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

话题作文 zuowen 1浏览

【 – 话题作文】

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一)

1.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2.斯蒂芬·威廉·霍金,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47年,是因为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3.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4.桑兰,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97年获得全国跳马冠军,1998年7月22日,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其表现出顽强意志,在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并成为2008年北京申奥大使之一,又于2008年北京奥运官方网站担当特约记者。

5.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贝多芬晚年失聪,1次,他哭着说:“为什么上帝让我耳聋?为什么让别人欣赏我的音乐,却不让我欣赏。?”但到最后他明白了:上帝让他耳聋,是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专心让自己用心灵听那美妙的生音(音乐)。1次,贝多芬坚定的要求自己上台指挥音乐。指挥完后,他以为自己失败了,表情很惭愧,1个团员请他转过身来,他就发现观众掌声那么热烈。贝多芬坚信音乐是上帝的声音,音乐家是离上帝最近的人,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为您打开一扇窗。

6.人靠说书弹弦谋生,老者是师傅,幼者是徒弟。徒弟整天唉声叹气,也无法学好手艺。因为眼盲,他甚至常常失去生活的勇气。一天,师傅病了,在临终前,他对徒弟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槽中,当你弹断1000根琴弦的时候,你才能取出药方。记住,你弹断每一根弦子时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徒弟牢记师傅的遗嘱,他一直为实现复明的梦想而弹弦不止。

50年过去了,徒弟已皓发银须,一声脆响,徒弟终于弹断了第1000根琴弦,他直向城中的药铺赶去。当他满怀期望地等着取回草药时,掌柜的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他明白了师傅的用意,他学到了手艺,这就是药方,有了手艺他就有了生存的勇气。他努力地说书弹弦,成了名艺人,受人尊敬。直到95岁高龄时,他才抱着三弦含笑告别人世。

花儿美,草儿俏,你我看了齐欢笑。

1

环境保护儿歌一:

小小口香糖,健齿保健康。谁都喜欢我,吃了别扔我。

小纸包包好,环境保护好。你,我,大家这样做,美好的环境等着我 环境保护儿歌二:

叮叮叮,环保行动开始啦!

纸盒,瓶罐、包装纸,纷纷登场显其功。

漂亮的“外衣”我来做,强壮的“身体”我来当。

开发我们的小小手,变废为宝乐趣多!

环境保护儿歌三:

花儿美,草儿俏,你我看了齐欢笑。不摘花,不踏草,环境才能更美好。 树儿密,叶儿茂,树下游戏真热闹。不砍树,不采叶,空气清新心情好。 蝶儿飞,鸟儿叫,舞姿翩翩多逍遥。不捕蝶,不捉鸟,欢乐舞蹈一起跳。 废纸屑,瓜果皮,随手乱丢可不要。垃圾桶,对你笑,赶快让他吃个饱。 清清水,欢乐流,随手关掉水龙头。校园越来越美好,你欢笑来我欢跳。环境保护儿歌四:

蓝色一片天,绿色在身边。看见小垃圾,伸手又弯腰。

捡起小垃圾,扔进垃圾箱。环抱最重要,同学要记牢。

环境保护儿歌五:

供氧气,挡风沙,花草树木功劳大。乱砍伐,勤劝阻,爱绿护绿放光华。 废电池,要回收,决不扔进河里头。清清水,进万家,舒心洗来放心用。 一次性,我不用,满眼垃圾多可怕。菜篮子,拎手上,买菜不用塑料袋。 爱地球,地球爱,环保精神传万代。

环境保护儿歌六:

小草青青柳叶新,损坏小草可不行。见到废纸伸伸手,乱扔乱丢可不行。 小草也要睡大觉,惊动小草可不好。大家都来护环境,环保工作就做好 环境保护儿歌七:

小小塑料袋,自己随身带,废纸果皮牛奶盒,先用它来装,

看到大的垃圾桶,再往里面放,爱护家庭爱家园,大人小孩都健康。 环境保护儿歌九:

蓝色一片天,绿色在身边。看见小垃圾,伸手又弯腰。

捡起小垃圾,扔进垃圾箱。环抱最重要,同学要记牢。

环境保护儿歌十:

供氧气,挡风沙,花草树木功劳大。乱砍伐,勤劝阻,爱绿护绿放光华。 废电池,要回收,决不扔进河里头。清清水,进万家,舒心洗来放心用。 一次性,我不用,满眼垃圾多可怕。菜篮子,拎手上,买菜不用塑料袋。 爱地球,地球爱,环保精神传万代。小草青青柳叶新,损坏小草可不行。 见到废纸伸伸手,乱扔乱丢可不行。小草也要睡大觉,惊动小草可不好。 大家都来护环境,环保工作就做好。

2

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二)

一位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我从未想到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别人能做到的,我同样能做到,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比别人差""”1月15日,在太平路新安街附近,面对记者惊讶的眼神,拄着双拐的柳云宇笑了。笑容的背后,记者看到的是坚毅和乐观。正是这份自信,让柳云宇靠着双拐走过了29年人生路。

腿残了,却坐不住

1979年,柳云宇和所有婴儿一样,他的到来给父母带来了快乐。可柳云宇两岁时,一直不会说话,走路也不稳当,家人开始为此担心。后经过检查得知,柳云宇患上了软骨病,从此他便与双拐相伴。

“尽管腿残了,但我还是拄着双拐到处走""”柳云宇说,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连弟弟到外面玩捉迷藏、弹玻璃球,他也要拄着双拐跟在后面""

“自从我有病后,家人对我付出了很多""”柳云宇说,那时姥姥为了专心照顾他,主动把他从父母那里接来,只要一有时间,姥姥就教他识字、说话,姥姥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他的培养。从上幼儿园到最后初中毕业,姥姥为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在父母和亲人的关爱下,柳云宇不知不觉地已长大成人。在外人看来,他的身体行动不便,就应该在家好好呆着,可柳云宇却一点都坐不住。他想凭自己的努力,干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他每天都拄着拐杖到处逛,仔细留意路边的商店、摊点,看看有什么生意适合自己做。经过调查,柳云宇发现卖袜子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他决定从卖袜子干起。

靠自信,用7元钱上货卖袜子

2004年10月15日,柳云宇带上平日里积攒的7元零花钱,坐公共汽车来到一家袜业批发店。他向店老板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后,只想从老板那上5元钱的袜子,先尝试着卖。店老板看这孩子很自强,主动赊给他100元钱的袜子,并告诉他做这一行一定要精打细算,要吃辛苦,而且还要有诚信。

柳云宇踉跄地走进各商业街区的门市房内,每到一处张口就说“10元4双袜子,质量可好了""”简单的话语,缓慢的动作,一次次地感动着他的顾客,不到一天时间,他卖出了50多元钱的袜子,按照一双袜子赚0.25元来计算,他实赚12.5元。可他并没有留下,而是将卖出的袜子钱第一时间还给店老板,并表示第二天他还会再来上货。就是这份诚信,他和店老板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半年的努力,柳云宇便有了自己的第一笔周转资金。

不畏艰辛,期待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店

天道酬勤,生活往往钟情于那些执着的人。柳云宇几乎忘却了自己的不便,把往日的痛苦抛向云霄。他越干越欢,觉得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从中感受到人生的欢乐。没有固定店面的他居然引来不少顾客,生意日渐红火。

1月16日,记者与柳云宇一起出外卖货,深切感受到残疾人的艰辛。

上午8时许,柳云宇来到批发行上货,他轻车熟路地挑选各式袜子,红色十双、紫红色五双""一会儿工夫,几十双袜子便装入了柳云宇常年拎着的塑料编织袋中。看着云宇忙碌的样子,店老板感慨地说:“这孩子不容易,不管天多冷,雨下得多大,他都坚持出来卖袜子。不论顾客如何对待他,他都以笑脸相迎。正常孩子都不能做到他这样。”

上午9时,送货的第一站是宝丰商场,由于商场内的保安不让他进入商场内,他只好带记者来到商场内的一家美容院,这家美容院的王经理很照顾云宇。云宇告诉记者:“不光是王经理买他的袜子,有时我一来她这,她还帮我找商场内的其他业主,让他们都来买我的袜子。多亏这些好心人的帮助,才让我有了今天。”

一个上午的时间,云宇去了宝丰商场、东一至东七条路平安街段各个门市房,记者的身体已经完全被冻透,可云宇却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后来,还是在姥姥电话的叮嘱下,他才勉强地回到家中。回到家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算账。他告诉记者:“每天我都把卖出的货记录一下,为的就是让自己知道第二天要上什么货。我现在最想的是能有属于自己的袜子小店。”

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三)

霍金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李成松

李成松他一出生就严重残疾:双膝以下无腿,只靠膝盖行走;右臂萎缩,左手也只剩两个手指,就是这样一个四肢全残的淮安小伙子,3次参加高考,每次都超过一本分数线不少于40分,但都因重度残疾而被大学屡拒,最后在2002年终于被盐城工学院破格录取。 2003年,他又拿到了律师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全国第一位四肢全残的律师考试合格者。 2006年年初,他又参加了苏州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又取得380分的好成绩,比去年的分数线高出了30分。 但是,由于重度残疾,这位叫李成松的小伙子依然忧虑不已———纵然分数再高,几年前高考时众多大学拒绝录取的一幕是否又会重演?李成松希望快报能够向全社会呼吁一下,高等学府的招生能否更加人性化一些,“我不需要任何人照顾生活,完全自立。高校在招生时能否不要把我们这样肢体残疾,但心理、智慧都健全的人拒之门外呢?” 据了解,在快报记者采访之后,此事已引起苏州大学的重视。该校有关人士表示,李成松很让人感动,只要他复试没问题,就有希望读研。 他是“高考杀手”但大学就是不收他 1996年,603分,钦工中学理科状元 1997年,571分,钦工中学文科状元 第一眼见到李成松,着实让记者吃了一惊———记者敲门之后,李成松用两只膝盖走了过来,打开门。 “我就是天天这样行走的,裤子坏得很快,妈妈会说我太耗裤子了。可我会告诉她,因为我没有两只脚,长这么大,省了多少双鞋子啊。”李成松的性格很开朗,这是一位坚强、乐观的小伙子,所有的事情几乎都不用别人帮忙,“我就是要证明自己。” 可是,为了证明自己,谁又知道他背后的艰辛和尴尬呢? 1977年3月,李成松出生于淮安市楚州区席桥镇李席居委会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由于先天残疾,幼年的他只能整天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床上。可是他生性倔强,有一次趁父母都不在家时,他一个人使出吃奶的力气从床上蹦到了地上———从此,开始了他以膝盖行走的艰难的人生之路。 8岁那年,在李席小学校长纪兆龙的帮助下,李成松第一次用膝盖走进了课堂。课桌不好坐,校长请人给他特制了一张。写字写不好,语文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教他握笔和写字的技巧。经过几个月的勤学苦练,他左手的二指居然能像常人一样书写了。随后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他还不断地加快写字的速度,琢磨写字的艺术。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难以相信:眼前那么清秀的字体居然是出自一位残疾人用左手仅有的两指所写的。 “我最感谢的人就是纪校长,没有他的帮助,不可能有我的今天。”如今已经就读大学并且成绩优秀的李成松仍然不时地和小学校长发短信联系着。 1990年,李成松小学考初中时以全乡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席桥中学。3年后,又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被淮安市钦工中学录取。进入高中后,小李更加刻苦学习,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1996年,他以603分———高出当年一本分数线50分的成绩夺得钦工中学的理科状元。可是由于残疾的原因,他没有被高校录取。 出于关心和同情,江苏省残联建议他改学文科。又经过一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第二年,李成松不负众望,以571分———高出一本分数线47分的成绩摘取了钦工中学文科高考榜首的桂冠。然而这一次,李成松依旧因为体检不合格被拒于高校大门之外。 今后的人生道路该往哪里走?自学。1999年6月,李成松的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科自考毕业,同年被全国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表彰为“全国自学成才奖励基金首届优秀自学应考者”。后来,李成松又拿到了南京大学法律本科的自考毕业文凭,他的毕业论文“结合《残疾人保障法》试论残疾人高等教育与法律保障”被评为优秀论文。 这期间,他还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做家教,“我自立了,能挣钱了,每月四五百,不比四肢全的人差”,他说。 “跪”爬四楼仍遭拒却打动盐城工学院 2002年,612分,被科大(合肥)拒之门外 同年,盐城工学院破格录取 2002年,恰好给一群高三学生补习,于是他又萌生了再次参加高考的念头。恰好,这年高考年龄放开,更加坚定了他争取上大学的信心。 但事实仍不轻松,虽然他又考了612分,超过一本省控线60分,超过当年第一志愿中国科技大学29分,但他的体检结论仍为不合格。理由是教育部制定的高考体检标准:“双下肢或双上肢不能运用者不得被录取”。 他们到江苏省教委申辩,他和省教委的一些老师一起从底楼爬到四楼,以表明其双下肢并非“不能运用”;而他自己独立答完试卷,也足以表明双上肢并非“不能运用”。 但对方声称,体检结论是医学专家所下,教育行政部门无权干预,当然也不负责任;而他们要求复议时,医学专家又不是行政组织。李成松虽然学过法律,却也搞不明白其中的关系,再回头审视高考体检标准本身,认为该标准的制定有违宪法、残疾人保障法的原则与精神。于是李成松针对体检标准提出了行政复议与诉讼,但也不知是哪种形式要件没有完成,最终竟连“驳回”后通知都没有收到。

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四)

十条自强不息的故事由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推选的 “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 开幕影片《隐形的翅膀》,于 7 月 8 日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了大型首映式。本 片表现了双臂残疾少女和不幸命运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 已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 总局确定为今年第二批重点推荐影片,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 佩云等领导出席了《隐形的翅膀》首映活动。 影片讲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由于事故,志华失去了双臂。志华她妈精 神受到刺激,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经过长年累月地练脚上的功夫,志华终于用 脚学会了写字、 吃饭、 洗脸、 漱口、 穿衣, 这使她最终赢得了上学和住校的机会。 一次,她妈妈精神恍惚,走进泡子里。志华及时发现了妈妈,她不顾一切地奔进 泡子里,母女俩都差一点被水淹死。此后,志华立志学会游泳,并承担起了照顾 妈妈的责任。志华参加高考,过了分数线。但是因为报的志愿不合适,她没有被 录取。她妈得知坏消息后,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分裂症发作,一下子走失。志华 刻苦训练,取得了参加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资格……但是,她的妈妈再也没 有回来。 《隐形的翅膀》是导演冯振志自编自导的第一部故事片。最初是为双臂残疾 女学生自强不息的真实事迹所感动,而引发创作的冲动。导演及其夫人赵慧利女 士用两年的心血编写剧本,并倾尽家里所有积蓄拍摄本片,他们的执着感动了残 联的领导和朋友王萌和安珍等。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该片终于完成。影片展现 的是断臂姑娘在难以忍受的磨难面前并没有退缩, 而是以远超常人毅力和坚强的 意志获得了成功,该片表现出人类挑战自身生命极限的主题,讴歌人类顽强而美 丽的人性,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此外,影片《隐形的翅膀》在北京、上海等地 区举办了多次专家看片活动,获得各界专家的一致好评。 影片《隐形的翅膀》力求以真实打动人,演员阵容真实而强大,参加演出的 约有 30 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游泳运动员。其中有 2000 年在悉尼残奥会、 2004 年在雅典残奥会共夺得 5 枚游泳金牌、打破 3 项世界纪录的何军权;还有 在新西兰残运会、远南残奥会、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共获得 6 枚金牌的游泳 冠军江福英。他们是 8296 万残疾人的优秀代表;是一个经过命运惨烈打击之后 依然不屈不挠抗争的群体;是一支不屈命运磨难,顽强拼搏的“铁军”。 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 2000 年 8 月 13 日上午 8 时,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国际体育场内坐无虚席,第五届 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拉开了序幕。来自 54

个国家的 800 多名选手,紧张地 进行着有 34 个项目、为期 3 天的国际大赛。吴洪生与其他 28 名中国选手也参加 了比赛。 在女装制作组,吴洪生是近百名选手中惟一的男性,评委要求参赛者 3 个小时内 自行设计、制作一件女式衬衣,很多选手没按时做好,而他却仅用了 2 小时 20 分钟就完成了制作。 他的作品以款式新颖、 做工精美赢得了大赛评委的一致认可, 众多富有经验的外国选手也都;OK!OK!”地赞叹不已。最后,吴洪生荣获了该项 目比赛的金奖。当布拉格市长把金灿灿的奖牌挂在他的胸前时,赛场上爆发出一 阵阵热烈的掌声, 吴洪生的泪水打湿了金牌, 他百感交集: ;我终于梦想成真了! 这不仅是对祖国、对亲友的回报,更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一位韩国记者问我这次拿到金牌能得到多少万奖金,我回答他:‘这奖牌是我的无价之宝,是无法用 金钱来衡量的’。”成功之刻,到处是掌声与鲜花,然而隐藏在掌声与鲜花后面 的汗水、泪水又有谁知呢? 不幸孩子的幸福童年 1962 年,吴洪生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市寨里镇吴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排 行第五, 自幼天真活泼, 极受家人喜爱。 谁料, 岁那年, 3 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小洪生在痛苦的煎熬中一躺 就是 5 年。8 岁时,他的病情突然好转:双手可以活动了,大小便有了知觉,两 条瘫痪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