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春》说课稿
朱自清《春》说课稿
朱自清《春》说课稿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知文章内容,欣赏作品语言,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 写景物以及寓景于情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教学难点体悟细致的景物描写与作者细腻的思想感情的巧妙融合
4、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化,开展多层次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
2、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通过讨论深化对本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欣赏以及思维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法 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一)预习清障法: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自主悟读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个性阅读和感悟,加深其对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三)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学生不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优势互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
三、说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 要求
①初读课文圈点生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②读熟课文,感知内容,为研读课文做准备。
③查阅朱自清的相关简介。
2、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听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春之声》,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面对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万物苏醒的美丽春色,音乐家用音符节奏表现,画家用线条色彩描绘,而文学家却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春天的世界,感受一番春天的美景。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山、水、太阳的脸、草、花、风、雨、人
设计理念:朗读全文是感受,为下部分的教学打好基础,这是根据文体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确定的,也是理解文本的要求。
② 讨论、归纳课文围绕春字,写了哪些画面?并理解这些画面的具体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教师加以补充、完善。
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合作探讨: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感知理解内容。 春草图
草的特点:嫩、绿、多、软。
理解草与人的活动 :地上大片大片嫩绿的草,欢声笑语充满了生活气息,表现了春天充满生机与活力。
春花图
形态——多,艳,百花争艳 (视觉)
颜色——红、粉、白(视觉)《春》说课稿
味道——甜(味觉)
春风图
触觉:风的温柔,抚摸
嗅觉: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听觉: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手法:拟人、比喻《春》说课稿
春雨图
形——牛毛,花针,细丝;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清得逼眼,灯,人,房屋。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
迎春图
所有的人都以新的面貌迎接春天。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作者在这里写春天里奔波和劳作的人们,更是写自己的决心和希望。
3、小结
运用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的方法,来领悟其内涵。这一环节的教学,教法是读、议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刚才的绘春图,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作者抓住特点描绘春天,也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那从文中还有哪里可以体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研读:盼春和颂春
盼望着 动词叠用,以反复手法,表明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脚步近了,拟人。两个着了,柔和亲切。明媚的春光即将降临,春回大地,让人心生欢欣鼓舞。 春天来了,作者又如何歌颂春天?
颂春
新生的娃娃——新
美丽的姑娘——美
健壮的青年——健
三个比喻使春天更为完整、瑰丽,舒缓、沉静的格调明朗、欢快起来,呼应了课文的开头。
春天的新、美、健,也注入了作者的整个身心,获得了新生,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
(五)写作手法
1.构思巧妙结构严谨: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
2.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细致观察事物,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
3.比喻、拟人
(六)拓展
1、让学生运用抓住事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选一个季节来描写。
2、积累有关春天的诗句。
这样的目的是拓展学习范围。
(七)质疑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质疑,培养学生求真习惯,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八)总结
1. 作者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春天,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展现了美好的春天。
2.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美好的春天就是新生,就是希望,要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积极进取。 目的:梳理知识,整理思路,
强化理解,加深记忆。
(九)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造句:仿写课文最后三段。
五:板书设计 盼春 急切 欣喜
春草图——生机活力
赞春 春花图——争奇斗艳
春春风图——惠风和畅
春雨图——润物无声
迎春图——鼓舞希望
绘春 娃娃 —— 新
小姑娘 —— 美
健壮的青年 ——力
结 语
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既重视内容的理解,也重视知识传
【篇二】《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一、 教材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一年四季的不同图景。《春》是朱自清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春》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由《春》这一课开始,为学习后面三篇关于自然的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之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还强调“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朱自清描写春的景物,语言生动准确,充满了对春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因此,在教授本科时,引导学生从朗读和揣摩语言入手,体味文中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领悟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2、过程和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考虑到学生与散文接触的较少,《春》又是进入初
中学习的第一篇散文,阅读此类文章学生会无从下手,加上十
一、二岁的学生审美创美意识有待加强,我将重点放在让学生
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 教学难点: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以优美的
语句创造出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而初一新生对写景文的认识
停在表面,对情中景,景中情的理解有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章自然美之中所蕴含的生活的美。
五、 教学方法与学法:
1、 自主朗读、仔细研读:新课标要求学生体会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对于一个入学不久的初一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在这一
堂课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过程来培养语文学习的习惯:第一,通过查工具书解决生词的习惯;第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第三,通过圈点勾画、抓关键词等方法来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2、 小组互组、合作探究:由于初一新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还不够成熟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互助、合作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补。
3、 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的同时领悟到语言之美。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4、 教学时数:2课时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学的基本思想,我准备从一导读、
二 听读、三品读、四练习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课件)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探究美的自由空间,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再穿插图、文、声等综合信息,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六、 教学过程:
(一)导读
1、导入新课: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它有着春夏秋冬四种不同的面貌,提到冬天,我们就想起寒风刺骨;提到秋天,我们就觉得秋高气爽;提到夏天,我们就感到骄阳似火。那么春呢,她又能让我们想起什么呢?
(春暖花开、春雨连绵、百花齐放、草长莺飞)这些都是我们的感受,那春在朱自清的眼里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第51页,来感受作者眼中的春天。
(导入以其他季节来导入,并由学生自己的回答带动他们对春的想象,激发了兴趣、创设了情境)
2、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子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他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背影》、《绿》、《荷塘月色》等是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朱自清晚年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不为五斗米折腰”,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的铮铮铁骨和高风亮节,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仰。 (这部分由学生课前完成,授课时只稍作总结)
(二)听读
1、听录音,学习生字词
2、全体朗读,学习录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听老师朗读,学生带着问题:本文可以分成几大段?为什么这样分?
4、分组读,每个自然组读一个自然段。
(三)品读
1、疏通全文,并将课文分段,解说段落大意(盼春、绘春、赞春),初步理解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着重解读绘春部分,自由朗读后概括各个自然的大意,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
写作脉络,以及描写景物的细致生动,学生能够概括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五幅图极其各图所写景物的特征。老师板书
3、分组讨论,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可参考课后练习第二题。
(1)第一段得“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风的脚步近了”这段两个“着”“了”的连用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2)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3)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老师补充: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大家注意到这句话里有个字用得比较特别,是哪个字?(学生回答)那把“钻”改为“长”或“生”会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钻”可以看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看出小草的生命力旺盛,从而可以看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4)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
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是从嗅觉这一感官转换到味觉这一感官,是通感手法(移觉)的运用。也是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这就是从侧面衬托的写作方法,请同学现在就用这种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 (这一节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
(5)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6)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7)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老师补充:同学们注意到文章最后连用了三个比喻句了吗?都是用来形容“春”,来赞美它,同学们觉得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交换顺序呢?(这个问题比较有难度,可以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后再发言)
(回答:不能,因为作者是以人的生长进程来比喻春的进程,初仲暮,表现了春的新美力的三个特点,因为人的生长过程不变,所以也不能交换顺序)
老师追问: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都是有共同点的,作者将春比作刚落地的娃娃、
小姑娘、健壮的青年,那么春和这三个喻体之间有何共同点呢? (问题较难,提示:代表希望和积极向上)
(四)训练
巩固与延伸:1. 学一首有关春天的诗词
2.再品味下朱自清《春》语言的魅力,背诵全文
3.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一篇写景的作文,6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盼春(宏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绘春(微观)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赞春 特点 钻、鲜嫩 繁茂、艳丽温润、和煦细密、平和赶趟儿 新、力、美层次 树上——花下——遍地 触觉——嗅觉——听觉 植物——人
【篇三】《春》说课稿
朱自清《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春》,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明。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春》是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这个单元里,将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被赋予了感情和生命。作者用清新优美的语言、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让我们感受春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希望。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初一的学生,对于鉴赏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的方法技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联系现实生活和重视互动合作”,根据这一教学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诵、背诵文章,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重点所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本课的难点所在)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春》说课稿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评价,老师范读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在分小组
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五、教学流程
环节1让学生听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春之声》,让学生随着音乐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
环节2①通过配乐朗读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把学生带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
②教师范读
由我示范朗读,读出感情,先带领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春天,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③比赛朗读:选出自己喜欢的片断,提高学生朗读热情,用声音感知美。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激励学生发挥想像,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环节3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朱自清写《春》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设计意图】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全文的结构思路,即“盼春——绘春——颂春”。
理清文路。请学生站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个朗读接龙,一段由一位同学朗读。学生读一段老师简单的讲解这一段的大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简单的了解。讲解完之后根据大意给课文划分层次,分为三个部分。从盼春到绘春再到赞春。课文也描写了五副春景图,由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5)再读,深入探究课文。请学生自由快速的朗读一遍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句子并举手发言。提问后老师一一给以解疑。老师在解答时学生也可思考问题。在解答完全部同学的疑问后老师反问学生问题,问学生作者把春天当作是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学生可以根据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来着重突出自己的感受和领悟。
(6)齐声朗读课文。最后请学生齐声朗读一遍课文。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同时要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环节4、研读赏析
同学们读的好源于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美,你能找出他语言的精彩之处吗?(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提示〗语言赏析的切入点:
①抓关键词②抓主旨句③抓修辞句④抓感情或含义深刻句
方法:圈点勾画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形成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这一过程,同学们针对
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
环节4
由朱自清笔下美丽的春天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的美景所在,看风景不一定要走千山万水,周游各地,重在发现我们身边的美,比如:凌晨的露珠、墙角偶然看到的牵牛花,杂草里不知名的小黄花等等,感悟生活中处处呈现的美丽,通过发现美、感受美、爱护美的价值观引导,能增加学生生活的乐趣,增强其生活的激情。
环节5、作业布置
让学生先收集含有“春”字或描写“春”的成语、诗词、歌曲等。然后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中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字,达到练笔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盼春 急切 欣喜 春草图
春花图
绘春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柔软 翠绿 用精炼、概括的文字勾勒 鲜艳 芬芳 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清 柔和 清新 晰,形象直观,使美丽、 迷蒙 温馨 温馨的春天永驻学生心 奋发向上 中。
【篇四】《春》说课稿
说课大赛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说课人:蔡明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现在我想从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本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发现美、感悟美,并指导学生用美的语言表现美。《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2.课标与课文: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春》是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处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倡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领悟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
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②过程和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训练学生读、写、听、说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4.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的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
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教学难点: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5.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二、教法与学法1.教法设计:
新《课标》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倡学生做语文学习的主人。我设计了“回忆春天——感受春天——品味春天——畅谈春天——歌咏四季”这五个教学思路。前三个环节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
能力。第四个环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最后一个环节由春天引申向四季,进行仿写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2.学法指导: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对于一个入学不久的初一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在这一堂课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过程来培养语文学习的习惯:第一,通过查阅工具书独立解决生字、生词的习惯;第二,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启发、讨论培养学生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第三,通过圈点勾画、抓关键词等方法来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第四,熟读、背诵优美文段的习惯。
三、教学流程(一)情感导入——回忆春天
同学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用一句话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生答略,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并自然引出过渡语。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说明】唤取学生对春天美好的感受,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二)理清思路——感受春天
1.老师范读课文。思考: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几幅图画?
【设计说明】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
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检查生字词,
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朱自清写《春》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设计说明】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全文的结构思路,即“盼春—绘春—颂春”。(三)、研读赏析——品味春天1.精段颂读:
朱自清先生将赞美、喜爱之情融于景物之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小草,花儿,柔风,细雨,无不充盈着生命力,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这五幅春景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反复朗读,读出作者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设计说明】根据抒情散文的特点,本文宜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以读导学,让学生在
反复的朗读活动中细细品味本文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寓教于读,寓学于读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展开联想,创造形象思维,与
作者产生共鸣。2.精心潜读: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富于情致,描写细腻,请找出他语言的精彩之处。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圈点勾画做标记,抓住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丰富手法) 语言赏析切入点:①抓关键词 ②抓主旨句 ③抓修辞句 ④抓感情或含义深刻句
【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
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
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
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通过这一过程,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
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
(四)质疑反思
1.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设计说明】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也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
步学习与探讨。
2.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面对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
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注意熏陶
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一环节的设
计突出了文章主题,使学生领悟文章主旨,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审美训练1.拓展延伸——畅谈春天: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以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文互相交流。
【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中学生应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这一环节就考察了学生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运用自主或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向丰富多彩
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丰富学生知识,培养他们全面的语文素养。
而且在展示作品过程中,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欢乐。2.学以致用—歌咏四季:
仿写练笔:仿照文中的某一幅图画,以夏、秋、冬为话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设计说明】这是学生学习迁移的过程,读写听说关键是要落在写上。写作能力是语文
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
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一环节要激发学生展
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六)结束语
春天是美丽的,大自然中美丽的景物比比皆是。希望同学们能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美,用你的心灵去感受美,用你的笔去描绘美!
四、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板书设计求新、求实、求精,便于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
五、说课反思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有研究指出,许多专家型教师都有一个共性,即具有教学反思能力。学会反思是从“工匠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因此,学习写教学反思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职业习惯。下面就是我对本课的说课反思:
1.这篇课文我没有设计检查生字词环节,因为如果象以往一样把它放在引入课文之后讲授新课之前,则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感。而且,学生通过预习和老师的范读,生字词一关已能基本解决。
2.我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着重突出阅读教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篇五】《春》说课稿
《春》的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说课稿
官塘中学 姚三余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习的过程,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学,而不在于教师是否教。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是教学主体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
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只有获得师生双方情感认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师生双方都在情境中获得了情感体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学习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并促使教学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同时,80%的学生通过视觉来学习理解记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教材分析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的课文,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唱春的活力和带给人们的希望,从而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春光,立志向前。《春》说课稿
文章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为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比喻拟人收束,画龙点睛。构思布局,颇具匠心。
《春》的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让人感受到“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本单元的课文侧重于从景与物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谛。此文被编排在了七年级的上册,除了阅读的难度和深度适合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外,应该更适合刚走进人生青春之季,,而又将在这段时间里面对中考,乃至命运转折时期的学生。文章的中心着眼于抒
唱春的活力和带给人们的希望,激励学生珍惜人生之春——青春大好时光,奋然向前。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单元教学最终还应该落实到怡情悦性上。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刚接触初中的文章,阅读的兴趣较高,课堂中的表现比较积极,思维也很活跃。这也有利于课堂中形成互动参与的气氛。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对于文本的感悟,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对于生活、生命的意识和认识正在逐渐形成中。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教学中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引导。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教学设计理念,结合课文特点,参照学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知识与能力
1、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语言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主地搜集和整理信息,并能主动地表达。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分层次多角度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5、联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在文章的图画美,情感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人生之春,奋然向前。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分层次多角度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1、朗读法。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教材的单元说明也指出:“要在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本文是一片文质兼美的散文,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同时字里行间又充满了阳刚之气、磅礴之势,特别适合学生的朗读。因此,在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应当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品析,以读促品,以品促悟。
2、情境教学法。文章所描绘的春之景与学生意识中的景象差别不大,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条件创设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缩短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便于体验感悟,深化认知。
3、多媒体呈现。学生学习理解记忆主要依靠视觉,所以需要呈现的内容可以通过PPT幻灯呈现。
六、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室。
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谈“春”
1.听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2.板书“春”,请你说说你眼中的“春”是什么样?并用一两句话描述。(提示:多感官多角度)(可随机出示春天图片)
3、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春》,看看作者与我们的观察和感受是否一样?
(二)读“春”
1、介绍作者
2、正音
3、多音字
4、播放课文录音
(三)观“春”
请同学们跳读,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主要从哪几方面写“春”
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2、文章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请分别给每一幅画面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明确:草,花,风,雨,人五幅图画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赏“春”
美无处不在,对于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美。而春天更是四季之最美时节,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鸟语花香,姹紫嫣红。下面我们大家都睁大自己的眼睛一起到朱自清先生的《春》中去撷取美吧!
认真阅读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以及绘春中的五幅画,找出你认为其中最让你欣赏的地方温馨提。
(五)回“春”
检查回顾总结。
(六)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春”的诗句,词语,成语,图片,美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九、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来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内容语言。
2、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没有机械去赏析五幅图画,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课堂锦上添花,提高学习效率。导入时通过歌曲,图片对学生产生冲击力,让学生立即回归课堂,激发学习兴趣。中间重点内容用幻灯呈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了学习效率。结束时的作业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来收集积累。
【篇六】《春》说课稿
朱自清《春》的 说课稿
《春》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春》是朱自清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春》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春》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由《春》这一课开始,为学习后面三篇关于自然的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联系学生实际,我确立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领悟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2、过程和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
考虑到学生与散文接触的较少,《春》又是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篇散文,阅读此类文章
学生会无从下手,加上十一、二岁的学生审美创美意识有待加强,我将重点放在让学生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以优美的语句创造出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而初一新生对写景文的认识停在表面,对情中景,景中情的理解有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章自然美之中所蕴含的生活的美。
二、说教法
1、教法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全面提高
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出示教法课件)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激发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把他们的主体
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起来,把健康的个性发展起来。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鼓励用
探究性学习方式解决问题,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对于一个入学不久的初一
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在这一堂课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过
程来培养语文学习的习惯:第一,通过查工具书解决生词的习惯;第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
学生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第三,通过圈点勾画、抓关键词等方法来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学的基本思想,我准备从一读、二思、三
练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课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
探究美的自由空间,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再穿插图、
文、声等综合信息,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按照以上思路,
我先从读进入,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读
1、创设情境 激发情趣
上课伊始,我会播放美丽的画面,(课件)将学生引入百花争艳的美景之中,不仅将学
生的思维引入正轨,而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尽快进入教学活动中。(课题)其中,
我再不失时机地插入导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顺利过渡到整体感知。(课件2)
2、示范朗读,整体感知
在此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整体认知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行
文思路。培养学生在语言材料中快速捕捉有效性知识的能力,(出示示范朗读课件)在此基
础上,我准备重点突破,以点代面,通过以春花图为例,教给学生掌握写景文的阅读和写作
方法,达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圈点勾画的方式,培养
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师生之间,相互质疑、
相互启发,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这一过程,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
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异常精美的语言。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思
3、启发思维 学习写法
由此可见,读与写的关系紧密,读的目的是为了写,充分理解课文,以读引写,读写结
合,顺利过渡到思,(课件)教学是为学生发展而存在,让学生说感受,谈启发,引导学生
向深层次探究新的发展水平前进。分析前,让学生一面欣赏图片,一面聆听朗读,(课件)
充分利用多媒体,化枯燥为生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见其行,闻其声,在身
临其景中加深课文印象,为进一步探究铺平道路。我还会教育学生写法要诀,(写法要诀) 抓
住重点 动静变化 、联想修辞 虚实结合、五官齐动 先后有序、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需要学以致用,活学活用。顺利引导至练。
三、练
4、拓展迁移,实践创新
为了激起学生的思维,分析前,我让学生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加上教师富有诗意的启发
教育,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从而写出形神兼备的文章,并教育学生,不能满足书本上
的知识,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引导学生从多渠道获取知识,成为适应社会的真正人才。
四、说板书
为了表现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以下板书。(课件7)该板书抓住春的特点,利用树的图
形、简洁的文字,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板书看起来简洁直观,又生动形象,启发性、
艺术性很强。有鲜明的图像,丰富的色彩,比一般板书更加简洁明快。 更能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学效果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