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敢问家在何方》
敢问家在何方—–尧山玉美
我家的那只麻鸡又回来了。我们养了将近四年。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决定去杭州打工。把家里家外好好收拾了一番,该带的都带了。但家里的那两只鸡却让我们犯难了。带走,是不现实的。到外面租房子,一般都很小,不能养鸡。
想来想去,把鸡送给岳父家里去。岳父岳母都六十多岁了。家里也只剩下老两口。岳父六十多岁了,依然像年轻人一样劳累。他参加了一个倒混凝土的团体,差不多隔天就有事做。他有时搬水泥,有时铲沙,都是很重的体力活。每次回来,累得话都不想说,一口一口地喝闷酒。我们都劝他退出这个“组织”,岳母说,负担重,想不到轻松。老两口二亩多田,六亩多地,放下耙子又拿锄头,忙了棉花又是花生,岳父还要打零工,挣些现钱补贴家用。有人说,你们这么发狠,挣那么多钱,带到棺材里去呀?事实上,他们这么年来,苦苦奋斗,竟然没有什么余钱。钱都用哪儿去了?一是花在这个楼房上,二是花在孙子读书上。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只有一个孙子。儿子离婚后,又结了婚,生了一个孩子。在外打工,也挣不到什么钱。所以孙子读书,就靠他们老两口挣钱了。人家开玩笑说:“你们多生了一个儿子啊”。岳父岳母守着这些田地,日岀而作,日入而息,延续着千百年来的农民生活轨道缓缓前行。他们早己和大地结下了深情厚谊。我家的那两只鸡交给他们是最放心了。
说起这些鸡,那也是一段传奇。当初有七八只,都是妻子一手养的。大概女人都有饲养小动物的天性吧。孩子大了,就养鸡,都是寄托感情的方式。她们满满的爱心无处打发,就用这种方式。我是坚决反对的。原因是鸡太脏了,到处拉,不讲卫生。妻子平时脾气大,饲弄这些鸡却耐心十足。她的呼唤那样深情,给米给水那样仔细。很快这些鸡宝宝都长大了。老是跟在妻子的脚下,死缠烂打,一边叫着,那声音翻译过来就是:老板,我饿了,我饿了!不吃饭怎么能生蛋?妻子则赶忙从米桶里装些米撒给它们吃。那可是超市里打来的几块钱一斤的好米啊!我看着都心疼了。在妻子眼中,这些鸡宝宝就像是它的孩子呢。这些鸡来历都不一样。它们都是妻子从鸡贩子手上陆陆续续挑来的。
唯有那只麻鸡是岳父捡来的。那是岳父到很远的田里干活,看到圩坝上有一只小鸡在惶惶不安中叫着。他就捡回来了。交给我们饲养。这只小鸡刚来时,其他的鸡都啄它,它只好远远躲避,趁着别的鸡不注意,就赶快偷吃两口。渐渐地,它长大了,处处与众不同。它体型小,脚瘦,但特别机警!如果一群鸡在吃食,你刚靠近,第一个逃跑的是它。
后来我们用网围了起来,不让它们跑到别人菜园里去,那只麻鸡往往飞出了围拦,逍遥在外,其它的鸡由于笨重,只好在圈里面打转。我和妻都赞叹这只麻鸡是最调皮的。后来,有一只黑母鸡由于抱窝,妻子一怒之下,把它扔到马路中间的涵洞里去了。从此杳无音信。
还有一只鸡在马路上被车压断了脚。被杀了。还有一只母鸡失踪二十多天,突然回来了,一身的泥巴。毛色暗淡。后来恢复了身体,却在一次打风暴时,在水沟里淹死了。这真是鸡命无常。七零八落,如今只剩下一只笨笨的黄母鸡,和那只最精灵的麻鸡了。我们决定把它们托付给岳父家里。差不多半年之久了。
今年正月初六,妻子带着儿子又踏上了打工之路。我因为教学,只能呆在家里。门庭冷落,顾影自怜,好不伤心!自古多情伤离别,更何况即将元宵节!今宵梦醒何处?从此天涯孤旅!妻子安慰我说,都是为了生活,放了暑期你就到杭州来。平时不愿做饭,就到我娘家来吃爸爸妈妈反正不会走。是啊,都是为了生活。我一个人的工资还不够全家人的温饱!当今物价上涨太厉害了!将来孩子读书,结婚,我们到哪里借钱?钱哪,钱。害得我们又要长期分开了。
正月十三,一个消息传来,岳父岳母也要出去打工了!是我姨妹帮他们找的工作。岳父将到一个工地上帮人家洗车。月薪五千。这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岳父岳母算了一笔账:在家务农,一年累到头,不到一万块钱收入。倒混凝土,又脏又累。六十多岁的岳父岳母决定出远门了。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酸楚。从农历初四开始,农村里又开始走人,
越走越空了。很多人家都是铁将军把门。山村突然变得十分寂静!走了,都要走了,离开这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到远方谋生。想不到岳父岳母家也要关门大吉了!岳母一再叮嘱我:油菜熟了要割,马铃薯大了要锄此次离乡背井,有多少放不下的事啊!最后说到鸡头上了。当初两只鸡委托岳父家里,过年时,杀了一只黄母鸡,原因是它几个月没有生蛋。现在就剩下那只麻鸡了。岳母问我能不能照顾它,我说,难。因为我为了挣钱,乡下街上两边跑,家里经常关门。岳母说,那就给你姨妈保管。我说可以。
两天后,接到姨爹的电话,他说,那麻鸡刚到他家,所有的鸡都啄它。问我能不能收回去。我一听,心里很难过。马上答应收回。这么多的鸡,只剩下它一个了。它无奈地被一家一家推来推去,怪可怜的。姨爹把鸡抱来了。脚上还系着一根布带。我随即把它放了。姨爹说,你不怕它逃走?我说,不会。这只鸡在这里生活了三四年,应该有些记忆的。我立即抓了一把米给它吃。它有些惊恐。一时还适应不过来呢。倒是一群麻雀,趁我不注意,像一片片枯叶,飘飘而下,抢着吃。也罢。就算发点善心吧。家里除了我一个大活人,也就是这一群麻雀。一只麻鸡了。大家“同命相怜”啊。
那麻鸡东走走,西看看。一定在回忆。在复苏记忆吧。这地方,好熟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鸡归来!顺其自然罢。到了下午,它就适应了,到田埂上刨食,与邻居的鸡儿合群。到了傍晚,它回来了,进了鸡窝。鸡窝里光光的,只有水泥地面。我放了一把稻草进去,这样它趴在那儿就不会冷了。晚上,我还捡查了一遍。我心里对它说:从此不会再抛弃你了!有我吃的,也有你吃的。我会好好照顾你的。因为这里本来就是你的家。
篇二:《家在何方》
陆陆续续的传来了同学结婚的消息,是曾经的高中同学,很是惊讶,初中同学结也就结了,因为好多都没上高中,在家待着也到结婚年龄了,后来知道,结婚的同学已经专科毕业了,心突然跨出了好大空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还一直把自己当孩子,谁成想,咱也能当孩子他妈了。
我们曾经把一个西瓜切成六十多片,谁也吃不成,只为人守一份;02年世界杯为了让大家能放心看上电视,几个男生轮流去找班主任“谈心” ;我们踢足球踢出个“红魔”事件;为了抢救一只中毒闯进学校的狗,我们到医务室偷消毒水,在操场边挖坑把它埋了,还时不时的去悼念一下我们曾经可是轰轰烈烈的呀!
晚上有人发短信,问同学结婚随多少份子钱,天哪,我们也到了遇到这种问题的年龄了,躺在床上怎么也觉得接受不了,这样的跨度太大,但事实就是事实,谁也无法改变,还没来得及跟花季雨季好好打个招呼,人家就走远啦,剩下的就只有这一个又一个的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了,“腾”的坐起来,大喊了一声“我也想结婚!”宿舍人都笑“就你,还是先谈恋爱吧,你连结婚对象都没有呢”一种挫败感堵住心口:从1984年那个秋天一直到2006年的冬季,竟然连个男朋友都没混上来。弄到现在,连个早恋的资格都够不上了.也不知道什么感觉了,不舒服,空荡荡的,又有些堵。
其实自己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只是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只能得到一声叹息,无所谓对错,无所谓合理,更无所谓“对不起你”。本没开始的剧情,戛然而止,谁又能说那不是一场喜剧?至少也是个正剧。只是可惜了心中曾经的那份期许——建一个家,属于我们自己。这个本没存在过的物质建筑,塌在了心里。日子还得继续。
寒假推迟了回家的日子,在报社实习。租了一间不足10平米的屋子,算是寄居,除了一张床,再没别的家具。每天也不过是早上出去,晚上休息。同住的女孩偶尔去找男朋友,就只剩下自己。于是有了习惯性动作——进屋,奔阳台,扫视各个角落,锁门。也不知从什么时候有了这种防范意识。只是觉得,出门在外,要保护好自己。从不愿提及亲情,那样会让人变的软弱无力。可笔下你我,不论坚强如钢、如铁、如磐、如石,手捧着暖暖的毛衣,眼看着昔日的美丽已不在,感受着那日益深刻的皱纹,除了感动我们还能做什么。躺在床上,睁开眼睛是天花板,硬硬的,冷冷的,闭上,就是一片黑暗。周末没有采访,一个人在街上,突然发现竟无处可去了,偌大的城市,除了几个同事,我不认识任何人。终于感受到了一个人的孤独。想爸爸,虽然他的身影已不挺拔,想妈妈,她的眼睛已经花了,想哭,想回家。 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年迈的父亲放弃城市生活,在儿子 被看守的监狱附近租了间房子,靠湔汤水维持生活,他说过一句话“儿子在哪,那就是我的家”
其实自己也明白:有爱才有家。心里的家是有的,可长大了,就没有那么安分了,谁能守着父母过一辈子,落叶会归根,可在这还没完全成熟的季节里,难道就注定这样飘摇?还在一直寻找。
原文作者所属博客:沙子
篇三:《人在旅途,家在何方》
智课网TOEFL备考资料
人在旅途,家在何方
出国英语考试有哪些 雅思6.5是什么水平 雅思阅读评分标准 托福阅读评分标准 雅思和托福的区别
今天智课教育托福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托福阅读美文赏析:人在旅途,家在何方,供大家参考,以下是详细内容:
Home on the Way
旅人的家
People need homes: children assume their parents' place as home; boarders call school "home" on weekdays; married couples work together to build new homes; and travelers … have no place to call "home", at least for a few nights.
人人都需要家:小孩子把父母的住所当做自己的家;寄宿生在平日把学校称为“家”;结了婚的夫妻要共同营造自己的新家;至于旅者呢……至少有几晚他们要住在不能称为“家”的地方!
So how about people who have to travel for extended periods of time? Don’t they have the right to a home? Of course they do.
那么那些不得不长期出门在外的人怎么办?难道他们无权拥有一个家吗?他们当然有!{灯火阑珊家在何方}.
Some regular travelers take their own belongings: like bed sheets, pillowcases and family photos to make them feel like home no matter where they are; some stay for long periods in the same hotel and as a result become very familiar with service and attendants; others may simply put some flowers by the hotel window to make things more homely. Furthermore, driving a camping car during one’s travels and sleeping in the vehicle at night is just like home — only mobile!
有些经常出门的旅者会随身携带些属于自己的日用品,像床单、枕套或全家福相片等,无论走到哪里,这些东西都能带给他们家的感觉;有些人在长驻时会待在同一家旅馆里,使他们对店里的服务和人员都非常熟稔;再有的就可能只是在旅馆的窗边摆些花,使房间更像个家。此外,一路开着露营车旅行,晚上就住在车里,这就更像是真正的家了――只不过能移动而已!
And how about maintaining relationships while in transit? Some keep contact with their friends via internet; some send letters and postcards, or even photos; others may just call and say hi, just to let their friends know that they're still alive and well. People find ways to keep in touch. Making friends on the way helps travelers feel more or less at home. Backpackers in youth hostels may become very good friends, even closer than siblings.
那人们在旅程穿梭时,又是如何维系关系的呢?有些人通过互联网跟朋友联络;有些人寄信、明信片,甚至照片;还有些人可能只是打个电话问声好,目的仅是让朋友们知道他们还活着,而且活得不错。人们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联络方式。在旅途中交朋友能帮旅者或多或少地找到一点家的感觉。青年旅店里的背包客也许会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甚至比手足还要亲!
Nowadays, fewer people are working in their local towns, so how do they develop a sense of belonging? Whenever we step out of our local boundaries, there is always another "home" waiting to be found. Wherever we are, with just a little bit of effort and imagination, we can make the place we stay "home".
如今,大多数人都是离乡在外工作,那么人们又如何能有归属感呢?一旦我们走出家门,就总有另一个“家”在等着我们去寻找。不论身处何处,只要稍加努力和想像,我们就能把栖身之地营造成一个“家”!
以上就是智课教育托福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托福阅读美文赏析:人在旅途,家在何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资讯、资料请访问智课教育托福频道
篇四:《托福写作满分作文人在旅途,家在何方》
智课网TOEFL备考资料
托福写作满分作文人在旅途,家在何方
People need homes: children assume their parents' place as home; boarders call school "home" on weekdays; married couples work together to build new homes; and travelers … have no place to call "home", at least for a few nights.
人人都需要家:小孩子把父母的住所当做自己的家;寄宿生在平日把学校称为“家”;结了婚的夫妻要共同营造自己的新家;至于旅者呢……至少有几晚他们要住在不能称为“家”的地方!
So how about people who have to travel for extended periods of time? Don’t they have the right to a home? Of course they do.
那么那些不得不长期出门在外的人怎么办?难道他们无权拥有一个家吗?他们当然有!
Some regular travelers take their own belongings: like bed sheets, pillowcases and family photos to make them feel like home no matter where they are; some stay for long periods in the same hotel and as a result become very familiar with service and attendants; others may simply put some flowers by the hotel window to make things more homely. Furthermore, driving a camping car during one’s travels and sleeping in the vehicle at night is just like home — only mobile!{灯火阑珊家在何方}.
有些经常出门的旅者会随身携带些属于自己的日用品,像床单、枕套或全家福相片等,无论走到哪里,这些东西都能带给他们家的感觉;有些人在长驻时会待在同一家旅馆里,使他们对店里的服务和人员都非常熟稔;再有的就可能只是在旅馆的窗边摆些花,使房间更像个家。此外,一路开着露营车旅行,晚上就住在车里,这就更像是真正的家了――只不过能移动而已!{灯火阑珊家在何方}.
And how about maintaining relationships while in transit? Some keep contact with their friends via internet; some send letters and postcards, or even photos; others may just call and say hi, just to let their friends know that they're still alive and well. People find ways to keep in touch. Making friends on the way helps travelers feel more or less at home. Backpackers in youth hostels may become very good friends, even closer than siblings.
那人们在旅程穿梭时,又是如何维系关系的呢?有些人通过互联网跟朋友联络;有些人寄信、明信片,甚至照片;还有些人可能只是打个电话问声好,目的仅是让朋友们知道他们还活着,而且活得不错。人们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联络方式。在旅途中交朋友能帮旅者或多或少地找到一点家的感觉。青年旅店里的背包客也许会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甚至比手足还要亲!
Nowadays, fewer people are working in their local towns, so how do they develop a sense of belonging? Whenever we step out of our local boundaries, there is always another "home" waiting to be found. Wherever we are, with just a little bit of effort and imagination, we can make the place we stay "home".
如今,大多数人都是离乡在外工作,那么人们又如何能有归属感呢?一旦我们走出家门,就总有另一个“家”在等着我们去寻找。不论身处何处,只要稍加努力和想像,我们就能把栖身之地营造成一个“家”!
相关推荐:
托福写作可以借鉴美剧金句
避免语法错误托福写作才能得高分
托福写作超实用短语汇编(6)
托福写作超实用短语汇编(5)
托福写作超实用短语汇编(4)
相关字搜索: 托福
篇五:《苏教版4年级Unit4过关及答案》
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 过关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
一、单词
篮球 _basketball__ 好 _well_ 是的,对的 _yeah_ 足球 __football_ 跳 _jump__ 溜冰 __skate_ 游泳 __swim__ 呱呱叫 _quack_ 叽喳叫 __tweet_ 飞 __fly_ 难过的_sad___ 也 __either_
二、词组
打篮球 __play basketball___ 非常好___very well____
怎么样__what about/ how about____
踢足球__play football___ 试一试 __have a try__ 打乒乓球__play table tennis___ 放风筝___fly kites__ 五个有趣的男孩__five funny boys__ 不要太伤心!_Don’t be sad!____ 游泳很好__swim well___
三、句子
1. 我会游泳。你呢?
___I can swim. What about you?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会打篮球吗? 是的,我会。/不,我不会。
__Can you play basketball? Yes, I can. / No, I can’t._______
4. Mike会踢足球吗? 是的,他会。/不,他不会。
__Can Mike play football? Yes, he can. / No, he can’t.______
4. 他篮球能打得很好。
___He can play basketball very well._________
5. 试一试,麦克。
___Have a try, Mike._______
6. 我也会飞。 / 我也不会飞。
__I can fly too. / I can’t fly either.__________
篇六:《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二单元小练习》
四年级(上)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姓名
一、读准字音。 要求:准确的记住读音。
蟠(pán)龙 矗(chù)立 嫉(jí)妒 潜(qián)心 一担担(dàn) 卷(juǎn)进 欺侮(wǔ)
二、同音字拓展。 要求:查字典区别同音字的字形和字义
lì liáng z zhn
励志 雕梁画栋 毛泽东 震惊
厉害 高粱 选择 振奋
历史 良心 责任 阵雨
三、字词积累与拓展。要求:准确背诵以下内容,并做好补充。{灯火阑珊家在何方}.
1、形容颜色丰富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姹紫嫣红、色彩斑斓
2、形容建筑物的词语: 雕梁画栋、红墙黄瓦、金碧辉煌、雄伟壮丽、古色古香
3、描写爱国的成语: 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疾恶如仇、大义灭亲、忧国忧民、
横眉冷对、浩气长存
4、俗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夫”指时间和精力。做事只要舍得下功夫,最终会获得成功的。
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在山东泰安境内,我国五岳之一。长着眼睛辨不出泰山。比喻浅陋无知。
6、天安门广场的特点:最壮观、最宽广,是新中国的象征。课文第三小节是按方位顺序写的。除此之外,描写顺序还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游览顺序。
四、句子积累与拓展。
1、对偶 (举例: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
2、比喻 (举例: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3、关于勤奋: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 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鲁 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关于爱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四、背诵本单元的课文,书上笔记。
四年级(上)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括号中正确的答案,在下面画“ ”。
应(yīng yìng )邀 分(fn fēn)外 冲(chōng chng)着 闻讯(消息 问讯) ....
一担担(dàn dān) 激nù(怒 努 ) 励(立下 激发)志 欺(wǔ lǔ)侮 ....{灯火阑珊家在何方}.
蟠(pán pān)龙 矗(chù zhù)立 嫉(jí jì)妒 潜(qián qiǎn)心 ..
二、根据拼音写字。
lì liáng z zhn
( )志 雕( )画栋 毛( )东 ( )惊 ( )害 高( ) 选( ) ( )奋 ( )史 ( )心 ( )任 ( )雨
三、词语积累。
1.形容建筑物的词语:
雕( )画( ) 红( )黄( ) 雄伟( )( )
2.描写爱国志士的词语
以( )( )国 ( )血( )心 疾( )如( ) 敢( )敢( ) 忧( )忧( ) ( )气长( )
四 、课文内容填空。
1、人生 ?留取 。 ——文天祥
2、 ,声声入耳; ,事事关心。
3、入夜, , ,天安门广场一片 。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 , 。 , ,天安门广场 起来了。
4、这一单元里,我们了解了天安门广场是 、 的城市广场, 认识了 的徐悲鸿和 的林则徐。{灯火阑珊家在何方}.
5、描写颜色多的成语 、 、 、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柿子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柿子。
比喻句:
2.花园里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拟人句:
3.你作为一个中国人难道不为此骄傲?
陈述句:
六、古诗积累。
1.胜日寻芳泗水滨, 。 ,万紫千红总是春。 2.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篇七:《南漂与北漂,家在何方?》
巴克尔说:有四个主要自然因素决定着人类的生活和命运,这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除此之外,长期性的文化基因传承和沉淀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长期生活在广州的我,发现了这样的一个心理问题:身边许许多多早期来广州打拼的北方的朋友,他们事业有成,年龄也大都刚过而立之年,慢慢地,他们的心理上开始出现了一种“无根”的悬浮状态,所谓“无根”就是没有家的感觉,没有归属感,即便是有些在广州已经有车有房有老婆有孩子的南漂,这些丝毫无法阻断“无根”情愫的积聚。
在我看来,北方人移居南方生活,大多会因以上五大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水土不服、人际交往“不服”、事业进展不畅等等“症状”。可但凡是适应了的,又会出现“无根”的感觉,我想这跟年龄的逐年递增有关。年轻时,大部分的精力多用于事业打拼而无暇顾及“根”的情怀,一旦事业相对稳固,家庭生活也较稳定后,那种浓浓的“寻根情怀”便开始蔓延开来,生活在南方的北方人开始恋乡、思乡,可真正回到北方老家后,三五日过得还比较舒畅,七八日过得还算热热乎乎,数十日后,却因生活习惯上的这一巨大落差而匆匆“逃”回广州,可到了广州后,又会在日历表上认真地圈点着下次返乡的日期,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种在南方的“无根”的悬浮状态日渐升华,这种“家在哪里?”的情愫不断地纠结于心。是什么导致这些生活在广州的“南漂”集体失落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这一社会问题的产生。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不同地域的人们便开始前赴后继地奔赴经济大潮最为猛烈的地方,在经历一番歇斯底里的拼杀后,那些“南漂”和“北漂”开始逐步融入当地的社会,可即便是融入的如何完美,在当地人眼里,你依旧是外地人,而在自己的家乡,你同样是一位不怎么和谐的“外地人”。
古往今来,有许多社会学家和学者都对南人和北人作过非常清晰的界定,刘申叔说过:“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旷凄凉,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而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丽,气候温暖湿润,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细腻、精明。北方人的主食是高粱、大豆和白面,所以培育出北方人魁伟与刚健的体魄,同时,这些作物的耕作需要人们之间的协作,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与政治意识就突出出来了。而南方人以稻米为主食,所以有着灵巧的心性,同时,“水稻栽培往往分散的离心力而不是合作的向心力”(乔伊斯 怀特语),所以南方人散淡的漠视政治的个性就较为突出。仔细盘数起来,还真是没有哪位专家学者对于我们这些南漂与北漂这两支庞大的族群进行过系统的精神与性格特征的解析,那这些早已融入当地社会的“北漂”和“南漂”们又呈现出怎样的一种精神特征呢?鲁迅曾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弊在狡,从相貌上看,北人长南相或南人长北相者为佳。”倘若现在问鲁迅这样的问题,估计他老人家一时半会儿也难以巧言相对,还有王国维、林语堂等,他们也都曾对南方北方人做过精辟的描述。
我们的祖国依旧处在急速的转型期,为之付出精神与心理代价的是我们的国人,是我们这些“漂”着的人。我们的家到底在何方?想来想去,终于有了一个答案:我家在中国。我想这是一个很无奈的回答。
篇八:《家在哪里》
你家在哪里?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家在每个人的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以致于不相识的人在一起,第一句话经常以家在何方开头,一句普通的话拉近了彼此生疏的心灵.如果碰上是在同籍贯的或因为曾在对方故土逗留的,那双方的话也就多了,久而久之,变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这就是中国人的情结,说不明道不清的情结. 那家在哪里啊?小时候有人问自己,自己豪不犹豫的回答:家在那个县那个乡那个山村.然而大了后,奔波多年后,当有人问时,自己却不知道该如何说,是回答现在的那个囊括心血和感情的家还是那个偶尔萤绕在梦里的所谓老家呢.一句话,因为世事的变迁,却让自己心灵的家迷失在喧嚣的世界里.
记得一次回老家,老家的一个父辈无意中说道自己乡音变了,变的带了点城里人的味道.我哑然,是啊,多年的在外漂泊,无形中被同化,而自己却浑然不觉.在父辈人的眼里自己已经是一个城里人,而在生活在城里的同事和朋友看来,自己却仍然是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的人. 家在哪里啊?
篇九:《邓培江:家在何方》
家在何方
邓培江
“人生壤宵间,几度别故苑。客问家何在?青龙翠林边。”昨夜,酒酣耳热之际,偷得一首小诗,我忽然想起关于家的问题。捋一捋额头被沉重岁月漂白的几绺发丝,我不禁潸然泪下如雨:家在何方?!
掐指算来,在坎坷不平的人生旅途上,我拥有四个家。低眉想想,我还真觉得这四个宁静的港湾对于我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呢。
在记忆的底色里,我不可能也不能轻轻抹去她缤纷的色彩。1964年7月10日,呱呱坠地的我,第一次张开小嘴咂摸家的感觉。我的老家就匍匐在蜿蜒九曲的东荆河畔。低矮的草房上升起的蓝蓝炊烟,拂过绿绸般的涟漪,朝着河对岸万顷芦苇荡袅袅而去。向着炊烟升起的地方,我放学归来;向着炊烟升起的地方,我放牛砍柴归来;向着炊烟升起的地方,我打鱼摸虾归来飘散在老家晴空的缕缕炊烟,卷走几多苦涩,留下一地甘甜。
1983年8月底,一辆解放牌卡车把我送到群山环抱的羊楼古镇,从此,我开始度过仅达三年半的师范教学生涯。还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朴拙,还记得在松峰山上放歌,还记得穿越漫山竹林听泉。梧桐树的浓荫里有一段掩藏不住的岁月斑驳,就在那儿,任青涩的梦发芽:用纯美的歌喉,用激越的琴键,用曼妙的舞姿,用斑斓的色彩,用慷慨的演讲,用酸溜溜的诗句,诠释那多彩的青春。在羊楼洞青石板上回响的每一记跫音,都散发着家的气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诗人杨万里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句,在我看来,又何尝不是对洪湖风情的纵情讴歌?在洪湖,娶妻生子,其乐融融;在洪湖,教书育人,废寝忘食。23个春秋的默默坚守,有我对家的温馨的反复咀嚼,有我对生命意义的曲折表达。
在活得还算狂妄的年龄段,我把家小心地安放在青龙山脚——调入江夏实验高中。早听说武汉市第三师范的大名,却一直没有机会驻足其间。第一次跨入学校的大门是2010年5月的某一天早晨。阳光照得几棵古柳的叶片通体发亮,两排樱桃树高举着朵朵红花笑脸相迎。沿着香樟夹道的幽径,放眼依偎在山麓的一栋栋高楼,我试图翻开实验高中厚重的历史,触摸她醇正的文化气息。
近两年,实验高中更有了家的味道。不必说它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也不必说它设施一流、质量惊人,单说弥漫于校园的浓郁文化气息,就让人心动神摇。清晨,我目送经典诵读一句一句滑过薄如蝉翼的晨曦;傍晚,我聆听呐喊声、欢呼声、嬉笑声、钢琴声、歌声汇入山雀的合奏。可以踩着如歌的节奏在文化长廊前品味诗联、绘画,也可以一头靠在书吧品茶、读书、聊天、对弈。最好流连于浮雕文化墙边,静听中外文化大师的谆谆教诲;漫步环山景观带,任山岚洗去一天的浮躁,听取撞击心灵的呼唤。我真想躺在实验高中这湾湖泊里,搓尽心灵的杂质,眺望蓝天白云。
从东荆河畔到松峰山下,从洪湖岸边到青龙山麓,生命的车轮碾过岁月长河,蓦然回首,我惊喜地发现——通往家的方向。
2014年9月26日夜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