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看中国丝绸博物馆感想》
看中国丝绸博物馆感想
去丝绸博物馆看到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黄袍,官服和女子的一些服饰还有丝绸衣料,感觉到了中华服饰发展的辉煌。从中国奴隶社会前期简单的用于遮蔽的服装到夏商周时期残留下来的纺织遗迹;从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在用料,色彩,工艺技术的发展到秦始皇时期的坚甲利兵,以及汉王朝时期中国丝绸的大力发展,对西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还有魏晋南北朝半袖衫,裤褶的流行,冠帽形制的变迁,文士的服饰时尚,妇女服装的演变到隋唐五代冠帽制度的变迁,女装的演变;从宋朝复杂的官服制度,普通的男女流行服饰到辽,金,西夏与元代各具特色的名族服饰;从明代多样的丝绸衣料,服饰纹样到清代满汉文化融合所产生的特别的朝服。感受到了服饰品类的多样,材质的多样。
慢慢的欣赏着博物馆里陈设的服饰,我们就能深刻的体会要不同朝代在服饰上的差异。究其原因我们也不难发现当时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战争,甚至于气候对服饰的影响。但它们之间也都有共同点,如较宽松,衣服剪裁的不像西方那样强调人体曲线,也没有很裸露,不管款式,材质怎么变,衣服在设计上还是相当保守。
对于古代中国来讲,最让人自豪的莫过于丝绸。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早在先秦时期,秦国就常以丝绸和西戎交换战马,并经过西北游牧名族运往西方。后来秦统一中国,为发展汉民族的经济文化创造了条件。西汉建元三年和元狩四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通使西域,沟通了与大宛,康居,大夏等国的联系。中国丝绸由长安通过河西走廊和新疆南,北路,源源不断运到西方各国,受到西方各国赞扬。东方中国丝绸还运销朝鲜,日本等地,为丰富人类的服饰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
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些各具特色的丝绸衣料。如缎类,外观光亮平滑,质地柔软,当属于高级面料;还有绢类,绢有素绢和提花绢两种,提画绢品质高贵;罗是利用纠经组织织出得中厚型丝织品;明代纱织物有平纹假纱组织的方孔纱和经纬纠织呈现椒形纱孔的绞纱两类;绒是织物表面有耸起或平排的紧密绒圈或绒毛的丝织品;绫或是斜纹或变化斜纹地起斜纹花的丝织品;丝布是丝与棉的交织物。虽然讲起这些概念来还是很糊涂,但当你亲眼去看,去触摸时便能感觉到它们之间的差异。不同的面料代替的是不同的阶级,在古中国这个等级制度明显的国家,用不同材质,款式,颜色来表示阶级是再寻常不过的了。
如果上天让我选择世界上出现的是西方那些塑腰的紧身衣还是中国古代那些美轮美奂的服饰纹样,我一定毫不犹豫的会选择中国的服饰纹样。目前我了解到的仅是刺绣和扎染这些处理方法。中国的刺绣算是一种文化遗产吧,很考验人的耐心,对女子的手工要求很高,可以说是蕙质兰心吧!
上次去的中国丝绸博物馆让我较深刻的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古代中国服饰的一些基础知识,特别是面料着一块。如果老师要再提提中国服装史的话,我希望能多了解一些各个朝代流行的服装材质,这些材质的基本属性,还有为什么在那个朝代流行这些问题。
篇二:《观中国丝绸博物馆后记》
观中国丝绸博物馆后记
班级:10人物11班姓名:王毅
上周末一个阴凉的下午,我去参观了中国丝绸博物馆。
杭州这一个月来都是阴雨天气,这样一个秋天又回暖的天气着实让我觉得气闷。真令人担忧环境问题呀。不过在下了两天雨后天终于晴朗了。没有了雨水的羁绊我坐公交车到了西湖南岸,步行走了一段路,看到不远处雷锋塔,西湖水波光粼粼,湖上漂着几只游船,这幅塔湖图比未名湖博雅塔妩媚多了。
中国丝绸博物馆就在西湖南畔、玉皇山下,占地五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为该馆题词:“弘扬古蚕绢文化,开拓新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博物馆是一座讲述中国丝绸的起源和发展、丝绸的主要种类、丝绸之路及丝绸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据的地位的全国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它展示了我国5000多年丝绸文化与发展成就。是免费参观的。
丝绸博物馆规模宏大,共设序幕厅、历史文物厅、民俗厅、蚕桑厅、制丝厅、丝织厅、印染厅、现代成就厅等展厅,陈列千余文物、标本、图片、机具和现代展品。历史文物厅还展出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丝绸残片—河南荥阳出土的罗织物,长江流域迄今发现最早的丝织物—浙江湖州钱山漾出土的绢片,江西新干出土的青铜器上的残绢痕,古代"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汉锦等等。现代成就厅介绍了我国当代丝绸生产、科研的最新成就,展现出我国丝绸文化未来与前景。馆内还有友谊商店,展销精美的丝绸、工艺美术品等商品。馆区内还设有桑园、染草园及与丝绸文化相关的园林小品。{丝绸博物馆观后感}.
我去的时候刚好要开始一个讲解。讲解员先给我们介绍很有特色的序厅,它引导我们进厅起着凸现博物馆的特性和桑蚕丝帛主题的作用。大厅正中的蚕茧抽象模型、其背后绣的桑叶纹理的巨大乱针绣、丝筒吊顶、象征经纬线平纹交织的木格栅和左右两侧的玻璃版面,分别代表着蚕、桑、丝、绸和丝绸年表,很有创意。使观众在参观之始就对丝绸生产及中西丝绸发展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理解后面的展览提供技术支持。
丝绸厅分“前言”、“丝绸的起源与发展”、“绚丽多彩的中国丝绸”三部分讲述丝绸的发展历史和绚丽多姿的织染绣品。丝绸的起源与发展”通过“起源与初创-创新与成熟-融汇与发展”子单元的展品与图版的有机结合,展现中国丝绸五千年发展史的三个重要阶段。“绚丽多彩的中国丝绸”分“形形色色的丝织品种-五彩缤纷的印染织物-美仑美奂的丝绸绣品-寓意丰富的丝绸纹样”四部分,通过展示绫、罗、绸、缎、锦等历代织绣精品、明清官营织造匹料及丝绸品种的组织结构放大模型,并安置织物观察台和“绣房”场景,更生动直观地向观众解答什么是绫、罗、绸、缎,什么是织、染、绣。
丝绸之路连廊通过大型古代丝绸之路地图和丝路出土的汉唐织物珍品的展示,再现了 著名的草原陆路丝路、海上丝路等四条丝路的具体走向及新航路开辟后的丝绸之路和它们 所带来的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服饰厅分“遵神循礼-锦衣绣服-家常日用”三部分,以丝绸服饰与历代微缩服装人物模型、图版、象征性复原场景相结合的形式,形象地诠释丝绸在古代社会的功用,展现战国至清代流行的袄裙袍服、补服、龙袍等宫廷华服和家常日用绣品。
蚕桑厅主要展示蚕的自然属性,采用科普教育的半封闭式陈列,通过“神奇的变化”、“家蚕最爱吃桑叶”、“蚕体的奥秘”、“蚕茧”、“蚕丝”、“美丽的吐丝昆虫”、“蚕农的家园”、“蚕桑利用”
等八个方面揭示从蚕到丝的奥秘。以桑、蚕、蛾标本与色泽艳丽图版为主要展陈手段,
大量采用多媒体形式,安置了数台触摸屏来展示蚕选择桑、蚕结茧过程、蚕器官及蚕乡蚕俗。
染织厅以丝绸的织造、染色工艺为主线,以织具模型形象生动地让观众了解中国古代丝绸染织生产过程。展览分“工艺流程”、“丝线加工”、“机杼原理”、“织机脉络”、“染色体系”五部分。此厅还设立“学习园地”展区,观众可在此动手制作丝绸工艺品,切深感受丝绸手工制作带来的无穷乐趣。
在染织厅我尝试了一下扎染,扎染顾名思义就是用绳子把丝绸的某些部位扎起来,在 染色的时候染料就难以进入扎住的部位,不同的扎法形成不同艺术效果,可以随心所欲地 乱扎,挺好玩的。
织造坊这是一个全开放式陈列厅,以织机的现场操作表演为主,展示目前仍在生产的民族、民间织机及复原的古代织机。按复原织机、江南染织、少数民族织机为主题来安排13台种类各异的织机,动态的表演展现了我国古代织机的高超技艺,具有强烈的感染效果。{丝绸博物馆观后感}.
在织造坊,有人在表演织布,真是大长了眼界。那么多形形色色的织机,即使是最原始的腰机,也让我很佩服古人的创造能力。长那么大,还是个大学生,居然不知道布是怎么织的,让人汗颜。那种有花纹的手工织的布,很花时间,一小段布要织上十天半个月的。也真只有亲眼看到织布或是亲自尝试一下,才能真正明白织布是怎么回事。
整个参观过程是走马观花式的,作为杭州人以前也没进去参观过。除了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外,在临平原来的老丝绸厂已经被规划为一个丝绸文化创意文化园。现在已经在开发中了,亦是围绕着丝绸文化的一种延续和传承。老绸厂有着特有的历史纪念意义,它既是中国丝绸工业的一个发源地,也是余杭近现代工业的一个发源地。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的丝绸产业连着文化产业能够更加博大精深。中国丝绸真的是绚丽多彩,织染技术高超,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大大长了眼界。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内容丰富,每个中国人都该多了解,特别对我们学人物造型设计、服装设计的人来说。惟有了解,才可能热爱。
篇三:《博物馆参观感想》
博物馆参观感想
课程:服装史
学号:170812128
姓名:王九艳
指导老师:孙庆国
参观地点一:翁同龢故居
灰黑青砖,斑驳白墙,带着股雨后的清新湿润,伴着傍晚的余韵,透着股岁月的沧桑,这是我对翁同龢故居的第一印象。
进入之后,没有想象中的雕梁画柱,金碧辉煌,处处透着的是朴
素大方和细致。印象最深的是那长着青苔的斑驳白墙和那门上细致精
美的雕花,时间在白墙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却丝
毫没有退却雕花大门的风华,一种强烈视觉的冲
突,让人心灵受到了震撼,原来时间过了那么久了,
原来也就是那中华几千年历史上短短的一篇。
老先生爱书法,或草书,
或楷书,或隶书,或行云流水,
或严谨细致,虽不通书法,却能感受到作者的雅致淡
然。素雅的青花瓷,处处可见的形态各异的假山石,
古木框中摇曳生姿的花,即使只有
那浅浅淡淡的墨色,也透着股清新{丝绸博物馆观后感}.
淡雅的色彩,突然就觉得,奥,这
就是江南啊!{丝绸博物馆观后感}.
院子里,沿着长着青苔的青砖
小路,或一座小假山,或一方石桌,边上摆着三两个石凳,或一小片的
竹子,或一颗倚着墙的树。。。。。。从这个小院到那个小院,一边走一边
想象着老先生的生活,好不惬意。
许多话道不明,留下的是很多触动。
参观地点二:南京博物馆
不同于翁同龢纪念馆的江南古韵,南京博物馆给我们
带来的是恢宏的气势,仿佛来到了古代帝王的住所,金碧
辉煌,气势磅礴。
恢宏的外观之下,是一个比一{丝绸博物馆观后感}.
个夺人眼球的展馆:
民国馆——感觉就像情深深雨
蒙蒙的拍摄年代,那个年代的交通银行,照相馆,火车
站,当铺,首饰铺,理发店,报社,服装店,邮政局,
中药铺,加上灰蒙蒙的天空布景,仿佛置身于民国时期
的街道上,繁华落寞,依旧能想象出当时的繁荣热闹。
特展馆——走进佛前——清代帝王和皇室崇信藏传
佛教,佛像有泥·石木·金铜等多种材质,其中金铜佛像形制规整,
比例精确,堪称艺术珍品。没有亲眼目睹过莫高窟佛像壁画的精美绝
伦,但特展馆的佛像给我视觉冲击力也很震撼,细腻的雕工,一根丝带也能用坚硬的石头表现出其轻柔的质感。
金色中国首饰展——金枝玉叶·珠光宝器——包括头饰,耳饰,项饰,手饰及配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衣服蔽体之外的装饰功能远满足不了人们一颗爱美的心,从远古的石头贝壳,到古木青铜,到金银珠宝,越发的夺目璀璨。展馆内的首饰,精美的让人不敢相信那是古董,很难想象在那个没有精密仪器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制作如此精良的首饰的。犹记得明太祖的那顶皇冠,入眼便是象征皇家地位的金黄,华贵奢侈,雕工繁复的龙盘旋而上栩栩如生。
时间的原因,没有细细的看每一个馆,遗憾的同时又带着大大的满足,不虚此行。 参观地点三:杭州丝绸博物馆
虽说是丝绸博物馆,但我觉得更像是中国服装和面料的
的发展史。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年轮的运转轨迹。
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直至清王朝的覆灭而来的民
国时期,不大的展厅展示出了中华几
千年的服装历史。带着刘姥姥进大观
园般的心情,感受着古人们的智慧结
晶,精美的服装面料,繁复细致的刺绣,即使
是荷包、腰带、扇套、鞋子上,都绣着华美的
刺绣,不禁让我感慨古代女子的细腻和对美的
向往的热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料的发展也造就了
今日服装的多样。在面料的发展中毛麻绫罗绸缎,各种刺绣对面料的
二次加工,印花,即使已过数载依旧熠熠生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诉说
着他们的故事。
身至二楼,便满眼的花花绿绿的面料,土家锦、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图案从生活中去寻找,从神话中去寻找,有热闹喜庆,有朴素大方,有清新淡雅,有气势磅礴,看得人眼花缭乱,感慨古人们的智慧和勤劳。
参观地点四:江南大学纺织学院博物馆
刚听说时以为是在市区的一个博物馆,后来才知道是是江南大学纺织学院的博物馆,惊讶的同时又艳羡了。
他们的博物馆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旗袍、云肩、和三寸金莲。
从原先的褂子和百褶裙到了后来合体修身的旗袍,不得不说是对女性
身体的一大解放,更展现出女性的窈窕身段,其中一件黑色镂
空旗袍让我非常讶异,即使在开放如今天的时代,也是没多少
人穿着如此薄透衣服,感叹当时女性的大胆前卫。
当然,云肩是最让我记忆深刻
的,听老师说,一个云肩的制作需
要很长很长时间,一个女孩从会刺绣起,就为着自己婚嫁之日绣
起云肩,而且是和自己的姐妹们一起制作,因为来之不易,制成
之后通常是谁有重大喜事的时候使用,上面绣满了少女对美好生
活向往,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各种象征美好的事物她们恨不得
都绣上去,满满当当。在现代这种快节奏的社会里,能有几个人
能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呢,老师笑着说,你们看看,她
们绣的多精细,叫你们画个画都说难。。。。。。我们悻悻然,觉得未免自己心思太过浮躁。
这一次也让我接触到了畸形审美下产生的三寸金莲,一双比我手还短的鞋子,我很难想象能塞下一只脚绣满绣花的鞋子解像是一种讽刺,讽刺男人们对女人的禁锢,讽刺畸形的审美。
还有熨斗,还有护额,还有皮鞋,还有肚兜,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属于他们的故事,源远而流长。
篇四:《游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游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四月七号,在和宿舍同学商量之后一起出发去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让我提升对我们国家的认识。通过这次国家博物馆之行,也确实让我们对于我国的古代以及近现代的复兴、崛起的历程。
国家博物馆分若干个部分,我参观了古代中国部分、复兴之路和中国瓷器展览。
古代中国的历史是从原始时期开始的,看到了以前只是在书上看到的山顶洞人以及北京人的头像,先后我们经过介绍传说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发展的展厅,从夏商周的出土文物,如钟鼎、青铜器等等;春秋战国时期,是纷乱的时代,但是也是文化高度发达和发展的时代,有出土的文物的拓本;秦汉时期,展示有部分的秦始皇兵马俑,当真是惟妙惟肖啊,还有汉朝丝绸之路的相关文物;三国魏晋南北朝,是一段群雄逐鹿的时代,英雄辈出,也有很多珍贵文物出土,好多的金缕玉衣都出土的这个时候的;隋唐时期,古代中国从这个时候逐渐走向了鼎盛,从馆中展示的文物就可以知道,当时的文化经济是何等发展了,与外族的交流可以从唐三彩的出土看出来,唐三彩的颜料是中土所没有的,是从波斯等地传入的;五代十国,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