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深圳散文科技 描写深圳的散文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2015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券申请指南》

2015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券申请指南

一、审批内容

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创客向服务机构购买科技服务的科技创新券资助。 服务机构是指提供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科技服务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等。

二、设定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

(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粤府〔2015〕1号;

(三)《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深科技创新规〔2012〕9号;

(四)《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办法》,深财科〔2012〕168号。

三、审批数量和方式

审批数量:申请人每年申领科技创新券不得超过5次。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创客个人单次申领额度上限分别为20万元、10万元、5万元、1万元;申领额度超过本次发放总额的,通过抽签或轮候的方式确定科技创新券发放对象。

审批方式:单位申报、部门审核、社会公示、审批机关审定。

四、审批条件

(一)申请人为在深圳市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小微企业

或创客个人,中小微企业划定标准详见《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申请人为创客个人的应通过创客空间或其它深圳商事主体申请;

(二)申请人在申领年度内有明确的科技服务需求,且科技服务需求在入库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内;

(三)申请人前次申领额度未兑现完的不得再次申领科技创新券。

五、申请材料

(一)登录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业务管理系统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件、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登记证、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三)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四)上年度完税证明、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注册未满一年的可不提供);

(五)当年度再次申请时,提供入库服务机构出具的额度使用确认凭证。

以上材料一式两份,复印件需加盖申请单位公章,A4 纸正反面打印/复印,非空白页(含封面)需连续编写页码,装订成册(胶装)。

六、申请表格

本指南规定提交的表格,申请人登录市科技创新委科技业务管理系统

七、审批受理机关

受理机关:市科技创新委

网上填报受理时间:2015年8月15日-2015年9月18日 书面材料受理时间:2015年8月15日-2015年9月18日 联系人:张娅琳,88100075

受理地点:市民中心行政服务东大厅12-14号窗口

八、审批决定机关

市科技创新委会。

九、审批程序

申请人网上申报——申请人向市科技创新委收文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市科技创新委审核——社会公示——市科技创新委发放科技创新券。

十、审批时限

结合受理情况,按申报顺序,分批处理。

十一、审批证件及有效期限

证件:批准文件。

有效期限:申请单位应当在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1个月内,领取科技创新券,科技创新券有效期一年。

十二、审批的法律效力

申请人凭批准文件获得科技创新券。

十三、收费

不收费。

十四、年审或年检 无年审。

第二篇:《瑞研感悟–华为经典文章》

瑞研感悟

—-闲云整理

迷茫

2008年4月12日,带着一颗“朝圣”的心第一次踏上欧洲的土地。对于电信业界的领导者,我确实难逃中国人思维的魔咒:他们一定有某种魔法或者秘笈,如 果我们能够学到,我们定会独步江湖,天下无敌。尽管不是第一次到发达国家,而且有很长时间留学和定居海外经历的老婆也介绍过很多西方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现实 情况,但是还是难逃这种思维魔咒,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人总有一种倾向:将一些自己考虑不清楚的问题,或者战胜不了的对手,归结为要么对方强大无比,要 么有神秘力量在背后支持,不幸的我们却没有受到眷顾。

瑞典非常美丽,到处都是森林和湖泊,没有感觉到工业化国家的喧嚣,而更多的感觉是一种平和和安静。从机场到Kista,大概20分钟左右。一块不大的地 方,正是爱立信总部所在地。怎么形容呢?想想一下深圳科技园,基本上也就有概念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她周边围绕着IT、电信方面大大小小几百家公司。当 时,还天真地想:如果爱立信哪天被华为搞倒了,这些公司估计都得搬到深圳坂田去,否则只有喝“西北风”了。

{深圳散文科技}.

在Kista的东南角上,找到了华为的Logo。一座不大的四层小楼。如果仅从建筑上看,谁也不会联想到这是一家来自中国,年销售额超过千亿人民币或者瑞 典克朗的电信公司。更不可能想象,她竟然是爱立信的竞真对手。从旅馆找到华为公司,也确实费了一些功夫,因为旅馆人员不知道华为公司。既然不知道华为公 司,总应该知道爱立信吧,估摸着公司应该离爱立信不远,因为公司一向是贴身跟随战术。所以,一路上问爱立信在哪里。经过在爱立信的楼宇之间穿梭一番,终于 看到熟悉的Logo标志.

虽然找到了公司所在的不起眼小楼,但是更让我失望的是:我心中的“神”,经过几番美化的“神”,原来不是那么“玉树临风”,“高大潇洒”。几座没有什么特 点的写字楼,窄窄的街道,正在整修的马路,老气的总部小楼。简直就不能跟华为公司总部基地相提并论。难道这真是传说中“带头大哥”——爱立信?如果这是一 件商品,我一定会固执地认为它是“山寨货”,“李鬼版”。于是,开始疑惑了,脑袋中全是问号。经过苦苦挣扎,终于从神的世界回到人的世界,同时也不自觉地 感慨人脑的想象能力和美化能力是多么强大!

缓慢的节奏

对于已经习惯了“风风火火”做事的中国人来说,瑞典式的修路方式,多半是不能接受的。一条长约一公里的柏油马路,大半年都是处于“深挖坑”的状态,至于有 没有“广积粮”,咱也不知道。工作现场工人比较少,却总能看到各种各样工程机械在工作。我属于不幸的人,大部份时间看到的确实是机械在“偷懒”,一动不动 呆着。为什么?工人下班了。

瑞典人工比较贵。工人少,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让人费解的是,他们似乎也没有快起来的意思。像我这种来自中国的人,看惯了国内热火朝天的景象,真想在他们 屁股上踢上两脚,

但是,那是我们的世界。在他们心中,这才是他们的工作方式——一切按照计划来,不需要慌忙。每天只干那么多,计划完成就是了。我想,在他 们思维世界里,一定想不清楚为什么中国会在短期内变化那么快?

慢慢地,夏天到了。我所看到的是很多机器在早上6点钟开始动起来,然后8点多就“歇菜”了,不动了,工人似乎是下班了。不过,傍晚6、7点中,它们似乎又动起来。但是,我敢打赌,他们晚上8点钟以后,绝对又不动了。

更让我想不通的是,修路工人进入7月以后,也和所有人一样,开始休“暑假”,旅游、度假、玩游艇去了。瑞典规定:工人有每年休4~6周年假的权力。惨不忍 睹的是面目全非的道路要静静躺上一个多月。在国内,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那条路会因为工人休假而暂时停止工程进展。似乎“勤劳、勇敢”这些形容词是上天为 中国人创造出来的。真不知道这些发达国家的竞争力到底在哪里?

将近一年了,终于有一天,这段马路按计划修成了。带着挑剔的眼光去审视这条马路,似乎还真挑不出毛病。路面很平整,花坛、草地、电线杆搞得很到位,两边人 行道上的磁砖铺得相当平整。“慢工出细活”,此话倒是不虚。似乎慢也有它慢的道理,至少不用扒了再修,修了再扒,搞了一堆的“监理”也无济于事。

探路

在瑞研所开始工作的一段时间里,住处离办公场所比较远。为了督促自己锻炼身体,下班和同事总是走回家。据说他们以前走到家需要1小时50分钟左右。第一 次,我跟着走,因为对于新搬的地方还没有什么概念。走了一次以后,发现其实不需要走这么远,因为以前我在另外一块大林子和草地跑过步,知道有另外一个地下 隧道可以走,这样可以避免绕过高速公路。心里这么想,第二天就这么尝试了。虽然有点信心,但是还是战战兢兢。还算老天帮忙,终于在我熟悉的地块和昨天新熟 悉的地块之间,凭着看太阳的角度和看飞机的起落辨方向(我们住处几公里处有个飞机场,也是辨别方向的好方法),闯出了一条路,平平安安顺利回家。总时间1 小时25分钟,进了一步。

第二天,坐公交上班,这个公交也真是绕,在居民区里转了好几个弯。比较意外的是,从车窗看到一座公路桥,而公路桥的一边是我前面走路穿过的草地。从位置上 判断,如果从这个桥下越过高速公路的话,回家应该路程更短,因为昨天确实在居民区里走冤枉路了。于是,第三天从桥下越过,闯过一个陌生的草地。有了两次稍 微冤枉的经历,从位置上估计草地的另外一头应该就是我们熟悉的路,至少前两次有一次的路就在前面,而且更近。心理七上八下地穿过草地(毕竟周边不熟悉,有 些紧张,但是大不了走回头路,大侠不妨重新来过,玩“仙剑奇侠传”就是这个玩法),终于找到了熟悉的地标,回到了熟悉的路,又一次顺利回到家。看看表,总 共用时1小时10分钟,这个成绩着实让同屋的同事感到吃惊,没人想过会这么短,毕竟沿着公路坐车都需要30分钟左右。

过了很多天,周末无所事事(如果有人海外一个人待过,这种情形比较容易理解),坐在林子边胡思乱想,我倒认为自己琢磨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知道他的目标和 努力方向后,需要不断地尝试、摸索一些陌生领域,尽管不知道为什么。然后呢,在这些未知领域积累的正面的、负面的经验基础上,才有可能到达先前设定的目 标。正是因为这些领域是未知领域,所以,没有人能够事先确定这些尝试是成功,还是失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怎样,

将来某个自己不能确定的时刻,这些 教训和经验将成为别人无法仿效的,达成目标的法宝。

没有先前几次跑步探路经历,没有别人带领走出一条“冤枉路”的经历,没有坐公交车的经历,这个1小时10分钟回家的奇迹是不可能诞生的。天地良心,当时跑 步探路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和熟悉周边环境,坐车那是因为前一天走路累了,走路怕迟到。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些跑步经历、坐车经历会对下一次自己回家优化路 线,寻找最短路径有帮助。

很多事情的成功是偶然,甚至是和机缘有关系。既然这个前提成立,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是要讲清楚,或者穷举事情价值后,才能小心翼翼地做呢?至 少,没有曾经漫无目的地跑步,不曾在意地公交乘车,也许我永远只能沿着前人探出的路,天天重复1小时50分钟。

有序运转

天天走路固然好,但是总会遇见雨天。雨天去去穿林子,过草地似乎还是有一些难度。这样,最好坐公交(地铁太绕了)。瑞典的公交还算发达,和国内比,只有两字:人少。公交车很少坐满,但是公交基本都是好车,坐着也比较舒服。

多坐了几回,倒是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人会集中在一些点上来。在此之前,很少发现很多人在车站上傻等。很不幸,我就是那种比较傻群体中的一员。之所以有这 个现象,瑞典公交车基本上都会按照预先规定的时间,前后很少超过两三分钟到达指定车站。至少,我很少遇到比预先时间晚到2分钟以上的现象,也从来没有遇到 过提前一分钟到达的。

后来在瑞典呆的时间长了,也知道了。其实,不光公交车(Bus),有轨公交(Tram),地铁(metro),小火车(commuter)都是一样,准点到达,准点离开。所以,在网上查询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很方便,包括你换乘交通工具精确等待时间,也基本上很少误点。

国内其实公交没有这种现象。国情不一样,咱人多,搞起来不容易。这个咱必须承认。但是,有一点也许大家忽略了,整个中国社会不能搞的事情,并不代表在较小 的团体中不能搞。我们公司已经比较小了,但是我们公司的穿梭巴士的误差是肯定比瑞典公交大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家有序惯了,如果突然哪个环节变得无 序,也许他们会感觉不舒服,这叫文化。而在国内,我们会有一千个理由支持无序:我们无力改变大环境!就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连营造有序小环境的努力也放 弃了。无序状态下典型的特点:每个人都感觉很努力,很辛苦,但是整个组织绩效不明显。

无言的比喻

我们能够完成以上的观察,很多人认为很正常,但是如果这些结论是由瑞典人下的,我们未免就有些吃惊了。

来到瑞典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第一次听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比方。吃完饭后,和同屋的兄弟人聊天。他们说今天开会的时候,老外打了一个有意思的比方。这个老外 (名字隐去,下文中除了本人的名字是真实外,涉及的名字均用代号或者隐去。如果有谁要证实事件真实性,请和本文作者联系)说中国人比较聪明,单个个体的能 量非常大,就如同气体分子。可是,一旦他们形成一个整体,就开始做“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个体有能量地自主运动导致了群体的无序的布朗热运动,对外很难表现出功能强大的有用性。瑞典人呢,单个个体安静、平淡无奇,就好比是一粒 细沙。但是,这些人一旦形成群体,他们就好象一个“沙漏”

(Sandglass),精确地按照时间有序运作,表现出记时的有用性。

作为中国人听惯了龙呀,虫呀的比喻,听到布朗运动的比喻确实是头一回,挺新鲜的。但是,仔细想想无论是龙、虫比喻,还是布朗运动比方,似乎都在向我们展示 一个残酷的现实:无论我们嘴上说过千百遍的集体主义精神,从小也一直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我们中国人似乎总象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孩子:越是反复强调,越是倒 背如流的东西,却往往是缺失严重的东西。这个怪圈,似乎一直都没有打破过,无论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一个诞生《中庸》大智慧的国度,一个嘴上坚持了几 千年的中庸之道的民族,在现实中,却逃不出不断在极端中震荡的命运。是个体能量太大,还是群体缺乏配合?

基于信任

瑞典人已经习惯了信任原则。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简单地来说,他们的街道没有很多的交通警察来监督有没有司机违章:闯红灯、超速驾驶等等。现实中,我们也 不止一次看见有一些人确实超速行驶,只不过没有被抓住罢了。但是,总得来说,这些是个案,绝大部分人还是按照规则做事。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是,只要他 们没有被现场抓住(be caught red-handed),基于信任原则,就认为他们没有过失。但是,一旦被抓住,所受的惩罚就非常严重,而且自己的信用也会受到损伤。大家都很清楚,在西 方信用受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既然社会背景是这样,那么就很容易理解瑞典本地员工和我们中方员工看待一些问题存在差异。比如上班打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好像每一个公司都是这么运作 的。但是,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他们会认为,这是公司不信任员工。这样,机器装监控软件、过滤软件等等问题,虽然他们从信息安全方面考虑 没有很大反弹,但是心里或多或少总是疙疙瘩瘩的。而且,一有时机就会拿这些东西说事。比如,经常能够听到老外抱怨机器出问题,并且总会或多或少将这和那些 监控软件扯上关系。

他们也似乎以维护自己的信用为荣。据说Kista这个圈子比较小,瑞典人也喜欢“八卦”。如果在哪里不诚信,会传播的很快,不亚于娱乐界花边新闻。这里的 顾问工作时间都是自己报的,没有人监督他们,也没有设备可以记录。但是,从他们申报的情况看,没有人虚报。看来,我才来瑞研所,对这种做法有些担心,倒是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整个瑞典社会都是这样的生存法则,“带头大哥”也基本上是基于这样的原则。个人感觉,与冷冰冰的不信任原则相比,这样的原则有以下的好处:

员工感情上比较容易接受,更加认同公司,而且会提高忠诚度。从心理学上讲,人人都期望被别人信任。尽管出于保护自己的前提不会表现出来,任何不信任行为还是会导致或多或少的抵制和反抗;

管理成本低。任何的监管都是有代价的。监管需要建立组织,就有运作成本,但并不能保证没有漏网之鱼。如果进行较真儿的话,一个额外问题会产生:监管别人的组织谁来监管?

招聘的时候,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现象确实可以支持上面的判断:爱立信员工忠诚度高。除非厌倦爱立信的工作,或者目前的工作气氛导致员工有被抛弃的感觉,挖爱立信员工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一点,甚至和我们整天打交道的顾问公司都承认。

信任可能还会给企业带来另外一个好处:员工愿意承担责任。为什么呢?道理确实也比较简单:如果一个下属被上司非常信任,有事情交办的时候,给予充分的授权 和支持,然后让其放手去干。下属处于这种环境,就会绞尽脑汁去想这件事情有多少种解决办法,哪种最优,充分发挥能动性。为什么呢?因为他(她)会感觉这是 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没有很多约束,手脚自然放得很开。另外,假若事情失败了,也会感觉是自己过失造成的,而不会过多强调客观原因。如果相反,上司和下属 缺乏信任。下属往往觉得这件事情是上司的事情,和自己相关性不是很强,做起事情来束手束脚,前怕狼后怕虎。更进一步,如果上司此时决策比较保守,往往会造 成下属出现极端行为:网上通常怎么形容来着,噢,“本人路过打酱油的”。根本就丧失了敢于担当、承担责任的勇气。仔细想想,似乎这种现象也不能简单归结为 员工没有担当精神?

文化冲突

和瑞典员工一起工作,一个话题总是绕不开的——文化冲突。瑞典人比较开放、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比较直接。另外,做事情也喜欢先想清楚,再实施。

日常工作,我们总离不开开会。对于会议的看法,瑞典人和我们的认知差距是比较大的。他们认为会议应该有效率,有效率的前提就是所有人都要充分地表达,交换 意见。支持的也好,反对的也好,每一个人都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他们经常抱怨我们中方开会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开会时候很多人不发言;发言的呢,观点 也是左右摇摆,不知道是支持,还是反对。即使要进行沟通,都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因为不知道对方的观点是什么。其中,最不能忍受的是:会议上明明是支持的态 度,并且已经形成了决议,会后仍然我行我素,似乎和会议上的态度完全相反。如果将老外抱怨的各种会议现象拼接到一块,用简炼的话总结,似乎是国内经常听到 的抱怨: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断;断而不行。有时,确实跟老外交流,他们说得一些事情,我们真没有好的理由去解释。

其实,究其原因这些都和中国比较含蓄的文化有关系。中国人讲究在大廷广众之下,不要使得别人很难堪。所以,在开会时,反对意见经常是不会提的。基本上,沉 默其实就是代表反对。而且,在中国最为盛行的词汇,老外估计从生到死都不能体会:;领会会议精神”。如果和老外打交道,千万别指望他们领会会议精神。他们 行事倒是简单:说了就做,没说就不做,定了规则就遵守,模糊地带只有天知道(或许他们也会钻空子,我没有观察到)。 令一个文化冲突现象是:老外觉得中国人挺虚伪的。为什么呢?看看他们如何理解表扬和批评吧。如果对老外的工作进行评价,千万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深圳散文科技 描写深圳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