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有的人》

写作指导 zuowen 11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臧克家《有的人》知识点》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

《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

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

克家诗选》等诗集。

写作背景: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

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

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

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他们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地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刻画了鲁迅先生崇高而感人

3、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形象。这里表现了鲁迅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鲁迅的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4、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早已臭名昭著。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这里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无比崇敬和爱戴之情。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里的两个“活”字所寄托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鄙夷和轻蔑。

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个“骑”字写出了“有的人”怎样的表现?“骑”字生动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丑态。

3、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这里的“摔垮”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4、思考:诗歌是为纪念鲁迅先生(“有的人”)而写,但为什么还要写反动统治者(“有的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5、请找出文中具体运用对比的手法的地方:(1、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构成对比。 (2 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构成对比。

(3、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构成对比。

(4、第四小节和第七小节构成对比。

领会诗歌主旨:这首诗不只是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篇二:《《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学设计

陕西省彬县新堡子初级中学 乔勇

一、教材背景:《有的人》是苏教版八下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在内容编排上此单元属于人生体验类,选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对生活经历的体验,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有的人》}.

二、 教材分析:《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道理,诗中提炼了两个具有高度概括的形象,颂扬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朗读及对比手法的运用是重点,化抽象的思维转为形象的表述是难点.

知识能力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2,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有的人》}.

3,展开想象,训练形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走进课文及作者.

2,在引导及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深入诗歌,领会哲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两种人的对比,使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和高尚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新课标认为"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所以朗读指导重在示范,不在理论解说,这是重点之一,又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要视学生情况舍得花时间,学生朗读训练形式要多样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点拨诱导法: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内容.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朗读录音磁带

五、教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作不妥协的斗争。而他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他对人民可谓鞠躬尽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人。

(二)、初读体会、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有的人》}.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有的人》}.

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而且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自由朗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讨论、合作、交流。

A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引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

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观,比价值观:

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四)、课外延伸、共同探讨:{《有的人》}.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 语言极为凝练。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

篇三:《《有的人》课堂练习》

《有的人》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当堂训练】{《有的人》}.

1.给下列形似字组词{《有的人》}.

⑴儒( )

{《有的人》}.

孺( )⑵俯( )

腑( ) ⑶跨( )

垮( ) ⑷藏( )

臧( )

2.用“/”为下列诗句划分节拍

⑴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⑵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3.填空。

⑴《有的人》是为了纪念_______________而写的,诗的副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作者抓住“人生”这一重大课题,用__________与__________进行鲜明的__________,摆出对两种人生死的评价。

⑶诗歌中“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一句出自鲁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与“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人》}.

4.体会下列加点字的作用。

⑴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地记住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后作业】

5.诗中两个“活”,两个“死”各有什么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诗2~4节,围绕着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两种人作了具体形象的对比。通过回忆,请依次

概括出各小节分别是从哪个方面进行对比的。

⑴第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3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第4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2节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正确答案。

⑴《有的人》一诗中“有的人”,第一种人指( )

A. 不劳动而专门享受的人。 B. 封建帝王 C. 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统治者。 ⑵第二种人指( )

A. 古今一切革命者。 B. 鲁迅 C. 鲁迅和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⑶第一种人的本质特征是( )

A. 骄横腐朽,骑在人民头上想不朽。 B. 极端自私自利,一切从个人出发。

C. 名利思想严重,虚荣心极强。

⑷第二种人的体质特征是( )

A. 克己奉公,任劳任怨。 B. 热爱人民,为人民甘愿奉献一切。

C. 埋头苦干,不计名利

⑸这首诗通过集中、凝练的诗句,突出了鲁迅( )

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甘愿把自已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精神。

B. 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顽强斗争的精神。

【预习作业】

1. 刘禹锡,字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白居易,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李商

隐,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代诗人。作品有《______________》等。

2.读熟两首诗,读通诗意,并试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