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走近李清照(一)
走近李清照(二)
走近李清照(三)
走近李清照(四)
走近李清照(五)
走近李清照(六)
走近李清照(七)
清秋明月朗照人——用诗词抒写女性生命本真体验
一.李清照简介与诗风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说
李清照原籍济南章丘明水镇。)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
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以后,大约活了七
十岁。她的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而后动乱
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从优裕逐步走向苦难,也许正是这
样的历史背景已即家庭环境造就了一代词宗李清照。李清照生于
书香之家,其父李格非,熙宁九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格非
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明略、李禧膺仲、董荣武子号‘后
四学士’。格非著作甚多,传世仅洛阳名园记一卷。”因其母早逝,李清照幼年在叔父家中生活,长辈对她宠爱有加,相对管教也不是太严苛,使得她有机会阅读大量那个年代女子必修书目之外的书籍,成就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清照少有诗名,文章纸落,人争传之,深受晁补之称许。”李清照自信、率真、大胆、敢言,也许是时代的限制,她的一腔热情无法如男子一般可以寄予政治抱负,因而全部抒发在她的诗、词、文中。她在《词论》中大胆批评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等当时著名词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做词主张;在其父受到朝廷排挤时敢于对自己的公公——当朝尚书右扑射赵挺之说出“炙手可热心可寒”这样的大不敬的话。这些都可以看出李清照不愿迎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率真本性。
提到婉约词,当首推这位卓越的女词人,不过李清照也留存有部分颇具豪放风格的作品传于后世。李清照不仅仅关注的是个人狭小的情感世界,她也关注时政,这些都可以在她的诗词中阅见。也正因为如此,她不同于一般的女性“闺音”之作而更多的受到关注,为后人或褒或贬。李清照作为一名女性,之所以在词坛上拥有无可替代的位置,相较之差不多同时代的魏夫人、朱淑真而更见其高明,正如俞平伯在《唐宋词选释》前言中所说“李清照在词论里主张协律,又历评北宋诸家,皆有所不满,而曰:‘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似乎夸大。现在我们看她的词却能够相当地实行自己的理论,并非空谈欺世。她擅长白描、善用口语,不艰深,也不庸俗,真是所谓‘别是一家’。”
李清照词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词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及闺中生活的闲适,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集整理,从事学术研究,生活美满幸福,也因丈夫的外出任职而颇多相思离别之作,总体上的思想表现为女性心灵中细腻柔婉的一面。
前期的词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表现天真烂漫的少女、少妇生活,反映词人热爱大
自然、热爱生活的炽热感情。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这首小令语言清晰,明白晓畅,笔调轻松活泼,用“溪亭”、“日暮”、“藕
花”、“鸥鹭”诸意象,勾勒出一幅五彩斑斓的《荷湖日暮图》,又用“回舟”、
“误入”、“争渡”、“惊起”等动词,在这幅画面上渲染出迷离动荡的欢悦
氛围,把景、物、人、情、四者融汇成一片,唤起读者美好想象。从中我
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身心中洋溢着的青春活力。由于时代环境和女性身份地
位的制约,闺房始终是李清照的生活世界,但作为仕宦家庭的大家闺秀,她并没有收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仍然随着本性钟情于大自然,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任凭青春少女的真性倾诉于大自然,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怡然而自得。在《怨王孙》中,她又写道:“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号。”这不仅仅是衣服风景画,它所蕴含的诗情,是无法用描绘出来的,在作者看来,水光山色都被赋予了感情,与人亲近;“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作者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情感都倾注于自然的一切事物中,只有心胸开阔的人,才能容纳自然的壮阔美丽,作者做到了。这些记游之作,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的丈夫气概,有人曾把李清照和豪放词人辛弃疾并列,称为“济南二安”(辛弃疾字幼安,也为济南人),还有人说她“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二是抒发相思怨别心情的词作,表现词人细腻的儿女柔情。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不久,赵便离家任职,元尹世珍《琅嬛记》中说道:
“易安结缔未久,明城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
词以送之。词曰:“红藕香残玉簟秋却上心头”(《虞美人》)。②由此看
来,李清照写作这首词表达与丈夫离别后的相思苦情,似无尽的愁丝,“剪
不断,理还乱”,恰似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
美人》)。“此词颇尽离别之意,当为拈出”(《 笤溪渔隐丛话》)③“红藕香
残玉簟秋”以点带面,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词人眼中的余音袅袅的秋景图。
荷花已谢,秋凉渐浓。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悲秋,更何况是独守空闺的女词人呢?昔日夫妇携手并肩,而今词人形单影只,只能以一舟相伴,本为“消愁”而来,怎奈是“愁更愁”,思念之情由此更重更浓。盼望着鸿雁传来远方夫君的消息,孤独的身影,凭栏远眺,又是何等的凄凉、落寞。“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句道出词人暗叹时光的流逝而又“恐美人之迟暮”的伤感情绪。“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抒发了相思之情。自己在思念远方丈夫之时,对方也在备受煎熬。然而,相隔两地,只能各自思念、愁闷。词的最后两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点明主旨。思念之情绵绵不绝,相思之苦、之深,眉间心上,“无计可消除”
,
给读者以无限遐想。
要了解李清照的词,以为需先了解她对于词的理解。所以,先来看看她的《词论》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名姓,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座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赞。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吼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纱、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真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齐之诗而,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韵,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据《李清照集笺注》徐培均先生注,此作约作于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也就李清照29岁的时候,她认为词不同于诗,需强调声律、用典等,其出发点乃是为了配合音乐唱和。此作自出,多受到后人指责,如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走近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