动下,如今的中郝峪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展、诚信文明、群众富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赵东强真正成为了群众信赖的“自家人”和“主心骨”。

“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赵东强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让群众感到党的温暖。自担任书记以来,在群众眼里他从不摆架子,群众有困难,他总是想在前面。村里大事小事,他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贫困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

身上闪耀发光。村里的孤寡老人,衣食无着,赵东强隔三差五给老人送吃送穿,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不管村里谁家的孩子上不起学,赵东强总是千方百计给予帮助,让孩子修完学业。这样的事举不胜举。提起他,村里人没有一个不挑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2000年10月4号,中郝峪村级公路修建工程拉开序幕。为了完成任务,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对被占地群众的不理解,他和其他干部一户一户做工作,有的户要跑上十多趟。由于工作强度大,开工10多天后,他就发烧、出虚汗,到医院检查,诊断为重感冒。医生说要住院治疗。他想:现在修建工作到了关键时期,自己一走,一定会影响到工作。于是,他就利用晚上时间在家输液,白天照常工作,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打动了村民,一些村民感动地说:“我们不看别的,就凭你这种精神,我们也要同意修建方案,不给村里的公路建设出难题。”就这样,中郝峪村公路建设直至竣工,没有出现任何纠纷矛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作为一名基层工作战线上的共产党人,长期以来赵东强都恪守着“奉献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人生格言,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懈奋斗。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上任之初,他的思想压力很大。围绕着如何才能把中郝峪村的工作开展的更好,他先后到一批老干部、老党员家中进行交谈,了解当前村中的实情。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运转。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要想带领群众致富,开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扇大门,金钥匙便是办企业,上项目。可是办工厂,一缺资金,二少门路,三缺人才,怎么办?面对这种形势,与两委干部经过反复权衡,认真分析了村里发展壮大经济的优势和出路:中郝峪村有一定数量的闲臵多年的非耕地,地势、土质、气候非常适宜柑橘,梨子,板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2004年初,他为了更好地发展中郝峪村的经济,亲自自费到重庆、龙山、来风、吉首等周边城市实地考察,发现

脐橙的市场前景相当好,价格又高。于是他便带头承包了80多亩旱地种植脐橙,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种植了脐橙,几年以后,脐橙给中郝峪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此外,由于中郝峪村的地势、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于西瓜、梨子、李子、板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赵东强书记又根据市场实际带领村民适时种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1年5月14日县委书记张才金,县委常委王金海在池上镇党委书记徐文魁镇长向洪江及政府全体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中郝峪村考察调研,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参加座谈会,向各级领导汇报具体情况及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外地老板大车无法进入本村你,要求拓宽道路并硬化。二、为果农修建脐橙道四条,每条一千米左右。三、七四年我村的河改工程现已被洪水冲快,100多亩良田全部损失,因此要求重修河改工程。张书记当场表态就同意了前两条,第三条要等水利局及发改委的同志视察之后再作恢复。

如今中郝峪村村民在赵东强书记的带领下和睦共处,村支部也十分团结,全村有彭、黄、周、龙等姓氏,没有宗族派别,大家亲如一家,无论那寨那户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村委会都会一道前去送上一份心意,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小忙。每逢大年初一,彭书记和村主任都会走访全村,给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中郝峪村的党员去拜年,每人送上一个50元的红包。

“当干部就要一身正气,廉洁自律,无私奉献”

村级财务账目,一直是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给群众一个明白,给自己一个清白,赵东强在财务管理上增加透明度,在支出上实行民主集中制,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自觉管住自己的嘴、手、腿,坚决做到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保证资金的严格管理,在村内设臵专职财务管理人员,严格资金使用、报销、报帐制度,确定了收支必须有正式单据,必须经过一把手认可、经手人签字、理财小组审核三道关才能走帐的规定,堵塞资金跑冒滴漏的一切途径。三道关过后,到记账中心报账,并进

篇四:《优秀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优秀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兴办事业,我在前

多年来,村干部的旧观念是“税费收好了,矛盾不上交,工作就做到家了”。但张支书的思维并不局限于此,早在1986年,他就想到,这样的工作是被动的,他认为应该把心思放在如何帮助和带领全体居民致富上,而这单凭开开广播会、做做他人的思想工作是没有说服力的,他觉得自己应该做创业的带头人。由于资金不足,他就和村民陈均合作,从创办预制场入手,以作坊起家,当时租地2.95亩,建了一个800平方米的场地,年产值达到50万元,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金。1999年初,四安镇了民营园区,张支书瞄准这个机会,又与村民王建中合伙承包了镇纺织厂下设的一个车间,由于他经营有方,车间获得了可观的利润,更增添了他兴办民营企业的信心以及将企业做大做强的。

带民致富,我来干

张季明同志先富了起来,同时他也不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清楚知道群众的具体困难和疾苦,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去对待每一位群众,去温暖居里的每一户家庭,通过点滴小事,把党对农民的关怀渗透到群众的心里。他常这样讲,作为一名村支书,每一个村民都应该是自己的亲人一样,尤其是贫困户,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致贫的,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拉他们一把,不让任何一个掉队。凭借自己办企业走南闯北的胆气和见识,他想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一方面利用镇区在居委会的优势,千方百计引进工业项目,鼓励有资金、有能力的居民大胆办企业,为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创业创造条件;一方面去南通、走上海、奔京广,根据本居现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现在,80%的村(居)劳动力都走上了经商务工的道路,其中有近100名成了大小不等的老板,全居老百姓已经彻底摆脱了贫困。 在四安街道,提起张支书的好,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段故事来。不把路修好,干啥都不行。他在老沿防村任村支书的时候就寻思着要修路,测量了一年又一年,就是没钱。2001年道路建设一炮打响,这回,修路所需的资金,张季明全掏了;出工出力,乡亲们全包了。环村4公里的黑色路、至户5公里的砂石路,把家家户户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在镇成立工业园区之初,他积极响应,与村民一起动手备土打坝,为园区的开辟打了前哨。现如今,全居已实现道路通达化、灌溉防渗化、住居楼房化、厂企园林化、主要干道路灯化,为富民强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时候,我来上

{村支部书记个人事迹汇报材料}.

俗话说,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张支书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为了招商引资,他想尽了办法,为投资者铺平道路。办企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需要厂区,而千百年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从农民手上征用土地,难度可想而知,工业园区里的十几位企业家对此都深有感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总结范文,张支书挨家挨户帮他们上门做工作,将一分分土地征集起来变成了厂区,白天农户没人在家,张支书就晚上过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和农户签好字、订好就不回去睡觉,就凭着这股“犟”劲,不少农户就这样被他打动了,同意出让承包的土地。在张支书的带动和努力下,全居近40家民营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其中有达1000万元的定报企业,也有几个人的家庭作坊,同时也为全居提供了1000多人的就业机会,老百姓有了稳定工作,纯收入逐年提高,居经济也逐步好转,成了零债务村,且有盈余。

开展,我领先

平日的工作他总能处理得游刃有余,将老百姓的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税费征收期间,他是全村起得最早、睡得最迟的人,广播会开到喉咙沙哑……为了努力改变居委会的面貌,也为了创设招商引资和扩大商贸成果,张支书带领着居委会在各项工作上都争先创优。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和精神创建活动,是统一农民群众思想,树立共同理想的必要载体,是农民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办法,也是引导村民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张季明与两委班子成员围绕居委会创建文明街道,广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在农民素质教育中,他组织居民开展“双思”教育,采取算账对比的方法,引导居民从农村改革20年来的变化中深刻领悟致富思源“源”在党的富民政策。与此同时,他把居党支部、居委会下一步交由居民代表讨论,使居民看到了富而思进的前进方向。平时居里的工作,无论是农业税费征收、民事纠纷调解还是道路桥梁建设都走在全镇前列,居党支部连续多年获先进党支部称号,全居七星级以上的文明户占总户数的90%以上,劳动力转移达85%以上,科普示范户达12%。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去年,社区居委会一举夺得江苏省唯一的科普文明街道荣誉称号。

多年来,他一直都是早上5点钟起床、晚上12点以后才休息,从来不知道啥叫累。白天,张支书尽可能地在村里工作,夜里,他开始在厂里办公,既管生产业务,又抓企业,通宵达旦是常事。如有需要,他还亲自走南闯北,进原料、销产品。日子虽然苦,但苦中有甜。正是由于张季明的吃苦精神,他实现了人生的“双赢”。面对飞跃发展的形势,一向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张支书又有什么新的打算呢?且看他的行动和计划:年底前全居再新办3家民营企业,产值1.5个亿,居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个人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再投入150万元,新建厂房1400平方米,力争实现产值、利税翻番。

每每谈及这些,淳朴的张季明总是淡然一笑。用他的话讲,“如果这也能算得上的话,那么这成功的诀窍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想"。凡事只要认真地去想,反来复去、设身处地地去想,疏漏就会少了,办法就会多了,成功的把握就大了”。看似很普通的一席话,而其中所蕴含的朴素而深刻的哲理却是每一个村干部都应该思考和借鉴的经验之谈。

篇五:《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村支部书记个人事迹汇报材料}.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XX村委会连续三年以来,干旱少雨的天气造成了本村大部分水源干枯,部分河流溪谷断流,大面积农作物受灾,众多的人畜饮水困难。三年旱灾发生的范围广、程度深、造成损失重,严重影响了我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面临即将持续的干旱和进一步加深的灾情,面对纷至沓来饱受旱苦又不得不向政府求助的群众。XX同志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抗旱救灾的责任人,深知责任重大。他当即力断,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抗旱措施,细化领导责任。

一、千方百计保人饮,排解纠纷解民忧

XX同志在抗旱救灾工作中,始终把保障村民用水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始终坚持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充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来开展抗旱。一是在各村组水源急剧减少和供水紧张的情况下,采取实行分时分段限量供水方法,维护好饮用水秩序。二是全力抓好各村牲畜饮水。不断地向县水利局、国土局请示申请,请来了省101地质队到人畜最困难的几个村找水,四处奔波,筹措资金,目前已将中小屯村深井取水工程顺利完成。三是协调好用水矛盾。要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协调好生活与生产的用水矛盾,使珍贵的水资源得到共享和合理利用。

二、未雨绸缪兴水利,大旱之年保增收

面对大旱,XX书记一是加强水库坝塘管理,做好蓄水保水工作,树立防大灾抗大旱灾的准备工作。山塘水库做到应蓄尽蓄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水利工程效益。特别是我村十字坡水库在这几年的抗旱烤烟移栽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保证了昌、中、下三个村1300多亩的灌溉。二是维修水利工程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组织群众对我村的大坝,水堤进行清淤和维修,共投入劳动力100多个,资金1万多元。争取资金,对我村仅有的两个水库堤梁进行了维修。二是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切实加强对水稻等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干旱期间,全村投入机动抗旱设备10台,投入抗旱资金2万元,抽水灌溉农田800亩。

三、布置教育双结合,抗旱防火两不误

由于长期干旱,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森林防火工作形势严峻,XX同志结合我村实际,立即启动相应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发布森林防火通告和森林防

火戒严令,带领林管员深入各村组山头开展巡山护林和督促检查。一是带头加大防火知识宣传教育,自己出钱为林管员购买安装了森林防火宣传广播,要求其每天每村组至少宣传三次,增强全民防火意识,深入开展森林火险隐患排查工作,。二是带头实行领导干部包村组,加大对重点林区的监测巡查密度,严防死守,消除隐患,杜绝野外用火,确保林区安全。三是加强对扑火人员的安全扑火和科学扑救知识培训,提高扑火技能。

四、缸缸水满百姓欢,滴滴汗水书记情

旱灾来临,XX同志时刻关注农村五保,特困、孤、残等困难群众的日常生活困难,亲自为他们送去上级政府给予的救济救灾款和救济粮。多次为残疾人挑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XX同志日夜奔忙于各村组之间,深入实地察民情,解民忧。他夜以继日而不知倦,审时度势指挥有力,心系群众领导有方,在群众饱受干旱痛苦之时送去党无尽的关怀,用汗水滋润了人民群众干裂已久的心,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好评。

资料来源:

篇六:《优秀村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为民多奉献为党添光彩

—绣惠镇茂李村党支部书记李仟绩事迹材料

李仟绩,男,1952年3月出生,汉族,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12月起任绣惠镇茂李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村级父母官,李仟绩同志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上任以来,该同志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主动从群众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做起,以民为本,无私奉献,恪尽职守,自我加压,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基层党员先进性,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干群一心,共谋发展,实现了村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他时时刻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中开拓创新、务实求是,受到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被镇上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镇领导谈起李仟绩,都夸他领导的村工作开展得好,老百姓提起李仟绩,都说他是带领大家建设新农村的的主心骨,是群众的贴心人。

“打铁先要自身硬”{村支部书记个人事迹汇报材料}.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要更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就必须要当好村支书,当好“班长”。用李仟绩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铁先要自身硬,党员干部自身不强,怎么带领群众奔小康?”。自从李仟绩担任绣惠镇茂李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就率先带头带领大家学习理论政策、学习实用科技、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从班子建设入手,进行支部两委的工作、作风、思想整顿。要求两委成员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支部一班人多次召开会议,分析了原来支部班子存在的问题,就人心涣散,班子软弱,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通过交心谈心、书面汇报等形式的沟通,解决了思想疙瘩,

统一了认识,明确了责任,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中大事征求意见,小事集体研究,求大同,存小异,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民主决策,消除了大家的心理隔阂,心里顺了,工作起来积极性也高了,巩固了村班子在村级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他始终把村级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坚持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交流思想,积极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同时高度注重阵地建设,2005年,他筹资8000元对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远程教育接收设备进行了整修,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巩固和扩大了党员教育活动场所。他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利用“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平台等多种方式,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激发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既然乡亲们、党员们信任咱,领导上级支持咱,咱就决不能辜负领导和乡亲们的期望,一定要当一天家,就要干好一天,为全村造富。”这是李仟绩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靠镇党委做依托,党员群众做后盾,他从廉洁自律做起,处处事事严格要求,尽最大的努力让乡亲们放心和信任。在工作上,他始终坚持民主公开,广泛听取大伙的意见,支委会、党员会、群众会从来没有间断过,对村财务始终坚持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就这样,他上任不到半年就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在他的带领下,茂李村改变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各项工作开展起来群众积极拥护,各项指标名列全镇前茅,连续多次被授于“先进村党支部”称号。

“共产党员要时刻想着群众利益,群众的所想所盼就是交给我的任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李仟绩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让群众感到党的温暖。李仟

绩常说:“作为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时刻关注和及时解决好大伙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责无旁贷。”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村支部书记个人事迹汇报材料 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