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上海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北京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节日作文 zuowen 7浏览

【 – 节日作文】

篇一:《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在寒假期间,我抱着缅怀革命文人,继往开来的心态,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它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了无比的震撼。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给我们这些晚辈留下的,不仅是文章、语言,更多地是精神和灵魂得感动。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财富,无人能及的是他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带来的革命,谁也不能替代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其中有一件展馆是专门介绍鲁迅和许广平之间的爱情经历的。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从1923年起,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执教期间,鲁迅发现许广平是最敢于淘气和放肆的一个。她坐在第一排,好提问题,有时竟会打断鲁迅先生的话。是她的聪明、才气以及肯动脑筋的好习惯打动了鲁迅先生,使鲁迅对她颇怀好感。后来与许广平相识、相知,并彼此倾心爱慕。

鲁迅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父亲过世得早,从小是母亲带大的。从小是母亲带大的。所以当他得知母亲骗他回国娶亲的真相后,也没有拒绝,他说过,他说过,与朱安结婚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个意外的礼物,是母亲在娶儿媳妇,“我只能好好地保养她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于是和朱安的名义婚姻一直持续到了鲁迅去世。

鲁迅的伟大体现在他的爱国上。他曾经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言并为此而奋斗着,弃医从文是他意识到从精神方面改变国民的重要性所做的决定,为此迈出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 当封建制度死灰复燃时,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有力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南京”、“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这段时光中,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忠实伴侣许广平。可以说,正是有了许广平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先生在“在上海”,也是生命的最后9年时间内,留下了浩卷繁帙的文学作品。

鲁迅,这个名字永远烙印在我心里,每当听到这个名字,尊敬之情油然而生。如今有幸能够参观鲁迅纪念馆,兴奋之情难以言说。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朴,他把他的一生致力于唤醒国民、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之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篇二:《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六(2)班 王昊廷 26号

今年暑假,我们去过许多好玩的地方,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去上海的鲁迅纪念馆了。 鲁迅可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 他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鲁迅的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等。我也读过他的散文,但许多太深奥,看不懂。但我爸爸就十分的喜欢他的文章了。

那天早晨,我们一家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参观鲁迅的纪念馆。

一进纪念馆,就连空气中都有文学的味道。在二楼的东面,全是名言,其中,有一句名言是这样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意思是有的人的确是活着的,但他整天无所事事,就像行尸走肉一样,活着没什么意思,思想已经死了。但死去的人呢,他在生前做过很大的贡献,人们还记得他,所以他还活着!

进入主展厅进口,里面全都是关于他的名言、作品、照片……

突然眼里看到了鲁迅!原来是彩色塑像! 他在干嘛?原来是和几个青年在交流!我站在一旁,仔细地看着栩栩如生的彩色蜡像感叹道:“啊!怎么会做的这么像呢!”

很快,我又被其他东西吸引了,那是什么呢?没错就是鲁迅的作战武器!————钢笔!那个可是著名诗人冯雪峰在鲁迅53岁时送给他的金笔,还是原物哦!还有好多都是原物! 比如背心、杯具、冬天用来取暖的怀炉等等。看到鲁迅亲手用过、穿过的东西,能不令人激动吗?

转了好久才到出口,只见旁边都是鲁迅的书刊,再加上墙顶的镜子,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

在鲁迅世界里漫步,心情难以平静,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不禁跳跃在我的耳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鲁迅先生是不会死的,这里分明仍然回响着他伟大的声音,仍然跳动着他生命的脉搏。

篇三:《鲁迅纪念馆感想》

鲁迅纪念馆感想

3月21号,我们到鲁迅纪念馆参观学习。鲁迅纪念馆建立于1951年1月7日,坐落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这个外表普通的地方,然而就是这个外表普通的地方,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踏入鲁迅纪念馆,我们感到了一股从未有过的安静与庄严。纪念馆馆舍是一座造型简洁、朴实、雅致的建筑。在参观中,我们看到了鲁迅的文稿、诗稿、译稿、书信、生活用品和三十年代木刻作品等珍贵文物、文献、书刊、照片等。这些文稿系统地介绍鲁迅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及社会活动,重点反映了鲁迅在上海十年的光辉业绩。通过参观鲁迅的陈列馆,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了鲁迅先生。这不是平时在课本上所能看到的,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鲁迅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所付出的努力。

鲁迅生活在中国近代史上最衰败的时期。腐败、懦弱的清政府任外强宰割,风雨飘摇的中国民不聊生。戊戌变法曾带来一线希望,但随即破灭;辛亥革命摧毁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军阀混战又使国家和人民陷入新的灾难。就在这种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革命与反动的大搏斗中,鲁迅他拿起了笔,选择了用自己的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

{上海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鲁迅,以博大的情怀将自己和广大民众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清醒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使鲁迅成为中国人灵魂的最尖锐、深刻的解剖者,民族精神最精警深邃的反省者,终其一生,他都在批判与战斗中度过。而作为他毕生战斗的力量源泉,则是对创建新社会、新文化、新的国民性的向往。

在鲁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爱国主义者为了国家民族而无私奉献,唤醒人民一起走向新生活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是伟大的,是在千千万万的人民中的光辉典范,也是我们当代青年所值得学习的。

在离开纪念馆之际,同学们为鲁迅精神所感染,不由感慨万千,鲁迅先生这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说鲁迅先生是革命家,是因为他的很多思想都是伴随实践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在文学方面的“吃螃蟹”似的实践,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鲁迅先生是很爱国的,他看到当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本质,非常失望。面对当时国人的麻木,他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文学来唤醒民众进行社会变革的愿望,做到“敢怒、敢说、敢骂”,这才是真正的革命家。在“五卅”惨案后,鲁迅先生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行为极度不满,发表《记念刘和珍君》,这在当时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量的。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光辉一生,斗争的一生,奋斗的一生,直到去世前几天他还在工作。他爱憎分明,敢怒敢言。他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鲁迅,是我们的榜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作为一名当代的青年大学生也要像鲁迅学习,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篇四:《党课个人参观考察体会-参观鲁迅纪念馆和校史馆有感》

参观鲁迅纪念馆和校史馆有感{上海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学院第一小组 邵**

作为一名积极分子,参加党课后,更加激起了我入党的热情,2014年4月30号,我饱含着激情的去参观红色根据地-鲁迅公园。旨在参观鲁迅先生纪念馆,并学习鲁迅精神。

鲁迅,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取自母姓,鲁迅两字蕴含着愚鲁之人应赶快做的严格自勉。鲁迅是我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人。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位于上海四川北路,这样普通的一条小道里竟然曾经住着一位让亿万中国人民铭记的“脊梁”。纪念馆是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以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鲁迅墓、鲁迅故居三位一体。一进门就看见了一小片草坪中有一尊鲁迅半身像,用的是白色的大理石,雕的是大家最熟悉的那一个形象:一寸长的头发根根树立着,小撮胡子,和略现疲惫但非常坚定的眼神。走进纪念馆的大堂,相比外面的寒冷,似乎在温暖中更是神圣的,面对着鲁迅先生的铜象,我更是感触至深;同时也十分地迫切走进这充满书香的殿堂。 我迈着缓缓的步伐,从头开始参观,二楼是鲁迅先生的生平陈列厅,那许许多多的著作是鲁迅斗争的见证,笔就是他的武器,他不畏生死用笔同反动派做斗争,正如墙壁上刻写的两列大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一生经历坎坷。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都昌坊口,1892年入“三味书屋”读书,1893年,祖父因为科场作弊案入狱,从此家道中落。1898年,鲁迅

{上海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赴南京求学,1902年,毕业于南京矿务铁路学堂,同年赴日留学,后入仙台医专学医。后来因为感到同胞的愚蠢和懦弱,决定弃医从文,从此毕生从事改变中国人精神的启蒙运动。1909年结束留日生涯返回祖国,一面从教,一面投身辛亥革命。 1918年写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彻底反封建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1921年写下不朽之作《阿Q正传》,以后络续创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等,与许广平相爱,写下与她的通信集《两地书》,1926年南下,任厦门大学教授,后任广州中山大学教务主任,1927年十月赴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鲁迅1936年10月19日因病在上海逝世,葬于虹桥路万国公墓,1956年迁葬于鲁迅公园。

参观完后,我在想,是什么力量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这么一个身材弱小的躯体这么顽强地战斗的呢?我想答案应该是:信仰力!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贞不二的信仰!信仰力就是动力。这是鲁迅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为了革命事业他义无返顾,当我缓慢的离开鲁迅纪念馆是,我内心激动的跳跃着,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回想在我的耳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鲁迅先生是没有死,他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此次红色根据地的参观让我感触颇深,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定当像鲁迅先生学习,为中华的繁盛努力。{上海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作为一名积极分子, 2014年4月30号,我饱含着激情的去参

观红色根据地-鲁迅公园后,更加激起了我入党的热情,随后,2014年5月5号,我们小组又进一步参观了我们学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校史馆。旨在解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发展史。

参观之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在校史馆面前陈列的学校平面图,我们学校的风貌直观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每一个板块都显得很亲切。然后我怀着的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我们的校史馆,首先映入我眼睛的是我们学校的校训–厚生、厚德、厚技。在四十周年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四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激励我校师生员工为高职教育努力工作,迎接更美好的明天。接着学校的发展简介映入眼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原名为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1984年正式更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00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成人高校转制为普通高校,成为以工科为主,兼有经济、管理、理学、人文、艺术和语言类专业,以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隶属市教委直属的全日制本科院校。2001年11月与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02年学校整体搬迁浦东金海路。2003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掀开了学校发展新的一幕。接着我们继续参观校史馆的其它地方,在左边我们看到的是学校的三十,四十,五十等周年校庆时,领导,科学家等的题词,对我们学校的办学和这些年取得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接着我们看到了艰苦创业、拼搏进取、团结创新等版块。学校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与时俱进,不断壮大。先后经

历了“树全国半工半读一面红旗”、“当成人教育战线的排头兵”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次又一次的跨越。

然后,我们看到我们学校这些年在国家以及上海市所获得的各种奖项,这些都说明了社会各界对我们学校办学的肯定和支持,还有我们自己的艰辛努力。接着我们看到了教学成果、精品课程、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学科建设等版块,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我校老师的辛苦耕耘和学校的良好教学成果,科研创新、科技服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从满墙的荣誉证书和各个级别的奖杯可以看出。其中在教学成果方面成绩斐然,国家级精品课程有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有9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有22门等等。

通过此次参观学校校史馆,让我们领略了我们学校以及优秀校友的风采,让我们在日后的生活中有了更高的目标。“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更是深深埋在心里,从此,定当不负校训,努力学习,成为一名社会、国家需要的有用之人,为国家的繁盛而努力。

经过这两次的红色根据地的参观,我深深的被鲁迅精神所感动,被校史的发展历程所教诲。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更加根深蒂固,更加希望向着党组织靠拢,这不仅是对每个一心向党的人的要求,也是最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篇五:《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做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第25期党校学员我感到无比荣幸,为配合在党校的学习,2009年11月1号我怀着崇敬与怀恋走进了红色纪念地鲁迅纪念馆。五四运动前后,鲁迅站在了反帝反封建新文化运动的前列,他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是民族的复兴不朽的诗篇。 走进纪念馆的大堂,相比外面的寒冷,似乎在温暖中更是神圣的,面对着鲁迅先生的铜象,我更是感触至深;同时也十分地迫切走进这充满书香的殿堂。{上海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从大厅沿台阶缓缓登上,出现在眼前的是几幅巨大的雕像,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右侧最后展厅的显露处,全部是鲁迅先生的著作堆积成的“城墙”,解说员告诉我们那全是鲁迅先生的著作和他翻译过来的著作,被命名为“书廊”。数目之多令我相当的震撼,这不只是一本本简单的书,这是用汗水与青春筑成的一堵墙。是鲁迅先生毕生精力的精石。鲁迅先生走的早了,但他的精神是活生生的,能够抚摩,也能看得到,那就是《朝花夕拾》、《野草》、《呐喊》""这一部部世纪之作。当我看到他的著作被译成一本本外国文字时,我无比地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我也无比为中国拥有鲁迅而自豪。

我迈着缓缓的步伐,从头开始参观,那许许多多的著作是鲁迅斗争的见证,笔就是他的武器,他不畏生死用笔同反动派做斗争。他的笔锋利无比,写下的一篇篇尖锐的文章就是对反动思想铿锵有力的碰击。那一个个人物塑像都是鲁迅和蔼可亲的写照,从他的眼睛他的神情我们分明可以看出他在深深的思考,为民众觉悟而思考,为民族革命道路而思考——“中国该何去何从?”,“怎样拯救国人的思想,让昏睡的民众觉醒”,他忧中华之忧。在我认为鲁迅先生不是老死的,也不是病死的,他是思考过度操劳而死,在他的心里装着的是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那一句句发人深思意义重大的警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他对民族振兴的期望和希望国人觉悟的深刻教导。一路的参观让我仍记忆忧心的是那一位位蜡象人,那是如此的栩栩如生,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真正的活在了世人的心中!如果说一张照片能反映一个人光辉的形象,那当你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老人在你面前时,一种真正的伟大显现的淋漓尽致。尤其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当我们走到那个半身石膏像面前,让我更感到真实,解说员告诉我们,那是整个纪念馆最宝贵的文物,因为在鲁迅先生逝世后,为了让鲁迅永远留在人间让他活在我们周围,所以取下了他的几根胡须和眉毛粘在了塑像上,供后人怀念!这还一度受到了鲁迅女儿的反对,她认为父亲一生为国为人民操劳而死,在他死后我们不应该再取下他的胡须和眉毛。是的,这着实有点残忍,也令我忧心忡忡,我们想他老人家安心走好可又想深切缅怀他。听到这些我不由的肃然起敬,鲁迅没有远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参观过鲁迅公园,我思绪万千,我对鲁迅先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更崇高的敬意。我深深的奠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因为他曾用笔杆视做最坚韧的刀枪。我深深的怀念这位伟大的民族作家,因为他曾弃医从文,为民族的复兴,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鲁迅是中华民族文化当中的宝库,他的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思想史上不亚于古代的经,可以说是近代文化史上的经书。说它是宝库,可以说鲁迅所处的时代脉搏、面貌都在他的作品里体现了。他本身就是一部那个时代的历史。同时,鲁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时时代精神结合的最好典型。在那个群星灿烂的时代,鲁迅在二者的结合上,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高峰。他对人民,对民族,对国家,对世界,他的理念,它的信心,它的奋斗,它的牺牲,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中华民族子孙代代相传。

篇六:《游鲁迅纪念馆有感》

游鲁迅纪念馆有感

12英语A1 姚鸿飞 20124870878

我们小组选了鲁迅纪念馆作为参观地点,所以我们一大早就去鲁迅公园去缅怀这位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一进入纪念馆就是一尊大型的青铜坐像。坐在鲜花中的鲁迅先生表情自然,仪态从容,严肃又不乏亲切,眉宇间似藏着无限的深思。陈列厅内详细地介绍了鲁迅的坎坷人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看完这些,我不禁为鲁迅先生的气节所折服。

鲁迅的文学是精神的“反抗”与生命“挣扎“的文学,是为了争取做人的资格:生存、温饱和发展的“反叛”,对生命体验的“彷徨”、"孤独”和“绝望”的“挣扎”。他在文学中所表现的“改造国民性”主题和“绝望的抗战”体验也是2O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思想史上最有价值深度的主题之一,对当今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意义。

而鲁迅先生的在那时中国梦不就是让中国人民走出黑暗,走向富强,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梦!{上海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所以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努力向前,奋发图志,为我们国家和我们民族的梦添上绚丽多彩的一笔。

篇七:《形式政策之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形式政策之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一个月前,一个人没事在出去闲逛,没想到下傍晚打算回来的时候无意中走到了鲁迅纪念馆门前–这个世界可真小,随便逛逛就能被大师气息所召唤,自觉不自觉地让我们跨进那道门槛。

在写参观体会之前,我想先对鲁迅其人做简单的介绍。 鲁迅,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取自母姓,鲁迅两字蕴含着愚鲁之人应赶快做的严格自勉。鲁迅是我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人。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都昌坊口,1892年入“三味书屋”读书,1893年,祖父涉及科场作弊案入狱,从此家道中落。鲁迅饱尝了人间冷嘲暖,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对其人生发生重大影响。

1898年,鲁迅赴南京求学,1902年,毕业于南京矿务铁路学堂,同年赴日留学, 后入仙台医专学医。有感于同胞的愚弱,决定弃医从文,从此毕生从事改变中国人精神的启蒙运动。

1909年结束留日生涯返回祖国,一面从教,一面投身辛亥革命,1920年起先后在北大,北京女师大等校兼课。1918年写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彻底反封建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1921年写下不朽之作《阿Q正传》,以后络续创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等,与许广平相爱,写下与她的通信集《两地书》,1926年南下,任厦门大学教授,后任广州中山大学教务主任,1927年十月赴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

鲁迅1936年10月19日因病在上海逝世,葬于虹桥路万国公墓,1956年迁葬于虹口公园。

作为中国人,鲁迅其人,我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鲁迅的作品在中、小学课本中有好几篇,他所写的人物可说是入木三分,无不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影响,鲁迅的活动中,时时关心青年,成为青年人的导师和益友。鲁迅一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一生始终以世界的眼光,巨大的热情翻译介绍外国文学艺术,并将我国优秀的文化介绍给世界各国的读者。

记得当时肚怀饿意便进入馆内的,或许真的是某种无形的力量,某种精神食

粮,战胜了身体上的痛苦,指引着我。虽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人物性纪念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上海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北京鲁迅纪念馆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