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是一个农民散文 一个人散文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我爱乡村(散文诗)》

我爱乡村(散文诗)

我爱乡村(散文诗)

"呼——呼——"风儿吹过小溪,吹过树林,吹过绿油油的草地,吹进了美丽的乡村。

"呼——呼——"风儿掠过金色的田野,农民伯伯微笑着收割金黄的麦子。远处的麦浪一浪高过一浪,在土

地上翻腾着, 舞蹈着,田野旁的打谷场上,堆满一堆堆的稻粒,偶尔也飞来几只小鸟儿,在稻粒上旋转着,

宣告着丰收的喜悦和胜利。

"呼——呼——"风儿掠过清澈网见底的小溪。小溪边,一群天真的孩子在溪边玩耍。有几个不怕冷的,不

顾寒冷的天气,跳进水中耍起水来了。他们捧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呼——呼——"风儿掠过美丽的花海。艳丽的菊花,清雅的雏菊,优雅的郁金香……还有一大片一大片

不知名的野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争奇斗妍的花儿们一朵比一朵美丽,像一条五彩的锦缎挂在半腰上。

"呼——呼——"风儿掠过一幢幢房子,袅袅炊烟,缓缓地爬上通向天空的的楼梯,偶尔也会走出一两个汉

子,过了几分钟,就挑着一担柴回来了,之后,炊烟就升得更旺了……

"呼——呼——"风儿吹着,吹着,吹向了乡村的深处……

第二篇:《新时期乡土散文史论》

新时期乡土散文史论

关键词:乡土散文 余风流韵 反思现代性 大地悲歌

摘 要:新时期乡土散文创作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创作群体,以汪曾祺和陆文夫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作家的乡土散文继承了中国现代乡土散文的艺术风格;以贾平凹和韩少功等人为代表的中年作家的乡土散文表现了明显的反思现代性的意识;以刘亮程、谢宗玉等人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的乡土散文表现了“大地悲歌”的美学风格。

乡土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鲁迅、周作人、沈从文等人都创作了非常优秀的乡土散文,给我们留下了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故土与乡情是散文作家心中永远化不开的情结,寻根与乡恋是散文作家创作中一支永远迷人的歌谣。”①新时期乡土散文的“寻根与乡恋”之曲更加悠长,也更加沉重。“一抔故土万般情,一种乡俗千年意”②,新时期乡土散文表达了对故土家园的思念,表现了故乡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也反映了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以及农民所受到的冲击,乡土散文在新时期文学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新时期三十年,形成了以汪曾祺和陆文夫等人为代表的老一辈作家、以贾平凹和韩少功等人为代表的中年作家和以刘亮程、谢宗玉等人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的乡土散文创作群体,他们的思想和艺术各有特色,共同促进了新时期乡土散文的发展。

一、余风流韵:从汪曾祺到陆文夫

进入新时期以来,老一辈作家的乡土散文表现了强烈的对故土家园的思念之情,如孙犁《老家》、菡子《看戏》、田野《挂在树梢上的风筝》、吴泰昌《红红的小辣椒》等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沉挂念。也有些作家沉浸于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描绘,如陈白尘《龙舟竞渡话端阳》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端阳风俗,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刘成章的《转九曲》、《安塞腰鼓》等散文描写了奇异的陕北风情,表达了对土地的眷恋;杨闻宇的散文集《灞桥烟柳》描绘了独特的秦中风情;杨羽仪《水乡茶居》绘声绘色地介绍了广东茶居的特色。老一辈作家的乡土散文在思想和艺术上继承了中国现代乡土散文的特色,对后一辈的乡土散文具有重要的承接意义,其中以汪曾祺和陆文夫最为突出。

汪曾祺的乡土散文在新时期乡土散文创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一方面,汪曾祺继承了中国现代乡土散文的写作传统。中国现代乡土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作者把对故土家园的深情藏于对人、景与物的精雕细刻中,体现的是一种平和冲淡的美学风格,如周作人的《乌篷船》详细介绍了乌篷船的构造特色,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及《湘西》对景与物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作为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不仅仰慕沈从文的人品:“他是我见到的真正淡泊的作家,这种‘淡泊’不仅是一种‘人’的品德,而且是一种‘人’的境界”③,而且继承了沈从文的风格:“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④

如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中对家乡的食物如数家珍、流连忘返,他不厌其烦地叙述了家乡的炒米、焦屑、咸蛋、咸菜,平淡、自然,像拉家常一样。周作人和沈从文并不过度夸饰

自己对家乡的深情,而是把这种深情一语带过。他们对家乡的景与物早已了然于心,通过委婉的叙述和精细的刻画,以一种平淡的心境构造平和的意境,款款深情尽在不言中,因此,中国现代乡土散文重在写意是有道理的。汪曾祺《故乡的食物》把对故乡食物的喜爱和眷念渗入字里行间,《我的家乡》中写道:“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⑤这样的语句与周作人“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把自己的深情以委婉的语句表达出来,却句句是情,字字是真。另一方面,汪曾祺在散文中挖掘了故乡风土人情的历史文化内涵,对贾平凹等人的乡土散文具有一定的中继意义。汪曾祺《我的家乡》对“甓射珠光”和“耿庙神灯”的介绍绘声绘色、引经据典,充分表现了故土家园的历史文化内涵。沈从文更关注的是故乡的现实生活状况,他的散文也提到了相关的历史文化等,但往往也是一笔带过,如《常德的船》对家乡名人的轻描淡写。

陆文夫的乡土散文也是在一种平实的叙述中表达深厚的感情。陆文夫的乡土情感是深厚的,如《故乡情》中写道:“一个人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总要想起自己的故乡”⑥,《梦中的天地》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也曾到过许多地方,可那梦中的天地却往往是苏州的小巷。”⑦陆文夫的情感表达是委婉适中的,字里行间没有浪漫的抒情,更没有情感的喷发,他的乡土散文记述的往往是已经过去的人与事,通过回忆的方式、行云流水的描述表达对乡土永久的怀念,如《绿色的梦》中写道:“所有的梦几乎都是些既模糊,又清晰,大都十分遥远的记忆”,“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尼斯乐园。”⑧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作者在童年乐园中发生的趣事。 以汪曾祺、陆文夫为代表的老一辈乡土散文作家,积淀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历练了丰富的人情世故,以一种平实委婉的叙述风格,蕴藏着真挚深厚的乡土情感,为乡土散文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新时期乡土散文创作树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二、反思现代性:从贾平凹到韩少功

在中年作家中,“寻根与乡恋”仍然是重要的主题,如铁凝《洗桃花水的时节》、和谷《石磨忆》、苏叶《梦断潇湘》等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周同宾著有《乡间小路》《葫芦引》等散文集,以对乡村生活的描述表现了对乡土的守望与歌哭。郭保林著有《青春的橄榄树》《五彩树》等散文集,郭保林是农民之子,他对故乡鲁西平原有着“纯洁高尚的爱”,如《八月,成熟的故乡》《家乡的白杨林哟》《情寄沂蒙山水》等。贾平凹的乡土散文一方面继承了现代乡土散文的风格,重视对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表现,强调对人性与人情美的讴歌;另一方面,贾平凹与韩少功一样,在乡土散文创作中体现了鲜明的反思现代性的意识。

贾平凹《商州三录》《秦腔》《静虚村记》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乡土散文。《商州三录》描述了商州的山川河谷和风土人情,正如贾平凹所说:“商州实在是一个神奇的土地呢。它偏远,却并不荒凉;它贫瘠,但异常美丽。”⑨他对生我养我的商州怀着深厚的感情,商州已经融入到贾平凹的血液里;同时“商州成全着贾平凹‘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当如‘鲁镇’于鲁迅,‘湘西’于沈从文,‘白洋淀’于孙犁,‘商州’已成了对贾平凹的另一种描述甚至指称”⑩。商州作为贾平凹的故乡,已不仅仅作为游子感情寄托的家园,而且“已具有思想文化与艺术审美的意义”{11}。贾平凹继承了沈从文和孙犁对乡土人性和人情美的赞扬,正如他写:“棣花就是这样的地方,山美,水美,人美。”{12}一语中的,贾平凹描写商州也就是表现乡土的人性和人情美,在这方面,贾平凹也承认深受沈从文的影响,他说:“沈从文之所以影响我,我觉得一是湘西和商州差不多,二是沈从文名气大,他是天才作家。”{13}在艺术表现方

面,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与汪曾祺的乡土散文风格基本相似,继承了现代乡土散文重在写意、力求平淡的风格,如程光炜所说:“他的语言独具神韵,文字简约、传神,就像是一幅写意画,往往三言两语,即把一种含蕴的思想、意趣传达给了读者。”{14}《秦腔》介绍了秦腔戏曲,秦腔在八百里秦川有着神圣不可动摇的基础,其历史悠久、文武正经、是非汹汹。贾平凹挖掘了秦腔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秦腔与秦川百姓喜怒哀乐的密切关联。《秦腔》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与汪曾祺的乡土散文如出一辙,为乡土散文的历史化、文化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静虚村记》中,贾平凹把静虚村作为清静拙朴的栖身之地,描写了静虚村的人、水、花、树,村人怡然自乐,作者也乐在其中。

综观贾平凹的乡土散文,他的故土赤子情怀是深厚的,他作为乡下人对乡土人性和人情热情地赞美,同时他以农民的眼光和立场对时代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商州初录》有一段话:“外面的世界愈是城市兴起,交通发达,工业跃进,市面繁华,旅游一日兴似一日,商州便愈是显得古老,落后,撵不上时代的步伐。”{15}贾平凹看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的日渐落后,他本人也经历了由乡下人到城市人的转变,但他始终认同自己的乡下人身份。2000年,贾平凹写了《我是农民》的长篇散文,回忆了自己在商州乡下19年的农民生活,指认了自己的农民身份。在《〈秦腔〉后记》里,贾平凹也念念不忘自己的农民身份:“做起了城里人,我才发现,我的本性依旧是农民,如乌鸡一样,那是乌在了骨头上的。”{16}《〈秦腔〉后记》在乡土散文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贾平凹不再像《商州三录》那样对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表达纯真的热爱,在经历岁月的斑驳后,贾平凹看到了乡村的贫困和由此生发了对故乡的恨,这种爱恨交织使他对故乡的感情更加真切。在经历现代化的洗礼后,城市化的进程使乡村日渐受到挤压,乡村的日渐破败和凋零,乡村文化的日渐萎靡和消逝,触动了贾平凹的神经,“我站在街巷的石磙子碾盘前,想,难道棣花街上我的亲人、熟人就这么很快地要消失吗,这条老街很快就要消失吗,土地从此也要消失吗,真的是在城市化,而农村真的要消失吗?”{17}贾平凹的困惑是必然的,作为一个以“乡下人”自居和坚持农民立场的知识分子,他对农民怀有深切的同情,他怜悯农民在现代化挤压之下的困境,他反思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被抛”状态。贾平凹思想上的变化,必然影响了他的散文风格,在《〈秦腔〉后记》中,他对乡村困境的描写字字见情,句句含泪,他似乎要迫不及待地跃出纸面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怜悯,过去那种恬淡委婉,那种怡然自乐消逝殆尽。

在反思现代性方面,与贾平凹重视现代性对乡村的挤压不同,韩少功的乡土散文侧面表现了现代性对城市的挤压。1992年,张炜在《上海文学》发表散文《融入野地》,表达了对故土家园的向往和对城市化的反思与告别,在贾平凹与韩少功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承继关系,这篇散文在新时期乡土散文史上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韩少功长篇笔记散文《山南水北》的出版是乡土散文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在《山南水北》中,韩少功描写了八溪峒的水光山色、飞禽走兽、风情民俗、神话传说等,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安宁。“扑进画框”“地图上的微点”“窗前一轴山水”等章节描摹了八溪峒如诗如画的风景,宛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开荒第一天”“治虫要点”“养鸡”、“忆飞飞”等章节描写了劳动的快乐。韩少功笔下的乡村如诗如画,居于山南水北则是心灵的陶冶和灵魂的净化,他把乡村建构成理想的家园以实现对城市化的反思和批判:“融入山水的生活,经常流汗劳动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自由和最清洁的生活?接近土地和五谷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我一直不愿被城市的高楼所挤压,不愿被城市的噪声所烧灼,不愿被城市的电梯和沙发一次次拘押。大街上汽车交织如梭的钢铁鼠流,还有楼墙上布满空调机盒子钢铁肉斑,如同现代的鼠疫和麻风,更让我一次次惊悚,差点以为古代灾疫又一次次入城。”{18}在《山南水北》中,城市是作为乡村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乡村生活的自在与和谐衬托了城市生活的陌生与孤独,表达了韩少功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人生追求。韩少功散文对乡土的描写始终体现的是知识

分子视角,他归隐农村是为了逃避城市生活的挤压,为了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这与农民的真实心理是有隔膜的。1987年,韩少功写过《布珠寨一日》,这篇散文表现了湘西保靖县的一个小山寨的封闭与落后,可见韩少功的知识分子立场是一贯的,韩少功与贾平凹的区别就在这里。

三、大地悲歌:新生代作家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发展,

中国农村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农民的身份与心理也随之变动,新生代乡土散文作家记录了这种变迁。新生代乡土散文作家仍有不少侧重对乡村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讴歌,如周铁钧散文集《我是东北人》描绘了东北的风土人情,又如少数民族作家阿拉旦·淖尔的散文集《萨日朗》描绘草原风光和游牧风俗。

然而,以刘亮程、谢宗玉等为代表的乡土散文作家在思想和情感上具有很多相似特征,更多是表现了一种“大地悲歌”的美学风格。首先,新生代乡土散文作家大都是农民之子,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以农民自居,如摩罗一再宣称:“我是农民的儿子,而且是世世代代的农民的儿子。”{19}第二,新生代乡土散文作家笔下的乡土是一片苦难深重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积累了世世代代的痛苦。如摩罗说:“在这些繁华而又缺乏人气的地方,我无意间窥见了列祖列宗累死在田头、栽倒在逃荒路上的人为原因,感受到了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痛苦。”{20}朝阳在《丧乱》中写到:“我鄙视一切把农村视作田园的人们,他们不能理解劳动给予身体的痛苦和重压。”{21}第三,乡村经历和苦难决定了这些作家与城市的隔膜。摩罗承认:“强大的城市一直未能改造我,我身上的农民烙印仍然非常明显。我至今没有融入城市之中,我想以后也永远不会。”{22}第四,新生代乡土散文作家对当今农村遭受的现代化的挤压怀有深切的同情,如程宝林在《民如鸟兽》中描绘了“青壮打工去,妇孺留村庄”的农村现实,刘鸿伏在《父老乡亲哪里去了》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我不知道这世代播种着汗水和泪水,收获了贫穷也收获了快乐的田园为什么要被人厌弃。田园,美丽且苍茫的田园啊,你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人没有了眷恋,为什么人要逃离你的庇护,宁愿去漂泊?”{23}

刘亮程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人畜共居的村庄》《风中的院门》等,刘亮程的乡土散文建构了一个名叫“黄沙梁”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是他生命的起点和终点:“我的故乡母亲啊,当我在生命的远方消失,我没有别的去处,只有回到你这里——黄沙梁啊。”{24}“黄沙梁”也是他思想、感情的栖居地和精神故乡。刘亮程对乡村的态度是双重的,他一方面以诗意的笔触描写了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他对土地有着一种固执的热爱,如《家园荒芜》写全家兄弟因为迁住城市而荒废了自家的土地而感到茫然无措、备受折磨;另一方面他也体悟到了乡村的愚昧与落后,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困难,如《做闲懒人,过没钱的生活》描写了农村父老乡亲辛苦无奈的生活,《人畜共居的村庄》描写农民像牲口一样地活着。在刘亮程的散文中,乡村与城市是对立的两极,他出身农村,以农民立场观察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进程,散文中的农民意识是强烈的,也是真挚的,他对乡村有着难以磨灭的爱,对城市有着深深的隔膜,如《城市牛哞》:“这个城市正一天天长高,但我感到它是脆弱的、苍白的。”{25} 谢宗玉著有散文集《田垅上的婴儿》、《村庄在南方之南》等,他在散文中建构了一个叫“窑村”的世界,“‘窑村’是他的生命之源,也是他的艺术之源”,“沉浸在他的窑村世界中,我们会触摸到一种真诚的隐痛,一种美丽的忧伤,一种彻骨的悲凉,当然还有超然的宁静与旷达。”{26}谢宗玉对农村生活的苦难与死亡有着特殊的敏感,如《麦田中央的坟》、《家族的隐痛》等,他以赤子之心悲悯大地,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危机,如他在《乡村四季》中写到:“即便是简单的农事,有时也会暗藏某种凶机。”{27}谢宗玉对城市也有着心理隔膜:“在城里生活,我有一种被包扎的感觉。”

综观新生代散文作家的创作,他们的作品抒发了一种强烈的情感,跃然纸上、摄人心魄,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情感使他们与老一辈散文作家在艺术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抛开平淡的叙述,走出了精致的描写,情感的迸发成为他们执着的艺术追求。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颜水生,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① 王景科:《中国散文艺术创作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48页。

② 曾焕鹏:《永恒的乡土情结》,《中国当代散文精粹类编之七:乡土篇》,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③ 汪曾祺:《沈从文的寂寞》,载《汪曾祺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④ 汪曾祺:《蒲桥集·自序》,《蒲桥集》,作家出版社,1991年版。

⑤ 汪曾祺:《我的家乡》,《草木春秋》,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

⑥ 陆文夫:《故乡情》,《陆文夫散文:插图珍藏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⑦ 陆文夫:《梦中的天地》,《陆文夫散文:插图珍藏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⑧ 陆文夫:《绿色的梦》,《陆文夫散文:插图珍藏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⑨ 贾平凹:《在商州天地——〈小月前本〉跋》,《小月前本》,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 ⑩{11} 曾令存:《贾平凹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7页,第99页。

{12}{15} 贾平凹:《商州初录》,《邻家少妇》,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

{13} 贾平凹:《如语堂·关于小说创作的问答》,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年版,第45页。 {14} 程光炜:《说“文”还从之“道”来——代序》,《贾平凹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17} 贾平凹:《〈秦腔〉后记》,载贾平凹:《邻家少妇》,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 {18} 韩少功:《山南水北》,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19}{20}{22} 摩罗:《我是农民的儿子》,载林贤治:《我是农民的儿子》,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

{21} 朝阳:《丧乱》,载林贤治:《我是农民的儿子》,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 {23} 刘鸿伏:《父老乡亲哪里去了》,载林贤治:《我是农民的儿子》,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

{24} 刘亮程:《只有故土》,《风中的院门》,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25} 刘亮程:《城市牛哞》,载林贤治:《我是农民的儿子》,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 {26} 吴玉杰:《谢宗玉乡土散文的双重叙述》,载《文艺争鸣》,2008年第4期。 {27} 谢宗玉:《乡村四季》,载林贤治:《我是农民的儿子》,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

第三篇:《2014届高考专题练习:散文阅读1》

2014届专题练习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亲 亲 麦 子

张佐香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

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④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⑤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是一个农民散文 一个人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