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林木病虫害防治计划 林木病虫害防治机械

节日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节日作文】

篇一:《树木病虫害防治》

月季

病害:

1、 月季白粉病

症状: 月季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危害月季、玫瑰、蔷薇等植物。病菌侵染月季的叶片、花器、嫩梢等。早春,病芽展开的叶片上下两面布满白粉。叶片皱缩反卷,变厚,逐渐干枯死亡,成为初侵染源。生长季节叶片受侵染,首先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嫩梢和叶柄发病时病斑略肿大,节间缩短。花雷被满白粉层,萎缩干枯。病轻的花蕾开出畸形花朵。

总之,白粉病对月季危害较大,病重引起早落叶、枯梢、花蕾畸形或不能开放,连年发生则严重地削弱月季长势。该病病原是蔷薇单囊壳菌。月季上只有无性态,即粉孢霉属真菌。结合修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并销毁,以减少侵源。药剂防治月季白粉病的方法如下。

(1)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

(2)药剂防治常用的有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苯莱特(丁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碳酸氢钠250倍液。硫黄粉常用于温室

的冬季防治。

(3)B0-10、抗霉菌素120等生物农药对白粉病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抗霉菌素120(120农用抗菌素、TF-120)化学名称为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为链霉菌一新变种,外观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抗霉菌素120是一种广谱性抗菌素,对许多植物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月季白粉病的防治,是于白粉病初发生时,用有效浓度100毫克/升喷雾,间隔期15~20天,连续喷药3次。

2、 月季绿瓣病

症状:主要表现为花瓣细窄,呈绿色萼片或叶片状,花冠变绿,花变叶,是月季绿瓣病的典型症状。凡患有此病的植株,在同样的栽培管理条件下,株型都要比一般的月季品种矮化,侧枝繁生,叶形窄小,叶柄和茎较省呈现出红色。花多育,开花累累。直至冬季,绿花历久不衰,但在夏季高温时,花柄基部易形成离层,稍一触动即脱落。

病原:Mycoplasma-like organisim(类菌原体)此类菌原体存在于"绿萼"叶状花冠基部和幼嫩叶柄的韧皮部细胞中,呈椭圆形和结节状,分裂后形成的新个体多半是球状体,个

体直径100-800纳米。

传染途径:日前已知传毒的主要途径是人为的嫁接传毒,在自然界中是否还存在传播昆虫等,尚等调查研究。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防止有病毒的苗木带入无病区。

2、及时防治剌吸口器害虫等可疑的传播媒介。

3、用无病植株作繁殖材料,及时拨除病株,减少传播菌源。

3、 月季黑斑病

月季黑斑病又名褐斑病,为世界性月季病害。

症状:月季叶片、嫩枝和花梗均可受害。叶上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1.5~13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边缘纤毛状,但个别品种上边缘也可整齐光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在扩大镜下,病部可见黑色疱状的小粒体,病斑往往几个相连,病部周围叶大面积发黄,使得病斑成为带有绿色边缘的"小岛"。病叶容易脱落,但有些月季品种却不脱落。幼嫩枝条和花梗上产生紫色到黑色条状斑点,微下陷。病害严重发生时,整个植株下部及中部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几张新叶。

病原:为放线孢属的真菌[Actinonema rosae(Lib.)Fr.]分生孢子盘着生于寄主角质层下,以后突出表皮。大小为

108~198微米,分生孢子梗短,不明显。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鱼鳔状,大小为18~25*5~6微米,双细胞,上小下大,分隔处略有缢束。顶端如喙状,常偏向一侧。

传染途径:以菌丝在病枝、病叶或病落叶上越冬,翌年早春,形成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危害。分生孢子也是初侵染来源之。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水滴传播危害,因而多雨、多雾、2多露时易于发病。据试验,叶上有滞留水分时,孢子6小时内即可萌芽侵入。萌发侵入的适宜温度为20~25℃pH值为7~8,潜育期10~11天,老叶潜育期略长,为13天,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一般梅雨季节和台风季节发病重,炎夏高温干旱季节病害扩展缓慢。植株衰弱时容易感病。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关差异,但无免疫品种。

防治方法

1.随时清扫落叶,摘去病叶,以减少侵染来源。冬季对重病株进行重度修剪,清除病茎上的越冬病原。

2.盆栽时不要放臵过密,最好不直接放在地面,以免地面积水时盆土过湿,最好的是放在阶梯形的植台上。改进浇水方式和时间,应从盆沿浇入,避免喷浇。不在晚间浇水,以免叶片上有水时不能很快干燥,有利病菌入侵。

3.药剂防治。夏季新叶刚刚展开时,即应开始喷药,一

般7~10天1次。使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加湿性粉5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500倍液,或1:1:100倍波尔多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200倍液。冬季修剪后也可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以铲除病菌。

大蓑蛾

大蓑蛾是一种食性很杂的害虫,危害梅花、腊梅、蔷薇、月季、山茶、桂花、石榴、樱花、紫薇、桃花、鸢尾等观赏植物。幼虫食害叶片呈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将植株上的叶子全部吃光,只残存叶脉。

初孵幼虫在寄主植物上,首先啮取植物组织碎片,以丝联结建成护囊,经3~4小时囊即可形成。雌虫各虫态都在囊中。护囊形成后,幼虫始行取食。幼虫取食和活动时,头、胸部伸出囊外,负囊而行。虫体长大,护囊也延长和扩大。一年中以7~9月危害最重。11月,幼虫封囊越冬。越冬时,幼虫将护囊口用丝环系在植株的枝条或叶脉上。

药剂防治是于7月上、中旬用90%敌百虫原液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很好。

绿盲蝽{林木病虫害防治计划}.

[症 状]

篇二:《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森林不仅是工业、建筑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而且在影响生态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中,森林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不仅可以调节改善生态环境中大气候,起到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性的作用,更可以涵养水源、减少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的作用,也是一个大的生物多性的资源库、对保持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保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发展林业生产、保护林业生产,是我们林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1、 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对森林病虫害的危害认识不足{林木病虫害防治计划}.

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长期以来,没有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缺乏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使森防工作在抓法上和工作力度上,与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相比,都有相当差距。因而在推进森防工作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

2、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

近些年来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增加,特别是单一品种的森林造成了病虫害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近些年来的干旱和暖冬的天气原因,森林病虫害向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使成灾害虫的种类增多,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比较高的难度。第二,林地与耕地交叉,使农作物害虫朝着林地发展,带来比较大的治理难度。第三,害虫出现变异,造成常有发生顽固难治暴发现象,造成研制防治害虫农药上更加困难。最后,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害虫的天敌大量消失,发生造成生态治理的缺失。

3、病虫害发生的严重恶化

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4、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能力

林业生产环节脱节,造林、育苗、引种、规划设计等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处于被动局面。例如,不管是当地苗木种子的流动销售或者是外调种子,都没有一签两证,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致使外地病虫害随之而来,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5、病虫种类繁多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

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1、选育多组合、多功能抗性树种

建造树种合作防御模式,只选单一抗虫品种不行,需要选育出抗主要害虫的树种组合,抗次要害虫的树种组合,兼抗主、次要害虫树种和抗虫耐害树种等,并定植在病虫害灾区,长期进行抗性鉴定,根据国家林木良种选育标准,筛选出一批多组合、多功能的抗虫耐害良种,为建设防御模式提供优良种源。短期内良种不配套的,可选用部分具有相对抗性的树种代替,以后更换。{林木病虫害防治计划}.

2、加强检疫控制外来生物的入侵

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入侵定居后,由于没有入侵生物原产地天敌的控制,很可能就成我们的新病虫害,往往很难防治。如美国白蛾自从**口岸入侵后,已经迅速蔓延,并成为辽宁省林业生产的主要食叶性害虫。因此,从源头上封锁堵截境外有害生物的入侵,对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完善森林病虫预测预报网络

搭建信息平台,共享资源,指导并服务生产。充分利用病虫测报信息,对森林病虫灾害性事件实时监测,对暴发性病虫实时监控,快速反应,从容应对。建立害虫发生的预警机制,为防治工作做前期准备。确立主要、优势害虫,科学制定防治阈值。分析气候环境动态,调查害虫发生基数,根据当地森林病虫档案,抓住森林主要发生的害虫进行密切观察、跟踪,掌握其发生态势,确立主要防治对象,兼顾防治其他害虫。森林中不可能仅仅只有1种害虫发生危害,所以在防治实践中,要以森林虫口复合发生指标来确定防治阈值。

4、提高森林防护工作的科技含量

一要加强重点病虫害的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研究推广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二要扩大宣传,加强技术培训,普及基本技能,实行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三要强化政府行为和依法防治,必须实行多部门的有效配合和全社会的支持。四要切实加强综合性营林措施。从病虫害源头抓起,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造林,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5、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林木病虫害防治计划}.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人与自然灾害做斗争、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防治各种森林病虫害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大量好的经验和办法,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等,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促进r我国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以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为出发点,在防治方式上。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一种平衡。总之,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我们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防治。在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同时,采取多种有利措施,使森林的正常生产经营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6、遗传控制病虫害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7、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三是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森林保健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

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对于客观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以环境允许的人为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对于城市绿化树木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域的造林树木,客观上很难或不可能形成一定自组织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性病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通过树木根系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改造,使其形成及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发达、水分和养分的持续有效利用、病菌侵染预防和侵入后的抑制功能等,从而保健树木、提高树势、增强树木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进步的表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林业又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林业生产建康发展,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正是保护林业生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生态作用,因此,就要求我们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是不污染生态环境的生态防治技术,必须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篇三:《林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疗管理》

林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疗管理

1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相比较虫害,病害的发展更具隐蔽性。病虫为害所致林业损失远超其他自然灾害。如果是林木病虫害导致林木大量死亡,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环境的破坏。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守护人类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森林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促进林木健康生长的森林生产经营活动。

2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基本原则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要依法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管理,也就是说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要受法律指导和制约。

3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主要内容

3.1管理机构设置及管理制度的确定{林木病虫害防治计划}.

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检疫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水平和管理的幅度确定,管理者的配备,各机构和人员,职责的区别,重大法规和基本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确立等。

3.2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

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监视和预测预报网络管理和森林虫情、病情、鼠情的调查,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的确定和管理等。

3.3预防管理

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预防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的制订、执行及质量检查和效果的评价。防治工作和预防成本管理,劳动组织形式,日常的生产管理等。

3.4森林植物检疫的管理

主要包括主要对象的确定,检疫感染地域和保护区的划分和管理,森林植物检疫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管理,无检疫对象林木种苗繁殖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等。

3.5资金管理

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检疫资金的预算编制、申报和批准,预防和资金的使用管理,森林植物检疫费使用管理等。

3.6计划管理

主要是各种计划的制订、执行、限制和检查分析等。

3.7预防和治疗及检疫设备和物资的管理

主要设备和物资的日常管理、维护,设备的利用、改造和更新,物资进购和维修管理等。 4森林病虫害防治在现代林业中的地位

和作用 其重要性表现在:

(1)病虫害防治本身是森林经营的组成部分;

(2)病虫害防治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为保护森林资源及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条件。通过检疫、监视和防治等手段可以避免灾害的发生、扩散和减少灾害损失。

5林业生产中的病虫害的分类、症状及传

播特点5.1病害

(1)生理病。引起生理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最主要的是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其中气候因素又包括温度、湿度、营养失调及大气污染等。

症状:不传染,不腐烂。徒长、瘦、老化、个子不高、枯枝、流胶、小叶、黄叶、枯叶、畸形、小果实、颜色丑、萎缩、萎蔫等,严重时全叶黄化直至死亡。

(2)病毒病。病毒只能通过微小伤口侵入树木,因此只要树木不受机械伤害,便不会感

染病毒病。

症状:病毒病绝大多数是系统性侵染的,局部性病害很少。腐败、花叶、皱叶、卷曲、痘斑、斑点和条斑、黄褐斑、环斑、线纹斑、褪色、肿树枝、扁平的树枝、软枝、枯萎顶、软木等是其主要症状。

(3)细菌病。在自然条件下,细菌的传播主要依靠雨滴的溅洒作用,少数主要靠昆虫传播。故传播的距离一般不远。由于侵入和传播都有赖于雨露的存在,所以,细菌病害的发生与猖獗往往与湿度的高低及一年中雨露的分布密切相关。

症状:感染、腐烂,一般不太烂。小斑点疱疹,斑点,斑点的连接形成斑块,潮湿并流出腥味的粘液,严重时结痂,溃疡。

(4)烂根真菌病。风对烂根真菌病的传播几乎不起作用,在较小范围内,病原物的主动传播和水流的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部相互接触也是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根病的传播与枝叶病害比较是很缓慢的。

症状:根际发生絮状霉菌层,蜘蛛状菌丝,菜籽鼠粪状菌核,绳状菌索,各种各样的形状的磨菇等。根部腐烂呈褐色,黄叶枯萎。

(5)枝干真菌病。病害的发生和消长与寄主树皮含水量、发育状况密切相关,此外虫害、冻伤、各种机械伤口、修剪和嫁接伤口也是真菌性枝干病侵入寄主的主要途径。 症状:溃疡,枯萎,暗斑。

(6)锈菌。主要借风传播,此外低温天气有利于病菌的形成与传播,也有利于其萌发和侵染。

症状:白粉病表现为茎和叶为赤褐色;叶正面出现锈斑,叶背的黄色锈斑扩大并隆起,直至出现黑色溃疡,或棕色长毛。

5.2虫害

①蛾蝶蜂蝇类;②硬壳虫类;③蚜、虱、叶蝉、蓟马;④螨类;⑤潜叶虫类;⑥蛀木虫类;⑦线虫类;⑧地下虫类;⑨螺类;⑩鸟类。

6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出现的问题和防治

方法6.1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大量地长期使用和滥用农药的面积大,环境污染严重,森林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恶性循环。

农药的使用,不仅杀死大量的天敌,也使害虫产生抗性,从而使害虫的密度也成倍增加,导致生态链和食物链的中断,从而影响人类自己。

6.2防治方法

应用生物、物理、化学、微生物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把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生物防治方法:灭幼脲类生物药剂。

物理防治方法:黑光灯诱捕,开隔离沟带等。

化学防治方法:用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在无风、晴天的条件下均匀喷洒。农药不能单一长期使用,应交叉使用。

微生物防治法: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效的防控,减少和降低灾害。

2014年10月绿色科技第10期

王建玉,等:林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疗管理资源与产业

7病虫害综合管理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关注自然控制作用的对病虫害管理系统,它考虑到害虫种群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尽可能合适的技术措施和各种协调使用的行政手段,在经济上使害虫种群控制在允许的水平,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关键的一点是了解生态系统中害虫种群动态,依照遗传学和林业经济学知识,制订计划,各种手段有机配合,使{林木病虫害防治计划}.

害虫种群低于经济阈值。

在林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应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危害程度和危害方法,进行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以免给林木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还我们一个绿色、健康的大家园。

篇四:《港头镇林木病虫害防治策略》

港头镇林木病虫害防治策略

摘要介绍了港头镇林木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以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木;病虫害;防治策略;江苏新沂;港兴镇

港头镇地处江苏省新沂市20 km处,连徐高速、唐港路、瓦堰路、古镇大道横穿该镇,交通区位优越,农民从林业生产中获取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但是近几年林木病虫害发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杨树的病虫害发生严重。林木病虫害防治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绿化成果巩固、森林资源保护以及维持林业发展速度和自然生态平衡[1]。当前林业治理“三害”(森林火灾、林木病虫害和乱砍滥伐)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病虫害防治体系亦日趋完善,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其进展较快,成效显著。由于各种因素的牵制影响,港头镇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进展缓慢,仍然是林业生产的薄弱环节,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日趋严重。

1港头镇林木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港头镇林木种植以杨树为主,其林分结构较为简单,林木病虫害相对较重,开展防治工作困难多,阻力大。一是镇林业在整个大农业中所占比重较小,林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重农轻林,重造轻管,林业生产的整体经营水平较低。二是林业生产属于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不但有其自身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巨大的生态作用和社会效益。但是林业生产周期长,产出较慢。三是经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林木所有权归个人所有,千家万户的林木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造成了林木病虫害防治观念淡薄,存在麻痹侥幸心理。

{林木病虫害防治计划}.

2林木病虫害防治策略

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应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指导下,按照自身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对策,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保证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

2.1大力宣传争取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过去由于对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宣传不到位,人们对此项工作还不十分了解。加之多年来林业生产上存在“重造轻管”、“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防治工作一直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因此,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就显得十分必要。应大力宣传林业政策法规,宣传爱林护林、兴林致富的典型,宣传林木病虫害防治知识。一是通过宣传提高认识,取得全社会的广泛重视;二是林业战线上的工作人员要及时主动地向各级领导反映情况,提供病情和虫情情报,想方设法求得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配合[3];三是通过具体的实例宣传,教育广大群众强化防治意识,重视防治工作,群策群力,促进群防群治。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活

篇五:《六套社区2011年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案》

六套中心社区2011年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案

为了切实搞好2011年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全社区森林资源安全,促进林果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全县林业病虫害发生趋势和规律,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全社区林业病虫害发生情况

我社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十分严重。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林业资源总量的增加、杨树品种单一性等原因,病虫害数量及种类逐渐增多,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我社区林业生态建设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之一。对我社区林果业已造成较大危害。

(二)、防治监测调查方法

我社区于每年春、秋两季利用踏查法了解辖区内林业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对其它食叶有害生物,在立地条件相同时,对四旁树和农田防护林,按5%的比例选择标准株;对片林采用设标准地的方法,确定其发生期及发生量。

(三)、防治网络建设情况

我社区林业病虫害防控体系包括社区林业站1个,全社区有专业技术人员1名,专职防治员3名,兼职信息员10名。

(四)、防治设备机械

我社区将配备车载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1台、推车式高压喷雾机1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2台、防护服1套。

(五)、防治范围及主要防治对象

1、防治范围:全社区10个村(居),树种包括杨、柳、榆、槐、桑及梨、桃、杏等经济林树种。

2、主要防治种类:根据我社区近年来林业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主要监测对象包括杨树星天牛、落叶松叶蜂、松扁叶松、刺槐蚜、杨树腐烂病、核桃举肢蛾、核桃卷叶蛾及苹果绵蚜、苹果蠹蛾、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

二、数据报送及考核

2011年村居要以《六套中心社区2011年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开展防治工作,在3-9月份内发生的本村林业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及时上报社区林业站,以便林业站汇总后上报县林业局。

每年年终,中心社区根据《六套中心社区2011年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对林业站、村居工作检查考核。对不及时上报3—9月份月报及年报表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三、主要任务及目标

(一)、防治任务2011年全社区计划防治林业病虫害8500亩,其中:经济林1500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林木病虫害防治计划 林木病虫害防治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