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柳林风声的主要内容 柳林风声主要内容总结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话题作文】

第一篇:《柳林风声 综述》

儿童文学批评与写作

《柳林风声》研究综述

摘要:《柳林风声》出版于 1908 年,是英国作家肯尼思·格雷厄姆的著名作品,这是一部典型的动物童话,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备受学者们的青睐,他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过这部作品,如幻想小说,动物小说等等。现将最新研究做出总结归纳。

关键词 柳林风声 研究 综述 内容

作为英国儿童文学史上最烂漫的作品之一,众多学者都在研究这部作品,除了研究他的主题、作者以外有了许多有关其他方面的研究,现将近年来有关《柳林风声》几种最新研究做出如下总结归纳:

一、教育功能研究。主要从美育和儿童认知教育方面研究。有关美育功能的研究,张颖,王莹认为当代儿童文学理论界认为,儿童文学是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她们从儿童对自然美、人之美和文学美的热爱之情,保护和发展他们爱美的天性。自然美的主要作用是愉悦精神和扩大视野,从而提高生活情趣,丰富人生智慧。《柳林风声》中的自然美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和对动物的描写上,作者将斑斓的色彩、诱人的香气、动听的声音和栩栩的姿态完美结合,将大自然的优美展示得淋漓尽致,令人向往。如第七章所描写的河岸边景色、第九章农庄的景色等。除自然景色外,书中还有意想不到的动物之美,如文中对于各种小动物的外形描述等;人之美主要表现在文中的小动物身上;人之美主要表现在文中的小动物身上。作者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刻画出几个有血有肉的小动物,他们具有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作者借这样的动物形象来表达人的内心美,让儿童们从小就可以了解到人的真善美,在文中作者主要是通过其他三个小动物帮助蟾蜍改掉坏习惯来表现的,如他们住进蟾宫督促蟾蜍改正坏习惯、帮助蟾蜍重新夺回家产等情节;文学美主要是指文中的语言描写所带来的美的感受。先是形象描写上的美,文中对于各种事物的描写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小动物们本身到对于自然环境再到他们各自的家,描写都极为细致,极具美感。然后是音乐美,汽车的噗噗声,蟾蜍落水的扑通声,以及第二章里鸭子唱的歌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有关儿童认知教育的研究,贺启静在《浅谈柳林风声的教育功能》一文中指出,《柳林风声》这部作品以田园诗歌的优美鼓舞儿童认①① 张颖,王莹《柳林风声》的美育功 [J] 东北师范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

知大自然的兴趣和培养热爱自然的情趣;以有趣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动物形象、深蕴哲学意味的对白,潜移默化的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操,培养儿童丰富的情感,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使儿童通过阅读和欣赏的过程的同时能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他认为作品中以大量丰富的感性、理性材料,都够赋予孩子们精神生命,带给孩子们快乐、勇气、真诚、友爱以及善良和美好,为提升德育的质量和帮助儿童树立道德规范有着积极作用。

二、抒情手法的研究。丁素萍认为这部小说文体风格的一大特色是抒情与写意相结合的散文书写。这一特征尤其贯穿于整部作品有关时令和景物的描写之中。一年四季,物转星移,寒暑春秋,作者对于时令转换和河岸地区的景物进行了富有诗意的散文书写,使读者获得一种赏景感时的审美满足,如文中第二章、第三章、第九章等。作者在浓笔书写主要人物蛤蟆的章节中,也使用了富有诗意的散文性文字来刻画蛤蟆的心理变化。如文中第八章以及第十章。从整体上看,《柳林风声》中的抒情与写意相结合的散文性是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袭用,赋予了这部童话小说浓郁的诗情画意;小说所蕴涵的深层心理象征意义及社会政治寓言因素不仅提升了小说的文学性,而且拓展了文学童话的深度空间;舒伟认为该作品主要是以叙事手法为主,并通过童话叙事的手法抒发着作者的创作意图④。 发出来的

三、音乐美特征的研究。作者在《柳林风声》中创造了独特的音乐的世界。这是一部更应该去听而不是读的小说。整部小说就是一场音乐盛宴。孙静雪、张秋菊认为,《柳林风声》中的音乐特征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作者单纯用文字本身打造的音乐旋律,由于是从口述的睡前故事作为基调的小说,所以会有众多在讲故事时候带有以情感为基调的抑扬顿挫,所以《柳林风声》在语音上有着十足的美感;第二,许多音乐来自作者所创作的主人公的追求。如在第七章:《黎明前的笛声》里作者就有写到“这就是我的音乐梦所在的地方,那曲调就是从这里向我吹奏的”。以及文中多次出现的小动物们哼歌,唱歌的情节等,都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浓厚的音乐美特征;第三,文中最大的音乐世界是大自然的交响乐,首先自然界中的风风雨雨都是交响乐中的成员。春天的歌声最先诱惑鼹鼠放弃了春季大扫除,离开家,奔向地面,才开始了最初的旅行。而后所有自然的一切②

④⑤③② 贺启静,《浅谈柳林风声的教育功能》[M] 《科教文化》 重庆 p179 丁素萍,《抒情写意的诗意笔墨_论_柳林风声_的散文性》 名作欣赏 [J] 2011年 第19期 舒伟《论柳林风声作者的人生感悟与童话叙事的关联》[ J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第35卷第1期 2012年1月 ⑤ 孙静雪、张秋菊 《柳林中的交响乐—试论柳林风声中的音乐美特征》[J] 艺术殿堂 2010年第十期

无不歌唱着演奏着;从河流的声音到森林的声音;从地面的声音到天空中鸟儿的歌声;有关作品中音乐美的研究丁素萍在《抒情写意的诗意笔墨_论_柳林风声_的散文性⑥》一文中也略有涉及。

四、有关作品经典性的研究,主要以舒伟在《论柳林风声的经典性儿童文学因素》一文为主,他在文中指出这部动物体童话小说所蕴涵的经典性儿童文学因素,主要包括少年儿童心向往之的理想生活状态;他们内心渴望的惊险刺激之远游、历险愿望的满足;他们无不为之感到快意的游戏精神的张扬;以及对于成长中的儿童及青少年的各种互补的人格心理倾向和深层愿望的形象化投射⑦,认为《柳林风声》不仅展现了儿童向往的人生的理想状态,张扬了美好的家园意识,温馨的伙伴友情,永远的游戏精神,而且奉献了童话幻想艺术所能提供的以童话艺术形象和行为投射出来的可以让读者认识和效仿的理想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倾向这一重要特点。

五、有关创作意图与创作因由的研究。主要以罗良功和宋艳华以及舒伟的研究为主。罗良功在《杨柳风: 一个关于家园的乌托邦》一文中指出,作品主要通过蟾蜍迷失家园和回归家园以及其他动物的成长故事, 描绘出一个以生命为本的家园乌托邦:即以自然、共同体和自由三者共同构筑起家园, 认为三者相互映照, 形成了生命安全的自然屏障、社会屏障以及精神屏障。这一家园理想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儿童的关爱, 也反映了作者崇尚理性、尊重自然的价值取向和具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社会理想;宋艳华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浅析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中的怀旧思想》一文,她认为格雷厄姆通过在文中呼唤回归家园,歌颂传统田园生活的恬静美好,贬斥现代工业社会的腐败堕落,在浓浓的怀旧情思中构建了自己的理想世界。她指出作品不仅包含了对过去的渴望,还有对现在的负面因素的批判意识。童年的家闲适安逸,传统的田园生活平稳有序,旧时代人们的纯真善良、友爱互助莫不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混乱危险、腐败堕落、人情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格雷厄姆通过丰富的怀旧书写,达到了抑此扬彼的目的,抒发了他内心的向往和无奈;舒伟认为《柳林风声》的创作可以揭示该童话故事背后的现实根基,可以使读者领悟作者是如何将童年的记忆和对成年经历的深刻感悟吐露并通过童话叙事抒发出来的。 ⑥

⑦⑩⑨⑧ 丁素萍,《抒情写意的诗意笔墨_论_柳林风声_的散文性》 名作欣赏 [J] 2011年 第19期 舒伟《论柳林风声的经典性儿童文学因素》 贵州社会科学 [J] 第12期 2011年12月

⑧ 罗良功《杨柳风:一个关于家园的乌托邦》 [ J ] 外国文学研究 2006年第4期

⑨ 宋艳华《浅析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中的怀旧思想》[ J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第28卷第5期 2012年5月 ⑩ 舒伟《论柳林风声作者的人生感悟与童话叙事的关联[ J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第35卷第1期 2012年1月

六、关于文中动物形象的研究。主要以张海景在《我读柳林风声》一文的研究为主,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蟾蜍形象的研究,除此到目前还未发现单独针对文中其他动物形象的研究。她在文中指出蟾蜍是最让人操心的孩子,最让人担忧和挂牵,但最让人操心的儿童经过历练之后,一定会有圆满的结局,成为最让人放心的儿童。她认为儿童文学是宽容的文学,善意的文学,儿童可以通过他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战胜缺点走向成熟,认为儿童具有可以向上成长的力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者们对于《柳林风声》的研究已经渗透到了众多领域,包括美学、教育、创作手法等等,对于作品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高极细的程度,但是对于作者创作原因以及创作动机的研究还停留在一个较为浅薄的层次,故而我们只能尽可能的去揣摩作者的思想及创作意图,以期达到更真实的理解小说。本文献综述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以更好的完成论文。

注释和参考文献:

[1]○1 张颖,王莹《柳林风声》的美育功 [J] 东北师范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

[2]○2贺启静,《浅谈柳林风声的教育功能》[M] 《科教文化》 重庆 p179

[3]○3、○6丁素萍,《抒情写意的诗意笔墨—论柳林风声的散文性》名作欣赏[J]2011年 第19期

[4]○4、○10舒伟《论柳林风声作者的人生感悟与童话叙事的关联》[ J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第35卷第1期 2012年1月 11

[5]○5孙静雪、张秋菊 《柳林中的交响乐—试论柳林风声中的音乐美特征》[J] 艺术殿堂 2010年第十期

[6]○7舒伟《论柳林风声的经典性儿童文学因素》 贵州社会科学 [J] 第12期 2011年12月

[7]○8罗良功《杨柳风:一个关于家园的乌托邦》 [ J ] 外国文学研究 2006年第4期

[8] ○9宋艳华《浅析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中的怀旧思想》[ J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第28卷第5期 2012年5月

[9]○11张海景 《我读柳林风声》 [ J ]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年 第6期 11 张海景 《我读柳林风声》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 J ] 2012年 第06期

第二篇:《柳林风声讲课稿》

《柳林风声》导读案

有一个叫格雷厄姆的人很会讲故事。他的儿子绰号叫“小老鼠”。在“小老鼠”六岁的时候,格雷厄姆为他编了一个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一天天地讲给他听。“小老鼠”听得入了迷,连到外地过暑假都不肯去。没办法,这个爸爸只好答应把每天要讲的故事写成信,陆陆续续地寄给他看。后来,这厚厚的一扎信就变成了一本叫做《柳林风声》的书。这本书自1908年问世起,就成为英国儿童们的心爱读物,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后来,英国作家米尔恩———也就是小熊温尼〃菩的“爸爸”———把这个童话改成了剧本,在每年的圣诞节上演,而那一天也就让孩子们又多了一个特别的期待。这本书还被介绍到了其他许多国家。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就很喜欢这本书,曾经看过三遍,而且每次都是一口气看完的,因为太精彩了,舍不得看了一半就放下。美国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还把这部童话改编拍成了动画片,让世界上不识字的孩子们也欣赏到了这个极为有趣的故事。经过时间和读者的验证,这部童话成为了真正名副其实的儿童文学经典名著。

一、整体把握。

《柳林风声》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来看最后一幅插图,树林中的四个小主人公最终快乐地在一起生活。那么这四个人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人物形象讨论)

二、分享时刻:交流你印象深刻的人物。

(一)交流汇报河鼠的形象(一个人代表一个侧重点。) (预设)生:我觉得河鼠很体贴朋友。

交流自己的批注。

生:我觉得河鼠是一个很仗义的朋友。

师:同学们的每一处标注都及时记录着自己心得、感悟等,见解独到又各具风采。希望大家把这种读书习惯坚持下去,相信你的阅读更具价值。

(二)交流汇报鼹鼠的形象

1、师:除了河鼠,你还对哪个人物印象深刻?

2、(预设)生:我喜欢鼹鼠。我觉得鼹鼠是个可爱的小动物! “他的心情完全、、、、”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说到鼹鼠,老师这里有一小段无声电影,请大家猜猜是哪个情节。

师:学得真像啊!看来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主人公,能让自己更深刻地了解人物特点和心情,真正的走进书中,和书中的人物同欢喜,同悲伤!

(三)师:你还想说说哪个人物?

生:我敬佩老成稳重的老獾。

师:同学们,和你心目中的老獾是一样的吗?

有句英国谚语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书本都有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这种理解才是你读书后自己真正得到的东西,是最珍贵的。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经历与眼光。

书中四个小动物主人公,都各有缺点和优点,他们是真实的,回味起来着实让人觉得温馨而富有哲理。

四个主人公个性都很鲜明:鼹鼠忠厚善良;河鼠乐观、热情、

善解人意;獾聪明稳重;蟾蜍单纯、狂妄自大……在这四个形象中,蟾蜍是最让人操心的孩子,最让人担忧和挂牵。

那么,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聊聊文中这只性格特点最鲜明的,有时自夸的让人觉得心烦,有时滑稽的让人捧腹大笑,有时窘迫的让人心疼的癞蛤蟆。

那么在你们的眼中,蟾蜍这个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呢?请几位家长代表,掌声请他们上台!

蟾蜍疯狂迷恋飙车,爱出风头,结果偷车犯罪落得锒铛入狱,家园被袭。在经过越狱,逃脱追捕回到河鼠住处时,忘记了被捕入狱时的狼狈;忘记了逃脱追捕时的忍饥挨饿;忘记了被一个女人扔进购沟里时的嘲弄,反而一个劲儿的吹嘘自己乔装打扮,神机妙算,逢凶化吉!蟾蜍的性格确实有着狂妄自大,刚愎自用,得意忘形的一面。不过蟾蜍也有聪明、可爱、善良的一面。蟾蜍自己设计了有史以来最精美的马车,车里布置得紧凑舒适,一应俱全;“活着要为别人着想!”这是蟾蜍人生的座右铭;蟾蜍本性善良,从不计较朋友真正的教训、数落……

正如蟾蜍的父亲看待蟾蜍的那样:“他还算是个好孩子,就是太轻狂,不稳重,管不住他自己的嘴。”蟾蜍本性是善良的孩子,只是在通往成熟的道路中,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三、真情告白:

1、读着《柳林风声》这本书,我们陪着四个小动物一路历险,一路感受着友情的温暖。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友情经历,内心也有对朋友独特的诠释吧。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大屏幕上的内容,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联系你的生活来说说你的感受吧!

出示课件:

当 ( )的时候,朋友( ),这就是友谊

朋友是你高兴时,跟你一起( )的人。 朋友是你难过时,陪你( )的人

朋友是你遇到困难时,( )的人。

朋友是你出现错误时,( )的人。

关于这本书,我的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是一首关于四季的诗歌。

其实,四季从来没有停止过歌唱和吟诵。

这本书中仿佛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提醒你:请你看,请你听,请你想——那美丽的清新的大自然。

请你闭上眼,用你最细微的感觉神秘的梦想吧……

梦想河鼠从柳树下拉出小舟,与初次相见的鼹鼠一起顺流而下的情形——那是在和煦的春日;

梦想快乐无忧的癞蛤蟆驾驶马车又人仰马翻的惊险情节——那是在炎热的夏日;

梦想老獾打开久已封闭的门迎进两个可怜小动物的场面——那是在飘雪的冬日;

而秋日呢?则是关于离别的那一章。

在秋日,面对着许多的迁途者、旅行家,总有几分离别的伤感与无奈的怀想。

四、师总结:

托尔斯泰说过:“重读一本书,就仿佛老友重逢。” 《柳林风声》这本书也是大家的朋友了,希望同学们把这位特殊的老友放在床头或是书架上,不管那时你是高兴还是难过,空暇时就翻

开来读一读,相信你还有更多的收获。

在这节课的最后,张老师也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这又是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自己去阅读发现吧!

给家长的话

一、要塑造“最让人操心”儿童文学形象

蟾蜍无疑是四个主人公中“最让人操心”的一个,我们对他的未来和前途有着太多的憧憬和期待。儿童文学要塑造“最让人操心”的孩童形象,这是由社会现实和儿童文学的特点决定的。就像《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豆豆;《小交换生趣事》中邋遢贪吃的雅斯佩尔;《淘气包埃米尔》中的埃米尔……十全十美的儿童是罕见的,现实中的儿童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和不足,我们要关注儿童生存和成长的困境。儿童文学是导引人性向善、生命向上的灯火。“最让人操心”的孩童形象自身也具有无限的魅力,读者会被他们的行为举止所牵动,时而叹息,时而欣喜,他们的成长具有最打动人心的力量。

“最让人操心”的儿童经过历练之后,一定会有圆满的结局,成为最让人放心的儿童。这是因为儿童文学是宽容的文学,善意的文学,儿童文学坚信儿童可以通过他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战胜缺点,走向成熟,儿童文学坚信儿童具有可以向上成长的力量。战胜成长困境,获得圆满结局,这同时是儿童读者内心深处的愿景。

综上,儿童文学要书写最让人操心的形象,带着爱与欣赏的态度,带着和他一起成长的心情,带着关心的口吻。翻开《柳林风声》吧,感受四个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领悟儿童文学对待儿童的善意和温存,分享儿童文学对待世界的宽容与和谐。

第三篇:《柳林风声》

《柳林风声》阅读指导教案

黄静

教学目标 :

1、了解小说故事情节,感受文章主人公之间深厚的友谊。

2、感受优美的散文体语言的熏陶,对柳林河畔优美的风景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1、自备书籍一本。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在大自然中你都看见过哪些可爱的小动物? 是啊,这些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有了他们,我们的大自然才会那么的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柳林风声的主要内容}.

可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的贪婪,地球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动物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已变得满目疮痍,动物的种类数量急剧减少,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美好场景已变成了遥远的回忆。你们想不想走近大自然,和哪些可爱的动物们作零距离的接触,感受它们的喜怒哀乐呢?

那么,今天,老师就向你们推荐一本儿童经典名著————《柳林风声》。

二、新书简介

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这是一本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先生连读三遍,爱不释手的文学名著,孩子们一开始并不特别痴迷它。他们倒像是慢慢的,慢慢地喜欢上了这本书,而且喜欢上就一辈子也无法忘记了。

不是每一部儿童作品都像柳林风声这样,让孩子觉得有趣的同时,还能让他们感到一缕风——温情的风,优雅的风,自然的风。这缕风已经在生活中消失了。文明的脚步加快了,生活方式改变了,人类的心和自然的距离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柳林风声的主要内容 柳林风声主要内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