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支教后的感受 贫困地区支教后的感受

话题作文 zuowen 1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支教感想》

支教感想

我想,每位大学生都有支教的想法,因为我们正年轻,心中充满激情,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社会,去帮助他人。但是不是每位大学生都能得到支教的机会,我们总会因为这种那种的原因,实现不了我们的梦想。非常幸运,我和其他几位同学得到了西部阳光的支持,到位于偃师市缑氏乡的布村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周的义务支教活动。我们将此行取名为“七彩梦义务支教之旅”。

去年暑假,已经有学长学姐在这个小学支教,所以今年我们去的时候,学生都踊跃报名,附近村子的许多孩子也争前恐后过来。我们根据年龄段,收了近一百个学生。这里是我的家乡,这次行动让我饱含感激和感动。看到家乡孩子们求知的双眼,我内心波涛汹涌。

支教活动以军训拉开序幕。从来没有上过体育课的孩子们,还不知道军训是什么,但是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根据孩子们的特点,我们把他们分成了四队:方达的叫灰太狼队;赵凯阳的叫小男孩队;方孟明的叫美羊羊;聂浩乐的是乐羊羊。孩子们太喜欢这些名称了,非常配合。军训中印象深刻的是赵凯阳的小男孩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每一个动作都要训练很长时间。但是没有一个人放弃,赵凯阳也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他们总是一遍一遍练,一遍一遍纠正。孩子们坚持的精神感染了我们。最终,孩子们基本完成了任务。中间,有个叫孙金浩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崴到脚了,我们把他送回家。家长对我们非常热情,连连夸赞我们的活动办的好。当孩子们慢慢学会了服从命令,学会了站军姿,学会了齐步走""看着孩子们进步飞快,我感慨万千。我们的家乡太缺老师了,孩子们居然都没有机会上体育课,更别提音乐、美术等课程了。如果能给他们机会,我相信他们会学的很好。

孩子们总是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下课了,也围着志愿者们问个不停。在书法课上,学生认认真真练习横竖撇捺,在英语课上,即使是枯燥的字母,他们也一遍一遍念得津津有味。

也许这些孩子们还不知道通过上学可以改变命运,他们对知识的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渴望。每天放学了,还有学生不愿意离开,不到上课时间,就有很多学生早早到了学校,看到志愿者就问:“老师老师,怎么还不上课啊?”炎炎夏日,在没有风扇的教室里,学生的精神感动着我们志愿者。

在支教过程中,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排练节目,在支教结束时,举行了一场汇报演出,邀请家长过来。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非常开心。孩子们恐怕一年之中也只有这么一次机会向家长展示自己,而家长,终日在田间劳作,也只有在这时,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表演。单调的农村生活,这是孩子和家长们重要的一天。

一项工作顺利完成,离不开一个团结的队伍。在组成这个队伍之前,我们志愿者之间互相是不认识的,但是在经历了培训之后,一起做计划之后,我们慢慢就熟悉了起来。在相处的二十多天中,我们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相处的非常融洽。而我在这二十多天中,也体验到了成长。有一种叫生长痛的说法,是说成长没有那么容易,总要经历疼痛。我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做选择,一边是热爱的学生,一边是家中催促着让回去。妈妈病了,家中急缺人手,而我,不知所措。甚至自己的亲妹妹,打电话责骂自己不顾家庭。那个时候我觉得全世界都没有办法理解我的感受,内心的挣扎比身体的疼痛来的更剧烈。选择是艰难的。最终,经过和家人的沟通,我没有放弃自己的学生,同时,伙伴们也通过调课等方式,让我有机会回家去帮忙几天。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当一切的一切都顺利结束,归于平静,我的心情也像雨后的彩虹,亮堂了起来。支教,永远是心中一次宝贵的经历。

第二篇:《支教感悟》

支教感悟

姓名:

学院: 学院

专业:, ,专业

班级: 级 班

学号:

实习学校:

指导教师:{支教后的感受}.

支 教 感 悟

2013年的3月2日,期盼已久的支教终于要开始了,整整一个假期自己都在想,支教会是个什么样子的,会不会很苦,会不会很累。在去支教之前,自己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无论那里有多苦,多累,自己都得承受着。觉得自己好像是一支蓄势待发的箭,就等着离弦的那一该,看看自己究竟能够飞多远。

转眼间,近四个月的支教生活已经结束。2013年的6月28日再次踏上那一辆大巴,再次把行囊置入车厢,这一切都好像我们刚来的那一天,唯一不同的是,车窗外多了惜别的学生,我心里多了一份不舍。短短4个月,我们的支教生活就结束了。那一刻,说实在话,我是难过的。无论人或动物,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都要有一段适应的时间。正当我发现自己已经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已经喜欢上这的天真可爱学生了,我多么想自己就是这儿的一名教师,天天陪他们在一起学习成长。

这几个月的支教,我感受颇深。让我这个素未为师的师范生第一次体会到做老师的兴奋和乐趣。原来,做老师不容易,备课、开课、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我们班上50多个学生,他们的学习水平都参差不齐,总的来讲基础都不够扎实。第一天的时候,看到他们的情况,心里着急并窃喜着。着急的是怕几个调皮的男孩不听自己的话,窃喜的是觉得他们很聪明应该很好教。后来两天的授课,我发觉自己最初的想法错了。有些同学基础较差的,

数学理解起来就比较吃力,也不是看示范就能解决的。真所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的定义一个老师的课好或不好。

在这里,每个孩子给我的感觉都不同。他们像一张白纸,他们的未来需要你去填写。这里的学生虽然基础比不上城里的学生扎实,但他们脸上流露出来的真诚和朴实,令我为之感动。一天下来的课程,尽管会很累很乏味,但我都把这些藏起来,用最大的耐心和微笑来面对他们。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似乎在讲述着曾经那个未经世事、天真调皮的我。 在这里我也获得了许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教学知识。例如:加强沟通,当好使者。作为支教老师,我们深深的知道,单纯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当好使者,加强教育文化的交流与沟通;爱岗敬业,参与管理。踏上教坛,我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一名好教师,就必须爱岗敬业,关爱每一位学生;坚持学习,提高素质。理论素养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加强理论学习是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倍加珍惜,全心支教。面对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真的觉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人,所以我一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努力工作,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我们感受做老师的滋味的同时,团队的精神也是一直围绕我们身边的。大家一起吃饭,简单的农家菜也能让我们尽兴;两个人同挤一张“大床”,也觉得无所谓;在没有电脑辐射、酷热的夏天里,一个西瓜,也能让大家有胜于过年的开心和兴奋。教学上的问题,我们大家一起商讨解决。我喜欢这种团结。

我从未后悔加入这个团队,因为我们的支教生活其实并不苦,也许开始会有些不适应,但在这里,无论是校长,老师或是学生都非常的好,他们的存在让我很快适应了我们即将面对的生活。这次顶岗支教让我体验到无限快乐,让我这个还是学生身份的“老师”领略更多,很多事,仍需我们不断地去探究,去体会……有时候会想,再待的时间长些,自己会舍不得离开吧。总之,支教是一个让你一生都难忘的经历,使你一生都受用的经历。

而且,我相信,我们支教教师对农村小学是一缕清新的空气;而于我们自身而言,支教的经历也赐予我们一段新鲜而又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生命会因它而更加精彩缤纷。这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指路明灯与奋斗不息的不竭动力。

第三篇:《支教感想》

支教感想

朱瑶

2012年暑期,怀揣着梦想与激情,我与我的队友们一同踏上了通往陕南的火车。陕南—一个我让我魂牵梦绕了两年的地方,怀着感恩的心,我终于来了。

18个人,从延大出发,来自天南海北,虽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但是我们有着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到这里来播种属于我们的梦想。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毛坝河镇八庙河村小学。

大一暑假前,我也有报名参加支教活动,但是因为自身的很多不足,最终没有被选中。经过一年的思考和成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对于参加支教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大一的时候,过分的自傲,让我对生活和学习没有明确的方向,总是觉得进行班级、学院活动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将身上的小有点盲目夸大,身上的缺点自动屏蔽,但是自己看不见比不证明缺点不存在,而事实上自身的缺点着实很多。那时候只是想去陕南享受那里的风景,并没有对支教活动有太多的认识和在意。如今我已经大二毕业了,两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成长了很多,对于支教活动我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所以我又来了。很幸运最终我有机会成为了汉中队的一员,所以我很珍惜这次机会。离开之前与队友们接触了几次,初次见面就比较诧异,因为我觉得支教队里的队员就应该是大家彼此间都是陌生的,接下来在支教的日子里培养“战友”般的感情。但是事实是,我们队的队员绝大部分都是文科生,理科生寥寥无几;队里文学院的学生占了一半,还有很多人都是一个宿

{支教后的感受}.

舍的;汉中本地人占了一半。这样的状况跟想象中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想要融入出发前已经存在的“小集体”很困难。但是我相信不管出发前我们是否认识、关系怎么样,但是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这就够了。

这次活动对我的影响很大,记得第一天召开启动仪式的时候,我作为一名“保安”站在会场的一侧。中间坐着的几个孩子总是在随地扔纸,第一次我走过去把纸捡了起来,扔到了厨房门前的垃圾箱里。可是回来后不久,那些孩子将凳子上的塑料皮剥了下来,又扔在了地上。看到这样的情形之后我很生气,我想:你们第一次扔在地上废纸,我捡了起来扔了,怎么还往地上扔?纠结了很久,我黑着脸走过去将地上的塑料捡了起来,在这行过程中,那些孩子有在看我,座位附近的村民也在看我。因为启动仪式已经开始了,我不能走开,所以我就用手一直拿着这些垃圾。再接下来,那些孩子们安静了几分钟后就又不安分了。他们跑出去买了塑料瓶装了汽水,喝过了之后把瓶子扔在地上踢来踢去。在我听来,那声音很是刺耳,我不理解这些孩子为什么这样不听话。在启动仪式结束后,我做的第一讲事情就是过去把瓶子捡了起来。下午在于队友交谈的时候也有提过这件事情,我把自己的不解讲了出来,一个队友对我说,这里是农村不是城市,孩子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再者没有人告诉督促他们不能随地乱扔垃圾,所以他们才会这样,这也正是我们要做的,告诉他们什么事情是不该做的。在晚上每日会议中,另外一位队友也针对这件事情告诉了我很多我从来没有想到的事情,他说我黑着脸去捡垃圾的行为,在某种程

度上也是对学生对农民的伤害,我们是来改变孩子的,就应该去拉近与孩子与村民的距离,像我白天的做法会让他们产生反感。

说实话,我不喜欢孩子。有人说我没有爱心,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所以当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我没办法像其他女老师一样陪着孩子玩哄着他们笑,因此小孩子们也不会围着我转,甚至有几次走在楼道里的时候孩子见到我就跑了。我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不喜欢他们,他们也不喜欢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上课的过程中我明显的感觉到孩子们的不用心。很多人,包括此前的我都认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应该像照片里的那样,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不管他们经历了什么经历里多少,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而我代课的班级里是一群“00后”的小孩子,我很难想象我要比他们打上8、9岁,现在的我上学时候都经常逃课,怎么去要求他们必须要“对知识充满渴望”呢?起初我很不理解,为此也郁闷了一天的时间,最后队长的一句话让我想通了许多。队长说这里的孩子能否走出大山是他们自己的命,我们能做的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

在与孩子们的不断接触的过程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想让孩子认真学好我代的课,首先就要让孩子喜欢上我。在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我发现自己小学的时候喜欢数学老师,所以自己的数学学得好;初中的时候喜欢语文老师,所以语文学得好;高中的时候喜欢地理老师,所以地理学得好。我想大多数人跟我的状况都是一样,越是讨厌一个老师,就越是讨厌他带的科目。所以我要尽量的发挥我的个

人魅力,不说爱上,也不至于讨厌我。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下课的时候我去班级给女孩子编辫子,陪男孩子叠飞机;午间休息的时候陪他们去河坝上玩;放学的时候送他们回家,“故意”套近乎。经过不断的努力,效果还是很显著的,我有明显的感觉到语文课堂和其他课不一样,学生们也很喜欢上语文课。

在课余时间里,我有参加过两次调研活动,次支教,我们的调研题目以及问卷调查都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的。在一次调研中,碰巧来到了我所在班级的一名学生家中。她的爸爸妈妈在新疆打工,姐姐初中辍学在江苏打工,家里只有她和年迈的爷爷。在与她的交谈中,我明显的感觉到她身上散发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她一直在告诉我们说自己的压力,长辈们不停地在督促她考大学,说她是家里唯一的希望,可是自己的智力水平有限,自己学习不好,自己根本看不上大学。她还告诉我说在在所村子里的小学里一共有7名教师,教师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村里的小学只有1—4年年纪,5年及以上就要到镇上或者是县上去住宿。而且村上小学的老师经常存在打骂学生的现象,班里的很多女孩子也被打过耳光。听到这些的时候,我在想,我们要做得同他们的老师不一样,让他们对老师、对学习有新的认识。在我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与有过同他们相似的经历,小学的时候我们村上的学校只有40几个人,我们班级也只有不过7个孩子。班主任老师从一年级代我们到五年级毕业,他教数学、语文、英语、社会;体育老师和自然老师是同一个人;在普及英语教育之后,我们的音乐老师就又成了英语老师。时至今日,我很感谢我的母亲,她在我读4

年级的时候毅然放弃了工作,将我转学到市里,从此我们的父母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直至我高中毕业,就这样我也成了我们村子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女大学生。看到这些孩子今天的境遇和我小时候很相似,我很理解他们的辛苦,只是希望他们可以给自己、给打工仔外的父母、给照顾自己的年迈的祖父母们一个号的交代。

在支教过程中我们队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初一的孩子趁着我们吃饭的时候,到办公室里偷了一位老师(我的一位队友)的100元钱。事情发生后,我的队友很心寒,并且我们也很快的知道了这么学生是谁。这个孩子用了很愚蠢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了他时谁,大家没有声张,但是事情很快的还是被他的爷爷知道了,第二天他将这一百元钱还给了我的队友。并且他给我的队友写了封信说:希望老师不要生气,因为没有人告诉自己这样做的后果,自己才会这样,希望老师原谅。后来我们了解到,这个孩子是跟着爷爷生活,家里的其他人都去外面打工了,这个孩子以前也经常地偷钱,但是每次被发现后爷爷都会痛打他一顿。回想一下,我们中有谁没挨过家里人的揍,我是被母亲打大的,很多时候家人通过打骂的方式教育我们,但是我们往往都是嘴上服气心里不服气。尤其是在农村,这种现象更是普遍,但是打骂并不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孩子本身就处在叛逆期,久而久之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们支教的学校在山下,绝大部分的孩子都生活在山上,甚至有的孩子从家里步行到学校要花费上一个小时的时间。每当下雨天,就会有一些孩子来不了学校,偏偏今年的支教活动中阴雨天居多,就连

第四篇:《支教感想》

西部之旅·爱心之旅·支教之旅

——记2011西部暑期义务支教

地科系土管0908班 武永山 “蒲公英”支教队队长

支教已经结束一周了,而留给我的却是一幕又一幕难以忘怀情景。静下心来慢慢地回想起来,依然那么回味、那么怀念,因为这次“蒲公英”之行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所以我觉得组织并参加这次“蒲公英”,值!

西部之旅

自己是甘肃人,为什么这次却说是西部之旅?去过西部很多地方,领略了具有代表意义的西部风情,如新疆楼兰古国的神秘,敦煌莫高窟的震撼,青海雪域高原的圣洁,银川西夏王陵的神秘,但哪一次都无法与这一次旅行相提并论,因为这一次是我一生都无法忘却的真正的“西部之旅”。

此次西部之旅,或许对那些孩子改变不大,然而却改变了我自己。在那样的环境下,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成长的快;因为不是仅仅视觉的刺激,而是心灵的撞击。到现在,我努力的忘却着,却不知道该忘却哪些;然而,我慢慢地才发现,其实自己什么也没忘却,因为十五天的点点滴滴都是刻骨的记忆,不敢忘却,不能忘却!

中国的发展不能没有西部地区的发展,也不能没有农村的发展。我只想通过自己点点滴滴的努力,为中国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做一些事,为贫穷的家乡经济发展做一些事,踏踏实实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一些事,因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爱心之旅

十五天的支教人生,让我在笑容和泪水中学会了坚强,让我在艰难和困苦只能够明白了前进的意义。十五天的支教人生,让我明白了发现一个人独特的潜质并让他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比简单地灌输一些外部的东西要重要得多。{支教后的感受}.

十五天,我们感受着自我价值的彰显;在这里,我们是被需要的、被信赖的、被爱戴的。十五天,我们深刻地认识着国情;在这里,我们对西部、对基层、对教育、对社会、对国家、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也有了更为强烈的愿望。

十五天,是一颗“爱心种子”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慢慢萌发的过程。 一滴水使天下的花朵有了颜色,一颗星让地面的脚步有了方向,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行动播种阳光!给孩子希望,就是给西部希望,给国家希望,给民族希望!

支教之旅

没一点经验,第一次组建支教队,第一次带领支教队,第一次远程支教等,种种第一次给我很多的压力,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即使是黎明对我而言依然

是黑暗的。三个月的紧张训练、培训和考核,让我经历了地狱的洗礼,出发前考试周的繁忙准备,最终期待已久7·17来临了,阴霾的天气欢送着我们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在火车上大脑像播放电影一样的想着支教需要注意的每个细节,绷紧的神经早已冲破了瞌睡的眼皮,感觉就像是背水一战,做好了应对一切可能发生意外的心理准备。

我们是一群充满激情,富有爱心,热衷于志愿服务;倔得像老牛,硬得像石头,不撞南墙不回头,愿意战斗到底的80后、90后;我们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最努力的。

三天的路程,三次的转车,三个不眠之夜,7月19日下午五时终于到达支教学校——川口中心小学,我们和学校领导及老师召开了座谈会,具体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进度和教学课程。7月20日,孩子们都到学校了,整齐端正的坐在教室里,当我看见孩子们那眼神,突然想起了“希望工程”中最有名的一张照片《渴望的眼神》,心里泛起难受""

7月21日,正式开课的第一天,第一次站在三尺讲台上,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给学生讲课,虽然我们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才人,我们没有丰富的阅历,我们缺少专业的教师培训与教学经验,但是我们并不紧张或害怕,因为我们拥有勤勤恳恳的奉献精神,因为我们看到了孩子们那渴求的眼神,因为我们得到了学校老师们的积极帮助。

后面通过十几天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有些孩子家离学校很远,单程要走一小时多,而且几乎全是山路或沟壑,孩子们每天五点就要出家门。每天翻山趟沟,披着晨光上学戴着夕阳回家,清晨路上啃着窝头,晌午学校吃着锅块,渴了喝口山泉,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使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度降低,他们依然顽强的奔跑在求学路上,亲眼见后让我们很汗颜。

支教期间,每天下午放学,十名队员三两为组,男女队员搭配,踏着缠绵不断的山路,对120余名学生进行家访,我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农村家庭的状况,包括家庭收入、农村合作医疗、粮食补贴、农机补贴、教育收费等。从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主要针对当地教育问题,本人已经在《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甘肃靖远支教调查报告》中详细叙述,当地所反映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支教后的感受 贫困地区支教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