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发生地震时怎么办 地震发生时的视频

话题作文 zuowen 4浏览

【 – 话题作文】

第一篇:《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

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地震到来时在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1、 震前应做好哪些应急准备工作?

经常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特别是政府正式发布了地震预报的地区,每个家庭都要认真做好应付地震的准备工作。( 1)家庭成员平时要熟悉地震知识,掌握基本的地震方法,震前震后都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2)发布地震预报后,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3)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易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较高家具上不堆放笨重物品。(4)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5)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地点和路线疏散。

2、 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3、 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a. 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在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处、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b.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导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

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c.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d.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e.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f.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g.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并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h.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4、 如何正确应付地震的特殊危险?

当遇到燃气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之间的撞击。当遇到火灾时,要趴在地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转移到安全地带。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风方向跑到上风地带。

5、地震发生后应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a.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b.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尘和压在身上的物件。C.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d.几个人同时被埋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e.寻找和避开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f.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这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g.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呼救时,在呼救。

6、 地震发生后应当遵循哪些呼救原则?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的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a.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b.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c.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 就是“先易后难”。d.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e.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7、地震发生后如何寻找被压埋的人?

利用救助犬和测定微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可以很放方便地对遇险着定位。但为了抢救时间,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找寻被压埋的生存者。一是问,想了解情况的生存者询问,了解什么人住在哪些建筑物内,震事是否外出,有什么生活习惯等,从中寻找可靠的线索。二是看,观察废墟叠压的情况,特别是住有人的部位是否有生存空间;也要观察废墟中有没有人爬动的痕迹或血迹。三是听,倾听存活人员的动静。听的方法是:要卧地贴耳细听;利

用夜间安静时听;一边敲打(或吹哨)一边听。有时你敲他也敲,内外就联系上了。四是分析,分析倒塌建筑原来的结构、用处、材料、层次、倒塌状况,判断被压人员的生存情况。

8、在救援过程中如何科学挖掘被埋压人员?

挖掘时要注意保护好支撑物,清除压埋阻挡物,保护压埋者生存空间。在使用挖掘机械时要十分谨慎,越是接近压埋者,越应多采用手工操作。a.没有起吊工具无法救出时,可以送流汁食物维持生命,并做好记号,等待救援,切不可蛮干。b.救人时,应先确定压埋者头部的位置,用最快速度使头部充分暴露,并清除口、鼻腔内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然后再暴露胸腹腔,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c.要妥善加强压埋者上方的支撑,防止营救过程中上方重物新的塌落。d.压埋者不能自行出来时,要仔细询问和观察,确定伤情;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新的损伤。e.对于脊椎损伤者,挖掘时要避免加重损伤。在转送搬用时,不能扶着走,不能用软担架,更不能用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最好是三四个人扶托伤员的头、背、臀、腿、,平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用布带固定后搬运。f.遇到四肢骨折、关节损伤的压埋者,应就地取材,用木棍、树枝、硬纸板等实施固定。固定时应显露伤肢末端一边观察血液循环情况。g.搬用呼吸困难的伤员时,应采用俯卧位,并将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引起窒息。

9、地震发生后如何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1)搞好卫生防疫的重要性。在地震发生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历史上就有“大灾后必有大疫”的说法。因此,在地震救灾工作中,认真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

(2)把好“病从口入”关。夏秋季节,痢疾、肠炎、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就是搞好水源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好垃圾、粪便。a.饮用水源要设专人保护,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饮水时,最好先进行净化、消毒;要创造条件喝开水。b.搞好食品卫生很重要。要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c.管好厕所和垃圾。震后应厕所倒塌,人们大小便无固定地点;垃圾与废墟分不清,蚊蝇孳生严重。所以震后应有计划的修建简易防蝇厕所,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3)消灭蚊蝇。蚊蝇是乙型脑炎、痢疾等传染病的传播者。消灭蚊蝇,不仅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还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不给蚊蝇留下孳生的场所。在有疟疾发生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蚊。晚上睡觉要防止蚊子叮咬。如果发现病人忽然发高烧、头痛、呕吐、脖子发硬等,就要想到可能得了脑炎,赶紧找医生诊治。(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在抗震救灾期间,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应根据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止肝炎。冬季应注意头部和手、脚的保暖,防治冻疮;夏季要准备些凉开水,吃一些咸菜,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损盐分和水分,预防中暑。

第二篇:《发生地震时的正确做法》

发生地震时的正确做法:

⑴因地制宜,正确抉择:应视具体环境而定,如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否坚固,室内是否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等。

关于震时要不要从室内跑出,多数专家趋向于:震时就近躲藏,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⑵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就由不得你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⑶优而待定,不可疾出:在屋内感觉到地震时,迅速趴在床沿旁,脸朝下,头靠墙,两支胳膊在胸前相交,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嘴,用鼻子呼吸。这样既避免受砸,又不会窒息。住平房的若室外开阔,尽可能跑出室外或迅速躲到床下,或坚固的桌下及紧挨墙壁根:两只手臂在胸前重叠,面朝下,趴在地上,闭目,用鼻呼吸,降低重心,保护要害。同时随手抓住纺织品、毛巾捂住口鼻,以免灰尘呛肺窒息。

家住楼房的同学,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首先关掉电源、煤气开关,可选择管道多、整体性好、跨度小的厨房、浴室、卫生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要跑向阳台,不要站在窗边,不可使用电梯,不要乱拥乱挤,更不可跳楼或盲目外逃。

教室内避震:学生上课时遇到地震,可暂避在课桌下面准确做好预防动作待震后才迅速而有序地疏散到操场。

地震时若在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千万不要乱跑、乱挤、乱踩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可就近躲在影剧院的排椅下、商场的柜台旁,待震后才有秩序地撤离。

震后自救、互救

⑴自救:①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一定要沉住气,树立生存信心,等待救援,不可哭喊,消耗体力。②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余震还会发生。③设法与外界联系,听到附近有人声,可用石块敲击铁管、墙壁发出求救信号。④尽量延长生存时间,寻找食物和水,少活动,亦可用尿液解渴。

⑵互救:①震后救人,首先做到快捷,使救人队伍扩大,让更多的人获救。原则是先救近处的人。②先救青壮年。③先救容易救的人。④先救“生”后救“人”。

第三篇:《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

国旗下讲话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2013年4月20日8:02分,四川雅安地区发生7.0级地震,现在让我们一起为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

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

地震是无法预料而且是一瞬间的事,我们掌握一些防震和避震知识就会有效减轻伤害。当灾难发生时,你很可能在家里睡觉、在学校上课、在操场上活动、在办公室处理文件……这时地动山摇,房屋震荡,物品从柜子上、桌子上、墙上纷纷落下,地震了!如果你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遭遇了地震,你该如何进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才能保护自身安全。

一、应急避震的原则是什么?

1、保持冷静,不慌张,沉着应对

地震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应对行动,动作要迅速,但一定不能惊慌,不能盲动,否则将造成无谓的伤害或不必要的损失。很多既往的案例都充分说明:沉着应震,临震不慌,将自己的既有知识技能都发挥出来,避震效果最好。面对地震盲目逃生,拥挤、踩踏、跳楼等造成死亡或伤残,都是可以避免的。

2、因地制宜,不要墨守成规

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所进行的活动千差万别,面对的地震险情也各式各样,因此,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利用身边的环境和条件,发挥自己的避震知识和技能,选择适合的方式避震。

3、行动果断,不要因为犹豫耽误避震时间

地震发生是一瞬间的事情,给你逃生避震的时间可能只有几秒钟,能否安全避震,就需要在这几秒钟的时间内作出决定,容不得思前想后,犹豫不决。特别是有些人本已经逃出屋外,由于贪念屋内财务,又转身回去寻找,结果自己被埋压。使本来的成功避震变为自己主动送命的过程。

4、身处公共场所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可擅自行动

如果地震时你处在公共场所,身边人员较多,如果擅自行动,没有秩序,只顾自己的避震行为可能使自己遭遇更大的不幸,还可能连累别人失去避震的机会。如果能够按照紧急疏散路线有序疏散,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充分的保障自身安全。

二、室内的避震空间一般是指什么位置?

发生地震时,给人的应对时间通常很短,安全逃出室外可能没有完全的把握,加之当前楼房改的比较拥挤,所以面对地震,在室内进行避震变得更有现实意义。

在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通常室内易于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包括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炕沿下,结实牢固的家具附近等。

最不利于避震的室内空间包括: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炕上;周围无支撑物的地板上;外墙边、窗户旁。

三、避震时应该采取什么姿势?

地震时,尽量采取一些可以保护自己的姿势,比如: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身体移位导致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毛巾、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还有身体其他重要部位。

四、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发生地震时在电影院、剧院、体育场馆的观众,可趴在座椅旁、舞台脚下。疏散要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秩序进行。

发生地震时在商场、饭店等处的顾客,要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

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疏散时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拥挤,尽量避开人流;如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

五、在学校怎样避震?

在学校,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地震时切不可惊慌,同学们应在老师的指挥下疏散到操场等开阔地集合避震。严禁学生重返教学楼内营救同学。学校应经常组织开展防震演练,包括随机的防震演练。 来不及疏散的同学可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乱跑或跳楼。

六、在户外怎样避震?

地震时如果你在户外,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此时应将身边的皮包、柔软的物品或者手顶在头上,就近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避开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等。

七、在野外怎样避震?

身处野外,避震时应该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不要在山脚下、陡崖边停留;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沟坎下;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避震时要避开水边的危险环境。远离河边、水坝、堤坝上,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或上游水库坍塌下游涨水,不去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发生洪水;不要躲在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时受伤。

八、身体被压后应该怎么办?

1、地震时如果身体被压,首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惊慌,余震随时会不断发生,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所以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保存体力,设法脱险。

2、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3、如果有条件可处理身上的伤口,特别是有大量出血时,尽量先止血,以维持生命,并根据现场条件处理其他伤情。

4、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5、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6、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第四篇:《当突然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

当突然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

(一)保持镇静就地避震

在震中及其附近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当保持冷静,在12秒内作出正确躲藏的抉择。

当一个地震袭来时,从你意识到“这是一次地震”到你完全被地震控制之间,你可以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在这十几秒钟内,应赶紧躲到最近的安全的地方。在地震过程中“保持镇静”和“避免惊慌”这样做是有充足理由的。

强烈地震发生时,人们受异常心理的驱使,会茫然若失,条件反射地采取本能行动,即恐慌和乱跑。这种本能行动必须加以制止收效最大的方法就是:保持镇静,就地避震! 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发生一次6级地震。据调查,在地震发生时70人当中,只有三人立即钻到桌子底下,其他人都是一感到地震就拚命往外逃,在极度慌乱中造成挤伤、踏伤,多数人被砸伤、砸死在门口。在这次地震受伤的六百五十四名重伤员中,有五百二十四人是在刚逃到门口时,恰好被倒塌的女儿墙或前檐墙所砸;这次地震死亡的四十一人中,有三十人是在上述情况被门口的附属建筑物砸死。而保持镇静,就地避震者,则多安然无恙。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远震常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一定不能跳楼,不能夺窗而逃。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充其量只有十几秒钟至一分钟左右,地震过程是十分的短暂!是相当短促的。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在地震过程中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破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楼顶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时躲避。因为这些地方房体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历史经验表明: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当你正在学校上课时

如果发生地震时,你正在教室里上课,就地避震是上策,而任课教师则要临时承担组织指挥者的责任。

遭遇地震时,正在上课的教师们应立刻向学生们大喊“卧倒!躲到书桌下!别动!卧着别动!”等命令。要不停地喊叫直到震动完全停止。

教师要大声喊叫,是因为地震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并且不停的指示可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局面。这能使教师和学生觉得自己能够应付这一切,这样就有可能减少惊慌。切莫惊慌,

对于成年人这同样适用。震时知道怎样做,教师的沉着和坚定会产生一种信任感,那些常常由惊慌而导致的可怕的灾难也会因此避免。{发生地震时怎么办}.

“蹲在课桌下!”“卧着别动!”教师发出的这个命令对正在上课的少年儿童和年轻人在地震中应当怎样做时,是非常有用的。

“蹲下”的姿势是手和膝,以使自己能躲到桌子或写字台下而将一个胳膊弯起来护住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支手抓紧桌腿或写字台的一边。

在家具下的另外一个安全姿势是静坐入定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发生地震时怎么办 地震发生时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