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妈妈为什么生气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妈妈生气了》

妈妈生气了

今天下午,妈妈和阿姨去弄头发,让我和妹妹在家写作业。我心里暗暗高兴,心想:没有大人,家里就成了我们的天下了。

于是我和妹妹边写边玩,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聊天,一会儿又泡红糖加牛奶。弄得满桌都是垃圾。作业却只写了一点点。

我和妹妹正玩得高兴,忽然听见妈妈回来了。妈妈一眼就看到我们乱七八糟的桌子,顿时火冒三丈,我却不以为然,还沉浸在和妹妹的玩的喜悦气氛里。妈妈见我这样,更生气了,只见她脸一沉,眉毛皱起来,双眼瞪得像铜铃一般,似乎要喷出火来,嘴里破口大骂,把我骂个狗血淋头。甚至把我的作业也撕了。这下我也生气了,心想:妈妈也太不讲理了。但是我又没办法反抗,只好委屈地跑进房间关起门来独自伤心。

过了一会儿,妈妈来敲门,我打开门,妈妈把我拉进客厅,她温和地对我说:“首先,我要向你道歉,我不该那样骂你。”听到妈妈这样说,我鼻子酸酸的,心里一下变得平静了。“但是,我也要向你提出批评”,妈妈继续说,“第一,你的东西扔得满桌子都是,自己也不知道收拾。第二,你边写作业边玩,说明你根本没有认真写作业,一点都不能克制自己”听到这儿,我耷拉着脑袋,羞愧得满脸通红。

2013、2、4

舅舅回来了

妈妈告诉我舅舅今天就回来。我听了兴奋不已,恨不得舅舅马上就能站在自己面前。可是妈妈又说:“但是,舅舅要在舅妈家吃年夜饭。”我吃惊地问:“可是,今天还没过年呀?”妈妈笑着说:“因为舅妈家的习俗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所以舅舅得吃完饭才能回来,我们就不等舅舅了,先吃饭吧。”我就只好去吃饭了。

我盼啊等啊,等啊盼啊,吃饭时眼睛几乎都是往门外看的。 终于,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门前,我和妹妹欢呼道:“舅舅!”只见舅舅的身后又走出一个人来,是倩倩姐姐,哦,不,现在应该是倩倩舅妈了。我们欢天喜地,兴奋地手舞足蹈,可是,舅舅放完行李,和我们打完招呼就又走了。我又好奇又失落,问妈妈:“舅舅去干什么了。”妈妈笑着说:“舅舅去舅妈家吃年夜饭了,晚上会回来的。”“哦,原来如此呀。”我恍然大悟。果然,舅舅晚上就回来了。

2013、2、5

路基石和路面石

一辆卡车运来了一车石头,倒在森林边上,这些石头一部分被垫在底下当路基,一部分铺在上面当路面,共同筑成了一条林间小道。

有一天,一块路基石对头上的一块路面石说:“兄弟,我真倒霉,成天在又阴又潮的地底,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还是你风光,无论是鸟语花香,还是阳光雨露,都能感觉得到。”

哪料路面石也一肚子苦水,“你以为我好受吗?成天被那些大大小小的鞋子踩来踩去,把我折腾地腰酸背痛。要是能让我选择,我一定选择在地底睡大觉。”

路基石一听,出主意说:“既然这样,不如我们俩换换位置吧!” “好啊!”他们俩一拍即合,悄悄地换了位置。

来到地面的路基石看到外面美丽的世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觉得意气风发,就在这时,它听到一阵“哒哒”的声音,抬头一看,一双漂亮的鞋子向自己走来。“好漂亮的鞋子啊!”路基石话还没说出口,一只鞋子重重地踩了它一脚,痛得它眼泪都出来了。半天功夫,路基石就被踩了好几百下。

钻进地底的路面石也好不到哪里去,它本想好好地睡觉,可是,被上面的路基石压得喘不过来,根本没办法好好睡觉。

路基石和路面石都受不了了。于是,路基石对路面石说:“兄弟,咱俩还是换回来吧。”“好呀,好呀!”路面石痛快地回答。

于是,他俩又悄悄地换了回来,从此,谁也没听到他们俩的抱怨声。

2013、2、6

{妈妈为什么生气}.

一件后悔的事

我7岁那年,发生过一件让我十分后悔的事。

妈妈平时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去买三无食品。不要去买垃圾饮料喝。”可是我就是不听。这不,我又买了一瓶垃圾饮料喝。

晚上睡觉时,我觉得喉咙里好像被一个小铁球堵住了,一股呕吐感涌上我的心头,呕吐物在我喉咙里打转,只要我一张嘴,呕吐物就会喷出来。这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张开了嘴巴,霎时,呕吐物涌上了我的嘴巴,一下子溢出了我的嘴巴,我也没有敢动,只是一个劲地碰妈妈。妈妈醒来问我“有事吗?”我不敢说话,因为我的嘴里有很多呕吐物,只是一个劲地碰妈妈,妈妈打开灯,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可是,一打开灯,就看见了我嘴里的呕吐物。这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吐得满床都是,我们没办法睡下去了。爸妈紧张地又是给我倒水又是给我收拾干净,然后又换了一张床单。躺在床上,妈妈问明了原因之后,不但没有骂我,反而还温柔地抚摸我。

第二天,爸爸带我去医院打吊针,我在寂寞中度过了好几个上午和下午,真想我的朋友和同学们呀!

这件事真让我后悔。

2013、2、6{妈妈为什么生气}.

放 鞭 炮

我最爱放鞭炮了,这不,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鞭炮、放烟花,我也不例外。{妈妈为什么生气}.

我买了一些烟花爆竹来到操场,我先拿出一个“小黄蜂”的烟花,然后拿出打火机,“滋”引线点燃了,过了两三秒钟“嗤”——“小黄蜂”射出耀眼的火花,火花下还有绿色的烟雾,可漂亮了。

接着,我又拿出了一些名叫“一号三响”的擦炮,我们管它叫“三响炮”。我在擦炮纸上用上一擦,只听见一声轻微而又浑厚的“啵”一声,就冒出红红的火花,我赶忙扔出去,并双手捂住耳朵。三秒之后,就听“嘭、嘭、嘭”连发出三声响。那声音很脆、很响,通常会吓得小孩子尖叫。

最后,我又拿出一些|“霹雳炮”,“滋”引线点燃了,冒出乳白色的烟雾,几秒后只听见“噼哩叭啦……”的声音,只看见火花四溅。就像真爆竹一样。

玩爆竹真有意思,下次有钱我还来买。

篇二:《妈妈生气了!(400字)作文》

精选作文:妈妈生气了!(400字)作文 黑元琼你给我过来!每当我听到这里心里就忐忑不安,我的?里就宽开始自责,心里就开始自责,心里就不敢往下再听了,你过来,把你的书桌给我整理一下对不起,我现在就去整理书桌! 有一次,我气了妈妈心里很内疚,我感到对不起妈妈,?里很是惭愧,又不敢去对妈妈说一声抱歉,我很后悔,反思了一下,决定以后不让妈妈生气了,我每天都再让妈妈高兴,可妈妈怎样也高兴不起来,我没办法只好把家里给整理了一下,原来妈妈的心情跟家里的整洁有关系,所以,以后的每一天我都保持一个整洁·美丽的家,所以妈妈的笑脸与笑容也就每天的挂在了脸上了!我真后悔以前为什么不每天都整理家,还害得妈妈经常生气了,身体也不大好了,我真的是又后悔又自责又惭愧&& 还有一次,我跟妈妈顶嘴,妈妈打了我一下,我又还手了,妈妈可生气了,因为我从小就很听话以上5年级就不乖了,妈妈老了,而我一天一天长大了我?了很惭愧,在这里我要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 妈妈不要再生气了,我长大了,也变的懂事了!妈妈我对不起您,请您原谅我!五年级:黑元琼

篇一:小学作文:我惹妈妈生气了

我惹妈妈生气了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总能成”宋祖英的这首《好日子》好像就是为我此时此刻的心情“量身定做”的。

今天礼拜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要痛痛快快的玩一场,要玩的天翻地覆,忘乎所以;玩的心里畅快,逍遥自在。“叮铃铃”讨厌的电话铃响了,可别有意外,“打飞”了我的美梦。我拿起电话,“嗯、嗯”了一阵,原来是他*的老板让她去上班??缝铺垫。我放下电话,火急火燎的找到了老妈,并告知了她。“这缝垫子是两个人的活,邻居王妈串亲戚去了。只有我妈一个人”。我见情况不妙,撒腿就跑,就怕妈拉我去当“壮丁”。姜还是老的辣,我刚转过身,妈妈就一声喝令。我知道她想说什么,还没等她开口,我就大声嚷道:“我不去!我不去”“我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到了礼拜天,我才不去呢!”妈妈见我死活不答应,气冲冲的骑上电动车走了。

看着妈妈远去的背影,我本应当高兴才是,但我总觉得心里不舒服,我已没有了刚才的高兴劲,我觉得太对不起妈妈了,闷闷不乐的写起作业来。

傍晚,妈妈回来了,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她面前,低着头说:“妈,我错了。”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知道,我们做子女的应该体谅父母的辛苦呀!

篇二:小学作文:妈妈生气了

妈妈生气了

今天晚饭后,我和妈妈一起在检查作业,爸爸在旁边说话,妈妈让爸爸去玩电脑,说有空的时候我们一起出去玩,爸爸很高兴的答应了,妈妈刚开始有点生气,现在听了爸爸的话就高兴起来了.

其实我知道,爸爸说的也都是对的,只是我还小,还要再大一些,才能达到爸爸所说的那样.

爸爸妈妈,你们别吵了,我一定会努力的,来,我们一起笑一个!

1

篇三:妈妈生气了 妈妈生气了

我把弟弟打哭了,因为她把我的房间弄得一塌糊涂。地上像开了个杂货铺,书、本子、玩具,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像刚经历过战斗的战场,到处”尸横遍野”,一片狼藉。要知道那可是我最心爱的小屋啊,我立马火冒三丈,抡起胳膊揍了他几下,他就扯开嗓门嚎啕大哭。 在厨房做饭的妈妈闻声赶来,不分青红皂白,也不问清缘由,劈头盖脸地厉声骂我:“有点姐姐的样子没有,就不能让家里安静点?还不赶快哄哄弟弟,然后把房间收拾一下。”我委屈极了,鼻子一酸,泪水扑簌簌滑下来。明明是弟弟的错,为什么只骂我,不骂他,就因为他小就可以不讲道理吗?还是因为妈妈只喜欢弟弟,不喜欢我。想到这,我的眼泪流得更欢了,像一条奔腾的小河,地下不一会就聚集了一小汪泪水。可我忽然又想到,妈妈工作一整天了,一定很累,也会有很多烦恼,回到家还要给我们全家人做饭,还要照顾我们姐弟俩,还要给我辅导作业,妈妈也很不容易,妈妈经常说我是她的小棉袄,我应该懂事,给妈妈分担家务,帮妈妈照顾弟弟才对。我刚才怎么像个火帽子一样,遇事那么不冷静,不就屋子乱嘛,我可以用委婉的语气和弟弟一起把玩具送回家,一起打扫“战场”才对!

想明白以后,我立即擦干眼泪,破涕为笑,蹲下去,亲{妈妈为什么生气}.

切地对弟弟说:“我们一起把玩具宝宝送回家,好不好?”弟弟用爽朗的语音大喊:“好!”于是我们俩分工协作,不一会就把房间整理干净了。

我又走到厨房,从后面轻轻地抱住妈妈说:“对不起,妈妈,我刚才不该打弟弟。”妈妈扭过头,一脸笑容,和蔼地对我说:“妈妈刚才也不对,不搞清楚情况就骂你,来尝尝妈妈的糖醋藕片,当我将功补过了!”“哦,可以吃我最爱的糖醋藕片喽!”

我一边快乐地呼喊,一边做了一个美丽的旋转动作,我笑了,妈妈笑了,弟弟也笑了,我们的笑声像长了翅膀的小鸟,在我们的房间里四处飞翔,然后飞向那蔚蓝的天空!

篇四:妈妈生气了 妈妈生气了 作者:杨舒云

来源:《学苑创造·b版》2015年

篇三:《哺乳期妈妈为什么不能生气后哺乳?.docx》

哺乳期妈妈为什么不能生气后哺乳?

生气后哺乳严重会导致婴儿突发性抽搐或死亡 !

母乳喂养,是当前极力推广的抚养方法,作为母亲都知道保持高质量的饮食、注意生活调节及保证充足的睡眠。但有的年轻母亲忽略了哺乳时的精神状况,常常一面吵架一面给婴儿哺乳,这样做是不好的。因为人在生气时,常常会分泌毒素,这时乳儿吸入乳汁易中毒。

为什么呢?美国科学家为了证实人体在生气时分泌毒素,做了一个这样的试验:在分别盛有正好0℃冰水的混合容器里,经玻璃管注入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人呼出的气体,然后观察这些冰水与气体混合后的变化,结果发现:心平气和的人呼出的气冷凝成水后,水是澄清透明无杂质无颜色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这个科学家把人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

他为此分析道:生气(10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时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成分复杂,且更具毒性。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不少人“气死”,实际上是本身中毒而死。所以他告诫人们,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给孩子喂奶,那样会使孩子中毒,轻则长疮,重则生病。

美国一家大医院的研究人员对1021名发育迟缓的1~3岁小儿进行家庭情况分析,发现621名患儿在哺乳期父母争吵闹离婚,尽管有一部分夫妻最后和好,但因哺乳期母亲精神不好,经常生气,身体经常分泌出对人体不利的毒素,并通过乳汁使婴儿吸入,使婴儿各个脏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毒害,身体免疫功能低下而易患各种疾病,神经等各个系统遭到不同的牵累而发育迟缓。

要特别注意母亲经常生气无疑是对宝宝的一大杀手,因为中西医均发现母亲在生气后的乳汁中会产生可致婴儿生病严重时会导致婴儿死亡的可怕毒素。此刻万万不可马上哺乳,最少要过半天或一天,还要挤出一部分乳汁,再用干净的布擦干乳头后再哺乳。

点击进入育儿频道精华文章!{妈妈为什么生气}.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篇四:《【心理分析】孩子为什么莫名其妙就生气》

/retype/zoom/9002b27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72?pn=2&x=0&y=0&raww=182&rawh=188&o=png_6_0_0_404_63_84_86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188&md5sum=68e68ca98cc67da7eddb033f16aa2053&sign=9fa315b5a7&zoom=&png=25254-&jpg=0-0″ target=”_blank”>{妈妈为什么生气}.

妈妈冷静地问她:“你什么时候出发?”到了这个地步,雷蒙娜无可奈何,只好说着“我去整理行李”,走进了自己的房间,但心底里却在越来越强烈地期盼着有谁来挽留自己。过了一会儿,妈妈来了,雷蒙娜松了一口气,出乎意料地,妈妈却拿来了皮箱,说是来帮她整理行李的。 其实孩子就是在测试,所以你及时表达你对孩子的爱比与孩子讲道理是更有用的。 在妈妈为她整理行李的过程中,雷蒙娜不断想着妈妈是多么的温柔,觉得再也无法忍受,却一点儿办法也没有。雷蒙娜眼泪汪汪地去提行李,发现太重了,自己根本就提不动,这时她心里忽然涌现出了希望:“是不是妈妈故意把行李弄得这么重。”雷蒙娜终于听到妈妈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最想听到的那句话:“没有了亲爱的雷蒙娜,妈妈没法过下去。” 后来,雷蒙娜问妈妈为什么会用这种处理方式。妈妈回答道:“因为我觉得哪怕和你争吵,也没有什么用啊。”看到这里,我觉得这位妈妈非常聪明。

当人的感情猛然朝着某个方向流动时,如果想要阻止它,有时反而可能会助长这种感情的爆发;而置之不理的话,有时也会陷人无法挽回的境地。最好的办法就是顺着对方感情的流向,寻找合适的逆转机会。 这句话让我想到顺毛捋,他说要走,你顺着他,如果你说不行,可能就会激发他对抗的情绪,认同他,就会缓和,一下子就会理解,家人不是真正伤害对方的。体验要从心底感受明白。体验了对家人的憎与爱,并由此懂得了自己的心灵宇宙空间的展开,从而迈向下一次成长。

思考

如果雷蒙娜是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处理和理解她离家出走的行为?

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你是怎么处理的? 让大家体验离家的感受或者你的孩子是否有过类似的负性情绪表达,你是如何处理的?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出,转载清注明作者姓名及转自微信公众号:东方心理成长)

篇五:《生气原因》

原因一:我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对亲人的期望过高。

相对亲人来说,我们往往对“别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因为我们假设“别人”是不了解我们的,要取得“别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沟通的。但面对家人,我们的耐心就很有限,因为我们认为家人应该是最了解最支持我们的。一般来说,确实是越亲近的人会越相互理解和支持。但其实家人并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点对点的和我们达成充分的理解,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自己也并不能够时时理解和支持亲人的需要和想法。但是一旦碰到什么事情不顺利,我们常常会想:“别人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了解我呢?别人不懂得配合我支持我就罢了,怎么你也不懂得呢?”这样越想就会越生气。这都是因为我们对家人期望过高,而有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

原因二:面对亲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

相对于不相干的人来说,面对亲人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这是因为我们心里更在乎他们,我们不希望他们不开心。所以当我们意识到亲人期望的时候,我们如果做不到就产生了让他不开心的风险。如果他不开心,我们也不会开心,这就好像在事情一开始发生时,就预订了结果。我们要奋不顾身的投入进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于是我们成功的愿望也更加迫切,由此产生的压力也更大。而且这些压力往往是一件一件事情渐渐增长慢慢积累的。单拿其中的某一件事情看,可能都不是那么要死要活的。但是当最后一根稻草压上去的时候,我们可能一下就爆发出来,这是压力的瞬间过度现象。但在家人看来,我们好像就是对当前的一件事情发火,这样家人就更加不理解我们的行为了。家人的不理解会让他们无法与我们更加深入的沟通,所以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反而越积越深,我们就越加频繁的爆发,恶性循环。

原因三:面对亲人,我们往往存在放肆性。

家庭中,特别是关系亲密的家人之间,是一个相对安全包容的环境。有些时候,我们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压力,没有办法发泄出来,只好到家中进行宣泄。这是我们对待家人的时候存在着放肆性,就像孩子面对母亲,这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令人担忧的是,往往这种宣泄是通过非秩序沟通实现的。在压力下的我们,往往忘记了怎么好好说话。我们在宣泄过程中对家人使用嘲讽、歪曲、夸大、贬低、晦暗等等的语言。最后我们的压力得到一定的释放,给家人却带来了伤害。如果家人对我们的伤害进行反弹,家庭的冲突就会愈演愈烈。良好的家庭氛围就毁在了我们的放肆性上。

原因四:面对亲人,我们有时会陷入单级思维。

单级思维就是我们在不考虑实际情况的状态下,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并且不顾一切的要去实现,不实现就不罢休,死死的纠缠于这个目的,把自己陷入没实现就不能快乐的死巷子中走不出来。单级思维使我们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于自己或别人的身上。这种思维往往给我们自己和家人都带来极大的伤害。就比如,

恋爱中一方会要求另一方说“我爱你!”另一方说,说什么呀,怪肉麻的。然后前者就拼命要后者说,然后自己就开始虚拟,他为什么就不能说声爱我呢?他是不是不爱我?最后越想越伤心,这就出现自伤现象了。严重的还可能向对方发脾气,闹矛盾,这就是他伤了。而可能事实是后者是非常爱他的,只是因为成长环境的原因,不喜欢这种表达爱的方式。其实我们也许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明明知道伴侣不喜欢这种表达,但我们还逼着他一定说这句话,让他做不喜欢做的事。那我们是不是真的爱他?如果我们真的爱他我们会尊重他的表达方式,而我们的这种行为其实恰恰证明了我们不够爱他!

改善方法:和亲人沟通过程中,注意避免省略式沟通,如果遇到了郁闷的事情,把前因后果说出来,哪怕家人没有办法帮到忙,但是长远来看增加了家人之间的互相理解,自己的郁闷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自我息怒的心理技巧: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难免有冲突。在许多情况下,如不自控,冲突愈演愈烈会影响工作和伤害感情。因此,掌握一些自我息怒的心理技巧,对每个人,尤其是青年人,都是十分有益的。

本文列举五法:

1、平心静气。美国经营心理学家欧廉尤里斯教授,提出了能使人平心静气的三法则:“首先降低声音;继而放慢语速;最后胸部向前挺直。”降低声音,因为声音对自身的感情将产生催化作用,从而使已经冲动起来的表现更为强烈,造成不应有的后果;放慢语速,因为个人感情一旦掺入,语速就会随之变快,带来与说话声音高,容易引起冲动;胸部向挺直,因为情绪激动、语调激烈的人通常都是胸前倾,一旦胸部挺直,就会淡化冲动紧张的气氛,而当身体前倾时,就会使自己的脸接近对方,这种讲话姿态将人为地造成紧张局面,这样会更增加怒气。这三点是颇有见地的经验之谈。

2、闭口倾听。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帕金森和英国知名的管理学家拉斯托姆吉,在合著的《知人善任》一书中谈到:“如果发生了争吵,切记、免开尊口。先听听别人的,让别人把话说完。要尽量做到虚心诚恳,通情达理。靠争吵绝对难以赢得人心,立竿见影的办法是彼此交心,这在吵架中绝对得不到。”愤怒情绪发生的特点在于短暂,“气头” 过后,矛盾就较为容易解决。当别人的想法你不能苟同,而一时又觉得自己很难说服对方时,闭口倾听,会使对方意识到,听话的人对他的观点感兴趣,这样不仅压住了自己“气头”,同时有利于削弱和避开对方的“气头”。“风平而后浪静,浪静而后水清,水清而后游鱼可数”,待“风平浪静”后,再来论理,可以避免双方大伤感情,往往能收到理想的结果。

3、转移注意。传说春秋时期有个蓝田侯叫王述,性格本来十分暴烈。针对这个弱点,他在与人相处时就很注意自控,轻易不为旁人所激怒。有一次,谢无奕气势汹汹地骂上门来,大吵大闹,当着王述的部下说了很多难听的话。王述始终强压性子,默默面壁而立,一声不吭,直到谢无奕离去很久,他才回头问部下“他走了吗?”部下回答:“走了好一大会儿。”他长吁一口气,转过身来,继续办自己的事情。王述这种方法是强迫自己在不离开现场的情况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免听对方激烈言辞,防止自己被进一步“激化”。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在愤怒时,往往在大脑皮层中出现强烈的兴奋点,以致造成一时间的“意识狭窄”现象,而且这种有害的兴奋会进一步扩散升级,甚至造成激烈冲突的不堪设想的后果。转移注意的作用是理智地转移兴奋点,主动降温,防止冲突的恶化。

4、交换角色。卡内基梅伦大学的商学教授罗伯特凯利,在加利福尼亚州某电脑公司遇到一位程序设计员和他上司就某一个软件的价值问题发生争执时,建设他们互相站在对方的立场来争辩,结果五分钟后,双方便认清了彼此的表现多么可笑,大家都笑了起来,很快找出了解决办法。在人与人之间的意见沟通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都希望只有自己是对的,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意见才行。然而,由于人们在组织内和生活中所处的角色不同,在处理问题时,往往由于考虑的角度和立场不同而意见各一。如果双方都坚持已见而不能理智地考虑对方意见时,很容易引起冲突。如果双方在意见交流时,能够交换角色而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会在比较中了解彼此的动机和目的,就会意识到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是否应该被对方接受,就能避免双方大动肝火。

5、理性升化。电视剧《继母》中,当年轻的继母看到孩子有意与她为难而恶作剧时,一时气愤难忍,摔碎了玻璃杯。但她马上意识到了进一步冲突的恶果,想到了当妈妈的责任和应有的理智,便顿然消除了怒气,扫掉玻璃渣片并主动向孩子道歉,和解了关系。当冲突发生时,在内心估计一个后果,想一下自己的责任,将自己升华到是一个有理智、有豁达气度的人,就一定能控制住自己的心境,缓解紧张的气氛。“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合理的让步不仅对事情有大有益处,也会赢得别人的爱戴,退后一步,天地自宽。

篇六:《关于爱生气母亲的讨论》

如何正确对待爱生气的母亲?(续)

王文忠 (编辑)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来信

尊敬的大夫:

您好!冒昧给您写信,我现在很苦恼,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母今年52岁,已退休在家,平时急躁,爱发火、骂人。对很多事情过于敏感,如噪音、空气污染等,比如我们平时听不到声音她却说噪音很大,对任何新家具都认为有空气污染,不让用。我平时的穿衣戴帽都必须经过她的准许(我已二十四岁),否则就生气或发火,对于家人的不同意见,不能像常人一样思考,而是大发雷霆。此种状况已经持续十几年了,想向您请教一下,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是否需要治疗,到那里治疗,会不会对她有消极影响?

{妈妈为什么生气}.

盼您百忙之中给予解答或推荐医院、医生,谢谢!

盼盼

这一信件在我搜狐的博客上列出之后,得到了很多热心人的回应,一是为了防止这些充满智慧的帖子石沉大海,二是为了感谢网友们的热心和真诚,我把它们编辑一下,奉献给大家。 做一个好父亲 ()

家庭所需要的淑女们越来越少了。而许多人,尤其是许多女人还对此津津乐道。一个具有把家折腾个天翻地覆的女人才是女强人。她们就不想想一下,这样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幸福家庭。在中国的所有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幸福的家庭需要理性,幸福的家庭需要规矩。

我劝那个来信的人,你如果不希望有这样的家的话,不能改变这个家的话。你自己今后就不要再建立这样的家庭了。找一个听话的、可爱的妻子,和他生活在一起。

如果想改变这样的家庭,有两个主意:1.逃离这个家庭,因为你还有条件;2.用时间来磨合这种磨难吧,可以是抗争性的,也可以是忍耐式的。

文忠的感受:做一个好父亲,您的评论很真诚,但是,女性朋友们看了,可能内心会有点想法。 (

有几条忠告:

1.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把母亲的唠叨当成对儿子的一种关爱。美国心理学家罗洛 梅研究表明:在世界上诸多爱中,只有母爱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

2.要多跟老人沟通。比如陪老人散散步,谈谈心,让她讲你小时候的事,特别是淘气的事,使她感到你的成长和变化,然后告诉她:“如果没有您的关爱和教导,就没有我的今天。”她会感到自己在你心中很重要。

3.要让老人“老有所为”。孝敬父母,仅“老有所养”是不够的。整日闷在家里(我们的祖先多聪明,

造“闷”字就是心不出门),不说是老人,就是年轻人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无名怒火。看看母亲有什么爱好,比如打打牌、跳跳舞、养养花,最好是你找一个心仪的女孩结婚,生个大胖小子,让老人带孙子。{妈妈为什么生气}.

文忠的感受:谢谢您全面的分析,很有道理.只是在一点上,我有点疑义:理想的母爱(纯洁的无私的)和这个个案中的母爱可能有一点不一样。如何清楚地不引起异议地表达这种不一样,我还要想一想.

秋山燕 ()

没有背景,只能揣测:母亲似乎具有焦虑性的人格特质,但是让52岁的母亲再来改变自己是不太现实的。可能对24岁已经成人的盼盼来说,现实的做法是:1试着去理解母亲行为的背景。母亲这种性格的形成一定有其相关的复杂背景,了解那些背景(如母亲经历,父母关系,母子关系等等),你可能会比较理解母亲的行为,自己受伤害的感觉也会少些。2如果不能改变母亲,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人说老小老小,对50多岁的母亲,把她看成孩子,你的心态也许会有改变呢。适当满足母亲对权力的要求(也许她只是要借此来证明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多和母亲作一些情感上的交流(也许她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和你们大家交流的机会),没有必要当面去顶撞,但私底下你可以“温柔地坚持自己”,有些时候“阳奉阴为”也未尝不可,因为你已经知道正确是什么了。3关心自己的未来。既然你已经体会过受伤害的感觉,一定要清楚自己在未来的家庭中应该如何去做,避免自己和家人会受到伤害。一己之见!

文忠的感受:谢谢秋山燕,您的分析和建议,我看了很受启发,谢谢您。

东海娇阳 (

相信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爱孩子的,只是表达方式各不相同。

母亲爱发脾气,要分析其原因。多与母亲聊天,交心,相信她一定会有所改变的。

这也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对你今后的人生有帮助。

文忠的感受:好事多磨,多与母亲交流,谢谢东海娇阳积极的心态!

搜狐网友 (未验证) ()

一个人到了52岁,还是身在琐事烦心而无法解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深沉次的原因是她对于人生的理解有偏差,不明白“豁达”是决定人生幸福的根本,倘若能从这方面开导你的妈妈,自然最好,当然,要你去教育母亲让她豁达,这有相当的难度。那么,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原因可以认为是你母亲缺乏足够的认同,她无休止的管你的点点滴滴,正是表现出她渴望“被认同”的需求。建议楼主应该抱着同情的心态去处理这个现象而不是选择对抗或逃避。

楼主可以尝试向妈妈灌输以下思想。

1、烦恼是拿别人的过错根自己过不去。不要为别人的言行而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幸福的人生不是别人给于的,而是自己的心境创造的。因此,获取快乐的方式不在于得到了多少,而在于想的到多少。

2、从你自己做起,做到不为琐事烦恼,乐呵呵的面对一切。以你自己的行为,向母亲倡导一种“豁达”的境界。

建议楼主看一本书《重塑心灵》,李中莹著。

文忠的感受:“豁达”是决定人生幸福的根本;(母亲问题的)原因可以认为是你母亲缺乏足够的认同,她无休止的管你的点点滴滴,正是表现出她渴望“被认同”的需求。深邃!精彩!希望您常来作客!最好留下网上的姓名和地址,以便文忠前去拜会!谢谢您,匿名的搜狐网友! (未验证) ()

凡是这种情况一般有三种可能:一、如果是短期出现这种症状,则可能是更年期症状,这种症状不可怕,进行一定的治疗和调整即可。二、有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这就比较复杂,必须通过专业机构的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比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好转或治愈,有些甚至无法治愈。三、已经出现精神方面的疾病,这就更为复杂,其他同二。总之必须尽快尽快进行诊断和治疗,否则将越来越重,以至不能治好。

文忠的感受:您可能是个医生,谢谢您丰富了心理学工作者的视角!

我们的内心 ()

我感觉你应该去精神科医院问问。因为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脾气暴躁等,后来渐渐严重,最后确诊为慢性精神分裂症。家里所有人都非常后悔。还好现在治好了。但是是去了多少本该是美丽的时光。还有亲情融融的家庭生活。

文忠的感受:谢谢您的提醒,的确应该考虑一下是否有器质性病变或精神性的问题。 搜狐网友 (未验证) (

我也有这么一位母亲,她今年六十多,我今年三十多了.二十八年前,她就跟我爸爸离婚了,十二年前再婚,六年前再度离婚.从小跟我姨就不对劲.我和我哥哥跟着她过,大家都过得挺辛苦的.后来我哥哥成家了,她跟后爸离婚后,就和我哥哥过.两年多前跟我嫂离翻了,现在又和我住在一起,帮我带着孩子.说良心话,她拉扯大我们兄妹不容易,但那脾气也再够呛,就象天天和一只对我们有养育之恩的剌猬住在一起的感觉.都过了大半辈子的人了,我也不指望着改变她的脾气了.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是太过分,一般我都人让着她.有些事情实在看不过去,就坚持自己的立场.要知道,现在我可不是单身一人,还得处理好她跟我家其他家庭的关系呢.要是象我哥哥那样,因为她在家里横行霸道,弄得自己狼狈不堪,都快到离婚的境地,那就相当不妙了.

现在我不是事事顺着她,她倒是收敛了不少.以前她老是给我撂一句话"我在你这里过得不开心."我反过来给她的话就是"你觉得去哪开心,你就去那吧,我和哥哥寄钱养你就是了."现在,她知道说这样的狠话没用,倒也不怎么说了.

文忠的感受:谢谢匿名的搜狐网友。您用您亲身的事例,支持了我的观点,使我忐忑不安的心稍微放下了一些。

总体感受:再次谢谢各位朋友!温和的讨论,坦率的交流,能够使我们的知识越来越实用、丰富,心态越来越开放、年轻!

篇七:《[听力原文]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回答:“》

一、整体解读

{妈妈为什么生气}.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八:《孩子总爱生气怎么办》

孩子总爱生气怎么办

生气是人一种发泄,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引起孩子生气的原因很多,包括挫折、担心、孤独、等待、失败、闹矛盾、受批评、缺乏自信、要求得不到满足等等。由于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差,常常生气的程度和问题的严重性不成正比,往往一点小事就能让他们大发脾气,甚至伴有攻击性行为。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对付爱发脾气的孩子呢?这里为大家提供几点建议。

首先,家长千万不能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一.高压政策

孩子耍脾气,不听话的时候,家长往往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此施高压政策,迫使孩子屈服,结果很有可能以孩子的委屈哭闹和家长的难受心情收场。高压政策会让孩子失去良好的判断力,形成一种“奴性”人格,因为她是屈从于自己所处的劣势而不是理性思考。随之产生的垃圾情绪,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宣泄途径,会对她的心里造成难以修复的伤害。

二.溺爱顺从

现在的父母往往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老套,而喜欢从各种媒体中获得理论储备——这些理论都强调尊重孩子、热爱孩子是首要的,但是对于如何在权威与爱之间找到平衡点则缺乏实战经验。如果恰巧你是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弱、执行力不够的人,在与孩子的“博弈”中总是处于下风,那么就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于溺爱顺从孩子了。

可以采取的措施:

1、不要在孩子生气的时候不停的训斥,尤其不能“翻老账”,而正面引导他,如表扬孩子好的行为,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产生好的情绪。

2、孩子生气时,家长要主动亲近他。因为亲人的抚摸与搂抱会使他感受到爱的温暖,使他的情绪定下来。这时家长可以开点玩笑逗乐孩子,让他的情绪随之好起来。因此,之一方式方法,从不同的侧面来引导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3、通过游戏、劳动及体育活动使孩子的情绪得以发泄。家长可以参与孩子的活动,边玩边做边谈,让孩子渐渐忘记不愉快。

4、最重要的是,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家长要与他分析导致生气的原因,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他好孩子是不能为所欲为的、随便发脾气的,伤害别人就不好了。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榜样的故事,教育孩子要有修养、有度量、有宽阔的胸怀。

另外,家长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动怒、生气,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实例:

我的孩子老大是个小女人,虽然才小学一年级,举止优雅、思虑复杂,又是个好强的人,生气可说是每天上演的戏码。

钢琴课(团体班)可说是我的压力。某一天,老师上课前例行性地请大家上前弹奏,每个小朋友弹的时候,老师会在一旁加以指正或赞美,轮到老大时,弹得不太对,老师就以很急且严肃的口气对她说:“手指这样不对!”马上用手去拉她的手指放在正确的位置,好不容易弹完了,老师又对她说回家要多练习之类的话。走回座位的她,绷着一张脸,一堂课下来,她不听也不唱,弄得我压力好大,又要安抚她的情绪,又要为了她的学习态度跟老师说抱歉。好几次我请她考虑不要上钢琴课,她却又执着一定要上。

生气在我家上演的次数很多很多,小则因为跟弟弟抢东西,大则因为自己表现不够好……每天都有可以令她生气的事情。我常会跟她聊生气的事,我并不反对生气,但是生气的频率太多,会让家中的气氛变不好,因为她爸爸看到她生气也会跟着生气。我们有尝试着让生气的时间变短,我建议她在生气时拿个塑料袋把气吐出来,或者去找自己心爱的东西等等。有时她能够听进我的建议,有时却顽固地说不要,生气的次数还是没有变少。

想请教家庭顾问网的老师及专家,该如何面对孩子的生气,减少孩子生气的次数呢?

专家支招:

猜想您大概常常觉得自己好像夹缝中求生存一样承受巨大压力,在孩子的周遭,无论是钢琴老师、先生或是弟弟,孩子的每一次人际互动似乎都牵动您的神经,您不只是承受来自孩子个性的压力,还承受周遭“受害人”的压力,要当一个既不威逼孩子又能照顾他人的妈妈实在很不容易!

孩子为什么会生气?其实您一定知道在每一个生气的背后都有故事,但或许您对孩子生气的理由不见得赞同,例如钢琴老师指正孩子的方式在您看来并无不妥,您觉得孩子有点过度反应,但您也不是不准孩子生气,于是您想“既然不愉快,那干脆不要去上就好了嘛!”然而,您这样的设想必然是难以成功的,因为每一个生气的孩子跟每一个快乐的孩子一样,都想跟人分享她的故事,也就是说,孩子都想得到他人的了解,尤其是父母。在孩子不认为您已经完全了解并接纳他的情绪之前,一个习性上不以威逼为本的父母,是很难说服孩子接受他提出的新方案,尽管那个新方案(不要学钢琴了)可能真的比旧方式(继续学钢琴)好,所以,可能不是孩子好强,而是在旧的情绪(因被指点而生气)尚未获得接纳前,又加上了新的情绪(妈妈要我别练了,一定是认为我不够好),孩子理不清自己的情绪状态,只好僵在那里不愿改变!

父母如果不赞同孩子生气的理由难道也要接纳吗?答案非常确定— 是的。因为父母是孩子唯一的依靠,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不支持她,您也要无条件的支持,这不是在使您使得孩子不辨是非,恰恰相反,这将使您得以帮助孩子认识事情的是与非,唯有孩子确知自己有个能够信任、能够无条件爱她、支持她的人存在,这个人对世间事物的评价与分析,才能使孩子听进去,这一点是威逼成性的父母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回头再谈钢琴课,教育上说“因材施教”,就预示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适合于同一种教导法,虽然我们能够谅解老师不可能真的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一种指导态度,但是孩子不认同自己被指导的方式也是该被接受的,最糟的情况就是被解读成“不受教”,这错误的解读往往造成大人更不了解孩子。

面对孩子生气该怎么办呢?建议您先找个孩子快乐的时候跟他聊您对他生气的“感受”,是感受不是评价喔,说出您看到她生气时您的心疼,猜想正在生气的她有多气,以及猜想她到底在气些什么,然后问她是不是这样?等着孩子来印证或反驳您的猜想,您就会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与情绪,此时,一定要好好接纳她当时的情绪,例如对孩子说:“我想你当时一定觉得老师让你很丢脸,如果我是你,我也会生气,尤其妈妈又在场对不对?”这样平时先谈过几次,先建立孩子对您的信心,下次孩子生气时,你们的谈话一定可以减少她生气的程度及长度,慢慢的,次数也会减少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妈妈为什么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