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游天游峰 游天游峰有感

节日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节日作文】

篇一:《游天游峰》

游天游峰

今年寒假,我们一家和我的姐姐一家一起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武夷山,来浏览这里的景色。 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双遗,不仅拥有美景如画的秀丽山水,还拥有极其淳朴的民风。秀丽的山水中又以36峰72岩最为独特,我们今天选择的目的地就是36峰之一的天游峰。

此时正是凌晨,我们从市区自驾出发,大约45分钟后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天游峰脚,天游峰位于有九曲回肠之称的九曲溪第五曲畔,位于一面类似屏障的山峰之后,而这面类似屏障的山峰就是同为36峰之一的隐屏峰。

天游峰主峰高408.8米,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仿佛一柱擎天。

来到山脚,仰望山顶,山顶云雾缭绕,雾气腾腾,山上的景物忽隐忽现,山坡基本是与地面垂直90°,令人生畏。

我一开始害怕极了,因为一侧是雄厚的石壁,另一侧则是用铁索围住的,下面是空的,向下望去是极其可怕的,稍不慎就可能会掉入九曲溪中,真的把我吓到了。

我的姐姐却一点都不害怕这是因为她几乎每年都来爬一次天游峰的缘故,她开始安慰我说;其实一点都不可怕,只要不往旁边看就好。我在经过这一番鼓励之后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向上攀援。

往山上爬的路程是艰辛的,前面后面都是人山人海的,十分拥挤,下来的人和上去的人共行一条路,此时正是最让人紧张的时候,不过大多数都是有惊无险的,还有人停在半山腰,拿出手机和相机对远处的秀丽风景进行拍照,让原本害怕的我更加害怕。

终于来到了上天游的山顶,从山顶俯瞰下方,密密麻麻的人群汇流成一条黑压压的人河正在轰轰烈烈的往山上涌来,他们的旁边是美丽的九曲溪,早晨的溪水在晨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波光粼粼十分美丽。我们还能从天游峰上面观察到整个武夷山的美景呢。右侧,是仙游岩的主峰,从这里可以看出仙游岩的顶峰寸草不生,一阵风吹过,仙游岩山顶的小沙粒纷纷随风嬉舞,卷起一个个的小旋风,我想这些小沙粒是由于岩石的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吧,远处有一个一个的小洞洞不过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这是我的姐姐告诉我这里面是悬棺,可能有2、3000年的历史了吧,谁都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把这些棺木运送到上面的,因此武夷山悬棺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上峰的景象都游览无遗了,接下来我们准备去游览下峰的景色。

我们一路往下峰狂走,这时天上下起了濛濛细雨,形成了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这时我的兴致一下子就上来了,就在这濛濛细雨之中拍下我喜欢的美景。

雨仿佛越来越大了,我们不得不加快脚步跑向下天游,来到了妙天台,这里有一棵巨大的红豆杉,豆大的雨滴把红豆杉上的红豆一个个的打了下来,一粒粒的如同散落的红宝石,被雨水淋湿之后呈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我拾起一颗红豆,不禁想起了红豆生南国的美好情境,红豆晶莹闪亮,鲜艳可爱,我忍不住将其投入自己的口袋之中。

在妙天台还有更好的良辰美景等着我们呢,落差171m的瀑布震撼人心,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观,足以洗涤现代人久久被世俗污染的内心。

妙天台的旁边有一个超大的水潭,据说是古代仙女沐浴的地方,因此得名玉女潭,此潭许愿十分灵验,因此我在池中投入一个1元钱的硬币和刚刚拿到的红豆,默默许了个愿,只愿我的愿望和家人的愿望都实现!

天游之旅结束了,天游真是个好地方,徐霞客曾评价道;‘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如此险峰真是旅游的宝地!下次有空我一定还会再来的~

篇二:《天游峰答案》

1、《天游峰的扫路人》 本文通过描写 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 ,刻画了一位 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 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和 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2、《天游峰的扫路人》从题目中的“天游峰”你预测到 天游峰一定很高,在这座山上的人就好像在天上游览;“扫路人”可猜测 本文是写扫路的人。

3、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的特点是:高、险。扫路人的特点是自强不息、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热情好客

4、课后练习3(书81页)

5、划去错误的拼音。

沏(qī qīe)了一杯茶 瘦削(xiāo xuē) 宿(sù xiǔ)鸟 循(xún shún)声 打量(liāng iàng liang)

(一)

②、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

④、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⑤、“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

⑥、“不累,不累,”他 说,“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⑦、我抬头望了望在(幕 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忘望)而却步,半途而(反 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在 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划去不正确的字。

2、请写出下列破折号的作用。

①、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_________

②、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_____

____

3、文中“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

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提示语。

5、望着险峻的天游峰,游客会有三种表现,请用三个成语写出他们的不同表现。

第一种 勇往直前 第二种 望而止步 第三种 望而却步

3、登上了顶峰,一定会使人想到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望岳》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中的“禁”应该读___,“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那是因为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

5、这段话中,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爬山很吃力的样子;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畏难的情绪。

6、“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从老人的话中,“我”明白了什么?

老人的热情和茶一样热,一样温暖,仿佛一股暖流渗入我的心里,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使我们之间的间隔消失得无影无踪。

7、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我不禁________________。

8.你觉得老人每天这么干活真的像他说的“不累”吗?老人为什么说不累? 当然不会不累,老人干活很累。老人说不累,是因为他很乐观,懂得在忙碌辛苦中看到生活中的好风景,老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希望,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

9、细读②、⑦两小节,思考下列问题。

为了描写天游峰的高与险,作者采用的下列表现方法:

运用形象的比喻——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

运用具体的数字——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运用侧面的烘托——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运用生动的感受——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10、“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的“好不得意”意思是非常得意。

(二)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 )的脸,面色( ),( )的眉毛下,一双( )的眼睛炯炯有神。{游天游峰}.

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 我照样请您喝茶 说罢 老人朗声大笑 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稜稜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3、文中划画的句子是对人物的 外貌 描写,从中你体会到老人朴实、健康、慈善、有精气神。

4、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达了作者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2)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

5、这个片断中,你看出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

6、辩论:

正方:天游峰的扫路人工作不累,生活不苦。

反方:天游峰的扫路人工作苦,生活累。

正方:老人虽然每天要上山、下山扫一千八百多级的石阶,可是他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因此这位老人的生活是充满诗情画意的。

天游峰的扫路人生活并不苦。老人每天所做的工作,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清苦的,可对于他来说却是充满乐趣的。这就好象你非常喜欢一首歌,你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地唱,你会觉得累吗?不会的!这就叫“苦中作乐”!

反方:天游峰是那样的高而险,游客们登山都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这位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要一上一下地

打扫一千八百多级石梯,该是多么辛苦呀!山中虽然有清泉、大米、青菜,可光吃这些营养也不够呀!整天只有花鸟作伴,没有人和自己进行交流,又该是多么的孤单呀!

你见过七十多岁的老人干这么重的体力吗?我们身边的老人六十岁就退休了,不是养花,就是遛鸟,过着清闲的生活。相比之下,天游峰的这位老人的生活是不是太辛苦了呢?

篇三:《天游峰景区导游词》

天游峰景区导游词

【建议:每一段讲解之前,根据情况先加一段适当的音乐引导】

武夷山风景概说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武夷山!

武夷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面积约70平方公里,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传说唐尧时代的长寿老翁彭祖在这里开山治水,彭祖成仙升天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不忘彭祖重托,继续带领百姓垦田种植,把这里的山山水水装点成人间仙境,百姓们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日子。人们为纪念这一对有功的兄弟,称这里为“武夷山”。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我国同类地貌中山体最奇、山水结合最完美、景观最集中的自然风景区。风光旖旎的武夷山自古以来就闻名遐迩,汉武帝曾派遣使者到武夷山祭祀武夷君,唐玄宗册封武夷山为“名山大川”;五代时,武夷山被列为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升真元化之天”。历代仕宦名流纷至沓来,最著名的有唐宋的李商隐、苏轼、辛弃疾、陆游、范仲淹、李刚、朱熹,明代的徐霞客、王阳明,清代的李光地、袁枚等等。他们或赞美武夷,感悟人生,留下武夷华章;或驻足讲学,著书立说,引领思想潮流,为武夷山增光添彩。近代以来更是名家荟萃、络绎不绝,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把武夷山比作“东方瑞士”;郭沫若先生1962年来到武夷山,触景生情,写下《游武夷泛舟九曲》诗一首,诗云:“九曲清溪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凌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

今天,作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的武夷山,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人,人们在此惊叹,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在此回味,回味历史文化的无穷魅力。亲爱的朋友,今天您来到的是武夷山胜景之一的天游峰景区,让我们一同走进神奇的武夷山,一同去领略中华大地上这颗璀璨的明珠吧!

御茶园

亲爱的朋友,过了停车场,请您留意左前方的一处遗址,这就是元、明两朝官府督制贡茶的御茶园,距今约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元世祖至元年间,浙江行省平章高兴路过武夷山,品过当时叫“石乳”的岩茶之后,顿觉清香甘美,纯正无比,高兴当即改变行程,雇请山人采集数斤,交人焙制后

贡献朝廷,深得皇室赞赏。元大德年间,高兴的儿子久住任邵武路总管,就近到武夷山督制贡茶。大德六年(即1302年),朝廷下旨命久住在武夷山设立皇家焙茶局,专门为皇室培植茶树、焙制贡茶,地点就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御茶园”遗址。

当年的“御茶园”完全按照皇家贡品制作场地的模式设计和构建,主要的建筑有仁凤门、拜发堂、清神堂、思敬堂、焙芳堂,还有通仙井、喊山台等,“御茶园”的巍峨华丽,可想而知。每年惊蛰,历任崇安县令都要到“喊山台”上祭拜山神,祈求山神保佑岩茶丰收。据说有位县令忘记了祭拜山神的时刻,被皇帝降罪,稀里糊涂地丢掉了前程,足见当年朝廷对武夷岩茶的重视。

武夷岩茶成为元、明两代的贡品,前后经历二百五十余年。为什么皇室会长期对武夷岩茶情有独钟呢?原来武夷岩茶确实有它的独特之处:这里岩峰耸立,土质疏松;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树木四季常绿;云雾缭绕,雨量充沛,雨水顺着岩体缓缓流过,携带着丰富的矿物质,长期滋润着这里的茶树,经过茶农精心制作的武夷岩茶因此也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远道而来的朋友,到了武夷山,可别忘了品尝一下这当年就美其名曰“石乳”的贡茶呵。

武夷岩茶成为元、明两代皇室的贡茶,代表着武夷岩茶的鼎盛与辉煌,也带动了武夷山茶业经济的繁荣。清末民初的时候,武夷岩茶已经远销东南亚和欧洲,名扬天下了。现在您看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原址上修复的御茶园,虽然没有昔日的华丽和神圣,却为游人提供了品尝当年贡茶的绝好去处,茶园里还表演宫廷歌舞,并以编钟、古筝等传统乐器伴奏。客人们一边品尝上等的武夷岩茶,一边体味优雅的皇家场景,或许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五曲大桥、更衣台

亲爱的朋友,前方您要经过的是五曲大桥,也叫“通天桥”。所谓通天桥就是通往仙境的桥,也就是说我们正从凡间步入仙境。【建议加音乐过渡】

朋友,经过五曲大桥的时候,您不妨站在桥边稍作停留,上可领略洞天福地,下可俯瞰流鱼竹筏,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好机会。您瞧,清澈见底的九曲溪里,一群群鱼儿与游人款款相戏,怡然自得,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妙的图画啊!据当地人称,这是一种叫做“红眼睛”的鱼,它眼睛明亮,通体透红,鱼鳞在阳光的照耀下呈五颜六色,喜欢在白天成群结队地觅食、游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红眼睛”是武夷山特有的野生鱼类,这不仅是大自然的

恩赐,也是武夷山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结果。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共同热爱生命、关爱自然吧,正是因为有了自然的美,我们的生活才充满生机,丰富而多彩。【建议加音乐过渡】

在大桥的左边,有座临溪而立、山体呈半圆形的山峰,此峰名为“更衣台”,峰腰刻有“更衣台”、“玉皇大天尊”等摩崖石刻。据说古人欲成仙者,先在浙江的天台山注名,接着在武夷山的“换骨岩”换骨成仙,然后来到这“更衣台”上,脱下俗装,穿上飘逸的仙服,从旁边的天柱峰顶升天成仙。“玉皇大天尊”是道教的最高尊神,而此处正好位于九曲溪的第五曲,有人说它暗示着道教最高尊神位居“九五之尊”的含义,不知这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仙家的刻意安排?

您沿着大桥的方向往上看,会发现右前方的悬崖上有一天然岩洞,洞内有一个白色小神龛,里面供奉着明朝著名道士刘端阳的遗蜕,神龛的匾额上刻有“南溟靖”三字,“南溟”意即此处为云雾溟蒙的南海仙境,“靖”曾经是道教一支天师道祭神使用的场所。但人们往往俗称这里为“狐狸洞”,这是因为传说理学家朱熹在隐屏峰下创建武夷书院、授徒讲学时,有一千年狐仙仰慕其名,化为村姑到精舍求学,后因五曲的龟精从中作梗,狐仙含恨而逝,朱熹葬狐仙于洞中,于是,人们便称这里为“狐狸洞”。

神话传说当然无从考证了,不过,请您左边的路口继续前行数十米,在朱熹讲学的“武夷书院”里,我们也许依稀可寻当年理学大师讲学的胜景。【建议加音乐过渡】

朋友,前方还有一段路程,不妨让我们继续了解一下武夷山吧。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夷山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里不仅有“一种已消失的文明的见证”,而且是“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传统思想发源地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武夷山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留下神奇的“船棺”、“虹桥板”等文化遗存,武夷山“汉代闽越王城遗址”集中反映了古越先民的文化成就。汉魏以来,武夷山逐渐成为文化名山,成为是道教、儒学的圣地,在中国名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这里曾是“一代词宗”柳永的故乡,道教名流吕洞宾、白玉蟾曾先后修炼于此,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这里“琴书四十年”,更是把武夷山推到“闽邦邹鲁,道南理窟”的文化巅峰,正如复旦大学教授蔡尚思所谓:“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天柱峰

朋友,走过五曲大桥,请您注意在我们左边有两座比肩骈立的两座山峰,左边的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更衣台”,右边的就是仙人“更衣”之后由此升天的“天柱峰”。您瞧,更

衣台与天柱峰上分下连、浑然一体,尤其是天柱峰卓然挺立,气势夺人,宋代名相李纲到此曾写诗赞叹天柱峰道:“俯临万壑林芿秀,高压群山气象雄”。天柱峰又名“酒坛峰”,传说在一次瑶池的蟠桃会上,李铁拐拿出一坛从武夷山带去的农家米酒大喝起来,不料浓郁的酒香四处飘逸,众仙们便纷纷抢喝他的米酒,眼看就要被抢光了,情急之下,李铁拐举起拐杖向酒坛击去,酒坛便倒落在“更衣台”旁的九曲溪边。您瞧,天柱峰不仅形状像倒立的酒坛,连半腰还有杖击的痕迹呢。虽然这天柱峰傲然挺立,我们凡人仍然无路可登,不过,想必美酒都洒在九曲溪中,却是可以品尝的呵。【建议加一小段音乐过渡】

朋友,前方的岔路口沿台阶而上就到“武夷书院”了。

武夷书院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武夷书院”遗址。书院原名“武夷精舍”,它的主人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朱熹,生于1130年,卒于1200年,字元晦,晚号晦翁,别称紫阳,祖籍江西婺源。幼年从学于其父朱松,绍兴十三年,朱松病逝,十四岁的朱熹遵从父命到崇安五夫里投靠父亲生前好友刘子羽,遂定居武夷山,并从学于刘勉之、刘子翚、胡宪等宿儒名士。朱熹十九岁时考中进士,三年后被朝廷授为迪功郎,任泉州同安主薄,从此开始官宦生涯,但他一生宦途坎坷,仕宦七年,立朝仅四十六天,任“祠官”达二十三年。

朱熹一生与武夷山结下不解之缘,他在武夷山“琴书四十余年”,可以说武夷山是朱熹理学思想形成和成熟的地方。南宋淳熙十年(即公元1183年),朱熹辞官归来后,在这里亲自筹划、负责营建“武夷精舍”,授徒讲学,著书立说。现在您看到的前方的“武夷书院”就是在“武夷靖舍”原址基础上修复的。

随着朱子理学影响的不断扩大和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武夷精舍”倍受历代统治者的关注。南宋末期,扩建后的“武夷精舍”改名为“紫阳书院”,由官府拨给公田以供养学者,并设置“山长”这个教职来主持教事。元初,又改“山长”为“教授”,元末,“武夷精舍”不幸毁于战乱。到明正统十三年,朱熹后人出资重建“武夷精舍”,改称“朱文公祠”,祭祀朱熹。明正德十三年,明政府重新修葺,并树立牌坊,匾上镌刻“武夷书院”。清康熙年间,再度大兴土木加以修葺,康熙皇帝赐予书院“学达性天”四字,以表彰朱熹和他的书院对理学的贡献,“学达性天”这四个字现在就悬挂在大堂正门的上方。今天残留的书院遗址是清康熙五十六年,闽浙总督觉罗满保“捐俸倡修”的,距今有二百多年历史。

朱熹堂内

朋友,现在您看到的是2003年在原址基础上修复的武夷书院大堂,内分四个展厅,是仿宋建筑。展厅利用高新科技手段布馆,通过电脑多媒体有声有色地介绍全馆布局及朱熹的生平事迹,清晰地再现南宋时期的朱熹生活和他在这里的教学情景以及理学文化在武夷山发展的历程。

左边第一展厅里主要介绍朱熹本人以及他的同仁、门人和后人在武夷书院的学术活动。朱熹一生著作等身,他最主要的理学代表作《四书集注》就是在这里完成,因此可以说这里是朱熹理学思想成熟的地方。

竖立在大堂的中央是一块复制的“刘公神道碑”,是朱熹为其义父刘子羽撰写的。碑文尚存3700多字,详细记述了刘子羽抗金活动及其生平事迹,是现存朱熹撰写的最完整、字数最多的碑刻。此碑原物曾立于五夫里刘子羽墓前,现存放在武夷宫朱熹纪念馆内。

在展厅的另一侧,我们还可以看到朱熹一生所创建和修复的书院模型图,全国著名的书院几乎都与朱熹有关。他曾经主持修复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等,“武夷精舍”是朱熹亲自创建的第三个书院,他在这里讲学8年之久。期间,四方学者不远千里,云集武夷,当时的知名学者蔡元定、蔡沈、詹体仁等都曾就学于此。可见朱熹不仅重视理论创建,也非常重视教学实践活动,他的这些成就在中国思想和教育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您往两侧看,还可以看到两边各有一睹断墙,那就是“武夷书院”的遗址。朋友,沧海桑田,岁月聚散,中华文化在这里弥漫过,就像潮水过后沙滩上留下了卵石贝壳,历史在这里只留下了断壁残岩。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当年的书院虽然只剩下眼前这两堵断墙,可在这里产生、发展的理学思想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泽被四方,源远流长。

天游检票口

【建议加一小段音乐过渡】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武夷山第一胜地——天游峰景区!

天游峰景区是武夷山山与水、自然与文化结合最完美的景区,位于整个武夷山风景区的中心,面积约4平方公里,主要景点包括御茶园、天柱峰、云窝、隐屏峰、晒布岩、水月亭、茶洞、天游峰、一览亭、天游观等。

景区主峰——天游峰是武夷三十六峰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雄伟山峰,以其秀美的景观闻

篇四:《天游峰简介》

天游峰简介

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云开雾散之后,凭栏四望,武夷山水尽收眼底。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览亭左,是上天游;下了崎岖丘,沿胡麻涧一带,是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览亭,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仙掌亭,濒临悬崖,高踞万仞之巅。临亭四顾,周围景物尽入眼帘,是一座绝好的观赏台。从这里凭栏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蜿蜒, 竹筏轻荡,武夷山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

下天游的南端有明嘉靖五年重建的天游观。有殿宇式的楼阁,名“遨游霄汉”,成为游客饮茶、赏景的场所。观后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见的红豆树。每当成熟季节,山风轻拂,豆荚就纷纷撒落在地,滚出殷红的豆粒,晶莹闪亮,鲜艳可爱。

由山南蜿蜒来的胡麻涧,在妙高台西面奔泻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观,落差170多米,飘逸潇洒。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三十余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古人云:“飞泉响落晴凝雨,古木浓荫夏亦寒”。在妙高台背后,有一条往东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冈。这是仙游岩的绝顶。冈上有仙游馆、三友堂、森天阁故址。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篇五:《天游峰景区》

天游峰景区 ——导游词 浏览次数:282

[导游内容〕武夷精舍——>云窝——>晒布岩——>茶洞——>天游峰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堵墙就是武夷精舍遗址 。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亲自擘划、营建的书院。据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记载:武夷精舍是当时武夷山的一大建筑,人称"武夷之巨观"。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和铁笛亭等建筑。四方来者,莫不叹其佳胜。朱熹在武夷精舍著书立说,倡道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因此他创办的武夷精舍备爱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历代都曾加以葺治、增广。南宋末期,经扩建后的武夷精舍,改名为“紫阳书院”,由官府拨给公田以供养学者。随后又设置“山长”这个教职,来主持教事。元初,改山长为“教授”。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武夷精舍毁于兵灾。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朱熹八世孙朱洵、朱澍出资重建后,又改称“朱文公祠”,崇祀朱熹。清康熙年间,赐予“学达性天”匾额,再度大兴土木加以修葺。至今残留的精舍遗址,则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08年,闽浙总督常见罗满保“捐俸倡修”的,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从武夷精舍前行数百米,在接笋峰西壁岩下,有因峰岩崩塌形成的大小岩洞10余处。每当冬春二季的早晚,从洞穴里常常会冒出一缕缕淡淡的云雾,在峰石之间轻轻游荡,时而聚集一团,时而又飘散开来,舒卷自如,变幻莫测,故此地名为“云窝” 。云窝四周环绕着响声岩、丹炉岩、仙迹岩、天柱峰、更衣台、晒布岩、天游峰、苍屏峰、接笋峰等。过问樵台,前面大家看见的这个石门,就是叔圭精舍旧址。门额上“叔圭精舍”四字清晰可见。叔圭、姓江名贽,北宋人,官举孝廉。这里原有一座考究的古建筑,是清初为纪念江贽而建造的,现仅存这道石门。过叔圭精舍石门,但觉豁然开朗。左边这个濒临九曲溪巡的亭子叫石沼青莲亭。右边这座山峰是隐屏峰,依附于隐屏峰,峰腰横列三痕,仿佛折断又连接在一起的山峰,叫接笋峰。隐屏峰下的这座亭叫水月亭。据说月明星稀夜晚在亭中把酒赏月,可风到四个月亮。请各位朋友猜猜看,有哪四个月亮?(天上一个,水中一个,杯中一个,还有心中一个)。云窝中间这块漆黑巨石,大家看,像不像一头伏卧的大象,俗称铁象岩 。铁象岩中间裂开一罅,人穿行于其中,但觉天光如线。为区别溪南灵岩一线天,故称 它为“小一线天”。云窝以铁象岩为界,分上、下云窝。云窝巨石倚立,背岩临水,地处武夷山精华地带,为武夷首胜之区。这里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名宦隐潜居养心之所。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兵部侍郎陈省曾在上下云窝间,兴建“幼溪草庐”,计有宾云堂、栖云阁、巢云楼、生云台、迟云亭等10余处亭、台、楼、阁,极为富丽堂皇。可惜这些建筑早已废圯,岩壁间留下的些许摩崖题刻,还能让人依稀记起昔日的繁华。关于幼溪草堂和武夷精舍,还留下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陈省在云窝构筑幼溪草庐时,朱熹当年营建的紫阳书院十分破旧。一边是优雅的环境,精美的建筑;一边是年久失修,即将坍废的书院。一士人见此情景,便题诗于壁:“紫阳书院对清波,破壁残碑半女笋。颇爱隔邻亭榭胜,画栏朱拱是云窝。”陈省见诗笑曰:这分明是激我乎。即日捐资雇工,大兴土木,将紫阳书院修复一新。{游天游峰}.

铁象岩左边这座山峰,就是我们在竹筏上看至的晒布,请大家注意看,在晒布岩的岩壁中间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长度超过一丈的有数十行,相传这是仙人留下的,故晒布岩又称“仙掌峰”。晒布岩由于流水长年冲刷的结果,岩壁上布满了数以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轨迹。每当西斜的阳光照到壁上,更见得条缕分明。俯视溪中,但见影浸水底,随波晃漾,恍如无数条流动的黑蛇白蛇,从溪底直往下窜。若逢雨天,雨水从岩顶顺着直溜溜的轨迹飞泻直下,仿佛素练悬而未决天,万千银龙飞舞,堪称奇景。关于晒布岩和仙掌峰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相传很早以前,天宫的织女每天都背着锦囊,唱着歌儿去采集五彩云锦。这些云锦配上一缕缕金丝银线,织成一匹匹绫罗绸缎,献给王母娘娘。一天清晨,负责运送的挑担的挑担大脚仙,挑着织女织好的一担帛锦,踏着云路途经武夷山云窝时,不经意往下一看,顿时被“碧水丹山”的奇景迷住了。他便放下锦担去游玩。等他听到天宫的鼓声时,才想起锦担,一看,糟啦,绫罗绸缎已被打湿了,他怕王母娘娘责怪,于是,就把一匹匹的帛锦抖开,晒在大岩壁上;可是锦缎太长,一直垂到六曲溪边,皱巴巴的不平整,他又扯又拉,直到把一担绫缎抚的平平整整。几番辛劳,大脚仙已困顿不堪,寻到一阴凉处便呼呼大睡。一常见醒来,日头已经西斜。他起身一瞧,眼前一片金辉,光芒四射。原来这是绫缎在阳光下熠熠闪亮,衬得碧水丹山更加旖旎。大脚仙用手一摸,岩壁上烫热炙人,他慌了,急忙去收布。然而,那一条条绫缎已熔进了光滑的石壁中,连大脚仙按布的仙掌也永远嵌进了岩壁上。“如今石上留仙掌,十指青葱积绿苔。”说的就是仙掌峰的景致。

请大家注意看,前面这块壁上刻有“伏虎”二字。题刻的作者系幼溪草庐的主人陈省。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陈省因与宰相张居正政见不一而受到排挤。皇上虽数赐,但他仍然辞职荣归入闽。深厚感情感怀才不遇,卜筑武夷山中。适云窝有一岩石状如蹲虎,便勒石“伏虎”二字,意在他如一只蹲伏在武夷山中的老虎,企盼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再展宏图。伏虎岩右边这一竹丛,就是郭沫若先生在游武夷诗中提到的方竹。这种竹看似圆,摸去却是四方的,十分奇特。不信,大家可以来摸摸。从伏虎岩前的石径登上,便可看到一道石门,门额上刻有“峥嵘深锁”四字。进石门,眼前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这就是素有产茶“甲于武夷”之称的茶洞。从洞中放眼眺望接笋峰、隐屏峰、清隐岩、天游峰、仙掌峰,以及远在三曲的仙游岩,峭壁耸立的危崖,就象一堵堵高大的城墙,把它团团围住,唯一的通道,就是西边的一条岩罅。人在面积不过六七亩的洞中,有如陷入井底一样,抬头仰视,仅见青天一围。正如徐霞客在《武夷山游记》中写道:“诸峰上皆峭绝,而下复攒凑,外无磴道,独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岩更为矫也。”所以,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在洞内卜筑隐居,如宋刘衡的小隐居,明李钟鼎的煮霞居,清董茂勋的留云书屋等。如今这些古老的建筑,大都不见踪迹,唯猖狂留下的董茂勋留云书屋的旧址。茶洞最北面这个潭,称“仙浴潭”,从天游峰奇峰跌落下来的雪花泉 就汇集在这里。相传该潭曾有仙女在此沐浴,故名。大家请看,南面这条通往隐屏峰的石径,在距我们所处位置的十余米处,有一石门,门额上刻有“留云书屋”四字,这就是董茂勋卜筑的留云书屋的旧址。二百多年前,《武夷山志》作者攻天工就是在其父董茂勋留云书屋中完成了二十四卷《武夷山志》的编 工作,为武夷山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穿石门,过“鸡胸”、“龙脊”,可见岩壁上有“仙凡界”题刻,意思是这里是人间与仙境的分界线,只有有胆有识敢过武夷山险径——“鸡胸”、“龙脊”的人,才能步入顶峰仙境。立

于峰尖这座亭叫“仙弈亭”。再往上攀登数十米,便到隐屏峰顶。峰顶原有清真道院,建于明万历三年(1577年),今废。自巅南下,半壁有洞,名“南溟靖”。明道人刘端阳藏蜕于此,至今仍有石冢蜃坛。 各位朋友,请大家做好登山准备,现在我们开始攀登天游峰。从茶洞到天游峰一览台共有八百多级石阶,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边登边数,看谁数的数字最精确。

现在我们终于登上了天游峰一览台,大家一路辛苦了。根据刚才大家报来的数字看,张先生、李先生数得最为精确,共有石阶826级,谢谢大家的合作。天游泳池峰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 ,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站在一览台上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邀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一览台位于景区中心,是一处绝好的武夷山水观赏台。随着时序流转,在这里可以观赏到日出、云雾、佛光、夕阳、明月等天游五绝,从一览台上赁栏远眺,但见群峰点点,西望那座山峰就是八曲的三教峰,东望这卒山峰是一曲的大王峰。俯瞰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从一览台前行,眼前座宫观式的建筑,就是天游观 。观后的妙高台上,大家看到的这棵挂有古树名木牌子的树,就是罕见的红豆树。每当成熟季节,山风轻拂,豆荚就纷纷撒落在地,滚出殷红的豆粒,晶莹闪亮,鲜艳可爱。

唐朝诗人王维有诗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但愿大家能在树下多找出几粒带回家中,成为武夷山之得的美好纪念。红豆树旁的这条涧称胡麻涧。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记得余处。其中最大这一幅“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意思是说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胜地”,那么,理应号称“第一山”。也有人解释说,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占居的名山,就应该是天下“第一山”。欣赏完摩崖石刻,登上崎岖丘,前面这座牌坊就是中正公园牌坊,原来牌坊上镌刻有“中正公园”四字,“文革”期间被敲掉,现有关部门正总任务恢复这一景观。

各位朋友,天游峰游览到此结束。请大家歇息一下,下一站桃源洞。

篇六:《天游峰教案》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游天游峰 游天游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