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精彩的一堂课》
精彩的一堂课
有限的生命,赋予无限的使命。——这就是生物。
题记
虽然上过许许多多有趣而精彩的课,但让我印象最深、感到最精彩的一堂课,要数刚升入初中时,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生物课。
“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陆续进了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等待老师的到来。不一会儿,老师如春风般地走上了讲台,只见她微笑的对我们说:“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生物老师,从现在起由我来教你们生物课。”刚说完,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老师指着墙角说:“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生物样本,供同学们观察讨论。”顺着老师手指的方向,我们看见墙边放着一盆花,两个玻璃罐里一个装着蟋蟀,一个装有小的可怜的蚂蚁,最吸引我的是笼子里装的那只精神十足的鸽子。老师微笑地对我们说:“现在请按照我所列出的题目,每个学习小组展开讨论,然后汇报讨论情况。”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无不感到生物的奇妙。
热烈的讨论结束了,按照顺序该第一组汇报讨论情况,只见他们派了一个代表走上讲台,举例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人通过吃饭、喝水摄取和补充营养,这样人就能长高、长壮。。。。。。’”时间过的真快,不一会,就轮到我们组发言了,大家都支持我上台,我自信地点点头,相信自己一定会讲的很棒。我捧着装有鸽子的笼子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说:“我为大家讲解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说到这里,教室里出奇的安静。于是我接着说:“我手中的鸽子是生物,它能生长和繁殖。鸽子下的蛋经过一定时间的孵化,就会孵出小鸽子,小鸽子在大鸽子的精心照料下慢慢长大,待到它长大后就要进行交配然后再进行繁殖,最后等鸽子老了它就会死去。这就是鸽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说完,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的甜。
后来,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生物学的科学知识,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能从小到大,能从一个变成两个,也能衰老和凋亡。。。。。。许许多多的活细胞有组织有纪律的组合在一起,形成生物的各种结构,构成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物。我们津津有味的听着,对生物知识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可我们仍然沉浸在生物的海洋里。
这精彩的一堂课,至今还令我记忆犹新,每每想起,依然能激起我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增强我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篇二:《什么是一堂好课》
什么是一堂好课?
王晓春
1.一堂好课,首先应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
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应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式,学生也不可以摆出等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架式。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大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如果课堂教学向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
3.一堂好课,应该有“个性化”色彩,不应该是“标准件”。
没有个性就没创造。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整齐划一、面面俱到地分项目评价教师的—堂课是否优秀,有鼓励平庸的危险,因为许多创新给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圈”、 “片面”、“偏激”等等。
4.一堂好课,应该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一个点。
现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往往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而这目标却是教参或上级规定的,是线性的(即机械的“知识点”,“章节过关”),而且统得过细过死。其实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网络,知识的网络,人的发展的网络。教学效果要“算总帐”。评价一堂课,要问教师自己是怎么策划的,这堂课在他的整个教学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达到目的没有,而不能用评价者的一把刻度过密的直尺来衡量。
5.一堂好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给听课人上的。
课上得好坏,首先要向学生调查,看孩子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不应“以知识点为本”;应该“眼睛向下”,不应该总是“眼睛向上”;应该是“本色”而不应该是精心排演的“一台戏”。
叶澜教授在他们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 “新基础教育”的一堂好课的标准
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
一堂好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老师不能教学生一生一世,但愿所教的知识对学生一生一世都有用。 ——寄语 提高教学质量主阵地在课堂,关键在教师。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平等(平等的首席)的参与者,教学中居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主体。那么一堂好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1、教师应更关注学生态度的生发,情感的滋养,信念的形成,人格的完整;关注学生整体生命的健康成长,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的认知目标。
2、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随时改变原来的计划,调整教学活动和进程,而不只是严谨地执行写得详细、系统、完整的教案。
3、教师把教科书当作与学生进行交往、对话的部分资料,而不是视教科书为金科玉侓,教师不只是“吃透”教材,准确无误的宣讲教材。
4、 教学气氛不是刻意营造的,而是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共同合作的活动中自然生成的。
5、教师的活动范围不只是在讲台上,而是经常走到学生中间,以朋友地身份给予学生关怀和帮助。
6、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不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或鼓励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而是发自教师内心的热望、欣赏与赞叹。
7、 教师应把眼光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对所有学生都充满期待,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8、教学的成功不仅仅是预定目标的达成,问题的解决,而还是新目标的生成与新问题的产生,师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又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9、教学不一定每堂课都很完整,都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临时遇到的问题,取得了预料之外的效果。
10、教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师生生命的乐曲,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使师生都能体味到生活的浓浓气息。
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样的课才是好的课,才是教师应当努力为之践行的课。你是否有所同感?
一堂好课的标准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作为一个新老师,我的观点也许有些片面,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我在上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作为一个老师你如果有一杯水,在一堂课上你能给学生一杯水,那这节课比较成功,你是一个不错的老师;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却能让学生拥有一桶水,那你的这堂课非常成功,你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如果你有一杯水,而你只能给学生一滴水,那只能说你的这堂课很失败,现在的学校不需要你这样的老师。
我认为一堂好课,是老师和学生合作的结果,少了哪一方的努力,都不能称的上一堂好课。今天我作为老师谈谈对一堂好课的理解。
第一,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在讲课之前老师一定要将你应该拥有的那杯水准备的很满很满。这杯水应该包括什么,就我个人观点看首先教材内容分析准确,重难点清晰,目标明确,知道这节课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了解到什么,明白什么道理。其次对学生的知识现状了如指掌,知道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地方欠缺,哪些地方已经掌握的比较好可以简略的讲解。
第二,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注意与学生合作,教师将自己放在引导者的位置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有一种这样的感觉:知识是我自己努力找到的,让知识成为他们努力过程的一部分。这也是我对新课程标准的一些浅显的理解。
第三,课后的处理,了解这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从中发现这节课的缺憾与不足、长处与亮点,作为下一节课的授课经验,我觉得这是很必要的。 什么事情往往都是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片面之语。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叶澜教授认为一节好课要做到“五实”,即一节好课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扎实的课就是有意义的课,学生至少能学到东西,有情感体验,产生学习需求,不图表面的热闹;充实的课就是有效率、有内容的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丰实的课就是生成性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内容丰富,师生互动,思维活跃,给人启发;平实的课就是课堂的实实在在,是常态下的课,不管谁在听,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真实的课就是不加粉饰、课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
我个人认为一堂好课不能用标准去衡量,课堂应该是生命的、灵动的、富有个性的,而非什么标准,而是体现一些基本元素,这些包括:和谐、生成、发展、创新、反思、个性等等。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一——和谐:是指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人为本。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二——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原有基础的认知水平(最近发展区)预设后,通过在课堂教学生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三——发展:一堂好课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发展,发展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上,而是体现在一系列课上,一堂课只是其中的一个点。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四——创新:一堂好课不是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五——反思:一堂好课关注学生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关注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反思。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不是靠“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而是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思认识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别人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引用)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六——个性:一堂好课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个性,而且还要张扬学生的个性。任何人不可能成为别人,他(她)只能成为他(她)自己!在一堂好课上,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个性魅力去征服学生,同时要去塑造有个性的学生。 一堂好课的元素还有很多,但不管怎样,我想“好课”是无止境的,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而且对于不同时期的老师其元素的内涵也应该是不同的。
篇三:《一堂好课的五个标准》
一堂好课的五个标准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学生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能力, 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和需求, 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也慢慢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是有效率的课, 即充实的课: 就效率面而言, 是指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 其中包括了对于好的、中等的、有困难的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效率;其次, 是效率的高低, 如果没有效率, 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 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如果一堂课中不管老师表演的多么卖力, 课件制作的如何花哨, 而大多数学生却魂不守舍, 昏昏欲睡, 脑袋中一片空白, 那么这就是一节极其失败的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 即丰实的课: 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 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 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 又有过程的生成。有些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面面俱到, 有的老师开玩笑说在哪里咳嗽都写上去了, 然后上课的时候照着自己的教案本一字不落的照本宣科, 不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所补充, 有所删节, 适当发挥。这样的课既枯燥无味, 无实质内容,又严重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效果。
四是常态下的课, 即平实的课: 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 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就是过度准备, 这样教师很辛苦, 学生很兴奋, 到了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 表演一下, 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近年来科技的进步, 学校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 学校大多数老师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背投电视或大屏幕, 一到公开课就一定要有课件, 学生就一定很活跃, 却忽视了该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一节课下来, 花花绿绿一大片, 教师的任务就是点点鼠标, 学生的任务就是看红火热闹, 大量的内容一闪而过, 脑袋里却是空空如也。一言概之: 老师学生都处于非正常状态, 简直让人不敢恭维。难怪有的老师戏噱说多媒体变成了“倒霉体”。
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 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 要有相互的交流, 相互的讨论, 相互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相互构成, 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 上课时, 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 教师要尽量做到旁
若无人, 不能被别人左右我们的思维, 因为, 你是在为学生上课, 不是表演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 即真实的课: 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如果是, 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 因此是值得反思的, 需要去重建的。教师上完了课, 总是要反思和重建。只要是真实的, 总是有缺憾的。
但很多的公开课, 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问题也没有的课, 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我们才能做得更好。
总之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老师只是教学的指挥者和引导者, 老师要采取启发式、创造性教学方式,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这样的45分钟才是精彩的、高效的40分钟。
篇四:《到底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对于我们教师来讲确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相信,许多老师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触:传统的好课标准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的改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投入课改的浪潮时,我们面临的是更多的挑战,我们需要勤奋钻研、刻苦学习、深入思考。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也许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是,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能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促进我们不断强化自己,练好内功,对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呢?我的理解是:
(1) 有目标。一节课中,必须要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有认知目标与养成教育目标,内容开放,容量恰当,体现创新精神。教师必须清楚这一节课中要干什么,达到什么目的,不能随心所欲,信马由缰,想起什么说什么,想到哪儿讲到哪儿。
(2) 有收获。一节课下来,学生应该都是有收获的。收获可多可少,因人而异,或是学习到了知识,或是增进了交流体验,或是拓展了思维,或是得到能力的提高,或是培养了良好习惯,或是获得情感的熏陶……但如果没有收获或者只是极少数学生有收获,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一节好的课。
(3)有快乐。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协调者和指导者,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实现了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学习主动积极,课堂活跃,教师有激情,有策略,教有所成;学生有兴趣,活跃思维,大胆置疑,求新求异,学得认真,学得主动,学有所得。整个课堂是轻松的,充满快乐的。
(4)真实的。一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上课不是演戏,不能为了他人的喜好,而花费时间与精力,拿学生来做演员,演的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内容,甚至连问题的答案都提前进行了渗透,而没有新的内容生成。做为老师,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上课,不是为听课的人上课。所以说,好课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课。
(5) 有亮点。一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但一节好课应该是有亮点的,或是词句训练扎实,或是朗读指导到位,或是情感体验深刻……
(6)有特色。 “好课”应该是因“地”制宜的课,应该是因“校”制宜的课,应该是因“班”制宜的课,应该是因“人”制宜的课。也就是说,“好课”还应该是彰显师生和学校、班级的个性和优势的课,应该是“特色课”。有特色的课应该说都是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四者科学而有机地融合和统一的“好课”。
在不断地探讨实践中,我知道我所理解的好课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好课也许不必面面俱到,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一堂的课 难忘的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