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闽南作文(一)
《闽南韵味》闽南韵味——观《海纳百川闽南韵》有感观《闽南韵》,感闽南情。闽南乐趣 闽南人有自己的乐趣,想《闽南韵》里所提到的提线木偶,南音,都是外貌接触不少的东西。它的博大精深,不少外貌所领略得到的,但聪明的闽南人却能把它们改成一种乐趣,变得浅显易懂。然而最过人之处,是在于我们用属于闽南人的心思,改良改进了它们,让这些乐趣显得别具一格,十分别致,标新立异。 闽南风格 上文的标新立异,别具一格,就是我们的风格之一。没错,这就是闽南人有自信的资本,特别从我们的建筑说起,《闽南韵》的节目里,也说到了这些。我对闽南“小故宫”,“皇宫起”,兴趣不浅。与其它地方的不同,正是闽南人的不羁与自信的代表,这种特别,也是闽南人的精神,与其它人与众不同的精神。 闽南精神 接起上面的“精神”而言,你们一定听过《爱拼才会赢》,这就是我们的精神的真正写照。有了爱拼敢赢,才又了坚韧不拔的闽南特质,才是闽南人,才出现了闽商,惠安女等等之类的形象。闽南之所以会成功,功劳一定有大部分是属于我们闽南精神,还归功于外貌的闽南气质。 闽南一带所属沿海,海是出了名的。我想,海就像人生一般,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想打败狂浪,就得拥有闽南精神。闽南气质 闽南并不像其它地方,有许多许多迷人的风景,我们不相信人杰地灵的幸运,我们只拥有爱拼敢赢的气质,这才是真正吸引外来游客的地方。因为我们拥有的闽南文化,才是闽南人拥有的精神,才是真正的闽南韵,才是我们自豪的地方。
闽南作文(二)
闽南,是个美丽的地方,位处福建南部,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闽南那特殊的民族文化、人文地理更是博大精深,最令我惊奇的就是闽南话了。
闽南话是闽南地区独有的方言,
从我咿呀学语开始,爸爸、妈妈就教我说普通话。后来,慢慢长大,妈妈要让我学闽南语了.因此,我还闹出了不少笑话哪!
后来,经过学习,我知道了,闽南语在古代时,曾是中原汉地的官方语言。但在现在这一代,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不会讲闽南语,甚至连听都听不懂,宝贵的闽南文化在渐渐地衰落,所以我们要复兴闽南文化,让闽南文化在全世界大放光彩,这就是我的闽南梦。我们要一起深入了解闽南文化,一起实现这个梦想吧!
闽南作文(三)
《闽南》那天,我来到了闽南,要感受一下乡下的生活!星期五的上午我们来到了闽南乡下的环境真好啊!到处是翠绿色的草,到处是芬芳扑鼻的花!可是,每当风哄着卷来,雨像箭一样射来,小草绝不向狂风暴雨低头、弯腰,迎着暴风雨,不屈不挠的府着。到了中午,太阳像火球一般的烤着。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的射到地面上,地面上仿佛是着了火。可是,芦苇还是像卫兵一样挺拔。很快就到了下午,我们决定要去以前的老房子看看,在路上牛毛细雨下起来了,那雨像丝线一样细,像面粉一样轻。随着轻柔的风,在天空飘洒着。过了一会儿,雨就停了。雨后,绿油油的水稻上挂着一颗颗明亮雨珠,仿佛就挂着一条珍珠项链。晚上,月亮就像一盏不熄的灯,高高的悬挂在美丽的星空,它把那皎洁、温柔的银辉洒向大地,使茫茫夜幕染上了暖浓浓的夜色。黎明,不知什么时候撕裂了黑夜,在窗玻璃上摸了一层淡蓝。沉睡的山峰苏醒了,迎着晨风,沐浴着朝阳的光辉,显的更加峻拔。太阳刚刚升上山头,鲜红的朝霞包龙着,阳光从云缝中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的金色的瀑布。不知不觉就到了星期天了,我要走了,闽南啊!你真是太美了!四年级:廖可涵
闽南作文(四)
我 的 闽 南 梦
一说到闽南人,在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就是一种豪爽、敢拼、敢干的性格特点。其实,在闽南人的血液里流淌着更多对祖国的荣誉感,归属感,还有对家乡的深情热爱。
爱国民族英雄郑成功下决心赶走荷兰殖民者,1661年从荷兰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神圣领土台湾;爱国华侨陈嘉庚,不仅出资兴建鹰厦铁路,还非常重视教育事业,投资兴建厦门大学。闽南不仅出现了民族英雄郑成功,爱国华侨陈嘉庚,还出现了世界语言大师林语堂,还有许多名人志士,他们难道不是闽南人的骄傲吗?
闽南的名人志士令人骄傲,闽南文化也令人感到自豪,比如,闽南的木偶戏已经走向国际。闽南语更具特色。我的梦想就是要好好继承和发扬闽南文化,实现我的闽南梦。
闽南话作为闽南的第二母语,它影响实为深远,海外华侨他们身居国外,却心系祖国,他们至今仍说闽南语,闽南语也传递着两岸人民浓浓的情谊。因此,我们一定要让闽南语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闽南还有独特的建筑——古大厝。他是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闽南文化是多么的浓厚,我作为一名闽南人,我现在一
定要好好学习,继承和发扬闽南文化,实现我的闽南梦。
闽南作文(五)
《闽南文化》灿烂的闽南文化李光耀(泉州市十五中)初二年我热爱闽南文化,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它也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她就像一颗星永远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以前的我总是认为闽南文化一点也不出名,只不过古人在闽南地区留下了非物质遗产,但自从我看了那次的梨园戏,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那一次,学生记者团组织参加了观梨园戏的活动,我欣赏到了《陈三五娘》中的《赏花》,这让我久久的陶醉。你看,演员们的动作时多么的眼花缭乱,五娘和益春在舞台上感叹这春天的美好,却又哀叹着花易落得季节。欣赏了《赏花》我才真正明白,闽南文化不是什么古人留下的非物质遗产,它还有更广阔的天空,之所以有这些演员在艰苦中磨练,才能为闽南文化增添一份光彩。 除了梨园戏另外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南音和提线木偶,提线木偶也历史也是很悠久的,它必须要好的技术才能控制好木偶,否则线就会乱掉。南音也很出名,它的曲调非常的优美,它利用各种民间乐器演奏出各种优美的曲调,每次听到南音我都会被这美妙的音乐久久陶醉。 我把参加闽南文化的活动告诉好朋友,她也不禁赞叹闽南话,还说闽南文化是一颗星永远闪烁着光芒,永不熄灭。在我的课余时间里我也经常了解一些关于闽南文化的节目和有关书籍。 闽南文化永远是那样的灿烂,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弘扬闽南文化,让闽南文化的光芒永不熄灭。
闽南作文(六)
我 的 闽 南 梦
我的家乡闽南,它是福建南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闽南有绵长的海岸线,宜人的四季风光。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闽南人。
闽南人具有“敢拼、敢闯”的精神。闽南人除了拼搏之外,闽南人还有另一个特色,就是闽南语,闽南语和普通话一样,抑扬顿挫,而闽南语歌曲更是朗朗上口,闽南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闽南语是家乡的骄傲,因为在海外有许多闽南华侨,他们至今仍说着闽南语;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宝岛台湾,同样也说着闽南语,这浓浓的乡音传递着两岸人民的情谊。
但令人难过的是,我身边有许多和我一样土生土长的闽南小孩却不会说闽南话,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怕孩子学了闽南话就学不好普通话,所以不允许孩子讲闽南话,闽南语是闽南人的第二母语,我希望闽南人一定要把这闽南文化——闽南语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令人自豪的是,如今闽南语已经成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它还被录制在美国1997年发射的“放行者”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寻觅知音了。 闽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海之滨,这颗明珠发
出了迷人的光芒,我为这颗明珠而骄傲。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闽南人要好好继承和发扬闽南文化,让闽南这颗明珠永放光芒。
闽南作文(七)
闽南民风民俗
一、节日、民歌与方言
春节,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闽台两地普遍行开正仪式。家家户户贴新春联,象征岁序更新,万象皆春。男女老少,穿着新装,设斋果、茶酒、岁饭,祭祀天地、家神及祖先。早饭,多吃长寿面(线面)或年糕,寓意“长命高寿”、“年年高升”。饭后,少长序拜,拜祠堂及尊长,戚友相过贺,道吉祥语。长辈大都要给晚辈压岁钱。客至, 以果糖、福橘、瓜子、槟榔等,一品既行。与拜年同时进行的还有出行习俗,即身着新装,到某一寺庙烧香磕头,祈求菩萨保佑。初一日,普遍忌杀生、吃粥、吃香薯、清粪、哭泣、吃药、打破物品等,以求一年吉利。明代开始,福建有春节上坟的习俗,尤其是初二、初三日,华门巨姓大都携长幼扫祖坟。正月初四,为接伸日。所接之身,一般是指灶君、灶妈等家神。初五为假开日,鸣炮开市。莆田、仙游等地,定初五为“做大岁”。据说是明代某年过除夕,倭寇突袭,烧杀掠夺。初二日倭寇被赶出后,逃难者才相率归来。初二、初三日,各家各户均忙于收殓亲人尸体出殡,无心串门拜年。遂相约今后初二日为各家祭祀受难者之日,互不串门拜年,于初四、初五日补行度岁过年。所以,以后莆仙地区
每年都在初四晚补过大年,初五日再行大岁之礼。 闽南语系民歌就是指用闽南话演唱的民歌,它在闽台地区流传甚广,并随着地区环境、生活习惯、历史变迁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特点。闽南民歌按其风格差异,在福建主要分为泉州和漳州两个地区。在泉州地区,民歌受南曲的影响很大,包含变宫、变 的古音阶,旋律呈平稳级进和回绕型线状、中速稍慢的节奏,具有优美雅致的特点。漳州地区的民歌以 调式居多,色彩比较淳朴。当地锦歌和 剧也给民歌以深刻的影响,如漳州《做戏歌》与 剧《杂碎调》音调上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羽商、商 两个音区和旋律音调的对比,色彩鲜明。
明清时期,泉州、漳州人大批移民台湾,带去了数量相当丰富,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闽南乡土音乐。随着移民的流布,又形成各地方的调律,如台北调、台南调、漳化调、恒春调、宜兰调等。尽管如此,这些民歌仍具有共同的闽南乡土气息,台湾学者统称其为福佬系民歌。福佬系民歌在各地流传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如福佬系人进入恒春后,受客家系影响,创作了《思想起》、《四季春》、《三声无奈》、《牛尾摆》等民歌;进入台北后,创作了《台北调》、《莰仔脚调》、《艋胛哭调》等。此外,一些古老的闽南民歌流传到
台湾后,经过数代加工,形成相当完善的调。台湾的闽南话民歌,在旋律进行上多以级进为主,精巧秀丽,朴素流畅,平易上口,亲切感人。闽南语系民歌的歌唱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有童谣、情歌、叙事歌、祭祀歌、劳动歌等。
闽南方言在福建闽南地区形成和发展的,它主要是北方中原的人在不同历史时代因避战乱,平叛战乱或逃荒等原因多次向南方迁徙,进入闽南地区后逐渐形成的。在中原跟当地土著语言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中原汉语是占着绝对优势的,是融合了土著语言的,虽然也吸收了土著语言的若干成分,但最后形成的是以汉语为主体的闽南方言。
明末清初,随着郑成功带领闽、客人士入台,闽南话成为台湾最主要的语言。就国内分布说,闽南方言可分为本土闽南话、台湾闽南话、潮汕闽南话、琼雷闽南话和浙江闽南话五大块。由于所处地区其他方言的影响和时间的推移,五大块的闽南话略有差异,其中闽南本土和台湾最为接近,几乎没有差别。全台约有75%的人讲闽南话。其次才是客家话、山地话。
二、居住、婚俗与祭祖
闽南的房屋构造一般是中为正厅,屋顶最高,以
二、三进的合院为中心,两侧横向组合对称,布臵条
形护厝,分别向两旁发展。左为大房,右为二房。左右屋背略低。由正厅延伸建造的房屋像围着一条蜿蜒的龙,故有“围龙”之称。这种横向组合的护厝式民居,最适应于闽南沿海一带炎热的气候条件。泉州城镇的民居中,还有一种纵向布局狭长条形的小屋,因外型很像一条长形的手巾,故俗称“手巾 ”。厦门则另有一种“骑楼式”的民居,其房屋低小而多门,上用平屋,人可行走。惠安等地盛产花岗石,多有用花岗石建造的完全石结构民居,工艺独特,造型别有风采,成了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民屋的独特风格尤其体现在屋顶上,正脊两端如燕屋飞翘,中间低平,呈露宋代曲线屋顶的传统意味,闽南民居的大门也颇为考究,门必居中,并向远位进深,形成过堂,产生较大的虚空层次,增添了建筑的形体变化。
闽南的婚俗中,整个婚事过程都有拴红丝线的风俗,这种风俗,因含有“同心同德,白头偕老”的美好意义,所以红丝线作为一种吉祥物,贯穿整个婚礼的全过程。
首次使用红丝线是在提亲时,男方在随带见面礼中,在包装的外面,要用一条红丝线捆起来,也有用红线条替代。进入女方家时,摆放在大厅的显著位臵,
以示吉利好彩头。当婚事双方满意后,接下去是挑选结婚日子,俗称“择日”。“择日”是由男方选一位双方都尊重信任的亲属当使者,以免女方不出示姑娘的“生辰八字”。写好“生辰八字”后,要用一张红纸包起来,里面放有一条红丝线,让男方带回“配生时、择日”寓意牵姻缘。
结婚当天,双方要在互送的众多礼品上,都系上小红丝线和小红纸。如大到摩托车、冰箱,小到一把小剪刀;从鱼、肉、面等新鲜的食品,到装饼干,糖果、香烟等干果类副食品的礼盒;以至一切双方互送的礼物,其中包括互送的大小红包,都要认认真真,不得含糊。
结婚办喜事,双方的房屋厅堂除了要张贴喜联外,也得贴上小红条及红丝线扎成的装饰品,放在大厅及新房的门眉上,以图吉利,真是名副其实的一“千里姻缘线牵”。
据民间故事的流传,自古就有“千里姻缘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线把这两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究有机会做夫妻。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着,再怎样也不能在一起。时至今日,像闽南地区保留的这种拴红丝线的习俗,已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