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七绝晨练 七绝晨练跳舞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七绝·观乌鲁木齐日出并晨游红山公园》

七绝·观乌鲁木齐日出并晨游红山公园

(外一首·七律)

晨光绚丽起东天,

朝日升腾映雪山。

我欲昆仑来伴舞,

豪情万丈上红园。

天山初染彩霞瞻,金饰白云几半悬。 倏尔东方喷晓日,瞬间边际照纱绢。 昔年牧场今都府,现代城区远颓垣。 我欲昆仑长佑护,永兴维汉美家园。

二〇〇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晨起开窗,恰东方红日喷薄欲出,几团白云皆镶上了桔红色金边。继而,一轮红日升腾而出,霎时天光四射,激情如被点燃。遂叫起锡勤共登红山公园晨练。归来作于金谷宾馆2305号。,

第二篇:《【寸心集】目录》

目 录

一、节令篇(36首)

1. 光阴赋

2. 水调歌头·元旦

3. 贺新郎·立春

4. 望海潮·春节

5. 满江红·元宵

6. 鹧鸪天·情人节

7. 七律·惊蛰

8. 一丛花·春分

9. 贺新郎·妇女节

10. 贺新郎·植树节

11. 水调歌头·寒食

12. 念奴娇·清明

13. 念奴娇·清明祭

14. 满江红·劳动节

15. 风入松·青年节

16. 江城梅花引·护士节

17. 水调歌头·儿童节

18. 七律·“六·一”感赋

19. 满江红·端午

20. 沁园春·贺“七o一”

21. 沁园春·建军节

22. 鹤冲天·立秋

23. 石州慢·七夕

24. 念奴娇·教师节

25. 水调歌头·中秋

26. 水调歌头·中秋夜

27. 七绝·雨中秋(二首)

28. 江城子·老人节

29. 六州歌头·国庆日

30. 七律·寒露

31. 沁园春·重阳

32. 沁园春·十月革命纪念日

33. 水调歌头·冬至

34. 婆罗门引·圣诞夜{七绝晨练}.

35. 一丛花·过圣诞

二 、纪实篇(81首)

1. 风云录

2. 念奴娇·唁周总理逝世

3. 八声甘州·追悼会

4. 念奴娇·怀念周总理

5. 沁园春·怀念朱老总

6. 离别难·惊逝

7. 兰陵王·唁毛主席逝世

8. 木兰花慢·闰中秋

9. 满江红·粉碎“四人帮”

10. 离别难·毛主席逝世周年祭

11. 齐天乐·十月吟

12. 沁园春·十月赋

13. 浪淘沙·审判“四人帮”

14. 满江红·偶思

15. 满江红·偶感

16. 西河·读报有感

17. 摸鱼儿·毛主席祭日

18. 齐天乐·国庆夜

19. 金缕曲·自卫反击战

20. 西河·怀念少奇同志

21. 沁园春·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

22. 八声甘州·纪念周总理逝世三十周年

23. 沁园春·怀念毛主席

24. 七绝·十大元帅歌

25. 七律·纪念鲁迅先生

26. 沁园春·怀念鲁迅先生{七绝晨练}.

27. 梅花引·写在《延安讲话》纪念日

28. 江城梅花引·“七·七”事变

29. 望海潮·“九·一八”有感

30. 鹧鸪天·读报

31. 念奴娇·长征颂

32. 水龙吟·改革颂

33. 满江红·一国两制

34. 满江红·港澳回归

35. 满江红·斥法轮功

36. 贺新郎·赞中国入世

37. 水调歌头·“神舟”五号

38. 渔家傲·航天者

39. 念奴娇·寄国球手

40. 破阵子·田径大奖赛

41. 满江红·西部大开发

42. 八声甘州·赞任长霞

43. 贺新郎·连战主席回大陆

44. 江城梅花引·游子吟

45. 江城子·访农

46. 沁园春·连战先生大陆行{七绝晨练}.

47. 沁园春·“神舟”六号

48. 水调歌头·嫦娥思乡

49. 八声甘州·临屏感四川震灾

50. 七绝·祈祷

51. 七绝·全国哀悼日

52. 贺新郎·奥运中国

53. 满江红·北京奥运会

54. 七律·神七问天

55. 七律·寄胡吴峰会

56. 一丛花·书店有感

57. 沁园春·赌局有感

58. 念奴娇·酒席有感(二首)

59. 念奴娇·风流赋

60. 一丛花·电子游戏厅有感

61. 贺新郎·性病门诊有感

62. 卜算子·劳务市场有感

63. 梦芙蓉·官场假文凭有感

64. 一丛花·植树节有感

65. 摸鱼儿·看电视剧《雍正王朝》

66. 安公子·电视剧《乾隆王朝》观后

67. 八声甘州·看电视剧《大宅门》

68. 玉蝴蝶慢·《大宅门》续集观后

69. 南乡子·看电视剧《橘子红了》(二首)

70. 念奴娇·看电视剧《重庆谈判》

三、旅游篇(88首)

1. 山水情

2. 水调歌头·春来岳阳楼

3. 水调歌头·夏游滕王阁

4. 水调歌头·秋到黄鹤楼

5. 水调歌头·冬至山海关

6. 满江红·谒黄帝陵

7. 潇湘夜雨·拜神农祠

8. 水龙吟·吊留侯墓

{七绝晨练}.

9. 八声甘州·瞻武侯祠

10. 水龙吟·过包公墓

11. 金缕曲·祭岳王庙

12. 水调歌头·泛西湖

13. 念奴娇·钱塘潮

14. 七绝·寻雷峰塔旧址

15. 七绝·题苏小小碑亭

16. 西湖春·杭州聚友

17. 沁园春·雁荡情怀

18. 鹧鸪天·苏州夜趣

19. 鹧鸪天·虎丘怀古

20. 多丽·游黄山

21. 水调歌头·眺太湖

22. 沁园春·南京

23. 浪淘沙·南京长江大桥

24. 西河·南京中山陵

25. 念奴娇·南京明故宫

26. 水调歌头·泊采石矶{七绝晨练}.

27. 高阳台·淮阴怀古

28. 沁园春·游花果山

29. 鹧鸪天·柴桑怀古

30. 八声甘州·杏林赋

31. 高阳台·上庐山

{七绝晨练}.

32. 七律·庐山会议旧址观感

33. 水调歌头·题稼轩故居

34. 念奴娇·临赤壁

35. 摸鱼儿·夜宿长江

36. 永遇乐·荆州怀古

37. 八声甘州·题三顾堂

38. 水调歌头·武陵源行

39. 七律·广武山临涧怀古

40. 玉蝴蝶慢·洛阳牡丹

41. 望海潮·洛阳白园怀古

42. 水调歌头·到太原

43. 念奴娇·黄河

44. 水调歌头·攀华山

45. 沁园春·西安

46. 玉蝴蝶慢·走临潼

47. 采桑子·题乾陵无字碑

48. 七绝·无字碑下

49. 渡江云·观秦陵兵马俑

50. 潇湘夜雨·过咸阳

51. 木兰花慢·茂陵怀古

52. 潇湘夜雨·古陈仓

53. 七律·大散关遗址

54. 念奴娇·汉中怀古

55. 沁园春·访杜甫草堂{七绝晨练}.

56. 山亭柳·临邛怀古

57. 梅子黄时雨·登昆明大观楼

58. 沁园春·飞重庆

59. 沁园春·重庆歌乐山

60. 沁园春·广州

61. 风入松·赴深圳

62. 摸鱼儿·香港沙头角

63. 鹧鸪天·访零丁洋

64. 水调歌头·海南行

65. 七律·海上渔家

66. 沁园春·上海

67. 浪淘沙·海峡情思

68. 沁园春·北京故宫

69. 沁园春·颐和园

70. 沁园春·访圆明园

71. 烛影摇红·逛天坛

72. 贺新郎·十三陵

第三篇:《我们为什么要学好中文》

我们为什么要学好中文 作者简介:资中筠,生于1930年6月,湖南耒阳人,中共党员、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翻译家,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太平洋学会常务理事。

我之所以被邀请到这里来讲话,可能是因为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中国人应该首先学好中文》。那是2008年,为了迎奥运,媒体大肆宣传学外文。打开电视,在记者的诱导下,街头各行各业的百姓似乎都在积极学外文,连在公园晨练的老大妈也说学了外文便于出国探亲云云。与此同时,电视的字幕充满错别字,广告乱改成语成风,所谓“历史剧”中半通不通的对话,人物的称谓混乱:称对方父亲为“家父”,自己的妹妹为“令妹”,把自己家叫做“府上”等等,不一而足,惨不忍睹。所以我有感而发写了那篇文章。

现在似乎忽然走到另一个极端,强调学中文、弘扬传统文化了,就要压缩外文,在高考中降低外文的分量。似乎学中文和学外文互不相容。我必须首先声明,我主张学好中文绝不是与外文相对立,也与现在以传统文化抵制所谓的“西化”无关。更不赞成那种让小孩子穿着古装读《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做法。现在讲讲我对学中文的看法,并且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学中文的经历。

中国人为什么要学好中文?

我们每个人都是用母语思考的。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他的母语的程度有很大关系。一个中国人除非生长在外国,从小就学那一国文字,自然就以那一国的文字为母语,如果那是英语,那么他的文化水平和他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关系。

{七绝晨练}.

中文(我这里指的是汉文)有两大特点:

口语与书写文字是两套,这是汉语对用拼音文字的外国人说来最难学之处,等于要学两遍。所以普及比较难。好处是虽然方言非常复杂,文字是统一的,就是现在大家都归功于秦始皇的“书同文”。不像印度,由于每一个邦都有自己的文字,到现在还得用英语为官方语言。既然是中国人,说话已经不成问题,“学文化”就是从识字开始。能正确地读、写、用多少字和词就成为衡量基础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准。

另一特点是成语、典故特别丰富,并已融入日常话语中,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正是汉文的魅力所在,也是几千年文明的积淀。对成语、典故的运用也成为写文章的一大艺术。当然不能要求人人都是文章高手,但是基础的语文教育至

少应该严格规范,应该有一定的要求。依我设想,一所合格的完小(六年级),其毕业生应该能写通顺的白话文而极少错别字,初中毕业则应掌握常用的成语、典故而不出错。能流畅地阅读一般文学作品,有进一步提高的自学能力,这就算有了文化基础,以后无论学什么专业,包括外文,那是个人的选择了。所以现在乱改成语是对中文极大的破坏。

个人的经历:

比起上一代的人,就是比我的老师或者父母辈,我的旧学底子差多了。但是在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应该说再跟下一代比起来的话,我们又好像学得稍微多一些,这个情况很不一样。

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些人在随便聊天的时候说到了一些高层的丑闻,里头乱七八糟的事情。我就脱口而出说真是“墙有茨”。有一位专门研究古诗词的大学教授非常惊讶,说你一个学外文的人怎么还知道“墙有茨”?墙有茨出自《诗经》,开头就是:“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以后“墙有茨”就隐喻宫里头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丑事。过去老一代的人说话不喜欢太露,一般爱用隐喻。而对我们这一代人,这是一个很寻常的比喻。那位教授年龄比我大约小六七岁,也就是说他是在1949年以后上的中学。在他看来,只

有他那样的古诗词专家才懂,一般人,特别是学外文的,怎么居然还懂这个词?这说明有一个差别,就是我们这代读书人一般常用的,在现在的这一代人就成为专业知识。这还不是年龄的“代”,而是学校的教育和文化氛围的变化。因为我在改革开放以后初访美国,遇到台湾来的学理工的年轻人,谈吐就与我们这代人没有什么差别。

我的中文熏陶来自三个方面:家庭、学校和自己乱看书。我只是一个个案,有我们这一代人的普遍性,但是也有特殊性。

1、家庭

我最早知道的诗就是“春眠不觉晓”,那是我3岁的时候,早晨起来正好外头下雨了,我母亲一边给我穿衣服,一边吟这首诗,用她的方言湖州调吟。我知道,你们请叶嘉莹先生来讲过,她是主张吟诗的,就是跟唱差不多的。每一个地方的方言不一样,吟的调子也不一样。我母亲是湖州人,所以她就是用湖州话吟。我到现在想起“春眠不觉晓”自然心里就出现湖州调。还有其他的,比如说《滕王阁序》后头的两首七绝,在我印象中也是湖州调,像唱歌一样,现在还会唱。

我中学有一位国文老师是河北人,他在课堂上教那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就是用河北调来吟的。所以我现在想起这个诗的时候,就出现那个调,与湖州调完全不同。吟诗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记得住,就跟唱歌一样,而且对音韵、平仄什么的自然而然就熏出来了。但是用普通话是很难吟的,连有的韵脚都不对。前两年我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好像常州的吟诗已经申请联合国非物质遗产,大概常州有一些诗人和文人特别积极去争取申遗,其实各个地方都有吟诗的特点。还有朗诵文章,也是有调子的。(后来据徐冬梅老师说现在正在申遗的是整个中国的吟诵,不是常州单项)

我大约五岁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母亲就让我念《论语》,只是挑一点,不是念很多,也不逼我,就让你知道一点。

有一段经历虽然比较短,对我影响却很大。在我初中的国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是;郭子仪单骑退回纥”,选自《资治通鉴》。老师讲得特别生动,使我对郭子仪这个人发生很大的兴趣,于是对《资治通鉴》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很想知道《资治通鉴》是怎么样的一套书。特别是小学课本就有;司马光打破缸”的故事。原来作者就是这个司马光!更加好奇想看这书了。碰巧,我父亲有一位朋友家里头藏了很多线装书。我现在已经忘记具体情节,他怎么知道我想读《资治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七绝晨练 七绝晨练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