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生命是什么?我们被种下因,然后结出果,这中间大把大把的苍白,总需要些什么来填补,不然一个空洞的躯壳,无血无肉,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题记
我从小就酷爱读书,从小就渴望可以坐在书屋里倚窗而读。不过,却不敢做拥有书屋的梦。毕竟,我是一个边远山村的孩子,家徒四壁的父亲离乡背井的打工,能让我上学读书已实属不易。所以,如今回想,我真正的书屋梦,应该始于几年前的一个暑假,我从表姐家里带回的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并深深地被小说中的一个个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质而感动。这本小说没有任何的豪情壮语,也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却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爱国者》这个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一个贫穷的意大利青年,从小就被卖到戏班子,受尽了虐待。一次,戏班子到西班牙,他趁机逃了出来。在意大利领事的帮助下,他登上了开往意大利的船只,与一群来自世界各国的达官贵人同坐在二等舱中。船上的乘客们了解了他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他,纷纷给了他一点钱。正在他庆幸有了这些钱就可以吃一顿饱饭时,他听到了那些给他钱的
乘客在侮辱他的祖国意大利,于是那个小男孩就毅然地把这些钱愤怒的扔了出来,并高吼到:“我不要说我们国家坏话的人的东西!”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这个小男孩宁可挨饿,也要维护自己祖国尊严的行为而拍手叫好。不由得热血沸腾。
我由此想到不少这样的爱国者。南宋名将岳飞,他少年时就立志“精忠报国”,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忍辱负重,含冤而死;边防叔叔,为了领土的完整,不怕流血,牺牲,赶走了入侵我国边境的侵略者;多少体育运动健儿,为了让五星红旗能高高飘扬在赛场的上空,忍着伤痛,奋力拼搏""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励着无数国人奋发向上。我们从小就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树立爱祖国的思想。爱祖国,平时应体现在爱人民,爱集体,关心同学,爱护公物。爱祖国就一定要为祖国而奋斗,使自己具有为祖国建设服务的本领,将来也像他们一样,要为祖国增光添彩! 我不仅被《爱的教育》深深感动着,还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所折服。书里写的是主人公海伦·凯勒在失去听力和视力后如何走出黑暗与孤寂,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四年的学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只拥有过19个月的光明和声音。当我看到当一场恶梦般的高烧把她的视力和听力给剥夺时,我不禁为她感到深深的悲伤。我真怕她从此永远不能从没有了听力和视力的惊恐和悲凉中走出来。可当我看到她能根据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时,我又对她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当看到她在沙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说话,并且考上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学校—哈佛大学,完成了学业时,我又不禁为她感到了自豪和骄傲。
看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海伦·凯勒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时,也能毫不退缩。想想自己比起海伦·凯勒来说真是太幸运了。我有着健全的身体、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老师,可是我还不知道要珍惜,遇上一些小小的困难就要退缩。相比之下,我真是太不应该了。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以海伦·凯勒为榜样,努力学习,遇到困难决不退缩。
就这样,一颗种子似乎在我心灵深处生根、发芽、滋长……以至于蔚然成林。就这样,我爱上了读书,更爱上了收藏各种书籍。我的周末,我的假期都与书为伴。在书中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学会了如何感恩,学会了如何担当……让我一个足不出户的农村少年用眼睛透过书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让我虽远离父母却不再孤单,让我真正体会到古人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谛。更重要的是,书,让我由一个懵懂少年成为一个有梦,并愿意用行动去追梦的少年。自此,我把自己仅有的零用钱用来买书,我更多的是在同学手里去买他们看过的书,这样,我拥有的书籍越来越多,我终于有了我自己的书屋,我把它命名为“梦想书屋”。它将承载着我的梦想扬帆起航!我将以书屋为战场,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撑,来践行中国梦,我的梦,我们的梦。
姓名:钟 雪 性别:女{身体灵魂在路上}.
民族:汉 出生:2000.12.20
年级:九年级 通讯地址:潼南县柏梓镇育才路62号
第二篇:《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以前在网上看过这么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细想来,从小到大,虽不敢号称读过万卷书,但古今中外各类文学作品,还是有上百卷的。可惜阅读的习惯也就仅保留在了学校,毕业以后已没有了彼时的心境和环境了,生活依然延续着三点式的情形,却不再有翻开书本的冲动。有时候宁愿对着电脑发呆,也不愿去拾取旁边的书本。譬如去年十二月买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和《自由》,到现在也就只拆开了包装,整齐地摆在枕头边没翻过一页。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按理我也应该有个可观的数据来迎合百卷书,可惜从小到大所有去的地方基本只是围绕着学校的变迁而实现。现在终于有了经济来源,却发现想去的地方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实现。
村上春树在《1Q84》里写道:“不管喜欢与否,我们已置身于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 ”如今我们已不在象牙塔,更不在乌托邦,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更多更现实的问题,这些现实使你不得不去想一些事情。现实如大海一般,横垣在每个人面前,无法逾越,但年轻的我们有的是激情。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勇敢前行吧。
第三篇:《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这是今天遇到的一句话。感觉一句话说到心窝里去了,很暖,很舒服。人的认识如果是有限的,那么是不是也决定着其身心的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呢?反之,人的认识如果是无限的,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没有必要让身心憔悴,东奔西跑了呢?未必。 从生命为“生命”之刻起,人就经历的是过程,体会的是无数过程 所造成的无数个结果。直到生命不为“生命”那一刻吧。或许没有到达真正的终点,或许吧。 所以,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可是,旅行和读书,怎么想都觉得是孤独的、一个人的事情。平时觉得累了、烦了,想找个什么地方逃上一段时间,于是便会背包去那么一个地方,自己想去的吧?总之不是令人厌烦的。但是说走就走,说怎么走就怎么走,这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于是更多的人享受不到行走的自由、孤旅的幸福。逃离不了网络、电话,甚至人烟,无可奈何,确实是无可奈何。
那么既然身体不得自由,起码也要让灵魂享受到行路的幸福吧。没有青山碧水、蓝天白云作为舞台,一张书桌、一把椅子,或是一张床、一个台灯,也能够成为暂时的落脚之处,一本书,彻底将精神解放。读书读的是什么?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没有回答的必要,你能得到的,有作者的,更要有你自己的。
人是会改变的,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所以人是矛盾的,但也只有矛盾可以令人前进。迷惘远比清醒更令人值得清醒,奔跑的目的自是接着奔驰,而不是将短暂的驻足当做永远的休憩。人生是可怕的漫长又是短暂啊,当人们想要回避掉自己的理想时,人们可以以“漫长”安慰自己,而当人们又要为自己的欲望寻找借口之时,他们又能以“短暂”填补自己空虚的心。{身体灵魂在路上}.
人永远是孤独的,永远是在与自己赛跑的路上不断跌倒。没有人规定你的路有多长,也没有人规定你的速度。一切的喜怒哀乐都是自己心中自己的呼唤。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尽了全力,有收获、有幸福,走的是自己的路。但这或许只是少数人康庄大道的一部分,只是路的基石,基石中的一颗石头。人生是可恨的。人是虚伪的,人的虚伪的爱诞生了“虚伪的神”,人宁愿甘心屈居于他们所创造的神之下,感受本是源自于自身的所谓“救赎”,由于那些本出于自己口中的“圣谕”而充满“神圣之感”。人是愚蠢的,他们只称颂神的关爱,却回避了对于那些不信神的自由的人,他们的神是多么的充满报复心理,多么的心胸狭窄,予以最为惨烈的报复。看啊,人是多么的残暴不仁,多么的助纣为虐。
这只是旅程中的一道风景而已。
在路上无论风景如何,最后收获的一定含有多少孤独。自己的孤独自己原来也许不知,但是总有一天会完整,自己的孤独。只有孤独与路一样长,只有孤独像时间那样久。孤独多了,心会寻找另一份孤独吧,去寻找可能成为同路人的另一份孤独。所以才说嘛,心是孤独的猎手。
无数种选择,无数个路口,无数种可能,无限的未来。
我的路照样在继续,灵魂如果走得太远,那么必然会迷失。但是不要紧,迷失的太久,那么一定就会回归。又是一段路、一段旅程,又是一次人生的转变,可能是过去的36
5天只是在打转,可能今天只是明日坠落的开始。坠落对于我而言是件好事,因为这说明你曾经站在高处,而这也意味着你将坠往深渊——那是另一种高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如果无法找到超人,那么就成为超人吧,如果无法成为超人,那就超过超人吧。今天高人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明日他就会醒悟,这是句废话。——如果不在路上,我们将会成为什么样的呢?人只可能在路上,找见他的孤独,寻见她的孤独。
有人说:如果七夕一个人过,“七+夕+一=死”。好吧,死是生的开端。
在路上……
第四篇:《考研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身体灵魂在路上}.
考研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要么旅行 要么读书 身体和灵魂 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很舒服。人的认识如果是有限的那么是不是也决定着其身心的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呢?反之,这是今天看到一个状态。感觉一句话说到心窝里去了很暖。人的认识如果是无限的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已经没有必要让身心憔悴,东奔西跑了呢?未必。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身体灵魂在路上}.
人就经历的过程,从生命为“生命”之刻起。体会的无数过程所造成的无数个结果。直到生命不为“生命”那一刻吧。或许没有到达真正的终点,或许吧。{身体灵魂在路上}.
要么旅行,所以。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需有一个在路上。
怎么想都觉得是孤独的一个人的事情。平时觉得累了烦了想找个什么地方逃上一段时间,可是旅行和读书。于是便会背包去那么一个地方,自己想去的吧?总之不是令人厌烦的但是说走就走,说怎么走就怎么走,这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于是更多的人享受不到行走的自由、孤旅的幸福。逃离不了网络、电话,甚至人烟,无可奈何,确实是无可奈何。
起码也要让灵魂享受到行路的幸福吧。没有青山碧水、蓝天白云作为舞台,那么既然身体不得自由。一张书桌、一把椅子,或是一张床、一个台灯,也能够成为暂时的落脚之处,一本书,完全将精神解放。读书读的什么?这个不是问题”问题没有回答的必要,能得到有作者的更要有你自己的
奔跑的目的自是接着飞驰,人是会改变的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所以人是矛盾的但也只有矛盾可以令人前进。迷惘远比清醒更令人值得清醒。而不是将短暂的驻足当做永远的休憩。人生是可怕的漫长又是短暂啊,当人们想要回避掉自己的理想时,人们可以以“漫长”抚慰自己,而当人们又要为自己的欲望寻找借口之时,又能以“短暂”填补自己空虚的心。
也没有人规定你速度。一切的喜怒哀乐都是自己心中自己的呼唤。总是觉得自己尽了全力,人永远是孤独的永远是与自己赛跑的路上不时跌倒。没有人规定你路有多长。有收获、有幸福,走的自己的路。但这或许只是少数人康庄大道的一部分,只是路的基石,基石中的一颗石头。人生是可恨的人是虚伪的人的虚伪的爱诞生了虚伪的神”人宁愿甘心屈居于他所创造
的神之下,感受本是源自于自身的所谓“救赎”由于那些本出于自己口中的圣谕”而充满“神圣之感”人是愚蠢的只称颂神的关爱,却回避了对于那些不信神的自由的人,神是多么的充溢报恩心理,多么的心胸狭窄,予以最为惨烈的报仇。看啊,人是多么的严酷不仁,多么的助纣为虐。
这只是旅程中的一道风景而已。
最后收获的一定含有多少孤独。自己的孤独自己原来也许不知,路上无论风景如何。但是总有一天会完整,自己的孤独。只有孤独与路一样长,只有孤独像时间那样久。孤独多了心会寻找另一份孤独吧,去寻找可能成为同路人的另一份孤独。所以才说嘛,心是孤独的猎手。
无数个路口,无数种选择。无数种可能,无限的未来。{身体灵魂在路上}.
灵魂如果走得太远,路照样在继续。那么肯定会迷失。但是不要紧,迷失的太久,那么一定就会回归。又是一段路、一段旅程,又是一次人生的转变,可能是过去的365天只是打转,可能今天只是明日坠落的开始。坠落对于我而言是件好事,因为这说明你曾经站在高处,而这也意味着你将坠往深渊—那是另一种高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那么就成为超人吧,如果无法找到超人。如果无法成为成为超人,那就逾越超人吧。今天高人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需有一个在路上。明日他就会醒悟,这是句废话。如果不在路上,将会成为什么样的呢?人只可能在路上,找见他孤独,寻见她孤独。
路上"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第五篇:《当身体和灵魂都不在路上时》
当身体和灵魂都不在路上时?
这是三月里的最后一天,柳絮纷飞的季节或许也适合抱本小说栖息在图书馆,不知是许久以来的闲置,搁浅了述说的轨迹?还是介于其他?总之,少于记录的生活似乎不再如往常般善感善伤,以致今时今日提笔的酿呛!
此刻、才深知:“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的内涵~
没有记录的时光如同印在沙滩上的脚印,当潮水如四季更替般袭来她亦是如此的措手不及,除了还你一片如初始般洁净的沙滩你也别幻想还会有一个别样的明天!没有记录或许也就约等于没有灵魂的行走,那种未知的恐惧远比复制、粘贴来的明天要复杂的多、伤神的多。那么、对于身体上的行走呢?我想她应该是这样的:当你置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面容、陌生的风土人情,一切都显得倍具魔力,任何微粒如吸尘器般吸附着你,那是你才明白牛顿的万有引力多具魅力!因为陌生、所以兴奇!于是乎一系列探索的动力应运而生,接着在这场不断追逐、不断探索、不断挖掘的过程里,你经历了、收获了!也就被身体上的行走推着灵魂在移动。
然而,若是二则皆偏离你生活的轨迹?这或许就给空想遗留了繁殖的空隙,正如此时此刻的自己!
或许大多数人都认为一些忠于内心的记录都太过乏味或苍白,他们大多认为这种或心情或倾述的文字都不过是庸人自扰的无病呻吟,或许他们会对这种呻吟斩金截铁的厉声呵斥道:若真有能力就去践于证明!然而,我却认为:有价值的实践总是被有思想的灵魂去驾驭的,如若没有凌驾于来自实践之上的正能量,或许更多的践行带来的仅是经验和教训!
以上仅是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然后再回到二则都偏离轨迹的现状,我想我是应该明晓的时候了,于是乎坐落于此来寻觅来自实践的顿悟、来碰撞凌驾践行之上的正能量,以致召回灵魂的影子,然后带着身体共同生活在路上!
后记:每当在自己倍感迷茫的间隙,我都期冀留时间来放空自己。而这段空白我是会通过阅读的实践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甚至是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接着记录好自己的感言,再用这些获得的新知去修建根植于心的灵魂城墙,让这段来时的路及要走的路无坚不摧,让这路已过及未过的时光有血有肉,让这份毕业前的迷茫在新的启点明晓方向、迎来新的曙光!
第六篇:《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很多年少时的纯粹的梦想更像是一个一见如故但日后将相见无期的路人。脚下的道路最终还是沿不太确切的方向弯曲至远方,没有了未知的期待,也没有了一往无前的坚决。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未来的日子长到足以让我们先挥霍到那个恰当的停止的时机。一步一步走过来,竟发现岁月已经短暂到我已经不能以些微的情绪化的决定来不知深浅地去试探未来的长度。
那个恰当的时机是否来得太早,在我们仍未看到年轮的时候已经必须要不带任何情绪地仔细考虑下关于未来的种种。我们在那个并不怎么交叉的道路上,终究是交叉而过。
我想,现在的处境,就是在那个伏案疾书的高中时代憧憬出来的未来吧,和那些纸上乱写着不知所云的梦想。现在脚下的地方,就是那个时候一直希冀着要远离故乡告别朋友而去壮游天下的所谓的外面,就是那个时候约定的远方吧。
外面的世界,在我们浩浩荡荡地融入其中之后却惶惶恐恐地期待着曾经某种再熟悉不过的归来。那些地方,
总是在离开而不能再轻易触及的时候出现在我们怀念的最深处。
未必看不到未来,却终究是丢不开过去和现在。 可惜在那个轻狂的年纪里,总是嫌昨天过于冗长而未来太过遥远。岁月一步一步向我们靠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很多自以为丢不开的东西已经被我们有意无意地遗忘。
在一个熟悉的地方看久了就会渴望陌生,哪怕是一个陌生的行人,或者,只是内心这座围城里的过客,也会让我激动不已,因为陌生,所以激动。不管好坏,只须真实,就像听一个从没听过的故事,听到最后,万千嫣红凋零散落,那些认为自己熟悉的一切就不再熟悉。 经历了那么多那么多的陌生以后,一切都已熟悉,于是,远方,成了内心里另外一座荒凉的空城。
远方是哪里?远方是围城外那精彩的世界和百味的人生。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
海寞(赵诗鲁)
信息系12市营(2)班
(海寞是我笔名)
第七篇:《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这是今天看到的一个状态。感觉一句话说到心窝里去了,很暖,很舒服。人的认识如果是有限的,那么是不是也决定着其身心的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呢?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