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27岁的路 27岁定律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27岁女人要做的九件事》

27岁女人要做的九件事

1、 不要忘了抽空读读书和报纸,时尚杂志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40%,因为你已经不是个女孩子了。

2、 如果错过婚姻,千万不要将就,找错人给你和他带来的伤害可能比不结婚还要大。结婚不是一件十分大不了的事情,如果是为了父母结婚的话,那就试着去爱你的老公。

3、 如果没结婚,还可以来一次恋爱。

4、 要有几个红颜和蓝颜知己,红颜知己可以让你了解和放松自己,蓝颜知己有助于你了解男人和这个社会。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非要和知己上床,那恭喜你有了情人,享受自我的同时请不要抱怨保守人士扔过来的臭鸡蛋。其实,上床的权利最终决定于女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无原则的心软或挑逗只会让你成为弃妇。

5、 学会跟已婚男人愉快而又不越轨的交流,要学会拒绝的技巧,如果他离开,不要去追。就当他们是一片美丽的公园,但绝不需要你留下来做园丁,因为那里园丁已经很多了。已婚男人是美丽的公园,想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逛逛就可以了。

6、 要全力以赴自己的事业,这时候的你是最累的,既要是个好老婆,还要是个好员工,如果你很荣幸地成为了中层,那恐怕你绝不担心减肥的事情了。也不是每个女人都有这种强烈的事业 感,那至少你可以做一些自己喜好的事情,哪怕写点文章,琼瑶阿姨写的东西就卖了不少钱,也许你可以比她还强。不要告诉我你只喜欢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和吃零食。

7、 买一个自己的房子,可住可租。有机会不妨出国旅游,即放松又长见识。实在资金不足还可以骑自行车出去看看路上的帅哥,好心情是自己创造的。

8、 我知道你太爱你的工作了,不过最好别爱上你的老板。

9、 一定要做一个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的女人,在这个前提下,找个尊重你的好老公,毫无压力地作只小乖猫 。

第二篇:《“27岁”女性面临的4种职业困惑》

“27岁”女性面临的4种职业困惑

女性在职场中的发展会承受更大的压力,也会有更多的挑战,但是机遇也越来越多。女性的细腻、柔韧、亲和等特点为她们赢取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

27 岁的女性,少了青涩,多了经验,最缺平和。填补了这一不足后,女性在职场上的发展颇令人期待。 女人一生美丽的巅峰是在27岁,此后,美丽的容貌状态便开始呈现逐渐递减的态势。很多处于职业发展中的女性,也经常会遭遇这种“定律”。她们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又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 “27岁”女性面临的4种职业困惑 据阿览调查,在新精英生涯的培训与咨询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职场女性,他们往往会遭遇如下4种困惑:

1、工作太忙,没时间考虑感情问题,虽然职业发展可以,但是年近三十,家人催促尽快恋爱、结婚;

2、从学校毕业4、5年,职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候又要结婚、生子,可能会耽误最佳的职业发展期;

3、男朋友或者老公的职业发展很好,工作忙碌,希望女人在家做家庭主妇,可是职场女性一方面舍不下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未来的家庭地位心存担忧;

4、更多的女性是遭遇到性别歧视,在公司得不到重用,希望通过更多的努力证明实力,却会因此和男友或者老公发生争执,直接影响家庭和睦。

正如你所看到的,上述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女性在职场和生活中需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而各个角色之间发生了冲突导致自己陷入纠结,无奈和愤懑之中。

“27岁”女性需要扮演的角色

阿览调查发现,职场女性大约在27岁的时候,可能要面临如下几种角色:除了工作者之外,还要有女儿的角色,女友或者妻子的角色,结婚早的还有母亲的角色,除此之外,不能遗漏的还有自己作为休闲者的角色。我们无意识地给这些角色分配着时间和精力,我们的资源都被一个个角色抢夺了,很多时候,我们在扮演着救火者,哪个角色特别需要,我们就去充当哪个角色:毕业时,同学们都卯足了劲工作,或许你也会和别人比谁挣的钱更多,这时候你做了工作者;过了几年,家人施压之下,开始谈恋爱,你加进了女友角色;年龄大了,不得不结婚生子,加进了母亲角色;做了妈妈,不得不停滞职业发展,于是,过了几年,自己在各种角色的争夺之下,完全被规划着,自由越来越少了。终于有一天,你爆发了,但是,似乎又无可奈何。 当你需要梳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时,不如给自己画两张“角色平衡轮”。一张用来表达你目前的角色是怎么分配的,用另一张来表达你希望的分配比例。对比这两张图,有哪些差距呢?是不是该尽早做一点调整? 苏田说:“有规划的人生,叫

行程,没有规划的人生,叫闲逛。”新精英生涯首席职业发展专家古典老师也说过:“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如果不主动去规划,就会被规划。”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生育的任务,或许还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角色,那么在这些角色之间,又该如何平衡呢? 六度伯乐网建议你在综合考虑自己的情况后,可以参考以下几种策略来帮助自己。

“27岁”女性玩转职场的4种策略

策略一:“白骨精”型 协调好其他角色,着重发展工作者的角色,不考虑年龄限制,一路高歌勇进。这样可能需要另一半或者父母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或者根本不组建家庭。这样的女性多是“白骨精”(白领、业务骨干、行业精英),可能的风险是工作上冲得太猛,就会上的去,下不来,很难平衡自己的生活,在强大的家庭支持下,可以考虑这一策略。

策略二:“厚积薄发”型 接纳在三十岁之前的职业发展平台期,在那一阶段把结婚、生育当做重要目标,照顾家庭的同时,整合并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孩子三岁之后重入职场做好准备。这是一种可以平衡各种角色发展的常规型策略,多数的职场女性都可以采用。该策略的风险在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职业对于工作的要求不同,女性能否在度过生育期后重返职场或者开始新的事业,关键在于对自己资源的整合了。{27岁的路}.

策略三:“出名趁早”型 在职业发展前期拼命冲一把,攒钱、攒人品,三十岁之前达到事业巅峰,然后再忙家庭,生育之后就以家庭为主,找到一个能消磨时光的工作或者追寻生涯意义的事业。这样的工作比如销售、外贸、创业等。这一策略的风险在于:职业发展前期的投入过大,是对各种角色的透支,而之后退回家庭,或许会产生失落,这种失落在之前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很难调适到平衡状态。

策略四:“后发制人”型 一毕业就考虑结婚、生子,刚开始几年因为家庭压力,可能职业不会有太大的发展,但是当同龄人开始为如何度过三十岁这道坎而发愁的时候,这些职场女性的家庭压力反倒越来越轻了,可以业余充电,奋起直追了。这种策略的风险是:对于看重年龄的职业来说,或许会错失最好的发展时期。一般来讲,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越有信服力的职业,可以采用这种策略。比如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

以上是对于职场女性在面对“27岁定律”时可以考虑的几种重要的职业发展策略,重要的不是如何选,而是能够自己选。

在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总会出现不同的困扰,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提升我们的职业规划能力,对阶段问题进行预判,然后在各种平衡与抉择中,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

第三篇:《周涛:27岁教授的别样成才路》

四川省最年轻的教授、学术“牛人”、麻将神童,当周涛这个名字裹挟着这些关键词进入公众视野时确实吸引了不少目光,甚至成为家长们教育孩子的样板。 真正探索这位天才少年的成才之路,却不免令人感到诧异——年幼时,周涛经常发烧高达40摄氏度,医院曾两次下病危通知书。3岁的时候就学会打麻将,而且技艺不凡,父母也不是他的对手。

周涛是个“逃课大王”,连授课的老师都不认识。一般大学生是偶尔逃课,他只是偶尔才会去上课。“绝大多数课,我一节都没上过。”不上课并不是因为偷懒,“大部分的课都不用去听,浪费时间。”周涛说。

电子科技大学27岁教授周涛的勤奋以另一种方式显现着。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放着周涛的被子。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办公室过夜,偶尔回家仅仅是为取换洗衣服。凌晨2点,学生离开实验室时,周涛还在搞研究;第二天早上7点,学生回实验室的时候,周涛又已经坐在那里了。

事业上勤奋忙碌跟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不矛盾,周涛的生活甚至丰富到令人瞠目结舌。他喜欢并擅长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下围棋、下象棋、斗地主、打麻将、玩“双抠”,他样样都是高手;电影电视、文学作品,乃至武侠、悬疑小说,他看得比谁都多。

“有些人成天都说忙,其实并不是因为他做了很多事。”“很多人都是被无聊的事耽搁了,做事的效率太低。”“玩、读书、运动,其实都花不了多少时间。”周涛如是说。

有人说他是天才,是神童,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超强。他也承认玩牌的时候会尝试把所有出过的牌都记住。他酷爱读书,金庸的《神雕侠侣》至少看了10遍,中国现当代的几乎每一位作家他分析起来都头头是道。

【 延伸阅读】小青年 大智慧

■他之行

周涛,27岁。

年幼多病,麻将成为童年时最喜爱的玩具;

15岁考入成都七中理科班,因物理竞赛和计算机竞赛成绩优异被中国科技大学零零班录取;

大学自学完成研究生所有课程;

后成为中科大与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国外留学3年; 2010年1月5日电子科技大学通过“人才强校战略”特聘他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目前他正考虑将自己研究的交叉领域学科编写成教材,或许书名叫《嗨,统计物理》。

■他之言

人,特别是年轻人必须进入艰苦、拼搏的状态,常怀危机感。

当你比较优秀时,你就应该去尝试在一个更高水平的集体中成为优秀者。 现在的教育人不喜欢种银杏树,因为没有人喜欢在自己逝世的时候还看不见一树的灿烂,因此更多的人转而种下了牵牛花。或许,我的年龄是个优势,我愿意现在就种下教育研究的银杏小苗,为它浇水,期待50年后的茂叶参天。

周涛和学生谈笑风生 陈羽啸 摄

学术“牛人”

见到周涛时,他正在修改一篇论文,整页纸上没有一个汉字。

他的办公室极为凌乱,桌子上、墙角旮旯里,体育和生活用品随处可见:有散落在棋盘上的围棋,有乒乓球拍,书架下堆放着十余个羽毛球拍,门背后还有简易的羽毛球网架。

办公桌上只有一台其貌不扬的电脑,背后是一台打印机,别无其他办公用品或实验设备。键盘的右边是一袋开了封的怪味胡豆,左边是一本看了一半倒扣在桌子上的《汪曾祺小说选集》,钱包、钥匙等物品淹没在办公桌上散乱的书籍中间。

前一天晚上,他是在实验室过的夜,早餐只喝了一杯咖啡。

在与学生共进午餐之前,他们照例会在办公室门外的空地上打一场羽毛球比赛。周涛球艺精湛、体力充沛,在学生气喘吁吁时,他依然能够跳起来大力扣杀。酣战之际,他也会满头大汗。为了清爽,他偷偷溜回办公室,将上衣脱光,露出瘦小的身躯。

周涛身高不足1米7,体重刚到50公斤,瘦小得惹人怜爱。短头发,塌鼻梁,牛仔裤,运动鞋,完全一副学生模样,甚至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低年级的 “菜鸟”。下楼梯的时候,他蹦蹦跳跳,像一个患了多动症的孩子。他带的一位女博士跟在后面打趣说:“楼梯要是没有栏杆,你这个‘活宝’就飞出去了。” 这样的形象似乎很难与站在学术金字塔顶端的学术“牛人”联系在一起。 今年1月5日,电子科技大学通过“人才强校”战略将周涛特聘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他是四川省最年轻的教授。

有媒体质疑说:27岁就当教授,他凭什么?

周涛2005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初获瑞士弗里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理论物理),目前主要从事数据挖掘与统计物理的研究。

近5年来,他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美国物理评论》、《新物理学》和《欧洲物理快报》这4种世界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50篇论文。

在学术界一直有这样的说法:论文的优劣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被引用的次数以及被谁引用了,这说明你研究领域的价值所在。周涛的论文被SCI引用超过1300次,其中SCI他引超过了1000次。

200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年度最佳论文奖;2008年,获《中国物理快报》评出的近5年来最高引用论文奖;2007年,获求是研 究生奖学金,该奖项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于博士研究生所取得科研成绩的最高奖励之一;2008年,获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该奖项是对在校学生科技 创新活动的最高奖励之一,同年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只有11名博士生获此殊荣。说周涛“领奖领到手抽筋”一点都不为过。

“周涛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电子科大一位教师说。

年龄如此之小,成果如此之多,级别如此之高,为什么呢?{27岁的路}.

在周涛看来,中科大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十年来,中科大的校园一点都没有变化,房子还是那样破旧不堪。“中科大人非常单纯,教师安贫乐道,没有过多的物质要求,只要能够满足基本的科研、教学就可以了。但是,他们有一种精神,一种执著追求学术的精神。”

“你们知道我们上本科的时候最受崇拜的人是谁吗?”周涛笑着说,“大一的时候,最受人尊敬的是最能解难题的人。”才思敏捷的周涛总是能在同学惊异的眼光中解出一道道难题,赢得同学们的钦羡。

“大二、大三的时候,最受人尊敬的是能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文章的人,特别是能够让该领域内专家引用你的文章,那是最大的成就。”

周涛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大二时写的。发表之前,来来回回修改了十余次。拿着自己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周涛乐得“鼻孔朝天”。

从那以后,周涛的“论文事业”就如火如荼了。至今他已经发表160余篇论文,其中有近50篇发表在国际一流的期刊上。

“这样多的篇数,这样高级别的刊物,被引用如此之多,即使是那些资深教授也难以企及。”一位高校工作者说。

记者将这样的评价转述给周涛。他谨慎地回应说:“不能这么说。那些高水平的教授会沉下心来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一项研究。一年发三四篇文章的人,未必会比三四年发一篇文章的人更厉害。”

“虽然现在发表文章容易多了,但是很难找回当初的那种快乐和成就感了。”周涛不无遗憾地说。尚未到“而立之年”的他,头上已经笼罩着一道又一道神奇的光环。

逃课“大王”

成名之后,周涛的童年被细心的媒体从历史的箱底翻了出来。

1982年4月,周涛出生在成都市一户普通人家里。几个月就会说话,一岁多会下棋、识字,两岁多看连环画,3岁开始打麻将,5岁就能读长篇小说 媒体对周涛的描述非常契合人们对“神童”的想象。但是,周涛的童年相当“坎坷”。

周涛幼年体弱多病,咳嗽、发烧、关节疼,病痛不断。经常发烧高达40摄氏度,医院曾两次下病危通知书。

“3岁的时候,抽风,发高烧,脑子烧坏了,连爸妈都不认识。”

因为身体差,周涛很少能下楼和其他小朋友玩。爸妈上班去了,只好把自己关在楼上屋子里,用一些奇怪的方式消磨时间——下棋、看连环画、打麻将、读小说。{27岁的路}.

一次,外婆教妈妈打麻将,他在旁瞅着竟学会了。带着智力训练意味的麻将成了他小学前最钟爱的游戏,“麻将神童”的美誉由此而来,甚至越传越离奇。

他和父母还“打钱”,每次他都赢,因为只要自己砌过的牌他几乎都能记住。有时,别人点炮了他也不“和”,因为他总知道再过几张牌就能自摸了。

家里只有他一人时,他就同时“饰演”四角,明明能记住所有的牌,却又假装忘记“对手”的牌,玩得饶有兴致。

“很小的时候,我就是打牌和下棋高手。我玩扑克牌很慢,因为要把所有出过的牌都记住。高手对高手玩一轮‘双抠’下来,慢的时候需要七八个小时。”周涛说。

上学后,周涛表现出了数学、物理方面的天赋。一次,妈妈买了一个计算器,周涛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玩的东西。于是,他自己给自己出题,计算出结果后,再用计算器核对,周而复始,小周涛乐此不疲。

6岁以前,周涛自学完了小学4年的课程。他就读的东桂街小学是一所计算机特色学校。他很少听课,很多时间都花在攻克数学和计算机难题上了。 2000年,周涛从成都七中毕业,进入中国科技大学为拔尖学生专门设立的零零班。从这时开始,周涛更加肆无忌惮地逃课了。

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时,周涛手里捏着一本Pascal语言的教材,找到教授“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老师,请老师为他勾画重点。

老师接过教材看了一眼,对周涛说:“我们学的是C语言。”

那一刻,周涛尴尬至极。因为他从未去上过这门课,压根儿就不知道学的什么教材。

“老师,能不能借你的教材给我,我上楼去复印一下命令表。”周涛厚着脸皮说。第二天就要考试了,这几乎是最后的“垂死挣扎”。可是,结果却让那位老师大为惊奇:周涛考了95分,全班110多名同学,他名列第一。

“绝大部分课,我连一节都没有去上过。”周涛说,“我觉得有的课自己没有必要去上,只要找几本好点的教材来看看就行了。”

因为逃课闹出的笑话,周涛能说出一大堆。

也是一次期末考试前,周涛去找“数据库”这门课的教师勾重点。他走进一间教室,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同学在里面自习,讲台上并没有老师的身影。于是,周涛拍着一位同学的肩膀,礼貌地问道:“同学,请问这个教室有数据库答疑吗?”

这位“同学”同样很有礼貌地回答说:“我就是老师。”

周涛一如既往的冷静,微笑着将教材递给老师,请老师勾重点。老师接过教材,说:“我们没用这个版本的教材。”

第四篇:《一个人一条路》

王筱磊:这里是北京交通大学的交通设备陈列馆,我身边的模型很多人看见会觉得很陌生。这些是以三十比一的比例修建的蒸汽机车的模型。蒸汽机车在我们的脑海里,总是一副蓬勃的景象。它冒着浓浓的白烟,奔腾在祖国的城市、乡村。它运载着我们的希望,它同样也承载着铁路人的梦想。这梦想就包括,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可是,在高寒冻土地带修建铁路在很多的专家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有活生生的例子,1904年修建完工的西伯利亚铁路,由于冻土作祟很多地方发生了沉降。最大的一个地方发生了2.5米的沉降,那铁轨严重的扭曲变形,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一千个火车站当中,有很多会经常和外界失去所有的联系。今天,青藏铁路已经建成通车了,而冻土的问题同样在困扰着我们的专家。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穷尽 他的一生在思索冻土问题的地质学专家张鲁新。

解说:1974年,27岁的张鲁新,为了响应毛泽东主席修建青藏铁路的号召,告别了新婚七天的爱人,怀着对蓝天白云的憧憬,坐上了西去的卡车。血气方刚的张鲁新没有想到,在青藏高原上等待着他的,将是他一生都要面对的一个难题。这就是冻土。

张鲁新:冻土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青藏铁路肯定是不能修。

解说:2001年10月18日,在海拔4900米的风火山上,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正在创造着世界最高海拔铁路隧道的记录。但是,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挖掘机挖出来的竟然是混杂着冰雪和软泥的冻土。因为冻土的出现,工程不得不停了下来。

王筱磊:我们看到这是一个简易的铁路铺设 的示意模型,钢轨在枕木之上,枕木下面是路基,路基下边就是大地了。就好像我们盖房子打地基一样,我们都希望地基更稳定,更持久一些。但由于青藏铁路它铺设在高寒的冻土地带,所以问题就随之而来。会有什么问题呢,这就直接跟冻土有关系。我们知道青藏铁路铺设的地表之下,它是一种水土混合物。那水是一种物理性质非常特殊的物质,它是四摄氏度的时候,它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表现出来的是就是地表会下降。那么到了严寒的季节呢,由于水冻结之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27岁的路 27岁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