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读完孔子后的感想 读完古诗后的感想

话题作文 zuowen 5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孔子》读后感》

11旅管2班

马丹凤

《孔子》电影观后感 111208222

关于《孔子》 ,之前在这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有过了解,但是并没有去看。因为在得知孔子的扮演者为周润发的时候,我直觉认为发哥饰演的孔子无法达到我的期盼值,所以当初我没有去关注这部电影。

这次,因为老师的作业要求,我去看了这部电影。观看后的第一感想是,发哥果然演不出我心中的孔子,但是,他已经演得很好了。孔子,作为对后世影响深远、广泛的历史人物,他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他的著作,更是他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这样的一个对于我们来说神一般的人物,发哥将他饰演的贴近我们凡人,已经足见他的演技了得。 《孔子》这部电影主要从孔子年轻时期受到鲁公重视担任大司寇讲起。正在孔子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之时,受鲁国“三桓”排挤驱逐,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终于晚年返乡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殁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有很多,例如齐鲁会盟时,孔子势单力薄与齐大夫黎鉏谈判;以少胜多平息公山狃叛乱;“子见南子”,孔子以一句“从未见过如此好德如好色的人”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而南子的一句“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成为了我在整部电影里面记得最清楚的台词;等等。

其中,让我记得最深刻的片段是颜回舍身跳入冰水中捞书,最终死于非命。在书籍泛滥的21世纪,我们或许不能理解颜回的举动,但在春秋时期,书籍是一种很稀少很珍贵的财富,落入冰湖中的书籍,更是孔子当时穷困潦倒的现状中的精神支柱,可想而知为什么颜回会拼了命去挽救书籍。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孔子待他更甚亲生儿子,视他为最终的衣钵传承人,但最后却是英年早逝。当看到孔子在湖上痛哭着让颜回上岸,孔子抱着他的遗体四个时辰不动时,心里也有一种沉甸甸的哀伤。

《孔子》这部电影不能说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它的后半部分故事情节平缓,人物光彩尽失,节奏相对拖沓,视听语言相对混乱,观众很难清楚电影最后到底讲的是什么。不过至少完整地表达了中心思想——孔子思想:礼仪之道、为人处事之策、为官之德,为师之道,正是当今中国社会所缺失的。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儒家思想,引发观众的反思。

第二篇:《《孔子》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记录表

教师姓名 袁红敏 2014 年月

第三篇:《《孔子少年的故事》读后感》

《孔子少年的故事》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从寒假作业里读了《孔子少年的故事》,使我明白了任何天资的背后,更多的则是辛勤的汗水和超凡的努力。孔子的勤学苦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读完后,我为孔子那种对学习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震憾,联系到我自己,感到万分惭愧,记得有一次,我把老师补置的作业留到晚上做,结果到了晚上我又要看电视,差不多想睡我才想起作业没写,但已经挺不住了,然后心想:“明天早上再写吧,反正老师也不会讲。“于是,我把作业和书整理好放回书包,躺在床上睡着了。就这样,我养成了懒做家庭作业的习惯,每次都是等到晚上,晚上又等明天早上,结果没有一次完成,一次次被老师给批,我的学习成绩一段时间开始下滑,看到比我差的同学成绩都比我好,我难过得想哭,好在我有一个紧跟我学习的好妈妈,她知道我的成绩是懒造成的,为了让我及取教训,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儿子,你知道了成绩下滑的痛苦了吧,如果你不想继续这样下去,你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放学回家必须先把作业完成再去玩,否则往后下去你的成绩更不会好。”听了妈妈的话,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下定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

从此往后,我努力改变自己的懒惰,终于在这个学期的期未考试考出了好成绩,尽管不是最好,但我从中悟出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喜悦。

四年级:罗秀小学

第四篇:《阅读孔子,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阅读孔子,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摘 要:感悟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学习孔子在现代仍然

有着重要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了深

远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孔子;孔子精神;孔子的人格魅力

2011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62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

子,我打开音响,如梦如幻的音乐带着我穿越时空,去山东曲阜参

加一场非常隆重的祭孔大典。在高雅的乐曲声中,孔庙的大成门及

大成殿各门缓缓地打开,铜像、古柏、大殿逐一展示在我的面前,

那带着浓厚儒家文化特色的歌舞仿佛在向我述说着千古中华历史

文明。

在孔庙的大成殿前,是杏坛所在地。相传此处是孔子讲学之处。

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参加完祭孔大典,我在杏

坛坐下,陷入了沉思""作为一名从教近二十年的教师,对自己所

从事的职业,有着太多的酸甜苦辣。刚投身教育时,我彷徨;收入

比不上其他行业,我失落;面对调皮的学生,我无奈;职称没有着

落,我焦虑;讲了一堂好课,我快乐;教师节学生表达心意,我感

动""可是现在面对十年如一日的三尺讲台,我似乎有点懈怠了。

面对孔子,我是渺小的。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家。虽然他在政治上没什么大作为,但他对教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读完孔子后的感想}.

他被称为“万世师表”,是广大教师的学习榜样。今天,我离孔子

第五篇:《关于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关于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孔子被围困在匡城时,照样抚琴唱歌。子路请教他为何不害怕,他说了四种勇敢。他说:“在消遣行动不避开蛟龙,这是渔夫之勇;在陆地上行走不避开猛虎和野牛,这是猎人之勇;刀刃在眼前交错,却能视死如生,这是烈士之勇;知道穷困有命数,通达有时运,大难临头而不畏惧,这是圣人之勇。” 虽然是四个勇敢,但却有几个道理。人生在世,难免有点不顺,应该如何面对?我认为应该向上面四条那样。我们也要一样,在任何事前要勇敢,要自信。认为自己能过得去的。{读完孔子后的感想}.

孔子这几句话,虽然少,但却能教导我,遇到困难要勇敢自信! 人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心里想着可以!就一定可以。

第六篇:《读“孔子的心灵修养”时的感悟》

读“孔子的心灵修养”时的感悟

谭婧婧

何谓“心灵修养”,“心灵”又是什么?我认为“心灵”——他能感受到喜、感受到怒、感受到哀、感受到恐惧、感受到痛苦,心灵一种器官,动物与生俱来就拥有的一种器官。它是一个生命场,它是以“场”的形式与周围世界发生相互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能量场,通过与周围世界接触,不断的吸收、消耗、转化自己所拥有的能量。而“心灵修养”,就是通过修养自己的心灵,感悟到世间的喜、怒、哀、恐惧、痛苦,感悟周围世界对自己的影响,感悟到自己内心的升华纯净。对我们年轻老师一代,我们又该如何净化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修养呢?

《论语.为政》中描述了孔子自己对心灵的修养提高的理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孔子十五岁时开始懂得了立志学道。我们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而是要这些花样年华的少年懂得“求学之道”,让他们自己感悟到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真正理解且能做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才是我们老师对花样年华的学生教育的重任。 而“三十而立”,意思是说他到了30岁时,懂得了行事为人的准则。这种行事准则就是儒家所传承的“仁、义、礼、智、信”。年轻老师的我,此时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学

会社会交际。要去接触、交流、理解、宽容自己身边人与事。要学会各种与人与社会打交道的各种技巧。不过,书籍,也很必要的,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同时,老师要做到教学要精,要专,必须经过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以及虚心听取师傅和他人的教导。

再看,“四十而不惑”,“惑”是疑惑,指孔子到了四十岁,对学问、对人生的框架才无疑虑,才真正懂得了人生的智慧。作为老师,真正能够做的“不惑”,我们的路慢慢远兮。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从经验里找到智慧的。许多简单的道理,自己听来的看来的,有时都不一定能做到,只有自己切切实实经历了,才发现社会的奥妙。社会是所好大学,要学会从中萃取锤炼日益精华,让自己在社会中不断打磨,我们才会变得成熟,才会懂得智慧。所以,我们都需要在艰难中不断历练自己,总结自己。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指的是孔子到了五十,六十岁时,他懂得了天命和顺命,这是他进一步懂得了在道德以上的价值,这是圣人在心灵修养上最后的造诣。教导我们要顺其自然,尊重事态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要逾越规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积累知识,丰富发展自己,因为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慢慢体会完圣人孔子的心灵修养,我感觉到圣人站在高高山巅之上,而我此时仍处于山脚之下,我的责任重大,不过我会勇敢的昂着头,爬上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七篇:《读孔子语言观的感想》

读《论语》语言观的感想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虽然他不是语言学家,没有系统的语言理论。但一部《论语》就有许多处直接涉及到了人的语言问题,《论语》是以“仁”为核心的,《论语》中所谈的“言”(言语,说话)也是围绕“仁”这个轴心旋转的。孔子往往把“言”与仁-行-思想-道义等联系起来探讨问题。在孔子看来,言语是服从于仁的,有违于仁的言语是不好的。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说话巧妙,脸色好看,仁就少了。言语应当如实地反映事物,实事求是,实实在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能花言巧语。否则,就不符合仁的要求。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当自己说下第一个谎言之后就应该准备好说第二个第三个,等,你会用无数个谎来圆你的第一个谎。记得看哪部电视剧时,有一位演员说过:“说实话伤别人,但是不说实话伤我自己,这就是我。”喜欢她的这种无所顾忌的坦率,这样的真性情,也许正因为我缺少所以多了那么一份向往之情。我只是繁杂的大千世界中不起眼的一名,常在想,自己说的话其实根本就无所谓,不会像金融海啸一样可以席卷全球,所以大可不必谨慎细微的处理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但是事实终会让我明白,说话是一门艺术,是我的一生都要致力于研究和学习的一门课程。正如这次实习时,实习学校的校长在请我们吃饭时聊到这个话题时说的一样,:“我每天睡觉前总会总结我这一天所做的事与所说的话是否正确,是否得体,有没有伤害到了哪个不应该伤害本也无心伤害的人,哪句话说错了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样说,我一直都在反省和改进自己,所以说说话是一门艺术。”这就是一名经理过沧桑,岁月的洗礼,人生的磨难之后的一位老者给我们的忠告,是用其一生的经验总结出的为人之道。这就是为什么说他们的学校是一个大染缸,但是作为大染缸中里领头者却能带领她们一直前行的秘诀,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什么样的人应该说什么样的话,怎样才能让其服你,这是智者的生存之道,我们需要学习。

在孔子看来,言语是表现思想的,既可以表现好的思想,也可以表现邪恶的思想。他评价《诗经》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论语·为政> 。就是说,三百首诗虽然不能说都是精华的东西,但是其中没有杂念或者邪恶的货色。诗是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写的,语言是表现思想的。这需要一种怎样的文学功底与能力,需要怎样的境界,凡世中的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没有杂念,一直认为自己年轻时,可以说是小时自己真的可以不用想那么多,整天只为单纯的好还学习而生活,没有杂念,或许会少了那么几分色彩,或是惊心动魄,但是生活不就应该是由无数个平凡的日夜组成嘛?也许随着世事经历多了,我会看得更开,做到尽量没杂念。

他还要求人们要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 ,努力做好该做的事,而说话要谨慎。依据孔子的观点,言语不是空洞的,是表现思想的,思想是言语的内容和意义。思想是有一定规范和原则的,不能随意表现,不能信口开河,无所顾忌。看就如孔子所说的不能无所顾忌,我希望自己可以无所顾忌,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只能和自己说,自己和自己说就不会出现注意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了,所以网络上才会有那么多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但是那真的是可以畅所欲言的地方吗?我还抱着置疑的心态对待。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就是说,先要把要说的话做到了,然后再依据做的把话说出来。关于言行关系的说法还有:“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君子不要轻易说话,行为上要敏捷;不要说空话,要先做后说。“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讲的也是言行关系,要说真的很容易,但是要做那是需要毅力,坚持、执着有时还不能缺乏信仰的。我想拥有的太多,所以我总是会很快的答应别人的要求,妈妈每次打电话时都会嘱咐我好好的学习,好好的为快要到来的毕业考试准备,为了让自己以后有个好的工作,她比我还担心还着急,而每次我都会回答好的,我在好好的看在好好的准备着,扪心自问“我真的做到了吗?”是谁整天坐在电脑面前看着没营养的肥皂剧?是谁整天在睡觉,又是谁一有机会就到处出去玩耍,那个就是一直在说:“我会好好看书的”我。我讨厌这样的自己,多少

个夜晚我会后悔自己的不该,我会内疚自责,但是一觉睡醒,我就还是我了。

“言必信,行必果”同时体现了另一层语言方面的意义,那就是言语要遵循诚信的原则,符合道德规范。说话一定要讲信用,行动一定要有结果,讲了的话要兑现。孔子说“信近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就是说,信任近乎道义,诺言就是可行的。自己承诺的事自己就要兑现自己的诺言,这是大丈夫的姿态,更应该是每个人的生活姿态,这样在生活中,我们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信任是需要长时间的作用建立起来的,但是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分崩离析,那是一种心力竭尽的痛,所以我们总是很小心,只是为了赢得别人的信任。

总之这次学习《论语》我的感受很多,明白的更多,虽然有太多的别人会怎么看,为了别人我要怎么说要怎么做,这就是生活,我们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那些爱我的人不再为我担心,为了自己的明天会更好。

第八篇:《《孔子》读后感》

杂谈

看完《孔子》,感触颇多。

首先在封建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他们深受正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一开始都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是美好的人生道路并不都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走的。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许多文人无法自保,因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情结”是大众化情结,即民众情结。文人出生的士人,更多的是考虑下层社会的利益,有着儒家“天下归仁”的情怀,但他们却不能找到或不能遵从于官场的定律,因此常常受到非议和排挤,在这种仕途不顺的处境,这时候他们的人生选择也就有所区别,但又无外乎三种,一种是归隐田园山林。尘世太流俗、官场太黑暗,这是他们归隐的原因或者借口。他们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们要坚守知识分子的原则和良心,他们要守候自己高贵的精神家园。于是,他们选择了归隐。他们的代表有安贫乐道、“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的五柳先生。但是陶渊明等人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远离政治,憎恨政治这便是与儒家哲学相反的隐士哲学。

另一种则是无论顺境逆境,也无论在朝在野,都秉承着书生报国的基本信念。在他们看来,一个读书人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就体现在家国天下之中。书生报国,是一种人生使命,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精神支撑。这里先看看儒家先贤孔子,一开始孔子在鲁国为官,这也是孔子一生比较顺风顺水的时候,与鲁国政坛更善于权谋的季孙斯等权势相比,孔子这个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天真了点儿,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也是吃力不讨好,只好背井离乡在春秋列国之间流浪了14年,当时孔子还不是后世那样的国际巨星级的圣人大腕,衣食尚不得周全,所以流浪过程肯定狼狈不堪。但是过着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孔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宣传自己的理念,希望社会能够恢复秩序(周礼),人们能够各自安守本分,社会物质比较丰富,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讲究同情心互相爱护(仁爱),也即实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可以说像孔子这种知识分子并不少见,他们都想入世为官,身居要职,他们想为民请愿,为国出力,但他们几乎都是政治文盲。他们秉天而行的性格,只能让他们在政治纷争中步履维艰,进退维谷,他们不懂得左右逢源,于是处处碰壁。

在后世的儒家思想中,形成了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读完孔子后的感想}.

它提倡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求现实生活的人们面对生活的艰难和坎坷的时候,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诸如屈原的上下求索,李白的自信人生,苏轼的豪迈奔放,孔明的死而后已""都是这种思想的最好表现。它包含了孔子和隐士们的积极人生观,告诉我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仅是一种心态,而且更是一种智慧,命运与机会常常青睐于那些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同时它又摒弃了那种自暴自弃和不知道“退一步则海阔天空”的人的思想。其实这种思想才应该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追求。拥有这种思想的知识分子心系国家,同时又不忘了明哲保身。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使远离朝野,退隐山林,仍然心系着天下黎民。

现在让我们把问题拉回现实,时代在变迁,古代的知识分子先进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在我们现代社会可能不管用。那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可算是现代的知识分子了,那么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是像周恩来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这个目标很可贵,但是太大了。让我们说点更实际的吧,我们现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毕业以后找一份好的工作,但是我们现在的学习就仅仅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吗?这听起来会很悲哀,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大学的课程为什么还要那么多,我们直接学我们的专业课不久行了嘛。不是的,看一下培根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在学马克思,在学近代史,在学""的原因。一门优秀的课程,不止是在让我们学知识,更是在塑造我们的人格。大学不是技校,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门专业,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我们不能再拘泥书本,而是要经过系统的思维训练,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才会不再单纯从简单记忆或者机械模仿的角度来考虑,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与非大学生区别开来,才不愧为一名大学生!

前段时间非常流行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也明确的告诉我们读大学,要读出一种气质,塑造适于自己的性格!要读出一种气度,打造忠于自己的人气!要读出一种气概,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也许你会抱怨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不好。但是,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不怕专业冷门,只怕学艺不精。不管{读完孔子后的感想}.

你的专业是什么,只要你在这个领域确实学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成就一番事业。也许我们只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但我们一样可以在学习中了解、喜欢、热爱这个专业,一样可以让它成为你成功的桥梁!

所以我们要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学四年,一晃即过。记得有个师兄跟我说,他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大赛是很不屑的,他说现在突变因素很多,你现在所规划好的人生道路可能跟你以后真正的人生相差很大。但是我想问的是,你现在都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你又怎么去走好它呢?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选好自己的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前进,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第九篇:《孔子中庸思想读后感》

孔子中庸思想读后感

中庸是孔子学说中最基本的范畴,是贯穿孔子思想体系的;一贯之道”,也是孔子思想精华之所在。中庸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其核心是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要把握好;度”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读完孔子后的感想 读完古诗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