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家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家(一)

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作家,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是——安徒生。

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非常贫困的贫民区,因为生活环境的贫苦,所以安徒生从小就被贫困所折磨。为了生活,安徒生做过很多家店铺的鞋徒,一直没有受过正宗的教育,但是他却有自己远大的理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童话大师。

我非常喜欢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他表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例如:在《拇指姑娘》中不愿和鼹鼠生活在泥土中,她便跟着燕子飞到花的国度,那里有许多小精灵在花丛中飞翔。这才是拇指姑娘喜欢的地方!于是,她嫁给了哪儿的国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安徒生也表达出了小朋友的纯真童心和美好幻想。又如在《小意达的花儿》里,花儿和玩具一起参加了欢乐的晚会。第二天,花儿都死了。小意达知道那是因为他们跳舞累了,于是,她给花儿们举行了小小的葬礼。许多小朋友不也是这样善良而天真吗?

安徒生的童话流淌着诗的灵气,闪现着画一般的绮丽,能让小朋友在有趣的童话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所以我非常喜欢安徒生的童话作品。

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家(二)

My Favorite Writer

Tiesheng Shi, as a writer, is my favorite star. Yeah, he is nor a singer or a actor, and even you never hear about him. But in the bottom of my heart, he is a shinning star. Born in 1951 in Beijing, he was a intellectual. For our country’s better construction, he was appointed to Yanan at the name of local development in 1969. Three years later, it was the very time that he came to the cliff of his whole life—-he was diagnosed with bond cancer. To treat the disease, he had to accept blood-dialyzed every week. Finally, he survived but at the expense of legs losing. It was such a hard hit for him. You should know, he was just 21 years old and it’s the high time that everyone of us has ourselves’ colorful dreams, you were struggling to achieve your dreams, you were singing, you were happy to do everything you like. But god is so merciless. He took away a young man’s dream without permission. It was really sad and frustrated period for Tiesheng.;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When God close the door and at the same time he must open another window for you. Under the support of Tiesheng’s friends and families, more from himself, he picked up the hope of life. To be precise, he began to be interested in writing for living on the Earth. In 1979, his first article was published, and next he published more articles. Fame came with his opus. In 2002, he came to the literature peak—-Chinese Literature Media Award Winner. Next years, he struggled to write with the weak body. On December 2010, he dead peacefully.

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家(三)

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家(四)

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家(五)

冰心(1900——1999)

提起冰心先生,70年代出生的青年朋友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童年》、《笑》、《小桔灯》、《寄小读者》""而时光倒流回孩提时代,“冰心”这两个字会让我们想到更多。冰心先生的作品始终流淌着“母爱”、“童心”、“自然美”三大创作主题,早在1924年,她创作《寄小读者》时,就写下“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此后,她不断书写这句名言,尤其是到了晚年,对此更是坚信不已,因而这句话也成了冰心老人人生感悟的结晶。

1900年10月5日,冰心诞生在福州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父亲时任“海圻”巡洋舰副舰长,母亲出身书香世家,能诗善文。5岁时,冰心随父母迁居烟台,度过了七年多与海为伴的生活。这些童年时代留下的关于海的回忆,为冰心以后走上文学道路、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冰心先生是“五四”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文学家,也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按冰心先生自己的话来说是1919年那场“‘五四’运动的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1919年8月25日,冰心以“女学生谢婉莹”之名开始投稿,而文坛上最早出现“冰心”这个名字,则是在她陆续发表了《两个家庭》等五篇连载小说之后。很快,冰心便以小说享誉文坛。1921年,她发表了散文《笑》,以清新淡雅的风格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这篇散文也因此被誉为“新文学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型意义的美文”。

冰心先生喜欢随时随地用小纸片记下些不规则的长短句。写时并未在意,更没有打算拿去发表,然而,后来被弟弟们整理出来,便结集出版成诗集《繁星》与《春水》。这些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在“五四”新诗坛上独树一帜,很受读者欢迎。

1923年,冰心先生赴美学习英国文学,她陆续在《晨报》的《儿童世界》专栏里发表了29封寄给小朋友的信,并结集为《寄小读者》出版。这部中国现代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冰心在美留学期间的见闻感受,更逐渐积淀出冰心所独有的“爱的哲学”。正如冰心先生自己所言:我最喜欢小孩子,在他们细小的身躯里,有伟大的灵魂!

冰心先生在小说领域也留下了如《两个家庭》、《超人》等轰动一时的佳作。而其中最为青年人所熟知的恐怕就要数发表于1957年的《小桔灯》了,它曾入选过中学语文课本。文中塑造的那位沉着、机敏的小女孩形象,与那盏温馨的小桔灯,今天看来仍记忆犹新。所以,人们在谈及冰心时,“感到她是坐在家中写一些孩子们喜欢看的文章”。在大家的眼里,冰心是孩提时代的一个“伙伴”,就像那盏“小桔灯”,保留了童年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在小朋友的眼里,冰心先生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巴金、萧乾等一批老一辈作家眼中,她则像一位亲切的大姐。巴金先生就曾谈到,少年时代的自己,也正是从她的作品里知道了爱星星、爱大海,而且从那些亲切的语句里,重温了永久失去了的母爱。沈从文先生也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冰心女士所写的爱,乃离去情欲的爱,一种母性的怜悯,一种儿童的纯洁。

冰心老人是一个充满了爱心、富于生活情趣的人。生活中的她爱猫、爱孩子、更爱开玩笑,所以,冰心老人的心不老,她手中的笔也永远不会老。冰心先生有句名言:“生命从八十岁开始”。1980年,她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7年8月25日,备受世人关注的“冰心文学纪念馆”在福建落成开馆,舒乙先生在开馆致辞中讲道:它是第一个为依然健在的大作家建立的文学馆;它是第一个纯粹为作家建立的专业馆,馆主是纯粹以自己的文学成就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的;它是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文学馆""

1999年2月28日,这位可亲可爱的世纪老人在北京谢世。那一刻,没有悲哀、没有哭泣,只有满屋的玫瑰散发着芬芳;没有“悼念”、“追悼”的字眼,唯有横幅上冰心先生的手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朱自清(1898——1948)

朱自清先生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深刻,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传世,像《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

朱自清先生1898年11月22日生於江苏江都县。六岁那年随家人迁居扬州,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朱自清先生从小读私塾,继承了父辈的家学渊源。江南古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少年朱自清平易的性情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这些都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他后来的诗歌与散文创作中。

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这使他有更多机会接受新文艺思潮的影响,而 “五四”运动的爆发,则推动他坚定地走上文学的道路。1920年,朱先生从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1922年,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绪中。有一回,他在给俞平伯的信中写道:“我想将这宗心绪写成一诗,名曰《匆匆》。”于是,一篇早期广为流传的散文诗就这样诞生了。

相传两千多年前,孔子在山东尼山,看到一条大河,白天黑夜奔流不息,于是便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朱自清先生写《匆匆》时也才24岁,因为早早悟到了时光的飞逝和短暂,因而,对人生也更加珍惜,教学之余更加勤奋地从事文学创作。1922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1923年,他又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同年他还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显示出他散文创作的才能。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专心致力于写作散文。

朱先生的散文偏爱叙事和抒情。叙事散文主要以描写社会现实为主;而抒情散文,一类是以《背影》、《儿女》为代表、描写个人及家庭生活、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还有一类就是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抒发个人情感的小品文,如《绿》、《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说到借景抒情,朱先生有一篇佳作,借着对旧时光、老景致的回忆,抒发了自己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这就是《白马湖》。

在这篇散文里,朱先生回忆起1924年应夏丏尊先生之邀,来到宁波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的情形。那时的春晖中学,汇集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众多骄子——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俞平伯、叶圣陶、弘一法师""他们或以文学为业、或借文学交友。事隔三年,先生笔下的白马湖温馨依旧,却又略带了几分淡淡的感伤""

1931年,朱先生留学英国,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漫游了欧洲。回国后将旅欧历程写成散文,陆续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后结集为《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这段时期,他的作品里展现出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抒情格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他应约为中学语文教材而作的散文《春》,于1933年7月出版。

朱先生有很多名篇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是因为他的散文不但美,而且更有情、更风趣,被公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1925年他创作的那篇感人至深的传世之作《背影》强烈感染了几代读者。著名散文家林非先生曾著文写道:“《背影》用朴素和流畅的文字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情感,这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点,肯定就会长久地打动读者的心弦。”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先生因病在北平医院辞世,终年五十一岁。先生的一生是淡泊的,但他平淡为人、朴实为文的品格却为后人景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他是一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室和文学教师。”

1992年10月,位于扬州安乐巷27号的朱自清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巴金(1904——)

大家可知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冰心、夏衍,被称为文坛三位“世纪老人”。其中两位文坛元老由于一段“金坚玉洁的友情”而形成了一段佳话。他们一位是被人尊称为“文学祖母”的冰心老人,另一位则是我们今天节目中,要向大家介绍的文学大师——巴金先生。

巴金先生原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诞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他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取自《诗经》中《召南·甘棠》首句“蔽芾甘棠”。从1928年写完《灭亡》时起,开始使用笔名“巴金”,沿用至今。

1914年巴金十岁时母亲病故,安葬于成都市郊磨盘山。此后,深深感到没有母亲的孩子的悲哀。母亲“爱一切人”的教诲,对巴金有很大影响,后来称母亲为自己的“第一个先生”。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

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1929年1月,巴金从上海鸿兴坊搬至闸北宝山路宝光里十四号,与索非同住一楼。直至1932年1月下旬离开,共住三年。在这里创作了《家》、《雾》、《新生》(第一稿),翻译了《秋天里的春天》等作品。同月中篇小说《灭亡》开始在《小说月报》连载,至四月载完,在文坛引起反响。决定发表《灭亡》的是当时《小说月报》的编者叶圣陶。《灭亡》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