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第一篇:《成为你自己 作文指导》
成为你自己 作文指导
整理:MGK
中心论点:成为你自己
一、成为你自己,到达生命的高度:
素材:
村上春树只能是一个纯粹的作家,他不能守着那个小铺浑噩度日;奥黛丽·赫本适合在一方银幕璀璨绽放而不是做回那只受了伤却还要拼命旋转的天鹅;周立波可以海派清口却不适合作为不太油滑的生意人跑传单……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就是被命运这样“小小捉弄”的人。他在竞选秘鲁总统时,因政敌的剽窃而落败。但他很乐观,他认为对方的成功正是对这个被剽窃的自己的最高赞美。他相信,他不变的使命就是为不幸的人民而呐喊,去揭露这个社会存在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于是,他毅然拿起笔来延续从政之路的遗憾。于是,<<城市与狗>>与<<绿房子>>出现了。他们告诉我们这个社会正在怎样地腐朽,却也向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他被誉为“拉丁美洲的鲁迅”。是因为他同样一敏锐的洞察力看清民族前行的悲与痛,同样呐喊着美丽的新生。
略萨始终在做自己,这让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略萨是幸福的。而人生若是错位,就不会幸福。
三毛不是张爱玲,她适合做“流星”。头发吹满了各处的风,在奔走流浪中体会异族文化强烈包围的幸福。而她却要停下做“恒星”,于是,我们要悲痛一个传奇女作家以自杀的方式结束充满传奇的一生。而张爱玲不一样,她是“恒星”,她要把一辈子真心只给一个人,即使“失望也是幸福”。正如她所说的:“让自己卑微到尘埃里去,却从尘埃里开出一朵花”。 二、成为你自己,不随波逐流而是选择个性:
素材:
嵇康: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诗人与音乐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嵇康从小喜爱音乐,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他精于笛,妙于琴,善于音律。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是中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气概。陶渊明淡泊功名,为官清明,不愿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而过着隐仕的生活。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不久,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县令说:“当束带迎之。”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说罢,便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这就是陶渊明不畏权贵、不向权贵低头的强烈个性。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不羁。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李白是很有骨气的一个。尽管他热烈地向往功名,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必须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否则,他宁愿放弃,也决不接受“嗟来之食”。他生就一副傲骨,决不在人前卑躬屈膝,而要“平交王侯”,与王公权贵平起平坐。所以在供奉翰林期间,他敢于叫高力士脱靴,让杨贵妃研墨;他甚至“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当因此被权贵排挤时,他更是愤怒地宣称“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
李白决不屈服的强烈个性。
三、成为你自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 素材:
第二篇:《成为你自己作文》
成为你自己作文{成为你自己作文}.
成为你自己
江苏南通市新联中学伊梦文学社 李曹烨{成为你自己作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脸上多了副时隐时现的面具,而真实的自己时常被掩盖,连自己有时也认不清自己。
小时候,动不动就会哭,如今再大的事也难以让我在人前放肆地流泪。委屈了,害怕了,只是挥一挥手,一副什么也不在乎的样子。有一次,不幸受伤了,疼得要命,眼眶红了一圈,金豆豆在眼眶里转了几回,硬是没掉,从此我顶天立地的“女汉子”形象就在姐妹们心中根深蒂同了。{成为你自己作文}.
成功的时候,也不敢随意地笑,生怕这一笑就伤害了某些好强的同志,仿佛你一笑就是对其失败的嘲讽。只好艰难压抑住心中的欢喜,摆出一副“只是运气好”的谦卑。记得有一次,与某同学一同竞选,我如愿选上了,落败的她则是好胜心极强的人,回到教室便哭了起来。同学们深感同情,并坚信都是我的错,纷纷指责起了我:“早知道就不选你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样的事情多了,便学会了将内心包装后再示人。可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到一股难言的压抑。有时候,真有一种冲动,想撕破面具做个真正的自己: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该疯就疯""
一天晚上做梦,梦见长大后,我和同学们都戴上了假面,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层,但彼此都心知肚明:在别人点头哈腰、热络无比的样子背后,却是一张冰冷木然的脸""我惊出一身冷汗,醒了过来。我们以后都会变成这样的人吗?
我们有时会看不惯大人的“成熟”,可我们自己身上也依稀有了他们的影子:他们鞍前马后奉承上司,我们在家长、老师面前装成很乖的模样;他们与同事表面一团和气私下里却勾心斗角,我们则在成绩上貌似淡然实则分毫必较;他们教育孩子要怎样怎样自己却另行一套,我们则时常阳奉阴违、自行其道""
真不知,是世界越来越现实,还是我们越来越俗气。
哎,今天,我毕竟还能在此一抒感慨——成为你自己,就怕未来带着假面而不自知,汲汲于名利而罔顾其他了。我闭上眼,不愿多想。
(指导老师:王俊杰)
编辑絮语
人类属于群居种族,一个正常人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交往、接触。在这一过程中,人该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呢?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也是文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一名初中生能对这个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尽管还比较表面和浅显,但已难能可贵。结尾是个亮点,将思考与情感都推进了一步,尤其还体现了作者的率直与坦诚。
第三篇:《成为你自己》
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成为你自己作文}.
每个人的自我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每个人都理应在唯一的一次人生中实现这个自我的价值。谈论人生的意义,这应该是一个基本出发点。尼采也作如是观。他强调天才在文化创造上的决定作用,那是另一个问题,与此完全不矛盾的是,他同时也确认,人与人之间在自我的唯一性、独特性价值上是平等的。在本书中,他一再指出:“每个人都是一个一次性的奇迹”,“每个人只要严格地贯彻他的唯一性,他就是美而可观的,就像大自然的每个作品一样新奇而令人难以置信,绝对不会使人厌倦。”“每个人在自身中都载负着一种具有创造力的独特性,以作为他的生存的核心。”因此,珍惜这个独特的自我,把它实现出来,是每个人的人生使命。
可是,我们看到的现实是,人们都在逃避自我,宁愿躲藏在习俗和舆论背后。尼采就从分析这个现象入手,他问道:“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他在世上只存在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这样的巧合,能把如此极其纷繁的许多元素又凑到一起,组合成一个像他现在所是的个体。他明白这一点,可是他把它像亏心事一样地隐瞒着——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因为惧怕邻人,邻人要维护习俗,用习俗包裹自己。”这是怯懦,怕舆论。“然而,是什么东西迫使一个人惧怕邻人,随大流地思考和行动,而不是快快乐乐地做他自己呢?”原因之二:因为懒惰,贪图安逸,怕承担起对自己人生的责任。“人们的懒惰甚于怯懦,他们恰恰最惧怕绝对的真诚和坦白可能加于他们的负担。”二者之中,懒惰是更初始的原因,正是大多数人的懒惰造成了普遍的平庸,使得少数特立独行之人生活在人言可畏的环境中,而这便似乎使怯懦有了理由。{成为你自己作文}.
世上有非凡之人,也有平庸之辈,这个区别的形成即使有天赋的因素,仍不可推卸后天的责任。一个人不论天赋高低,只要能够意识到自我的独特性并勇于承担起对它的责任,就都可以活得不平庸。然而,这个责任是极其沉重的,自我的独特性上“系着一副劳苦和重任的锁链”,戴上这副锁链,“生命就丧失了一个人在年轻时对它梦想的几乎一切,包括快乐、安全、轻松、名声等等;孤独的命运便是周围人们给他的赠礼”。所以,大多数人避之唯恐不及,宁可随大流、混日子,于是成为平庸之辈。
非凡之人为什么甘愿戴这副锁链呢?仅仅因为天赋高就愿意了吗?当然不是。尼采说:“伟人像所有小人物一样清楚,如果他循规蹈矩,得过且过,并且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他就能够生活得多么轻松,供他舒展身子的床铺会有多么柔软。”既然如此,他为什么偏要折磨自己呢?尼采的回答是,只因为他决不能容忍“人们企图在涉及他本人的事情上欺骗他”,他一定要活得明白,追问“我为何而活着”这样的根本问题,虽则这便意味着活得痛苦。
环顾周围,别人都不这样折磨自己。一方面,人们都作为大众而不是作为个人活着,“狂热地向政治舞台上演出的离奇闹剧鼓掌欢呼”。另一方面,人们都作为角色而不是作为自己活着,“戴着形形色色的面具,扮演成少年、丈夫、老翁、父亲、市民、牧师、官员、商人等等,踌躇满志地走来,一心惦记着他们
同演的喜剧,从不想一想自己。”“你为何而活着?对于这个问题,他们全都会不假思索自以为是地答道:‘为了成为一个好市民,或者学者,或者官员。’”尼采刻薄地讽刺道:“然而他们是一种绝无成为另一种东西之能力的东西”;接着遗憾地问道:“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唉,为什么不是更好呢?”
尼采真正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他看来,逃避自我是最大的不争,由此导致的丧失自我是最大的不幸。他斥责道:“大自然中再也没有比那种人更空虚、更野蛮的造物了,这种人逃避自己的天赋,同时却朝四面八方贪婪地窥伺""他完全是一个没有核心的空壳,一件鼓起来的着色的烂衣服,一个镶了边的幻影""”
如此作为一个空壳活着,人们真的安心吗?其实并不。现代人生活的典型特征是匆忙和热闹,恰恰暴露了内在的焦虑和空虚。人们迫不及待地把心献给国家、赚钱、交际或科学,只是为了不必再拥有它。人们热心地不动脑筋地沉湎于繁重的日常事务,超出了生活所需要的程度,因为不思考成了更大的需要。“匆忙是普遍的,因为每个人都在逃避他的自我,躲躲闪闪地隐匿这种匆忙也是普遍的,因为每个人都想装成心满意足的样子,向眼光锐利的观者隐瞒他的可怜相,人们普遍需要新的语词的闹铃,系上了这些闹铃,生活好像就有了一种节日般的热闹气氛。”{成为你自己作文}.
匆忙是为了掩盖焦虑,热闹是为了掩盖空虚,但欲盖弥彰。人们憎恨安静,害怕独处,无休止地用事务和交际来麻痹自己,因为一旦安静独处,耳边就会响起一个声音,搅得人心烦意乱。可是,那个声音恰恰是我们应该认真倾听的,它叮咛我们:“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所想、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这是我们的良知在呼唤,我们为什么不听从它,从虚假的生活中挣脱出来,做回真实的自己呢?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首先要有一种觉悟,就是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个责任只能由你自己来负,任何别人都代替不了。这个责任是你在世上最根本的责任,任何别的责任都要用它来衡量。“对于我们的人生,我们必须自己向自己负起责任;因此,我们也要充当这个人生的真正舵手,不让我们的生存等同于一个盲目的偶然。”那些妨碍我们成为自己的东西,比如习俗和舆论,我们之所以看重它们,是因为看不开。第一个看不开,是患得患失,受制于尘世的利益。可是,人终有一死,何必这么在乎。“我们对待我们的生存应当敢做敢当,勇于冒险,尤其是因为,无论情况是最坏还是最好,我们反正会失去它。为什么要执著于这一块土地,这一种职业,为什么要顺从邻人的意见呢?”第二个看不开,是眼光狭隘,受制于身处的环境。“恪守几百里外人们便不再当一回事的观点,这未免太小城镇气了。”你跳出来看,就会知道,地理的分界,民族的交战,宗教的倡导,这一切都别有原因,都不是你自己,你降生于这个地方、这个民族、这个宗教传统纯属偶然,为何要让这些对你来说偶然的东西——它们其实就是习俗和舆论——来决定你的人生呢?摆脱了这些限制,你就会获得精神上的莫大自由,明白一个道理:“谁也不能为你建造一座你必须踏着它渡过生命之河的桥,除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这么做""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问,走便是了。”
我们可以不问这条路通往何方,不管通往何方,我们都愿意承担其后果,但我们不能不问:一个人怎样才算是走上了这条唯一属于他的路,成为了他自己?我们真正的自我在哪里,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它?对于这个困难的问题,尼采在本书中大致做出了两个层次上的回答。
第一个层次是经验的、教育学的,就是认识和发展自己最好的禀赋。尼采指出,一个人不可能“用最直接的方式强行下到他的本质的矿井里去”挖掘他的真正的自我,这样做不但容易使自己受伤,而且不会有结果。但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中寻找那些显示了我们的本质的证据,比如我们的友谊和敌对,阅读和笔录,记忆和遗忘,尤其是爱和珍惜。“年轻的心灵在回顾生活时不妨自问:迄今为止你真正爱过什么,什么东西曾使得你的灵魂振奋,什么东西占据过它同时又赐福予它?你不妨给自己列举这一系列受珍爱的对象,而通过其特性和顺序,它们也许就向你显示了一种法则,你的真正自我的基本法则。”
出自真心的喜爱,自发的不可遏制的兴趣,是一个人的禀赋的可靠征兆,这一点不但在教育学上是成立的,在人生道路的定向上也具有指导作用。就教育学而言,尼采附带涉及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全力发展独特天赋与和谐发展全部能力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原则。他只指出了一个理想的方向,就是一方面使独特天赋成为一个活的强有力的中心,另一方面使其余能力成为受其支配的圆周,从而“把那个整体的人培养成一个活的运动着的太阳和行星的系统”。 第二个层次是超验的、哲学的,就是寻找和获得一个“更高的自我”。那些曾使得你的灵魂振奋和幸福的对象,所显示的其实是你的超越肉身的精神本质,它们会引导你朝你的这个真正的自我攀升。尼采说:“你的真正的本质并非深藏在你里面,而是无比地高于你,至少高于你一向看作你的自我的那种东西。”因此,我们应该“渴望超越自己,全力寻求一个尚在某处隐藏着的更高的自我”。这个“更高的自我”,超越于个体的生存,不妨说是人类生存的形而上意义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宇宙是一个永恒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宇宙一个小小角落的短暂时间里,世代交替,国家兴灭,观念递变。“谁把自己的生命仅仅看作一个世代、一个国家或者一门科学发展中的一个点,因而甘愿完全属于生成的过程,属于历史,他就昧然于此在(das Dasein)给他的教训,必须重新学习。这永恒的生成是一出使人忘掉自我的骗人的木偶戏,是使个人解体的真正的瓦解力量,是时间这个大儿童在我们眼前耍玩并且拿我们耍玩的永无止境的恶作剧。”用宇宙的眼光看,个人和人类的生存都是永恒生成中稍纵即逝的现象,没有任何意义。但是,站在“此在”即活生生个人的立场上,我们理应拒绝做永恒生成的玩具,为个人和人类的生存寻找一种意义。
动物只知盲目地执著于生命,人不应该这样。“如果说整个自然以人为归宿,那么它是想让我们明白:为了使它从动物生活的诅咒中解脱出来,人是必
需的;存在在人身上树起了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生命不再是无意义的,而是显现在自身的形而上的意义中了。”通过自己的存在来对抗自然的盲目和无意义,来赋予本无意义的自然以一种形而上的意义,这是人的使命,也不妨视为天地生人的目的之所在。否则,人仍是动物,区别仅在于更加有意识地追求动物在盲目的冲动中追求的东西罢了。
我们如何能够超越动物式的盲目生存,达到那个意识到和体现出生命的形而上意义的“更高的自我”呢?单靠自己的力量做不到,“我们必须被举起——谁是那举起我们的力量呢?是那些真诚的人,那些不复是动物的人,即哲学家、艺术家和圣人。”青年人之所以需要人生导师,原因在此。
第四篇:《成为你自己》
成为你自己
成为你自己,听起来挺困难的。非也,这其实讲的是要活出属于你的精彩。 如果我问大家,你最想成为谁?有人说像毛泽东一样的伟人,有人说像爱因斯坦一样的科学家,有人说像鲁迅一样的文豪。但假如我让大家完完全全变成那个人,大家愿意吗?答案肯定是不愿意。因为这样你压根儿不存在了。由此可见,每个人心中最珍贵的东西是他自己。而我们又该如何成为自己呢?
首先要让我们的心灵成长。
心灵是什么?又该如何成长呢?我们首先要认可心灵的存在,认可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生活不仅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更是为了实现我们的精神价值。而心灵的成长,不是自动或偶然发生的,而是我们主动努力和追求的结果。心灵成长是一个意识成长、灵魂进化的没有终点的旅程。广义而言,任何对生命和自我的新的感受、体验和领悟都可以视为心灵成长的具体内容。而狭义上讲,心灵成长指的是一种自我的觉醒,即是识破幻象,看清真实,认清我们的灵魂才是我们的真实身份,知晓我们真正的使命是什么
我们已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我们已走过了12个春秋。我们还有一年就要步入初中生活了,我们的心灵的第一次定型就要结束了。我们务必要追求心灵的茁壮成长,就是为了活在正能量之中,为了感受和表达爱和感恩,就是为了去创造更多,去体验更多的喜悦,过一种富有意义、有助于以后在社会上开花结果的生活。另一方面,对心灵成长的追求并不是要忽视或否定世俗生活,而是真正明白,在我们所追求的成功、知识、权力和财富的背后,我们所真正渴望的是真我的实现。
要有自己的思考。
只有了自己的思考,才能拥有人生最初的判断。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总是听从别人的指令,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不就是一台机器人嘛!因为从他的大脑到心灵,你已经找不带一丝属于他真正拥有的东西了!
要有自己的成功。
巴金爷爷就曾说过:一个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填上一点光彩。而这个不就是一个成功的自己的最终定格吗?
而又如何使自己成功呢?首先一定要做一个乐观的人,要看到社会充满正能量的地方。要尊重历史,尊重一切曾经的存在和一切现实的存在。理解一切存在的价值,并给予应有的敬畏。理解敬畏这个词的人会逐渐接近高尚,成就自己生命的高贵。要做一个文化人。文化人并不一定是那些高学历、高水平的人。考量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不一定用高深的学问构成的试题。一个人内在的文化特质几乎从幼儿园就已经铸造完成。以后的过程不过是一个不断强化实践而已。敬畏一切的生命:一朵花的生命,一只小鸟的生命,一条狗的生命。同意一切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一样的尊贵。成长的外在表现就是尊重万有,内在心灵感应则是敬畏造物之神。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不是不懂装懂,我从来都觉得自己还是宇宙学校里面的初级班学员,这是心灵最纯粹的感觉。成长中的心灵最值得称羡懂得回归自然,像梭罗一样。其实所有的文明都可以放下,对本来富有的心灵,任何财富的羁绊都可能是多余的。心灵最大的游乐场是自然。天空、海洋、草原""变幻的云彩,那是更加玄妙的适合心灵走马的世界的地方。所以,多出去拥抱大自然。心灵成长不是通常意义上自下而上的过程,而是一个由外而内的体验的变化,心
灵是内在的。也许成长的人会更朴素,甚至更不起眼,但那是因为更加纯粹的缘故。成长是一个剥离的过程,让那些尘埃从身上逐渐消散。要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用爱去生活!
耶稣曾说过:“一个人得到了世界,却失去了自我,又有何益”这可谓是对“成为你自己”的最好翻译了,他值得我们永远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