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游白马寺 游白马寺作文

话题作文 zuowen 1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白马寺游记》

第二篇:《洛阳游记之白马寺》

洛阳游记之白马寺

来洛阳的第一天这里就阴雨绵绵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表弟去买衣服,还好第二天天气就放晴了,今天的目标就是白马寺。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搞定了数码相机,就直奔白马寺了。原想白马寺也就普普通通,不过既然是佛教传到中国的第一站,总算有些历史意义吧,好歹来了洛阳也得去转转。

到白马寺就买了两张半价票,以为随便用个学生证就能糊弄过去,哪知道检票的还仔细查学生,没办法又退回来补了张票。白马寺门口两匹石头白马,传说中就是它们从印度驮回来的佛经,因此颇受佛门推崇。门口还有江、泽民题的天下第一古刹,呵呵,老江什么时候也来拜佛的啊。进门就是一连串佛殿,左右就是钟楼和鼓楼,晨钟暮鼓,貌似这样。大殿里面供了好些佛祖菩萨的,除了释迦牟尼,观世音之类我全然记不得名字,向来对此不感兴趣,记得小的时候,家乡一座很险要的山顶上有人搭建了一个小小的庙堂,也就一米见方大小,供有一菩萨,每到过年的时候,山顶上来烧香拜佛的人非常多。这山很险,四周差不多都是几十米的悬崖峭壁,唯有一条小路能上,wwsxwnet

因此我们除夕那天都喜欢去爬山登高。多少年前这山上也是有座大庙的,这回重新修了个小庙,乐趣显然就更多了。我们一群小孩子个个手持,等没人的时候就比赛射菩萨,数我成绩最好。现在看看这里,很多人手持香火,对每个殿上的神佛顶礼膜拜,虔诚的要死,然而在

生活中,他们谁不是利字当头,或对路边乞丐也是不屑一顾,内心wwxadxom

的种种恶劣也不是在这里拜拜菩萨就能赎罪的。我向来也是不反对宗教信仰的,有时候也希望自己能有某种信仰,因为唯物主义、无神论有时候对人的约束实在有些空泛,然而真正信佛的人,不需要订立膜拜那个佛祖或菩萨,需要的是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洗涤自己的心灵,追求内心的平静。有云: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此对于表面的东西,佛也是不信的。

后面还有很多殿堂,香火茂盛,当然也有抽签算卦的,好像佛门里不这样说的,是什么解说佛语,我是不清楚的。记得以前在另外一个地方,我一女同学被拉去抽签解禅,原来说免费,后来又要她捐什么钱,不然怎样的,我同学气不过,就问那和尚,佛在那里,那和尚愣了半天,最后指着佛像说在这,我同学毫不客气,很鄙夷地说,错了,佛在心中,把那和尚呛得没话说了,然后我同学得意洋洋地扬长而去。

白马寺的另一边,还有一个印度风格的尖顶佛殿,其结构简单,完全与国产的不同,里面除了一佛像就没什么了,几个老妇人在里面清洁和念经。另外一个圆顶的正在修建之中,不明白印度风格的还以为是清真寺。

白马寺的不远处,还有一座齐云塔,号称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游白马寺}.

我们走过去才发现,宝塔已经成了危塔,不让人靠近。另外一座新建的大雄宝殿,引起表弟的不满,他说既然是古建筑,何必弄上空调,玻璃这些玩意儿,不伦不类的,我不禁好笑,也不知道这叫不叫与时俱进,毕竟佛教也得发展,条件也得进步嘛。

一路上蹭了不少导游的讲解,不过大多数扯淡都没记住,唯一一个是说到清凉台的凉字为什么写成三点水的时候,讲到泰山上石刻“虫二”的典故,让我记忆犹深,原因是风月儿子去掉外面的笔画就是“虫二”了,其寓意是风月无边,这倒是挺有创意,想当年去泰山的时候对“虫二”这两字儿简直就是莫明其妙,现在大呼妙哉妙哉。

出门的时候看到了装修一新的亭子,导游叫它牡丹亭,我和表弟在里面逛了很多,买了两个工艺品,作为此次旅行的纪念。买完的时候正好碰到有红毯铺地,很多僧侣尼姑列队欢迎什么大人物的到来,于是聚集了不少游人围观。等了很久,这个大人物才姗姗来迟,是一个高龄的老和尚,也不知道是何来头,我们也就茫然得跟着凑热闹。看看旁边的宣传栏,很多国外的大人物都来过此地参观,想想这地儿是有些历史意义的。

天色已暮,随着这些拜佛之人争先恐后挤上公交车打道回府。 本文由搜集整理

第三篇:《夜游白马寺》

夜游白马寺

进入末伏,一下子湿热起来,虽然不抵中伏气温高,日头强,但那种湿热让人感觉像到了桑拿房一样憋闷。在友人的倡议下,我们一家搭他的顺风车两家人举家趁着夜色向白马寺进发。期盼着登上山顶后那种凉爽怡人的感觉。

驱车驶到屋厦桥,一幅美妙的景色瞬时便映入了眼帘。笔直的柏油路直通到了白马寺脚下,路两边的柱状灯管,闪烁着迷幻的彩色光芒。来不及数到底有多少根这样高大而好看的柱子,已经被夜幕中灯光掩映下的仙境深深吸引住了。一座缀满彩灯的寺塔,已然耸入天际,远远在彩色光芒的映衬下,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仙人们悠然而居的宫殿。车顺畅的停到了山脚下的停车场,先到的已有七八辆。 “平安门”三个字在夜色中灼灼发亮,右上侧那匹传说中的“白马”在半空中的身姿依然是那样的俊美。再看楼梯上,依晰可见仨仨俩俩的游人踩着台阶向上攀登或顺势而下。友人告诉我,现在还早,过一会登山的会更多。看了看时间七点五十分,于是我们两家六人开始拾级而上。

两个孩子兴致冲冲的要看那“仙宫”的真面目,一点也不惧山高路陡。我心中默数着台阶数,想像着禅中人苦苦修炼的不易,而台阶数会不会有什么 “九九八十一难”之暗意。数着数着就忘记了,心神始终无法那么定下来。不知不觉已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抬头望去,山顶上的“宫殿”已越来越近,发现半山腰上还悬着一座,远远望去,确实像极了神话中的仙境。开始有点喘

息,身体沁出汗珠,山风拂过顿时感觉浑身舒爽。这种感受进入伏天以来盼望好久了。台阶两侧的山林不是很粗壮但密密麻麻、绵延起伏,深吸一口气甚是清新。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天然氧吧吗?看来每年还得坚持植树这个公益活动。

登上山顶后,“山高人为峰”不觉由心而生。也许是周围没有了更高大的阻拦物,山顶的风从四面八方拂过来,于是攒了一个暑期的憋闷开始从身体中慢慢地被释放出去。俯瞰山下,从屋厦桥起到现在的山顶,多似一条蜿蜒盘旋的巨型火龙。我们这座小城在巨龙的守护下,被幸福的光芒笼罩着,夜景是多么的壮观啊!

小憩片刻,便开始下山。此时,发觉台阶上尽是黑压压的人。看一下表八点半了,应了友人的话,人还真不少。半道上还遇到两个熟人。此时此刻令我想起朋友博客中的一句话:“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省:学习、旅游和健身”。看来现在人们的生活境界确实普遍达到了一个高度。

张安利

2011-8-22

第四篇:《洛阳白马寺导游词》

白 马 寺

白马寺古建区

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我代表白马寺对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诚挚热烈的欢迎。我是白马寺的讲解员XXX,非常荣幸能够同大家一起参观白马寺。我的服务宗旨是您的满意就是我的快乐!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发荣滋长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尊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还经过中国逐步传播到越南、朝鲜、韩国和日本。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友谊,起到了重要作用。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位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楼、鼓楼,斋堂,客堂,禅堂,念佛堂,六祖殿,玉佛殿,卧玉佛殿,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建有莲池、放生池的大广场,是2000年扩建

的。南边那座高大的石牌坊上面的‘中国第一古刹'是原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题词。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据有关史籍和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洛阳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其名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满心欢喜,于是就派大臣蔡愔、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愔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他们越过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八百里流沙,攀过寒风驱雁、飞雪千里的茫茫葱岭,来到大月氏国(即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东汉使者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二位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汉明帝敕(chi)令在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因此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再后来,‘寺'字变成了中国僧院的一种泛称。

说到白马寺,不少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例如有人说,唐僧取经路过白马寺;有人说,唐僧取回的经书放在了白马寺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白马寺创建于东汉,而‘唐僧取经'发生在唐代。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游白马寺}.

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石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

其实这两匹石马和白马寺的创建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赵匡胤女婿)墓前之物,(他的墓在白马寺西大约一公里的地方,现已不存在)。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臵于山门前。

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门,叫做‘山门',‘山'是大山的山,因为古代的寺院建筑多是依山傍水,所以称作‘山门'。‘山门'又叫‘三门',也就是‘三解脱门',分别是‘无相解脱'、‘空解脱'、‘无愿解脱'。这三门分别称为‘无相门'、‘空门'、‘无愿门'。也就是要放下自己。这个‘山门' 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的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之门。其中中间门洞高3.08米,宽2.35米,深3.6米,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如‘左仲'、‘李部'等。不少人认为,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

佛教讲究‘缘',‘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今天我们来到白马寺,也是我们和佛的缘分,希望可以给各位带来清净、如意。

既然来到寺院就让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上香的一些常识,上香礼佛的真正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一般一处请上三支清香,三支香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三宝。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上香的方法:举香与眉心齐、平举,面对佛像

拜三拜。不可用口吹香火,用手扇灭即可。第一支香插在中间,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拜。寺内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等可供信众上香的地方,香炉分布在各殿堂前,一般从天王殿开始上香,依次向后即可,不可到处上香。更不可带着点燃的香登阶入殿。因寺院属于古建筑,所以禁止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寺院;禁止在寺内燃高香、长香,金银纸钱等物品。烧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我们提倡供养鲜花,代替烧香。严禁抽签打卦、算命骗钱等违背正法的行为。

好,我们现在看到位于西侧的半截残碑,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写,然经近代考证,该碑尺寸,与苏碑不符,应是一通无名古碑。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愔、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释源'和‘祖庭',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摄、竺二神僧开教之绪'。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此篇碑文,应是他住锡白马寺时所撰。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书法究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到了清代,经毕元考证,定此碑为元代书法名家赵孟頫(fu)所书。

我们看一下东西两侧的钟楼和鼓楼。1991年日本的中村包行先生捐资四百万日元修建了钟楼,不久,这位先生又捐巨资修建了鼓楼,并且又添臵了巨大的法钟和法鼓。寺院生活为‘晨钟暮鼓'。晨钟在凌晨三点开始敲击,敲一百零八下,尘世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敲一下钟断除一种烦恼。‘暮鼓'在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打击一小时,把吉祥如意播撒给众生。敲钟和击鼓都由专职人员操作,用钟声和鼓声提醒僧众精进修学,不要懈怠,也警醒世间无数的迷梦客。钟楼旁的弘化处有结缘书,鼓楼旁的请香处有清香可供。

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相传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他们先后圆寂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前有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腾兰墓'也是‘白马寺六景'之一。

朋友!请往后面来,我们主要讲一下沿着中轴线的五重大殿。大家先看一下白马寺的第一重大殿——天王殿。朋友们,先在门口停一下,我们先说一下进门的规矩。站在左边的朋友先迈左脚,站在右边的朋友就要先迈右脚了,但无论如何不能从中间过去或是站在门槛上,反之,则是对佛的不尊敬。好了,各位可以进殿了。

正冲我们开怀大笑的是弥勒佛,他腹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呢也给我们讲授了一种人生智慧,要心胸宽广,万事看开,知足常乐,自然健康长寿。相传在五代以前,弥勒形象是非常清瘦的。五代后梁时,浙江奉化岳林寺有个和尚,法名叫契此,身材短胖,肚子奇大,言语无常,四处坐卧,常用禅杖挑着个大布袋在闹市中化缘。他能预测吉凶祸福,因而名噪一时。他圆寂时端坐在一块磐石上,说偈语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

第五篇:《白马寺游记》

白马寺游记

是日,与几位朋友相约去游览晋城市市郊的白马寺山。“白马寺山”是一个很别扭的名字。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别扭的名字呢?难道他本来没有名字吗?不然,这座山原来有自己的名字,它叫做司马山。明代万历年间编修的《泽州志》记载:“司马山,城北十里。”引《风土记》曰:“司马山在晋城。”清代雍正年间编修的《泽州府志》记载:“司马山,县北十里。魏司马懿封长平侯,尝登此山。”又引《初学记》曰:“晋代祠此,因以为名。”这里告诉了我们两个事实:第一,三国魏的司马懿被封为长平侯,曾登过这座山;第二,司马氏建立晋朝,做了皇帝,人们于是为皇帝的祖宗司马懿在这座山上建了祠庙,当时这座山就被叫做司马山了。既然这座山本来的名字叫做司马山,又有其历史文化的渊源,在以下的叙述中我就不再使用“白马寺山”这个别扭的名字,而直接写作司马山了。

这天,天气由小雨转晴,天空中有一丝丝的雾气,看上去有些朦朦胧胧的。当我们来到司马山麓,仰望山颠,却见山与天相接之处挂着一片白云,起初并没很在意,稍微走近些一看,哪里是什么白云呀,是一件硕大的巨型白色雕塑。很快,我们从雕塑的大致轮廓和“白马寺山”的名字判断出这是一匹腾飞的白马。马首高昂,后腿立地,前腿平伸,像是要飞扑下来一般。刚开始还以为这尊巨大的白马雕塑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甚为壮观,但走近一看,原来是用钢筋铁片做成的,上面涂了一层白漆而已,这样看起来倒没什么意思了,就不想再看了。

爬了很长很高的楼梯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白马寺。历史上的白马寺应该只是一座普通的寺院,明万历《泽州志》只记了“城北司马山,国朝建”几个字,清雍正《泽州府志》也只写了“在城北十里司马山,明建”的字样。晋城的青莲寺、碧落寺在古代都很有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人题咏和碑记,而白马寺却除了方志中这些极其简短的记述之

{游白马寺}.

外,再难找到任何有关的文献了。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九年,侵华日军用大炮对准了这座小寺,历来在寺内养尊处优的释迦摩尼、观音大士、地藏菩萨及其十八罗汉诸佛,眼睁睁地看着这座小寺和自己的塑像化成了一片可怜的焦土,那被芸芸众生称作“无边”的佛法却怎么也施展不出来。可恨的是,在东洋鬼子的炮火之下,竟连一块残碑断碣都没能够留存下来,这里从此便断绝了香烟。

晋城建市之后,百废俱兴,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平地起楼台,白马寺要在焦土上重新修建了。曾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白马寺的住持僧请原以仁老先生撰写碑文。原老先生到已建成了部分殿宇的白马寺观看,回来之后赞叹道:“真正有气度啊,现在新修的白马寺,不知要比原来的白马寺大多少呢!”十来年过去了,白马寺还在不停地修建着,主体建筑已经全部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殿、藏经楼,不仅巍峨壮观,而且香烟旺盛。玉佛殿里面供奉着五尊金妆的汉白玉佛像,据说是1995年从缅甸进口的,不用说,在当时自然是天价。现代科技也在这里派上了用场,许多佛殿里的佛像背后都安装了电气设备,能够不停地放射出耀眼光芒来,使这些无不知无不能的佛像平添了几分庄严和神秘。{游白马寺}.

看到这里的藏经楼时我突然想起有人说过,“晋城市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理由是晋城建市二十多年来,还没有一座市级的图书馆;有人还为此而大声呼吁,请求当政者重视文化建设,请求要尽快修建一个市级图书馆。想到这儿,我不禁纳闷了,这些人难道没有来过白马寺吗?这座富丽堂皇白马寺难道不是晋城市的文化吗?白马寺里面的那座高大雄伟的藏经楼,不就是一座很好的图书馆吗?”这里的藏经楼里确实是收藏了很多台湾友人送得佛经等古籍善本经书之类,大约有万余部之多。但这里是普通人就能进去的了的地方吗?我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到这里面去好好研究研究佛法,哪怕只是见识下那浩瀚的经书。

在藏经楼的东面有个书画院,门是上了锁的,没能进去看看。想要会去时,看到有个卖礼品工艺品的店铺,于是好奇的进去瞧了瞧。店铺名叫“佛缘轩”,老板名叫李子豪,这里的服务员挺热情的,见我们爱好书法字画,懂些茶道,便招待我们品茶赏画,甚是热情。她为我们烹茶,我们品的也确实不错,品的是种禅茶,叫桔普,就是用陈皮包上普洱经过一定的工艺做出来的茶,喝着不只具有普洱的浓香之气,还具有陈皮的淡雅清香,别有一番品味。品完茶后赏阅了几幅书画作品,虽然只是普通人的作品,但也不乏一些优秀之作。

之后就沿着来时的山路往回走了,路上又看到了高高的“景公塔”,不知下了多少台阶,看到一个小湖和假山,见里面有游鱼嬉戏,想起来时山路上的喜鹊和野松鼠,倍感亲切,想着自己以后也要修一座别墅在这宁静祥和之地,有山有水,有花鸟鱼虫,有伴侣相陪,欣喜之际,竟忘了返程。就写到这吧,今后我会继续游历晋城的古迹,以供后来者参考。

牛 青

宏圣三队{游白马寺}.

2013年1月12日

第六篇:《郑州出发:洛阳,登封、焦作游(包含白马寺、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云台山)》{游白马寺}.

这次出游是我们两个女生自己出去的,所以除了有详细的攻略外,还有一系列的防骗措施

Day 1: 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

A. 郑州出发,坐火车(2小时左右)在;洛阳站”下,注意,不是;洛阳东”,是;洛阳站”下。出站坐56路公交车到白马寺下(56路公交车离火车站有一小段距离,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游白马寺 游白马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