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话题作文】
第一篇:《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
双庙明德学校 邵兴华
以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引领,以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载体的经典诵读活动已经开展了几个学期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项活动的开展并科学运作,不仅拓宽了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课程资源,更给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最佳契机。此次活动,本人与学生共同参与,熟读精思,感悟颇深,真乃受益非浅。
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形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保持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
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典诵读,不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
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不仅拓展了课程思维领域,而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而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
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长青之树,那么,经典诵读则是这棵长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教育这块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
第二篇:《诵读经典 传承文化》
诵读经典 传承文化
——高新区小营中心小学经典诵读阶段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养,继承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根据高新区教育办的精神,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升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
我们成立了国学诵读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年级备课组长为组员。制定《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依据我校的实际,作
了相应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一个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保证每一个班有专用的国学诵读时间;保证每一名学生有诵读读本;保证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学校对各班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二、课程渗透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晨会、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抓好两个阵地。这两个阵地是指校内和校外。校内导读,校外助读,以学校诵读为本,校外诵读为辅。让经典诵读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校内外结合,学校、家庭联动。
本学期,我们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引入学生学习生活。一至六年级开设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课,我们为每一个语文老师定了《国学启蒙》一书。我们还利用选修课,开设专门的国学诵读课程,依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参加,现有国学诵读班2个,80多人参加。
三、营造氛围
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精美的诗文图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3、各班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4、每天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早读进行“经典诵读15分钟”,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午间“书法与诵读共赏”活动,陶冶学生心智。
四、活动推进
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我校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温润推进。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每周一节诵读课,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一年级是以《时间的脚步》为主题,让孩子们从经典中感受时间的匆匆;二年级把《增广贤文》与《三字经》中的经典进行整合,让学生从经典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三年级以《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主题,让学生在经典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四年级以《论语》{传承民族文化经典诵读,读后感,教师评语}.
的经典语段为主题,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精华,从先贤的身上获取力量;五年级是以强国为主题,让孩子们走进爱国英雄,树立强国之心,爱国之情。六年级整合了《弟子规》、《论语》和《明贤集》经典语段,展示了孩子们对经典文化的丰厚积淀。
3、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利用每周的班会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诵读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传承民族文化经典诵读,读后感,教师评语}.
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必要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怎样通过培训,通过观摩学习,提升教师的水平,是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质量的关键。
一学期的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在岁月回望中积淀着、丰富着、成长着。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我们甘愿为之匍匐,不为别的,只为晨光熹微时那傲人的绿意,微风轻抚时那缕缕的馨香。
第三篇:《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民族文化》
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民族文化
——-中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管见
每一个民族都有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脊梁,特别是中国—-一个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一个人要学习、掌握祖国文化,特别是身为华夏炎黄子孙,不学点文明古国的经典诗文,不了解我们祖先的辉煌灿烂的文化渊源无论怎么说也难谈得上爱国!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者也。 小时候背诵的唐诗宋词,等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增多,现在竟也“无师自通”。直到现在,我在语文教学中基本上能得心应手,的确得益于儿时的阅读积淀。
当今中国教育正在进行重大的改革,“应试教育”的老调逐渐为素质教育所取代。就中小学语文学科来说,课程的编排体例和范文较之以前有很大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如“阅读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就仍然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但“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解读》54页)细心人会发现,《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后,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增加了古诗文比重,特别是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的内容,偏重于民族文化品味,扩大了小学生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内中一些格言警句,就散见于古代经典著作中,这些名言对提升学生的道德品味和文化素养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也许是巧合吧,台湾王财贵博士在世纪之交正致力于“读经”教
育,他把教儿童诵读经典著作美其名曰“读经”。他所推广的儿童读经理念有三个重点:一是读最有价值的书;二是先求熟读不急求懂;三是配合儿童的心灵而施教。事实上,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从孩童的“读”开始的,而且历朝都强调“读”的重要性,故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等佳句。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大意如下的话:一个科学不发达的国家是落后的,落后是很容易被打垮的;而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国家则是会不打自垮的!众所周知,民族精神的主要的载体是民族文化。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些古诗文、读些经典:正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民族发展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后辈国民的责任。那么,怎样才能通过诵读古诗文提高中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呢?
首先要明确读什么。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举凡诗词歌赋中写景、叙事、抒情、论述等等,包罗万象的典籍浩如烟海,多少脍炙人口的妙章奇文、宏篇巨著呀!如果急功近利,想凭有限的时日“读经”,去全面、深刻地吸收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必须有个积累、提炼的过程。因此,在选择读物的时候,应以浅近、易读、易记而又适合中小学生特点为宜。比如从“四书五经”或唐诗宋词中选些能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品格修养、体现爱国主旋律等等的名篇来诵读—–这才是我们提倡诵读经典的宗旨,是极好的德育教材。
其次是怎样读。我们知道,典籍多系古汉语,它与现代汉语有诸
多不同,仅一个字的读音就常常不一样,又难以把握感情色彩和句读,这些都是中小学生诵读时会遇到的困难。所以,教师自己首先应学点古汉语知识,并且能正确诵读,方法范读、带读、诠释,然后让学生自读,特别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总而言之,以学生易于仿效、能朗朗上口、读而成诵为好。中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段,一旦熟记将永生难忘,终身受益。{传承民族文化经典诵读,读后感,教师评语}.
第三,关于理解。我们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只诵读而不求甚解是不妥的,对一些艰深语句或意义深远的典故,都必须适当加以解说,使读者心中有数,而不是囫囵吞枣。
第四,教师应是诵读的组织者、促进者和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不要为读经而读经,更不能把它同语文教学割裂开来。我认为诵读经典与语文教学应有机结合,即在诵读中渗透德育。这样,当学生阅读面扩大时,语文教学也就会相应变得轻松而有效。
第四篇:《“诵读文化经典,弘扬中华精神”读后感》
“诵读文化经典,弘扬中华精神”读后感
“诵读经典,虽不能增加人生的外延,但可以丰富人生的内涵;虽不能延长人自然生命的长度,但可以优化人的精神生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记得三年级时,爸爸就给我讲这句话,让我背文化经典作品。
当时,我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只是,迫于爸爸的威严而硬着头皮从《论语》、《三字经》开始背起,至今已背了三年。三年来,通过与孔子对话,与孟子交友,我逐渐认识到读经典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我读的第一本经典作品是《论语》。这是家喻户晓的文化精品。三年级时我把她囫囵吞枣式得读了一遍。开始很费劲,认为爸爸交待的任务纯粹是“摧残儿童”。于是,经常偷懒,以致进度不快。直到有一天,看《百家讲坛》节目时,教授竟引用了好多《论语》中的句子。于是,我便来了兴趣。爸爸及时的鼓励说:“好好读,读多了,你也能上《百家讲坛》。”从此,我记住了爸爸的话。读时再也不敢偷懒。以前,学习上没有兴趣,总认为,学习是苦事,学习效率很低。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学习是高兴的事。不知谁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还有“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可把读书人坑苦了。于是,我认为应该把“学海无涯苦作舟”改成“学海无涯乐作舟”。说来也怪,我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作文课上,再也没有“横眉冷对方格纸,低头咬断铅笔头”的尴尬了。拿起笔来,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很快,一篇作文就搞定了。
通过读经典,我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真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的书越来越多,《三字经》、《论语》、《孟子》、《史记》、《老子》、四大名著等。读了这些书,我的性格也开朗了许多,我会主动把书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甚至和他们谈论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我开始乐于交往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只要我家来了客人,我会主动打招呼,让座倒茶。爸爸曾笑着说:“这都是读书带来的。”
我成了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孔子告诉我:“入则孝,出则悌。”在家里,我尊敬爸爸妈妈,尊敬长辈;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并且虚心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吗!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我注意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同学的关系特别好。
另外,爸爸要我树立远大的抱负,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像孔子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诵读经典,我的感受很多,我会继续与经典同行,努力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第五篇:《经典诵读活动的读后感》{传承民族文化经典诵读,读后感,教师评语}.
经典诵读活动的读后感
五年级 黄洁瑶
以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引领,以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载体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洛龙区已经开展了几个学期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项活动的开展并科学运作,不仅拓宽了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课程资源,更给新洛龙教育人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最佳契机。此次活动,本人与学生共同参与,熟读精思,感悟颇深,真乃受益非浅。
经典诵读,是大课间行为艺术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形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保持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
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典诵读,不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
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不仅拓展了课程思维领域,而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而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
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长青之树,那么,经典诵则是这棵长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洛龙教育这块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
第六篇:《经典诵读读后感》
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观后感
吾山小学 五(2)李海滨 电话4983069
指导教师 李志信 《弟子规》中,有许多为人处事的规则,想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应当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也有写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句话就是出自论语,它告诉我们的这个生活中做人的道理,现在又有谁能做到这几点呢?我们在家都是被父母惯大的“宝贝”、“乖乖”,有谁能想到去孝敬父母呢?我们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是这样的吗?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宝贝”还是“乖乖”,都应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学习《论语》、《三字经》等传统文化,学习孔子仁德、忠信、做事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我们的每个人诚挚
有爱、充满活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美好,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
第七篇:《中华经典诵读总结和读后感》
2012年9月30日,在学校庆国庆诗歌朗诵比赛中,学生精心组织,踊跃参赛,激情诵读经典。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传承民族文化经典诵读,读后感,教师评语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