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善行得善果 迟到的善果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种善因得善果》

种善因得善果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此讲录出自净空法师专集文字讲堂

世法、佛法都离不开因果。清凉大师解释《华严经》,说出五周因果。天台大师讲解《法华经》,指示出一乘因果。这是说明佛法也离不开因果。所以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如果没有因果,不但没有十法界,而且一真法界里面的依正庄严也不能存在。由此可知,因果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定律,世间人所谓的真理。因与果有相互的关系,前面一个因,变成后面一个果;后面的果,又变成底下的因,所以因果永远是循环的。由此可知,因不是定因,果不是定果,因果是循环的。

什么叫做“果报通三世”呢?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这一生作善,这一生得福报;这一生作恶,这一生得恶报,这叫现世报,这是现报。如果我们这一生作善,或者这一生作恶,这一生没有得到果报,而是来生再获得果报的,这叫生报;生报是指来生。那么第三世以后,甚至一直到无量劫以后,这个果报才现前的,这一类叫做后报。由此可知,不是不报,不是没有果报,果报早迟不定。

怎么样它才现前呢?这个经上讲的也很清楚,你现在造作的善恶,这是业因,因必须遇到缘,果报才现前。现在这一生当中,缘就成熟了,你的果报就现前,这就是现报。来生遇到缘,这个缘在来世,那因遇到缘,果报也现前,这个就叫生报。如果他在多生多劫遇不到缘,这个业因永远不会消灭,永远存在。也许到无量劫以后,这个缘遇到了,遇到这个缘,果报就现前。

第一讲

净空法师讲述

我们图书馆的录影室建好了之后,今天第一次试验。张居士从《印光大师文钞》里面,节录了一段。我们就用这一段做一个开端。这一段的文字,我们将它单独印出来。请看大师的开示: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

我们先看这一段。世法、佛法都离不开因果。清凉大师解释《华严经》,说出五周因果。天台大师讲解《法华经》,指示出一乘因果。这是说明佛法也离不开因果。所以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如果没有因果,不但没有十法界,而且一真法界里面的依正庄严也不能存在。由此可知,因

果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定律,世间人所谓的真理。因与果有相互的关系,前面一个因,变成后面一个果;后面的果,又变成底下的因,所以因果永远是循环的。由此可知,因不是定因,果不是定果,因果是循环的。

觉悟的人,这是菩萨,菩萨对于造因非常谨慎。因为他知道因会变成果,所以起心动念很小心、很谨慎,唯恐将来变成恶果,那自己当然要承受。可是众生就不然了,众生对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并不了解;即使懂得一点,也是含糊其事,不能够透彻。于是往往就疏忽了造因,等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了。这种事情太多太多了,不但我们在书本里面可以见到,如果诸位稍稍留意的话,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周边,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你都能够觉察到;觉察不到,是我们粗心大意。

这个文字后面说了:“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这就是佛菩萨、祖师大德为什么要苦口婆心劝我们断恶修善,道理在此地。千万不要把这些教诲当做儿戏,当做老生常谈,不足以为奇的,那我们就完全错了。

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修学念佛求生净土也不例外。净宗法门虽然说带业往生,可是我们要晓得,所谓带业是带旧业,不是带新业。新业就是你现前所造的,这个不行,没有这种道理的。现前你所造的,这是往生净土的障碍,你去不了。带业是带旧业,就是你没有学佛之前,你所造的那些业障,这个业障可以带去。现在觉悟了,从今而后,决定不再造恶业了,你才有救。不是说带业,我现在天天还造罪业,没有关系,将来还能往生,这个想法,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也是过去李炳老常讲的,我们念佛人,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够往生的,只有三、五个。就算是五个人,万分之五,还有九千九百九十五个不能往生。原因在那里呢?现前的恶业,他没有停止,他还继续在造作,所以虽念佛也不能往生,还要遭受六道轮回里面的果报。

前面经上这几句话要紧,我们要学佛,要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呢?菩提心是真正觉悟的心。觉悟就是明白,明白道理,明白事实真相,决定要断恶修善,这样罪业才能消灭。这个消灭,是佛的方便语,我们懂得。实在讲,就是罪福的转变,它是消灭不了的。转变也等于消灭。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它是个转变,功德才能达到圆满。一直到成佛,成佛才叫究竟圆满。

我们要明了,宇宙之间,这一些人与事,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变化的?这是个基本的道理。佛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一句话说,所有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成佛就是成就大圆满,没有一样不圆满。你的智慧圆满的,圆满就是没有一丝毫的欠缺;你的德行圆满的,你的才艺圆满的,你的福报也是圆满的,没有一样不圆满,这叫成佛。那么现在我们为什么过这种苦难的日子呢?佛讲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换一句话说,我们本有的大圆满,是被妄想、执著障碍住了。这个大圆满并没有失掉,只是有障碍而已。佛讲这句话是省略,当中还有妄想、分别、执著,说了一个前、一个后,当中省略掉了。

我们从这一句开示就能体会到,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来的?就从这些障碍而来的。因为有妄想,妄想就是无明,就是不觉,所以才有一真法界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个位次,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个位次从那里来的?是从无明、妄想里面变现出来的。十法界从那里来的?十法界是从不平等里面变现出来的,也就是从分别变出来的。你对于宇宙人生,对人、对事、对物,起一念分别心,就变成十法界,就有声闻、缘觉、菩萨、佛,有这些现象。如果再有执著,那就六道出现了。越是严重的执著,那是三恶道最下面的,不是好事情。坚固的执著,严重的执著,是地狱界。

我们怎样把这些假像、幻像解除,恢复到本来面目呢?没有别的,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把妄想、分别、执著舍弃,你不但超越六道,而且超越十法界,你就住如来家了。佛把这些事实真相,确实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里面就是一个因果的关系。妄想、分别、执著是因,十界、六道是果报。妄想、执著这就是罪障,罪障消灭了,功德才圆满。功是讲修行的功夫。什么叫功夫呢?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舍弃,这叫功夫。德是什么呢?德是你得定、得慧、得一真法界。功跟德这两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圆满的功德,就是圆满成佛。等觉菩萨功德还不圆满,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也就是最微细的妄想还没放下,所以不能称之为圆满。这一品无明放下了,他功德就圆满了,那么这就是成佛。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众生,众生作恶,对于宇宙人生迷惑颠倒,对人、对事、对物,都生自私自利的念头,起贪嗔痴慢。贪嗔痴慢,这个果报在三途。造作恶业,又想不受恶的果报,给诸位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要晓得,这是自作自受,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一个力量,上帝也好,鬼神也好,佛菩萨也好,不能加给你一点点,也不能减少你一点点,他们没有这个权力,没有这个能力。所有一切的果报自作自受,这是真理。所以作恶还想不受恶报,这个经里头,说的比喻:

【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宾士。】

这话说的没错,更加胡作妄为。下面举例来说,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

【每见无知愚人】

做了一点小善,心里就祈求福报,那有这么便宜的事情。福报,你造善确实有福报,福报未必立刻就现前。为什么不能立刻就现前呢?因为你的罪业很重,小善抵不过你生平的重罪,所以它不能现前。稍稍遇到逆境了,对于圣教就产生怀疑,‘佛所讲的不灵,我作善,为什么会得恶果?人家造恶,为什么会得善果?佛讲的因果道理,不足以为凭。’他就起疑惑。正像此地所讲的:

{善行得善果}.

【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

这就退失了初心,再毁谤佛法,造作的罪业就更重了。他不晓得因果通三世。{善行得善果}.

【转变由心】

这一种深奥的道理。什么叫做‘果报通三世’呢?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这一生作善,这一生得福报;这一生作恶,这一生得恶报,这叫现世报,这是现报。如果我们这一生作善,或者这一生作恶,这一生没有得到果报,而是来生再获得果报的,这叫生报;生报是指来生。那么第三世以后,甚至一直到无量劫以后,这个果报才现前的,这一类叫做后报。由此可知,不是不报,不是没有果报,果报早迟不定。

怎么样它才现前呢?这个经上讲的也很清楚,你现在造作的善恶,这是业因,因必须遇到缘,果报才现前。现在这一生当中,缘就成熟了,你的果报就现前,这就是现报。来生遇到缘,这个缘在来世,那因遇到缘,果报也现前,这个就叫生报。如果他在多生多劫遇不到缘,这个业因永远不会消灭,永远存在。也许到无量劫以后,这个缘遇到了,遇到这个缘,果报就现前。

譬如世尊在《法华经》上,给我们讲个故事。这是佛当年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人见到佛,要求跟佛出家。出家,一定是有善根、福德、因缘;如果没有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出家,不像现在。从前人出家,一定证果,跟佛出家的人,那一个没证果呢?最低限度也证须陀洹果、证斯陀含、证阿罗汉,证菩萨果位的人,不计其数。这个人要出家了,佛笑一笑,就让他这些弟子,这些大阿罗汉、这些菩萨,你们来看,这个人能不能出家?大家看了之后,阿罗汉都有神通,都有宿命通。一看这个人,阿罗汉能知五百世,这个人五百世当中,都没有种善因,那怎么能出家呢?大家看了都摇头。佛收了他,告诉大家,这个人在无量劫前,那阿罗汉的能力达不到了。无量劫之前,他曾经是个樵夫,在山上砍柴,遇到一只老虎。老虎要吃他,他害怕了,他爬到树上,叫了一声南无佛。这一声南无佛就是因,无量劫后,今天遇到释迦牟尼佛,缘成熟了。释迦牟尼佛给他剃度,出家,后来他也证阿罗汉果。这个果报就是后报。

由此可知,我们起心动念都是业。《地藏本愿经》里面讲的没错,你一念善,必有善报;一念恶,必有恶报。就看这个缘什么时候成熟,所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能够深明此中的道理,明了事实真相,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自然然就知道收敛,就知道谨慎。而且晓得,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处事待人接物,自求多福。当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性德不能现前的时候,所有一切的受用,是靠修德来的。善与恶的标准,佛法讲的非常清楚,起心动念为佛法、为众生,这是善福;起心动念为自己,这是恶业。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清楚。

为什么善恶要建立在这个标准上呢?刚才讲过了,十法界的业因,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念念有我,念念为我,这是严重的执著。这个执著,叫你永远搞生死轮回,你没有办法脱离三界六道。所以起心动念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家庭、自己团体,都是恶业。世间人不懂这个道理,以为这个想法是正常的,以为这个想法,天经地义,不是错误的;那里知道,我们所想的,跟佛所说的,完全不一样。佛看得清楚,我们看不清楚;佛讲的真实,我们往往看错了,也说错了。

起心动念都是业,不止这一生,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我们造作的无量无边的罪业,大概总是造的恶多善少,这个是一定的道理。如果我们造作要是善多恶少,我们早就不再轮回了。只要在轮回里面,必定造作的是恶多善少,我们不能不警觉。但是佛告诉我们,业并不是定业,是可以转变的。业是心造的,起心动念造的,转变还在起心动念。所以底下这一段讲:

【转变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恶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

我们读到这样的经文,实在说也是含糊其词的念过就算了,不知道佛说这一句话的分量有多重,这个就是迷惑颠倒。觉悟的人,我们在经上读到,像阿罗汉、菩萨们,听到佛讲这一句话,他寒毛直竖。想到过去在阿鼻地狱受的那些苦难,还心有余悸。这个警觉性,比我们就高的太多。堕落地狱的时间太长太长,不止八万大劫。一个人造作这么重的罪业,在他还没有堕落之前;换一句话说,还有救。堕落地狱之后,就难了。虽然地藏菩萨在地狱里面度众生,诸位要知道,凡是到地狱度众生的,都叫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不是一个人,任何一尊佛菩萨看到地狱众生跟他有缘,他到地狱里面去教化,现身教化,都叫地藏王菩萨。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一切诸佛菩萨都不是一个人。 你将来作菩萨,作佛了,看到地狱有情众生跟你的缘成熟了,你到那里去帮助他,你也叫地藏王菩萨。所以诸佛菩萨的名号是通号,不是一个人专有的。所以堕到地狱难度,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的。菩萨虽然有大智慧、大神通、大能力,也只能把他从地狱度到忉利天,暂时免受这个苦难而已。可是地狱里面的习气,还是非常深重。生到人天,他还是继续去造恶业。所以命终之后,又到地狱去了。菩萨在那里看他出去没几天又回来了。你们看看经上所记载的,这些都是事实。由此可知,堕到地狱就难救了。在什么时候救他呢?造极重罪业,还没有堕地狱之前,这个时候能把他唤醒,让他生大惭愧心,生起大恐怖心,努力断恶修善,把他现前这个缘改变,把恶缘改变为善缘。能发大菩提心,那就更好了。再能够念佛求生净土,纵然是阿鼻地狱众生,临终一念、十念,真的回头,真的发心,也能够往生。往生一样不退成佛,这究竟解脱了。这个地方讲得好,

【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

这是讲现报。你做种种善事,人家一样瞧不起你,轻视你,障碍你。或者是得病苦,或者受贫穷下贱之报,以及一切不如意事。这是什么呢?这是你罪报现前就报了,所谓重报转轻,重罪转成现前的轻报。就像这里面所讲的:

【先所作永堕地狱长劫受苦之业,即便消灭。尚复能了生脱死,超凡入圣。】

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若有人受持此经,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是说明,这个业果的转变是由心,你心里头一念觉悟就转变了。我们把佛法推广,把佛法介绍给一切众生,不为名,不为利,只希望一切众生能闻正法,这个功德利益是无量无边。由此可知,如果是相反的,我要名,我要利,佛法

第二篇:《有善心,有善行,自然有善果》

有善心,有善行,自然有善果

人生的命运不是求来的,是自己修来的,真心向善,上善若水,以善修心,天地自保。

什么是真正的善?

真正的善,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没有一点造作,没有一点企求,像水一样一往无前地流动,没有一点分别心,取舍心,无私地奉献一切,这样才是善,才是真正的上善若水。

以善修心,以善洗心,以善造心,以善治心,人就会快乐和幸福。

向善,首先要有一颗静定的心,一种定力,能够放下烦恼,不担心未来,不执着于现在,内心自然会平静。因为,静由心生,当一个人能品味恬静之美时,则无恐惧之心,便无罪恶之行,贪婪与私语最能破坏宁静的心;欲海是导致一切痛苦之根,能断此根,则无忧愁与恐惧了。

向善,需要治心,看到外界的诱惑心无所求,因为心有所求就会有得失之心,有得失之心就有有压力,有压力人就不自在,不自在就会觉得痛苦,就会有烦恼。因此,如何从内心放下自己的欲求,对一切厉害得失统统不理睬,以理行事,听顺其自然,天地自保你。

宇宙中仿佛有一种冥冥巨大的力量,一股支配人命运的力量,就是惩恶扬善的力量:保护善人。至于恶人,虽然他现在很的得意,那是因为他的福还没有享尽,那是短暂的福报,真正行善之人,心存仁道之人,肯定会在这个世界上得到幸福和快乐。

{善行得善果}.

贪爱、憎恨、愤怒、傲慢,全为束缚自己的绳索,能赚拔出此绳索者,内心自然可得真正自安宁;

所有的欲望都是小小的甜蜜,而却隐含相当多的苦涩,而众多人却终身为之奋斗不疲,有人奢望望未来,有人追悔过去,胜利者招来怨恨,失败者招来苦恼,宁静者舍弃了胜败,与平安喜乐相伴!

一切造作皆源乎心,只要我们有善心,有善行,必然有善果,天地也会待我们不薄。

第三篇:《种善因得善果》

种善因得善果

佛教云,因果、因缘、 不相信因果的人,就会怨天尤人,明白了因果道理,就会知道各有因缘莫羡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缘,不必去羡慕他人。命运可以由自己来改造,因为人生是无常的。我们要记住,今天的腐败贪官,可能很快成为明天的囚犯,今天的百万富翁,明天也可能成为乞丐。而世间的许多荣耀,都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

第四篇:《佛善与财富2014.6.26号(第四期)》

百家争鸣专栏

《佛善与财富》文章接续上期分享,本期重点:富与善的关系。

改变您一生的系列善文《佛善与财富》

之富与善

李云山

第四章 悟道:富与善

续上期:本为恶,如何修佛善?原来,修炼之法则是:明了善有阴阳、懂得善有大小、需知善有善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富与善

善,需要积,而积,是过程,在过程中,不断修行,才能修善正果。有善之人,得富之道就不远了。为什么呢?难道有善就有富吗?

在这里,我们首先解释一下,何为财富?希望通过分享,可以修正各位对财富的理解吧。

一、悟道:

何为富?

拆字道释:宝盖头寓意家,家庭;一横寓意安稳,稳

定;口字则表示人员,人口,人口就是劳动力;田字则表示田地,土地,农业文明在我国历史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田地象征着食物,食物就是财产。所以,综合起来推断,起初富的含义是表示家庭稳定,人丁兴旺、田地广阔。用现在的话来说,即有房,有车,有背景,有家业。

二、悟道:

富与善的关系

1、拥有善,等于拥有财富吗?

善=财富

善≠财富{善行得善果}.

在第一期分享的时候,就重点谈到,是否只要有佛善,就可以拥有财富?在这里,让我们来分享富与善的关系,才能明了财富常至的关键妙术。

善何以与富有因果关系?难道有善心则可得富吗?财富为果,难道善为因吗?

让我们来分析吧!

富,有财才能成财富,换言之,聚财是基础。而这个

财,如何聚汇呢?

其一,正道而来。通过正常的生意往来,一进一出,聚少成多,聚沙成山,财自然而来;

其二,非正道而来。非正道,可以理解为非法,或在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界线,从而取得快钱,巨财而成。非法所得的财,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天恩为正道,非正道之财,此举为善失,财富虽存,其果只是过眼云烟,短期拥有。习惯成非法所得,慢慢地,习惯成恶,最终,老天有眼,其财必失,俗称:报应。

正道而来之财,持续良性循环,最终,您的财产滴水成海,终得财富,修得善果。

换言之,只有通过正道而来的财,才能持续成财富。而正道可以理解为行善积德,其善言善行的结果必善。善果源于善因,善因出善因果。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善行得善果 迟到的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