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鲁迅是土豪吗 鲁迅简介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于鲁迅先生,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读过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陌生是因为我对鲁迅先生还充满着许多疑问。比如: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认为答案是严肃。因为鲁迅先生的神情是严肃的,文章是严肃的,笑也是严肃的,同时也充满着慈详。从鲁迅先生的“笑”和“文字”中读出一份执着、固执和严谨,每一个文字都含着深刻的含义,耐人琢磨;同他本人一样需要细细品味""

这也就是我不解的地方,为什么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起来怪怪的?所以我一直避开这些文章,去读曹文轩、去读《草房子》。可是我发现这些文字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而鲁迅先生是不明说的,只有仔细品味,才能有所体会。

我觉得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有时会比较乏味,因为大多数文章都有着一样的写作风格,我知道是因为当时年代的原因,所以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悲凉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有时读了,让人一筹莫展。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平凡而伟大;严厉而慈详。

六年级:新梦圆

第二篇:《鲁迅在广州》

对鲁迅的重新认识

姓名:冯富燊 学号:13328046 学院:岭南学院 摘要: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然而一直以来,笔者所接触到的鲁迅都是严肃、认真甚至是有点神化了的。实际上,这些只是鲁迅的一个片面。真实的鲁迅是一个更为有血有肉的人,简而言之,更趋近于一个普通人,或者说,他就是那样的一个普通人。

关键字:鲁迅、爱情、许广平、青年、廖立峨、中年焦虑

笔者自认为对鲁迅没什么研究(正如老师口中所说的“文盲”),所以谈不上一些对鲁迅精神层面、革命性、文学风格的深刻想法。虽说如此,但是这门课程的确是让笔者有所收获,可以说是颠覆了一直以来笔者心中的鲁迅形象,使笔者知道了鲁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以前,接触鲁迅的途径只是通过课本教材,而课本教材中鲁迅文章的主旨都是批判、讽刺社会黑暗什么的,因此也就觉得鲁迅是个很严肃认真的人(也就是老师所说的“高大上”)。除此以外,由于鲁迅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笔者还一度以为鲁迅是个穷人(现在觉得自己好无知"")。

先说说鲁迅的经济,实际上,在中国近代的时候,知识分子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优厚待遇,鲁迅任厦门大学教授时就有每月400大洋的收入(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而后到了中山大学任教授兼教务主任时月薪更是达到了500大洋。再加上各种稿费,可想而知,鲁迅是个有钱人,也因此,鲁迅拥有两套大面积房产(若不是鲁迅一生中遇到了不少坑货,如周作人与其妻以及廖立峨等,我觉得鲁迅还能过得更加体面)。鲁迅虽然平时作风艰苦朴素,但他并非是一个彻头彻尾艰苦朴素的人。在有些地方,鲁迅还是体现出了“有钱任性”的特点,这一点,在鲁迅吃的方面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鲁迅是个实在的大吃货且其吃货的程度也把笔者吓到了),比如说鲁迅刚到广州任职教授和教务主任而中山大学还没开学时,鲁迅常去茶楼喝茶,还吃3块大洋一盒的点心,其后因为有朋友来,竟和朋友连吃10天馆子(真的好土豪)。鲁迅还很喜欢吃零食,搞得自己30岁不到牙齿就坏了一大半。从以上,可见其经济富裕。但这些也正正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鲁迅不是圣人,他只是个普通人,他也有自己的日常爱好。

而最颠覆笔者对鲁迅认识的,则是他的爱情。首先,笔者觉得鲁迅在

爱情上是个很大胆,而且敢于打破传统的人。在当时相对保守的社会环境下,即便自己名义上已有了妻子——朱安,鲁迅虽有犹豫,但最终仍勇敢地高喊“我可以爱”而与年纪小其17岁的许广平走到了一起(这也体现出了鲁迅思想的前卫性,当然,刚了解许广平小鲁迅17岁是的确是颇为惊讶)。

至于鲁迅与许广平之间的爱情,其中让笔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课堂上所引用的《两地书》,从这些引用的《两地书》中,笔者发现,鲁迅原来竟也可以是这么一个可爱、孩子气的人。

具体有一下几段:

1.“我在船上时,看见后面有一只轮船,总是不远不近地走着,我疑心就是‘广大’。不知你在船中,可看见前面有一只船否?倘看见,那我所悬拟的便不错了。” (《两地书·三六》)从“在船上”可知,当时二人正坐上分赴广州厦门的船,所以是刚分开没多久,然而鲁迅便开始十分思念许广平了,从而产生了这段犹如妄想一般而又似乎略带神经质的语言(按老师的话讲就是鲁迅也思春了),让人不禁一笑。

2.“听课的学生倒多起来了,大概有许多事别科的。女生共五人。我决定目不斜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直到离开了厦门”,这段话好像小女生吃醋时候说的话一样,不知鲁迅是受到了什么刺激,好像吃起许广平的醋来了,而且表达地竟然如此孩子气,也是让人哭笑不得(莫非也是鲁迅的幽默?)。

3.“连夜间小解也不下楼去了,就用磁的唾壶装着,看夜半无人时,即从窗口泼下去。这虽然近乎无赖,但学校的设备如此不完全,我也只得如此”(《两地书o六二》),看完这段话后笔者可谓下巴都掉了。因为怕蛇所以夜间小解用唾壶这很合乎常理(说实话没想到鲁迅会怕蛇,还以为鲁迅是天不怕地不怕),然而,半夜没人确往楼下泼尿这个实在是,就连鲁迅本人也承认说“近乎无赖”。瞬时,鲁迅在笔者心目中“高大上”的形象崩塌至尽。原来鲁迅偶尔也会有这种流氓般的行为,但从鲁迅的笔下写出来,倒平添了几分可爱。而这,正恰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鲁迅。

而说到鲁迅的爱情,除了他的勇敢大胆以外,还有一点让笔者很佩服,就是他对待朱安的方式。如果是笔者是鲁迅,在生命中的真爱——许广平出现后,定会把朱安休掉。因为朱安是母亲强加的而自己对其又没有任何感情的(文化程度不同、思想不同,与朱安完全没有共同语言),说不准笔者还会因为母亲骗婚一事而对朱安心存怨念(反正就是看她不爽),不仅如此,只要朱安在,许广平就没有名分,所以笔者会休掉朱安。 然而鲁迅却不是这样,在这个问题上,他考虑了很多。首先,在当时

那个社会上,妻子一旦被休,将会造人鄙视和唾弃,无法立足于社会上,所以朱安如果被休掉的话,下场将十分悲惨。再者,虽说朱安是母亲强加的,但这也是母亲的好意,而且,朱安被嫁过来不是她自己的问题,是当时的封建社会所酿成的悲剧,因而不应该把气撒在朱安身上。所以鲁迅最终保留了朱安的名分。从中不难看出,鲁迅其实是个宽容、厚道或者说情商高的人(对公敌却是尖刻的挖苦讽刺,毫不留情面)。

鲁迅还有一个方面也让笔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对青年的爱护。首先是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对于进步学生(其中包括许广平)的压迫给予庇护。再者,在“四一五”事件中,他挺身而出,为营救被捕学生大声呼吁,以致鲁迅最终愤而离职(营救失败)。而在广州期间,鲁迅还创办北新书屋,为处于文化氛围淡薄的广东的青年们提供可读之书(亏本营业)。而在鲁迅对待廖立峨的方式上,更体现出了鲁迅对青年的爱护(当然,也存在鲁迅个人对于廖立峨的感情),一开始廖立峨等七人因为在厦大闹风潮而被校方开除,此后,鲁迅便安排他们在中山大学继续求学。不仅如此,鲁迅还赠了不少书给廖立峨,而且还对廖立峨提出了读书要求“广州中大今年下半年大约不见得比上半年好。我想,你最好是自己多看看书。靠教员,是不行的,即使将他们的学问全都学了来,也不过是‘瞠目呆然’。倘遇有可看的书,我当寄上。”(《鲁迅全集》,卷12,第82页)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对于廖立峨的关心,不希望其个人发展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再者,在廖立峨一行人刚到上海时,鲁迅不仅将他们从旅馆接到自己家中住,还“买什物十余元,以棉毯二枚分与立峨。”以致发生后来的“义子”事件时,鲁迅还多次满足廖立峨无理甚至趋于勒索的要求后才终与其决裂。如此宽容忍耐,以致于旁人都觉得鲁迅有点不可理喻了。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正是鲁迅对于青年的宽容和爱护(包括高长虹攻击鲁迅时也是如此),当然,无形中多多少少也有鲁迅思想中的“进化论”在作祟。反正从结果上来说,鲁迅是对青年爱护有加的。 回过头来,上面说了那么多鲁迅的“好的方面”,下面来说一下鲁迅的一下“不好的方面吧”,也就是一些鲁迅相对弱势一点的地方——鲁迅的中年危机。

正如前面所说,鲁迅并非神仙,在鲁迅的中年时期,他也有着中年男人的焦虑和压力。首先,由于鲁迅多年孤独,可想而知,在与许广平的爱情萌芽不久后二人又紧接着奔赴(分隔)两地,对于处于厦门的鲁迅来说,这是何等的煎熬,可以说是,嗅着爱情玫瑰的芬芳,却又不得不被思念的刺所刺痛着。再者,虽然受着爱情的滋润,但是分隔两地又为鲁迅带来对爱情的患得患失(不安全)感又使鲁迅产生了害怕失去爱情的焦虑(鲁迅的长期孤独更是大大加深了这种患得患失感)。

即便是后来鲁迅去了广州得以与许广平会合从而减少了对于爱情的焦虑。但是由于鲁迅身兼中山大学的文学系教授以及教务处主任,鲁迅有繁重的工作压力,用鲁迅的话来讲就是“不但睡觉,连吃饭的功夫也没有了”(《鲁迅全集》,卷12,第21页)“听说每周最多可至十二小时,而做文章也一定万不能免,即如伏园所办的副刊,就非投稿不可,倘再加上别的事情,我就又须吃药做文章了”(《鲁迅全集》,卷11,第194页)。可想而知,鲁迅定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对于工作的焦虑。同时,鲁迅还有作为革命家被寄予厚望又被利用和打压的焦虑(此处不太了解,所以只能用老师的话一笔带过)。除此以外,又因为鲁迅对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作家,所以对他来说,创作才是重中之重,然而又因为繁重的工作,使得他几乎抽不出时间来创作,从而又为鲁迅带了了巨大的精神焦虑(无奈,但又只能干着急)。而这在我看来,也是成为了鲁迅日后弃绝教授的原因之一,因为早在厦门时期,鲁迅就担忧学术和创作能否二者兼顾,若同时兼顾的话,会不会两样都搞不好,而广州时期的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因此鲁迅才会想到弃绝教授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创作当中去。 这就是笔者对曾经教材上呆板的“高大上”的鲁迅的重新认识。说来其实也是这门课程的收获——鲁迅不是圣人,他与我们一样,也是具有七情六欲的切切实实的人。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朱崇科教授。感觉朱老师是我目前遇到过讲有关“文科”的东西讲得最有意思的老师了。虽说语速时常有点快,但是对于鲁迅真实的剖析,各种关于鲁迅的生活小事例,还有对于鲁迅的各种非官方套话的看法,偶尔还会爆一下性感而幽默的小粗口,真是有点让人欲罢不能,也难怪老师会略带狂妄地说出“这门课我不点名,来不来是你的事,不来是你的损失”。赞!

参考书目:《鲁迅全集》、《广州鲁迅》

第三篇:《中国式土豪为何热衷炫富》

中国式土豪为何热衷炫富?

好吧,“tuhao”在地球上横空出世,引起蛙声一片,那么,先来个段子。 在土豪国,一位青年问禅师:“大师,我现在很富有,可我一点也不快乐。”禅师问:“何谓富有?”青年答:“银行卡里8位数,五道口有3套房不算富有吗?”禅师没说话,只伸出了一只手,青年恍然大悟:“禅师是让我懂得感恩与回报?”“不,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这里看似有两个悖论,一是土豪为何会不快乐,二是禅师为何会一改俯视姿态转为“做朋友”?

{鲁迅是土豪吗}.

土豪是谁?

以前,土豪是乡里豪强,属政治符号。今天,土豪就是一群比你我更富或者看起来更富但是更土鳖的人,属时尚符号。

土豪为何会不快乐?

土豪的焦虑来自精神的虚无主义与财富随时可能被剥夺的不安全感。

鲁迅曾将中国历史划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在他看来,中国从来不曾争取到“人”的时代,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

鲁迅说:“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土豪是一群机会主义者,他既亲近权力、渴望权力,又忌惮权力;他灵活地游走于灰色的缝隙,抓住一切机会累积原始财富,借此发家;他有一句口号是:在商言商,不谈政治。

在土豪国,屌丝们的焦虑来自“想做土豪而不得”的上行无力感,土豪们的焦虑来自只是“暂时做稳了土豪”的不安全感。当屌丝们终于发现,自己撞不破社会上行的玻璃天花板时,无力无梦的他们,只能无奈地选择同土豪做朋友。 弗洛伊德说,焦虑是一种特殊的恐惧或忧虑,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可能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觉得某件可怕的事将会发生,这种感觉常使他产生肉体上的痛苦。被焦虑所困的土豪,会莫名其妙地感到不快乐,不安全;他会因为无谓的恐惧而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会老是心神不宁,无法专注于任何一件事情;他也可能感觉到所有这些无形的压力,却不明白造成这种压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但是,土豪们只要一想到重庆,就会下意识地关注起移民广告。

当穷怕了的中国突然富起来以后,炫富成为土豪获得安全感、成就感、荣誉感和存在感的主要途径。胡润勾勒出2013年资产千万的中国土豪群像:他们平均年龄

仅有38岁,男性占七成,平均有3辆车、4块表,每年出国2.8次,最爱去法国和美国旅游,全球排名前二的奢侈品消费大户分别是中国土豪和俄罗斯土豪,为了让孩子不那么土鳖,八成中国土豪把孩子送到了美国或英国留学。

土豪不是火星人,他和你我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中国土豪平时的生活是这样的:

男土豪爱穿乔治o阿玛尼和爱马仕,爱送人路易威登;女土豪爱穿香奈儿,也爱送人香奈儿;他们都爱卡地亚珠宝,喜欢戴百达翡丽,用万宝龙签名,让自己的孩子穿博柏利童装;他们出入长安俱乐部、罗斯福会所、北京香港马会会所、中国会所、江南会、昆明春城湖畔高尔夫俱乐部、佘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富春山居高尔夫时,喜欢开劳斯莱斯幻影、玛莎拉蒂GranTurismo、奥迪A8L、奔驰CLS、奥迪Q7、保时捷卡宴、路虎揽胜、阿斯顿o马丁DB9、法拉利F12Berlinetta;带嫩模出海爱开圣汐、Heesen、公主、保利伯爵、法拉帝620游艇;土豪们喜欢乘坐湾流公务机和欧直直升机。

土豪们爱喝路易十三、皇家礼炮、轩尼诗XO、茅台、巴黎之花和拉菲,爱抽中华和大卫杜夫;他们钟爱瑞银、花旗和招行,喜欢在佳士得和嘉德斗富,争抢艺术品;他们通常选择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搭人脉,在香格里拉、丽思卡尔顿、半岛酒店和柏悦酒店的大床上嘿咻,还特别喜欢跑到法国、美国、英国、新加坡、泰国和三亚度假。他们用的豪华手机是沃图(Vertu),你想象不到的是,他们居然也爱玩微信。呵呵,想做富太太的女人们,你们有福了。

土豪不是火星人,他和你我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呼吸着同样的雾霾,同样把生命浪费在无休止的堵车之路上""他可能就是你们村爱啃红烧猪蹄的王支书,你的小学同学李根大,“不幸”的是你上了大学,他去当了包工头。人没钱时,你骂他是土鳖,等人有钱时,你骂他是土豪。

每个热词的诞生和流行,都隐喻着一种微妙的社会心态,在贫富分化、阶层板结的中国,阿Q style盛行,屌丝是自嘲,土豪是他嘲,其实,人人都有一颗想做土豪的心。

余华说:“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中国成为物质上的巨人,直接甩人民币买大力丸,成为最自然的举动。

穿金戴银是炫富的基本手段,金条、金链、金戒、金表是标配,黄金跑车、马桶、浴缸、沙发、茶几、麻将、内衣、领带、名片、年历、钢琴、高跟鞋、上衣、面膜、粽子是升级版配置。为了迎合中国式的品位,甚至连苹果都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甩出一款“土豪金”,还顺势一股脑端出高端黑、东北银、茶婊绿、古德白、武藤蓝、脑残粉和大便黄。

上海的小白领节衣缩食都要拥有一个LV包包,随时随地温习装腔指南,为的只是扮上流社会,证明自己真土豪。但是,仅剩权贵、屌丝与土豪共存的社会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好社会,一个好社会应该是平等型、流动型、进取型的社会,它应该时刻昭示希望、注重精神的养成,应该有着恒定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观。

中国正土豪化。

中国的城市是异化版的土豪之城。但凡有点野心的城市都希望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自己,都标榜要做“国际化大都市”、“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枢纽”、“国际制造业名城”、“国际企业总部中心”、“国际会展城市”""它们艳俗,充斥着各种光怪陆离的塔、广场、地标、政府大楼和千篇一律的步行街,它们属于官员、拆迁队和开发商,但不属于市民。

拆掉旧文物,建起假古董,甚至是再造一座古城,到处一片簇新,然后,他们非常自信地告诉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的城市热衷于脑残式地争古和造古,绑架历史索要荣誉,传统文化成为一把掘金的锄头,人人都希望挖出三星堆和兵马俑,如果挖不着,那就争,争黄帝、争老子、争梁祝、争西门庆、争《金瓶梅》、争“女儿国”、争孙悟空、争李白、争孙武、争诸葛亮、争桃花源原型、争水泊梁山、争古隆中、争董永故乡""如果争不着,那就自创节庆,西瓜节、豆腐节、鸭蛋节、大葱节、板栗节""花公款为当地领导请来他最喜爱的女明星,陪酒,熊抱。

国的游客是土豪游客。他们怀揣着巨额现金,大声说话,大口吐痰,拼命插队,到处留名,他们的胸前吊着昂贵的徕卡相机,只为在景点前用10秒拍下V字手势;他们用7天游遍欧洲12国,每天都发一条到此一游的打卡式微博;他们穿着短裤白袜加皮鞋,却在香奈儿门店前大排长龙""他们是全球排名第二最让人讨厌的土豪游客,但他们是欧债危机的救星,那些试图提振经济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伸开双手,拥抱中国旅客: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中国首富王健林旗下的万达电影城揭个幕,出场的好莱坞明星居然超过许多国际电影展,这些明星、名流与穿着迷彩制服的保安们摩肩接踵,上了年纪的当地人表演中国戏曲,看起来不伦不类,人称“豪莱坞”盛典。这就是中国,你永远无法指望电影院会给你最好的电影,你只能指望你看到的不是最差的电影,因为,这里只谈票房,不谈文化。

中国有的人推崇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土豪的生活方式。有官员戴几块好表,扎几条好皮带,穿几双好皮鞋,有几套豪宅,水池里沉几袋金条,养几位情妇,开一辆豪车,搞几场土豪婚宴、土豪生日宴,吃几顿万元大餐,已是旧闻,土豪们赴几场如同“大型肉类批发市场”的“海天盛筵”也不稀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工薪族薪水并不见涨,可城里的消费档次却被越拉越高,土豪都是从哪涌出来的,他们的钱来自哪里?直到中央开始反“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茅台一下软了,高档餐馆、会所和五星级酒店生意也不好了,小伙伴们才突然明白了什么。

人人都在做中国梦,但中国梦一定不是个土豪梦。

第四篇:《萧红是鲁迅的小三吗》

萧红是鲁迅的小三吗?

萧红是个传奇女子,几乎路人皆知。1942年1月22日,她因肺结核病逝在香港时离31周岁还差4个月零11天。临终前,她感叹说:“半生尽遭白眼冷遇”,可在很多人眼里她这三十来年过得可是有滋有味的。

首先,她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有人说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更有人夸她是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洛神是传说中伏羲氏的女儿。曹操的儿子曹植为冤死的嫂子作过一篇《感鄄赋》,他侄儿继位后将其改名为《洛神赋》。在曹植眼里,甄后就是洛神转世。将萧红比作洛神,似乎有拔高她的意味。她的文学造诣其实远没她的运气好。她的运气可是同时期别的作家所比不了的。

24岁时,萧红出版了一部中篇小说《生死场》。鲁迅为她写序,胡风不仅写后记,还为作品取了个很有灵气的名字。这等好事,除了萧红,别人谁赶上过?一部作品就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更是羡煞旁人。萧红写过很多别的作品,诗歌散文长篇短篇都有涉猎,可没一部能超过《生死场》。

萧红去世后,延安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萧红只是个进步作家,一没入党,二不是旗手,共产党如此看重她,其实是把她当成鲁迅的门徒,她才会有此殊荣。萧红自己也说过这样的话:“没有鲁迅,没有自己的今天”。临终前,她甚至希望死后能埋在鲁迅的墓旁。1947年,鲁迅的原配朱安去世前也提出过同样的要求。许广平考虑再三,最后决定把朱安埋在鲁迅母亲的墓旁。1968年,许广平突发心脏病在北京去世。她有自知之明,留下遗言,不保留骨灰。周恩来得知后,提出可少取一点骨灰,撒到上海鲁迅墓前的小松树旁。总理的用意不言而喻,既尊重了死者,又肯定了许广平的地位。萧红的遗愿,许广平当年并不知情。即便知道了,估计也很难如她所愿。

不过,萧红敢这么要求自然有她的理由。她跟鲁迅交往虽然只有短短的20个月,可他俩的交情却非浅。连萧军都感叹道,萧红跟鲁迅的关系不一般,太不一般了。1934年,萧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鲁迅是土豪吗 鲁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