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红色羊齿草的故乡读后感600字》
红色羊齿草的故乡读后感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们是忠诚、善良的化身。人类与狗狗之间发生过许多伟大的故事,不论是灵犬莱西的聪明、勇敢,还是八公的忠诚与坚守,都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内心。今年夏天,我又读到了一个令人为之动容的狗故事,那就是美国作家威尔逊·罗尔斯所写的《红色羊齿草的故乡》。 拥有两只属于自己的浣熊猎犬是男孩比利最大的梦想。可是这个梦想对于贫穷的比利一家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没有人认为它可以实现,包括比利的父母和妹妹们。但是,比利却下定决心要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梦想。他挖野菜、摘黑莓果子、用捕兽夹捉野兔&&只要能够赚到不起眼的几个美分,他都努力去做,毫无怨言。每天的劳累让他疲惫不堪,却从不轻言放弃。时间一天天流逝,比利终于在两年的努力之后得到了老丹和小安,两只可爱的猎犬。看到这里,我被比利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深深地打动了。如果换作是我,也许一天也坚持不了,更别说是整整两年,八百多个日日夜夜了。我也曾有过不少梦想,可实现的却少之又少。每次遇到难题时,我总会想到这样那样的理由为自己开脱。现在想来真是惭愧得很。比利让我明白了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靠空想是不行的,靠家人或朋友也是不行的。要实现梦想,就要向比利那样认定目标,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努力。也许,梦想离自己非常遥远,但是只要坚持,你就有实现它的可能。 全书最令我感动的是比利和老丹、小安之间那份生死与共的情谊。他们一起长大,一起收获成功。当比利受到恶狮威胁危在旦夕之时,勇敢的老丹用生命守护了小主人,深情的小安也奉献了自己的生命&&老丹和小安坟间的那株充满传奇色彩的红色羊齿草,是善良、勇敢、爱的象征。它永远盛开在少年比利的心中,也开在了我的心间。不论,你的梦想是什么,存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用爱去温暖周围的人,你将拥有开启梦想之门的金钥匙。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也许过往我还不知道如何去实现它,但是现在比利、老丹和小安教会了我如何实现梦想。那一抹温暖的红色将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激励我向梦想前行。 【写作指导:作文怎样做到写我所想】
一、写时要以像不像作为标准,衡量想和写是否一致
比方写人,在动笔前,同学们脑子里就要想一想这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是怎样的,在写到这个人的语言和行动的时候,也要和这个人的性格相吻合。总之,笔底下写的人,一定要像脑子里想的人,而且越像越好。
如果写事,在动笔前,同学们脑子里就要想一想这是一件什么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始怎样,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最好还要列出提纲。在动笔写这件事的时候,就要有条有理地按照构思好的思路或提纲去写。
写好后,还要以像不像作为标准,把想的和写的进行对照修改,直到想的和写的一致为止。
二、平时要以读和写加强训练,提高想、写结合的能力
写像了,这是作文最起码的要求。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自己笔底下的人、事、景物等就会逐渐比脑子里想象的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更逼真,就能让人读后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不过,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平时要不断加强自己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基本能力的训练,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多读、多写、多练,逐渐改变自己作文中力不从心的现象。
要做到想、写一致,还要特别重视写观察日记的训练。平时要坚持每天写观察日记,把自己观察到的人、事、景物或其他生活片断记下来。如能记得准确、鲜明、生动,就不但能提高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久而久之,当自己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词汇,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写作方法,就能得心应手地把脑子里想的内容写出来,不但想的和写的逐渐变得一致了,而且写的一定会比想的更好!
第二篇:《20篇微型读后感》
1《给亡妇》既歌颂夫妇之间的的爱,也赞颂伟大的母爱。有的读者在读《给亡妇》时,都被朱自清对妻子的―爱‖感动的潸然泪下,唏嘘不已。但是现在有人提出要求把《背影》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去掉,认为―朱父的光辉形象是朱自清自己臆造出来的‖,笔者也有同感,觉得朱自清为创作而创作,真实情感是做给人看的,有些虚情假意,特别是读了《给亡妇》后,不但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朱自清是一个封建夫权思想严重的人,是一个自私的、虚伪人,而他的妻子武仲谦则是一个深受―夫为妻纲‖毒害的悲剧人物。
2 说实话,没太看懂周作人先生的《结缘豆》,智能断章取义,略取其中深有感触的字句,写下一些简陋的感受。
周先生对结缘的这一风俗―或者现已废止也未可知‖而感到十分的遗憾,现在也听不到―浴佛‖的日子里寺庙中有此―清事‖。一种风俗,准确的说是一种美好的传统渐渐被人们遗忘,那么被遗忘的似乎就不仅仅是这一风俗了,而是这风俗之后深深的含义。还有一并被人们遗忘的是人与人之间好生相待的心愿。
3影的告别读后感
闲暇读鲁迅先生的这首构思奇特而巧妙的散文诗,感觉是那样地深入我的内心。我竟然也担心被“黑暗”所吞没,或者被“光明”所消灭。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既不愿沉溺于黑暗之中,却又没有勇气去寻找光明了,因为我是那样地不想和自己的影子告别。我似乎也看到了影“彷徨于无地”的凄凉,内心似有一种东西在涌动,内心一次次地被打动,深深地发颤。 我为鲁迅先生的那种无边的孤独感而哀伤;更为我自己那深无边际的孤独感而哀伤。
4《》是冰心―最自由,最不思索‖的作品,因而最能表现出冰心率真的个性,塑造出冰心纯真的自我形象。《寄小读者》体现出冰心的性格、气质、才情和思想风貌。通讯中无论是描写母亲的慈爱,姐弟的情谊,或是大自然的每秒,无不映射出冰心的鲜明的自我形象。
5《一只小鸟》讲述的是一只小鸟对大自然充满了新意,它飞到枝上唱起了歌,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倾听一般.树下的许多孩子听见那歌声后,觉得非常优美动听,从此,孩子们每天都来听它唱歌.可不久后,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小鸟正唱着动听的歌儿,突然,一颗子弹从下面射了过来,小鸟翻了个身从树上跌了下去.这时,两只老鸟从丛林中飞了出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滴的落到地上来.从此,孩子们再也没听到那歌声.
读了这篇文章,我为那只小鸟而感到伤心.我们不能去伤害它们,而是去保护它们,因为只有和谐才能创造和谐.
6《背影》这篇文章,它讲的是:父亲送儿子去车站,看见有买橘子的,就去买橘子,此时,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儿子一下子感觉到父亲的伟大。想想自己,妈妈每天送我去上学,我却感觉不到什么,现在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是多么伟大、无私。
7《春》。在文中,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而我们小学六年级不正是我们人生的春天吗?我了我们秋天的收获,我们现在难道不应该付出汗水和努力吗?
8 的散文《》,读后很受启发。是啊,蜜蜂,―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东西就是又香又甜的蜂蜜,它是蜜蜂辛勤劳作的结晶,也是它奉献和―给予‖的集中体现。它给我们人类以深刻的启示。
9《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需要一种本身的能力,而我们更需要一种独立自主的心。
依赖父母和老师,并不是我们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在一种不确定的生活中生存,我们则永远会有一颗依赖的心。
要想获得自理能力,必须经过生活的考验,拥有不确定的生活。从中深化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对道理的理解。对于简单的物质,更会有深刻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总投靠父母,无论在做什么事,总是喜欢选择诉说,向父母说明困难,而不去自己动手解决。日常的杂事,也少不了父母的帮忙,不管现是用餐还是娱乐,父母的关怀和照顾总是无微不至。
10《》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11想北平此文宜细读,慢读,唯有如此,才能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深深的眷恋。它的语句没有刻意,没有做作,更没有虚伪。朴实的字句中都能感受到他的“想”。一幕一幕的场景的回忆,一点一点景物的衔接,把一个几年都说不完,道不尽的北平从另一个角度说得淋漓尽致。作者没有去刻画北平的什么名胜古迹,也没有重述北平的沉重历史和如烟往事——这些北平的标志,而是从每个城市都有的平凡中娓娓道来,感悟出它的不凡。这个北平,似离我们很近,似我们无比熟悉,但却又有种说不出的特别。
12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的有意感受是,我的眼睛比以前明亮多了,我的耳朵比以前更灵敏了。海伦·凯勒在书中谆谆教导我们,不要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要睁大眼睛。集中精神去发现、去聆听我们这个世界的美,要勇敢的去探索我们周围的一切。所以,我现在特别喜欢看,特别喜欢听。海伦·凯勒曾经这样说过:“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谁说海伦·凯勒看不见、听不见?她所看到的和听到的也许要比我们这些视觉和听觉正常的人所看到的和听到的还要多得多呢!
13梁实秋散文《雅舍》梁实秋的散文是以幽默风趣见长的―闲适小品‖闻名于世,我尤其爱看他的―随想篇‖中的文章,题目很简练,通常都是两个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饮酒‖等等,包罗万象,说的都是些身边的人或事,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气息。今天看来,依然觉得趣味横生。
14<鹰之歌>写于1895年,它描写了在战斗中受伤的雄鹰和在峡谷里苟活的蛇两个有象征意义的对立形象,爱憎分明,语言优美,文字流畅.两类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展现在眼前,雄鹰即使受伤了,也要飞翔,把最后一滴血洒在天空,葬身大海又何妨?蛇躲在深山的窝里,过着安逸的生活,用它自己的话说是‖又温暖,又滋润‖.它哪里体会到勇敢而高傲的鹰,是追求自由,光明的化身呢.
15《囚绿记》讲述的是作者在北平,找到的一间房后,想把圆窗外的常春藤“占为己有”。但结果,他却改变了自己的自私,让绿恢复了自由的事情。
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绿的这一切特性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获得了,精神上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着绿。因为爱绿心切,所以“囚绿”,这体现了作者对绿的“自私之爱”。绿被囚禁之后,它的尖端,总朝着原来的方向.固执,具有追求光明的性格,永不屈服于黑暗,这使作者的心灵受到触到,所以最后才会“珍重地开释”、“祝福”,从中也体现出了作者对绿的“敬重之爱”!
16
《灯》是巴金文集《废园外》中的一篇散文,主要是描写从作者实际到联想、又从联想到实际的心理活动过程。整篇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说明手法,并在每处都蕴含了深刻的含义。 灯是那么得重要、那么得伟大,它能使行路人在暗夜中走得十分从容,它能使任何航行的船只虽在夜晚却不会走无去向,它还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些温暖,它能使人们绝望的心渐渐地安定。种种的希望都起源于灯,灯光能驱散人们心灵的黑暗,它发出的热能促成万物的发育、成长。但比起一般意义的灯来讲,“生命之灯”更为重要,它能使人生受到鼓舞、精神重新振奋。
17窗 每个人家都有窗,有的宽,有的窄,有的丑,有的美,总之,不论什么样,透过它,看到的景色是一样的,心,自然也就广了。透过方方的窗格,春夏秋冬各个美景景尽收眼底,不要因为不能出去观察世界而感到烦恼,透过窗格,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更美的景象。
18下棋 作者所说的,棋好似赌,这点我也是认同的。有些人对棋的痴迷便像是赌徒酒鬼上了瘾一般。而不少人从棋局中能看出天下大势 变化,风雨逆转之道,不少枭雄认为所谓人生就是一个赌局,成王败寇,在此一搏。一步错,满盘皆输,如此看来下棋与赌博还真有那么几分相似。后面作者提到的人有好斗之本能,这点是不错,只是,在我看来,好斗的人棋艺定不会好到那里去。所说好斗能激发本能,但是好斗之人必然很计较得失,而下棋若是计较得失,则会舍不得棋子。下棋最重要的便是舍得,有舍才有得,若是没有舍,又怎会有得呢?
19《藕与莼菜》 精于布局,讲究结尾,留有余味也是本文的一个特色。作者把故乡的藕与莼菜和“在这里”的藕与莼菜做对比,使故乡的藕与莼菜形象更鲜明丰满,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由藕写到莼菜写到乡情,过渡自然。文章的结尾也颇具特色,五个问句,是叶圣陶写作时少见的直抒情怀,那份乡思离情令人动容。五个问句,意思层层递进,最后点出自己所恋为何。结尾处的“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又与文章开头“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前后照应,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思乡之情跃然纸上,贯穿始终。
20环境可以影响心情,家乡的景色也就能导出思乡之情。鲁迅在文章中充分利用一些景致,如彩蝶·鸡雏·乡间旷野等。这就叫做睹物生情。就像前面文章中的一样,家乡的景物也可以生出我的思乡之情。人的心中总有一块天地属于他的故乡,而鲁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不仅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唤起了我关于故乡的诸多回忆。鲁迅的高明并非限于此,还有好多,他所用的对比,用的手法,他的用语及行文,都能使我回想起故乡,回忆一段段往事。 《故乡的野菜》使我感慨颇多,文章不仅体现出鲁迅大师级人物应有的妙笔和才气,同时,也使我渐入一场关于故乡的梦,撩动我的思乡之情。
第三篇:《乌篷船读后感》
苦闷的趣味
读《乌篷船》有感{故乡的野菜读后感}.
专业:曾玉琴 学号:2010101319 姓名:曾玉琴
春末初夏交替之时,晚间的蛙儿伴随着雨水的敲打声敲断了我此时的思绪。借着夕阳过后的一点儿霞光往外边望去,我似乎看到了连绵的山区下流淌着一条没有边际的河流,河流上载着一只又一只的船只,有大也有小。这一刻我惊呼,咦?这不是乌篷船吗?
是啊,这是乌篷船,我脑海中勾画出来的乌篷船。在这次重读周作人的《乌篷船》时,有种像牢笼里的小鸟在逃出鸟笼的魔掌后般欣喜。其实,在这之前我曾接触过这篇文章。在那时,只是觉得这是一篇普通的书信体文章而已,只是一封介绍自己家乡的乌篷船,何来的特别呢。甚至心里嘀咕着我也能写的,心里琢磨自己的家乡虽不是生活在海边,可山村里有比乌篷船更吸引人的呢!我们有那么壮观连绵的大山呢!这时的我甭提心中是有多么多的疑惑了,为什么这如此平凡的文章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我也会有这么一天呢?这是随波逐流么?可我哪能知道周作人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不错,他是一封书信体,朋友要到周作人的故乡浙江绍兴去,以此来向朋友介绍家乡最特色的事物。整篇文章都是用着很平淡的语气在向朋友介绍。首先周作人便直接表明在他的眼中,家乡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但是却有一种有趣的东西要向朋友介绍——船。作者用各种方式向朋友介绍船的种类、形状、结构和用途。在这中间,作者也是详尽地向朋友介绍了这种船的好处,并且还像朋友介绍了如何坐船去游玩。在周做人的眼里,在游玩的时候要耐着性子,从容不迫,他提倡的是“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只有这样才算的上是游山玩水。可是作者真的只是在写船吗?不,不是的。
周作人的一生都强调个人主义。在他的一生中,一直不主张群众运动。在五
四之后形成了“生活的艺术”的人生态度。在他眼中,世界基本上是一个非常丑恶的地方,只有通过倡导生活的艺术来尽可能地与它保持距离。周作人就是在人生的苦恼中走向个人主义。而他的散文也同样是以生活艺术作为基准的。他是用真挚的感情去表达自己想写的东西,其作品也是生活气息很浓厚。《乌篷船》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中写下的。作者并不是只是写船,只是通过写船来表达自己的一种心境,人生的处世态度。他的趣味就在于从自我出发,在平凡的境地中国寻得些许的安闲愉悦,然后推己及人。就好比作者在介绍乌篷船的时候说:“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倒是颇有趣味。他就是在写景的过程中写自己悠闲的生活态度。在周作人的眼中,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若是行色匆匆,那沿途的风景就与你无关了。相反,我们心平气和,淡泊的心态才是我们的处事态度。他就是在这样的平淡的笔调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透露着他那闲适又带点趣味的生活。
所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周作人看似在写乌篷船,实际却是借此写他的生活艺术。借此来写他那在乱世苦闷中的轻松愉快的生活。而这种愉悦的背后亦也藏着作者内心的苦闷。他所处的社会正是黑暗、混乱、丑陋的世界,虽然能在这其中找到那一刹那美的东西,可这也驱逐不了他内心的苦涩。这就致使他对世界产生了虚无的态度。所以,他不断地写对人生的思考。不但《乌篷船》是这样,他绝大数的散文都是这样,闲适中夹杂苦涩。再比如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只是很平淡地写采芥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颇具趣味性的。作者这样写并没包含些许的功利。他只是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更能让自己的心平淡。
在我们现在地生活中不也是需要有这样的心境么?也许我们对任何事情都置之不理,但是若在紧张的事态中保持着闲适平淡的生活态度,不也是对人生的一种美的追求么?
第四篇:《复兴之路 观后感》
观《复兴之路》有感
–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记得我们思修老师谈过要组织同学们观看大型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虽然寒假期间在家中已看过,但我还是很兴奋,因为我更愿意与同学们一同观看,我更渴望与同学们共同重温祖国历史的爱国气氛。盼望着,这一天终于来了。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今天我与同学们共同观看了《复兴之路》,感看完之后,我心中无比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 当中国的士大夫阶级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当大清朝的皇帝还在以上朝天子自诩,当圆明园里铅华粉黛,余音绕梁,1840年6月,为维护可耻的掠夺贸易,英国在澳门沿海之外集结船舰,出发北上,入侵中国。古老的中国第一次见识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坚船利炮。此时,大屏幕里的画面突然圆镜破碎,美妙的昆曲戛然而止,让人突然感受到列强入侵,国家生灵涂炭,老百姓吸大烟成隐,整日昏昏噩噩,萎靡不振。如同节目里的所说:“家国破碎,何以存乎?志士仁人,钦恨寻路,前赴后继,誓雪我辱。天怒,天怒”!在外国侵略军的逼迫下,签下了种种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份份不平等条约跃然舞台之上,强烈的冲击着我们的神经,我们无不为之愤怒!家败了,国亡了,悲夫,我泱泱中华!
曾经的东方大国,被列强用尖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蒙受了巨大屈辱,无数志士仁人不禁要问:“我中华民族自强独立之路在哪里?”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夹缝中艰难生存的资产阶级首先做出了回答。1911年7月,“孙中山,开炮了,革命党,进城了。小皇上,退位了。大清朝它灭亡了。”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苦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风吹过,雨打过,铁骑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走进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1921年7月,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最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做先进的政党领路,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7年8月1日,第一声枪声响起,南昌起义爆发,从此红星照耀全中国。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正以燎原之势在全国蔓延。当时,中央红军是中国唯一一支在政治上铁打的军队。我们红军无论在人力面前,在大自然面前,在上帝面前或在死亡
面前,都决不承认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无论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恶劣战争形势,无论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雪山,草地,“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高于天!”红军正是以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终于在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于陕西延安,重建根据地,长征胜利结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1937年7月7日晚八点,宛平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迎着漫天炮火,华夏儿女发起了捍卫中华母亲的血战。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喊:“日本强盗夺我东三省,又侵我华北,非灭亡我全国不止,我辈皆炎黄子孙,华族胄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寇,何以为人!我们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为了民族!杀!为了国家!杀!为了同胞!杀!为了子孙!杀!——谨此宣誓,血战到底!”这声音响彻寰宇,这声音穿透宇宙!在亡国亡种的危险面前,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抵御外辱,用血肉筑起了坚强的长城!历经八年的艰苦抗争,终于打败了日军,把他们从中国的土地上赶了出去。中华民族一雪前耻,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