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古代邻里和睦叫什么 邻里和睦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话题作文】

古代邻里和睦叫什么(一)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话题是“守望相助,邻里相亲”。在我国向来就有重视邻里关系的传统,俗话说“邻里好,无价宝;邻里吵,三生恼”、“亲帮亲,邻帮邻, 团结互助一条心”、“四邻不和,寸步难行”、“同在一个屋檐下,都是有缘人”。这些谚语都是把团结和睦的邻里关系看作比黄金还要珍贵,可见邻里团结的重要性。

我们不少人可能都知道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孟子名轲,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三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教养的责任就落在母亲身上。但是,小孟轲同其他孩子一样,都爱贪玩,孟母就感到很焦急,在孟轲住的的地方有一片墓地,小孟轲经常和一些小伙伴到墓地里面去玩。有一天孟母找儿子吃饭,找来找去就找到了墓地里,她看见小孟轲和一群小伙伴在那里玩的正高兴,嘴里还咕咕噜噜地说着什么。走近才发现,原来小孟轲和一群小伙伴在模仿成人做丧礼。孟母就觉得这个地方不能居住下去了,于是就搬了家。她把家搬到了一处热闹的市镇上,孟母想:这里人多,可供小孟轲学习的东西也很多,也许适合居住吧!谁知集市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有许多小商小贩,整天在那里争斤论两,讨价还价。时间长了,小孟轲竟然也学会了和小商小贩一样在那做买卖。有一天,他和一些小伙伴真的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一见,觉得这个地方也未能居住,否则孩子无心向学,会把他的前途给耽误了。于是孟母再一次搬家。这次孟母把家搬在了一座学校的附近。每天都有一些青年人在学校里读书学习、相互讨论、辨明道理。小孟轲和他们在一起,听到的是古代贤人做人的道理,谈论的是为国为民的大义,在思想上认识上进步很快。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流传至今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我们不少人可能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那接下来我们要讲一个“邻择孟母”的故事。这则“邻择孟母”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姓

张的中年母亲,她从事教师工作,有个10岁的儿子。其邻居有一个与她儿子同龄的男孩叫晓光,他十分贪玩,学习不好,每天晚上都到她家,缠着她的儿子去玩电子游戏。张母想,要使自己的儿子不受干扰,只有把晓光教育过来。于是,她每天晚上组织儿子和晓光一块学习。天长日久,晓光的学习兴趣浓了,成绩也上去了。家长知道后,十分感谢。以后张家搬家,晓光父母宁可把分配较好的房子换成较差的房子,去和张家做邻居。

这样融洽的邻里关系多么让人羡慕。每当你下班回到家里,每当你走在街头巷尾,甚或小孩不听话,学习不努力时,如能碰上张老师这样的好同事、好邻 居、好市民,那我们 的生活该是多么甜美和幸福啊!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我们先来看一下诗名中,“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进士,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

“卜邻”,即选择作邻居。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春,诗人和元八都在朝廷供职,元八在长安升平坊购了一所新宅,诗人很想同他结邻而居,乃作这首七律相赠 。

平生心迹最相亲,

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

绿杨宜作两家春。

诗的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 。这四句说:你我是生平最知心最亲密的朋友,彼此志趣相同,都渴望隐居生活而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既然如此,就让我们结为邻居吧,到那时,明月清辉共照两户,绿杨春色同到两家。诗人未曾陈述卜邻(想做邻居的)的愿望,先对

墙东林下之思做了一番渲染,说明二人心迹相亲,志趣相同,一定会成为理想的好邻居。

每因暂出犹思伴,

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

子孙长作隔墙人。

后四句写诗人卜邻之恳切。诗人对朋友说:暂时外出,尚思良侣偕行;长期定居,怎可不择佳邻?必欲择邻,我舍君而求谁,君弃我其谁属?一旦结邻,不但终身可时常相见,子孙后代也能永远和睦相处,岂不是更加令人神往? 今天呢,对于我们广大的社区居民朋友们来说,有一个好的邻里环境十分重要。居住环境好,能使人安心学习、正常工作、愉快地生活。

放吵架的PPT相反,如果居住环境不好,甚至邻里不和睦,邻里不团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么这个日子,坑定也是过得不是滋味。

放和谐邻居的PPT大家都是墙连着墙,房挨着房,朝相见,夕相望,共同的利益,紧密的关系决定着我们邻里之间,要搞好团结,要相互帮助,和睦相处。

城市居民调查表

45%的人和邻居只是见面打个招呼;

77%的人不太了解邻居家里成员的情况;

63%的人认为自己和邻居的关系一般;

62%的被调查者表示遇到重大问题又拿不定主意时才会向邻居求助; 76%的人遇到突发状况不会先想到向邻居求助;

57.7%的人从没有帮助过邻居

根据调研,我们归纳出邻居之间的关系有以下5种:

邻居关系的种种表现

A. 关系亲密

B. 关系较好

C. 点头之交

D. 如同路人

E. 冤家路人

播放这几种关系的图片

说一说:

在日常生活中,你得到过邻居的帮助吗?得到邻居帮助时,你的心情怎样?请选择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说给大家听听。

搞好邻里关系的重要意义

1.团结和睦的邻里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邻里是家庭的扩展和延伸,是浓缩的小社会,邻里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具体化,邻里关系不仅仅可以反映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更能反映出一个社会成员的整体精神状态,反映出社会风气和社会的道德水平。因此,从微观上讲,良好的邻里关系,能够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从宏观上讲看,良好的邻里关系,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健康贡献力量。也就是说,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其中就包括着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

2.团结和睦的邻里关系,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社会的快速发展,拉大了家庭成员和亲属之间的区位距离。即使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便捷的通讯方式,也不能完全缩短这一距离。因此,人们每天接触得最频繁,交往得最多的,就是家庭周围的居民。如果人们能和这些整日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里搞好团结,就会增加相互间沟通、交流、倾诉的机会,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果不能搞好团结,闹得是鸡飞狗跳墙,谁见了都烦,就会影响身心健康。

3.团结和睦的邻里关系,有利于人们的相互帮助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这段话表现一种价值判断。它是指在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邻里的帮助要比远亲来得及时。实际上也是如此,亲戚虽然具有什么血缘、姻缘的关系,但是居住的距离如果远的话,在你需要的时候,往往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邻里之间,虽然没有什么血缘、姻缘的关系,但地缘关系能够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当谁家有困难的时候,适时地伸出援助之手,这是很便利的事情。邻里间的相互帮助,在正常情况下需要,在特殊情况下更加需要。那么在

古代邻里和睦叫什么(二)

邻里团结

摘要: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现代,作为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之一的邻里团结受到忽视。邻里之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现代邻里之间存在的问题,并与中国古代的邻里关系进行比较,提出了如何处理好邻里关系的建议。

关键字:家庭美德 邻里关系 和睦

一 、邻里团结简介

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规范。家庭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包括关于家庭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本文主要讨论邻里团结。

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良好的邻里关系,邻居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仅有助于我们克服困难,还能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邻里团结是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之一, 按照邻里道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动,对于树立社会主义的社区新风有着重大意义。

二、 我国古代邻里之间的佳话

在我国古代,人们在生活中需要的帮助很多,抑或是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邻里之间的关系很好,并流下了很多佳话。以下就是一例:

明朝礼部尚书杨翥居住在京城,平日骑驴上朝或外出。他对驴子很喜欢,每天上朝回家,亲自为驴子喂料并经常照看。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头,快六十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夫妻自然非常高兴。但这个孩子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宁。可杨翥是朝廷大官,这家人也不敢向杨翥说这个事。眼看那孩子一听到驴子叫就哭,饮食也明显减少,父母最后还是把这件事和杨翥说了。杨翥听后二话没说,随即就把自己的驴子卖了,从此外出或上朝都靠步行。

这是杨翥卖驴的故事,这段邻里之间的佳话激励着以后的人与邻

居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三 、现代邻里之间的冷淡与重建邻里关系

当然生活中肯定有与邻居之间和睦相处的家庭,这里分析邻里之间关系的总体概况。

盐城市做过一项关于邻里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7%的人对邻居持无所谓的态度,26%的人用了“冷淡”来形容自己和邻居的关系,更多的人选择了“一般”,这样的“一般”仅仅限于知道“这个人是咱们小区的”,或者是“这个人有点面熟”。熟识的16%则居住于“单位的房子”,邻居们原本就是同事。社会学家胡光伟分析,新型社区中业主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大是造成这种态度的根本原因,有无邻居,有什么样的邻居,对个人的生活几乎不造成影响。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450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6%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

(一)邻居何以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楼越建越多,邻居之间物理距离越来越近,然而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当防盗门和猫眼隔离了邻居的隐私,相应地也阻断了咫尺之间的问候,邻居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当然我们也该看到,日渐疏离的邻里关系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方式的变迁以及社会结构的日益多元化诸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社会群体的邻里社会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前人们多来自同一个家乡或同一个单位,彼此熟悉,邻居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多,居民与居委会等传统邻里组织的关系联系也较为密切。住房结构的改变导致我们从“熟人社会”步入“匿名社会”,人们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分工的细化与专业化程度的提升、科技的发达使人们相互依赖感降低,生活节奏的加快更迫使大家放弃交流的时间和渴望。

(二)如何找回渐行渐远的邻里关系

实际上,邻里关系看上去是件小事,但折射出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远近的变化。只有当每一个社区里的居民都和睦相处,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可以说,社区在融合邻里关系中扮演着“粘合剂”的重要角色,应通过提供各种便利的交流条件和平台,增进邻里之间的了解与互动。比如,近年在厦门、珠海等城市广为开展的社区“邻里节”活动,就是融合邻里关系的一个好办法、新形式。邻里之间敲一扇门,栽一片绿,聊一会天,解一份忧,既增进了情感,倡导了文明,也使整个社区、城市处于祥和、融洽之中。“邻里节”以社区为单元,每年都有新的主题与活动内容,让数以千计的人们走出家门,改变城市生活中邻里之间不相识、冷漠、旁观的状况,创造了一个友爱、互助、温馨、和谐的家园,正像《邻里歌》中唱的:“头顶同一片天,脚踏同一方地。你住在我楼上,我住你隔壁。门对着门天天见,楼挨着楼是邻里。远亲不如近邻啊,快乐长伴我和你。” (三)重拾邻里只是相互信任的开始

“远亲不如近邻”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人际相互依存度高的产物,邻里的互助更多地是基于生存的共同诉求,建立起人际之间高度信任。和谐的邻里关系,一直都是传统文化价值中,最具温暖、最具人性化味道的一抹亮色。

诚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的社会属性越来越浓厚,人与人之间的依存度也越来越小,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平房走向高楼的过程之中,就应该把传统的思维与观念一路丢弃,变得一地狼藉。事实上,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不在于物质的极尽丰富,也不是在于人的空前解放,而在于全体社会成员心灵的幸福安放。当前,社会的喧嚣与浮躁之下,相当部分的社会成员精神的枯寂与物质的富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人际信任造成的精神焦虑,充

斥着官场、职场、商场,人与人之间到处缺少信任的氛围,不信任久而久之便成了思维的惯性,让相信一个人变得格外的奢侈。

附着在冷漠邻里关系的表皮之下,便藏着“不信任”的影子,越来越多的人把家当成了远离“江湖”的“避难所”,抱着“不信任”充当城市的“隐者”,不愿意被邻里打扰,也不愿意打扰邻里,即便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打招呼,也属礼节性质,推己及人之下而拒人以千里之外。所以,冷漠的邻里关系表面上看是人际依存诉求的弱化,更深层次是农村文明走向城市文明进程中,精神信任的丢失。 其实,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之中,或许没有哪一种关系比邻里关系,更少一层利益关系,更少却许多功利因素,仅仅只是同居一处的居民而已。因而,重视邻里关系更该是建立人际信任的开始,只有融洽的居住环境,才有安定的幸福家园。重视邻里关系所需要做的,只是放开信任的胸怀,遵守“互信互助不互扰”准则,走到邻里中去,多接触、多沟通。 四 处理邻里关系的准则

1.适应环境:营造出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邻里氛围。

2.多想他人:邻里关系处理得好的关键,就是凡事要先想到他人。 3 .串门走走:平时还是常到邻居家串门走走,这样,不仅能融洽关系、增进感情,而且双方有什么事,彼此还能够相互照应,既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也有利于邻里关系的稳定。

4 .和睦相处:人是感情动物,你敬人家一尺,人家会敬你一丈,一个好邻居胜似一门好亲戚。

5 .邻里缘分:人的一生能够在茫茫人海中毗邻而居,不论时间长短,也可说是一种缘分。真想缘分能够继续,双方就应该互相关心、帮助和尊重。

6 .宽容谦让:因为邻居家庭环境、性格脾气、社会阅历、文化素养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对其显露的缺点或不当之处应加以宽容和谦让,这样才能保持邻居相处长久和睦!

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与人交往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而能与邻居和睦相处,彼此帮助关心只是与人交往最基本的能力。另外,我们也要兼顾到其他的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让中华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身上体现,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所有人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古代邻里和睦叫什么(三)

邻里和睦相处有助于快乐生存和社会稳定

古语云:“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古人认为与人为善是为人处世原则,而行善、行道之人才是真正有福的。建立友好和睦的邻里关系,既有利于自己的家庭生活,又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社会的稳定。

一、 热情关爱互助

邻里之间相处,应该是时常走动,遇到困难帮一把,逢上喜事

也请大家来分享 分享,真正地把邻居视为知心朋友,这样的环境身心就会愉悦。

1、 你们听说过"远水难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吗?

故事一: 孩子病了

车站南里20号楼的李爷爷家的小孙子大祎发高烧了,孩子的爸爸和妈妈都上班了,家中只有爷爷和奶奶老两口,眼看着孙子大祎的小脸烧得通红,老两口急得在屋里直转磨,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说来也巧,邻居贾绍杰刚好来李奶奶家串门,看到大祎在发高烧,急忙开车把正在发烧的大祎和爷爷奶奶送到儿童医院。经医生确诊孩子得的是急性气管炎,需要输液,贾邵杰帮助老人把孩子一切都安排好后,看看天色已晚,心想大家都折腾大半天了,老人也累了饿了,便叫爱人来医院陪着李爷爷和李奶奶,自己开车给他们买饭去。老人非

常感激的说:“帮我们大忙了,真让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啊。”贾邵杰笑着说:“远亲不如近邻嘛,咱们都是一家人!”

故事二:烫伤了

夏天的一个中午,住在二楼的梁有莲阿姨在家做饭,她把炒菜锅放在火上刚倒好油,家里的电话铃响了,她匆忙跑去接电话,忘了关上燃器灶。等回到厨房时,油锅已浓烟四起,着起火苗,情急之下梁姨顺手拿起锅盖想将火苗压住,但当她当靠近油锅的时候,油从锅里溅到了她的胳膊上和手上,立时就烫起了大泡,疼痛难忍,叫来邻居把她送到医院,医生告诉梁姨烫伤处需要晾晒,不能沾水。

在这种情况下,热心的邻居李丽便接替梁姨承担起了家务活,每天要帮梁姨买菜、做饭,照顾好其家人的生活起居,使梁姨家的生活一如既往。梁姨一家人被这深深的邻里情意感动着。“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简单又真实。

故事三:及时抢救保生命

2010年12月9日晚上10点多,家住华星小区的老李在家不小心摔倒,昏迷不醒,急得老伴张阿姨不知所措。儿子、女儿都在外地,想给他们打电话,又觉得远水解不了近渴,还让他们担心。急情之下,赶紧跑到邻居家敲门,请求帮助。邻居小张两口子赶紧跟上张阿姨来到她家,叫来救护车,帮助把老李送到医院。医生说,老李是脑溢血,

幸亏送得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老李的儿女回家知道后,拉着小张的手说:“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你们真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邻居相处要做到一个“助”字,就是要替人分忧,给予无私帮助。

故事四:邻里不交往

如今,大家都住进了现代化社区,居住条件改变了,邻里关系也愈来愈淡了,防盗门一关,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家里蹲”。

嘉园小区有一户人家家里被盗,家电全被运走了,对门那家人看见了,还以为他们在搬家呢,也就没搭理。后来,主人回来了,对门那家人才知道是遭小偷了。这种情形正说明邻里之间虽有一道墙或一扇门之隔,但邻里之间的关系可不能被门和墙壁隔开了呀。

二 谅解包容谦让

邻里相处的重要一条就是要有宽容心,对其显露的缺点或不当之处应加以宽容和谦让,这样才能保持邻居相处长久和睦!

1、古代仁人君子善待、包容他人,扶危济困,留下了许多小故事。以下为其中几例。

司马徽让猪

东汉时的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一位善于识拔贤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徽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居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

了十分感动。后来人们称司马徽为“水镜先生”,这也是人们对他清雅、纯明的品性的赞扬。

訾[zǐ]汝道善施

元代时德州齐河人訾汝道,平日乐善好施,以善行闻名乡里。同乡刘显等人贫困无法维生,訾汝道一一分给他们一些田地,让他们收地租维持生活,直到他们终老把田地收回去。有一年瘟疫流行,当时人们传说吃一种能使人发汗的瓜病就好了,訾汝道买了很多瓜,带上粮食,不顾被传染的危险,一户户亲自送去,救治了很多人。他曾经在春天把麦子、高粱借给人,等到丰收年景再收回,不收利息;如遇到歉收之年,借债人无粮偿还,訾汝道就把借券焚烧了,不要他们归还。他对家人说:“积累粮食本来就是为了防备饥荒,所以如果遇到灾荒年景,一定要帮助贫穷的乡亲。”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古代邻里和睦叫什么 邻里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