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
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 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 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 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 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 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第二篇:《作文指导对比描写》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
一、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要注意:
(1)要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点。
(2)要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不要捏造事实,采用拔高或贬低的方法。
二、写两个人
写两个人,一般是写《我和**》,**应包括亲人、同学、朋友、老师等熟悉的人,要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必须注意:
(一)要写好人物之间的联系。《我和**》,题目中突出了一个“和”字,这就要求从双方写起,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我”和**之间的联系。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彼此之间都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只有从双方落笔,才能把握住题目要求写的重点。
(二)用对话展开情节。写《我和**》作文时,由于要写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写好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要用对话展开情节,用对话表现文章的中心。
三、写几个人。
写几个人是比较复杂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家子”、“这一班”,也可以写“几个小伙伴”。总之,不论是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几人都行。
这类作文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列人物表似的介绍。
(二)有代表性的介绍。
(三)以一件事为线索写几个人。
(四)通过几件事写几个人。
四、对比写人法【示例】
在乡下姑妈家过暑假,和我最要好的当然是春花罗。
春花是姑妈的小女儿,黑黑的脸蛋上,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虽说年龄比我大两岁,个头却没我高,我俩比了一下,嘿,她还差我两厘米。冲着这点,我不好意思叫她姐姐,也跟着大人们叫她“春花”。
别看我嘴上不愿叫姐姐,可心里却实在佩服她。姑妈家,数春花的奖状最多,她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春花脑子里的新鲜事也特别多,指着路旁的一棵草,她能讲上一段故事,走过公路旁新盖的厂房,她能说上一段经历,惹得我这个故事迷,整天跟着她转。我们一块儿学习,一块儿割草""简直是形影不离。可渐渐地,我发现了她的一个“缺点”。
一天,大人们出早工,我睡了个懒觉起来,不见了春花,只得吃完饭,收拾了碗筷。我见桌上还放着一碗饭,闻了闻,哎,馊了,倒掉吧。我走到小桥边,蹲下去,刚要倒馊饭,突然听到了一阵急促的叫声:“别倒——”我抬头一看,是春花,她割羊草,正好从这儿路过。我冲着春花说:“是馊饭。”可春花却一个劲地说:“不要倒嘛,不要倒。”她从我手里夺过了我手中的饭碗,像捧宝贝似的捧着它,向鸡棚走去。我望着她的背影,又好气,又好笑,心里暗暗想:“真小气!”
还有一次,我的那双旧凉鞋坏了,就从旅行袋里拿出新凉鞋换上,顺手把旧的往外一扔。可不一会儿,见春花又把我的那双旧凉鞋拾了回来,还一针一线地修补着。我挺纳闷,问春花:“我扔掉的旧鞋,你补它干嘛?”春花说:“这鞋补补,还可穿呢。”说着,她咬断了线,把补好的鞋往我手里一送,说:“应该谢谢我了吧?”我更不乐意了:“谁要这旧东西,我不要,你不嫌,就拿去吧。”可真没想到,几天后,春花果真把旧凉鞋穿上了。我心里暗暗好笑,春花啥都好,就是有点小气。 可是,不久又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一天下午,我和春花正在做作业,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我的思路:“快,春花,快借根扁担给我。”原来,是队上一个外号叫“坦克”的棒小伙子。只见他敞着胸,额上流着汗珠,两手摇晃着断成两截的扁担:“真倒霉,才挑了几捆稻,就断了扁担。”看他这副模样,再听他这样一说,我就赶紧应道:“哎呀,真不巧,这里没有多余的扁担。”想不到我的话音刚落,春花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似地,已从里屋拿出了一根扁担:“‘坦克’,这是根新扁担,你拿去挑吧。”“坦克”接过扁担,望了她一眼,惊喜地说:“还是根新的呢!挑断了,要赔吗?”“不要赔!”春花毫不犹
豫地答道。“坦克”走后,我对春花说:“你把新扁担借给别人,真的挑断了,怎么办?”“为集体干活,断就断呗!”春花干脆地答道。
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个把啥都当宝贝的人,怎么连自己的新扁担也不爱惜了呢?这是为什么?想着想着,我明白了:春花并不小气,在她身上,有一种发光的东西,这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爱祖国、爱集体的好思想呀。想到这里,我一把搂住已经睡着了的春花。
●对比写人法【评点】
这篇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赞扬春花勤俭节约、热爱集体的优秀品质。
这篇文章通篇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写。首先是人物间的对比,即“我”与春花的对比。对待一碗馊了的饭,“我”的态度倒掉算了,而春花却一个劲地说:“不要倒嘛,不要倒。”并夺过饭碗向鸡棚走去;对待坏了的旧凉鞋,“我”的态度是换上新鞋后顺手扔掉,春花却拾回来修补好;对待“坦克”借扁担,“我”有点舍不得,怕真的挑断了,春花却是毫不犹豫地借给他。其次是春花本人所经历的三件事前后态度的对比。春花在“抢馊饭”和“修补凉鞋”两件事上显出“小气”,在“出借扁担”上显出“爽气”。文章通过横比和纵比,充分反映了春花勤俭节约、热爱集体的好品质。 这篇文章虽然用了对比方法写,但是在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时,把重点放在春花身上,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春花就在我们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五、阅读训练
两个瓶子
那时候,我的家庭状况不好。我和两个姐姐正好在上学,只靠爸爸一点点工资维持正常生活。于是,有时候我便和父亲在散步的时候捡几个可乐瓶子、矿泉水瓶。
记得又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我和爸爸正在路上寻找瓶子。突然,就在前方几十米的地方出现了两个瓶子,我便兴高采烈地跑过去,可当我跑到跟前时,就是没有勇气捡起来,因为这毕竟是在我们学校的门口,而且学校里还有几个同学在踢球,如果被他们看见了,等一开学他们会怎么说?他们也许会说:“哎呀呀,知道吗,杨莉新放假捡破烂儿来着......”
正当我为难的时候,爸爸大步流星地走到我跟前,坦然地捡起这两个瓶子,走了。我忙追了上去。爸爸说:“给你讲个小故事吧”
有一个孩子,他的母亲是个残疾人,他的父亲每天就用一个破三轮车带着他的母亲去上班,每次都会路过孩子的学校,可每次父亲怕给孩子丢面子便很快的骑过去。有一次,正巧赶上孩子和同学放学回家。父亲就低了头故意快骑了几下。谁知,孩子忙跑过来,拉着这个破三轮车,搂住她的母亲,向同学们介绍着父母。爸爸妈妈高兴的流下了眼泪。
从那以后,和同学们一起放学,遇到瓶子我就勇敢地捡起来,我告诉大家,我们家生活困难,两个瓶子可以变成一支铅笔。
贫穷不是过错。
1、我会填。
“困难”一词中有一个多音字是( ),它在本词中的读音是(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按这个音组词是( )。“兴高采烈 ”中的“兴”的读音是( ),另一个读音是( ),组成一个词是( )。
2、肩并肩,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坦然( ) 也许( )反义词:贫穷( )困难( ) 3、根据意思选填词语。
故意 介绍 坦然 勇敢
形容心里平静,没有顾虑。( ) 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 ) 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 ) 有意思地(那样做) ( ) 4、精彩选择。
(1)在学校门口,“我”捡起瓶子了吗?为什么?( )
A、没捡,因为自己太要面子,怕同学们嘲笑。
B、捡起来了,因为我想告诉大家,两个瓶子可以变成一支铅笔。
(2)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故事中我懂得了( )
A、贫穷不是过错。
B、两个瓶子可以变成一支铅笔。
5、标标点点。给下面这段话加上标点。
如果被他们看见了 等一开学他们会怎么说 他们也许会说 哎呀呀知道吗 杨莉新放假捡破烂儿来着
6、大显身手、仿照句子写话,也用标点、
他们也许会说:“哎呀呀,知道吗,杨莉新方家捡破烂儿来着......”
六、小练笔。想一想,看一看,我们身边也不乏看似性格矛盾的人,比如妈妈有时对自己温柔体贴,有时又严厉无情;某一位同学的种种不良表现常挨老师批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反而经常得到别人的夸奖......其实,这就是真实的人、真实的生活。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人和事,拿起你的笔,运用对比的写法,向我们介绍以为你熟悉的、感兴趣的人吧!
第三篇:《“用好对比,写活人物,凸显主题”作文教学设计》
“用好对比,写活人物,凸显主题”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三 2.学科:语文写作
3.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课题:
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效果不好。从学习心理学角度来说,作文本质上是一种高级规则,它是由一个个规则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我就思考,可以将学生写作经常用到的方法做成一个序列传授给学生,借助资源丰富的互联网搜索,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形成互动关系,得到理解、消化、吸收和创作的良性发展。
1.了解在互联网搜索背景下对比手法在记叙文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并归纳对比方法;
2.学习并运用对比手法,写活人物,凸显主题。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在日常习作中,学生围绕某一主题,罗列事件的文章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搜索背景下,巨大的资源宝库却蕴藏着,等待着我们学生去发掘。在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对比手法是个不错的选择。本节课就是通过在互联网搜索背景下对经典作品中运用对比增强感性认识,进而归纳使用的方法,按照新课标的理念,教师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几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掌握记叙文中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具体实践运用来内化为能力,写活人物,凸显主题,写出彩的记叙文。
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通过对互联网搜索中典型作品的分析增强对对比的感性认识,并归纳方法;
2.学习运用,通过对原文有针对性的修改达到熟练运用对比手法,写活人物,凸显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我们的记叙文在描写人物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写作对象不具体,简单罗列事件,人物个性不鲜明不突出。这节课就通过阅读经典来学习名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所运用的方法,一起来学习。
二、经典实例:
学生通过百度搜索经典例文:
《变色龙》:
《“这是你的战争”》:
预习要求:(1)学生尽可能多的通过互联网搜索到运用对比手法的例子;
(2)上面两个节选片段里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请你结合文本说说小说中刻画人物的对比手法具体在哪里?好在哪里?
【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讲对比,评人物。)
【明确】
《变色龙》:在奥楚蔑洛夫断案的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有着不同的表现(言行举止),在此过程中,人物形象就丰满充实起来,而奥楚蔑洛夫也成为了“变色龙”的代名词,成为一个文学典型。沙皇时期的等级制度严密以及对人性的摧残可见一斑。
《“这是你的战争”》:面对征调,蒋姓学生和澹台玮有着不同的选择,蒋姓学生“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算得上才子,而大敌当前,他却以英文不好和有很多创作计划为借口,企图逃避责任,孟教授对他说话时语气由平和和交流转向尖锐冲突。而澹台玮与萧子蔚老师的对话则不同,澹台玮不在征调之列,却渴望入伍,奔赴国难。人物境界高下立判。
在作品的描写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的话,那么就能让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作品收到既突出事物的本质,又表达出鲜明爱憎感情的艺术效果。
三、比较阅读:
上面两个节选片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请你指出两者在运用对比刻画人物方面的不同。
(学生讨论、评析,教师归纳。)
【明确】《变色龙》是一人前后不同表现的对比,重在写出变化,在变化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你的战争”》是两人之间的对比,重在对待同一事件不同的言行举止,写出彼此的差异,在差异中显出各自的性格特征。
四、学生展示自己利用百度搜索的成果(学生搜索多是高考素材,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1.2009年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文本《上善若水》:{人物对比作文}.
2.2010年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文本《溜索》:
3.2009年江苏高考诗词鉴赏《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五、温馨提示:
1.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选取言行神态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对立与差异中凸显人物个性;
2.对比的线索要集中明确,不蔓不枝;
3.要多种写作技巧综合运用,结合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来表现对比的内容。
4.对比仅是手段,凸显主题才是目的,要在瞄准主题的前提下,用好对比。
六、课堂演练:
下面是一位同学体现“亲情”主题的习作《爱在心里口难开》,请你给其开出具体的修改提纲。要求:采用原文使用的素材,根据需要增删;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对比手法,来写活人物。
《爱在心里口难开》:
【学生写片段,教师展示】
1.以一个惨不忍睹的成绩在家中引发的“战争”发端。
(1)采用两人对比的方法,将爸妈对“我”的成绩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
(2)妈妈:成绩高于一切,围绕成绩喋喋不休,是个急性子,显得严厉;
(3)爸爸:成绩之外还有健康人品等,劝妈妈,但话不多,是个慢性子,显得温和;
对比目的:显出两人个性不同
2.被妈妈训斥后,我很委屈,心想妈妈为什么不能像爸爸那样对我。由此引发回忆""
生活片段闪现,再次对比爸妈:
妈妈:起早贪黑,忙里忙外,照顾我的衣食起居,总在“催”我,催我起早,催我上学,催我作业,催我交成绩""她把一切放在嘴上,物质上我依靠她;
爸爸:片言只语,排解苦闷,守护我的心灵,总是“等”我,等我上学送我去,等我放学接我回,开解我后等我悟""他把一切放在心里,精神上我依赖他。
对比目的:通过对比发现:爸妈待我的方式不同,正因为这样的不同,我才亲近爸爸,跟妈妈经常冲突。但爸爸一句开导我的话“你总是嫌她催你,可她催你起早,她比你起得更早""”启发我看到了妈妈身上被我忽略的一面""
3.还有学生写到了“妈妈知道分数前后态度的不同”、“ 我对爸爸与爸爸对我的态度”以及
“妈妈知道成绩发火与平常照样关心照顾我”等对比点,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应该鼓励。
六、教学反思:
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作为一位一线教师正在寻找方法的路上。
从学习心理学角度来看,作文学习本质就是高级规则的学习,应同时运用几条规则来解决问题。而规则的学习就是利用大量例证来说明规则所反映的关系,或者说,能运用规则在其适用的各种不同情境中解决问题。
“例规法”是规则学习的方法之一:指首先学习分析若干例子,然后从例证中归纳出一般结论的学习策略。这节语文指导课的思路就是从经典例文中归纳出对比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方法,结合学生自己的例文修改来强化方法学习,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同时我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每天学习课文,为什么对我们写作帮助不大呢?像作文课上用到的例子《变色龙》,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了,其中的对比手法也是每个老师必定讲到的强调的,学生还是不会运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一篇课文,也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如果这些例子与例子之间共性不大,学生就难以在这些文章中找到写作的共性,而互联网搜索就提供了大量典型的例子,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这方面有意识地搜集整理例子中的共性,归纳方法,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是我一直遵循的原则;一课一得”:在学生已对记叙文有基本的认识后(如记叙文的六要素,会写简单事情,在描写人物是会运用语言、动作方法等),将细节描写、场景描写、叙述方式等作为一个序列的知识点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老子》中有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些知识点就是一个一个的规则,而作文就是这些规则组合而成的高级规则,学生只有把其中的规则理解透,并且在互联网搜索到大量的典型的例子,就更能在写作实践中运用到位。《老子》中那句话后面还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就要求教师要提供适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