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李清照武陵春
赏析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武陵春》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风已停,可是鲜花却随风而成尘埃,美好的情形已被无情的风雨摧残不复存在,心中凄楚的连梳头的心情都没了。然仔细想来,“风住”,则在此之前曾是风狂雨骤之时,词人定被风雨锁在屋内,以往美好的事物想再一次欣赏已经没有机会了,无情的风雨就要摧残这一切,其忧闷愁苦之情已可想而知,同时为下文“也拟泛轻舟”作伏笔。“尘香”,天气转晴,泥土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但却“花已尽”。“花已尽”一词既补说“尘香”的原因,又将“愁”意推向更深一屋,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一句三折,顿挫有致。“日晚倦梳头”,太阳已经出来很久了,但是任然没有心情去梳理凌乱的头发。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描写,正好写出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情景下难以排遣内心苦闷的凄惨。环顾四周,丈夫遗物犹在,睹物思人,念及北国故乡;而“物是人非”,景非昔同,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故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这一切真不知从何说起,正想要说,眼泪早已扑籁而下,“欲语泪先流”一句,已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可谓“肠一日而九回”,凄婉动人。词至此收缩上片,一腔愁苦高潮暂告段落。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语气突然变缓,在这一瞬间好像所有的凄惨一扫而光,词人开始向往未来美好的情景,可是词人刚刚还在流泪,现在却“也拟泛轻舟”了,和前两句截然不同,这就更加深刻的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凄凉无处排遣的痛苦,可谓是心波叠起,意境更高。“闻说”二字真是恰到好处,可见词人也是从旁人那里听说双溪的春色风光,闻说!说明了词人之前也只是一人独处,无美好风光可欣赏;照应了上片“风住”“日晚”两词。“尚”、“也拟”,说明词人心中萌生春游解愁的。但人未成行,心绪又转:“只恐”双溪舟小,载不动那么多愁苦。那么只有闭门负忧,独自销魂了。上文“欲语泪先流”一句至此便点出缘由。总起来看,整段下片,大意是说小小春游,不足以慰藉词人国破家亡之愁。然词人却善于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吞吐盘旋,翻腾挪转,“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把自己在特殊环境下顷刻间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意婉绝,回肠荡气。
《武陵春》为词人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
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在“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在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在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此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的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这两种修辞手法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把小舟比作舴艋,把自己的愁绪化为有形,夸张到连小船都载不动,好像使人感觉到那份愁绪是有实实在在不轻的重量。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在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工艺1004
钱韵竹
10405400410
【篇二】李清照武陵春
“武陵春 李清照”阅读试题及答案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
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下
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①只恐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
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
原因有哪些?(3分)
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阅读答案: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李清照武陵春
内心极其悲痛。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
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篇三】李清照武陵春
《武陵春》教学设计
武陵春
李清照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漫步在古典文学的词苑中,我们常常会被感动,被那博大精深的思想,丰富多彩的感情,幽远深邃的意境,含蓄精炼的语言所感动;那每一首词,就是一幅色彩明丽的山水画,一曲优美动听的歌,一腔沸腾涌动的情……让我们赞叹不已,流连忘返。而李清照,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廊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李清照武陵春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音乐《武陵春》。
2、教师范读 ,指导朗读。
3、 学生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思考《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李清照武陵春
4、 指名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愁”(板书)
三、 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1、 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情感,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
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 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29年的甜蜜生活戛然而止,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不泪湿衣襟吗?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 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
[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
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
3、 想起曾相亲相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泪。可又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
是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
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
齐读上阙
4、 上阕中我们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那么在下阕,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男生朗读并作答:闻说—也拟—只恐
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请女生读前两句,最后一句齐读。
5、 请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齐读)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结:在李白的笔下,愁绵绵不绝,柔韧难断;而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绪之多,犹如涛涛江水绵延不绝。李清照却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
我们再读下阙,此时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
[齐读]
四、 延伸拓展,抒写感受
李清照小小的一个愁字包含了那么多丰富厚重的意义,那么也请同学们拓展一下思维,用这个“愁”组个词语,比如悲愁,愁苦、、、、、、
[离愁、愁苦、愁绪、愁眉苦脸、悲愁、忧愁、乡愁、、、、、、]再请同学们用你刚才组的词造个句子来表达你对《武陵春》这首词的最大感受。老师先造两句,算是抛砖引玉[展示:①人生几处闲愁,而易安的愁苦却是双溪扁舟上不能承载的生命之重。②花落人去,阴阳两岸的离愁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学生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隔离时空的我们难以慰藉词人悲愁寂寥的内心,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饱含感情的朗读去应和九百年前那位旷世才女孤独而高贵的灵魂。
师生齐读
五、 总结,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