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贝多芬给我的启发 贝多芬给我们的启示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贝多芬给我的启发(一)

贝多芬给我的启发

城市设计学院 赵梦妮 2012301540002

提要

如果命运抓住了你的喉咙,你就挠命运的胳肢窝。

这是最近网络上很火的一句话,搞笑中不失励志,它不禁让我联想到贝多芬先生所说的那句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我想我对这句话将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正文

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人类的生存状况渐趋舒适,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反抗苦难作为其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时下已稍显疏离,但是,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忧患还是需要我们直面的人生课题。

路德维希 凡 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科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出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的盯在洋琴面前,或和一把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他的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1787年,贝多芬的母亲去世,加上父亲酗酒成性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推卸,使得16岁的贝多芬事实上成为一名孤儿。两方面的精神伤痛一个是持续性的,另一个则来得意外而突然。它们带给贝多芬的苦难在他的一生中反复回想。 我们必须注目于贝多芬的苦难,一七九六年至一八00年间,耳朵开始对贝多芬施加了酷刑,耳聋!声音对于音乐家犹如金钱对于守财奴,失去听觉无疑是对一个音乐家致命的打击。 1801年,贝多芬在给韦该勒的信上写道: “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两年以来我躲避着一切交际,因为我不可能与人说话:我聋了。要是我干着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啊。我的敌人们又将怎么说,他们的数目又是相当可观!……在戏院里,我得坐在贴近乐队的地方,才能懂得演员的说话。……人家柔和地说话时,我勉强听到一些,人家高声叫喊时,我简直痛苦难忍……我时常诅咒我的生命……普卢塔克 教我学习隐忍。我却愿和我的命运挑战,只要可能;但有些时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隐忍!多伤心的避难所!然而这是我唯一的出路。”

这种悲剧式的痛苦在“悲怆”奏鸣曲终得以诠释。悲怆奏鸣曲和这封信揭示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题目“悲怆”,隐藏着生命的磨难,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但音乐的本体,更多的是对不幸遭遇的“隐忍”,对命运的“挑战”和抗争,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我终于领悟到了标题“悲怆”二字的含义——它是日记式的生活状态的反映,而贝多芬在他的音乐声中告诉我们,他已超越了现实,摆脱了尘世的困苦,在精神上他是胜利者。 贝多芬在他的生活中感觉到了悲怆,感悟到了生命中自我的力量,他将这些写进了这部奏鸣曲,用音乐把我们带出生命的躯壳,导向那无垠的精神疆域,向我们的灵魂中灌注了英雄的理想和人格。

当我第一次得知贝多芬失去听觉时简直是难以相信这样的他还能创造出那么伟大的作品,但倘若贝多芬没有丧失听觉难道就更加伟大吗? 我不知道,我想也许是因为耳聋,他听不见世俗的声音,就不会为世俗的声音所腐蚀。他在倾听自己的声音,去体验,去创造,这也许是他创造无比壮美的声音的关键。

可以这么说,上帝关闭了贝多芬倾听声音的大门,却无法削弱他创造声音的力量。

在贝多芬的晚年,一部史诗的诞生了,这就是<<第九交响曲>>乌云满天,远方的天际上,闪电怒吼着,喷吐着毁灭的气息,预示着那未来的苦难.随后暴雨降临了,它催残一切有活力的生灵,企图浇灭一切热情的火焰.但是这一切都阻挡不了即将改变一切的英雄的成长.在漫无边际的近乎无尽的苦难中,他奋力的斗争着.向着一切不合理一切的压迫冲击着,为自己的灵魂奋斗着. 但命运是最看不惯有自尊有灵魂人的,它必须将之毁灭.于是在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中.在短暂的胜利之后,那位英雄被打倒了,他无力的躺在地上等待着最后的审判. 在这死亡的等待之中他思索着,回忆着一切.最后他,坚定了决心. 鼓声大做,死神终于和他见面了.黑暗吞噬一切的时刻即将来临. 但是希望终究来了,他终将拯救苦难的世人. 乌云开了一道缝,阳光透了进来,是那么的轻柔,就如同回到了那朝霞般神奇的时刻一般,他轻抚着人们.给予人们以希望.人民终于觉醒了,发出了压迫依旧的吼声,向那黑暗的世界发起了进攻.而阳光也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大地,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绚丽.

终于,贝多芬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也达到了他人生的最高潮.同时他的生命已即将终结。 贝多芬已长眠于地下了,同时也已不朽于万世之上.他是一个斗士一个真正的斗士,一个真正伟大而崇高的人。他给人类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富,那就是他的意志,面对命运时坚持自己理想与信念的意志.。

了解这么多贝多芬的经历后,我一直庆幸,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社会安定的年代——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反动势力的叛乱,亦没有遭受过生活无情的颠沛。我也侥幸,侥幸我所在的城市有温暖润泽的空气,有瓦蓝的天空,有连绵的白云,有四季不变的草地。我们不懂何为悲剧,我们没有彻彻底底的失去过,我们时常将悲痛当做悲剧。我会经常看到一些关于苦难的书,经历,尝试去感同身受,尝试去学会知足。一个人只有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才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苦难并不需要多加华丽的辞藻修饰,苦难只是纯粹的对意志与勇气的磨练。“人天生是软弱的”,而只有在苦难面前,这种天性才会无以掩盖地暴露在阳光下。而唯有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者,才显示出其尊严与骨气。即使我们看再多的书,对于作者的经历我们犹如身受,苦难依然如一把尖锐的刀,逐渐削平我们锋芒般的意志,而我们能做的只是承受。没有人生来就是勇敢的,正是因为这一点,苦难才有了意义。

我想我们现在的年轻人除了缺乏直面苦难的这种勇气,更加少了贝多芬这种敢于斗争的精神。我们常安慰自己说这是上善若水,好于忍耐。然而贝多芬的音乐告诉我们,和谐孕育斗争之中,斗争创造和谐,它的音乐正是斗争中和谐的典范!所以说我们对于贝多芬音乐的欣赏水平达不到悲剧性的高度。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太多。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人性,曾益其所不能。”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显示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之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

但愿我们永远铭记贝多芬的一句话:

“用痛苦换来欢乐。”

参考文献:《贝多芬传 》 罗曼罗兰

贝多芬给我的启发(二)

贝多芬和他的音乐给我的启示

姓名:蔡光辉

学号:2010301480068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早年受到了父亲的各种虐待,却也造就了他坚强的性格和扎实的音乐知识。到了少年时代,贝多芬跟随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刻苦地学习音乐知识,并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从那时起追求个人主义,追求自由和对不平等的反抗。或许,正是这种顽强的反抗精神让他在以后的逆境中挺过,并创作了一部部让世人着迷的曲子。 贝多芬最出名的作品就是他写下的那几部赫赫有名的交响曲了。尽管如此,贝多芬在他第三十岁开始才写下第一部交响曲。在以后的创作生涯中,他不仅要忍受事业的不顺,还要忍受听觉的丧失给自己带来的种种不便。

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创作于1794至1796年,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至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C大调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时已经三十岁了。

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创作于1802年,1803年4月5日首次公演。在创作期间,贝多芬染上了耳疾和严重的腹泻,并来到了来到位于维也纳郊区的海利根施塔特休养。虽然腹泻病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耳疾依旧越发加重。在来到海利根施塔特半年后,贝多芬开始感到寂寞与绝望,以至于写下了一份遗书,向自己的兄弟和朋友交待了后事,这份文献后来被称之为《海利根施塔特遗嘱》。这段时间正是贝多芬开始遭受折磨和痛苦的时刻,也是贝多芬心里变化最大的时刻。

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创作的时刻正处于欧洲革命的风云时代。这首崇高的曲子正是贝多芬特意为了献给革命军事家拿破仑的。但后来拿破仑的称帝让崇尚自由的贝多芬感到了愤怒,并把这首曲子另题为《 英雄交响曲》。而这位英雄,将作为捍卫自由和平等的灵魂,永远活在贝多芬的心中。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命运交响曲,创作在贝多芬最黑暗的时刻。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这首交响乐共分四个篇章,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顽强的巨人在面对种种挫折时内心的世界。这种世界是永不静止的,永不妥协的。而正是这种内心世界,使得贝多芬在以后的创作生涯种完成了一部部宏伟的作品。

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也就是田园交响曲,显示了贝多芬对大自然美好的向往与期待。此时的贝多芬已经完全丧失了听觉,这对其他音乐家来说或许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但贝多芬并没有被彻底地打倒,反而在种种苦难中,坚持对美好的爱,对大自然的爱。这是一个坚强的男人,内心总是充满了火烈的热情,这种热情激励着他,永远不会放弃对美好的追求。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艺术成就,又名合唱交响曲。这部交响曲写于作曲家的暮年,在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

目中的最高理想。另人感到惊讶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第九交响曲第一次展现在了听众的面前。如今距离1824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

纵观贝多芬的一生,他的早年、中年和晚年都有许许多多的折磨和不幸。但是他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在痛苦的人生中创作了一部部巨作。或许,仅凭灵感和天赋,贝多芬不会创造出这么多的音乐瑰宝。正是他的顽强不屈的性格,使得他能够在逆境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聪明才智。凝听贝多芬音乐的人很少能听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因为他的内心是负责的。但纵观他的作品,几乎每一个都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他不仅克服了逆境,还征服了逆境,使得他的内心世界中只有他自己的存在。他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对不平等的憎恶以及对美好的追求,一切的一切,都深埋在他孤独的内心世界里,激励着他去创作。

一个拥有强大内心世界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特色。贝多芬虽然已经离去,他的音乐还在,他的内心世界已为永恒。

贝多芬给我的启发(三)

赵磊磊 测绘学院 学号:2012301610095

贝多芬于我的启示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他传奇的一生也给了世人莫大的启发。

面对如此伟大的传奇人物,心中充满无限感慨。他的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折磨,他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音乐受欢呼,困难却无人问津。这就是贝多芬的悲惨人生,虽然贝多芬失聪,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对命运的抗争,正如他的《命运交响曲》中所演绎的一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贝多芬给我的启发 贝多芬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