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打虫药什么时候虫排出 打虫药什么时候吃

话题作文 zuowen 1浏览

【 – 话题作文】

第一篇:《怎样打虫才科学》

怎样打虫才科学

医说育儿

背景

读者徐女士问:我孩子很喜欢和脏东西“交朋友”,手经常是脏脏的,还常常把手往口里塞,我不知道这样会不会生虫。我们小时候,常常吃打虫药,而且确实能打出虫来。现在好像吃打虫药的小孩不多了,而且,我给小孩吃了打虫药,也没发现打出虫来,不知道是小孩肚子里没有虫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现在的父母,几乎每个人在幼儿时期都有打虫的经历,吃一颗甜甜的“宝塔糖”,把寄生在肚子里的虫子排出来,在当时,是新奇又带点“恐怖”色彩的经历。

一般来说,幼儿好奇心较强,又缺乏自制力,喜欢抓玩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因此寄生虫感染率高,但您的宝宝是否有虫,应具体分析判断。有的家长一发现孩子面黄肌瘦、食欲不振,未经检查便认为有虫,盲目服打虫药后不见虫体排出,又再服,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如何知道孩子肚里有没有虫

肠道寄生虫病人多数没有什么症状,有些可出现以下异常表现:1、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喜欢揉按,不痛时仍游玩如常;2、孩子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3、在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的“虫斑”;4、无明显原因,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荨麻疹);5、孩子食欲不振,个别孩子发生偏食或异食,患儿喜欢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纸张、布头等;6、虫子在肠道内与小儿争夺营养,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7、幼虫移行的时候,可出现咳嗽、胸痛、哮喘、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皮肤瘙痒、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等现象;8、肠道中的成虫可引起寄生虫性肠梗阻、阑尾炎、腹膜炎等合并症。

生活中不少父母仅根据宝宝脸上是否长有“虫斑”或夜间是否磨牙及有无腹痛等症状,来判断孩子腹内是否有虫寄生,这种做法并不科学。“虫斑”是缺乏B族维生素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医学上称为单纯糠疹。夜间磨牙,固然蛔虫分泌的毒素可诱发其发作,但精神紧张、缺钙、牙病等也可引起,因缺乏特殊性,故不可靠。至于肚子痛,原因就更多了,诸如肠痉挛、腹部受凉、肠炎以及腹型癫痫等都可引起,寄生虫捣乱仅是因素之一。

是否有虫最可靠的证据,是孩子近期排过虫子。如果没有排虫的病史,那就得做粪便显微镜检查,如果发现有虫卵,即使只有一个,也应该确定为孩子肠内有虫。对儿童来说,定时化验大便,弄清体内有无寄生虫,有哪种寄生虫,很有必要。

用什么药打虫

打虫子的药有很多种,有的对多种寄生虫有效,有的仅对一种寄生虫有效。一般来说,常用的打虫药主要有阿苯达唑(肠虫清)、甲苯咪唑(安乐士)、左旋咪唑、噻嘧啶、枸橼酸呱嗪(驱蛔灵)等,但这些药都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如驱蛔灵虽然毒性低,常服或过量也会引起头晕、头痛、呕吐及肝功能损害。

大多数打虫药需经肝脏分解代谢,对于两岁以上儿童来说,肝脏已经发育完全,适量用药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两岁以下儿童的肝脏还在发育之中,打虫药中所含的一种叫甲苯咪唑的物质会对孩子造成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因此,任何一种打虫药,都不宜经常服。

以肠虫清为例,肠虫清是一种广谱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鞭虫、钩虫及粪类圆线虫所引起的单独或混合肠道寄生虫感染,还具有杀灭人体内肠道寄生虫的虫卵和幼虫的作

用。

一般说来,口服药的剂量均按体重计算,但肠虫清却是个例外,很多患者对两岁以上的患者都需服两片肠虫清不理解。这是因为,肠虫清在肠道吸收极少,口服后95%不吸收,24小时内由粪便排出。被吸收的5%在肝脏内迅速代谢后杀灭组织内的幼虫、肠道内的成虫与虫卵,并在48小时内随尿液排出体外。由此可知,肠虫清是一种吸收少、不易在体内蓄积的药,因此临床应用时采取单剂量一次顿服,而且也不需要按体重确定剂量。也就是说,成人与两岁以上小儿服用同样的剂量。此外,肠虫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将虫体溶解随尿液排出,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吃了打虫药却没看到虫子排出来的原因。

由于大多数打虫药内含有影响肝脏功能的成分,因此,平时注意生活卫生,切断孩子接触虫卵的来源才是关键。

何时服打虫药比较好

一年四季都可打虫,但最佳时机则非秋末冬初莫属。究其根底,与寄生虫卵的感染高峰季节及其演变过程有关。夏天人们喜欢吃凉拌菜、生瓜果,食入寄生虫卵的机会较多。

虫卵侵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演变,最后幼虫定居于小肠,并在此继续发育成成虫约需2-3个月时间,正好到了秋末冬初;此时节气候也较好,小儿较易耐受服用打虫药后的不适感;刚长成的寄生虫还很脆弱,容易驱出;目前市场上售卖的各种打虫药大多只能驱除成虫,对正在“旅行”途中的幼虫是不起作用的,所以,秋末冬初打虫效果最好。

怎样防治寄生虫病

从肠道寄生虫的特点来看,其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手口传播。两岁内幼儿接触的东西一般局限于家中物品和玩具,同时他们的饮食中蔬菜种类和分量也少得多,所以接触虫卵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因此,只要父母多注意家庭环境卫生,让孩子在饭前及户外活动后勤洗手,就能有效防治幼儿肠道寄生虫。{打虫药什么时候虫排出}.

寄生虫病好治不好防。好治是说优质的驱虫药疗效好,副作用少。不好防是说蛔虫卵经过许多途径都能进入人的肠道,例如经过污染的食物、污染的双手、污染的水源,都能造成感染。所以预防初次感染、重复感染都很重要。因此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杜绝寄生虫病,如消灭苍蝇、蟑螂,做好粪便的管理、水源管理和食物管理,教育孩子不要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坚持洗手,常剪指甲,不吮手指,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或用消毒液浸泡。如能认真做到这些,就不会再感染寄生虫卵。

特别提醒

1、如果是城市家庭的宝宝,平时注意饮食卫生,两岁内不用打虫。

{打虫药什么时候虫排出}.

2、不要私自为宝宝打虫,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打虫药,因为在宝宝腹痛时打虫,可能使蛔虫在腹内乱窜,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3、为了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平时要将蔬菜、水果洗净,并教育宝宝不要吮手指,饭前便后要洗手。

4、在幼儿园或是学校的保健医生定期为宝宝打虫时,家长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观察打虫效果及副作用,避免重复用药。

■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郑建玮

第二篇:《孩子怎么吃打虫药最安全》

孩子怎么吃打虫药最安全

2013-6-16 11:49:31 中国育儿在线{打虫药什么时候虫排出}.

经常有一些人有这样的困惑:以前小的时候大家经常让吃打虫药,可现在这种药怎么不见了呢?难道说现在的孩子都不需要打虫子了吗?到底该不该去给宝宝买打虫药吃呢?什么时候吃才好,吃多少最合适呢?

王女士家宝宝今年两岁多。最近几个月,宝宝晚上不但老磨牙,而且睡觉还翻来覆去,特别不安生。王女士告诉婆婆后,婆婆说孩子肚子里肯定是长虫子了,还说打虫药是要经常吃,于是就吩咐王女士去药店买打虫药。

可王女士觉得,在不能判断宝宝肚子里有虫前,不想让宝宝随便吃打虫药,但到底怎么样才能知道宝宝肚子里究竟有没有虫?打虫药究竟能不能经常吃呢?王女士对此困惑不已。

专家解惑

晚上磨牙不一定是肚子里有虫

像王女士婆婆所持“孩子睡觉磨牙就说明肚子里一定有虫”的观念是不对的。郑州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朱晓华说,孩子睡觉磨牙是孩子感染寄生虫病表现之一,但换牙、消化不好等情况也能引起孩子磨牙。所以,只是晚上睡觉磨牙,并不能说明孩子肚子里一定有虫子。

另外,孩子晚上睡觉不老实,喜欢翻来覆去也有可能是晚上喜欢吃得太多,肠胃不舒服等原因造成的。想要查孩子是否感染上寄生虫,最科学的办法就是去医院做大便检查,看是否有虫卵。“但是,目前这种办法查出率很低,原因是肠道寄生虫要在排卵期才能查到虫卵。所以即使检查一次两次结果呈阴性,也不能说孩子肚里没有虫。”朱晓华说。

其实,家长平时在家可以多观察孩子,从日常行为上判断。一般来说,如果孩子最近常出现慢性腹痛,或是吃得多却依旧消瘦,又或者有晚上磨牙、因肛门瘙痒常挠屁股、“异食癖”等现象,家长就应该注意,孩子肚子里可能有寄生虫了。

对于怀疑有寄生虫的孩子,家长可在秋季的9月或10月,给宝宝服用2片肠虫清即可。

不建议3岁以下宝宝吃打虫药

“随着家长对卫生知识的重视,以及家庭卫生意识的提高,孩子感染上寄生虫病的几率并不算高。”朱晓华说,孩子得虫患多跟饮食不洁等因素有关,所以,对于3岁以内,没有上幼儿园,吃饭、睡觉、玩耍几乎都在家里的宝宝来说,感染寄生虫病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3岁以内的孩子肝、肾等器官发育尚不完善,不足以消化所有的食物,有的药物会伤害娇嫩的肝、肾脏,因此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专家不建议吃打虫药。

但是,朱晓华提醒家长注意,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是得虫疾的高发期。“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过群居生活,被感染的几率相对很大。”朱晓华说,这个阶段的孩子,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啃手指的好习惯,另外,家长应定时清洗玩具,还要让孩子多吃瓜果蔬菜补充维生素,不要挑食、偏食,更不要经常食用零食,多运动增加机体抵抗力。

别把打虫药当常规药经常服用

{打虫药什么时候虫排出}.

秋季是驱蛔的最佳季节。夏季,大人和儿童进食大量的生鲜蔬菜和瓜果,其上难免带有蛔虫卵,感染蛔虫的机会较多。到了秋季,幼虫长为成虫,都集中在小肠内,此时服用驱虫药,可将虫子一网打尽。

在服用打虫药时,朱晓华建议,不要把打虫药当常规药经常服用。有的家长看自己的孩子身体瘦弱,吃东西不香,就给孩子吃打虫药,一看还真打出几条虫子,便视为法宝,隔三差五就给孩子吃两片,打打虫子。

“打虫药也和其他药物一样,常服或服用过量都会产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呕吐、肝功能损害等。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脾胃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更应慎用或禁用。”朱晓华说。

睡觉磨牙多见于儿童,与多种因素有关:

1.精神过度兴奋紧张

入睡前玩耍过度,过于激动或疲劳,或受了惊吓,不安和焦虑,或学习紧张,使其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失去平衡,诱发咀嚼肌的运动发生一时性不规则的痉挛或收缩,产生了夜间磨牙。

2.肠道寄生虫病

蛔虫最喜欢在孩子睡着了以后在肠子里活动,并且分泌多种毒素。毒素刺激肠道,加快肠道蠕动,引起消化不良,脐周疼痛,睡眠不安;如果毒素刺激神经,会致使神经兴奋而磨牙。同样蛲虫也会分泌毒素,并引起肛门瘙痒,影响孩子睡眠并发出磨牙声音。

3.消化功能紊乱

比如睡前吃得过饱,大量食物充斥胃肠而刺激了消化道,神经把这些刺激传到大脑,使管理消化的脑细胞兴奋起来,通过反射作用,引起磨牙。

{打虫药什么时候虫排出}.

4.营养不均衡

有些孩子有挑食的习惯,特别是不爱吃蔬菜,形成营养不均衡,导致钙、磷、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晚间面部咀嚼肌的不自主收缩,牙齿便来回磨动。

5.其他情况

换牙期牙齿发育不良引起牙齿的咬合障碍,慢性牙周炎,精神运动性癫痫,或做梦吃东西等均可以造成夜间磨牙。

所以说家长们最应该做的不是关心怎样让孩子吃打虫药,而是在日常护理中先细心的观察宝宝肚肚是不是有虫子,然后才可以考虑该怎么样让宝宝吃打虫药。

第三篇:《打虫药的使用》

打虫药的使用{打虫药什么时候虫排出}.

因此,对儿童来说,定时化验大便,弄清体内有无寄生虫,有哪种寄生虫,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是很有必要的。盲目自行驱虫,不仅可使寄生虫增加耐药性,给以后驱虫增加困难,还有可能因为驱虫不当使蛔虫窜进胆道引起急性胆道蛔虫症。况且常用的驱虫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肝肾功能不好、脾胃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不能随便使用。

目前常用的驱虫药有阿苯达唑(肠虫清)、甲苯达唑(安乐士)、驱虫净等,这些药的驱虫谱较广,家长在使用时不可凭“经验”给量,而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来计算药量,并要注意孩子是否完全将药物吞下,如果吐掉了一些,应补充。若药量不足,就达不到预期的驱虫效果。

肠虫清:蛔虫及蛲虫病,1次顿服2片(400mg);钩虫病、鞭虫病、粪类圆线虫病,每次2片,每日2次,连服3日;包虫病,每日20mg/kg体重,分2次口服,疗程1个月,需多次治疗。蛲虫患儿一次服药后,间隔一周再服半片,以防再感染。12岁以下小儿用量减半。 安乐士:蛔虫、蛲虫感染,顿服2片(200mg);钩虫、鞭虫感染,每次2片,每日2次,疗程3-4日,第1次治疗未见效者,可于3周后再给予第2疗程;包虫病,每日50mg/kg体重,分3次服,疗程3个月。4岁以下小儿减半量应用。

一般说来,口服药的剂量是按照体重来计算的,但肠虫清的剂量

却规定是两岁以上的儿童都服两片。这是因为肠虫清口服后有95%不被人体吸收,24小时内即随粪便排出体外。被吸收的5%会在肝脏内通过代谢后杀灭组织内的幼虫、肠道内的成虫和虫卵,并在48小时内随尿液排出体外。由此可知,肠虫清是一种吸收少、不易在体内蓄积的药物。临床应用时,往往采用单剂量一次顿服,而且不需要按体重计算剂量,成人与两岁以上的小儿服用同样的剂量也就不难理解了。 服用肠虫清时,可以咀嚼,吞服或与食物共同服用。但需注意的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禁用,两岁以下的儿童应慎用。

2岁以上就该每年给孩子打一次蛔虫了,因为孩子毕竟不如大人讲卫生,手到处乱摸,很容易接触到虫卵。现在药店里卖的肠虫清片就可以给2岁以上的孩子吃。

使用注意事项:

1、一次吃两片,只吃一次。

2、晚上睡前吃。

3、尽量不要在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吃,这不是迷信,农历十五是月亮圆(满月)的时候,满月的时候自然界会有一些变化,生物活性最高,所以不要在这个时候打蛔虫,以免杀虫效果不好。

4、现在的打蛔虫的药一般都是将成虫打碎了,所以一般不会看到整条的虫子拉出来,不必紧张。如果有整条的虫,说明孩子肚子里的蛔虫比较多。半年后可以再打一次。

5、春秋季节打蛔虫比较好。

第四篇:《打虫药的吃法》

因此,对儿童来说,定时化验大便,弄清体内有无寄生虫,有哪种寄生虫,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是很有必要的。盲目自行驱虫,不仅可使寄生虫增加耐药性,给以后驱虫增加困难,还有可能因为驱虫不当使蛔虫窜进胆道引起急性胆道蛔虫症。况且常用的驱虫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肝肾功能不好、脾胃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不能随便使用。

目前常用的驱虫药有阿苯达唑(肠虫清)、甲苯达唑(安乐士)、驱虫净等,这些药的驱虫谱较广,家长在使用时不可凭“经验”给量,而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来计算药量,并要注意孩子是否完全将药物吞下,如果吐掉了一些,应补充。若药量不足,就达不到预期的驱虫效果。

肠虫清:蛔虫及蛲虫病,1次顿服2片(400mg);钩虫病、鞭虫病、粪类圆线虫病,每次2片,每日2次,连服3日;包虫病,每日20mg/kg体重,分2次口服,疗程1个月,需多次治疗。蛲虫患儿一次服药后,间隔一周再服半片,以防再感染。12岁以下小儿用量减半。

安乐士:蛔虫、蛲虫感染,顿服2片(200mg);钩虫、鞭虫感染,每次2片,每日2次,疗程3-4日,第1次治疗未见效者,可于3周后再给予第2疗程;包虫病,每日50mg/kg体重,分3次服,疗程3个月。4岁以下小儿减半量应用。

一般说来,口服药的剂量是按照体重来计算的,但肠虫清的剂量却规定是两岁以上的儿童都服两片。这是因为肠虫清口服后有95%不被人体吸收,24小时内即随粪便排出体外。被吸收的5%会在肝脏内通过代谢后杀灭组织内的幼虫、肠道内的成虫和虫卵,并在48小时内随尿液排出体外。由此可知,肠虫清是一种吸收少、不易在体内蓄积的药物。临床应用时,往往采用单剂量一次顿服,而且不需要按体重计算剂量,成人与两岁以上的小儿服用同样的剂量也就不难理解了。

服用肠虫清时,可以咀嚼,吞服或与食物共同服用。但需注意的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禁用,两岁以下的儿童应慎用。

2岁以上就该每年给孩子打一次蛔虫了,因为孩子毕竟不如大人讲卫生,手到处乱摸,很容易接触到虫卵。现在药店里卖的肠虫清片就可以给2岁以上的孩子吃。

1、一次吃两片,只吃一次。

2、晚上睡前吃。

3、尽量不要在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吃,这不是迷信,农历十五是月亮圆(满月)的时候,满月的时候自然界会有一些变化,生物活性最高,所以不要在这个时候打蛔虫,以免杀虫效果不好。

4、现在的打蛔虫的药一般都是将成虫打碎了,所以一般不会看到整条的虫子拉出来,不必紧张。如果有整条的虫,说明孩子肚子里的蛔虫比较多。半年后可以再打一次。

5、春秋季节打蛔虫比较好。

第五篇:《打虫,鸽事日期安排与节气时机》

打虫,鸽事日期安排与节气时机

2009-9-21 0:18:14 武书泉

已阅读7278次{打虫药什么时候虫排出}.

鸽子常见寄生虫的打理应该是鸽友一直关注的问题,而其中数毛滴虫的清除频率最高,国外经常有鸽友一年十二个月大概要做到每月一次的样子,如知名的罗尼凡瑞特等人。但鉴于夏湿冬燥,夏天频率会比较集中,20天到30天以内则必做一次,冬天可以40到50天做一次。对常见的其他体内寄生虫的大的清除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打虫药什么时候虫排出 打虫药什么时候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