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苏东坡好学的例子 好学的例子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苏东坡好学的例子(一)

苏东坡勤奋好学的故事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少年时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常受人夸奖。好话听多了,渐生傲气。一天,他乘兴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夸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座,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列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后来,他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苏东坡好学的例子(二)

【转】苏东坡居士故事趣闻【一】

苏东坡

在江北瓜州任职时,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东坡自觉修持有得,便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过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的批示,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二字,不禁无名火起,立即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着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何必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地说:“我骂你什么啊?”苏东坡于是将诗上批的

“放屁”二字拿给禅师看。禅师呵呵大笑道:“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苏东坡听罢,惭愧不已。

在古代的俚语中,“鸟”字有个意思不雅,东坡拿它跟佛印开玩笑。他说,古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比如,“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没想到佛印却从容答道,这就是我们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还有一次,苏东坡与禅师坐而论道,东坡突起玩心,对禅师说:“大师,你知道此刻你在我眼中像什么吗?”禅师说不知。东坡说:“在我眼中,你就是一堆牛粪。”谁知大师并未大怒,反而莞尔一笑:“恰恰相反,在我眼中,你是一朵鲜花。”东坡乐不可支,回家把这事得意地跟小妹谈起。苏小妹说:“哥哥啊,你以为你占了便宜么?”东坡不解:“不是吗?我骂他是牛粪,他不好意思生气,只得赞美我是鲜花了。”小妹说:“不对啊哥哥。佛家有云,心中有即眼中有,你看他是牛粪,是因为你心有牛粪,他看你是鲜花,则是因为他心如鲜花啊。”苏东坡满面通红。

众所周知,苏东坡乃北宋文豪,诗词大家,他才华横溢,英气逼人,在文学史上可算是一位独挡一面、玉树临风的佼佼者。但就是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也不免会有满脸羞惭的时候。古时冯梦龙的“三言二拍”里曾提到当时民间有俗谚云:“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苏轼是何等聪明,却在自鸣得意时栽倒在聪明面前,失却了面子,收获了羞愧。

事件未必是真,如果是杜撰,也许编造者是想告诉我们,即使名满天下的巨星,也还是有个性上的不足,也有知识上的欠缺,因此,为人谦虚为要,切不可狂妄,目空一切。

名人的公众形象非常重要,他们身上承载的更多是道德,法律,舆论的诸多范畴。作为名人,应该自尊自重,应该虚怀大度,应该谨言慎行,给人们一个垂范的作用。而我们普通人呢,更应该收敛自己的小聪明和狂妄之心,要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有一次,苏轼对刘贡父说,他与其弟学习制科时,曾经享受过“三白”之餐,吃得很有滋味,并一直认为,世间再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它。刘贡父好奇地问,这到底是一种什么食物。苏轼说,它就是一小撮盐,一碟子白萝卜,一碗白米饭。贡父听后,大笑。过了一段时间,苏轼接到刘贡父的一张请饭帖子,上面写着一个由三个“白”字组成的字“皛”,说要用此来招待他。苏轼不明其意,只是心想,贡父读书很多,这必有出处。及至赴食,见案上所设,惟有盐、白萝卜和白米饭,这才猛然省起,这是与他开玩笑,要他吃“三白”饭。但他不露声色,拿起筷子来就吃,而且吃了个一干二净。饭后,苏轼骑马将行,对刘贡父说,明天再会,到时我将要请你“毳”饭。贡父知道这是个玩笑,但不知毳饭将为何物。出于好奇,第二天贡父如期而至。二人谈论过午,始终不见饭来。贡父饿得受不了了,要苏轼开饭。苏轼说,再稍等等。如此这般者再三,苏轼总是以再等为答。直到贡父说,我实在饿得不能再等了。到这时,苏轼才缓声说道,盐也毛白萝卜也毛,饭也毛,这不是毳是什么?(“毛”即“冇”,方言“没有”的意思),贡父捧腹

说,就知道你要恶作剧,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苏东坡这样“报复”之后,请他吃了一顿盛餐。

苏东坡当年任凤翔府判官时,结识了一个叫章惇的朋友。

有一次,他们结伴旅行,路过一处叫黑水谷的地方时,碰到一条深涧。涧上有一极窄的木板,下临百尺深涧,涧中流溪翻滚,两侧是巨石峭壁。章惇提议从这木板上走过深涧,到对面岩石上题字,表示“到此一游”。苏东坡一看这个危险的境地,表示自己不愿冒生命危险到对面题字。

章惇微微一笑,坦然走过那条窄木板,又把长袍塞在腰间,抓住一根从上面垂下来的青藤,荡到对面岩石上,在石上写下六个大字:“苏轼章惇游此”,而后攀藤、走木板桥回来。回来后,他一脸得意地等待苏东坡对他这种大胆精神的称赞。苏东坡拍拍他的肩膀,感慨道:“总有一天,你老兄会杀人不眨眼的。” “为什么?”章惇没料到苏东坡居然这么“夸自己”,十分惊讶。 “把自己生命不当一回事的人,自然也不会把别人的生命当一回事。”苏东坡说。

后来,这个不把自己生命当一回事的章惇果然也不把他人生命当一回事。宋哲宗即位后,章惇官拜相位。于是,他开始对“元佑党人”大加迫害。包括苏东坡在内,三十几个元佑期间的大臣受到降职,人数之多,前所未有,许多人因此客死他乡。

对活人“不客气”不说,就是对死去的人,章惇也不放过。他还向哲宗提出,下诏将早已去世的司马光、吕公等掘墓毁尸,幸亏有人说了一句“如此,只将为本朝添污”,司马光等才免去戮尸之辱。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一位老和尚。老和尚正忙着作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苏东坡先生来访。和尚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这时,老和尚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老和尚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老和尚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馀),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一次,一个素不相识的文人去拜访苏东坡,携带着自己写的诗一卷,向苏东坡请教。那人自己高声朗诵,抑扬顿挫,铿锵有声,显然颇为自得。他问:“大人,不知尊见以为拙作如何?”

苏东坡说:“百分。”文人脸上欣然色喜。苏东坡这时又说:“诵读之美七十分,诗句之美三十分。”

某日,宋代大学士苏东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让路。苏学士出大言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之人,汝妇当让道于我。”妇人一笑,说道:“既自称读书人,当能对?”东坡说:“胸藏斗牛,当然能对!”妇人于是脱口而出:“一担重泥挡子路。”

苏东坡大惊,半晌无言以对,两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着他的窘态,哈哈大笑。苏东坡见此情景,忽有所悟,赶忙“借梯”下台对道:“两行夫子笑颜回。”

他虽然对了下联,但心有余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聪颖农妇,再不能等闲视之,而作此狂态。遂脱鞋袜下水田,拱手让路。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时,无事可做,于是借助讲学排遣心头郁闷,慕名听学者甚众,因而名声日隆,惊动了朝廷。上面派来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察看动静。考官说,苏学士名扬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今天不考别的,只要你们对一副对子。他指着外面的宝塔说:“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被考的十几名学生,都是苏东坡精心挑选的。他们满以为会考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谁也没有想到会对对子,十分紧张。越是紧张,越是对不出,一个个大汗淋漓。考官非常得意地指着一个学生问:“你会吗?”那学生不好意思的摇摇手。一直问到最后,结果都一样。考官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没等他说完,苏东坡说:“这样简单的试题,还难得了他们?”“那他们为什么对不出来呢?”“他们都对出来了。”“他们明明都摇手不会。”“考官大人,你的上联是: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他们的下联是: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学生们如释重负地露出了笑容,考官则目瞪口呆。

苏东坡是北宋时的大文学家、书画家,还是一个美食家。“东坡肉”就是他创制的。苏东坡祖籍四川眉山,为官历任江浙、中州、南粤各地,尝遍了各地佳肴美馔,写过许多反映美食文化的诗文,他在自己的诗作中常以老馋嘴自居。

据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苏东坡因所谓“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了个“团练副使”的挂名小官。当时黄州市面猪肉很贱,他乐得常常买几斤回来亲自烹调,吃得津津有味,并作了一首小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诗以通俗谐趣的笔调,介绍了他煮肉的经验。寥寥几笔,让人如闻肉香,禁不住要流口水。这首诗很快流传开来,很多人争相效仿,如法炮制,并把这首菜戏称为“东坡肉”。后来,“东坡肉”的制作方法不断改进,流传至今。

又据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苏东坡任黄州团练使时,曾到一姓何的秀才家赴宴。席上酒肴丰盛,其中有盘油果酥脆可口,苏东坡很喜欢吃,便问此油果叫什么? 主人说不出来。苏又问:“为甚酥? ”意思是说这油果子为什么这样酥。主人一听,说:“油果本是内人自制,并无名称,听大人一问,干脆叫‘为甚酥’即是。”满座客人都一致叫好。不久,又一位姓潘的官员请苏东坡吃饭,他恐苏

大人喝醉,只准备了一种度数很低的甜酒。苏东坡喝这种酒嫌不过瘾,便戏称这酒是“错煮水”,意思说错把水当酒煮了。

一天,苏东坡在花园里喝酒,忽然想起要是能有油果下酒就好了,便写了一首诗给何秀才:“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以倾潘子错煮水,更觅何君为甚酥。”这首小诗虽无关宏旨,属“游戏小品”,但却富有趣味,同样体现了大师的幽默智慧。

宋朝元祐年间,苏轼受哲宗委托,微服轻装到浙江暗察民情。喜欢游山玩水的苏东坡自然不会放过欣赏杭州美景的机会,第二天,便让潜县县令毛宝陪同去游西菩山。他们一路经过方圆铺和更楼,登上了西菩山顶,遥望着太阳镇。苏东坡兴致勃勃,把刚才游览经过的三个地方挥笔写了一条上联:方圆鼓,敲上更楼,太阳升矣。然后请毛宝续一下联。谁知毛宝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对道:藻溪鱼,跳过横塘,化龙去也。毛宝也巧妙用了临安到潜县路上的三处地名:藻溪,横塘和化龙镇,而且对得非常工整。苏东坡连连赞叹不已,一时传为美谈。

苏东坡听毛宝说处州府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勾结当地乡绅,鱼肉百姓,便决定前去视察一番,顺便探望被朝廷贬为监酒官的妹夫秦少游。不料杨贵和王笔都不在府衙,到当地富豪“留山虎”乌通家吃寿酒去了。苏东坡一想,正好见识一下这三个狗头,于是备了一份“寿礼”,身着便装前去赴宴。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苏东坡好学的例子 好学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