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民国小学生作文 民国小学生作文选刊

话题作文 zuowen 1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民国小学生作文》

“【民国小学生作文】春郊游记(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卢焯坡)……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昨天上午9点,“南京周末”发的这条新浪微博,受到网友们的“青睐”,截至昨晚6点,已被转发了2000多次,评论达到600余条。

网贴现代版作文

昨天上午,本报的新浪微博也转发了这篇“民国小学生作文”,并转了网友“冷小骨”贴出的“现在小学生作文”——“春郊游记: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来到了XX公园春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假山……"在夕阳的余晖下,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XX,今天真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啊!"”

同是春游作文,差距咋这么大?网友大发感慨

在本报这条微博的评论中,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对“民国小学生作文”的喜爱:“那时候的小学生太有文化了,即使成人看到了也汗颜!”“除了五体投地,我实在说不出别的啦!”“寥寥几笔,优雅、生动!”“现在大学中文系有几人能写出这么美的文字?”

而“现在小学生作文”,则让网友们反思起来:“我们的孩子已经没有春游的快乐了,也不知道真正的自然是什么。”“现在也没有牧童三五坐牛背上,炊烟四起的场景了。”“有负担的春游,你能玩的开心吗?”“现在小学语文教育已经走入歧途,死板教条的教学完全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的网友则认为,“如果把现在小学生的功课删减到与那时一样,并进行以强化语言为主的教学,他们一样可以做到。”

当年曾经写过很多“黄金必杀句”勾起一代人回忆

看完网友“冷小骨”贴出的这篇“现在小学生作文”,记者身边的几位朋友都表示,“我小时候就写过这样的作文。”

还有人列出了小时候写作文的“黄金必杀句”:大扫除之后,肯定要写“同学们看着清洁的教室,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笑了……”;扶老人过马路等好人好事之后,肯定要写“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答:我叫红领巾”;作文题目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那就写扶老奶奶过马路,帮警察叔叔擦汗,捡钱交给老师……”

语文老师“叫屈”——其实“假”作文现在基本消失了

“网友所举的现在小学生作文例子,是个特例。”昨日在接受采访时,北京东路小学6年级语文老师朱萍替现在的小学生“叫屈”,“虽然不能说绝对没有这样"假"的作文了,但基本上,现在的小学生写得作文还是比较"真"的。”她告诉记者,组织学生春游之后,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要求学生必须写一篇作文,因为有的老师觉得,让学生带着任务游玩,会玩的不尽兴。“当然也有老师会布置作文,但是出题时都会费一番心思,尽量打开学生们的思路,让他们乐意去写,有话可说。”

朱萍告诉记者,每学期,学校至少组织一次到校外游玩的集体活动,而老师们也会自发组织其他的活动。“前几天,学校附近的鸡鸣寺樱花开了,很漂亮,我们学校很多老师都带着学生去赏花了,但他们并没有硬性要求学生们必须写作文。”朱萍说,昨天中午,她也带着班里的学生去赏樱花,让他们练笔。“从交上来的作文来看,我很满意。有的学生描写眼中的樱花,有的学生写赏花情景,有的则写师生间的情谊。其中有位学生从赏花想到即将毕业,说"再过两三

个月,我们就不再是同坐在一间教室里听课的同学了",念到这里,很多学生眼圈都红了。”

从朱萍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来看,让学生有写作的乐趣和自信,他们自然能写出“真情真景”的作文来。“为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自信,我们老师开发了很多"阵地",比如办班刊、班报、娃娃报、校刊来发表学生作文,并把优秀作文推荐到省市的晚报上去。即便是平时作文写不好的学生,我们也不打击他的积极性,寻找机会鼓励他,比如某一次作文,他的一两句话写得不错,我们也给他评"佳句奖",让他有成就感。”朱萍说,布置作文题目时,他们也不再让学生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或“我最尊敬的人”。“我认为,只要作文命题命中孩子们的情感深处,他们写出来的话自然妙趣横生。比如有次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老师不在场的时候",孩子们很有话说,结果作文里就流露出他们的天性,这些小淘气们有的站岗,有的放风,有的搞恶作剧。”

家长“晒”经验——让孩子喜欢写作,自然能写出“真”作文

对于“现在小学生作文不如民国小学生作文好”这种观点,既是游府西街小学6年级语文老师,又是3年级小学生家长的李万青也不赞同。“这两篇作文并没有可比性,首先是因为两个时期的文字系统并不同,不能用文言文眼光去审视现在的白话文;其次是没有横向比较,那篇"民国时期小学生作文"有没有套用固定模式,是不是真情真景,我们不得而知,而且那篇"现在小学生作文",也并不能代表现在小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

李万青拿自己儿子的作文来“反驳”:“他的春游作文就选取春天的典型画面来展现自己对春的观察,比如"远处,那金灿灿的迎春花一串一串地盛开了,每一根枝条都像是一条金色的腰带,在春风中摇曳。我不禁想起了赵师侠写迎春

花的一首词:乞于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站在这一丛迎春花旁,我也被它那热烈的气氛感染了,赶紧跟它合影留念。春天,就带着灿烂的阳光,映在了我的眼睛里。路边,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盛开着二月兰。那紫色的花朵就像一个个小喇叭,点缀在绿叶丛中。一只只白色的蝴蝶被吸引过来了,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也忍不住把鼻子凑到它的跟前,使劲儿吸了一下。春天,就带着淡淡的香味,钻进了我的鼻子里"。”

以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辅导自家孩子作文的经历来看,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至关重要。“没有切身感受,这时又强迫孩子必须写作文,孩子不乐意写、不知道写什么,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去套用模式,写假大空的话。”李万青说,“为了让儿子喜欢写作文,我创造了很多机会。每逢周末天气好的时候,我和儿子就骑上自行车去郊游,欣赏玄武湖风景,触摸明城墙文化,我们一边骑,一边聊,回家后分别写骑行日记,然后交流。为了让孩子描写花,我们一起种了一盆郁金香;为了让他描述人的外貌,我们先从看图说话开始,一起读"小猪闹闹"绘本,描写小猪闹闹的外貌;为了让他写班上的同学,我就拿了一张空白奖状给他,说如果评"热爱劳动"奖,你会把这个奖发给你们班上的谁,他就有话说了。”

本报记者 戚庆燕

第二篇:《民国模范作文 民国小学生作文》

夜月采莲记

饭后斋中独坐,好友忽临,约往外游。乃束装偕往,盖月下泛舟也。舟次池中,举目四眺,则亭亭独立,不蔓不枝。微风吹来摇曳波中者,凌波仙子也。而月影星光,益辅其美,殊可乐也!余以良宵美夕,人生难再,故至夜阑兴尽,始摇舟而归,并携莲一枝,置诸瓶内,以驱尘俗。归而记之。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江炳崧

今评:

月下泛舟,临风采莲——民国的小学生,竟然有如此雅兴。此篇作文文字之美倒在其次,小小年纪便知道躲避尘俗的生活态度大可玩味。

春郊游记

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卢焯坡

今评:

短文意境恬淡、优美,颇有古典诗词中的田园之美。但更让我们感慨的是,骑牛的牧童,炊烟与茅亭,都已经不是今天的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了。乡野生活,恍如隔世!与民国的儿童相比,如今的学生更多地被拘在学校与家庭里,更多接触的是数码产品与现代传媒,对大自然的直接体验越来越贫乏了。{民国小学生作文}.

记某童奇想

某童夏日行乡间,中途稍困,憩一枣树下。仰首见枣实累累,远望田间瓜蔓纵横,瓜实亦熟。 心念:“此大树而实戋戋者不盈一握,彼硕大者乃生于蔓草之间,天公非愦愦欤?使余为天公者,必将易彼以此。”念未毕,适一枣实坠额上,有声戛然。童跃而起曰:“嘻!假此枣而为瓜也,头颅不足碎矣!”佚名

今评:

非常有幽默细胞的一个作者,同时也很有哲学思考精神!其实“大树却结小枣,蔓草却长大瓜”的问题,反过来考虑就可以了。因为瓜大,必须借助土地的承载,所以只能生于蔓草之间;因为枣小,大树才可以挂在枝头。

乌鸦{民国小学生作文}.

“人们都在讨嫌你呢!少啰唆几句不好吗?”

“这是我要说的话,这是我要唱的歌呀!我怎能因为人家的嫌恶而不开腔呢?” “那么,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嗓音改变改变呢?”

“朋友,我敢赌咒!你一定看错了人——我是全身一色的乌鸦,并不是绿毛红嘴的鹦鹉呀!” 六年级 杨守芳

今评:

乌鸦有乌鸦的尊严,那就是绝不为哄别人开心而人言亦言。小作者的构思寓意十分深刻,堪入经典。

螳螂与灯蛾

螳螂在车轮辗毙它的一剎那间,它挥舞着它那双如大刀般的前足抵抗车轮的雷霆万钧之力!像它这样也够果敢英勇的了,但世人却给它一番的嘲弄——“螳臂当车”,真是不识时务的蠢货。

扑灯蛾在黑暗中趋向光明,致焚其身。为求光明而死,正是伟大不过的,但它却仍遭到冷刺热讽——“飞蛾扑火”,可谓不知利害的傻瓜。

“识时务者为俊杰”,要能“看风驶舵”,思前顾后这本不算坏,成为问题的便是在所识的时务和所见的风如何了,倘只讲利害,不顾是非,只尚浅见,不加深究,那么世上的冤屈者和被冤屈者就太多了。如果螳螂与灯蛾被嘲笑,谁还愿意做澎湃的中流砥柱呢?于是“顺水推舟”便成为传统的习尚了,中国人在世界上是以聪明见称的,但可就缺少了螳螂和灯蛾一类的人!

佚名

今评:

“于是‘顺水推舟’便成为传统的习尚了”——关于民族心理有如此见地,从小学生笔下写出来,实属难得。

讨蚊檄

尔小虫来自草泽,栖于帷簿,隐于堂室,伺人不备吮其膏血,尔有何功,尔有何德?

尼山之至圣而仅享太牢,王者之尊严而仅为鼎食。尔乃享万物之至灵,以堂室为栖息,吾今檄尔自昭其功、自陈其德,如不吾答,则是终无其功、终无其德而过享如此。吾将捣尔窟宅,炙尔肉骨,歼尔子孙,使万世永永殄灭,否则天壤间何地不容。

尔其远吾居、避吾室、翱翔乎空阔,吾亦不尔责。

此檄。

佚名

今评:

哈,这是个很有情趣的学生!对蚊子下战书,这真是前所未闻的事情。作者好文采,只是等对文字念完这段檄文之后,蚊子不知是否已经吃饱喝足逃跑了!

原神

古人倡言神道以警愚民。后人昧其意而祠宇祀之,锦绣衣之,牺牲奉之,高堂华厦居之。俨若真有其物者。

人为万物之灵,转而乞灵于土偶,至可笑也。自近世科学日明举一切,迷信事廓而清之,而神亦归于乌有。而神亦竟无可以自存者,是其无神固不待辨也。

然自余观之,吾人亦正有其不可无之神在。所谓神者,非世俗之所谓神,虚无幽渺而不可知,乃实有其神者也。非别有不测之神异乎人类而独尊,乃人人自有之神也。

人何以有神?动一恶念而良心歉然,动一善念而良心快然。督察于几先而洞悉于事后,有不自知其所以然者,易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念之极微者也。

神者良心也,人能自尊良心而敬之奉之不为外物所夺,则神完守,固可以自主,可以独立。否则日奉土偶而崇拜之,事神愈虔去神愈远矣。

佚名

今评:

作者所说的“神”,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信仰。如今正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人能自尊其良心而敬之奉之不为外物所夺,则神完守,固可以自主,可以独立”,此句所言甚是。

论红十字会

同是治病也,同是治病而不收医药费也,何以不称医院而独故异其名称之曰“红十字会”哉?盖红十字会者,不独医病人于平时且能救伤兵于战地。夫战争苦事也亦危事,也故与战者非病即伤,难免不测之祸。设无红十字会以救护其间,则人之死于非命者不可胜计矣。彼服务会中者,竟不惜牺牲,投身于枪林弹雨之中,冒万险而救人,则其功之岂可与医院同日而语耶。

佚名

今评:

时隔不到百年,读这文章颇感物是人非。如今的红十字会善款信息不够透明,与商业机构合作,信誉严重受到了影响,正陷于负面舆论的漩涡而不能自拔。可见,树一种信仰何其艰难,而毁一个丰碑何其容易。

第三篇:《民国小学生作文》{民国小学生作文}.

书楼望月记

四川万县分水场县立第二小学 陈晓初

一夕,人静矣。余倚窗读书,偶见月光射入,宛如白练,顿生明月入怀之感,遂弃书起立,循栏徘徊。见夫玉免悬空,光辉皎洁。举目四望,万籁寂寥,清风夜起,促织微吟,顾而乐之。适有孤鸿横岭东,展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其音交交,掠余而西也。

时已夜半,月凉似水,忽见草际微动,黑影隐露。余不禁长啸,叹曰:“人耶?鬼耶?何裹足而弗前!”半晌无声,长空寥廓,清寒殊甚。少焉,嫦娥西匿,余亦就寝。

【读后感】此文吾读之再三,有似曾相识之感。忽忆及东坡之《后赤壁赋》——“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原来如此!小作者将东坡妙句化入文中,水XX融,浑然天成!读毕,为之击节而赞:东坡千载后,亦有知音矣! 春江垂钓记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 刘在镕

某星期日,学校放假。吾谓友曰:“时当春日,江水清澈,而江边之景又可玩赏。吾友可往江边垂钓否?”友曰:“可!”乃持竿而行。沿途纵观春景,时则桃红柳碧,草长莺飞,顾而乐之。

不觉已至江边矣,余与友乃于垂阳下,选钓鱼矶而坐。

则见浪花四散,水天一色,真奇观也。友乃以手持竿,垂于江中。未几,钓线一动,手举竿,遂得一鱼,鱼屡跃而不得脱。余见友得鱼甚喜,余又持竿钓之,终日不获一鱼。友笑谓余曰:“事必学而后能,垂钓亦犹是也!”余曰:“然!当静心以学之。”余遂归,乃留友于吾家宿,遂将鱼烹而食之,味甚鲜美。吾因谓友曰:“今日得鱼之时,鱼跃亦可怜否?”友曰:“彼贪饵而来,是自取也!然贪饵而致死者,岂独一鱼也哉?”

【读后感】笔法果然老练!借友人之言道出己之胸臆,“彼贪饵而来,是自取也!然贪饵而致死者,岂独一鱼也哉?”堪称警句,一小学生竟有此等见识!方今之世,不知多少“贪饵”之辈自取沦落,何时醒悟?读此文深感前贤可畏。 听鹃记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 魏邦权

民国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夜,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斯时明月在地,庭中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龙蛇蟠结,盖竹柏葡萄影也。已而庭树之上,鸣声凄切。倾耳听之,似唤“不如归去”者,盖杜鹃也。其鸣急迫,其声凄厉。凡入耳者,未有不动于衷也。夫鹃一鸟耳,昼夜悲鸣,催人耕作,故又谓之“催耕鸟”焉。余听之,不禁有感于中矣!夫人生之光阴有几,而九十春光,尤如白驹过隙焉,彼杜鹃者,夜半啼血,欲唤回将去之东风,吾人对此垂暮之春,能

不感韶华之易逝哉?因听鹃而作记自警。

【读后感】又是一个苏东坡的崇拜者,文章前段从东坡《记承天寺夜游》脱化而出,后段的议论由杜鹃鸟而生发,足见少年老成!

夜月采莲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江炳崧

饭后斋中独坐,好友忽临,约往外游。乃束装偕往,盖月下泛舟也。舟次池中,举目四眺,则亭亭独立,不蔓不枝,微风吹来,摇曳波中者,凌波仙子也。而月影星光,益辅其美,殊可乐也!余以良宵美夕,人生难再,故至夜阑兴尽,始摇舟而归,并携莲一枝,置诸瓶内,以驱尘俗。归而记之。

【读后感】月下泛舟,池中观莲,何其美妙!置莲瓶内,以驱尘俗,何其高雅!此非周敦颐乎?此篇作文文字之美倒在其次,生活态度大可玩味。

第四篇:《民国小学生作文》

作者——上海交大附小老师:丁慈矿

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自1920年起,国语课本(即白话文课本)开始在初级小学使用,然后逐渐过渡进入高级小学,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育的文白之争从未停歇,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初白话文课本取得了全胜。整个小学阶段,国语课本完全替代了国文课本,这似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总让人有些遗憾。

在小学白话文课本完全取代文言文课本的八十余年后,再来读读这些文言老作文,令人感慨万千。这些老作文散发着纯正汉语的清香,悠远绵长""

春郊游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卢焯坡

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读后感】读着这篇老作文,我不知不觉就想到初小国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夕阳西下,炊烟四起,三五童子,放学归来。”文字虽短,意境甚美。再来看这篇作文,文字如此优雅,描写如此生动,对偶恰到好处。恬静的乡野生活已不可复得,真是恍如隔世!

春日游公园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黎寿泉

星期之日,偕友某君作公园之游。时则春风和煦,园花盛开,草木青葱,群鸟飞鸣,游目骋怀,至足乐也。至音乐亭畔,闻有乐歌之声,自放音机出,因与某君驻足听之。既而环游公园,乃知音机之设,遍于园中。公园之大,一人歌之,千万人得而听之。与民同乐,其斯之谓欤?游罢归来,因为之记之。

【读后感】我第一次看到“游目骋怀”,是在师专书法课上临写《兰亭序》的时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那时还不清楚文字的意思,临摹了若干遍,方觉得妙不可言。看看这位前辈小学生,他已将“游目骋怀”化用到文章中去了!

清晨上学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游杈波

庚午之春,某日晨起,推窗一望,则大雨淋漓。遍地红花杂绿叶,夜来风雨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民国小学生作文 民国小学生作文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