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外衣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和谐自然》

和谐自然

“和谐”这个词让我想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是当“和谐”与“自然”放在一起让我想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自然可以让我想到得是清澈,明亮的小溪缓缓地流向山的深处,婉转、欢快的叫声直冲那云霄深处,活泼、热烈的瀑布欢快地跃入潭水深处,动物们成群结对的在一起玩耍……这一幅幅的美景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就如一位画家,他自如地挥洒手中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人间奇景;大自然又如一位钢琴家,他尽情地敲击手中的琴键,弹奏出一支支美妙的旋律;大自然又如一位魔法师,他尽情地发挥无限的想像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绿色?红色?黄色?紫色?……不,大自然是五颜六色的。 刚来大学的我,看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这次学校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去了解自然。我去了华中地区目前最大的海洋主题公园“海昌武汉极地海洋公园”,了解极地的动物。通过极地与海洋珍稀动物和鱼类(帝企鹅、北极熊、白鲸、海象、海豚等)的展示、表演与互动,为武汉及华中地区人民打开了一扇展望极地和海洋的窗户,开启了一道体验南北极与海洋风貌、感受极地海洋文化梦幻旅程的大门。纯净洁白的南北极冰雪世界,蔚蓝浩瀚的苍茫大海,梦幻南北极,奇妙海洋欢乐游……也让我知道了人们对动物的喜爱。也体现了我们人类现在对动物的关心。

在我们观看海豚表演的时候每个人都很激动,这可是我第一次见海洋动物,心情非常好,当海豚表演的时候全场的人都兴奋了。

接着我又去感受了另一种动物带给我的新鲜感—企鹅,看到企鹅让我想到,一种生活在南极的动物生活在了武汉,在武汉这片热土上生活,也让我不禁得说:“和谐自然”创造了这些。

从极地海洋公园出来后,再回去的路上,我回想起我在公园里看到的动物们,他们是那么的可爱,虽然我们只是在外面看到了他们,我很开心可以看到这些动物,希望他们可以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快乐。和谐的自然使我充分的体会到了人与自然之间强大的感情。

和谐自然

“和谐”这个词让我想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是当“和谐”与“自然”放在一起就让我想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自然可以让我想到得是清澈,明亮的小溪缓缓地流向山的深处,婉转、欢快的叫声直冲那云霄深处,活泼、热烈的瀑布欢快地跃入潭水深处,动物们成群结对的在一起玩耍""这一幅幅的美景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就如一位画家,他自如地挥洒手中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人间奇景;大自然又如一位钢琴家,他尽情地敲击手中的琴键,弹奏出一支支美妙的旋律;大自然又如一位魔法师,他尽情地发挥无限的想像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绿色?红色?黄色?紫色?""不,大自然是五颜六色的。 刚来大学的我,看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这次学校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去了解自然。我去了华中地区目前最大的海洋主题公园“海昌武汉极地海洋公园”,了解极地的动物。通过极地与海洋珍稀动物和鱼类(帝企鹅、北极熊、白鲸、海象、海豚等)的展示、表演与互动,为武汉及华中地区人民打开了一扇展望极地和海洋的窗户,开启了一道体验南北极与海洋风貌、感受极地海洋文化

梦幻旅程的大门。纯净洁白的南北极冰雪世界,蔚蓝浩瀚的苍茫大海,梦幻南北极,奇妙海洋欢乐游""这里的一切让我知道了人们对动物的喜爱。也体现了我们人类现在对动物的关心。

当我观看海豚表演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激动,这可是我第一次见海洋动物啊!随着海豚们的一次次精彩绝伦的表演,现场的每一个人都被他们的表演所震撼。 接着我又去感受了另一种动物带给我的新鲜感———企鹅。看到这些企鹅,我不禁想到,一种本应生活在南极的动物却生活在了武汉,在武汉这片热土上生活,也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和谐自然”的伟大。

从极地海洋公园出来后,再回去的路上,我回想起我在公园里看到的动物们,他们是那么的可爱,虽然我们只是在外面看到了他们,我很开心可以看到这些动物,希望他们可以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快乐。和谐的自然使我充分的体会到了人与自然之间强大的感情。

而这次去极地海洋公园的经历也让我感受到了:想要让我们的大自然继续这样“和谐”地运行下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而作为一名刚刚加入大学生这个阵营的大一新生,我切身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我也决心用我的力量来维护大自然的和谐健康。保护自然,从我做起。我们不能因为觉得我们能力太过渺小而放弃,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少用一次性餐具。。。这一切都是在保护大自然。我相信,只要我们每天都在努力,我们的自然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携起手来,共建美好家园!谢谢。

第二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和谐}.

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含义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求人类在遵循自然规律、保证基本生存的前提下,科学改造自然、合理开发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和谐应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界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即自然界的无目的和目的性;二是人在破坏自然环境并遭到自然环境的反作用惩罚或面临着自然界可能惩罚的威胁时主动地寻求与自然环境的妥协、和解,通过约束人类自己的行为以求达到减少自然报复,防止自然环境恶化,使自然环境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环境问题。目前这类环境问题尽管依然存在,但已经不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是人为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需求和影响超过了环境的容量和承载能力,或者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后,产生了不利于人类健康和生产活动的环境效应。当今世界这类人为制造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也就是说当今的人与自然不和谐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而不是自然因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取决于人类自然观的改变。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一) 环境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当前的许多环境问题不断发生,酸雨对人类的破坏,温室效应的潜在危害等等,让我们不得不注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关系,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史。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之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同时又必须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容

(一)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要求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

一。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有效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一是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商店商品的种类增加,商品的质量提高。

二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观看积极向上的电影,到展览馆或博物馆看书法展、画展、出土的艺术品等等,提高自身、拓展视野、增进情感。到公园散步、做体育锻炼等,使人们的生活既充实有益、又丰富多彩。 三是人居环境优美和谐。追求舒适的人居环境、享受惬意的生活,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河流、悦目的景观、怡人的环境也就越来越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位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理想的人居环境与物质财富的充沛、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是密不可分的,但又是不能互相取代和替换的。

2. 经济的稳定发展。

促进经济以较快速度稳定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经济的稳定发展表现有四点:

其一,经济发展保持必要的增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建设,说到底其关键就是经济建设。由于我国

{自然和谐}.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要在2020年前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目前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需要完成相当艰巨的追赶任务,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少将经济发展年递增速度保持在7 – 8% ,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其二,经济发展保持稳定的增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遵循着客观的经济规律,有着其自身的经济周期,常常表现得起伏不定,有时由于某些原因甚至会出现剧烈波动。为确保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就必须保持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的、持续向上的发展趋势,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

其三,经济发展符合居民的需求。经济发展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经济结构的调整、产品结构的更新、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档次的细分,都能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跟踪居民的需求变化,满足居民的多层次需求。其四,经济发展符合效率原则。通过加快技术进步,转变增长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生产投入,提高产出效率,使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好地体现效率原则; 通过分工合理化、协作国际化、投资市场化、调控科学化,使宏观经济的发展少走弯路,取得成本低、发展快的良好效果。

3. 生态的良性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生态基础和根本保障。生态良性循环主要是指三个方面:一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工业原料、药物以及科研、美学等直接和间接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尤其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是生态良性循环的核心。二是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是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要求尽可能维持各个生态位的大气、水、土壤、温度、光照、无机和有机元素等物理、化学特征,尽可能维持或恢复各个生态位的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和谐的相互关系。三是自然环境的改善。自然环境的改善是生态良性循环的表现。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自然环境的破坏呈全球性趋势,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尽快加以扭转,以使自然环境能够得到恢复和改善。

(二)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解决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除了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外,还必须加强环境法治建设。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要正确认识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恩格斯说:“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⑨恩格斯认为辩证法是正确认识自然界的方法,“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⑩ ,只有它才为发生于自然界中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似物,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我们并不反对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但认为这种利用应以承认、尊重环境和资源的价值为前提,并着眼于人类的长远发展,而不能超出自然的限度。

(二)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关系方面。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以及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在我国,由于贫穷落后,为了生存和发家致富,一些群众往往就地砍伐森林或廉价出售当地的自然资源。因此,政府必须统筹安排,切实担负起开发与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同时,在生产方式上也存在着问题。现有的工业生产方式,大都是以消耗自然资源或是污染环境的运作模式, 是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的过程。因此,要遵循客观规律,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产方式,争取零消耗或是低消耗,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与能量的良性循环。

(三) 加强环境法治建设

环境问题的出现日益彰显出环境保护“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而要建立这种秩序,虽然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通过环境法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迄今为止,我国已制定颁布了1 部综合性环境保护法, 5部环境污染防治单行法, 10 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单行法, 2部环境法基本制度立法, 30多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行政法规, 30多部与可持续发展相

关的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600多项各类国家环境标准, 600 多件地方环境保护、资源管理法规。在我国,环境法体系已初步完备。olv 然而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制定的,有些规定明显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不能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相关环境立法的进程,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同时要严格执法,完善各项相关制度,不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使环境法治状况有根本好转。

对于人与自然的长久利益与长远发展来说,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它扩大了人的责任范围,为人类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尺度,人的一举一动被放在了“人—社会—自然”这一大的坐标系之中,如此就使得人能够逐渐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全面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对人类行为可能给自然界造成的多种结果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人类所应承担的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的整体认识和把握。

人类在发展自己的同时,需要和大自然协调发展,这种协调并不是简单的维持和恢复某种平衡,而是通过人类活动的干预,利用自然界的力量使自然平衡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人类必须同大自然协调一致,运用自己的知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真正实现人类和自然的高度的和谐统一。

(一)从整体上转变人的传统的观念和行为规范

走出生态环境的困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不仅需要制度上、政策上的改变,需要法律约束,而更重要、更深入持久的是要运用道德的约束力,依靠扎根于内在的信念,运用道德的规范来调节人们的行为,以人类发自于内心的自觉行为来保证人与环境的共同协调发展,从而改变人的传统的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思维方式,从整体上转变人的传统的观念和行为规范,也就是要形成新的道德观念。

目前国外新兴的环境伦理学认为:人的道德发展到当代已经形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调整个人与集体或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三层次调整人与自然或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道德基本上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的规范,只是进入本世纪以后道德才真正发展到调整人与自然或环境之间的关系的阶段。

(二)深化对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人类活动作用与自然的同时,自然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人类的经济活动只有既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又遵循生态环境规律,才能获得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自然和谐}.

(三)以市场机制为手段,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自然生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生态的破坏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的,而自然生态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中,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取得经济、社会、环境的最佳的综合效益。要处理和安排好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宏观布局,注重和提高生态效率。要树立绿色gdp观,将环境成本纳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

人与自然和谐的论文

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用系统理论,统筹考虑人和自然的关系,实现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并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充分认识统筹我国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立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生态文明新构架。应当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完全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潮流。

一、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自然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努力做到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内涵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关系,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史。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之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同时又必须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人

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显著的不同。在原始社会,人类以狩猎和采集方式从事生产活动,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强,主要体现为依赖和适应,人类生产和生活受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制约明显,人对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在农业社会,从事农业劳动是人类主要生产方式,由于生产规模小、强度低、其负面影响较小,人类与自然保持一种融合的非对立关系,但是在一些局部区域也出现了过度开垦与砍伐等现象,特别是为了争夺水土资源而频繁发动战争,使得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促使相对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或区域性的不和谐现象。在工业社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显著提高,人类活动范围已扩张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并且不再局限于地球表层,已拓展到地球深部及外层空间,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并极大地提高了认识自然和改变自然的能力,但是,全球性的人口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和谐。当前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杨多贵,2005]。

人与自然和谐,从理论层面上看,它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辨证统一、互动和谐;从实践层面上讲,它应有人与自然双方均处于既被改造又应保护的关系之中。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总之,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2、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则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

第三篇:《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