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孤独垂钓思念的诗词 垂钓诗词集锦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课外古诗词十首 整理》

课外古诗第一首《长歌行》

《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①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②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 朝露:清晨的露水。晞(xī):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④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⑤ 秋节:秋季。

⑥ 焜(kūn)黄:花叶枯黄、衰败。 华(huā):通“花”。 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

⑦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百川东流到海,什么时候回头西归呢?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

⑧ 少:年轻。老:老年。徒:白白地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 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

课外古诗第二首《野望》

《野望》写的是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

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薄暮:傍晚。

③徙倚(xǐyǐ):徘徊,来回的走。

④依:归依。

⑤落晖:落日。

⑥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⑦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⑧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

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傍晚在东皋向远处眺望,(独自)徘徊而心里无所依托。

群山和树木都已经枯黄的颜色,起伏的山峦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更加萧瑟。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圈,猎人骑马带着猎物归来。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个人相识,我只好吟唱着那首《采蔷薇》,怀念古代的隐士伯夷和叔齐了。

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课外古诗第三首《早寒江上有怀》

《早寒江上有怀》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此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 【原文】

早寒江上有怀

【唐】 孟浩然 【体裁】 五言律诗

木落①雁南度②, 北风江上寒 。

我家襄水曲③ , 遥隔楚云端④。

乡泪客中尽⑤ , 孤帆天际⑥看。

迷津⑦欲有问 , 平海夕漫漫⑧。

【注释】

①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②雁南度:大雁南飞。

③襄(xiāng)水曲(qū):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指汉水,流经孟浩然的家乡襄

阳(现在属湖北)。曲,曲折转弯处。

④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

⑤乡落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⑥天际:天边。

⑦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在某些句子中津的解释是道路的意思)。 ⑧平海夕漫漫:形容长江水势很大

【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鉴赏】

秋风乍起,树叶飘零,大雁南飞,诗人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

首联写秋冬之交时令特征起兴;颔联叙述隐含思乡之情;颈联描写思乡之深、之久;尾联写欲归不得之郁积。称得上是一首乡情力作。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之情,一个“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不知道到哪里去问路。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读者可以发现这里并非纯粹写实,而是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

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公元729—733年(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课外古诗第四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jiè yǐ:凭借某种事物或手段以达到某一目的】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体裁】 五言律诗

八月湖水平, 涵(hán)虚②混(hùn)太清③。 气蒸云梦泽④, 波撼岳阳城。

欲济(jì)⑤无舟楫(jí), 端居⑥耻圣明⑦。

坐观垂钓者, 徒⑧有羡鱼情。

【注释】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

⑥端居:安居。

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⑧徒:白白的。

⑨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第二篇:《2012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精华》

备战2012中考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精华试题汇编

2011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 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答案: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

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浙江省衢州2011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5~23小题。

(一)(4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2分)

16、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孤独垂钓思念的诗词}.

答案:15、地白(白) 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16、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湖南省娄底市2011

(二)古诗文阅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的憧憬。

16.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5.离别愁苦 相聚的欢乐 16.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江苏省宿迁市2011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

(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1)(3分)梅子、芭蕉、柳花 (答对1个给1分)

(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成都市二○一一

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4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

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 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案:1.(2分)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 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2.(2分)参考示例l:诗 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表现手法把握准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 德州市二0一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8.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

9.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8、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9、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10.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2011

23.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案:23.(4分)23.⑴(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潍坊市2011年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6分)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分)

9.(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

答案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9.(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孤独垂钓思念的诗词 垂钓诗词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