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读一篇雷锋日记 读一则雷锋日记

话题作文 zuowen 1浏览

【 – 话题作文】

第一篇:《读《雷锋日记》有感》

读《雷锋日记》有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雷锋同志。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同时也是学雷锋49周年。

1962年,这位感动我们的人物永久的离开我们了,他走的那样匆匆,没带走一针一线,却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精神食粮,给我们树立了永久的榜样,他就是一块永不磨灭的丰碑。

重温是一种回味,是一种反省,是一种感悟。重温经典名著是对知识文化的执着追求;重温历史是着眼过去,立足未来;重温逝去的永不磨灭的丰碑,是对我们道德修养的提升,对心灵的净化。今夕,我们共坐一堂,回味过去,重温雷锋精神。

或许有人说,雷锋已经逝世这么多年了,雷锋精神在今天对我们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为啥今天我们还要学雷锋,做雷锋的传人呢?

定位很重要。对于雷锋,我们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跟我们所有人都一样,而不是一个神,不像人们传的那样神乎其神。他只是做了一些我们看似不寻常实际却很寻常的日常小事,做好了自己的分内之事,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做不到的。多数人都是眼高手低,整天幻想着干大事,不着眼于实际,试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欲想攘外必先安内,做好自身的事,正确定位,在平凡的岗位干好自己分内之事,必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动手必不可少。同样一件事摆在不同人面前,有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没发生一样;而有人却驻足观察,排忧解难,伸出援助之手。

雷锋就是这类人的代表,日常举手之劳的小事,有人不管不顾,以种种理由找借口,而雷锋却在默默地动手帮助着别人,结果呢,雷锋流芳百世,万人景仰,而那些人却随风一样飘去,不留一丝痕迹。因而,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不要吝啬,不要推脱,伟大的事业都是从日常小事开始积累的。

坚持是道坎。万事贵在坚持,无论什么事,一开始做都劲头十足,可几番折腾下来,多少人打了退堂鼓呀。同时,做好事也一样,做一件,做一天好事不难,难得是做千千万万件,做一生得好事呀!我们没做到,所以我们默默无闻,雷锋做到了,所以万人皆知。故无论干啥贵在坚持。

细心是成功的助推剂。我们要有一颗善于发现别人困难的眼睛,不要大大咧咧的,对万物视而不见,要心细如麻,及时发现身边人的异变,遭遇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眼睛,照亮心灵。雷锋就能很心细的发现周边人遇见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

这就是我对雷锋的认识,雷锋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做了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做了我们常人不愿去做、懒得去做的日常小事。

21世纪的我们,不仅要向雷锋学习,更要学习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与时俱进,是我们一道必要的、丰盛的精神食粮。

60年代,雷锋精神等于真善美。

70年代,雷锋精神等于爱憎分明。

80年代,雷锋精神等于钉子精神。

{读一篇雷锋日记}.

90年代,雷锋精神等于爱岗敬业。

那21世纪呢,我们无法回答,这个新世纪真的变化太大、太快了,不仅是物质面貌,变得更多的是精神面貌。

本世纪初,我们就已经卷进了关于道德的漩涡,社会争论也层出不穷,道德底线,道德丧失·······06年南京彭宇案将道德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至今未能完全平复,此后,此类事件层出不穷,令人一次又一次的质问,拷打着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最终竟然在网上出现了关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卷调查,这需要回答吗,这是中国人自己在打自己的脸呀,我们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传统文明何去何从了呀?11年的小月月事件又一次彻底凉了我们本已发冷的心,无疑是泼了一盆冰冷冰冷的水,伤的我们好重好重,我们的心好痛好痛。

我们开始回忆雷锋的年代,我们憧憬,我们翘首企盼。我们呼吁学雷锋,虽不知结果会如何,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学雷锋”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举动,无论社会多么浮躁、功利之风如何盛行,对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等道德价值的弘扬不能放弃。

作为我们,更应清楚认识到,决不能随社会大潮,随波逐流,我们要有想法,有立场。我们可能成为不了雷锋,但我们可以做雷锋的化身,雷锋的传人,扬正气,促和谐,以正社会不正之风。为子孙后代树立好鲜活的榜样。

虽然前进道路中困难重重,但我坚信,有一天,我们会生活在处处有“雷锋”,处处有人做好事的社会中。因为我们有着千千万万的

志愿者队伍,我们手拖一片天,我们奉献一片爱,来感染我们的同胞,融化坚冰,净化心灵。我们都是雷锋的接班人。

愿明天更美好!愿“雷锋”永驻!

第二篇:《读雷锋日记有感》

{读一篇雷锋日记}.

雷锋日记感想 在三月学雷锋月里,我们机械基础部展开了有关学习雷锋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这个月“五个一”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读《雷锋日记》。有人说雷锋做了好事还把它记录下来,这还似有些做事张扬,但我觉得《雷锋日记》是我们这一代宝贵的财富。虽然我不止一次阅读过它,但每读一次我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总能发现自己与他之间的巨大差距。我们提倡雷锋精神

雷锋出生在1940年简家村的一个冬天里,他一生从事革命事业,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人民,他曾经在日记里写着: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叔叔是多么伟大啊,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了,可他的螺丝钉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者你生活的岗位位上?""”这是出现在雷锋叔叔日记中的一段,从这里,我知道了雷峰叔叔是那么的尽职尽责,他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可是他却做到了自己的本分。坚守着自己生活的岗位,他是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光荣的,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我们难道不是也应该学习雷峰叔叔,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吗? 雷锋叔叔艰苦朴素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他那穿破了的衣服,补好了再穿,在军队里,其他日常用品他也少领,自己够用就行了。与雷锋叔叔相比,我们实在惭愧,衣服划破了一个小洞,丢掉;鞋子旧了,马上换掉;书本脏了,把他扔掉;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都不懂珍惜,从来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没想过这些生活都是革命者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这种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格外珍惜才对啊!

他心中沸腾的满腔热血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熄灭的。有次外出活动,天上突然乌云滚滚,顷刻间,豆大的雨点便从空中砸了下来,似有千斤重,像箭一样射下来,重重的砸在人们身上。负责打队旗的雷锋把衣服脱下来,将队旗和红领巾包起来,自己光着小脊梁任凭风吹雨打。同学们说他傻,将队旗和红领巾拿下来不就行了吗?可他却郑重地说:“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和队旗一样,都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咱应该格外珍惜。”而就是这样一句话,深深地感动了他的那些同学。从此,他的同学们也像他一样,对队旗和红领巾心怀至高的崇敬和尊重。雷锋总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从小事感动着周围的人们;雷锋总是这样,一心一意为的为人民服务。

想必大家都知道雷锋的“钉子精神”。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着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去学习,于是,他就把书放在挎包里,随身带着,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的工作,他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去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太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够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一个是钻。学习上也应该提倡。的确,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很多人都抱怨时间太少,没功夫学习、看书,这时,我们就要想想雷锋的钉子精神,要学会善于挤时间,善于钻时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繁忙是生活中去学习看书,去丰富、充实自己。

雷锋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他的这些事迹都告诉我们:身边的一点点小事,也可以为他人服务;一个小小的岗位,只要做好了,也能干出一番大事业。不要因为自己身在基层而否定自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样,自己就是最好的。

如果是一米阳光,就要去照亮黑暗,哪怕只是微光;如果是一滴水,就要去滋润干涸的地方,哪怕只是一点点;如果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要永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哪怕自己的工作很无聊。

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精神,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它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雷锋,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间带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象征,我们要时刻铭记在心。

人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还要不要学雷锋,雷锋精神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天我重新看了一遍《雷锋日记》,对雷锋,以及对他的精神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仍是那么感人。他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雷锋,还有雷锋精神永存。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为大家服务为宗旨,乐于助人。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更应该以雷锋同志为榜样,体现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应该想起雷锋,咬紧牙挺过去,不向困难低头.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学习雷锋的勤俭节约,让这些钱发挥最大的作用,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让他们与我们共享人间的快乐,人间的温馨. 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以雷锋为榜样,造福人类,永远为人民服务! 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11131222 XXXX

第三篇:《读雷锋日记》

读《雷锋日记》有感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者你生活的岗位位上?……”雷锋的这段话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在三月学雷锋月里,我们身边涌现出许多“活雷锋”,看着这情景,我又拿起了《雷锋日记》,每次看,我都深有感触。

雷锋出生在1940年简家村的一个冬天里,童年时失去父母兄弟,成为孤儿。新中国成立后,雷锋得到前所未有的关爱,顺利入小学,进少先队,当机要员,到钢铁厂,参军。他因表现优异、“节约”、“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生前即是“名人”。

1960年11月,《前进报》首次发布雷锋日记。1962年8月10日,因公殉职5天前,他写下最后一篇日记:“今后,我要更加热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

雷锋的仁爱直指人心最软处。他一生从事革命事业,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人民,他曾经在日记里写着:“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他的一生,得到了爱,更传递了爱。

{读一篇雷锋日记}.

雷锋“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对自己抠门对别人大方,攒钱捐给灾区,送给有困难的战友,时常义务劳动,在火车上帮旅客端茶送水……雷锋带来的温暖,简单质朴,却抵达人心。日记中,雷锋写道:“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读一篇雷锋日记}.

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威力无穷的精神原子弹”迅即温暖全国。

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尤其是开展诸如党的宗旨教育等,更是各基层单位所不可缺少的。当然,教育的形式很多。尤其在当代,科技飞速发展,网络普遍应用,更为教育的形式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式。但从结果看,有的单位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言教”有余,“身教”不足,致使教育打了折。{读一篇雷锋日记}.

“不教之教,无言之诏。”教,不见得都刻意为之。有一种教,不表现在言上,而表现在行上;不表现在专项活动中,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如雷锋默默奉献为人民,有些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但他是责任使然,真情所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成长为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不教之教是一种自觉。这种自觉,发自内心,出自真情,无作秀心,有真为意。这种自觉,好似山涧小溪,有人无人照流;又如春天小草,有风无风照生。

不教之教是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党性,见于行动。信仰不在嘴上说,而在身体力行;不在人不信,而在己不为。只有自己真信真为,才能感动他人、激励他人。

不教之教是一种自强。这种自强,强在靠自觉创造环境,靠自信优化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既可成人,也可败人。人,既受制于环境,又创造着环境。人的好行为、

高风格如“无言之诏”,既感人又教人,既服人又化人。“不教之教”,让党的好传统、好作风,既显美于当时,又留芳于后世。

但是,过于匆匆的脚步,时常把灵魂落在后边。在中外都出现“小悦悦事件”的时代,媒体开始了新的寻找雷锋之旅。

焦躁中,一些媒体为追求“轰动性”、“眼球效应”,大篇幅报道冷漠、阴暗,有时因偏听偏信,造成严重负面社会效应。人最可贵的便是自省,媒体也是如此。之后,媒体开始给予“寻找雷锋”更多版面、更长时间段。

寻找中,我们发现,其实有太多雷锋。“小悦悦事件”中,拾荒的陈贤妹伸出援助之手。“最美妈妈”吴菊萍,一刹那间,托起年幼生命。东北汉子谢尚威,接住坠楼少年。“最美女孩”刁娜,为救受伤女孩而被汽车撞断了腿……在东北、在江浙、在中原,在祖国每片土地,都找到了“雷锋”。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坚守十年,每年都在找新的雷锋。十年,它为时代树立了新的良心群像。在大凉山深处跋涉20多年、创造邮路传奇的王顺友说,“我比不上雷锋,但我要学雷锋。”雷锋是“感动中国”者心中的标杆。{读一篇雷锋日记}.

因为找到“雷锋”,人心不再冰凉。“雷锋”在身边!

有“一抓清”之称的售货员张秉贵、为抢救落入粪池的掏粪老农而献出24岁生命的大学生张华、骑着旧自行车常年奔波于6000多户居民中间的水电维修工徐虎、让乘客如沐春风的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不同的时代,这些最为普通的人,赋予“雷锋”新的内涵。

有时,他们是“志愿者”、“义工”。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读一篇雷锋日记}.

树地震中,数十万志愿者,奔赴救灾一线。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上,大学生们义务服务……

有时,你不知道他们是谁。你只知道他们在“多背一公斤”,他们在义务支教,他们为远方孩子的午餐捐了不多却暖的钱款……

他们,就是雷锋。

新的时代,“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人日渐增多,雷锋精神方兴未艾。

雷锋是一个人名,雷锋更为一个伟大精神冠名。

雷锋是一座塔名,雷锋更是一座永恒的精神灯塔。

无论再过多少年,今日一些偶像或已湮灭,雷锋却一定还在!

第四篇:《读雷锋日记有感》

读雷锋日记有感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日子里,这首传唱了几代人的歌也许又会在许多人的脑海中、嘴巴里响起,因为它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 在中队组织的读雷锋日记的活动中我深刻的体会到雷锋同志是个为别人着想的军人,他坚定、有责任感、乐于助人。雷锋同志那默默奉献,忘我劳动,尽职守,艰苦奋斗,生活简朴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放光芒!我记得雷锋同志有这样的名言: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热情。

雷锋同志的日记不是不可告人的,雷锋同志用劲一生的力量为人民的革命奋斗、为祖国的繁荣而奋斗。他的日记是革命的,他的日记不是用来记录隐私的而是时时刻刻作为警钟来警示大家的!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者你生活的岗位上?""”这是出现在雷锋同志日记中的一段,从这里,我知道了雷峰同志是那么的尽职尽责,他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可是他却做到了自己的本分。坚守着自己生活的岗位,他是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光荣的,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我们难道不是也应该学习雷峰同志,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吗?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段被话剧《立秋》中丰德票号至上而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背诵并谨慎遵循的祖训,是雷锋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我认为这更应该是所有立志“不枉人生、不虚光阴”的人的座右铭。

作为一名合同制消防员,我更应该向雷锋学习,积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五篇:《读雷锋日记》

读雷锋日记

“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句话一直伴随我走过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这句话一直萦绕着我的耳畔。惭愧的说,每次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它就像风一样,从我左耳进,右耳出。一直到我看了雷锋日记,雷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终于明白了学习雷锋的意义。

学习雷锋,先要了解雷锋。读了雷锋日记后,我不禁到处查资料来了解雷锋了。雷锋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雷锋日记中的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雷锋同志就像那钉子一样,牢牢地守在他生活的岗位上。雷锋同志提倡“钉子”精神。只要愿挤,时间总会是有的。就像钉子,靠它的钻劲和挤劲,在一块没有一个眼的木板上钻出眼。在我们的学习上,我们要学习钉子的钻劲和挤劲,

使自己善于钻也善于挤。

雷锋叔叔艰苦朴素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他那穿破了的衣服,补好了再穿,在军队里,其他日常用品他也少领,自己够用就行了.与雷锋叔叔相比,我们实在惭愧,衣服划破了一个小洞,丢掉;鞋子旧了,马上换掉;书本脏了,把他扔掉;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都不懂珍惜,从来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没想过这些生活都是革命者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这种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格外珍惜才对啊!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读一篇雷锋日记 读一则雷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