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及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
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
2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 说明李大钊
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慈祥 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八、《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面玲珑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
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安定 ( 镇定、安宁) 信心 ( 自信 )
2、用“
3、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答: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还有一点就是,父亲为了让母亲,我和妹妹安心,不要担心他为他操心。
九、《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
在法庭上,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
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
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 ,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
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似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
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
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请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 在法庭上
2、用“ ”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答:体会到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和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是指: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这段话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在法庭上见面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之情。
5、读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然后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体会划线句子的内涵。
问题: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答: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还有一点就是,父亲为了让母亲,我和妹妹安心,不要担心他为他操心。
6、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孩子对不起了,大爱无情,为了革命的胜利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不久的将来胜利一定会来的,我相信虽然我不在了,我的同志一定会照顾你们的,相信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
再见了!
7、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8、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蔼( 慈祥 ) 机敏( 机智 ) 火冒
三丈( 怒气冲冲 )
十、《十六年前的回忆》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
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出
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
的纸(piàn piān)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 :“ 爹 , 为什么要烧掉 ? 怪可惜的 。 ”
待(dāi dài)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
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 详)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
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
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jìn jìng)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 僻)免党组织被破坏,
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
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zhe zháo)急。
局势越来越(严厉 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
京,母亲几次劝他。父亲(坚定 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
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
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读16年前的回忆有感(300)字??}.{读16年前的回忆有感(300)字??}.
1、“籍”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J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慈”字用音序查
字法应查 C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心 部。“稚”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Z ,用部
首查字法应查 禾 部。
2、给文中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与“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照应的句子。
(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2)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4、本段话的中心句是: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5、“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三个方面:
(1)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2)工友阎振三被抓(3)含糊回答我的问题
6、文中通过哪几件具体事来突出“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
张。”?
(1)父亲早出晚归(2)烧文件书籍(3)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4)工友阎
振三被抓(5)含糊回答我的问题
7
8、文中“我哪能离开呢?”请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我不能
离开。
9、这段话反映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D )(2分)
A、反映了父亲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
B、反映了父亲关心家庭的高贵品质。
C、反映了父亲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D、反映了父亲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10、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近义词。(1分)
果断(坚决) 慈爱( 慈祥 ) 随便(轻易) 严峻(严重) 毁坏
(破坏)
1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凶恶(慈祥) 清楚(含糊) 成熟(幼稚)
12、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3分)
(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一些书籍和文件只好父亲被烧掉
(2)、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难道我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吗?
13、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他不会离开北京 )二是(仍然坚持留在北京继续革命工作 )这表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14、“那年春天”是指(1927年 )的春天,这年春天父亲的行为比较异常,体现在:早出晚归、烧掉文件和书籍、含糊回答我的问题。
15、“含糊”的意思是(模糊,不清楚),文中指父亲没有十分明确地回答我。父亲为什么含糊回答我的问题?答:因为当时局势严重,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的事也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的。
16、从“ 竟 ”这个词中可以看出父亲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17、文中的第五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写出了当时局势的严重,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的,也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写出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热爱与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18、如果你来到李大钊的塑像前,你想说什么? 答:您那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德,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忠于革命事业,为革命英勇奉献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就是有您这种为老百姓奉献的高尚品质,才有我们美好的未来,谢谢您。
19、将这个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正确的是:( C)
A、父亲对母亲说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B、父亲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C、父亲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D、父亲对母亲说 :“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第二篇:《16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对李大钊被铺前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怀念。
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难点是理解本课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理念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因此,本课的教学我首先从整体着眼,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那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了解文中对比描写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能够使学生对事物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加深刻。教学中,我还通过强化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再现李大钊的光辉形象,在朗读中感悟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教学流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开国大典的图或视频。)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课件展示:一组英雄的照片。)
【这一环节的设计,用英雄人物的故事,加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以“情”这条线抓住了学生的情感。】
二、精读细品,领悟情感
1、学生自由读文
课文的回忆部分写了几方面的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表达出来。
课文的回忆部分写了捕前、被捕、被审。
师板书: 捕前
被捕
被审
【本课篇幅较长,学生通过自由读,采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来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抓住了文章的主线。】
2、学习第一部分(捕前)
2-7自然段,
父亲被捕之前局势越来越严重,局势的严重表现在那几件事上?
(课件展示:重点句子——父亲坚决地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课件展示:重点句子——父亲坚决地说:“经常对你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不能离开。”)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表现了人物的品质,句式的转换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表现了人物的品质。双管齐下,赞扬了父亲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3、学习第二部分(被捕)
1
8-18自然段
(课件展示:重点句子——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读句子:语气要平稳,从这句话中表现父亲的沉着、冷静。
板书:临危不惧
【对比描写的手法,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一环节的设计,把“我”的惊恐,父亲的不慌不忙、沉着冷静,敌人的凶残,父亲的平和形成鲜明的对比,来表现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
4、学习第三部分(被审)
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和父亲又见面了,那是在什么地方?
读19-28自然段。
(课件展示:重点句子——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这一环节中,把重点句子出示在大屏幕上,通过学生反复朗读,引导他们深入交流,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表现人物的精神,更好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5、学习最后一部分
课文中两次出现了4月28日,那一次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板书:忘不了
【把写作融入到阅读之中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三、总结升华,传统教育
这篇课文描写了李大钊被捕前后的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掌握了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使我们受到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育学生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板书设计
1943 捕前 局势严重 坚守工作
︱
忘不了 被捕 不慌不忙 临危不惧 4月28 日
︱
1927 被审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本课的板书设计,既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表现了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体现了文章的重难点,“忘不了”又对学生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实录及评析
上传: 凌文娟 更新时间:2012-5-16 22:20:07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课堂实录及评析
教材解读
2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对李大钊被铺前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怀念。
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难点是理解本课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理念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因此,本课的教学我首先从整体着眼,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那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了解文中对比描写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能够使学生对事物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加深刻。教学中,我还通过强化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再现李大钊的光辉形象,在朗读中感悟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教学流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开国大典的图或视频。)
师: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读16年前的回忆有感(300)字?? 读16年前的回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