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志愿者文章》
为他人开一朵花
如果有了花,清寒的春风将变得温柔;如果有了花,寂静的夜将变得绚烂;如果有了花,孤单的大地将变得缠绵。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为他人的生命开一朵花呢?
每个志愿者都是一朵花,他们盛开在学校,在街道,在公园,在敬老院,在每个需要帮助的地方。微笑是她们娇艳的容颜,真诚是他们瑰丽的色彩,奉献是他们摇曳的身姿,爱心是他们迷人的芬芳,他们盛开在每个需要帮助的人心里。
从罗马时代的博爱精神到基督教的宗教责任及救赎观念再到现代社会的志愿者精神,爱与奉献薪火相传,成为人类社会的精神力量;从一九九三年底中国青年志愿者第一次行动到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五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再到现在遍布全国的青年志愿者组织,越来越多的人怀抱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
犹记得二零零八年汶川大地震的惨烈与无情,感叹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第一时间从全国各地奔赴灾区,投入抢险队伍中,不分昼夜地忙碌在灾区各处,他们关切的眼神,亲切的话语,无微不至的关心像一泓清流,滋润着灾区人民焦虑而恐慌的心,他们的疲惫换来了灾区人民的安心。他们都是平凡的人,聚在一起却和大地震激发出的炽热岩浆一样,烧灼着全世界人的眼睛和心灵,全世界的人都感恩感佩地仰望着他们披满尘埃的身影,他们的生命同样渺小和脆弱,但他们的灵魂却伟大而坚强。他们用爱心编织成飘扬的
黄丝带,用行动诠释着沉甸甸的三个字——志愿者!
奥运会,世博会,志愿者们用流利的英语,良好的素质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发展着的中国;玉树地震,西南旱灾,志愿者们用坚强的臂膀,弯下的脊背扛起灾民们的生命之水,带给灾民生的希望。
不论盛典还是灾难,不论是大事件还是小场合,每个需要帮助的地方都能看到志愿者奔跑着的身影。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没有报酬,他们用一颗跃动着爱的心,完成着爱的传递,将汗水融化成满脸笑容,快乐他人同时也快乐自己。
当今社会,物欲像乌云笼罩了人们的生活,雷锋那样的奉献精神却在乌云的遮挡下日渐式微。志愿者无疑是这个社会里独特的风景,他们拨开乌云,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他们用爱融化冷漠的坚冰,让社会回归最原始的真善美。
“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你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志愿者用无私用奉献用微笑赋予了世界以意义,他们快乐自己同时快乐他人,他们给了自己的人生一个精彩的意义。
今年,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终于达成了许久以来的愿望。现在依然清楚地记得青年志愿者宣誓时的情景,握拳庄重地说出誓言:“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手放下的那一刻,肩上多了沉甸甸的责任,我知道自己终于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曾经羡慕活跃在奥运会上的志愿者,
奔跑在世博会上的“小白菜”,有着“志愿者”称号的他们自信而睿智,这让我感到自卑。直到自己也成为了志愿者中的一员,才真正明白,志愿者的意义不在于他有多大的能力,而在于他是否愿意为了他人而尽己所能的奉献。
加入青协的时间不长,却已经能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大家常常聚在一起,分享各自心得,交流经验,也会互相鼓励,然后继续为新的目标而奋斗。
曾听许多志愿者说过,做一个好的志愿者最难的是坚持,最重要的也是坚持。志愿者行动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时冲动,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持续奉献。怎么能忘记炎夏他们坚持卖报纸时的身影;怎么能忘记寒冬他们坚持收集物资时的脚步;学校的献血车旁总是有他们热情耐心地解答,每周一次的敬老院之行也总是充满他们的欢声笑语。多买一份报纸就能为重病的同学多挣一块钱,多收一份物资就能为灾区人民多添一份温暖。他们也有过犹豫,他们也遇到过挫折,但一颗诚恳的心和一份坚定的信念让他们坚持扛下了这份责任。青协的学长学姐用行动告诉我们怎样践行一个志愿者的职责,怎样协作,怎样团结,怎样在挫折中不放弃,怎样在犹豫中坚定信心,而我也将谨记青年志愿者庄重的誓言,尽己所能,履行自己的职责,继续在志愿者之路迈出坚定的步伐。
陌生的面孔,熟悉的笑容是对志愿者准确的描述。萍水相逢,不变的是真诚的微笑。
“忘了自己,宽了心胸”是对志愿者由衷地赞美。他们无私奉献,
他们耐心包容。
青春似火,青春闪光,青春无悔,青春不朽。青年志愿者们坚守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用爱心浇注成的最美丽的花朵将绽放在每个人心里,绽放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办公室 何志成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篇二:《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阅读答案》{有关志愿精神的文章}.
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个人身心完善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体现形式就是志愿行动。志愿精神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体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社会运行层面上将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对于人的社会化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使社会成员接受基本的社会准则,塑造具有社会取向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潜在的服务社会的行动倾向,这就是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起到将不同群体的社会成员进行凝聚和团结的作用,它提供了同一个场景和机遇,使他们共同参与到同一项活动中,甚至还会起到聚合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这就是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号召作用,而且这种召唤常常是以无声的形式进行的,但是,其超越性的社会关怀又是使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无法抗拒的,从而会最终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这就是它的社会动员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以其实际的效应,广泛地宣传并大力地弘扬最具有普遍性的、作为最能够表达优秀文化成分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而且在越重大的社会事件中,这种特征就会表现得越鲜明,这就是它的社会导向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人的发展层面上也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成员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现代化的物质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工具合理性的追求,然而,现代化进程的悖论特征之一就在于,对工具合理性的关注常常极大程度地抑制了价值合理性。因此,为了防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畸形走势,强调价值合理性的意义就会显得极其重要。而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的意义之一就是体现出了社会成员以及社会本身对于价值合理性所作的追求。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表达了社会成员对人本化取向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而在表达志愿精神或参与志愿行动的过程中,过一种富有意义的集体生活,实现自己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善良愿望,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其中内含的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社会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社会凝聚其成员的一种重要场域;从社会成员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则成为社会提升其成员素质的一个平台。正是在自愿参与公益事业或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行动中,社会成员实现了其精神境界的提升,完成了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和人生经验的丰富,甚至促进了其自身知识的扩展和技能的增强,而这一切的经历及其感受也必将成为生命中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志愿行动所体现的功能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层面的一项是A.“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玉树抗震救灾行动中,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灾区,目前已为灾区捐款45亿多元人民币。 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快乐天使”们长期坚持照顾孤残儿童,实现了帮助他人的善良愿望,收获了快乐和幸福。 C.“一个也不能少”,希望工程志愿者们以他们的满腔热忱和无私行动,唤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失学儿童的真诚关爱。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区服务志愿者“一对一”定人到户帮助孤寡老人,弘扬了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答案:13.B解析:本题在四个事例中选出一个与其它三个不一样的,只要结合文章的段落结构就能很快得出:一个是志愿精神对于社会层面的影响,一个是对于个人发展层面的影响,于是这样就很容易得出B选项。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志愿精神通常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和亲身参与性的人文内涵。B.志愿行动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化和日常化的实际体现形式。C.社会成员追求工具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物质成就的获得。D.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答案:14.D解析:本题是根据原文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这个就是我们通畅所谓的“细节+推断题”。第一步就是要定位原文,第二步就是要分辨种类,第三步要看这个选项符不符合文章大意的延伸。这些细节题中无外乎{有关志愿精神的文章}.
就是因果颠倒、无中生有、以偏概全、逻辑混乱等等一些问题,我们一一来验证。A选项说“志愿精神通常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和亲身参与性的人文内涵”,我们马上定位到文章第三段的四个社会作用,这就明确表示志愿精神具有公益性;然后文章最后一段中“正是自愿参与公益事业”同样也是说明“自愿、公益、参与”三个特性;最后第一段有关人文精神的表述,都证明A项正确。而B选项说“志愿行动使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化和日常化的实际体现形式”,这一句话在文章的第一段第一句就说了“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并且在后面也提到说“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所以B选项的表述正确。在看C选项“社会成员追求工具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物质成就感的获得”,我们可以定位到文章第五段前两句“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成员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现代化的物质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工具合理性的追求”,于是“追求工具合理性”有助于“物质成就感的获得”,所以C选项也正确。最后看D选项,“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向往”,我们立马就可以定位到文章的的倒数第二段的第二句“在现代化进程社会竞争状态加剧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表现得日益突出”,于是问题发现了:原文中“强竞争”是原因,“对高情感的向往”是结果,但是在D选项中,“强竞争”和“对高情感的向往”都成了结果,这就是“因果颠倒”的选项。15.简要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6分) 答: ①从人对社会的融入(社会角度)看,少了一种扩大交往面、凝聚交往对象的重要场域,对价值合理性社会意义的关注以及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都可能趋于淡化;②从个人发展角度看,少了一个提升个人素质的平台,一条让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人的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畸形走势。解析:本题是今年的新题型,要求考生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这道题其实就是一道开放的题目,考生可以畅所欲言。那么要问人的发展,考生可以就着原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中关于“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这两层意思来答影响即可,无非就是把原文中“有了志愿精神好的方面”的反面写出来。所以这道题尽管是新题型,但是难度不是很大。
篇三:《志愿者文章(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在民防志愿者管理体系中的实践和思考
张华 王永镇
【摘 要】本文对民防志愿服务中存在的一些现实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社会化志愿者管理组织的具体实践,认为:建立一个长期存在、有一定团队基础、有一定专业底蕴的志愿者管理组织,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为松散的民防志愿者群体提供有组织体系、有规范管理、有专业训练的保障,让志愿者在应急状态下更好地发挥社会民间力量、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做好有关工作。
【关键词】民防志愿者 社会化管理 思考 实践
无论是应对现代化战争还是平时防灾,民防志愿者是社会应急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缺乏权益保障、经费支持、知识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志愿者的参与意愿降低,在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长期处于松散状态的“游击式”志愿者队伍,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志愿服务要求。国内外实践表明,重大突发事件的救援,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作为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组织已成为重大突发事件中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因此,无论是社会发展要求的提升,还是各类突发状况的存在,迫切需要有组织、专业化的社会力量参与志愿者管理环节,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
一、前期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理念的广泛传播,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常年开展活动的志愿者已超过3000万人,特别是在南方冰冻雨雪、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等重特大灾害发生后,数百万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深入灾区开展赈灾捐助、搬运物资、照顾伤病员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谱写了感人至深的诗篇,受到了灾区民众的充分认可。
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综合民防志愿者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志愿能力不足。许多志愿者,因缺乏专业技能而只能从事杂务工作,有的甚至因缺乏训练受伤成为被援助者。二是志愿意识不强。具体实践中的部分志愿者,热情非常高,但是各方面技能经验不足。既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过高的估计个人能力。三是志愿目的不纯。在民防组织的各类志愿公益活动中发现,有志愿者存在“扎推去媒体曝光多的地方”、“出功不出力”等现象,个别志愿者无故迟到、取消、早退,理由是志愿者服务是个人的自发行为、可以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度。四是对志愿服务缺乏了解。很多民防志愿者到了活动现场的参与交流才知道了自己要参与的志愿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对志愿服务的内容缺乏了解。五是志愿者缺乏配合。由于各种原因,志愿者同志愿者之间由于各不相识,沟通协作上存在一定隔阂,为志愿服务水准带来负面影响。六是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不到位。在很多主办方意识中,认为志愿者就是应
该讲奉献、讲付出的,往往导致志愿者辛苦工作后却没有基本的后勤组织保障等情况。
纵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于一些社会化机构或组织,配合政府部门专业人员从事社会志愿服务。例如香港地区的民众安全服务队,其服务范围就是:协助政府各政策局及部门执行抗疫或抗灾行动、山岭搜索及抢救、 水灾抢救及防止山火等任务。他们通过社会专门化服务,将散发的志愿者有效的组织起来,给予标准的专业培训,通过过各种长效锻炼和稳定的交流沟通,使志愿者更能够相对完整的承担和胜任一些比较重要的社会岗位和责任,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做好有关工作。
二、实践做法
2014年初,上海市杨浦区民防办公室联合有关部门,引导社会力量注册建立了“民安民众安全志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该社会机构的成立,旨在为松散的民防志愿者群体提供有组织体系、有规范管理、有专业训练的保障,以期志愿者在应急状态下更好地发挥社会民间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明确职能章程
成立“民安防灾减灾志愿服务中心”,明确该机构的章程和内容:{有关志愿精神的文章}.
1、中心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是利用非国有资产出资举办、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其业务
主管单位是上海市杨浦区民防办公室,登记管理机关是杨浦区民政局。
2、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决策机构是理事会,其成员由举办者及授权人员组成。理事会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1人,理事5人。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和罢免,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理事长为法定代表人。
3、经费来源:一是组建时的原始投入;二是中心开展业务活动的收入;三是社会各界的赞助;四是其他合法收入。
4、章程明确中心将给予民防志愿者相关专业培训,完善相关保障方案。并通过志愿者保险、商业保险,免责协议书等方式和手段,减轻和规避各类风险因素的存在。
(二)理清业务范围
经梳理研究,明确中心的主要业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策划、组织和执行各类公益服务项目和民防志愿服务活动;②为民防志愿者(可扩大至学校青少年群体)提供纪律训练、民防知识技能训练、自护自救能力训练,培养公民责任感;③招募、组织、培训民防安全志愿者,在主管单位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协调下,配合开展各类抗灾救灾、城市灾害事故和突发意外的抢救处理;④在民防部门的协调指导下,在各项大型活动中协助维持秩序,协助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事故隐患;⑤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提供民防救助、日常生活、户外
活动和等方面的训练活动和专业培训及咨询服务;⑥其他政府委托的职能。{有关志愿精神的文章}.
(三)组织开展活动
中心成立后,在政府与志愿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有效的组织保障规范,管理和引导民防志愿者参与应急服务,积极推动民间救援力量的形成和壮大。针对不同志愿者身份,中心在分工协作、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统一调配,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效率,同时,中心积极谋求政府职能和志愿者服务间的平衡点,形成良好互动,既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也不妨碍政府职能的发挥。
中心成立一年多,除了做好日常志愿者管理、联络等工作外,还参与了区域内的多项民防志愿活动,如参与组织民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在区域各项演练中做好辅助执行工作;组织志愿者参与节假日特定时间的安全巡逻;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等。
三、认识体会
加强民防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完善相关组织体系,可以增强民众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使散发的志愿者群体团结起来,有组织、有目的、有秩序地开展工作,辅助政府部门在战争空袭和灾害事故突发之际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的伤害,在具体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一是要不断探索,进一步健全民间社会组织的运作机制。志愿者服务中心运行一年以来,民防业务主管部门逐步创造
篇四:《志愿者与志愿精神: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在动力》
志愿者与志愿精神: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在动力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志愿者和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治理进行了阐述,而志愿精神和治理的观念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环境下,志愿者对社会的影响不仅要善心及使命感来实现,而且在当今社会的适应性更加重要。
关键词:和谐社会 志愿精神 志愿者
志愿者一词,很早就看到过或听说过,而在2008年后更加让人们记住心中[1]。在那一年,我国四川汶川遭到大地震大灾难,全国各地的很多志愿者都参加到抗震救灾当中;北京奥运会,众多的志愿者默默付出令世界盛典成功顺利进行,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奥林匹克精神,看到中国社会变得更包容、成熟及开放,看到了当今社会的精彩、和谐需要政府与民间互相努力付出。奥运会过去了,但社会也永远需要当年的志愿精神,怎样让它服务于社会,值得大家的深思及关注。
一、和谐社会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丰富多彩,为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基础,也是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实现的基础。
(一) 和谐社会是多方协商、共同合作创造的结果
当前社会,我国公共事务主要是政府单位进行管理。政府统治的过程及、行驶权力,过程往往是从上到下的,利用政府的权威,制定及实施政策、发号施令,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单向度的[2]。而和谐社会下的治理需要的是上下互相联动的管理,通过多种非政
篇五:《论志愿者精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论志愿者精神与价值观{有关志愿精神的文章}.
前言
墨攻中讲到强大的赵国想要一举攻打燕国,而实现这个计划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先攻破夹在赵燕之间的梁国。于是,赵国大将军巷淹中奉命率领十万大军,逼近仅仅只有孺妇平民4000余人的梁城。
危难之时,梁王向以守城主称的墨家祈求一支可以抵抗十万大军的守军。但是梁王等到的却是一个其貌不扬、孤身应战的墨者——革离。革离以“兼爱,非攻”的墨者思想展现了一个古代志愿者的伟大胸怀。
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志愿者带给整个社会的是温暖和感动。 志愿者行动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一种社会精神的具体表现,有利于社会责任感、奉献意识和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参与志愿者行动代表了一种新的、积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历史
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赢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志愿服务是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这一概念既包括地方和国家范围内的志愿者行为,也包括跨越国境的双边的和国际的志愿者项目。志愿服务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福利的提高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是各国和联合国进行人道主义援助计划、技术合作、改善人权、促进民主与和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突出地表现在非政府组织、专业协会、工会和其他民间组织的活动中。许多社会运动,比如在消除文盲,免疫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主要依靠志愿者的帮助。
(一)国外志愿服务的发端及演进
国外的志愿服务源远流长,它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志愿服务起源于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英国为了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在伦敦成立了“慈善组织会社”;而为了反抗宗教迫害从欧洲来到北美大陆的移民们,为了克服面临的困难,相互之间互相帮助,逐渐养成了志愿帮助别人的群体精神,这种精神作为美国人民的美德而保存下来,一大批怀有慈善之心的各阶层人士成为了最早的志愿服务人员
。{有关志愿精神的文章}.
(2)扩展阶段。十九世纪末及二十世纪初,欧美等国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有关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社会福利的方案除了要有大批具有职业献身精神的社会工作者去实施之外,也需要动员和征募大量的志愿人员投身于有关的各项服务工作之中。于是,志愿服务逐渐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鼓励。
(3)规范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的志愿服务工作不仅进一步规范化,而且扩大成为一种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的广泛性的社会服务工作。志愿服务工作的重心不仅在于调整被救助者的社会关系和改善他们的社会生活,更在于调整整个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志愿服务工作逐渐制度化、专业化。
(二)目前国外志愿服务的主要特点
(1)与公民的成才和就业全面挂钩。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公民的成才与就业问题是各国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之一。只有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公民的成才就业等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志愿服务活动才能得到社会民众的全面响应,才能确立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
(2)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切入点。相对于过去那种以满足少数受服务者的生活需求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模式,着眼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寻找服务课题的志愿服务模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目前国外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有:专项性的志愿服务工作、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工作、公益性的志愿服务工作、社区性的志愿服务工作。
目前国外志愿服务活动呈现出五种趋势:一是志愿服务活动向法制化方向发展;二是志愿服务活动向政府化方向发展;三是志愿服务活动向机制化方向发展;四是志愿服务活动向全民化方向发展;五是志愿服务活动向社区化方向发展。
(三)国际志愿者组织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IVD)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
成立于1970年12月,总部设在日内瓦
篇六:《有关青年志愿者的资料》
摘要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即每年的3月5日。共青团中央确定3月5日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近日下发通知,从2000年开始,把每年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青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宗旨
通过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青年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口号
“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精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注册志愿者
注册志愿者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在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注册登记,参加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志愿者的注册过程中有统一的注册形式(包括:注册表、徽章、统一编号证件)其注册权力机构为各级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负责统揽、协调青年志愿者注册工作。
回顾历史
自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3月5日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年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日。
在3月5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近年来许多地区通行的做法. 据悉,2000年"3-5"期间,各地将广泛动员和引导青年围绕西部大开发、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心手相连,情系西部"、"百万志愿者进社区"、"绿化周围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就在2000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决定把每年的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青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3月5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近年来许多地区通行的做法。志愿者(即"义工"),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的人。
志愿者
志愿者:(即“义工”),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的人。现代国际志愿者活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志愿者开展了义务服务活动,在重建家园、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许多国家及政府都在这天举办各种活动,大力宣传、赞扬和倡导志愿者(义工)为社会义务服务的重要作用与奉献精神。 志愿行动小知识
如何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要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应该履行下列手续:
(1)由本人向所在地的青年志愿者组织提出申请,在所在地青年志愿者组织设立的志愿服务站申请、登记,并填写必要的表格,写明自己的姓名、年龄、特长、职业及可参加活动的内容、时间等基本情况后领取志愿者徽章和服务证;
(2)青年志愿者组织在确认申请人具备青年志愿者的条件后,要提出审核意见并通知本人;
(3)经过本人申请并审核合格的青年志愿者,必须服从志愿者组织或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的安排,并切实履行青年志愿者的义务。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标识它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标识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以跨世纪的精神风貌,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表现青年志愿者“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
“国际志愿协调委员会”是194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创立的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目前已拥有来自五大洲的成员组织130余个,约200名专职工作人员数千名志愿者。它本着和平、反战与人道主义宗旨协调各成员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在国家、地区和国际上的发展;着眼于人类未来进步与自身完善,促进世界人民尤其是青年间的和平相处、彼此理解、友谊与合作;推动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成立于1970年,其中管理与发展隶属于联合国大会。它旨在为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联合国系统的有关合作机构培训和挑选业务熟练的志愿服务人员,并与各国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对地区性的志愿服务活动给予资助。uiv成立至今已先后有8000名志愿人员在131个国家工作,近半数在非洲服务,三分之一在亚洲,其余的深入到阿拉伯、加勒比海和拉美等地区,近年来,还开辟了对中东欧地区的服务。 国际志愿者日
国际志愿者日确定
1971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正式成立,它的宗旨是动员具有献身精神并有一技之长的志愿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其发展目标。
1985年,第40届联合国代表大会确定从1986年起把每年的12月5日规定为国际志愿者日(ivd)。它是联合国法定的"国际志愿者日(国际志愿人员日)",中国的港、台和东南亚等地称做“国际义工日”。如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这一天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国际志愿者日作为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标志已经深入人心。“国际志愿者日”活动的成功开展为国际志愿者年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1994年12月5日,由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志愿者也从此在全国各地展开了活动。
社会呼唤更多志愿者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全国数百万志愿者近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服务理念,以实际行动迎接自己的节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在中国传诵了几千年的名句,时时激励着人们友爱互助、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但目前,相对于基数庞大的人口,中国志愿者的数量还远远不够,相关的制度建设也非常缺乏。
目前中国志愿者约有9000多万,只占人口总数的9.8%,而且多为青年和在校大中学生,经常性参加志愿活动的人较少。在美国,这一比例为40%-45%。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志愿活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工作的成年人和退休的老年人占相当大比例,且志愿服务的科技含量大,许多志愿者终身从事志愿服务。
目前,多数在中国开展项目的国际非政府组织(ngo)从国外招募志愿者参与他们在中国的活动。 据清华大学ngo研究所调查统计,中国约有150多万家县以上的ngo团体,开展活动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内外基金会的资助和志愿者自酬资金两种途径。目前,中国企业家对环保等志愿活动的捐款较少,全社会对公益团体的实际资金支持不足,许多ngo的公益项目因资金不足而流产。中国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公益意识,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中国的志愿服务还缺乏统一的权威性法规,很多志愿活动不够规范。目前,仅广东、山东等很少省市有相关的地方法规。广东省人大通过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已实施了三年,保障了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有序发展,完善了机制。
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制度大都比较完善,并有一定的激励和回报措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对志愿服务有完善的法规。日本政府给派往国外的志愿者一定的生活津贴、医疗费、保险费等。美国、新加坡等都有针对志愿者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韩国学生的志愿服
务活动被计入学分,占高中成绩的20多分。
我国现有志愿者2-3亿, 青年占大多数,中老年人渐多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统计,目前中国志愿者约有8千万人,其中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占了大多数。全国已建成5.6万个服务站,形成了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40多个省级协会、众多市县级协会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构。
十年来,中国各行各业的青年志愿者参加扶贫、教育、环保等社会公益活动已达4亿多人次,累计服务78亿多小时。1996年以来,已有1万多名青年参与了“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以定期轮换方式到303个贫困县开展服务期一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推广等志愿服务。每年暑假有近百万大中学生深入贫困、受灾地区进行短期服务。全国有340多万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得到志愿者的经常性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一些老教授、老学者成立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进行科普等志愿活动。而“一阵风”式的短期志愿服务方式,也日渐被相对固定的长期结对所代替。很多志愿者长期在红十字会、特殊教育学校、公益基金会、公益热线、图书馆等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机构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