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母亲的月台阅读答案》
篇一:母亲的月台阅读答案
a/如果没有母亲的牺牲,母亲博大无私的爱,我们又怎么能体会到爱的真谛呢?我们怎么知道去爱别人呢?母亲让我们懂得了爱,我们也将这爱奉献给他人,这个世界才有了温暖.b/人从出生开始,到慢慢成长为成人,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无时不刻地感受着母亲伟大的爱,这份爱,积累了岁月.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伟大的,没有了母亲和她给予的爱,世界是漆黑的,冰冷的.母亲的爱只有无休止的付出,而从不苛求回报.这份爱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教给了我们怎样去爱这个世界.篇二:母亲的月台阅读答案
母亲的月台_散文网欢迎光临散文网 母亲的月台母亲的月台2011-12-12 23:50作者:0人读过|33条评论 | 月台凌于平地,视线通畅,旧为官宦墨客抒怀养性的境地。想那月白风清之,三两喁喁或独坐沉吟,偶有酒后狂狷之士清夜临风、纵声长啸,胸襟沉郁竟扫而去。庭院深深,万籁俱寂,月华如水,轻风流韵,时而抚琴一曲,时而凭栏遥望,踌躇与心念交融,落寞与缱绻杂陈,月台便也做了亘古萦怀的主题,成为掩埋在历史中的承载。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弟子陈文蔚有《月台观月》诗云:“秋来无日不登临,独喜今宵月满襟。仰面青天思把酒,寄情古调欲携琴。凉风舞袂身将举,白露沾衣夜向深。要看一台清影满,尽教移转碧梧阴。”千百年来,牵引了无数感慨吟咏不绝,诗词传世,风月载情,月台也因此化为怀古思幽的情结所在。
若以此观,的月台无疑冲撞了些许风雅,它是平民的、简陋的、逼仄的,又是灰暗的。而且除了偏执的凝聚,它似乎没在任何时刻,归属于母亲的名分所有。
孩提时代,平素很少走亲戚,每年按风俗正月初二跟随去看望姥姥。两村相距不远,步行计二十分钟。过两条小河,一桥独木一桥宽阔。不结冰的时候,流水潺潺,妙如欢歌。姥姥家的院子好大,屋舍绵连,天井宽广。姥姥和三舅住在前院,走过断壁残垣的甬道,后院左右厢房各住了大舅和二舅两家。后院的正房北屋是座古老的建筑,飞檐翘角,土墙青瓦,沧桑、高大、破败。门前有一个三米见方、高过米半的台子,灰白平整的五级石头台阶,同样灰白半封闭的半米石头围栏。登上月台,正前方一米多点的开口对着房门。里的褐色厚重木门被锈迹斑斑的铜锁,的紧紧地束缚。西边毗邻一株枝柯横生的石榴,东畔是一棵挺拔如盖的梧桐。我和们多喜欢利用石台地势玩“攻城”攀爬的游戏,磨坏了过年的新衣服,往往遭到大人严厉的训斥,但在游戏的强烈吸引里忘乎所以、乐此不疲。石榴花开,梧桐叶落,坠落在寂静光阴里的那些,敲在石材上分外清脆,清浅的懵懂一下就被震碎了,声断而今。每次薄暮时候,将要返程之际,二舅家养的鸡都会莫名其妙地飞到石榴树上栖宿。这是与表兄弟姐妹贪恋玩趣、意犹未尽间的笑谈场景。
稍大些,零零碎碎地从大人嘴里知道了一些情况,母亲幼年丧母,过年去看望的姥姥是母亲的婶娘,三舅是母亲的堂弟。我的亲姥姥病逝时,闪下了两男三女五个,三个女儿具大,母亲行三。弥留之际的姥姥把长女,比母亲大十来岁的大姨叫到身边一一交代孩子的生辰,按照先儿后女的顺序,说到母亲时早已气息奄奄,所以母亲就没有原本的生日。我们现在为她过生日就选在母亲节那天。
2011-12-13:若以此观,母亲的月台无疑冲撞了些许风雅,它是平民的、简陋的、逼仄的,又是灰暗的。而且除了情感偏执的凝聚,它似乎没在任何时刻,归属于母亲的名分所有。 2011-12-13:写得很感人!
2011-12-14:写得很感人!
2011-12-14:一声慨叹,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
2011-12-14: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
2011-12-14:推荐阅读
2011-12-14:一声慨叹,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
2011-12-14:欣赏
2011-12-14:好感人!推荐阅读
2011-12-14:蓦然回首间,已过数年。推荐阅读!
2011-12-14:由于母亲年事已高,每每读到关于母亲的文字,内心总是很感伤。 2011-12-14:舔犊之情,跪乳之恩,感人肺腑!
2011-12-14:舔犊之情,跪乳之恩,感人肺腑!
2011-12-14:感情真挚,感人肺腑。嗯,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
2011-12-14:呜呜
2011-12-14: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感动!打动人心的,都是素朴的语言,因为真挚,所以隽永。
2011-12-15:看一遍,回想自己的母亲,很有一种伤感.愿母亲身体健康.
2011-12-15:好写,愿天下父母安康!
2011-12-15:一看到阴阳两隔,生死两世类的话语就湿了眼眶,想起我41岁就逝去的三姑。她因肝癌肿大的全身,死后嘴角流出的黑血没有使我害怕只是无尽的怀念和悲痛。亲情好好珍惜。
2011-12-15: 一声慨叹,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
2011-12-15:读了母亲的月台,鼻子酸酸的,眼泪不禁往外涌。非常感动,使我想起了已故的母亲,想起了她的谆谆教诲,懂得了各种做人的道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也是母亲的口头禅。愿天下的母亲,能成为儿女们人生的指南!
2011-12-15:亲情的文章总是分外感人,当然备受关注!
2011-12-16:读了母亲的月台,非常感动,使我想起了已故的母亲,想起了她给我的教诲,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愿天下的母亲,能成为儿女们人生的指南! 2011-12-16:推荐阅读感情真挚,感人肺腑。嗯,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 2011-12-16:推荐阅读!真情流露,深沉大气!
2011-12-16: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午夜梦回,泪湿满襟,深深缅怀我的父亲。愿我的母亲健康长寿。愿天下的父母幸福安康。
2011-12-17: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午夜梦回,泪湿满襟,深深缅怀我的父亲。愿我的母亲健康长寿。愿天下的父母幸福安康。
2011-12-17:那场景似曾相识,回到童年,回到母亲的怀抱。。。。。。。
篇二:《母亲的月台》
月台凌于平地,视线通畅,旧为官宦墨客抒怀养性的境地。想那月白风清之夜,三两喁喁或独坐沉吟,偶有酒后狂狷之士清夜临风、纵声长啸,胸襟沉郁竟扫而去。庭院深深,万籁俱寂,月华如水,轻风流韵,时而抚琴一曲,时而凭栏遥望,踌躇与心念交融,落寞与缱绻杂陈,月台便也做了文人亘古萦怀的主题,成为掩埋在历史疼痛中的承载。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弟子陈文蔚有《月台观月》诗云:“秋来无日不登临,独喜今宵月满襟。仰面青天思把酒,寄情古调欲携琴。凉风舞袂身将举,白露沾衣夜向深。要看一台清影满,尽教移转碧梧阴。”千百年来,牵引了无数感慨吟咏不绝,诗词传世,风月载情,月台也因此化为怀古思幽的情结所在。
若以此观,母亲的月台无疑冲撞了些许风雅,它是简陋的、逼仄的,又是灰暗的。而且除了情感偏执的凝聚,它似乎没在任何时刻,归属于母亲的名分所有。
孩提时代,平素很少走亲戚,每年按风俗正月初二跟随父母去看望姥姥。两村相距不远,步行计二十分钟。过两条小河,一桥独木一桥宽阔。不结冰的时候,流水潺潺,妙如欢歌。姥姥家的院子好大,屋舍绵连,天井宽广。姥姥和三舅住在前院,走过断壁残垣的甬道,后院左右厢房各住了大舅和二舅两家。后院的正房北屋是座古老的建筑,飞檐翘角,土墙青瓦,沧桑、高大、破败。门前有一个三米见方、高过米半的台子,灰白平整的五级石头台阶,同样灰白半封闭的半米石头围栏。登上月台,正前方一米多点的开口对着房门。记忆里的褐色厚重木门被锈迹斑斑的铜锁,永远的紧紧地束缚。西边毗邻一株枝柯横生的石榴,东畔是一棵挺拔如盖的梧桐。我和伙伴们多喜欢利用石台地势玩“攻城”攀爬的游戏,磨坏了过年的新衣服,往往遭到大人严厉的训斥,但在游戏的强烈吸引里忘乎所以、乐此不疲。石榴花开,梧桐叶落,坠落在寂静光阴里的那些,敲在石材上分外清脆,童年清浅的懵懂一下就被震碎了,声断而今。每次薄暮时候,将要返程之际,二舅家养的鸡都会莫名其妙地飞到石榴树上栖宿。这是与表兄弟姐妹贪恋玩趣、意犹未尽间的笑谈场景。
偶尔大人们都到前院喝酒说话,东西厢房门扉紧锁,独自攀了月台再爬上围栏摘石榴,或者用力推拥宽阔的旧木门,好奇地从门缝里看神秘的老房子,室内黑暗模糊、深邃迷离,有潮湿荒寒的尘埃味道冲进鼻腔。风一吹,墙檐上茅草摇曳,空阶寂寂,庭院无人,很多关于《聊斋》和准《聊斋》的传说在脑海里层出错现,莫名的恐惧急令我慌乱迅速的逃离。
稍大些,零零碎碎地从大人嘴里知道了一些情况,母亲幼年丧母,过年去看望的姥姥是母亲的婶娘,三舅是母亲的堂弟。我的亲姥姥病逝时,闪下了两男三女五个孩子,三个女儿具大,母亲行三。弥留之际的姥姥把长女,比母亲大十来岁的大姨叫到身边一一交代孩子的生辰,按照先儿后女的顺序,说到母亲时早已气息奄奄,所以母亲就没有原本的生日。我们现在为她过生日就选在母亲节那天。
姥姥辞世后,姥爷续弦。放弃孩子是母亲后母婚嫁的前提,于是没了死去的母亲,又面临着失去活着的父亲的五个孩子进行了激烈而无力地抗争。最终他们的父亲决绝而去,五个孩子相依为命,抱定了悲苦的童年。
母亲们的痛苦和悲愤,晚辈完全可以模拟体验,沦肌浃髓的刻骨悲哀在这风云变幻的人
间又是如此易于湮没的寻常。
姥爷兄弟二人异爨,他分要了后院。前院的叔叔婶婶尽力的照顾着形同孤儿的五个侄女,不幸叔姥爷英年早逝,婶姥娘一直看着五个苦命的孩子,顽强的拮据生活、共同长大和先后成家。在那间古朴的月台上,母亲和她的姐姐弟弟们挣扎着度过了危及生存的童年、动乱彷徨的少年和奔波凄苦的青年。来不及绚烂她少女的梦幻,就必须辗转在生活的无奈和艰辛的劳作里。母亲在花开叶落间匆忙收拾起所有年轻的心事,也在霜月弥漫的夜晚打理凌乱的心愿束之高阁。就在石质的方寸之间,她深植了感恩与仇恨,修炼着安身立命的最初情怀。她们在命运的排布下往复月台,又在生命的不屈间离开它,走向幸福和温暖的新鲜归宿。母亲姐妹三人嫁了相邻的不同村庄的平朴人家,柴米油盐、自得其乐,两个舅舅也衣食无虞、安好常在。后来大姨一家为了生活下关东,在遥远的哈尔滨安家落户,上了初中的我常替母亲给大姨写信,母亲口述我执笔,诉说患难中长大,长大后分离的姐妹间的离情别绪。母亲成功地完成了基因的遗传和情愫的传递,她的婶娘,我的非亲胜亲的姥姥去世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频频梦见她端坐太师椅望着我,我频频哭醒。
因为幼年家境的窘迫,母亲没上过几年学。但母亲的口才绝佳,总能用最简单的话准确表达最淋漓的意思。小的时候就没几个人敢欺负她,成年后的她说出的话直逼人心,总叫人感觉不是热乎乎就是冷飕飕。母亲又是聪慧的,硬是靠孜孜不倦地自学和绞尽脑汁地努力拿到了医师证书。远离了月台的母亲,靠着数十年如一日的精明、苦累和算计,经营出一方自己的天地:子女独立,家境优越和遍及乡里的威信。我有份讳莫如深的笃定认识,我整个家族在地方上的凝聚和影响,在母亲百年之后必然消失殆尽、随之而去。
数年前,大姨和姨父眷念故土,得闲回家久居。他们多年离家早无荫蔽容身之处,先是轮住各亲戚家,后来经济宽裕的二舅自作主张,修葺粉饰了带月台的老屋,供他们起居使用。姨父很少饮酒,烟瘾很大。我数次请姨父吃饭,他也乐得和我闲侃冰城风情、社会现状,无论气氛如何热烈,他的酒总是浅尝辄止、半杯停饮。他们要回哈尔滨的前夕,父母携我去看望。闲置多年、无人居住的院子,老屋前的石榴和梧桐都已伐去,没有了喇叭样石榴花、梧桐落叶和扑棱翅膀的鸡,老宅叫我陌生到恍惚,也不再给我不安和神秘。我拿了几支朋友从国外带来的雪茄,姨夫很高兴,甚至有些激动,资深烟民的兴致所在嘛。我和父亲、姨夫喝茶、吸烟并谈天说地,风霜经久、人情历尽的成年人对于离别没有多少低落。谈笑风生之余,回头看见母亲和大姨在门前月台上窃窃私语,不时地瞥一眼我们三个老少两辈的男人。我借扔烟蒂踱到月台,两位母亲打住了话语。大姨肘撑身子斜倚在月台一侧,另一侧母亲手扶着石面围栏,眼睛看看变形的厢房屋脊,又掠过屋脊看更远的高树和天空。我只能不语,在静默里感受一些无言的讯息。良久,母亲说“你姨夫身体很不好,让他少吸点烟,你自家也是。”回到屋里,再听父亲姨夫爽朗的笑声,外强中干的尊严背后竟清晰可闻脆弱心灵的悲凉哭泣。
走时,姨父送我到月台边缘,拉着我的手,前后左右,絮絮叨叨。驽钝的我逢迎着、飘忽着,下了月台,转身离去。谁料月台一别,从此阴阳相隔、生死两世。姨父曾是我母系亲戚里,心里真正欣赏我的唯一一个。姨父回到哈尔滨后,不久病重,数月后去世。一年后,大姨病逝。我的父母都远赴哈尔滨送别最后,我只是无谓的在噩耗里痛苦,在痛苦里沉思。我记得姨父最早在东北的住址“黑龙江省哈市南岗区花园街15号······”
去年交完房款,手头仅余十来万钱以备装修和不时之需。夏夜某日去相隔十余公里的弟弟家,闲谈方知,母亲腿膝盖骨疼痛,已卧床多日,母亲坚持不肯动手术。问了弟弟手术费,
弟弟说医院的同学说“近十万块吧。”饭后一个人在花草扶疏的小区里散步,拨通了母亲的电话“你也不告诉我腿疼的事,还是听医生的动手术吧!手术费我支!”电话那端的母亲哽咽起来,我也在这头落泪不止。母亲慢慢镇静下来说“没告诉你是因为你忙,我这病不要紧,就是休养。再说,你忘了我自家也是医生啊,手术有危险而且需要定期更换植入的东西,没多大意思。就这样药物和按摩双管齐下治疗就很好。”母亲在依稀可闻的病吟里,简短艰难地说服和宽慰了我。挂了电话,我转到花园深处擦泪,却忽然发现白天熟视无睹的湖心凉亭,像极了母亲娘家老宅里的月台。此刻,她似乎正站在月台上,朝儿子挥挥手喊了句什么,她的儿子来不及答应,只顾舒展肺腑的痉挛,只顾着泪如泉涌。
思想文化的迁徙和价值观念的更迭,现在的年轻人提到月台,多半是歌曲、站台和一些可以复制的别离。与陈文蔚,与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与母亲和一代母亲的凄惶,都毫无关系。我不知道,这是现代社会的进步,还是传统文明的废弛?还是陈子昂幽州一叹,未卜先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岁月的流转,生活的砥砺和情感的沉淀间,逐渐理解了苦难中长大的母亲对我的物质计较、阴沉缄口和那些琐碎的芥蒂,忘记了彼此间种种的不好。想起母亲说“小时候姊们五个住老屋,夏天闷热,就睡在石头台阶上,一人一层,大的在下面防止小的滚下去。半夜里风冷石头凉,经常冻醒了,大概风湿病就那时候种下的。”
天真无邪的孩子自顾蹦蹦跳跳的长大,无意催促了一代代母亲青春倏忽、年华老去。
一声慨叹,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
不见母亲已许久了,却在午夜忽醒的子时之末,无端地想起那些冷硬的石头。窗外灰暗的夜空里,很多抽象但可明辨是谁的脸氤氲浮现,想合上窗帘,又觉得布匹也是可以作画的,心里不禁一阵轻微的颤栗。扭头,有液滴滑过面颊,枕上湿了一片。
篇三:《母亲的月台》
月台凌于平地,视线通畅,旧为官宦墨客抒怀养性的境地。想那月白风清之夜,三两喁喁或独坐沉吟,偶有酒后狂狷之士清夜临风、纵声长啸,胸襟沉郁竟扫而去。庭院深深,万籁俱寂,月华如水,轻风流韵,时而抚琴一曲,时而凭栏遥望,踌躇与心念交融,落寞与缱绻杂陈,月台便也做了文人亘古萦怀的主题,成为掩埋在历史疼痛中的承载。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弟子陈文蔚有《月台观月》诗云:“秋来无日不登临,独喜今宵月满襟。仰面青天思把酒,寄情古调欲携琴。凉风舞袂身将举,白露沾衣夜向深。要看一台清影满,尽教移转碧梧阴。”千百年来,牵引了无数感慨吟咏不绝,诗词传世,风月载情,月台也因此化为怀古思幽的情结所在。若以此观,母亲的月台无疑冲撞了些许风雅,它是平民的、简陋的、逼仄的,又是灰暗的。而且除了情感偏执的凝聚,它似乎没在任何时刻,归属于母亲的名分所有。孩提时代,平素很少走亲戚,每年按风俗正月初二跟随父母去看望姥姥。两村相距不远,步行计二十分钟。过两条小河,一桥独木一桥宽阔。不结冰的时候,流水潺潺,妙如欢歌。姥姥家的院子好大,屋舍绵连,天井宽广。姥姥和三舅住在前院,走过断壁残垣的甬道,后院左右厢房各住了大舅和二舅两家。后院的正房北屋是座古老的建筑,飞檐翘角,土墙青瓦,沧桑、高大、破败。门前有一个三米见方、高过米半的台子,灰白平整的五级石头台阶,同样灰白半封闭的半米石头围栏。登上月台,正前方一米多点的开口对着房门。记忆里的褐色厚重木门被锈迹斑斑的铜锁,永远的紧紧地束缚。西边毗邻一株枝柯横生的石榴,东畔是一棵挺拔如盖的梧桐。我和伙伴们多喜欢利用石台地势玩“攻城”攀爬的游戏,磨坏了过年的新衣服,往往遭到大人严厉的训斥,但在游戏的强烈吸引里忘乎所以、乐此不疲。石榴花开,梧桐叶落,坠落在寂静光阴里的那些,敲在石材上分外清脆,童年清浅的懵懂一下就被震碎了,声断而今。每次薄暮时候,将要返程之际,二舅家养的鸡都会莫名其妙地飞到石榴树上栖宿。这是与表兄弟姐妹贪恋玩趣、意犹未尽间的笑谈场景。偶尔大人们都到前院喝酒说话,东西厢房门扉紧锁,独自攀了月台再爬上围栏摘石榴,或者用力推拥宽阔的旧木门,好奇地从门缝里看神秘的老房子,室内黑暗模糊、深邃迷离,有潮湿荒寒的尘埃味道冲进鼻腔。风一吹,墙檐上茅草摇曳,空阶寂寂,庭院无人,很多关于《聊斋》和准《聊斋》的传说在脑海里层出错现,莫名的恐惧急令我慌乱迅速的逃离。稍大些,零零碎碎地从大人嘴里知道了一些情况,母亲幼年丧母,过年去看望的姥姥是母亲的婶娘,三舅是母亲的堂弟。我的亲姥姥病逝时,闪下了两男三女五个孩子,三个女儿具大,母亲行三。弥留之际的姥姥把长女,比母亲大十来岁的大姨叫到身边一一交代孩子的生辰,按照先儿后女的顺序,说到母亲时早已气息奄奄,所以母亲就没有原本的生日。我们现在为她过生日就选在母亲节那天。姥姥辞世后,姥爷续弦。放弃孩子是母亲后母婚嫁的前提,于是没了死去的母亲,又面临着失去活着的父亲的五个孩子进行了激烈而无力地抗争。最终他们的父亲决绝而去,五个孩子相依为命,抱定了悲苦的童年。母亲们的痛苦和悲愤,晚辈完全可以模拟体验,沦肌浃髓的刻骨悲哀在这风云变幻的人间又是如此易于湮没的寻常。姥爷兄弟二人异爨,他分要了后院。前院的叔叔婶婶尽力的照顾着形同孤儿的五个侄女,不幸叔姥爷英年早逝,婶姥娘一直看着五个苦命的孩子,顽强的拮据生活、共同长大和先后成家。在那间古朴的月台上,母亲和她的姐姐弟弟们挣扎着度过了危及生存的童年、动乱彷徨的少年和奔波凄苦的青年。来不及绚烂她少女的梦幻,就必须辗转在生活的无奈和艰辛的劳作里。母亲在花开叶落间匆忙收拾起所有年轻的心事,也在霜月弥漫的夜晚打理凌乱的心愿束之高阁。就在石质的方寸之间,她深植了感恩与仇恨,修炼着安身立命的最初情怀。她们在命运的排布下往复月台,又在生命的不屈间离开它,走向幸福和温暖的新鲜归宿。母亲姐妹三人嫁了相邻的不同村庄的平朴人家,柴米油盐、自得其乐,两个舅舅也衣食无虞、安好常在。后来大姨一家为了生活下关东,在遥远的哈尔滨安家落户,上了初中的我常替母亲给大姨写信,母亲口述我执笔,诉说患难中长大,长大后分离的姐妹间的离情别绪。母亲成功地完成了基因的
遗传和情愫的传递,她的婶娘,我的非亲胜亲的姥姥去世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频频梦见她端坐太师椅望着我,我频频哭醒。因为幼年家境的窘迫,母亲没上过几年学。但母亲的口才绝佳,总能用最简单的话准确表达最淋漓的意思。小的时候就没几个人敢欺负她,成年后的她说出的话直逼人心,总叫人感觉不是热乎乎就是冷飕飕。母亲又是聪慧的,硬是靠孜孜不倦地自学和绞尽脑汁地努力拿到了医师证书。远离了月台的母亲,靠着数十年如一日的精明、苦累和算计,经营出一方自己的天地:子女独立,家境优越和遍及乡里的威信。我有份讳莫如深的笃定认识,我整个家族在地方上的凝聚和影响,在母亲百年之后必然消失殆尽、随之而去。数年前,大姨和姨父眷念故土,得闲回家久居。他们多年离家早无荫蔽容身之处,先是轮住各亲戚家,后来经济宽裕的二舅自作主张,修葺粉饰了带月台的老屋,供他们起居使用。姨父很少饮酒,烟瘾很大。我数次请姨父吃饭,他也乐得和我闲侃冰城风情、社会现状,无论气氛如何热烈,他的酒总是浅尝辄止、半杯停饮。他们要回哈尔滨的前夕,父母携我去看望。闲置多年、无人居住的院子,老屋前的石榴和梧桐都已伐去,没有了喇叭样石榴花、梧桐落叶和扑棱翅膀的鸡,老宅叫我陌生到恍惚,也不再给我不安和神秘。我拿了几支朋友从国外带来的雪茄,姨父很高兴,甚至有些激动,资深烟民的兴致所在嘛。我和父亲、姨父喝茶、吸烟并谈天说地,风霜经久、人情历尽的成年人对于离别没有多少低落。谈笑风生之余,回头看见母亲和大姨在门前月台上窃窃私语,不时地瞥一眼我们三个老少两辈的男人。我借扔烟蒂踱到月台,两位母亲打住了话语。大姨肘撑身子斜倚在月台一侧,另一侧母亲手扶着石面围栏,眼睛看看变形的厢房屋脊,又掠过屋脊看更远的高树和天空。我只能不语,在静默里感受一些无言的讯息。良久,母亲说“你姨父身体很不好,让他少吸点烟,你自家也是。”回到屋里,再听父亲姨父爽朗的笑声,外强中干的尊严背后竟清晰可闻脆弱心灵的悲凉哭泣。走时,姨父送我到月台边缘,拉着我的手,前后左右,絮絮叨叨。驽钝的我逢迎着、飘忽着,下了月台,转身离去。谁料月台一别,从此阴阳相隔、生死两世。姨父曾是我母系亲戚里,心里真正欣赏我的唯一一个。姨父回到哈尔滨后,不久病重,数月后去世。一年后,大姨病逝。我的父母都远赴哈尔滨送别最后,我只是无谓的在噩耗里痛苦,在痛苦里沉思。我记得姨父最早在东北的住址“黑龙江省哈市南岗区花园街15号······”去年交完房款,手头仅余十来万钱以备装修和不时之需。夏夜某日去相隔十余公里的弟弟家,闲谈方知,母亲腿膝盖骨疼痛,已卧床多日,母亲坚持不肯动手术。问了弟弟手术费,弟弟说医院的同学说“近十万块吧。”饭后一个人在花草扶疏的小区里散步,拨通了母亲的电话“你也不告诉我腿疼的事,还是听医生的动手术吧!手术费我支!”电话那端的母亲哽咽起来,我也在这头落泪不止。母亲慢慢镇静下来说“没告诉你是因为你忙,我这病不要紧,就是休养。再说,你忘了我自家也是医生啊,手术有危险而且需要定期更换植入的东西,没多大意思。就这样药物和按摩双管齐下治疗就很好。”母亲在依稀可闻的病吟里,简短艰难地说服和宽慰了我。挂了电话,我转到花园深处擦泪,却忽然发现白天熟视无睹的湖心凉亭,像极了母亲娘家老宅里的月台。此刻,她似乎正站在月台上,朝儿子挥挥手喊了句什么,她的儿子来不及答应,只顾舒展肺腑的痉挛,只顾着泪如泉涌。思想文化的迁徙和价值观念的更迭,现在的年轻人提到月台,多半是歌曲、站台和一些可以复制的别离。与陈文蔚,与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与母亲和一代母亲的凄惶,都毫无关系。我不知道,这是现代社会的进步,还是传统文明的废弛?还是陈子昂幽州一叹,未卜先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岁月的流转,生活的砥砺和情感的沉淀间,逐渐理解了苦难中长大的母亲对我的物质计较、阴沉缄口和那些琐碎的芥蒂,忘记了彼此间种种的不好。想起母亲说“小时候姊们五个住老屋,夏天闷热,就睡在石头台阶上,一人一层,大的在下面防止小的滚下去。半夜里风冷石头凉,经常冻醒了,大概风湿病就那时候种下的。”天真无邪的孩子自顾蹦蹦跳跳的长大,无意催促了一代代母亲青春倏忽、年华老去。一声慨叹,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不见母亲已许久了,却在午夜忽醒的子时之末,无端地想起那些冷硬的石头。窗外灰暗的夜空里,很多抽象但可
明辨是谁的脸氤氲浮现,想合上窗帘,又觉得布匹也是可以作画的,心里不禁一阵轻微的颤栗。扭头,有液滴滑过面颊,枕上湿了一片。
篇四:《母亲的记忆孙犁阅读答案》
篇一:母亲的记忆孙犁阅读答案
母【思考练习】1.作者在文中追忆了母亲哪七件事?请概括出来.答:(1)_ (2)____(3)__ (4)__(5)__ (6)__(7)__2.丧子,对母亲是最大的打击,在前四个自然段表面平淡的叙述中,实际隐含着母亲正承受巨大打击的沉痛感情.请找出隐含这些含义的词语或句子,并作简要分析.答:_3.第⑤自然段写母亲"像疯了似的劳动",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怎么正确理解带点词语?答:从①__ ②__ ③__ ④___ 四方面叙述描写.对带点词正确的理解是:______4.第⑥自然段写母亲养育幼小多病的"我",文中画线的话如何理解,写出了母亲怎样的感情?联系全文,你能揣摩出作者记住母亲这番话是怎样的感情吗?答:_5.请揣摩下面三个句中的带点词,比较它们在不同语句中表达的不同意义,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①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答:________.②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答:_6.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答:_______.7.本文在语言表达和选材上与(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有什么异同?简要分析.答:___.母亲的记忆1.()以斗牌强忍丧于巨痛(2)"疯"干收割劳动(3)慎养屠弱病儿 (4)相帮有求之人(5)替儿求索蝈蝈(6)折花喜送儿子(7)母子的永诀 2."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七"与"-"数量悬殊的比较,再加上"只",强调剩下的"惟一",强调失子之多."一个月里""死了三个",强调承受短时间内失子多的巨大打击.爷爷的话"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从侧面写了母亲忍受巨大打击的情态.3.从①母亲早出晚归干活的行动②母亲一身灰草的外貌③母亲衣裤泛白碱和袜汗的细节④母亲的抢收口号.豁出去拼命干.以夸张说法准确表现出母亲刻苦耐劳的性格.4.含蓄表达了母亲深爱儿子的感情."是不会孝顺的",说出了母亲对儿子无所求,只希望儿子能平安长大的愿望."烧香还愿""求来的"则写出了这位劳动妇女母亲珍爱惟一儿子的深情.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要报效母亲的养育之思.(从下文写母亲八十四岁高龄,与儿子同住天津安享晚年的情况可知) 5.①"就"副词,表示在很短时间内.准确写出"我"刚出生便没奶吃,暗示幼小的"我"难养." ②"就"副词,表示母亲"折花"与"送给我"两个动作连接紧凑.准确写出母亲得知儿子消息时急于见儿子的兴心倩.6.刻苦耐劳,深爱儿子,博爱善良.7.同:都以质朴的语言叙述亲情,都选择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平凡事情表述亲情.异:语言上,《回》最显平实.在概述母亲一生几个阶段几方面的事情后议论点题.《背》是在重点评写父亲背影的同时抒写"我"的感情.本篇的语言则更显言简意赅之长,全篇没有一句抒情议论,浓浓的情都寄寓于平实的叙述中.选材似乎是漫不经意的追忆片断,实际件件事都以"真情"串起,于平淡见深情. 1.我生病时母亲对神灵的祷告 告诉小尼姑我很喜欢他的蝈蝈 送月季花 我养病时对我的留恋2.坚硬的性格 吃苦耐劳 热爱劳动 为人善良 同情弱小 热心助人对我十分关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3.指平时积蓄力量农忙季节一下子爆发出来4.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爱… ♂hugh如殇 2014-11-21 1.我生病时母亲对神灵的祷告 告诉小尼姑我很喜欢他的蝈蝈 送月季花 我养病时对我的留恋2.坚硬的性格 吃苦耐劳 热爱劳动 为人善良 同情弱小 热心助人对我十分关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3.指平时积蓄力量农忙季节一下子爆发出来4.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爱 1.我生病时母亲对神灵的祷告 告诉小尼姑我很喜欢他的蝈蝈 送月季花 我养病时对我的留恋2.坚硬的性格 吃苦耐劳 热爱劳动 为人善良 同情弱小 热心助人对我十分关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3.指平时积蓄力量农忙季节一下子爆发出来4.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爱 亲~还有一种答案母【思考练习】1.作者在文中追忆了母… 楚梦紫涵 2014-11-21 1.我生病时母亲对神灵的祷告 告诉小尼姑我很喜欢他的蝈蝈 送月季花 我养病时对我的留恋2.坚硬的性格 吃苦耐劳 热爱劳动 为人善良 同情弱小 热心助人对我十分关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3.指平时积蓄力量农忙季节一下子爆发出来4.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爱 亲~还有一种答案母【思考练习】
1.作者在文中追忆了母亲哪七件事?请概括出来。答: (1)_ (2)____(3)__ (4)__(5)
__ (6)__(7)__2.丧子,对母亲是最大的打击,在前四个自然段表面平淡的叙述中,实际隐含着母亲正承受巨大打击的沉痛感情。请找出隐含这些含义的词语或句子,并作简要分析。答:_3.第⑤自然段写母亲"像疯了似的劳动",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怎么正确理解带点词语?答:从①__ ②__ ③__ ④___ 四方面叙述描写。对带点词正确的理解是:______4.第⑥自然段写母亲养育幼小多病的"我",文中画线的话如何理解,写出了母亲怎样的感情?联系全文,你能揣摩出作者记住母亲这番话是怎样的感情吗?答:_5.请揣摩下面三个句中的带点词,比较它们在不同语句中表达的不同意义,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①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答:________。②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答:_6.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答:_______。7.本文在语言表达和选材上与(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有什么异同?简要分析。答:___1.(1)以斗牌强忍丧于巨痛(2)"疯"干收割劳动(3)慎养屠弱病儿 (4)相帮有求之人(5)替儿求索蝈蝈(6)折花喜送儿子(7)母子的永诀 2."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七"与"-"数量悬殊的比较,再加上"只",强调剩下的"惟一",强调失子之多。"一个月里""死了三个",强调承受短时间内失子多的巨大打击。 爷爷的话"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从侧面写了母亲忍受巨大打击的情态。
3.从①母亲早出晚归干活的行动②母亲一身灰草的外貌③母亲衣裤泛白碱和袜汗的细节④母亲的抢收口号。豁出去拼命干。以夸张说法准确表现出母亲刻苦耐劳的性格。 4.含蓄表达了母亲深爱儿子的感情。"是不会孝顺的",说出了母亲对儿子无所求,只希望儿子能平安长大的愿望。"烧香还愿""求来的"则写出了这位劳动妇女母亲珍爱惟一儿子的深情。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要报效母亲的养育之思。(从下文写母亲八十四岁高龄,与儿子同住天津安享晚年的情况可知) 5.①"就"副词,表示在很短时间内。准确写出"我"刚出生便没奶吃,暗示幼小的"我"难养。" ②"就"副词,表示母亲"折花"与"送给我"两个动作连接紧凑。准确写出母亲得知儿子消息时急于见儿子的兴心倩。 6.刻苦耐劳,深爱儿子,博爱善良。 7.同:都以质朴的语言叙述亲情,都选择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平凡事情表述亲情。 异:语言上,《回》最显平实。在概述母亲一生几个阶段几方面的事情后议论点题。《背》是在重点评写父亲背影的同时抒写"我"的感情。本篇的语言则更显言简意赅之长,全篇没有一句抒情议论,浓浓的情都寄寓于平实的叙述中。选材似乎是漫不经意的追忆片断,实际件件事都以"真情"串起,于平淡见深情。 ①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一年,农村闹瘟疫,一个月里,她死了三个孩子。爷爷对母亲说: ②"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你出去和人们斗斗纸牌吧!"③后来,母亲就养成了春冬两闲和妇女们斗牌的习惯,并且常对家里人说: ④"这是你爷爷吩咐下来的,你们不要管我。"⑤麦秋两季,母亲为地里的庄稼,(像疯了似的)劳动。她每天一听见鸡叫就到地里去,帮着收割、打场,每天很… 玲樱£飞雪 2014-11-22 ①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一年,农村闹瘟疫,一个月里,她死了三个孩子。爷爷对母亲说: ②"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你出去和人们斗斗纸牌吧!"③后来,母亲就养成了春冬两闲和妇女们斗牌的习惯,并且常对家里人说: ④"这是你爷爷吩咐下来的,你们不要管我。"⑤麦秋两季,母亲为地里的庄稼,(像疯了似的)劳动。她每天一听见鸡叫就到地里去,帮着收割、打场,每天很晚才回到家里来。她的身上都是土,头发上是柴草。蓝布衣裤汗湿得泛起一层白碱,她总是撩起褂子的大襟,抹去脸上的汗水。她的口号是:"争秋夺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家人谁也别想偷懒。⑥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母亲把馍馍晾干了,再粉碎煮成糊喂我。我多病,每逢病了,夜间,母亲总是放一碗清水在窗台上,祷告过往的神灵。母亲对人说:["我这个孩子,是不会孝顺的.因为他是我烧香还愿的,从庙里求来的."]⑦家境小康以后,母亲对于村中的孤苦饥寒,尽力周济,对于过往的人,凡有求于她,无不热心相帮,有两个远村的尼姑,每年麦秋收成后,总到我们家化缘。母亲除给她们很多粮食外,还常留她们食宿。我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尼姑,长得眉清目秀,冬天住在我家,她怀揣着一个蝈蝈葫芦,夜里叫得很好听,我很想要。第二天清早,母亲告诉她,小尼姑就把蝈蝈送给我
了。⑧抗日战争时,村庄附近,敌人安上了炮楼。一年春天,我从远处回来,不敢到家里去,绕到村边的场院小屋里。母亲听说了,高兴得不知给孩子什么好。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父亲很心痛,母亲笑着说:"我说为什么这朵花,早也不开,晚也不开,今天忽然开了呢,因为我的儿子回来,它要先给我报个信儿!" ⑨1956年,我在天津,得了大病,要到外地去疗养。那时母亲已经八十多岁,当我走出 屋来,她站在廊子里,对我说:⑩"别人病了往家里走,你怎么病了往外走呢!"(11)这是我同母亲的永诀。我在外养病期间,母亲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阅读提示】亲情,是世界上最圣洁最真挚的情感。我们曾学过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我们的心都曾被为给儿子买橘子艰难攀爬月台的老父亲的背影打动过,也曾被"中国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一页"的朱德母亲那平凡而伟大的母爱震撼过。看看孙犁写的这篇散文,与所学的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在孙犁平实的叙述中,点滴的追忆里,你能感受到那滚烫的亲情吗?【思考练习】
1.作者在文中追忆了母亲哪七件事?请概括出来。答: (1)_ (2)____(3)__ (4)__(5)__ (6)__(7)__2.丧子,对母亲是最大的打击,在前四个自然段表面平淡的叙述中,实际隐含着母亲正承受巨大打击的沉痛感情。请找出隐含这些含义的词语或句子,并作简要分析。答:_3.第⑤自然段写母亲"像疯了似的劳动",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怎么正确理解带点词语?答:从①__ ②__ ③__ ④___ 四方面叙述描写。对带点词正确的理解是:______4.第⑥自然段写母亲养育幼小多病的"我",文中画线的话如何理解,写出了母亲怎样的感情?联系全文,你能揣摩出作者记住母亲这番话是怎样的感情吗?答:_5.请揣摩下面三个句中的带点词,比较它们在不同语句中表达的不同意义,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①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答:________。②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答:_6.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答:_______。7.本文在语言表达和选材上与(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有什么异同?简要分析。答:___ .母亲的记忆1.()以斗牌强忍丧于巨痛(2)"疯"干收割劳动(3)慎养屠弱病儿 (4)相帮有求之人(5)替儿求索蝈蝈(6)折花喜送儿子(7)母子的永诀 2."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七"与"-"数量悬殊的比较,再加上"只",强调剩下的"惟一",强调失子之多。"一个月里""死了三个",强调承受短时间内失子多的巨大打击。 爷爷的话"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从侧面写了母亲忍受巨大打击的情态。 3.从①母亲早出晚归干活的行动②母亲一身灰草的外貌③母亲衣裤泛白碱和袜汗的细节④母亲的抢收口号。豁出去拼命干。以夸张说法准确表现出母亲刻苦耐劳的性格。 4.含蓄表达了母亲深爱儿子的感情。"是不会孝顺的",说出了母亲对儿子无所求,只希望儿子能平安长大的愿望。"烧香还愿""求来的"则写出了这位劳动妇女母亲珍爱惟一儿子的深情。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要报效母亲的养育之思。(从下文写母亲八十四岁高龄,与儿子同住天津安享晚年的情况可知) 5.①"就"副词,表示在很短时间内。准确写出"我"刚出生便没奶吃,暗示幼小的"我"难养。" ②"就"副词,表示母亲"折花"与"送给我"两个动作连接紧凑。准确写出母亲得知儿子消息时急于见儿子的兴心倩。 6.刻苦耐劳,深爱儿子,博爱善良。 7.同:都以质朴的语言叙述亲情,都选择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平凡事情表述亲情。 异:语言上,《回》最显平实。在概述母亲一生几个阶段几方面的事情后议论点题。《背》是在重点评写父亲背影的同时抒写"我"的感情。本篇的语言则更显言简意赅之长,全篇没有一句抒情议论,浓浓的情都寄寓于平实的叙述中。选材似乎是漫不经意的追忆片断,实际件件事都以"真情"串起,于平淡见深情。这是另外几个问题的答案1.我生病时母亲对神灵的祷告 告诉小尼姑我很喜欢他的蝈蝈 送月季花 我养病时对我的留恋2.坚硬的性格 吃苦耐劳 热爱劳动 为人善良 同情弱小 热心助人对我十分关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3.指平时积蓄力量农忙季节一下子爆发出来4.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爱 篇二:母亲的记忆孙犁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