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没有昨天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和明天,学习历史,会让我们今天面对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无论是改革还是创新,用历史的视野去看问题、思考问题。不忘历史,不割裂历史,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所以,当读过《历史的教训》后,我深受启发。
我们应当将历史中的个别与一般、普遍与特殊联系起来,从中探寻历史的规律,要认识到历史认识主体与历史客体间可能存在的巨大差异,对历史谨慎地下结论;要认识到向社会普及历史知识、历史智慧与历史研究同等重要。
历史首先是文化遗产的创造和记录;进步就是遗产的不断丰富、保存、传播和利用,对我们而言,研究历史不仅仅在于对人类的愚蠢和罪恶予以警示,也要鼓励人类铭记有价值的先人。
我们可以借鉴本书所揭示的关于人类文明的种种思考,更好地制定政策、治国理政。现实社会的许多问题来源于历史,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可能是共同的,不懂得这些不可能成为杰出的政治家。从自然史与人类史、从整个文明史的视野,政治家可以更清楚地看清我们所面临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例如,人类仍然要尊重自然和生物界的一般规律;又如,“生活方式和生活工具改变了,但动机和目标依然如故”,因为人性的变化是缓慢的,有生物学的遗传,还有“群体内习俗和传统”,不能以理想替代人性来思考现实的所有问题。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要谦逊,人类历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间,我
们要充满敬畏地学会与大自然的和平共处,不能为所欲为。结合我们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即是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能只关注GDP,同样也要关注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学的法则同样也是历史的基本教训,我们受进化过程的支配,也受到生物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法则的考验。如果我们当中有人避免了这种竞争与考验,那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种群保护了我们,但这个种群自身也必须经受生存的考验。所以,生物学给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生命即是竞争。”
作者把战争比喻为一个国家的觅食方式,战争促成国家间的联合,除非各国组成一个更大的和更有效的保护性群体,否则国家间必然不断重复生存竞争的逻辑。这对我们深刻认识今天世界各国与各个国家集团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会有所裨益。国家之间要以合作为主,文明是合作的产物,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对此做出过贡献,要求同存异,不能你死我活。社会的基础,不在于人的理想,而在于人性,人性的构成可以改写国家的构成。
文明是合作的产物,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对此有所贡献;这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和债务;受过教育的心灵,都会善待每位男女,不论他们的地位多么低下,因为每一个人,都对所属种族的文明做出过创造性的贡献。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财富的集中程度可能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众多穷人数量上的力量与少数富人能力上的力量势均力敌,此时不稳定的平衡便会造成危险局势。历史对此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或是通过立法,用和平的手段重新分配财富;或是通过革命,用暴力的手段强
行分配贫困。
因为人类热爱自由,而在一个社会里,个人的自由是需要某些行为规范约束的,所以约束是自由的基本条件;把自由搞成绝对的,它就会在混乱中死去。
本书书名《历史的教训》隐含鉴古知今的寓意,这些教训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通过格言、定律式的高度概括呈现出来,这对我们深刻认识今天世界各国与各个国家集团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会有所助益。
最后一章中提到,人类到底是在不断进步还是原路徘徊?
作者认为,进步与否,完全取决于丈量的尺度。如果从人的本能来说,如攻击性、竞争性、贪婪、控制欲,万世未变;但是,如果从人类可以向下一代传送的遗产的角度来说,可传送的思维、道德、技术、审美的遗产来说,遗产越来越多,而每一代人,就是踏着前人的遗产,使人类再进一步。历史并非仅是历史事实本身,而是历史上哲人、政治家、艺术家的集合,他们人虽死,但是精神还在不断闪耀和传递。而人类历史本来也无所谓遗产,也无所谓意义,所有的遗产和意义,都是我们人类自己赋予给他们的;而这种遗产和意义,能够穿越个体的生死,化作时代的文明,虽死犹生!而人,如果足够幸运的话,就应尽量多地占有这些“遗产”,然后传递给下一代,“到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他会感谢这一笔浩瀚的文明遗产,知晓它既是哺育我们的母亲,也是我们生命的延续!
第二篇:《《疾病改变历史》读后感》
《疾病改变历史》读书报告
《疾病改变历史》由英国两位著名的医生,弗雷德里克oFo卡特赖特和迈克尔o比迪斯合著,他们以自己医生的视角,从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角度看待和探寻影响历史发展与变化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疾病。这里的疾病,不仅包括个人肉体上的疾病,而且包括群体的精神层面上的疾病。
这本书是一本比较有趣的书,首先它的标题就引人注意,因为长久以来许多历史领域的作品都是从战争、社会制度、政党等方面加以分析历史,并强调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然而本书的观点却有些别开生面。本书从历史上发生的疾病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阐述“疾病也会改变历史”这一观点,虽然作者说过“认为疾病是引起某种历史巨变的主要原因这种说法是荒谬可笑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体会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偶然的因素其实也会发生不小的作用,从而影响历史进程,也就是我们不能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历史还是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在书中,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举了许许多多典型的例子,而有些例子让我感到有些匪夷所思。
当年所向披靡的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地跨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然而在他挥师东伐印度的时候,没有败给对手,却败给了一场疫病。尽管亚历山大大帝等文武百官进餐用的银质餐具让他们侥幸逃过此劫,但是这场疾病几乎让他们全军覆没,东征到此为止。如果当年没有这场疾病,谁知道亚历山大大帝会不会继续挥戈东进,会不会横扫东南亚,甚至进入中国,而世界历史也会改写。{历史不能改变读后感}.
另一个例子来自拿破仑。拿破仑之师攻打俄国时,寒冷的天气让士兵大部分染上伤寒,死伤过半,拿破仑被迫撤军,法兰西帝国的东征也戛然而止。更令人惊奇的是1813年底本有机会在累德斯顿击溃联盟军的拿破仑因腹痛和呕吐将指挥权让给了旺多母将军,而这个变化直接导致了最后的失败,而两个月后另一次类似的腹痛和呕吐让他在莱比锡战役中失败。拿破仑的身体很差,他甚至患有严重痔疮,所以在滑铁卢战役之时,拿破仑遭遇的其实不是威灵顿公爵而是严重的痔疮。事后威灵顿说过“我从没有向这样几乎要被打败过”。如果当时拿破仑没有身患难以摆脱的严重疾病,也许滑铁卢不会成为他的终结点,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都将改变!
此外,我还从书中了解到恐怖的黑死病清扫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而极端的恐惧便给
了宗教以机会,也就给了统治者利用的机会;性病可能导致了亨利八世没有男性继承人,还使俄国沙是伊凡四世患上了精神病,并使其成为暴虐的沙皇制度的始作涌者;在墨西哥,天花帮助科尔特斯征服了阿兹特克人;维多利亚女王无意中将血友病传给了她的后代,意外导致俄罗斯君主制度的垮台……当欧洲殖民者踏上新大陆时,他们带去了文明与暴力,同时也带去了美洲人从未遇过的疾病。疾病帮助殖民者驯服了美洲原住民,却也导致了劳动力的不足,于是罪恶的黑奴贸易便应运而生。其实中国古代也不乏疾病改变历史的例子。1232年元兵攻打开封,封城再加上刚好流行瘟疫使全城至少三分之二人口死亡,金人只好弃开封迁蔡,期年,元兵拔蔡,金亡。如果没有这场疾病的流行,宋、金、元的历史恐怕又不一样了。
疾病改变了曾经可能的历史,也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黑死病提高了民众的卫生意识,开启了卫生事业的繁荣;梅毒促使法律对强奸罪的明确规制,提高了人类性安全意识;霍乱是人们重视饮用水的卫生;流感、SARS促使人类开始重视空气质量""疾病一直伴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出现,每一类疾病的出现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反省,也是一次改进社会的契机。尽管今天我们认为我们已经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但是SARS、AIDS、禽流感这一个个专有名词仍然是会使我们感到恐慌无奈。只要人类存在,疾病就不会消失;只要疾病不消失,那么它将仍然会影响人类历史。或许在今天我们不会遭遇那种死亡过半的恐怖梦魇,但是就像经历过2003年SARS的噩梦之后面对甲流我们就游刃有余了许多,经历过一次之后,下一次的我们就不一样了,在这些一点点的改变中,其实我们的社会和历史也在悄悄改变。
第三篇:《几本历史读物的读后感》
《极简欧洲史》
如其书名,书并没有扣一些历史的细节,而是提供了一套整体的史观,告诉你为什么欧洲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整个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三个元素: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北方蛮族。 以下为这三者关系发展的历史:
1、希腊人匪夷所思的智慧,高度发达的数学。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可以用数学来进行表述,现代科学基本就是这套思想的产物。
2、希腊没落。由于罗马帝国的包容性,他们吸收并继承了希腊的文明,成为了希腊罗马文明。(任何伟大文明的共同特征是有包容性,比如罗马、比如我们过去的唐、比如现在的美国"")
3、罗马帝国借由扶植基督教来减缓自己的衰落,基督教从少数人的信仰转变为国教。
4、北方蛮族(日尔曼人)入侵,罗马帝国消亡,但蛮族只要土地,所以他们不排斥基督教,相反还挺支持。
5、基督教保存了一切所能保存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证明自己的教义。希腊的智慧得以保存。
6、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人们感慨希腊罗马文明昔日的辉煌,让科学与宗教分离。{历史不能改变读后感}.
7、宗教改革在德国发生,马丁路德发起新教,与天主教对立。他认为教会不应垄断对圣经的解释,每个信徒都应自己阅读和理解圣经。
8、启蒙运动在法国发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
以下是欧洲崛起的四个原因:
一、从1到5,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起到了一个连接作用,他连接了罗马帝国和蛮族,使得希腊所积累的文明得以传承。
反观我们,没有这么一个起连接作用的组织,要么废除百家独尊儒术,要么焚书坑儒,基本都消灭完了。
二、入侵的蛮族是分散的小团体,他们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连起码的收税都做不到。于是他们设立了封建制——分封领主管理地方,战时由领主为国王提供军队。封建制让权利更加分散,使得国家更加民主。
反观我们,从秦以后封建制就取消了。不要听信中学历史书上说我们是封建制国家,那是生搬硬套马克思对欧洲的分析,欧洲确实是从封建制发展到资本主义,而我们属于中央集权国家。所以中国的皇权空前强大,欧洲连税都收不了,我们随便就把财产给你没收了。
三、在意大利和德国,教皇和国王的权力是互相牵制的,在双方的博弈下,地方势力各自发展,国家一直处于诸侯分裂的情况下,权力更加分散。所以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宗教改革在德国发生。
四、英国确立了农民和地主间自由的雇佣关系,而法国是直接把土地分给了农民。所以英国通过圈地,完成了农业革命,(注意,这时候没有改变农耕的技术发明,仅仅是制度上的变化),农业效率提升,大量人口涌向城市,最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而法国只能干瞪眼。
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如其封面所说的“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在张鸣老师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复杂精彩,又是如此的颠覆,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教科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张鸣教授的《重说中国近代史》,我对中国历史的书是比较感兴趣的,尤其喜欢像张鸣教授写的这样客观评价中国历史,并且,改变以往历史书籍的艰涩枯燥,更多地给人一种在课堂上课的感觉,语言幽默生动。 刚开始阅读时,我就被通俗易懂、指戳要点的字句所吸引。就如“我们会鄙视一个假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依赖这个假的东西。”可见我们所接受的历史教育表面上看并不怎么受大部分学生青睐,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活在一个没有历史的世界里。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历史,它到底是真是客观的,还是虚伪主观的呢?其实没有很多人会主动去考究这个问题,大家只是觉得大概地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就够了。但也许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整个民族现在依旧在“童年阴影”下反复折腾、反复跌碰。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不能很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就很难吸取教训,很难避免过去的悲剧。我们必须从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我们不仅要舔舐自己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创伤中学习不再受伤。
而且,在读这本书时,使我原本脑海中的历史故事受到了冲击。比如说李鸿章这个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其实要比印象中大得多;洋务运动不是改革不彻底,而是不够快;戊戌变法的失败不是因为资产阶级软弱而是因为一个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帝—后二元结构的存在;还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之一颐和园的修建挪用大量海军军费的始作俑者不是慈禧而是她的儿子;还有几乎不怎么介绍过的军事改革,要知道这东西的作用不是我们一两句话能带过的;还有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一道这样的思考题:西方国家支持戊戌维新的原因;被抬高了的康梁等等。
此外,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起初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这种“三妇”心态下的历史教育史很难让我们正确审视历史,或者更重要的是审视我们自己。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或者说是历史侧面。这并不是官方的历史教育说有负面影响,而是只有当我们知道更多、更细的时候才可能找到自己的真正位置。
这本书中,我尤为欣赏张鸣教授的立场,本书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几乎不掺杂作者个人任何政治立场、情绪,完全是中立的。这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以往看过不少当代作者的历史书,不是充当现政权的喉舌,就是极力反对现政权。鲜明的政治倾向不可能写出信史,例如太平天国起义,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该起义的
的来龙去脉,一方面论述了这次起义的某种必然性,但并没有给与过多的正面评价。即使从革命的观点来看,作者并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革命性,相反是封建王权思想的延续,甚至变本加厉。其次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张教授从根本上抛弃了阶级的观点,他总是站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臧否人物。例如林则徐这个中国近代史首先要提到的历史人物,传统上对他的评价过高,认为他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大快人心。但是作者认为林则徐仍是一个中国传统官僚,虽然睁开了眼,但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很少,甚至出现了许多笑话。再比如孙中山,虽然他屡败屡战的决心很大,但是他与日本、苏俄、会党之间的暧昧关系以及个人崇拜的主张使其形象受损。还比如北洋军阀,张教授认为并不是所有北洋军阀都是坏人,他们有的在下台后房无一间,身无分文可以看出并不是毫无理想的酒囊饭袋。
读完这本书感受颇深,它带给我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历史,知道许多很有趣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而这些没有被大多数人接触过的点滴历史汇聚起来就可能产生新的历史观,而这些历史观,在我看来,更有利于我们发挥历史的真正价值。而且,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读后感
初次拜读袁腾飞老师的作品,感觉此书:条理分明,见解独到,旁征博引,焦点集 中,信息量大,文风新颖特别,措辞犀利,锋芒毕露,一针见血,幽默风趣。.集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身。然在总结写读后感时却又无从下手,顿笔许日,还是看看究竟历史这个玩意儿对我们的生活有何意义及指导。
书里的风格是袁老师的风格,一口京腔地道北京人。草根说史,亦正亦邪,多枯燥的历史都能给袁腾飞说的和相声一样,包袱不断、笑点不断:“骑兵打步兵,那不跟德国队踢中国队似的么,我想进几个球就进几个球。北京奥运会我给你留点脸,5分钟进一个,我不给你留脸半分钟就进一个,180比0”“现在皇陵绝对不能挖,什么时候高科技了再想办法。况且这玩意儿你挖也没用,也不能把东西卖了,还得建博物馆弄武警看着,累不累。还不如在土里埋着呢。”瞧见没,这袁老师就是厉害,看他的书,巩固了历史知识,学着也不累,是种享受。 历史什么人学了有用?大人物学了有大用,比如国家领导人学有用,吸取历朝历代治乱兴衰的教训,定国安邦。而现在的大部分高中生学习历史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个好工作,奔一个锦绣前程。而象我们这些在职的寻常工作青年,它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定位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可以从历史长河之中寻找有益的东西进而指引前进的征程。
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汲取先进的知识的。古代汉族的先进是因为在其基础之上学习吸收了众多少数民族的优点。部分伟人老是说是因为站在伟人的肩上成功的,那是因为人家君子般的谦虚。如果他没有创新的思想,即便一堆伟人用肩膀把他顶上云端也成不了伟人,下来这后恐怕会被风吹感冒的,运气不好再被感染上H1N1,那就残不堪言了。
第四篇:《读一本历史书的读后感》
谈看一本历史题材书的读后感
作品简介:
著作名称:<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作者:雾满拦江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五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内容简介:
作品开篇言:晚清犹如危房,轻轻一蹦,就会轰然倒塌!面对如此危急局势,各色人等,在神州舞台上展开了争霸!李鸿章为洋务运动费尽心机,康有为携凛凛杀机高调入京却被逼得仓皇而逃,大头兵袁世凯不学无术,每被弹劾一次却官升一级,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孙中山为了筹款而落魄,各色人物在你争间,历史一不小心进入了辛亥年!黑暗中,刀出鞘,枪上膛,一场剧变,即将上演.风云时代,热血横飞,诡计频出,相当复杂.复杂源于简单,乱变自有头绪,请各位温上一壶热酒,听雾满拦江生猛的解读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个人对作品的介绍:
作品开始通过对袁世凯从一个屡试不中的落榜生走上从军之路的简单介绍中,引出了甲午海战前夜, 清朝`朝鲜`日本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后便是日本以朝鲜东学党起义为借口,悍然发动的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进而攻占辽东`甲午海战.翌年威海卫之战.堂堂天朝大国净毫无还手之力,大清国的水师悉数被摧毁,从此帝国彻底失去了控海权(书本四十一页第八段).甲午战败,惊动了国人,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先是震惊,继而觉醒掀起了各种形式的救国运动:无论是保皇派的维新变法抑或是革命派前期各种形式的革命运动还是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他们都在做着自己的努力,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古老中国的发展而出力.有些方法随时有失偏颇,或是失当的,但他们仍是值得我们追忆的,当然这期间也介绍了一些为求自保苟且偷生有失道义的各色人物,他们是卑微的,是我们所不齿的.还有作品也在甲午海战至民国成立这国难当头期间暴露了一系列国人的劣根性问题,这也是我们现在人应该反思和深省的.作品还在这期间介绍了一些为许多正史课本中所难以介绍的史实故事,比如孙文起义而筹款时的一些细节,或是同盟会内部黄兴孙文这两大同盟会精神领袖的思想论战到相互妥协钦佩对方等一系列的细节,对于这些细节当然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判读与评价,判断其相关是非或是正确的看待革命伟人等. 正文(主要通过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成长经历谈一下感悟):
1. 学历不等于能力
袁世凯,出身世家大族,因科举不第,羞以见人,因此投身军伍,出军朝鲜,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朝鲜之行,从此让他飞黄腾达,一举成名.虽是后来朝鲜失守,责也任并不完全由他,当时两国国力差距明显,再加上官员叶志超的失职和官兵擅离职守,朝鲜失守已成必然.回国后在清王朝的覆灭过程中,每当清王朝剥落一块权力下来,这部分权力总是恰到好处的落入袁世凯的手里,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只需要付出极小的代价,甚至完全不需要付出(作品第十页到数第二段),同时这期间他还担任了北洋大臣`参与政务大臣等等十一种责重之事.铁路商务练兵电政各有专门, 还须通中外情形,明社会习惯.凡此种种,以一人而能胜任愉快者,非袁世凯无此才略(引自152页倒数第四段),要知道,袁世凯是没有功名之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文化`没学历和文凭.但是他有能力.这说明学历不等于能力,拿前段时间的唐骏学历造假门事件来说,虽是造假学历,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唐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