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辩论赛》
尊敬的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观点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开宗明义,概念先行,鸡头代表着层次比较低的团体中具有突出才能和重要影响力的个体,凤尾意味着层次比较高的团队底层的普通个体,首先,我方强调的是鸡和凤或许有包装、实力、规模上的差距,但与凤相比鸡并不存在缺陷或根本上的不足,请对方辩友,不要过分强调凤的绝对优越性,其次,鸡头凤尾并非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而是我们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面临两难选择时,基于两种不同价值取向而选择的不同途径,因此,我方的标准是,选择鸡头与凤尾中的哪一个更有利于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和社会高效快速和谐的发展。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层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并提升个人自信心。择业不能看公司大小,择官不能看官职高低,关键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相对于较高层次团体的普通个体,当一个人处于一个较低层次团体的领导者的位置时,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和自主权,在发挥自己才能的时候不会受到过多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有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当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时,他的自信心会随之增加,成就感提升,这种良好的心态反过来又刺激他发挥更大的潜能。从而,个人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第二,“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有利于团体的持续健康发展。鸡头彰显的是勇于担当的团队责任感,必将有利于团体的持续健康发展,人人都有责任心,但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并不多,躲在巨人的庇佑下,无可厚非,但真正伟大的却是坚强而从容的领导人,鸡头的担当使他既要维护团队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又要对当前的形势,团队的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虑,正是鸡头怀着勇于担当的团队责任感,才能不断推动团队持续健康发展啊对方辩友. 同时,这种价值取向,能有效带动整个群体树立积极进取的观念,营造蓬勃向上的氛围,群体成员会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最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现如今,在社会成员择业观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大城市如凤,应聘者趋之若鹜,中小城市如鸡,应聘者避之不及,久而久之,甘当凤尾导致了人才过剩,无所作为。因此,面对两难选择时,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统筹区域发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另一方面,又可以给优秀人才提供更广大自主的发展空间。
人生能有几回搏?当鸡头就是永不退缩,当鸡头就是承担责任,当鸡头就是创造自己的辉煌,走向成功就让我们从“头”开始。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宁当鸡头不当凤尾!
第二篇:《辩论赛–宁为凤尾,不做鸡头(一辩陈词)》
一辩陈词
中国有句俗话:宁做鸡头,不做凤尾。“鸡头”指的是小环境,弱条件下的领头人,“凤尾”指的是优越而又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的追随者。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作为封建思想中的一种处世态度与原则,已然随着社会阔步前进,与时俱进。21世纪应当是:宁做凤尾,不做鸡头。这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同是也是价值选择的重要体现。我方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宁为凤尾,不做鸡头。
首先:选择做凤尾,是一个人敢于接受挑战,不断拼搏、前进的体现:
其实,人人都想做凤凰,可是谁能受得了那炼狱般浴火重生?谁又忍得住“非梧桐不止”的奔波疲劳呢?作为凤尾能够以虚心求学之心对待工作,在组织中不断进步的过程使人兴奋。宁为凤尾,不做鸡头更需要的是勇气和胆识,不因眼前的利益而利令智昏,不因面对的困难而却步不前。懂得放弃,不畏艰辛,才可能有将来的成功。而“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本质是怂恿人安于眼前的利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出于己口,是不自信,不敢言拼的内心表现。
其次:选择凤尾有利于接触优势资源,更好地利用身边的优势来提升自己,使自己置身于良好的奋斗环境之中:
有人说凤尾只能跟随大队,唯唯诺诺,其实不然,凤尾可以在先进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得到启发。与优势群体相处,对于优势资源的不断吸取,使得凤尾与鸡头相比,更容易得到自我的提升。同时,将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面对强大的对手,更有利于取长补短,不断攀升,此乃有不断向上的动力。凤毕竟是凤,其能力罕有其匹,其见识出类拔萃,浴火重生的光华,锐意进取的执着,使得凤尾,成为毫无疑问的翘楚!鸡群体与凤群体相比,无疑是没有竞争力的一个群体。受客观环境的限制,这样一个群体的领头人必然缺乏竞争对手,容易 “居于高位,未见其危”,从而目光短浅,妄自尊大,也必然受到更多优势群体的制约甚至打压。选择鸡头,充其量只是井底之蛙,难有大成就。
〃总之,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是对于利益和困难的趋避。宁做鸡头,要的是走在前面的荣耀感;宁做凤尾,折射出的是人生永不停息的追求和奋斗精神。宁做凤尾,是一种睿智,是大气魄,大胸襟。是永不言败,永不服输,勇往直前的内心表白。宁做凤尾,是不贪慕虚荣,更是生生不息的追求和奋斗。相信我,敢于做凤尾的人,终有一天会高栖于梧桐之上!
第三篇:《俞敏洪:交友“宁为牛后” 做事“宁为鸡头”》
俞敏洪:交友“宁为牛后” 做事“宁为鸡头”{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辩论}.
“要相信一个人是可以成长的,包括个性、胆量,甚至人格的改变,都可以历练出来。但是成长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在身上不断聚集那些使你成长的要素。”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报告会上,俞敏洪讲述了自己从他们班少有的农村学生,成长为现在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历程。他坦言,自己在进入北大后,曾有过整整8年的自卑经历。入学时,他有浓重的南方口音,说话有一半同学都听不懂;英语口语很差,从入学时的A班掉到最差的C班;更不会像电影里那样,追上了全校最漂亮的女生,而是从来都没有勇气追过女生。
但他说,这段自卑经历,恰恰是对自己非常有好处的。无独有偶,他们C班出了6个亿万富翁。“因为经历了自卑,我最后回到了自信状态。如果回不到自信状态,这辈子我就是一个窝囊废。” 俞敏洪曾告诉电影《中国合伙人》中以自己为原型的角色扮演者黄晓明,“你怎么演,都没法把我的气质演出来,你要再过50年,才有可能演出真实的我。”他觉得,自己的个性要比电影中的人物丰满许多。“一个人的气质是在成长中累积和营造的,要不断地经历挫折,努力,才能在你的神态、笑容中,看到你对现实的理解、不屈服和大度。”
一、最重要的不是收获钱,而是收获成长
俞敏洪说,自己绝对不是天才,智商甚至比普通人还要低一点。他的才能完全是靠后天提高的,良好的心态也是逐渐养成的。
“智商一般的人往往也能够做出一些事情,那是因为他坚韧不拔。一个单词重复三遍、五遍、十遍,你还能记不住吗?最后也就慢慢地背出来了。”俞敏洪说,正是因为在背单词的过程中有心得,他后来写了许多词汇书,也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而世上许多事情,和背单词是同一个道理。
他建议对现状不满的贫困生,一定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中国的大环境中有很多不足的、令你不满的地方。但是,你是不是能够生活在阳光下,由你自己决定。”他说,要保持良好心态,首先要杜绝抱怨,在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的时候,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解决、努力;第二,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第三,要一心一意地考虑自己未来的成长。
“成长的意思就是你要多读书,多交朋友,要想办法冲上去,而且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你先去做,最后发现你做的很好,这个岗位自然就是你的,然后你自然就有钱了。”俞敏洪举例说,年轻人千万不能眼高手低,在衡量工作的好坏时,不能什么都没有做,就先计较钱。“如果有机会让你来我身边当助理,两年里,你有机会结识的人,获得的资源,积累的经验,相当于获得一个MBA的学位。最重要的不是收获钱,而是收获成长。”{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辩论}.
二、交友“宁为牛后”,做事“宁为鸡头”
俞敏洪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总结说,在与人交往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宁为牛后,不为鸡头”;而做事则要“宁为鸡头,不为牛后”。
“跟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跟着牛人走,自然就会变成牛人之一。”俞敏洪说,在每个时期,他都和最优秀的人做朋友,因此也能一直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上大学之前,他的交往圈就是农村的一帮小朋友,现在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天天打麻将,连城里都没有去过;考进北大后,朋友圈变成了北大的朋友圈,他就与徐小平、王强、包凡一这帮大学里最优秀的老师同学交上了朋友。事实证明,优秀的朋友是使自己终身受益的,在王强、徐小平等人回国以后,也给俞敏洪带来了西方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激发了他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从大学开始,俞敏洪便养成了一个习惯,在和同学、朋友聊天儿的时候,他几乎从不插话,只是聆听,给大家倒水添茶。
大学毕业以后,俞敏洪当上了北大的老师,他又发现,北大的其他老师大部分都比自己优秀。于是,他有了一批有名的思想家老师做朋友,和他们一起交流、教研,收获了很多东西。
如今,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里,重复着一模一样的模式,他依然很少发言。“我一直认为我在商业模式、创新思想方面是很落伍的人,现在,柳传志、王石、马云他们讲话时,我就听着,他们杯中没有水的时
候,我给他们倒点水。跟他们交往,我能学到气度、眼光、格局。这些东西对我的事业发展来说,太重要了。”
但他辞职离开北大,也正是因为他在北大一直做着“牛后”,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决心自己开创一番事业。“如果是"牛后",我在北大再牛,也只是北大的一小部分,绝不可能为北大的改革做出任何事情;但我要做的事情再小,只要你是头,就能发挥你的才能。”
三、和两种人不交朋友
“在大学期间有一件事情一定要做:用你真诚的姿态,让同学对你的人格认可。”俞敏洪说,在大学里,他虽然是贫困生,却特别大方:每个月靠22元钱的助学金生活,但总会省下三四元钱用来“讨好”同学,每隔两三个月,都要请同学吃一次饭。
“未来你会和同学发生的关系最多两种,一是你要用别人,二是别人要用你。”他说,高中同学、大学同学是最能变成自己的合作者的,因为这个阶段的交往不牵扯利益关系,因而这些朋友在将来最容易和你合作。
因此,正是在大学时期,俞敏洪完成了人际关系的积累。请人吃饭的过程不仅是为了和同学搞好关系,同时,他也在注意观察自己的同学:“我判断同学很简单,如果我请他吃过三顿饭,他没有请我吃过一顿饭,那就是一个小气鬼;如果有水果一个人吃,不分给别人吃的,我绝不和他交朋友。这样的人,没有钱的时候他会和你很好,一旦有利益可分的
时候,他就会跟你抢利益。”俞敏洪说,一个有豪气的人,一个每次吃饭付钱都很开心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就会为别人考虑和担当。因而,在新东方,他曾长期用请不请客吃饭这条标准,来暗地里考核自己的员工。
在新东方初创时期,俞敏洪曾揣着两万美元现金,到美国去说服当年的老师同学徐小平、王强、包凡一回国,和自己一起创业。为什么选中了这几个人?俞敏洪说,正是因为在大学时期,他们展示出了和别的同学不一样的人品和才华。“而他们愿意和我回来,也是因为我对朋友好,比较大方,所以觉得回来跟着我干,不会吃亏。”
俞敏洪说,自己在大学时期,总是对两种人敬而远之:一是小气的人,二是小人。“背后使坏、当面笑脸的人,是不能交往的。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90%的人都是好人,跟这90%的好人打交道就行了,所以我身边充满了好人。好人多了以后,有的时候那些小人或者坏人反而不敢靠近你,因为他知道你的帮手太多了。”他说,正因为如此,所以自己在生活中一直能够保持阳光灿烂的心态。
四、大学每年读200本书
俞敏洪笑称:“在大学的时候,因为没有女生跟我谈恋爱,我就自己读书,反而慢慢让自己丰富起来。”
第四篇:《交友“宁为牛后”,做事“宁为鸡头”》
交友“宁为牛后”,做事“宁为鸡头”
这是俞敏洪11月22日在北航演讲的部分内容。一如既往的鼓动人心。
演讲内容:
“要相信一个人是可以成长的,包括个性、胆量,甚至人格的改变,都可以历练出来。但是成长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在身上不断聚集那些使你成长的要素。”11月22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和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报告会上,俞敏洪讲述了自己从他们班少有的农村学生,成长为现在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历程。
近千名来自北航和周边学校的贫困生在学术交流厅内外倾听了演讲。
他坦言,自己在进入北大后,曾有过整整8年的自卑经历。入学时,他有浓重的南方口音,说话有一半同学都听不懂;英语口语很差,从入学时的A班掉到最差的C班;更不会像电影里那样,追上了全校最漂亮的女生,而是从来都没有勇气追过女生。
但他说,这段自卑经历,恰恰是对自己非常有好处的。无独有偶,他们C班出了6个亿万富翁。“因为经历了自卑,我最后回到了自信状态。如果回不到自信状态,这辈子我就是一个窝囊废。”{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辩论}.
俞敏洪曾告诉电影《中国合伙人》中以自己为原型的角色扮演者黄晓明,“你怎么演,都没法把我的气质演出来,你要再过50年,才有可能演出真实的我。”他觉得,自己的个性要比电影中的人物丰满许多。“一个人的气质是在成长中累积和营造的,要不断地经历挫折,努力,才能在你的神态、笑容中,看到你对现实的理解、不屈服和大度。”
最重要的不是收获钱,而是收获成长
俞敏洪说,自己绝对不是天才,智商甚至比普通人还要低一点。他的才能完全是靠后天提高的,良好的心态也是逐渐养成的。
“智商一般的人往往也能够做出一些事情,那是因为他坚韧不拔。一个单词重复三遍、五遍、十遍,你还能记不住吗?最后也就慢慢地背出来了。”俞敏洪说,正是因为在背单词的过程中有心得,他后来写了许多词汇书,也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而世上许多事情,和背单词是同一个道理。
他建议对现状不满的贫困生,一定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中国的大环境中有很多不足的、令你不满的地方。但是,你是不是能够生活在阳光下,由你自己决定。”他说,要保持良好心态,首先要杜绝抱怨,在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的时候,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解决、努力;第二,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第三,要一心一意地考虑自己未来的成长。
“成长的意思就是你要多读书,多交朋友,要想办法冲上去,而且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你
先去做,最后发现你做的很好,这个岗位自然就是你的,然后你自然就有钱了。”俞敏洪举例说,年轻人千万不能眼高手低,在衡量工作的好坏时,不能什么都没有做,就先计较钱。“如果有机会让你来我身边当助理,两年里,你有机会结识的人,获得的资源,积累的经验,相当于获得一个MB A的学位。最重要的不是收获钱,而是收获成长。”{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辩论}.
交友“宁为牛后”,做事“宁为鸡头”
俞敏洪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总结说,在与人交往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宁为牛后,不为鸡头”;而做事则要“宁为鸡头,不为牛后”。
“跟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跟着牛人走,自然就会变成牛人之一。”俞敏洪说,在每个时期,他都和最优秀的人做朋友,因此也能一直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上大学之前,他的交往圈就是农村的一帮小朋友,现在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天天打麻将,连城里都没有去过;考进北大后,朋友圈变成了北大的朋友圈,他就与徐小平、王强、包凡一这帮大学里最优秀的老师同学交上了朋友。事实证明,优秀的朋友是使自己终身受益的,在王强、徐小平等人回国以后,也给俞敏洪带来了西方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激发了他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从大学开始,俞敏洪便养成了一个习惯,在和同学、朋友聊天儿的时候,他几乎从不插话,只是聆听,给大家倒水添茶。
大学毕业以后,俞敏洪当上了北大的老师,他又发现,北大的其他老师大部分都比自己优秀。于是,他有了一批有名的思想家老师做朋友,和他们一起交流、教研,收获了很多东西。
如今,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里,重复着一模一样的模式,他依然很少发言。“我一直认为我在商业模式、创新思想方面是很落伍的人,现在,柳传志、王石、马云他们讲话时,我就听着,他们杯中没有水的时候,我给他们倒点水。跟他们交往,我能学到气度、眼光、格局。这些东西对我的事业发展来说,太重要了。”
但他辞职离开北大,也正是因为他在北大一直做着“牛后”,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决心自己开创一番事业。“如果是"牛后",我在北大再牛,也只是北大的一小部分,绝不可能为北大的改革做出任何事情;但我要做的事情再小,只要你是头,就能发挥你的才能。”
和两种人不交朋友
“在大学期间有一件事情一定要做:用你真诚的姿态,让同学对你的人格认可。”俞敏洪说,在大学里,他虽然是贫困生,却特别大方:每个月靠22元钱的助学金生活,但总会省下三四元钱用来“讨好”同学,每隔两三个月,都要请同学吃一次饭。
“未来你会和同学发生的关系最多两种,一是你要用别人,二是别人要用你。”他说,高中同学、大学同学是最能变成自己的合作者的,因为这个阶段的交往不牵扯利益关系,因而这些朋友在将来最容易和你合作。
因此,正是在大学时期,俞敏洪完成了人际关系的积累。请人吃饭的过程不仅是为了和同学搞好关系,同时,他也在注意观察自己的同学:“我判断同学很简单,如果我请他吃过三顿
饭,他没有请我吃过一顿饭,那就是一个小气鬼;如果有水果一个人吃,不分给别人吃的,我绝不和他交朋友。这样的人,没有钱的时候他会和你很好,一旦有利益可分的时候,他就会跟你抢利益。”俞敏洪说,一个有豪气的人,一个每次吃饭付钱都很开心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就会为别人考虑和担当。因而,在新东方,他曾长期用请不请客吃饭这条标准,来暗地里考核自己的员工。
在新东方初创时期,俞敏洪曾揣着两万美元现金,到美国去说服当年的老师同学徐小平、王强、包凡一回国,和自己一起创业。为什么选中了这几个人?俞敏洪说,正是因为在大学时期,他们展示出了和别的同学不一样的人品和才华。“而他们愿意和我回来,也是因为我对朋友好,比较大方,所以觉得回来跟着我干,不会吃亏。”
俞敏洪说,自己在大学时期,总是对两种人敬而远之:一是小气的人,二是小人。“背后使坏、当面笑脸的人,是不能交往的。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90%的人都是好人,跟这90%的好人打交道就行了,所以我身边充满了好人。好人多了以后,有的时候那些小人或者坏人反而不敢靠近你,因为他知道你的帮手太多了。”他说,正因为如此,所以自己在生活中一直能够保持阳光灿烂的心态。
大学每年读200本书
俞敏洪笑称:“在大学的时候,因为没有女生跟我谈恋爱,我就自己读书,反而慢慢让自己丰富起来。”
不久前,俞敏洪数了数,今年还只读了47本书,他有点急了:工作至今,他一直保持着每年至少60本书的阅读量,家里的每一面墙都做成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