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溺爱的危害 溺爱的危害的事例

节日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节日作文】

篇一:《溺爱的危害》

溺爱的危害 蔡君梅2014.1.10

先聊一个话题:你认为什么样的家教行为是溺爱?

1、过多的食品、过多的营养,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造成孩子消化不良,形成挑食、偏食、不爱惜食物等不良习惯。另一方面,养成孩子四肢不勤、不爱劳动、懒惰、吃不得苦、处处依赖家长,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个个还变成了小胖墩。

2、过分的疼爱,使孩子成为家庭中的“支配者”,大人处处围着孩子转,什么事情都依顺孩子,甚至孩子提出无理要求,家长也给与满足。孩子逐渐养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任性、专横、执拗的坏脾气。

3、过分的保护;家长担心孩子在外受委屈,不安全,将孩子关在家中不与外界接触。孩子容易形成孤僻、胆小、不爱说话、不合群性格特点。

4、过分的“灌”;许多家长不懂得早期教育的方法,当孩子会认几个字、会背几首儿歌时,就在人前人后,盲目夸孩子。使养成孩子高傲、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个性来。

5, 过多的零花钱;使孩子不会节俭,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 这样错误的教养态度 就是溺爱。

以上是孩子在社会性行为、道德、品质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是必然出现的。是家长对子女一种畸形的爱,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种毫无原则地溺爱,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结果通常是一个模式: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成了不孝子,常常对父母进行索取,如果不答应就拳脚相加,曾经最受宠爱的孩子如今与父母成为生死仇人,这种故事强烈地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于是这种孩子常被谴责为“狼心狗肺”。

然而,“狼心狗肺”中的恨意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呢?仅仅是孩子长大受挫折后产生的吗?

通过刚才家长的发言和视频,我们认识了“溺爱”的行为,下面我们看看溺爱所带给孩子的危害。

溺爱的危害

:影响孩子的心理、性格、行为和能

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第一:溺爱剥夺了孩子的成长

先看一个事例:

一个蹒跚学步的2岁孩子想拿一个10米外的玩具,他的真实需要不仅是要拿到那个球,而是拿球过程的体验。这时父母不是替孩子拿到那个球,而是陪伴着、守护着孩子,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个任务,并在他出现危险的时候化解他的真实的危险。因为,孩子重要的是需要独立完成这个过程。在跌跌撞撞地走向这个球的过程中,他的手、脚和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触摸、感觉和体验,他会感觉到,是他在努力,在运动,在感受……这样的过程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过程,顺利地拿到了球,他会喜悦、高兴,他会地感受到是在自己的努力子下完成的,切身地体会到自己身体的力量。也许,在拿球过程中他会摔跤,会跌伤,甚至会流血;但毕竟,最后他还是独立完成了这个自我努力的过程,这会让他产生一种信念:尽管我摔跤了,甚至很疼,但我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目标。

假若一个有着这样信念的孩子这样长大,等他离开家进入学校或进入社会后,一旦遇到困难,他不会丧失勇气,因为他相信最终会靠自己的努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请家长不要剥夺孩子这种成长的过程。

然而,如果大人急走几步,将这个10外的球拿给了孩子。虽然只是一次、两次,孩子可能开心,但他同时也会有这样一些意识产生:大人什么事都可以帮我;出了问题,家长一样帮我解决。也就习惯了别人替他做事;他就养成了颐指气使、呼风唤雨。生活中没有了主见,也使孩子没有了自信,没有了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再有,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就有这样一道“风景”,年迈的爷爷、奶奶弯着腰,背着花花绿绿的书包,步履蹒跚地走着,一边却是蹦蹦跳跳,神态自若的孙子。如果一直这样走下去,久而久之,孩子不知道背书包是自己的事,自然就没有了责任心,不会心疼、体谅父母。变得自私自利,不会为他人着想。人际关系更是障碍。当然有家长也说:孩子小的时候不负责任,大了自然就会好了。事实上一个人会自然而然地变老,但是一个人不会自然而然的变得有责任心。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就应该自私一点,这样才不会吃亏。这真是是大错特错;自私只能谋一时之利。所以孩子可以学习不够好,或者不够聪明,但绝对不能过于自私自利。否则只会使孩子变得更无情。

还有当小孩子跌倒,父母赶紧把孩子扶起来,如果孩子哭闹不

{溺爱的危害}.

止,家长们还会指着桌子、椅子进行训斥,来取悦孩子。这样下去,孩子不会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进行自我检讨,自我批评;而是一味指责、迁怒他人,不但解决不了矛盾,分不清好与坏、对与错,更不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沟通;从而影响社会适应能力。

所以,要尊重、满足一个幼小孩子成长过程的权利。

第二:溺爱使孩子由被爱到怨恨父母

{溺爱的危害}.

小孩子会经常说“我来……我自己来……”,他渴望自己用筷子

或勺子吃饭,他渴望自己穿衣服,他渴望自己喝水,他还渴望帮妈妈做家务、打扫卫生……。习惯于溺爱的父母就完全成为了孩子的“手”和“脚”,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添乱,而是帮他们做好各种各样的事情。于是家里就有了“小皇帝”“小公主”。这样一来,父母对孩子的真实的成长需要就容易视而不见。因此,即便孩子一次次地强调“我来……我自己来……”,父母仍然会拒绝让孩子独立完成,而一味地替孩子做事。 殊不知,有着这样的教养经历告诉了孩子:我什么也做不了,我必须依靠父母的帮助。那么长大后,父母可以替他交朋友吗?父母可以替他学习吗?甚至父母可以替他谈恋爱吗?于是一个习惯溺爱的孩子无法在学校和社会上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时候他会逃回家中,因为在家里,有人乐意替他做事情。然而,一个大孩子的愿望和一个小孩的愿望是不一样的,父母这时候已经无法替他完成这个任务了,帮一个2岁小孩拿10米外的球、背背书包等对父母而言是再简单不过了,但帮一个20岁孩子交朋友、学习甚至谈恋爱,却是父母做不到的事情。这时候这个大孩子就会怨恨父母,其实这种怨恨,早在父母非要替他穿衣时,早在父母非要替他喂饭时,早在父母以安全为理由而限制他做游戏、限制他一切的活动时……这种怨恨就已经产生了。

所以,当一个孩子明确地对你说“我来……我自己来……”的时

候,要耐心地满足孩子的这种愿望,之后再收拾孩子留下的混乱局面,

{溺爱的危害}.

这就是负责任的爱,并且这的确比帮孩子解决问题要难很多。

父母要切记一点: 1个2岁大的孩子摔一跤哇哇大哭时的痛苦,远远轻于一个20岁的孩子找工作、交朋友和谈恋爱时遇到挫折所产生的痛苦。

第三:由溺爱酿成苦果。

一个20岁的女孩小红,小时候,家长很反感别人对他孩子的说服教育,并不断为自己的孩子找借口。长大后,孩子因为受不了老师的批评而退学。回到家后,她经常对父母发脾气,有时还动手打她的父母。每次这样做了以后,她会非常自责,会痛哭流涕地请求父母的原谅,发誓再也不这样做,但她控制不住自己,过不了多久又会对父母发脾气并动手。

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溺爱中长大的她潜意识深处知道,她现在经受不起挫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过度的溺爱。她折磨父母,其实是在表达这样的意思:你们为什么现在不能帮我解决困难了?于是就有了“这孩子怎么变成了狼心狗肺”之说。

以前,她习惯了有困难找父母,她越小的时候,父母能帮她解决困难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那时问题的难度不大,但她越大,她遇到的挑战就越大,父母能帮她解决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样不但不利学校教育,又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四:溺爱使孩子成为了高消费者

当今流行这样的话:“再穷不能穷孩子”,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追求名牌、不珍惜金钱、不懂得节俭等。当然孩子不是天生就会高消费。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孩子真是敢花钱!”可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红艳女士却认为:“孩子不是天生就会消费,高消费的主因在于对孩子家族式溺爱。”主要原因是家长们都把孩子当做宝一样伺候着,孩子要什么就尽量满足。再加上家长工作都忙,平时缺少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于是他们便喜欢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自己的爱。特别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几个家庭共同抚养一个孩子时,老年人更会对孩子的要求来者不拒。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我要什么他们就给我什么”的错误思想,

看到同学买件新衣服时,我就要买件更好看的;看到同学拿部新手机,我就要买个更贵的。久而久之,助长了孩子们的攀比心理。甚至我还看到有些孩子的爸妈,自个儿穿着打扮是极尽俭朴,可是孩子却穿名牌、上名校,他们就是要让孩子拥有最好的一切。一方面我心疼这些爸爸妈妈的努力付出,一方面我也为他们的付出捏了一把冷汗。

下面我们再听一个事例:一位16岁的少年犯是一个独生子,父母是生意人,没有什么文化,但家庭生活比较富裕。他从小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是什么。父亲爱喝酒,几乎天天喝,儿子有时也试着偿两口酒,父亲也不加干涉,反而夸儿子“真行”。慢慢地,他7、8岁时就学会了喝酒、花钱,父亲有时甚至大方到让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于是,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进饭馆,逛商店。父母不但不阻止,竟说什么:“我们家有钱,不让他花让谁花呢?”。由于他出手大方,那些行为不良的同学就围着他转。他又学会了吸烟、赌博。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开始,老师督促,父母还批评几句,见管不住孩子,也就索性不管了。父母反而说什么:“我没文化不照样挣钱”?致使儿子常常逃学,考试吃“零蛋”,后来发展到偷盗、抢劫。终于被关进了监狱。 还有的孩子因为家长一味的满足,当家长满足不了的时候,竟然会拿着刀对向父母。

年轻的父母开始反思,对孩子究竟应该给予什么样的生活?

怎样避免溺爱带来的危害:

一: 对孩子教育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前后也要一致。不要此一时、彼一时,不能高兴时就无原则,一味宽容,不高兴时就一概禁止,斥责。不能说话不算数,家长说错了。应当认错,甚至道歉,家长的威信高了,教育效果也就强了。同时家长应放手让他们逐渐具有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不再包办代替。有困难要帮助、有了进步要鼓励,才能增长孩子的自信、自控、自尊的性格。

二:不能滋长孩子“以我为中心”。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吃饭,要使孩子懂得让大人先坐,吃东西时,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一人独占座位;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具给大家一起玩,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相处的

篇二:《十种溺爱对孩子的危害》

十种溺爱对孩子的危害

“溺”顾名思义是“淹没”的意思,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过分泛滥也是会“淹没”孩子的,很多父母大都知道溺爱会害了孩子,但却把握不了溺爱的度,分不清哪些是溺爱孩子的行为。以下就列举是个常见的溺爱行为及造成的危害。{溺爱的危害}.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甚至有的孩子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

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

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或者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护着。各种“保护伞”和“避难所”会让孩子失去是非观念,不仅孩子性格扭曲,甚至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十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篇三:《中国式溺爱教育的危害》

中国式溺爱教育的危害

唐友兵

2014.3.31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中华大地,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渐富裕。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人民的生育和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生育大户。由于子女众多,家庭经济紧张,在教育方面无力送读,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甚至文盲,制约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计划生育势在必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家庭人口结构合理了,经济发展了,子女的教育也得到了保障,在下一代更表现出生育观念超前,只生育一个子女,并且主要表现在城市和部分文化相对较高的农民,现在农村也普遍较多的出现了独子独女的家庭,主动放弃了政策内生育指标。{溺爱的危害}.

因为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全家都把小孩视为掌上明珠,孩子们得到了丰裕的宠爱。有的家庭甚至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不惜放弃农村家庭,进城租住陪读,中小城市的家庭也有放弃了工作专门到省城到京城去陪读的,大城市的甚至到了国外陪读。由此可见,现在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是“如此用心”。

由于家庭独子独女,人们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出现了问

题—-溺爱。溺爱就是指父母或其监护人过度关爱子女出现的为其所欲所需不论正确与否而竭力满足的一种温室性的“爱”,也称中国式溺爱。

中国式溺爱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形式:一是家长们年少时经济条件差,没能接受足够的文化教育,再说当时父母对上学有偏见,上了学也是回家种地,浪费钱财,女孩更是不得送进学堂,因为父母说了即便上学出来了也要嫁人,自己得不到好处,索性以此理由就不送女孩子上学了,所以当时没能接受较多的文化教育,或只是处于扫盲状态,不能满足适应社会所需。当进入知识科技年代后,自己吃尽苦头,因为文聘或专业技术所限,自己被挡在财富大门之外,也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虽然通过自己的苦干,挣到了钱,家庭条件改善了,吃穿不愁,还有了积蓄,在经济上来说上得起学了,但是自己已错过上学年代,目前只能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下一代,因此就在孩子生活教育上大量投入。只要孩子想要的,不管多贵,不管吃的、穿的、用的都一概满足,甚至到了摘星星摘月亮的地步。为了孩子,他们甘愿吃苦、受累、流泪、流血……二是隔代教育,由于孩子父母上班或外出务工,孩子基本都是爷爷奶奶或是外爷外婆带。而他们对孙子更是疼爱有佳,一切都是围绕孙子怎么高兴怎么满足,同时他们深知帮子女带孩子实际上是端的一碗滚烫的油,他们最在乎的是孩子的人身安全,学习上能学多少学{溺爱的危害}.

多少,学什么也无所谓,等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再学不迟。同时老人们以孩子调皮为乐,经常借孩子之名给老伴儿出难题为乐等等…..三是孩子父母因孩子犯错被批评或是挨打时,爷爷奶奶出面庇护,声称要为孩子出头。孩子父母失去威信,不敢批评教育孩子,孩子在爷爷奶奶的庇护下信马由缰,放纵自由,任其发展。

溺爱的严重危害:一是培养了孩子们怪异、孤僻、懒惰、自私、专横、缺乏责任感的性格。被过度宠溺的孩子,性格怪异孤僻,根本不听大人的话,自己想做什么就一定要做成,谁都拦不住的,喜欢独自玩耍,排斥其他人参与其中。这样的孩子基本都很懒惰,作业基本上都是一拖再拖,从不帮忙大人做家务。由于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知道为别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孩子被宠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父母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都得听他的,敢于骑在父母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霸气专横。孩子从小就受“众星捧月”式的呵护,往往形成“自我中心化倾向”。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已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孩子已得到爱的满足,无需与同伴交往;有的父母爱子心切,当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红皂白,马上上前保护而

不去了解原因。长此以往,所教育出来的孩子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满足,待人缺乏真诚,极少考虑他人感受,不会明辨是非、缺乏责任感。二是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过度依赖。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做事要大人陪伴。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都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成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风吹雨打”,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三是学校教育不能正常进行,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因为溺爱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性和为所欲为,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转向寻求父母帮助。溺爱型家长一般很反感别人的批评,并不断为自己的溺爱行为寻找更多的借口以求得心理平衡,使教师的说服教育工作很难奏效。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成长,性格形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四是独立生存能力低下,不适应社会。在一些富裕的家庭里,父母的收入足以维持家庭的生活,孩子的愿望能够马上满足,缺乏为生活奋斗的体验。加上有的家长误以为只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花数万元进好学校,就能成才。长期的纵容导致孩子耐挫能力差。一点点生活中的小事就会引起较大的波动,稍有点挫折便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奋斗的愿望。五是叛逆性心理强,目无法纪,易走上犯罪道路。被溺爱的孩子平时在他眼

里根本就没有违法犯罪的概念,即便惹了事,大人会主动去摆平,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负责任。六是回归社会最终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由于被溺爱的孩子能力低下,有可能一事无成,且生活成本较大,最终有可能成为家庭以至于社会的负担。

溺爱如何矫正?一是要平等对待,坚持原则,不搞特殊化。教育孩子要平等,不能同等条件下给的太多也不能太少。坚持原则,不能随便让步或是为解决问题随便承诺愿望。不能搞特殊化,不能因为是孩子,就给予特殊待遇,孩子犯错了就给予特赦,而不接受惩罚。二是要有错必纠,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孩子犯了小错误,给他讲明白,责令改正错误,鼓励做文明优秀的孩子,三是要避免隔代溺爱。四是要从小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

篇四:《溺爱式教育的后果》

溺爱式教育的后果

从鹦鹉的退化讲溺爱式教育的不良后果。

从前,有人驯养了一只虎皮鹦鹉,约半年后,它逃出了笼子,飞走了。主人很痛心和惋惜,但又想,鸟归林,鱼入水,正是“得其所哉”,便也心安了。谁料十多天后,在山坡上的树林子里,找到的却是它的僵硬的尸体。看林老人说:“家养的鸟儿,用不着找吃找喝,慢慢地便失去寻觅食物的本领,一旦飞出笼子,难免就会饿死”。主人半信半疑,拿回家来一解剖,可不是,肠胃空空,没一点食物的渣子。可悲啊,天底下竟有这种鸟儿,飞到广阔的世界,饿死在果实累累的林子里。

而我们溺爱孩子的父母做得比鹦鹉逃林更惨烈。怎么样呢?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全世界唯有他自己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心中永远放不下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永远要小心呵护,精心照料。永远什么事都得靠他们去做,什么愿望也要他们去实现,哪怕是一丁点儿小小的事情,只要涉及到孩子,孩子的事就是他的事,有时孩子病了,着急的他们恨不能病得在自己身上,日复一日倾心尽力,无怨无悔,真正实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愿望。而这时的孩子拥有的只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纯寄生的生活,而

且过腻了,还得生事生非,他们只知道向父母要什么立马就能得到什么,他们才不管你父母怎样挣来辛苦钱还是血汗钱呢,事实上他们确实是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因为父母从舍不得把自己的苦处告诉孩子们。

然而有人打比方说,溺爱结苦果。当开始的时候,果子不大的时候,味苦得自己能接受,也就咽下了,没什么。但当这个果子在父母博大的溺爱土壤里,结成大果子时,自己怎么也咽不下去时,才开始怨命运、怨孩子,但从没对自己进行反省。到后来要么继续溺爱,要么又一下子把孩子推入社会了之。正如鹦鹉入林一样,把毫无生存能力或已丧失独立生存能力孩子,推入社会,正好比把在温暖的棉被中的婴儿,一下子推入冰天雪地一样,这不是杀害他吗。

因此,奉劝做父母的不能溺爱孩子;一旦你溺爱了孩子,先认识自己的错误,然后,慢慢改变孩子,千万不能简单粗暴的处理溺爱,这个很棘手的问题。

篇五:《十种溺爱对孩子的危害》

至德国学揭秘十种溺爱对孩子的危害

“溺”顾名思义是“淹没”的意思,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过分泛滥也是会“淹没”孩子的,很多父母大都知道溺爱会害了孩子,但却把握不了溺爱的度,分不清哪些是溺爱孩子的行为。以下就列举是个常见的溺爱行为及造成的危害。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溺爱的危害}.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

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甚至有的孩子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或者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护着。各种“保护伞”和“避难所”会让孩子失去是非观念,不仅孩子性格扭曲,甚至还会造成家庭不睦。{溺爱的危害}.

以上十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篇六:《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

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

涵博心理咨询公司 陈蓉 66993311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溺爱子女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童年过得很艰辛,再不能让孩子经受我们的那些磨难了。""现在条件好多了,又是只有一个孩子,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正是怀着这种想法,父母们尽其所能地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如做作业、干家务、值日扫地等等。他们尽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铺得平平顺顺的,似乎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但是事实上,父母的这种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

一、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

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容易养成孩子任性、懒惰的性格。

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溺爱孩子,而不去教孩子如何理解爱与培养孩子对其他人的爱,会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考虑的习惯,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规矩都是为别人制定的,与他们无关,使孩子渐渐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

二、使孩子缺乏自信

父母的过分溺爱,会使孩子习惯于依靠父母生活,没有自己的主意、见地,往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人、对事应有的责任心。

三、削弱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优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当他们看到别人的进步时,又很容易产生怨恨与沮丧的情绪。

四、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无情

一位教育家说过:"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也应关心别人,缺乏同情心和自控能力。

篇七:《溺爱的坏处》

2岁后勿溺爱孩子

做父母的一味溺爱孩子,放纵孩子的一切欲望、要求,就是告诉孩子他的一切欲望都是合理的,社会都该满足的,他的自恋是对的。长此以往,孩子的天然自恋就没有遭遇真正挫折,心中有了这个自我中心的定式,再难走出来。

有些孩子则是幸运的,他们离开父母后,在幼儿园或是小学经受挫折、坎坷,得到宝贵的人生经验,知道了自己的位置,懂得了自己要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来适应自己。有些则没有这么幸运,一帆风顺地走下去,自我无限膨胀,但当走到真正的社会中时,以自我为中心遭到毫不手软的打击,社会环境无情地摧毁了他已经固化的自恋的心理定式。这时,他再以一己之力与社会抗衡,面临的就只是灭顶之灾。

心理专家指出,别人不会溺爱你的孩子,做父母的必须先意识到这一点。孩子在探寻过程中,挫折是必须的体验,也是必然的体验。“在0—2岁时,怎么满足孩子的需要都不会犯大的错误,但从两岁开始,做父母的必须一方面尊重孩子的探索,一方面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让他意识到,世界并非是围绕着他而转,其他人是和他一样重要的人。他要自爱,但同时要爱人。”

那么,过于溺爱孩子会有哪些坏处呢?

溺爱孩子的坏处

缺少远大理想教育。有不少孩子只想长大“当老板”、“当大官”,其实这是家长们(还有社会上一些人)急功近利思想在孩子身上的反映。

缺少是非观念教育。从家长言行上反映出来的道德是非观念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 缺少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家长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而对请客送礼、吃喝玩乐津津乐道,这是无法要求孩子刻苦学习的。

缺少挫折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生活得犹如“王子”或“公主”,且放纵多于管束,孩子不可能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也就很难克服成材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了。

为了孩子心理健康发育,家长切勿溺爱孩子哦。

篇八:《溺爱孩子的危害》

溺爱孩子的危害

1、让孩子在家里享受特殊待遇 家长溺爱孩子捧在手上怕化了、顶在头上怕飞了,家里处处维护孩子有好吃的、家长经常带孩子吃吃喝喝和买东西来表达对他们的爱,给孩子买阿迪达斯、耐克,直奔小康了:阿迪达斯、耐克、巴布豆 应有尽有,服饰高档,文具也不逊色,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好玩的好用的,新出炉的文具他那儿都有,平时口袋里也总带着零花钱。

危害知多少

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家庭给予孩子太多的特殊待遇,那么这个孩子在成年以后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了,更不会知道自己对家庭还有义务,并且会对别人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存在,而不考虑他人的存在,只对对自己有利的事负责,而对其他事根本不去关心。

2、家长包办、代替做孩子应做的事情

现代人生活越来越好,对孩子亦趋于溺爱中,家里一丁点小事都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做,每天早上给孩子挤好牙膏,让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孩子的学习时间包括升学问题,都是家长亲子为孩子决定的,从未让孩子去考虑自己的事情。

危害知多少

孩子没有自己动手做事的机会,手上的动作技能得不到足够的发展。此外,自己动手做事的过程也是获得最初的成就感和自信的重要途径,凡事被家长包办代替,容易让孩子形成“只有你们会做,我不会做"的自卑感,等长大需要独自步入社会时,就容易不知所措,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容易被社会淘汰。{溺爱的危害}.

3、事事迁就孩子

有些家长特别心疼孩子,总担心孩子不开心、哭闹等,迁就孩子让孩子习惯享受特俗待遇,一旦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会以哭闹、不吃饭、不睡觉甚至自虐要要挟大人。万般无奈下,大人只能向孩子投降,依从、迁就孩子。 危害知多少

孩子通过要挟的方式控制大人,久而久之大人就会丧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会通过哭闹的方式达成母的,从而养成任性、缺乏自制力的性格。

4、轻易满足孩子

当家长的收入足以维持整个家庭在生活时,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都会

满足他们,孩子要求买什么、家长就给孩子买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认为任何东西都很轻易的得到,从而对生活缺少奋斗的体验。

危害知道少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珍惜,愿望太容易得到满足,孩子就会不知道愿望满足背后他人的辛苦和付出,不懂得感恩和体贴他人,此外父母常常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孩子的内心将无法建立规则时就会反抗,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很难与他人建立友谊关系。

附:东莞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溺爱的危害 溺爱的危害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