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作文自觉主动地学习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专题学习作文》

专题学习

关于“写作”的目标、教学与评价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专题一 “写作”的课程目标

初中阶段的写作要在小学六年学习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实现课程标准对写作学习的总的要求,即实现写作学习的总目标。课程标准对总目标的表述是:“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的能力。”这就是语文课程对写作总目标提出的要求,也是初中写作要达到的目标。

1.写作的具体目标

课程目标关于初中写作的具体目标有八项。

第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是课程目标对于学生写作态度的一个基本要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孩子们在作文中说真话,述真情”。对学生来说,写作应该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应该不断地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感情生活,辨别自己的情绪变化,体验自己的精神的活动。这里的真情实感,一是感情要真实,要说真话不说假话;二是感情要是自己的,不要总说别人的话,甚至说套话;三是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要有青春的活力。实际上,写作的源头还在于做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样才有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思考、判断。老师要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言行负责的人,敢说敢为的人,也就是说要学做真人,才能学写真文。

第二,具体的目标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我们都知道,只有通过多角度的观察,才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进而去捕捉事物的特征,观察发现捕捉特征的过程,也就是观察、认识、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这里也有一个主观介入的过程,就是要渗透自己的感受、认识、思考、联想和想象。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个性化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多角度观察”,“发现丰富多彩”,“捕捉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有创意的表达”,这些要求之间有一个内在的逻辑联系,这是课程目标的一个非常重

要的内容,我们要引导学生去重视自己的生活体验,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勤于思考,不断发现。一个成功的写作者对社会生活一般来说都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入了解生活以后,才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写好文章。

第三,要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加工修改等环节。这个目标强调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充分展示了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价值需要。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这个课程目标对教材的编写和写作教学都提出了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理解和落实这个目标,就不能按照传统的按照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机械方法来处理,而是应当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对写作过程的以上几个主要环节充分地进行体验。老师在写作中要从写作的整体性出发,关注整体内容和过程,而不是个别的环节,要强化学生的过程练习,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就体现在这样一些不同的环境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的方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储备鲜活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范文展示、教师的自身示范、同学的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在构思立意,列纲起草,加工修改等方面逐步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独立写作的能力。

写作的第四个具体目标,是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去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地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地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这里强调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考虑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自我还是和别人交流。如果是和人交流,那么对方是谁,是一个人呢,还是一个群体,要有对象意识,要有针对性。于是,写的角度、语气就不一样了。考虑到不同的目的与对象,学生就会去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一般地说,初中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指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五个方面。这里所说的选择不同表达方式有两个前提。一是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二是要围绕表达的中心,即为什么写,主要写什么,这样才不至于乱扯。要学会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也是对学生的文体感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逐步具有文体的敏感和自觉,学会恰当地选择表达方式。对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提出了要求。学生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要求能够围绕表达中心,根据文章立意的要求,根据内容的要求,去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这个目标还提到了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条理清楚指除了能够分段论述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合理地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这个要求比小学要高,小学学会分段表述,初中就要更高一点了,会详略,会先后安排。这个目标还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大家都知道,联想和想象是构成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和联想能力,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鲁迅先生说过这么一句

话,孩子是可以敬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作用,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确应该创设多样的情形,保护学生这种联想和想象力的特性,使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得到展示,表达的内容就能够更加丰富多样。现在关键的是很多时候我们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是写作教学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写作的第五个具体目标是:写记叙文章,记叙性文章要做到表达意图明确,内容要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要求是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的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这个目标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这些也不是简单的几个要素的要求。记叙文最主要是表达意图要明确,内容要具体充实,说明文就是明白清楚,议论文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应用文是生活中需要的常见的,这些都是对以上的几种文体的基本要求,也非常切合初中生的特点。所以,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应当让学生明确这些基本要求,掌握这些文体的写作要求,循序渐进地打好写作基础,能够做到写什么像什么。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认真地学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见的应用文,为今后的写作水平的持续提高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写作的第六个具体目标是: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的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在这里课程标准对具体的写作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出了要求。在写作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缩写、扩写和改写,可以设计不同梯度和不同长度的专项内容,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写作内容的内在联系的感悟能力,以及对不同写作方式的运用能力。

初中写作的第七个具体目标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作文修改。学习修改作文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要求。初中阶段在这里强调了两点。一是修改的要求,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文从字顺包括遣词造句准确通顺,符合语言的规范和语感,能够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等。二是修改的交互性,就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互评的目的实际上是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然后把自己的文章改得更好。

初中写作的目标还有一点是关于写作的数量和速度,要求得比较明确,在这里就不再多做解读了。

2.写作具体目标的重点

上面是对初中的写作目标的解读。在理解初中的写作目标时,老师要有

总目标意识。因为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学生到九年级毕业的时候,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对于写作教学的要求,这就是要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体验和想法,能够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来写作,发展书面语言应用能力。老师在理解八个具体目标时要重点把握四点。第一个就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第二个就是写作要力求有创意。第三个就是写作要有文体感。有一种叫作淡化文体的说法,淡化文体指在小学阶段不要有太多的文体意识,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束缚,而且有些文体的边界也不太清晰,主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初中阶段对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都有一些具体要求。第四个就是初中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的能力。

专题二 写作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之一——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

策略

本专题探讨当前初中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学生写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当前,初中学生写作学习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写作兴趣不浓。不少初中生对写作不感兴趣,认为写作是件苦差事,一提起写作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表现出强烈的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我们曾对学校做过一份调查,调查结果是不喜欢写作、害怕写作的初中生高达91%。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接触写作机会的增多,大部分初中生在接受了多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对写作的热情反倒呈下降的趋势,甚至畏惧、害怕写作?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老师对写作目标定位过高,使学生的写作情绪受挫;封闭式的教学使写作脱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老师不及时鼓励,使他们丧失写作信心;老师的批改缺少反馈和交流,不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等。

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写作内容空洞。初中生写作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堆叠华丽辞藻。作文看似语言华丽,实质内容空洞无物,缺乏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一个学生在《天目山之旅》的作文中写道:“在五里亭和七里亭之间有一段十分陡的路,我们走了很久终于到了七里亭。我们在这里吃了点东西就又走了。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禁止进入的地方,但我们还是进去了。”在这段话中,路究竟陡到什么程度,自己走得累还是不累,当时的真实情况都没有表现出来,也就没有写出具体的内容,更谈不上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初中生写作中还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假话、空话、套话多。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是受社会上一些虚假文风的影响,中学生写作中也存在假话、空话、套话的现

象,表现在作文中就是无自我、无真情、无思想。还有不少初中生写作文,字迹潦草,不会或不习惯于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这样的现象比较严重。

2.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初中生在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兴趣不浓、内容空洞、文风不正,这些问题的确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帮助初中生去克服写作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针对初中生写作兴趣不浓这一现象,我认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对写作的畏难心理。具体来讲,可以采取这样的几种办法。一是让学生在切实的需要下写作。写作教学应力求让学生明确写作训练的目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确实是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写作动机,才会乐于写作,主动地写作。二是写作目标要定位适当。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写作教学目标,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的状态。三是老师要为学生引来源头活水。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来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四是教师要让学生享受到写作成功带来的乐趣。针对学生的写作,教师要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他们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写作兴趣。他们的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因此老师要充分挖掘,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中的成功点、闪光点。大至节、段、篇,小至字、词、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在作文批改上要采取互相批改的方法,增加反馈,老师可以采取师生互相交流批改的方法,以增加他们的写作兴趣。作文本收上来后可以先由老师批改,再让学生自己批改,也可以先由学生互批,再由老师进行检查性批阅,两相交流,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进行个别或集体评讲。这样做对全班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大家都经历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写作思维过程。

针对初中生写作内容空洞的现象,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指导,鼓励他们写出真情实感。在具体的指导中,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第一,老师要切实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知识经验、审美感受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写作心理,活动的形式、水平、内容,必然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鼓励他们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对富有个性的作文,以及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哪怕是微小的不同点和闪光点,也要及时地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在不少初中生拿起笔来总感觉到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或者写起来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这多半是不注重观察所致。作为中学生来说,范文读了数百篇,写作

篇二:《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

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

中学语文选编的课文多是名家文质兼美的佳品,古含中外,无所不包,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范例。数年来,我确立“教学生从课文里学作文”这一课题,孜孜以求,认真初中,效果颇佳。

(1)学课文的标题

中学语文所收篇目,其标题可谓各呈异彩。或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死海不死》;或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如《驿路梨花》;或生动形象,脉脉含情,如《醉人的春夜》;或主旨突出,旗帜鲜明,如《反如自由主义》;或简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如《分马》;或托物言志,精炼传神,如《变色龙》……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析题之时,我总是着意从内容、范围、文体、语法,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比较,用心抓“题眼”,让学生明确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懂得精心命题的妙处,学会拟题的方法。这样篇篇渗透,天天“见面”,耳濡目染,使学生即掌握了命题技巧,又深味了文章内涵,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作文课上,自命题作文时,学生根据训练要领,刻意追求,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作文课上,自命题作文时,学生根据训练要领,刻意追求,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新颖不则又颇具吸引力的题目。如《异别》、《啊,小康路》、《爱的奉献》、《“清真”》名酱牛肉、《民族魂-读<鞋>有感》、《塑料棚育西红柿》、《映日荷花别样红》等,都非常别致醒目,令人耳目一新。{作文自觉主动地学习}.

(2)仿课文的开头、结尾

中学语文堪称“凤头”、“豹尾”的课文开头、结尾,俯拾皆是。好的开头,先声夺人,引人手不释卷,一口气读下去;好的结尾则以高屋建领之势,画龙点晴之效,令人“

把作品读完以后,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篇”(列夫.托尔斯泰语)。老舍《济南的冬天》的开头,用北平的凤对济南没有风声,用伦不见日光对济南的响晴,有热带日光之毒对济南的温暖的空气,一组排比,贴切自然,犹如信手拈来,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物点。魏巍的《老的老师》,开头只有一句话:“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开门见山,一下子点出了题目“我的老师”。又如魏味谁最最可爱的人》结尾用抒情感染式,鲁迅《故乡》结尾用耐人寻味式,《一件珍贵的衬衫》结尾用自然收速式等等。像这样的《凤头》、《豹尾》,我总是先发动学生自己主动地“引人”,问学生:“

你认为本文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可倍(背)文”。“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叶圣陶语)有的学生写《送袄小记》,开头说:“用手摸摸身心穿的新棉袄,软绵绵,舒坦坦,暖烘烘,爸爸来送棉袄的那件事又浮现在我眼前”。(倒叙)有的学生写《游齐园》,……然而,我现在向介绍的都不是这些闻名遐迩的句园,而是小有名气的临淄齐园。(对比)有的学生写《瞧我们这个班》,结尾说:“瞧我们这个班,多么蓬勃向上的一个优秀集体”!(自豪的归纳,巧妙点题)有的学生写《回民的早市》,结尾写道:“这时,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给大地抹上一层金辉。多么醉人啊,回民的早市!多么美好啊,祖国的早晨!多么英明啊,伟大的党!(赞美抒情,突出中心)都不失为“凤头”、“豹尾”。

(3)“拿”课文的构思立意

当代著名作家丛维熙说:“作品的构思可以比作工程师的草图设计,只有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才能大兴土林,挖基开槽,一砖一石地盖楼建厦”。足见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之重要。诚然,作文构思方法种种,但万不变离其宗,都可以从课文里广泛地占有“拿来”,杨朔的《荔枝蜜》妙用“比兴,以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驿路梨花》欲擒故纵,以“我”在陡山密林中匆匆赶路,夕阳西坠,何处求宿开篇,而步步设疑,环不紧扣,把文章写得一波三折,真可谓蜂回路转。吴金良的《醉人的春夜》以巧取胜-深夜,一个自行车出了毛病的年青姑娘碰蛭一个年青的小伙子,而误中有误,奇中显巧,既合于情理,又耐人咀嚼,真可谓匠心独运……{作文自觉主动地学习}.

对这些构思新、立意深的课文,在备课时我就精备从课里学习技巧的“引人”点和“结合”部,课上则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悟其“怎样写”的规律,最后师生一起绘出文章结构的纲要团表,以资借鉴。我也经常因文而异设计相应的作文训练题目,让学生找准最联系点,选好依傍的格局范式,快速运思成文。学生经过“借瓶装酒”到“借神骨以创新篇”的历练,很快掌握了基本原则和方法。构思立意的严密性、灵活性、深刻性与日俱增,评改时,我潜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跟学过的课文再行对照,使之从实践到认识,不断巩固深化。

(4)抓课文的细节

好的细节描写,逼真、生动、鲜明、具体、精妙,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闪光点,也是文章借以显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一种技巧。人们读文以后总忘不了那些“少少许胜多多许”《郑板桥语》的精雕细刻。在讲课当中,碰上这些对学生的写作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彩片断,我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沉浸浓郁,含英咀华”(韩愈语)。像老舍《小麻雀》中11次描写小麻雀的眼晴,抒发了一种同情弱小关心被损害者的真挚感情;鲁迅的《祝福》14次写到了祥林嫂的眼晴,成功地塑造了这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冰心的《面人郎记问记》中6次描绘民间艺人郎绍安的笑,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突出了文章“旧社会真是个陷人坑”“解放后一切都变好了”的主题。……对此,我让学生细细筛癣分类、归纳,予以评注,制成卡片,并通过写教材评论和读书会等语文活动,督促学生经常读一读,想一想,练一练。谁在作文中借鉴变通,创了一点,引进得好,就及时反馈,大张旗鼓地鼓励、表扬,增大“赏识效应。”久而久之,学生见得多了,琢磨得透了,无论是平时的作文训练,还是“战时”比赛和作文考试,也就化难为易了。

(5)品课文的字句

课文多为名家名作,或朴实在记,或凝炼准确,或委婉隽永,或辞妍情真,或自然清新,字字珠机,语言技巧都很高。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他不说春风拂面,而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个“抚摸”,巧用拟人格,多么亲切;小草开始生长发绿了,先生用一个“钻”字,多么形象,充满生命力!文中迭字、迭词、迭句的大量运用、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欣欣”、“嫩嫩”、“绿绿”、“轻悄悄”、“软绵绵”音韵响亮,节奏欢快,读上琅琅上口,使我们觉出了抑扬顿挫的语言美,仿佛听到了春天优美的旋律。对这样空灵华美的妙词佳句,我要求学生一要咀嚼,品尝,领悟其中的味儿,培养语感;二要广收博采,不断积累丰富词汇、辞格,掌握各种句式的特性,不拘一格,广开“语”路;三要注意学以致用,尽快将阅读中获得的养分转化为表达能力。我坚持师生平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心把课文中的名言佳句移植于课堂教学语言之中,凭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时时熏陶感染于语言的特有魅力之中,以此强化他们在自己的言谈和写作中对美的语言的自觉追求和把握能力。

另外,从课文里学过流照应、

学选材组材、学修改润色等,读写效果也不错。总之,从课文里学作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双管齐下,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从单篇教学到单元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多少年来,语文课是教师一篇篇地教,学生一篇篇地学,没有明确的整体教学目标,知识传授零打碎敲,教学的内容纷繁无序,耗时多,效率低。单元教学实验以来,至少在以下几方面显示了优势:

1、目标的整体性

单元教学,把语文教学看成一个系统工程,看成一个整体。单元有教学总目标,各篇有教学分目标,分目标为总目标服务,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整个语文教学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这就克服了单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知识的系统性

单元教学对要传授的语文知识,在一个单元之内有整体的安排,通盘的考虑,知识传授

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整个语文知识的教学是有条理的,有系统的。

3、训练的序列性

读写听说训练,在一个单元内,根据教学的整体目标,可以按照轻重缓急,分清先后顺序,每个单元有所侧重,每篇课文有所侧重,每课时亦有所侧重,井然有序,在单元内构成了序列。

仅以上三点,就足以说明单元教学是语文教学在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这在新编语文教材里也得到了肯定。新教材为课文设计了教读——自读程序,每个单元有“教学要求”,安排了“作文训练”;教读课有“学习重点”,自读课有“自读提示”,训练又分成“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几个层次。新教材的使用为单元教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单元教学克服了长期以来单篇教学本身所固有的许多弊端。单元教学实验以来,许多老师作了有益的探索,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也应看到,单元教学的成果推而不“广”,同时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单元教学是“走了样”。大体上有这几种情况:其一,增加了一个“出示目标”的环节,上课一开始挂出个“教学目标”的小黑板就算是单元教学,也不因文而异。其二,套教学目标的框框,成为目标解答课,一篇有血有肉的好文章,就“紧扣目标”,变成了1、2、3、4等几个问题,解答完就算完事。其三有些老师是空着“单元教学”的新鞋,走着“①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②集中识字、解词③划分段落归纳段意④归纳中心思想⑤总结写作特点”这“五个环节”的老路。更有甚者,名为单元教学,实为“放马牧羊”,教学质量不仅未见提高,相反有所下降。要解决单元教学“推而不广”和“走了样”,一方面要从事单元教学的老师有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语文教学改革执着的追求,因为单元教学备课的要求高了,任务重了,工作量大了。开学前或开学初就要钻研大纲,熟悉教材,备课不再是一篇课文一备,最起码是一个单元一备,而且要有一册书的初备或精备。一个单元还要分析比较,综合归纳,这样才能设计好教案。另一方面,单元教学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而且和一切先进的教学方法是相容的,但是如果离开了“点面结合教学”(以下简称“点面法”)

这一重要的也是基本的教学方法,则就不成其为单元教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成了空话。正如张锐先生所言:“在单元内,要确立教学的点和面,做到面中有点,点中有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点上导读,面上自读;可以点上突破,而上验收,等等。不确定单元的点和面,那只有叫混沌教学,杂糅教学,不能称为单元教学。”(《近十年来的语文单元教学》,《语文学习》1992年第5期,着重号为笔者所加。)笔者这几年写过一些关于“点面法”教学的文字,这种方法在教学程序上要求“面”上着眼,整体了解;“点”上着力,读懂弄通;由“点”及“面”,能力迁移;“点”、“面”结合,归纳整理。这里不对这种教学方法再作详细介绍,只就这种方法与单元教学的关系作些阐述:

1、落实整体目标

单元教学,教学目标明确,尤其是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明确的要求。“点面法”教学的“点”,在一个单元内是“教读课文”,在一篇课文中是重点段落,还有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需要训练的能力点,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其他则为“面”。“点”和“面”的综合,即要达到的单元教学整体目标的要求。“点面法”强调“面上着眼”,对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整体感知,了解写的什么,怎样写的,获得总体的印象。而通过“点上着力”,则是仔细地品味和赏析,获得对教材个别的但是具体的深刻的认识。最后再通过归纳整理,回到整体目标上。这样,就使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整体目标,通过教学的“点”和“面”,每个环节都一一落到实处。

2、优化教学过程

沿袭多年的“①介绍作者

时代背景②集中识字、解词③划分段落归纳段意④归纳中心思想⑤总结写作特点”的教

学模式,时至今日已暴露出许多弊端,主要是“架空”分析,学生学起来也乏味。这种僵化的模式,导致学生思想的僵化。单元教学正是对这一模式的突破,若仍沿用这一模式,则无疑是“穿新鞋走老路”。“点面法”首先要求宏观把握,接着微观分析,读懂弄通“部分”,而后再将“点”的分析和“面”的综合参照比较,获得对一篇和一个单元课文更完全、更高层次的领会和把握。这种“螺旋式上升,”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不断提高,不断深化,克服了传统教学“面面俱到,面面俱不到位”的弊端,打破了旧的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是节时高效的,应该是单元教学的一种基本的教学过程。

3、突出训练重点

“点面法”最大的优势在于“点”上着力,重点突出,根据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课文,确定训练的重点,克服了浮光掠影和泛泛而谈,加强了读写听说的训练。因为克服了大量教学时间的浪费,把力气就可以花在“刀口”上,知识点和能力点上。以读而言,有时间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有表情的朗读,有的课文还可以分角色朗读,该背诵的也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以写而言,写好一句话、几句话和一段话都能在课堂上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因为确定了“点”和“面”,读写听说训练在教学中都可以得到加强,尤其是“双基”的加强是显而易见的。单元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语文教学质量是否提高的一个标志,即“双基”教学是否落实,训练是否扎实。“点面法”不仅提供了条件,也提供了途径。

4、提高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在诸种能力中,自学能力乃是最主要的和最关键的能力。人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有了自学能力,其他能力均可通过学习而具备。单元教学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提到重要位置,而“点面法”教学有一个重要环节,即由“点”及“面”,能力迁移。教师“点”上分析方法的演示,特别是对有关写法所作的梳理归纳,实际上是教给了学法,学生可运用于“面”的自读。在“面”的自读时,教师布置一些“自读提示,使学生读有目标。这样,即常说的从“搀扶着走”到“引领着走,”而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则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走”。通过教师的教,学生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单元教学推广难度较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担心教学质量会下降,中考、高考考不好。其实从每年中考、高考来看,学生在“阅读分析题”上失分最多。究其根源,一个重要原因是平时课堂教学中自读能力培养不够,训练不扎实。尽管临考前做了很多练习题,但做练习就事论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更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点面法”重视由“点”及“面”的能力迁移,日积月累,学生独立分析能力的提高,阅读水平的提高,是肯定无疑的。担心搞单元教学会在中考、高考中“砸了锅”等种种疑虑,会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单元教学呼唤着有志教学改革的语文教师去继续实践,而采用“点面法”等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则必将促进单元教学的推广,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单元教学这一语文教改实践,必将开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篇三:《自主学习讲稿》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学习

李代友

一、自主学习的来源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过深入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临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而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临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在综合不同流派学者理论的基础上,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临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自主学习要注意四个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习结合、学与问结合、学与乐结合

二、自主学习与自学的区别

自主学习与自学是不同的两种概念,所谓自学就是学习者在没有外在帮助的情况下独自学习的方式,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交流与约束,所以它要求学习者要有较高的学习自律性。自主学习并不等于独立地学习,它是一种有主动性、主观性的学习,但它也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散漫的学习,主动学习才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和本质。

国外有人做过调查研究,在小学阶段,学生获取的知识中80%来自课堂教学;中学阶段这一比例减少至60%左右;而到了大学阶段则仅占20%。由此可见,随着受教育层次的提高,通过各种途径的自学所获取的知识,其比例呈较大幅度递增。信息社会中教育终身化的趋势,要求现代社会中每个期望自己能不断获得发展机会的人,都必须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并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而这正是我们高中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几对关系的辨析

(一)正确处理课前预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课前大量预习的弊端:

1、影响课内自主学习的质量。

2、不利于进行课内的自主探究活动,若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了结果,使课堂成了假探究。

3、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

不要以牺牲学生的生命为代价提升升学率,应以课堂40分钟抢质量,抢效率,真正实现减负提值的目标。

(二)正确处理教师引导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自主学习被异化时有发生,纯属课堂中的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时间不充分,教师就迫不及待替学生回答,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期待,进行延时评价,这时学生的生成才会更精彩。放任自流的自主学习毫无意义,一问一答的教师引导束缚学生的思维。更有甚者,不分内容难易都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不妥的,

三个喜欢(学法指导):

1、喜欢举手的同学,

2、喜欢遇到疑难问题讨论的同学,

3、喜欢做题用草稿纸的同学。

(三)正确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自觉的关系

教师要自觉把“教”变成“学”,自觉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不干扰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参与到学生合作学习中,自觉对学生进行延时评价,学会期待,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要降低“教”的营养,引领学生“实话实说”,“焦点访谈”,在“误”中“悟”,“错”中“磋”,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

(四)正确处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先自主,再合作,再自主,再合作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活动过程,需要教师恰时恰点的加以引导和组织。

四、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环节

确定内容→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师生点评

五、开展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或策略

(一)通过学案导学来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注意:学案不是教案,要站在学生从没学过的角度来写

(二)通过阅读提纲来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三)通过设计问题串来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预设是死的,课后生成是活的,上课要死去活来

(四)通过内容类比来学习来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通过类比分数来学习分式,类比平面向量来学习空间向量等等。

总的来说,从我出去听课的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自主学习这个环节算搞得很不错的,同时,希望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努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有效,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出色!谢谢大家!

篇四:《语文作文学习不在技巧,而在读书》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读什么、怎么读,写什么、怎么写。学生既要埋头读书,又能抬头看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要从主动自觉地去分析一个字形,掌握一个词语,理解一个熟语,记住一句名言警句,赏析一首诗,阅读一篇文章,欣赏一部名著做起,重在积累。相信语文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随之你的语文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一、语文学习的五大原则

1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天可以认真地练几个字,每周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著。

2熟读精思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

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作文自觉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