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做有用的人做有用的事,作文200字作文 写人的作文200字

话题作文 zuowen 1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做有用的人》

做有用的人

人活在世上,如同茫茫沙地中的一粒砂,往往被世事烟尘所埋没。但我们不甘习就此沉沦,我们要发挥自己所长,出人头地,做有用的人。

何为有用的人?有用的人不是“超人”,只是个普通人;有用的人不是自私自立的小人,而是能关心别人的“有心人”。他不一定要像董存瑞那样献出看书年轻的生命,不一定非要一鸣惊人。从日常生活中的件件小事中沉淀,从学习中的一点一滴中升华,为别人着想的人就是有用的人。

我们也要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做一个造福他人的人,也就是有用的人。

那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呢?首先,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当关心他人、关爱他人、善于帮助他人,让人们感受到你的存在,让人们感受到因为你的存在而带给他们的温暖。

我们还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为将来服务社会打好基础。

做有用的人、有价值的人,就要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今年震尺世界的5.12大地震中,涌现出了无数抗震小英雄,他们年纪都和我们相仿,但却能在死神掠过衣襟的那一刻,心中还挂念别人。他们就是沙地中被埋的金子,那一刻,他们放出了耀眼的光茫!他们就是有用的人。

人活在世上,就应当焕发青春,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在有“小赖宁”的责任心,要有王博的心系他人,要有“张妈妈”的服务他人,更要有欧阳宇航“大家不一起出去、我不甘心”的精神,将自

己打造成一个有价值的人。

让我们向抗震救灾小英雄学习,从日常小事做起,加强自身的修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刘磊 石桥子初中 九年级三班

指导教师:于瑞梅

第二篇:《做一个有用的人》

做一个有用的人

看完泸州市‘最美学生’先进事迹,令我十分感动。他们或尊老爱亲、或自强不息、或助人为乐、或感恩社会。他们都是我敬佩和学习的榜样!

陈相美—–最美‘留守’学生,一个只有11岁的小女孩,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要一边照顾弟弟、一边操持家务、一边学习。在视频中,我了解到:她住的房子又小又矮、她9岁就会做饭、她要先辅导完弟弟的功课等弟弟睡觉后再写自己的作业、她担任班长、她成绩优秀。面对艰苦的家庭条件、繁重的家务,陈相美没退缩,虽然她很小,却扛起了家的责任。和她相比,我感到十分汗颜。我的条件不知道优越多少倍,但是我在9岁还不会做饭、我学习还需要爸爸妈妈辅导。她的独立、坚强、不畏困难值得我好好学习。

周游——最美身残志坚学生。周游出生时被确诊患上小儿麻痹症,3岁才会走路,难以控制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语言表达不清晰,行动艰难。他没有自暴自弃,凭借顽强的意志,顺利考上高中,并立志上大学。这种身残志不残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每个正常人学习。 此外,还有7年如一日背堂哥上学的王长城、懂事开朗靠外婆捡垃圾抚养的陈华荣、助人为乐的胡鹂藻、饿了就看书吃“精神食粮”的牟双。他们不通的感人事迹,深深的激励着我。

看过这些,我觉得我又长大了很多、懂事了很多!感恩、奋进、自强、责任、孝敬等,我要学习他们这些优秀品质,我要在今后的行动中践行这些最美的品德,做一个好孩子、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三篇:《做一个有用的人》

做一个有用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受到一点点挫折,而痛哭流涕;会因为一点点事情不顺心,而乱发脾气;这些到要靠我们自己慢慢长大一一去克服。

在毛泽东同志发出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后,学雷锋开始像一股永不停息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各地;雷锋精神更是成为了亿万中国人民自觉追求的信念和理想。然而,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当代的青少年学子们应当向雷锋学习什么呢?时代的责任告诉我们:应当学习像他那样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做一个有用之人!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呢?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我们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意思是说一个有用的人,首先应该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心中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不是整天无所事事,这样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才会有一盏不灭的明灯为我们照亮前方。若心中连一个小小的目标都没有,不知道每天该做什么,我们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与希望,甚至自我放弃!作为万全道小学莘莘学子的每个人,不知道在走进这座百年老校的时候,是否已经为自己树立了明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了呢?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为世人所敬仰;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将会赢得尊重和友情,为大家所喜爱;一个对家庭有用的人,父母为之欣慰;一个对自己有用的人,则会创造出精彩的人生。

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必须“立志、立德、立功”,雷锋之所以能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雷锋精神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做有用的人做有用的事,作文200字作文}.

丰碑,正是因为他就是这样一个“怀大志、有大德、成大功”的有用之人。因此,作为当代的青少年学子更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他人有用的人,正所谓“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从现在起,我更要认真刻苦、坚持不懈学好该学的知识,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敢于挑战困难,我不能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的期望,我不但要做优秀的少先队员,以后还要做优秀的团队,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的祖国接班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第四篇:《做一个有用的人》

做一个有用的人

今天读了《落花生》这篇课文让我重新认识了花生,也让我深深喜欢上了花生。

花生外表虽然并不美,但它对我们很有用,就像普普通通的蜡烛,宁可燃烧自己,也要照亮别人。物是如此,那人呢?我们的武警官兵们,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哪里人民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他们没有华丽的外衣,也许身穿一身泥衣,也许身上流着一身臭汗,也许当你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不善言辞的他们只是对你报以憨憨的一笑,但他们确实是当代最可敬的人!相反,有的人“金玉其外"却“败絮其中",并不被人们所认可。就如那些犯罪分子,破坏治安稳定、社会和谐,给人们、给社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从古至今鲜活的事例都告诉我们,不管你是像太阳那样光芒四射,还是像林中的小树那样静立不动,是像大海那样深沉,还是像山泉那样清明……做人,首先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第五篇:《做一个有用的人》

做一个有用的人

这确实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

上学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领受过这样的教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长大以后”,这又是一个常虑常新的话题。{做有用的人做有用的事,作文200字作文}.

“做一个有用的人”,像一条神奇的丝线,把散落一地的哲学“珍珠”穿在了一起,指引你指引我,一次又一次地深度思考人生中不绝如缕的辩证关系:“大我”与“小我”、“利他”与“利己”、“悦人”与“悦己”、“有意义”与“有意思”、“先忧”与“后乐”、“众乐乐”与“独乐乐”""

应该讲,我对上述的“辩证关系”基本“拎得清”,且可以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个“行者”吧。但不知为何(因为年龄?因为再“长大以后”?),有一段时间,对下面一类的文字特有感觉,甚至说是“情有独钟”: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是尼采说的。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觉得满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这是林语堂的原话。

“在欢呼声中离去,感觉真美”——这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所言,她宣布准备封笔了。

“人为什么求名?因为我们实在不爱自己所做的事。假如你爱唱歌、画画、写诗,假如你真爱做这些事,你会在乎自己是否有名吗”——这是李银河的妙笔。

“佛家要一个人无求于世,道家要一个人不被世人所求——‘不要太著名,也不可太有用’(庄子)。世上最快乐的人,是不被世人所求的无忧无虑的人”——这是林语堂的又一高论。

""

这些可都是大师之言啊,试问哪一句不是直抵我们内心的柔软?我当然也被感化了,价值“天平”不知不觉地出现波动,人呢,则开始向往:

“放下世间事,与君同看花”;

“与喜欢的人做喜欢事,莫问是劫是缘”;

“YOLO——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活一次’!要为自己而活,把自己活好,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渐渐接受:

“守着洁净的蓝天,保持身心的简朴,捎带着关爱帮助别人,就能够幸福”;

“抓得太紧太多,失去得反而更快——反而错过了手边的幸福,反而错过了身边的那些耳得之为声、目遇之为色的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

甚至付诸行动:

“晒自家的太阳,喝自家的井水,摘自家的果子,吃自家的菜蔬”;

“择高兴的事来想,选高兴的事来听,挑高兴的事来干”;

“温、饱、黑、甜——‘肠满诚好事,其余皆奢侈’”;

“我希望自己如此度过一生:读有趣的书、写有趣的文,听美的音乐、看美的画,观赏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

的确,很难说这样做有什么错,可就是觉得有点不对劲:是不是思想在走“下坡路”?但走“下坡路”也属正常啊,毕竟“人近半百”了,已经到了“走好人生下坡路”的时候了。 再思“做一个有用的人”之想,重归“做一个有用的人”之途,是缘于发生在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

今年春节,看望中学老师:76岁的人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一问,“退而不休”,一直在辅导学生高考作文。而且成绩斐然:就在上年,他让一对“跪求”的家长变成了“跪谢”——他们的孩子当年高考作文全市前三!

当然不是为了钱了:当地文革后最早的一批高级教师之一,“不差钱”。据说一大款民营企业家送来一笔钱,人家当成了月费,老师当成了年费。再送,相持不下,老师干脆下了“逐客令”:“要么"",要么""”

“我就是图个乐——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很开心;感到自己老有所用,我很幸福!” 再次聆听到了“师曰”——“做一个有用的人”:

“一个人活在世上能够‘有用’即是幸福。往大处讲,对国家有用,对社会有用;往小处讲,对家庭有用,对亲人有用。等到退休以后,即使不能‘老有所为’,也要尽力作一点微小贡献,让别人感到你还‘有用’——这就是你的人生价值!”

——什么叫“幡然大悟”?想必这就是了。窃喜自己有点悟性,还是一个“触类旁通”的人,在咂摸“有用即幸福”这个话题时,联想到中西文化对“幸福”的“culture shock”(文化差异):

幸福,是由主观、客观两个因素决定的——前者是“有意思”,后者是“有意义”(或者干脆叫“有用”);前者是“自己满意”,后者是“别人认同”。

显然,西方人,“个人主义”者,强调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注重个体独立的幸福;而中国人,“集体主义”者,所追求的幸福至少不完全是个人情感的幸福,即追求的是在帮助他人达成幸福的同时实现自己的幸福。主观客观,孰轻孰重、谁前谁后,泾渭分明了中、西方人的幸福观。

——终于水落石出了。尼采、爱丽丝·门罗的话好理解了:西方人嘛,人家自然永远把“自己满意”放在第一位;林语堂、李银河也好理解了:前者的《生活的艺术》一书本身就是用英文写的,后者在美国留学多年,他们的思想早已“西化”了,早把“有意思、有趣”作为做事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了。我呢?则属于“潜移默化”“食‘西’不化”(还好,此“化”非“腐化”)了!

心理学中有一个“吸引力法则”: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听到什么样的歌,看到什

么样的文章,写出什么样的字,遇到什么样的人。

幸运的是,这个法则在这个话题上、在我这个人身上应验了——

“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首推我们的习总书记。《联合早报》报道,习近平亲任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主动把改革之责揽过来,并承诺2020年,在大部分关键领域和环节,使改革见到成效,显示他愿意承担责任,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中国的改革大业有望花开二季”。

“对企业、对员工”“有用”的,当选格力总裁董明珠。“美的方洪波天天打高尔夫,外界都认为他很牛,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你做这个岗位,你就应该恪尽职守,你就应该在你的企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我跟他们说我卖空调最快乐”“人无完人,但是作为一个有权利的人,你就应该要求自己完美无缺”。

“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举荐《我是落花生的女儿》的作者许燕吉。虽是名人许地山之后,却一生命途多舛:右派、落魄、入狱、被迫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陕西老农""但一辈子不失本心:平反后,对文盲丈夫不离不弃;去世时,将遗体捐赠医学,用最后一份力量,再次践行自己的人生信念:“做个有用的人!”

""

最后,一起探讨一个问题,当然与“做一个有用的人”有关。

“人生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符合众人期望的,一条是顺应自己内心的。请选择。” 我先公布台湾作家朱德庸的答案:

“前者或许能够获得许多的掌声,但没有自己的掌声;后者或许无人喝彩,但你会为自己喝彩。”

坦率地讲,如果是之前——见到我那位老师之前,我会积极响应朱德庸先生的,但现在: 我多么希望两者合而为一:我做的事情,恰是我喜欢的事情。但现实生活中,能有如此幸运的人少之又少啊!

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仍心存理想:无法做你喜欢的事,那你就喜欢你做的事!而且这种境况,虽有挑战性,却更现实、更靠谱。

假设还是“行有不得”,也别忘“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也别忘“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别忘作为一个社会人,至少有些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做些我们所不感兴趣的事(有意义、无意思)——这是一种起码的责任!

以上便是我不是答案的“答案”,不知是否“有用”。

我当然相信是“有用”的,尽管“有限”。好在有麦家先生为我“圆场”:

“幸福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也是因为你早看了一眼,早想了一下,早走了一步。”

第六篇:《作文:有用与无用》

作文:有用于无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

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用处。”庄子说:“懂得没有用处方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大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既然如此,那么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惠子说:“当然没有用处。”庄子说:“如此说来,没有用处的用处也就很明白了。”

庄子又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做有用的人做有用的事,作文200字作文}.

请联系生活经历或自己体验认识,选择适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构思点拨】

我们在判断有用时,往往从我们自身出发,比较单一而狭隘,相比之下,环绕有用的却是无边的大地——世界。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况下,才让人意识到它的作用。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反之亦然。 我们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对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 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开始以为金钱可以实现现代化;后来发现金钱买不来现代化,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需要核心技术;现在我们又发现没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我们依然实现不了现代化。

【写作范文】

有用与无用

在这个快餐式时代,人们总会不自觉地问:“这有什么用呢?”当这句话成为口头禅的时候,一种可怕而怪诞的习惯就养成了:于我有用者,亲之;于我无用者,弃之。而且这样的舍弃被视为理所当然。

有用,简单说来,就是有使用价值,对人有利、有益。重视使用价值,能使事物发挥其最大的功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当所有人都对“有用”趋之若鹜的时候,“无用”就被冷落了,它只能退回世界的一隅,蜷缩着。

显然,无用,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它似乎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用“难逃被淘汰的厄运。君不见,多少古老的小巷被推倒,有用的宽敞马路要取代无用的窄窄的胡同。君不见,多少无用的哲学书被束之高阁,有用的经济类书刊长期热卖。这个时代追求速度,追求立竿见影,要有用之用。无用之用,只能眼看着时代的车轮飞速滚过,却无可奈何。

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它急躁、轻浮,它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只好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怀抱,与物质缠绵交织。

但是,有用与无用的标准又是如何划分呢?它在时间、空间上又有怎样的定义呢?于今世无用,那于后世呢?于此地无用,那于彼地呢?我们似乎无从知晓,也许,是因为没有时间深究,因为我们都被无形的手推着快速往前走。无怪乎,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只想生活。”谋生有用,生活无用。所以现代人都少了仰望星空、闭目感受生活的惬意心情。 舍弃无用,其实就是舍弃生活本身。当讲求实用、追求经济效益的温州商人把法国一条古老街道的咖啡馆、快餐店都换成“服装一条街”的时候,法国人不满、抗议,要求“还我咖啡馆”。他们需要“无用”,需要生活,午后休闲的咖啡馆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法国人对无用的浪漫有着一份中国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认真与执着。

有用之用,是生活必需;无用之用,亦不可或缺。有用是一抹粉黛,有浓浓的胭脂香;无用是一杯清茶,有淡淡的人生味。

无用之用

庄子道: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相较于有用之用的物质性和利益性,无用之用则过于虚弱了。

人们从切身利益出发,以是否带来实际价值为标准来判断事物的有用或无用。笔可以用来写字,自是有用之物,花,似乎只能悦目赏心,算得上是无用之物。中国老农认为养花是有钱人的玩意,是件奢侈事。他们没有看到花的无用之用:花作为一个大的概念范畴,关乎生物圈的稳定性,没有花,生物多样性将严重锐减。花虽不能带来物质上的直接利益,却一点点改变我们的心情,美化我们的生活。

可以说,无用之用在被人们忽视的角度散发着它们特殊的幽香,这些香气,丝丝缕缕,迷散人呼吸的空气中,真正地与人类相帖相依,也因此容易被忽视。{做有用的人做有用的事,作文200字作文}.

无用之用是透明的,看不见的,它们的价值只有在“假设不存在的情况下”方能体现。正如庄子对子所说的,大地对人类有用的部分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由此推之,大地是无用之用的,可若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部挖掉,直挖到黄泉,那么人类岂不成了孤岛,我们又该如何诗意地行走,自由地生活。人类生活的金字塔上,基座是无用之用,越往上有用之用愈加显著,人类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中一步一步向上走,也渐渐淡忘了那基座上的无用之用,并对之嗤之以鼻,却没有想过若基座不存在了,人岂不摔得粉身碎骨。

历史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做有用的人做有用的事,作文200字作文 写人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