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模式

节日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节日作文】

【篇一】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浅谈

龙源期刊网 .cn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浅谈

作者:刘聪芳

来源:《学周刊·C》2013年第01期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我们的校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勃勃生机,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大家都在新课改的召唤下进行探索,用新课标的理念来诠释课堂教学。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必须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让自己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融入新课改,让语文教学卓有成效。

一、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

新课改的一项重要要求就是如何进行发展性评价。因为一成不变的评价方式刚开始能吸引学生,时间长了就会像一杯白开水,变得没有味道,也不会再起到积极评价的作用,只有不断变化出新的评价方式和形式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永远是新鲜的。新课改中教师已不再是课堂中的唯一评价者,班级里的小组长和全体学生都是评价者,他们的参与也起到了激励作用,在评价中我还发现,我在课堂中使用的评价用语学生都已非常熟悉,有一部分学生还会自己使用了,经常用这些语言来评价别人的展示,会在课堂上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同时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就是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除了课堂上的“小老师”的角色的出现是评价方式的改变外,还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也是新课改的变化,比如我在班里设立了“金口才”“合作奖”“纪律奖”“作业奖”等,尽可能从多方面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新课改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素质教育包涵的内容很广泛,就语文学科而言,其知识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能发挥素质教育的特色。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感人的描述,是审美教育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学习语言文字,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感悟美的能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美的意境。在课堂教学中,朗读是一重要环节,那些优美的文章中有许多词语、句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依靠语感的模糊识别功能,才能对这些词句进行理解。理解是最好的朗读指导,但是朗读也是一种很好的理解方法。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验文中的美,使学生充满感情。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进入作者精心描述的情境之中的表现。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文中有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我先让学生跟老师反复读,慢慢琢磨,仔细品味,学生渐渐地从“静、清、绿”中感受到了漓江水的独特美。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去品味语言文字的

【篇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谈新课改下语文课的几种教学方法

谈新课改下语文课的几种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所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不仅仅在课堂上。在新的历史条件,要想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的,尤其是受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那究竟该怎样来上好语文呢?

新课改 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

首先,储备于平时

“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可以看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备很多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师甚至应该是一个“杂家”。不但要有教学用的语文专业知识,如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等,还要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而且要对其他各门类知识的了解和涉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读叶圣陶、于漪等语文大家的作品,向当代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向魏书生、李镇西、韩军、李海林等学习。读专业书刊,订阅一些上档次的语文专业杂志,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比如《语文学习》、《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等。读非专业书刊,尤其读大量地文学书刊,这是为进行教学实践的需要,可以使教师学识渊博,这样一旦有教学需要即可信手拈来,让知识服务于教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和崇拜,“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准备于课前。

每次上课前,对于所要导学的内容都要熟稔于胸,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

反复诵读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文章,仔细揣摩,全面地、多方位了解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结合编者的选遍意图,提炼出最主要的导学目标,据此设计出教师导课的努力方向。导学目标一旦确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来完成导学目标。此外,还要大量阅读与此次授课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以及其他介绍,去粗取精,选择对教学有用的材料。

除去充分准备所要导学的内容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于所要学习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导学的内容产生共鸣。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戏、竞赛、接龙、分组、才艺比拼等,每一个环节要用多长时间,由几个人活动,都预设出来。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问怎样的问题,怎样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赏,去感悟,哪一类问题由什么水平的学生解决。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进行预设思考。

【篇三】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摘要:在新课改下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取得预期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善于捕捉学生的真实思想,及时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和心理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语言、姿态、行为、心理等方面表露出来的情态,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思想活动,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处理。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 教学

Abstract: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understanding th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The teacher only understand students, to make education work “targeted”, get the expected effect. Therefore, the teacher must be able to capture the real thinking of the students, and know the students inner world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eachers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 in the language, attitude, behavior, psychology and so on aspects of the show modes, precise students’ thought and activities, and make rapid and accurate processing.

Keyword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hinese; teaching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针对本课的教材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我的方法是:

1.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兴趣。根据本篇看图学文的特点,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猜谜语:“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羽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从而引出孔雀。接着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上“孔雀”二字,便问:“孔雀你们见过吗?你们能说说与孔雀交往的故事吗?你们觉得孔雀怎样呢?”这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讲述在动物园里看到孔雀的样子,觉得孔雀很美丽,正当学生处于兴奋时,我用彩色粉笔在“孔雀”前面加上“骄傲的”三个字。通过读题让学生知道文中介绍了一只怎样的孔雀。接下来,我要求大家看图、读文、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只孔雀骄傲,看谁看得最仔细,读得最认真,想得最全面,讲得最有道理。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且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2.进行质疑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四】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现在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不断的改进,作为从事多年的语文教

师来说也在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手段,跟随着新课改的脚步继续探

索着新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

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

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

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

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认为现在的语文教

学要想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全面提升学生

的语文素养

(1)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去读课文,使阅读效果更好。教学语

文,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用“从那个词语或那个句子读出了

什么”,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点拨学生,既告诉学生品读的

重点是词和句,又没有限定固定的范围,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

空间。教师没有用自己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以开

放的理念,设计了开放的问题,营造了开放的氛围,自然也开放了

学生思维。 初读,采取自由朗读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

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研读,将课

文读出感情,能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

积累语言文字。特别要加强朗读的训练。所以在不同层次的读中,

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朗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学会积累,形成

良好的语感。并且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

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

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

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还可以

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

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

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习惯

从一年级开始就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

础。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教学时决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

一定要在听、说、读、写这几方面严格要求,都要有一定的规范。

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特别一、二年级

的小同学,别人在说他也抢着去说,别人说什么他根本没听。有意

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回答声音要响亮。另外我在教学中

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写字,总是以横平竖直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给学

生示范,这样就慢慢养成了语文学习的规范性,形成了他们良好的

学习习惯。

(3)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文本,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在较长的

故事情节中理出一条主线,理清脉络,长文短教,突出重点,然后

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行教学,体现阅读的整体性,从而提升阅读的品

质。

(4)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说读写的训练,紧紧扣住文中的词句

进行语言文字、情感朗读、感悟内化的训练。从而体现出以阅读为

主、读中感悟的语文学科特点。

二、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展延伸能够让课堂丰富起来,为学生创设

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

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的意识,培养了学生正

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体会到自己收

获的乐趣。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

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通过多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生的求知欲望。 我校刚刚使用班班通,在教学时,往往会遇到许

多学生没有见到的东西,教师就可以采用课件展示,这就是说小学

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而多媒体呈现知识内容,形成

情晰具体的映像,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的迫切需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

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

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合

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语文综

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激发兴趣,还积极鼓励学生大

胆质疑。勇于提问,提出有价值问题要鼓励,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

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

性、积极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资助活动中全

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交往状态,

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发掘学生的创新、

创造潜能,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努力

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

主人,从而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开掘。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

活动,学生必须进行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

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鼓励

学生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

四、认真设计小学语文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过去作业成了学生的负担,也给家长增添了许多压力,有些老师

留许多作业.,认为就可以提高学生成绩,他万万没想到会起反作

用。第二天早晨学生起不来,上课没精神,影响了听课的效果。所

以现在的作业设计要求富有趣味性。以往的语文作业要求往往都比

较一目了然,抄写词语就是抄词,连线就是连线。

作业设计内容要求丰富。作业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反馈,但更重

要的是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的基础上培养能力。因此,新课标下的语

文作业不应该是一些简单的应答式作业,而更应侧重于一些任务式

作业。

总而然之,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

手、眼睛、嘴巴、空间,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体验成功

乐趣的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我认为小学语文应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

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认真设计小学语文的作业

这四方面来教学,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

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

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的合格人才。

【篇五】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方法

走出语文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课堂——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略谈 湖南 邓荣华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它包含三方面的涵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二是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基于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生活教育,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各科教学、课外活动、家庭、社会构成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真谛。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应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并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李镇西) 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自然链接呢?一、运用生活化资源,充实语文教学内容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语文课完全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因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等宽。所以要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坚持向生活延伸,把课堂练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课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伸,和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就可以无限扩大教材的容量—— 五彩缤纷的电影电视,眼花缭乱的报纸杂志,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教材的辅助与补充。比如,教《论语》篇章,在教材之外,可补充“百家讲坛”中于丹说《论语》内容。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电视剧《水浒传》,讲小说《一个都不能少》有电影,讲《泰坦尼克号》有译制片,讲《白毛女》有歌剧,讲《威尼斯商人》有话剧,讲唐诗宋词有《唐之韵》《中国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等大量的优秀音像制品,这些都可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稍加引导,学生学到的就不只是课本上的一篇,而是十篇八篇,甚至产生一生对文学的兴趣。语文课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将社会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的建设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在切身感受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社会调查”等栏目的很多内容是我们关心的;每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是我们必看的。之后,让学生把真切的感受写下来,以此激发其为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转化为刻苦学习、掌握本领的实际行动。语文课程要关注人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会碰到各种磨难、痛苦、失意和挫折,要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这时,如果能正确对待,把种种不如意看作生命必须经历的一部分,那么负面的东西就可能转变成积极的因素。如教《热爱生命》一文,可引入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贝多芬的生平故事和他的音乐,以及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哦,能让生命活上千百次该是多么美好!”让学生亲近这些永不屈服的灵魂,感受到生命的韧性和弹性,欣赏到生命的无限魅力,从而引发生命哲理的思考,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最后,让学生写作与人生相关的话题作文,将自己的思考诉诸文字。学生就会明白,在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但只要我们坚强面对,生命就永远不会贬值。二、借鉴生活实践,创新语文教学形式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应该丰富多彩,与学生的生活相映成趣。语文教学应该务实,让语文学习与生活成为统一的整体。要引导学生明白语文是与生活相联系的,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应用所学的语文

技巧。在教学形式上,“不要担心把语文课上成文艺课、文化课”。(刘良华)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可以朗诵,可以表演,可以看电视,可以做游戏""只要是与教学内容相关,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形式都可采用。语文训练应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平时学生做的作业可有:仿写、广告、颁奖词、活动策划方案、人物评述、故事新编、剧本、写春联、制网页、拟短信等。如,开展“三八”节、母亲节、“作文做人”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孝敬,更要思考自己担负的责任。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获得情感教育,逐渐走向心智和思想的成熟。这种情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会渗透到他们的成长历程中。三、指导学法.养成生活中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教”是为了“不教”,“教”惟一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培养学生生活中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语文学习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思考、记笔记、写日记、查阅资料、书写规范整洁、语言表达简明、认真作业、勤用工具书等良好习惯,持之以恒,形成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是语文教师教学最大的效益和价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觉学习的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决不能一步登天,切忌一暴十寒。要逐步引导,长期坚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就能培养学生自觉的语文意识,并以此为起点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四、搭建平台,多创施展语文才能的活动空间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学生有所收获。在教学中,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故事会、诗歌朗诵、成语接龙、口语交际、小品表演、相声表演、课前5分钟口语等。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他们在书本和报纸,甚至网络上寻找自己喜欢的内容,从中得到丰富的知识。每周定时让学生一起静下来共同阅读,并在阅读之后表达与交流。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巩固,自主学习得到延伸,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语文和生活同在,凡有人交往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和语文学习。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因此,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倘若老是把思想封闭在教室里,或把眼睛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语文效率的提高。语文是个大舞台,语文是个大观园,语文是个大世界。课堂教学固然是主渠道,但决不是惟一的渠道。教师要在活动中教学语文,在生活中教学语文。李镇西有言: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要让学生明白阅读课外书籍是学习语文,与人交谈、辩论是学习语文,观看电影是学习语文,在电视、墙面上见到各种各样的广告也大有学问,办手抄报,作调查报告也是在学习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语文小天地,步人生活大课堂,让他们在生活中探究知识,历练能力,陶冶情操,修养品质,发展个性。

【篇六】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怎样在新课改下上好语文课

怎样在新课改下上好语文课(业务讲座)

评价课的优劣,不同的时期,标准不尽相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目前,课程论专家、教材论专家、教育专家眼中的标准并不一致。在20世纪90年代对语文有工具论与人文论的争论,进入21世纪逐步归结到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口径上,在“综合”的旗帜下,许多语文课上得失掉了“语文味”,闻不到语文特有的气息。在我个人看来,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我听一教师教《鲸》,下课前5分钟,执教教师开始总结,问:本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作答:1.知道了鲸的样子;2.知道了鲸的吃食方式;3.知道了鲸的睡觉方式;4.知道了鲸的种类。最后,在教师的提醒下,一学生才回答说:“还学到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就学生的回答而言,我们很难区别这是一节地理课(自然课),还是语文课,我们教了3年说明文,学生不会条理、清晰地介绍一个物体,一种科学现象,一种动物等等,不会用一些说明方法,尽管学生们知道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生动活泼的发展,这就是一堂好课;但我认为如果不有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语修逻文等方面的训练,我们语文课的功能怎么体现?我觉得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身上,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一)新课程语文课的理想走向

一、走向目中有人

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人有了生命并不意味着一定有生命的质量。譬如,白痴与植物人。在我看来,人的生命意义在于提升其生命的质量。人类发展史已经表明,生命质量的提升与优质教育成正比。优质教育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充满终极关爱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

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意味着老师的眼里有学生。老师的眼里有学生就会既教书又育人。比如,学了《狐狸和乌鸦》,兴趣盎然的孩子,一放学就在操场上、墙壁上随手“涂鸦”,老师就建议校长开辟了学校的一面墙,当作学生的“自留地”,让学生任意“耕种”。学生不仅在那里放飞了想象,张扬了个性,而且解放了身心,收获了自由。既教书又育人的本意在于直面功利而又超功利地为学生的精神发展打底子,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同时还意味着老师的眼里有自己。孰不知老师和学生都是生命成长的共同体。在“新课程”的这面镜子里,教师和学生一样可以“影镜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自我。

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教学氛围:“民主、平等,和谐、融洽,鱼水亲和”;教学场景:“身心解放,思维开放,个性奔放”。置身此情此景,如沐春风,学习自主,“嫁于春风不用媒”。

二、走向心中有本

1.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阅读能力的训练未能落到实处,还其本来面目;②过重的学习负担,使挣扎于茫茫题海的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问和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③现行教材这个“例子”,就入选的课文来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诸方面存在着数量较大、视野很宽,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由于阅读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知识渴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④阅读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2.小学语文课堂的根本在于念好“识、写、读、背、说、作、习”的七字歌。

“七字歌”按“课标”的具体要求为:

识——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

写——书写一手正确规范的汉字;

读——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量达145万字;

背——背诵积累优秀诗文160篇;

说——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作——能写文从字顺、具体明白的文章;

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譬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在我看来,阅读能力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这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的理念,又是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的形态。就教学实践形态而言,它包括“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对话在于尊重“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个性化阅读差异。这种形式上的差异,蕴涵着精神实质的一致——学生真正具有了“独立的阅读能力。”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当然,语文课要因课因生而异,明确教学重点,营根固本,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设若如此,语文这棵树,必将根深叶茂、挺秀参天。

三、走向教中有情

语文教学应该有“情”。情绪、情感、情操是“情”的三个阶梯。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十里长街送总理》,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练读,读中理解,配乐朗读等步骤,使学生思索、动情、明理。语言训练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情”是纽带。把教材之情、教师之情与学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是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

语文教学应该有“趣”。让学生学得有兴趣,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形成高尚的志趣,是我在教学中不断追求的目标。《跳水》一课,我提出这样一个讨论题:除了跳水,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救孩子?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人声鼎沸。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四、走向课中有智

语文课程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课程。如果说知识是豆浆,那么智慧便是卤水。知识很多,智慧很少的人,总是一盆豆浆,点不成思想的豆腐。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带领学生超越知识,共同走向智慧的过程。

1、用好教材,超越教材,走向智慧

教材是专家依据“课标”要求精心编写的经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教学范本,首先要用好教材“用好教材”一方面意味着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凭借教材,传承文化,启迪心智;另一方面意味着超越教材而不囿于教材。

譬如,学了童话《丑小鸭》之后,一名小学生课后读了安徒生的原著,然后来问老师:“原作写鸭妈妈孵"丑小鸭"都孵得"不耐烦"了,她看着这个丑陋的"大个子",觉得他"不正常",当他的兄弟姐妹们都对他喊"让猫抓你吧,你这个丑八怪"的时候,鸭妈妈终于下决心驱逐他了,她说:"你最好走得远远的吧!"我们的课本为什么一厢情愿地改写成了"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这位同学又说:“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妈妈都爱"丑小鸭"的。养母跟我说,我就是一个因为"豁嘴"刚出生不久就被妈妈遗弃了的"丑小鸭"。”

这位同学超越教材,挑战课本,给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改写者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不愿让涉世未深的孩童看到人世的种种苦难,但是,苦难是这样如影随形追击着我们,我们不直面它,又怎能迎击它?

2、师从教师,超越教师,走向智慧

一般说来,“闻道有先后”,学生应该向老师学习,但“弟子不必不如师”,有时,老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因此,通过平等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学生”与“学生式教师”。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的亮丽风景。请走进《白鹭》的对话教学片段:

师:“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则嫌黑。”郭沫若把白鹭写得出神入化、美仑美奂,真可谓神来之笔、匠心独运啊!

生:这儿的描写算不上“独运”,因为它是模仿楚国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人的句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师:我想谈谈对“模仿”的个人看法。“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当我们吟诵宋代诗人林逋的诗句时,有谁会想到它是“模仿”五代南唐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当我们拜读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时,又有谁会想到那是出自意大利钦蒂欧的《夫与妻之不忠实》?艺术不是无源之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有继承,有创新,成功的“模仿”应该在原句的基础上别出心裁,得其神韵而自有境界。

生:老师,听您一席话,我佩服江为胜过林逋,佩服钦蒂欧胜过莎士比亚,佩服宋玉胜过郭沫若,因为前者是首创,后者是革新!

师:我佩服你,因为你有个性,有主见,有思想。让我们以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明言共勉吧——“我坚决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说完,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学生真诚地拥抱!)

3、看重自我,超越自我,走向智慧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幸运的。试想:父母生下来的,为什么不是别人,而会是我们?!在出生之前,我们实在已经打了一场大胜仗!所以不论自己是美、是丑、是聪明,或是驽钝,甚至残障,都应当庆幸——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俯对我们的孩子,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

对于我们的事业,我们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毕淑敏)

“我很重要”!这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说:“我很重要!”在别人看重自己之前,自己首先看重自己。只有看重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哲人尼采曾说:“人是一样应该超过的东西。你们做了什么以超过它呢?”下面的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学校曾有个孩子问爸爸:“为什么同桌考第一名,我才考了第二十一名?”

做教师的爸爸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了自尊心,而这种自尊心正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他望着儿子,没有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儿子考了第十八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他又问爸爸同样的问题。爸爸依然没有回答儿子的问题。但爸爸一直在思考怎样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同桌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爸爸带着儿子看了一次大海。就在这次旅行中,爸爸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去年,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寒假归来,母校请这位老师的儿子给同学及家长作个报告。儿子念了那次看海后的日记:“我和爸爸坐在沙滩上,他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小鸟,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了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二)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教语文,学养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只从“术”的方面去研究,不从“学”的方面去积淀,是舍本逐末。你要教学生读,你首先要会读、多读,有深刻的读书感悟;你要教学生写,你首先要爱写、能写,有独到的写作体验;你要教学生说,你首先要勤说、善说,有高超的口语表达才能;你要教学生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你首先要是一个“大写”的人。因为教语文说到底是教做人。

学仰,难道我们十年寒窗苦读的学识还不够去都小学生吗?用别致灵巧的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难道不是我们目前梦寐以求的吗?怎么会学仰是第一位的,而技术方法是第二位的呢?

靳家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43年,担任校长十几年。他先后在天津师大二附小、天津南开小学的教师、副校长、校长岗位上工作,但始终没离开他钟爱的语文教学。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当一走上讲台,我就感到活力焕发。”为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靳家彦听了全国各地教师的近千节课。“这么说吧,凡是现在还能上课的特级教师的课,我差不多都听了。” 爱上当教师 爱上教语文

我问靳老师:“您是怎么爱上这一行的?”

“也说不上来是什么原因,”靳家彦略略沉吟,思绪像是回到了孩提时代:“记得读小学一至六年级时,有一位教我们的女教师,是从辅仁大学家政系毕业的,叫张凤女。每个周末,她老带我们到她家去排话剧,内容大多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我很喜欢她,可能是不知不觉地,就把她当作我的楷模了。”小学毕业后靳家彦先后被保送天津一中、天津师范学校、天津教育学院,就此踏上了教书一途。

爱上语文,就跟家学渊源有关了。靳家彦的父亲是名书法家,四岁时,父亲就教他读古诗文,习毛笔字。每天早晨天蒙蒙亮,靳家姐弟三人就在院子里朗朗读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童年时就烂熟于胸。伯父既饱读诗书又留德、留美,家中有大量藏书。小家彦没事就跑到伯父的书房里去看书,有时读得如醉如痴。《论语》《老子》《诗经》《左传》《三国志》等大量中国经典名著,为他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

谈到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人,靳家彦念念不忘走上工作岗位后有幸遇到的“恩师”——北京实验一小的王企贤老师。“1973年重抓教育质量,王老师带着北京小学语文界名流,坐了四辆卡车,到天津来听我的课。那时我才三十来岁。听完课他给我指点了一番,我想拜他为师,王老师欣然同意。那时我每月工资37元,坐火车上北京去请教,慢车票价2.4元,快车2.9元,一趟来回就是五六元,我拿不起。王老师就负担我的车费,让我一两个月去北京一次,就住在他家,他管吃管住,我跟他睡一个床。他给我细细地讲解中国的教育发展,从清末、民国,解放区、国统区,一直到"文革",讲教学的发展,教材的变化。”

“他要求我,老师讲哪篇课文自己必须先背下来,备课就包括"背"课。到现在,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课本的所有课文我都能背下来,包括篇幅较长的契诃夫的《凡卡》、安徒生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学生背错了一个字,我都能听出来。”

从王企贤那里,靳家彦懂得了“当一个语文教师第一位的是学养,第二位才是技术技巧”。 对小学语文教学,靳家彦倾注了一生的热爱。其间多次有机会调到中学或其他行业:南开中学要过他,南开区教育局要过他,一家报社也要过他。有一次参加一个中学教师培训班,结业后所有人都分到了中学,只有靳家彦一个人打报告,坚决要求回小学去。要说拿小学跟中学比,不仅工资低,当时很重要的一项待遇“口粮标准”都要低一些。“但我认识到小学是小孩子打基础的阶段,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都具有重要影响。”即使后来他当了校长,仍然兼着六年级的语文课。苏霍姆林斯基在《我们怎样当校长》一书中的一句话他一直没敢忘记:“一个校长如果不进课堂,这一天他就什么也没干。”

二、“点击”不能代替“点拨”

要在备课上下苦功夫。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制作课件上,而不用在钻研教材与研究学生上,是得不偿失。把功夫用在实处,而不要做虚功。

今年3月靳家彦从校长岗位上退休了。但他没有坐在家里休息。

他仍然担任着南开区教育局咨询委员、南开区课改专家组组长职务,经常应邀到各地讲示范课、交流经验。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这节课,他就讲了200节。

仍然在北京实验二小等学校应聘当顾问,一年去几次,作报告,带徒弟。

我问靳老师,想对今天的年轻教师说点什么?他回答,首先是要戒浮躁。现在评比成风,他主张深化研究、淡化评比。他说,一堂课是否成功,不是评委给打了多少分,也不是得了几等奖,根本的评价标准是学生受了多少益。他认为那些排练多少次、参加“汇演”的课,主要是为了取悦评委,而不是为了学生。靳家彦自己到各地上公开课,就从不演练,事先也不接触学生。有时连教材都是当堂才发。二是语文教师应该多读书,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文化底蕴。

对于“如何调动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这个问题,靳家彦说,一是要抓教材,要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二是要让学生喜欢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老师好比是一本大书,学生手里拿的是一本小书。三是授课要生动,要有科学性,要严谨。

在谈到新课程的实践时,靳家彦说,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当然要肯定,同时积极而有意义的接触式学习也不可少。研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要结合起来。

“语文还是要回到语言文字上。”靳家彦有所感触地说,“我听有的老师讲课,不断放电脑课件,倒是蛮好看:棉花雪白,稻子金黄,学生不停地惊叹,"哇"声连连,我说那是"听取哇声一片"。课堂演示不是放连环画,比如讲笔顺、笔画时,老师当堂在黑板上一笔笔写,就比用电脑打出来强,学生记得住。信息化教学,师生不能被课件牵着走,"点击"不能代替"点拨"。”

回首四十几年语文教学生涯,靳家彦深情地说:“我一上讲台,首先怀着对生命的畏惧,因为下面是50个鲜活的生命。哪怕他们只有六七岁,哪怕他们还拖着鼻涕,哪怕他们字写得扭扭曲曲,哪怕孩子考试只得了十来分,但作为人类的一代,他们像长江一样,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在他们背后,是50万年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在他们前面,是无限广阔的未来社会。作为他们的教师,我们不能不时时警醒。”

三、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的气概。语文教师尤其应当如此。

四、 一笔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腔与学生融为一体的热情,一颗真挚而善良的心,所有这些,才能构成一位语文教师的神韵。

五、有的老师上课,心里想的是教学流程、步骤、环节,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后干什么,甚至几分几秒都有“科学”的设定。我觉得这样做就缺失了教学的灵气,教学的本真。我上课心里有路数,但全力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一仰一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