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看校报后有感 读校报有感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第一篇:《加入校报一年来的感悟及今后建议》

加入校报一年来的感悟及今后建议

一年的时间就这样不紧不慢、不声不响在大学岁月里轻轻掠过,似那湖面飞过的惊鸿,只留下一串影子让人回味,有校报陪伴的日子却是这串影子中最难忘的部分。

因为执着的追求文字的梦想,所以选择了这里;因为文字的温暖深入心灵,所以坚持了下来。我不想说我写的东西多么感人、多么受欢迎,这里,我就是平凡的一员,默默的用自己的笔,一次又一次的勾勒出思想的痕迹,一次又一次展现生活的真实,一次又一次让自己的灵感在文字上轻舞飞扬,我不在乎别人是否认可自己的文采,我不在乎别人是否明白我的心情,我只知道,我一直不曾放弃我的文字梦想,文学那神圣而崇高的地位在我心里一如当初,我只知道,与文字相伴的日子是轻松的、是惬意的。

因为只是单纯为了文字而来,所以我从未在意在这里其他方面的的得与失,曾经有人笑我“什么都不追求你进校报干嘛,你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发展?”首先我很感谢他以现实的态度来和我这么说,也很感激他的那份坦率,但是,我还是要说你不明白我,你不懂我对文字的感情;其次,我不想表现我自己多么清高,我只想说,我真的只想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心情,写自己的感悟,只想让自己的心离开现实的竞争来这里隐居,真实面对自己的心情,诉说真实的想法给文字听,仅此而已,就这么简单;最后一点,我在其他的社团或组织中并不是这么无作为,我也会去竞争,而这里,我只把它尊为我心灵的净土,是一个无欲无求的文学梦想生长萌芽的地方,我热爱这里,就像对文字与生俱来的热爱一样。

这一年下来,不管多么忙,我每次都按时交稿,这也无形中鞭策自己时刻不忘记写东西,时刻不忘记文字的梦想,我很高兴我坚持了下来。我希望今后自己也能坚持下去,只是执着的为了自己对文字的热爱。

最后说说对校报今后的建议吧。

首先,我认为例会的时间不要太长,内容最好简练一些,不要过于冗杂,因为时间进行的越长,大家的兴趣就越淡,强调的东西也就不愿去记,就像上课一样。

其次,应该多进行采访。校报成员要留心周围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要及时告诉团长或者老师,争取获得采访机会。

再次,报纸的分发尽量接近广大的同学,每次取得的报纸,除了送给各个辅导办以外,还要带回一部分报纸到上课的教室,分发给自己的同学,这样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校报,更加喜欢校报的文章。

此外,建议校报发表文章时不要只发表有数几个人的文章,还要鼓励一些文笔不怎么好,但是一直坚持写作的同学,这样大家交稿的热情才会更高,要不然,不少人可能因为文章总是不被发表而泄气,出现应付交稿甚至不按时交稿现象。

最后,衷心的祝愿校报的明天更美好!

第二篇:《读报纸文章有感》

海都报:

贵报于2014年12月30日A31-A54刊登了一篇“网传乡党书记公车载父上访”,“当事人称造谣并报警”一文我有所感想。请贵报参阅。

首先,永泰县东洋乡党委书记陈金源与邻里陈治明之间盖房纠纷。我认为,作为一个乡党委书记,首先应当把毕生精力投入东洋乡的经济建设,环保建设方面来。不应该为了个人琐事就与邻里过不去。作为一任父母官来说,显得太没有度量了。记得福州“孝义巷”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千里来书只为房,让人三尺何不可?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后来双方都退让三尺,传为千年佳话。这位陈书记,让人三尺何不可?一定要带年事已高的老父亲找他顶头上司王礼灯副县长状告邻里违建。陈书记称自己没参与这事,但他的父亲是一个高龄的老人,几乎没有民事能力的老人了。如果不是陈书记带他到县政府,怎么可能找得到王副县长?这样做,实际上增加王副县长的麻烦。王副县长按理说是日夜操劳着全县的工作,但碍于他属下的人情面子,不得不放下重要工作来处理陈书记家事。请问这位陈书记,永泰县到处都有违建行为,挖山建坟,你为什么不反映大面积的问题,而为你本人对面一家的小违建就大动干戈,找了各路铁哥们一起出来阻扰别人建房?另外。陈书记的公车被拍照,称是穿短袖,聪明的陈书记如果有所准备,可以打开暖气,再冷也可以穿短袖,这又如何解释?公车办私事,本来是一个小问题,不管事情真伪,陈书记可以大度量地接受群众的监督,不必给举报人扣大帽子,进行打击报复,又动用东洋乡派出所哥们出来处理。如果陈书记利用自己的权力压倒邻里,那么恩恩怨怨何时了?

看校报后有感

我认为,一个没有处理好邻里关系的干部,决不是一个好干部。再说,陈书记建了五层楼房子,经济来源是不是可以给村民公示一下呢?一个共产党员,在入党时的庄严宣誓,应该不会忘记的。不管怎么说,我希望这位乡党书记应该要为乡民多办实事,好事。领导村民和谐,共同建造自己美好的家园,改变东洋乡的落后局面,带领全乡人民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使乡民永远记住这位党委书记的突出贡献,是否能做得到,要看这位书记今后的表现,以便载入永泰的史册。

投稿人:鄢仁榕 2014年1月4号

第三篇:《知识类学生会校报10篇读后感》

看校报后有感

1、《沉思录》

《沉思录》是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克·奥勒留所写的反省笔记,由后人经过各种方式拼凑流传,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考证。

这是温总理天天都读的书。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2.《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已经被翻译成至少62种语言,而它对英语本身亦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其中的语言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书中的术语和小说作者已经成为讨论隐私和国家安全问题时的常用语。看校报后有感看校报后有感

例如,“奥威尔式的”形容一个令人想到小说中的极权主义社会的行为或组织,而“老大哥在看着你”(小说中不时见到的标语)则意指任何被认为是侵犯隐私的监视行为。奥威尔在本文创造的一些新词,例如“犯罪思想”(thoughtcrime)、“新语”(newspeak)、“双想”(doublethink)、“老大哥”(Big Brother)、犯罪停止(crimestop)等已收进词典。《一九八四》曾在某些时期内被视为危险和具有煽动性的,并因此被许多国家(不单是有时被视为采取“极权主义”的国家)列为禁书。

本书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至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说之一,此外还在1984年改编成电影上映。本书被美英德法等国列入中学生必读书目。 这本书真正值得我们关注之处在于书中描绘的恐怖社会不断以各种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而每一个经历或熟知该类历史事件的人看过本书后都会产生一种触目惊心的契合感。 其散布恐外仇恨、党说以及真理部的类似作为仍可在世上某些国家发现。王小波曾说:对于我,它(1984所描写的社会)也不是虚构,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历史。看过本书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本书简直就是对文革时期狂热社会的预见。虽然,作者并没有想来预见文革。(参看王小波的《2010》。) 《一九八四》多年来曾在多个国家被禁。奥威尔在这部书写完不久便重病而逝,离开了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作品。不知道他对自己作品的命运有着怎样的设想,但是它被列为禁书的命运恰好印证了小说本身的揭露意义。禁止它无疑是因为畏惧。有人说他所影射的是前苏联(老大哥影射斯大林的后期统治),也有人说他所影射的是法西斯。译者董乐山在译文版序中强调奥威尔不是反共作家,而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此书有明显有政治正确的意味。我同意奥威尔不是一个反共作家的观点,他只是一个反极权主义者,所有的极权政体都是他所厌恶所反对的,所有的极权国家因为极权的特质都难逃被批判的地位。 但“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并不相同,“社会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也不相同,奥威尔与其说是个社会主义者,还不如说更偏向社会民主主义,与我们所常见的所谓“社会主义者”间的差距还是有一些的。 与其说《一九八四》是一部政治预言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极权政权指导书,从理论基础到方法论再到具体的实施细则,按图寻骥,就能依样画葫芦地建立一个完美的极权政体。奥威尔用冷锐的语言描述极权统治的核心思路,锋芒直达人性弱点的最深处,“只要不给他们比较的标准,他们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受压迫”,一针见血。 极权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思想统治,

僵化约束民众的思维能力。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消耗国民生产,挑拨民众盲目的爱国情绪,获得国内统治的和平,谓之“战争即和平”;通过黑白、犯罪停止、双重思想的精神训练,使他不愿意也不能够对任何问题有太深太多的想法,谓之“无知即力量”。上述两种极权统治理论在奥勃良给温斯顿的无名书里有着详细的论述。而后小说的第三部分,则通过记述温斯顿接受“学习、理解、接受”三阶段思想改造的经历来阐述“自由即奴役”。 掩卷而思,时间恍若来到故事描述的一九八四。书中的生活环境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真切。子女监视、揭发父母,夫妻互相揭发,有限的几首歌曲几部小说,大集会喊口号,高呼领导者的名字,被夸大的经济成就,短缺限量供应的生活资料,被肆意篡改歪曲的历史""甚至琐碎的生活细节,都是惊人的雷同,“每人的工资约有四分之一得留起来付各种各样的志愿捐款,名目之多,使你很难记清”。 我们的生活细节已经在1948年的书中已有详实的描述,我们该对奥威尔敏锐的预见力表示赞叹,还是对当权者的无创意表示遗憾呢? 这是为数不多让人震惊的书。一个令人寒冷的预言及现实,对人类社会有永恒的指导意义。那种恐惧、愤怒与无助,恐怕依然在这人间上演。

3、《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法国哲人文豪让-雅克·卢梭的最后作品。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为自己而作”,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同时它也凭着自身发放的光耀,照亮了无数在世俗社会当中卑污的灵魂。它跟美国哲人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样,讲述的都是一个孤独隐居者与大自然对话的故事。这类与大自然相融无间息息相通的和谐画面在西方文化史上不管怎么说都是稀奇罕见的文本。 这漫步当然是身体的漫步,卢梭在漫步中品味大自然的美景,采集植物标本;同时也是心灵的漫步,瞰梭在其中与自己的心灵亲切交谈,毫无矫饰,从中获得慰藉;它更是文学的漫步,卢梭在这不仅创造了“遐想”这种新的文学体裁——散文,更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这本小书也成为法兰西最优秀散文作品。 全书由十篇漫步组成。前四篇漫步大约写于1776年春季到1777年春季,随后四篇完成于1777年,第九和第十篇也许是在1778年1月到4月12日写的。1778年5月20日,卢梭终于接受吉拉尔丹侯爵邀请,离开巴黎住到埃蒙农维尔时,带走了《孤独漫步者的退想》的手稿。卢梭于同年7月2日突然去世,全书戛然而止。卢梭死后,他的妻子将手稿交给卢梭的友人穆尔杜,于1782年在《忏悔录》第一卷之后发表。 十篇“漫步退想”没有完整的提纲,大多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作品。 《孤独漫步者的退想》首先展示了孤独漫步者的自我审视和反省。“一个孤独者陷入沉思时,自然会更多地想到自己”。卢梭此时已经步入晚年,对死亡毫无畏惧,他只希望用晚年的全部余暇来丰富、充实自己:“我离开人世时虽然不可能比初入人世的时候更优秀——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但至少更有道德。”卢梭声称要“恢复先前被我称为‘我的忏悔录’的那种严肃而真诚的自省”,他承认自己犯下的过错:弃婴、说谎,但是他对自己坎坷人生的回顾比起《忏悔录》要模糊得多、大多作虚化处理,连书中提及的主要事件的时间都屡屡与事实相左。为此,有些评论家已经指出,如果把书中的内容简单地与卢梭本人的经历挂钩,追究史料的真实,其实是小看这本书的意义。和客观真实相比,卢梭更注重主观真实,注重记录自己内心思考的真实:“我将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前后连贯不多,就跟头一天与第二天的想法通常没有多少联系一样。”他已经超越个体的范畴,像奥古斯丁、蒙田那样,在更深的层次上,思考普遍的人性,探索人生的哲理和人类的命运。因此卢梭的反省往往成了哲学思辨,书中不少篇章几乎都能改用哲学标题冠名:论迫害与孤独(漫步之一)、论道德与宗教(漫步之三)、论真理与谎言(漫步之四)、论幸福(漫步之五)、论怜悯与善良(漫步之七)、论孤独与内心安宁(漫步之

八)、论博爱与社会(漫步之九)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比《忏悔录》更深刻、更彻底。《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也是一本充满美好回忆的书。年轻时,卢梭靠

着丰富的想像力,躲避苦难的现实;老年的他则在回忆中寻找“宽慰、希冀和安宁”。圣皮埃尔岛上度过的欢乐时光、在深山幽谷采集标本的乐趣、真诚的善举给人带来的纯净无私的欢乐以及与华伦夫人初次相见等,这些文学史上著名的回忆洋溢着幸福的哲理,赞美人性本善以及顺从自然、享受人生的欢乐。卢梭不仅仅饱尝着“沉浸在这种迷人的沉思里”的甜美温馨,而且尽情体验写作的乐趣:色彩斑斓的描写、酣畅淋漓的抒发、接踵而至的思绪、层层剥笋般的兮析,都通过富有音乐感的语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飞扬的文思抹去真买与想像、历史与当今的界限,穿梭于不同时刻、不同的事件和人物之间,古人书上的一句话、路边的一棵草、一个下意识的绕道动作都是引发退想的诱因,就像《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小蛋糕那样。“人间只有易逝的乐趣”,而写作能将这种乐趣永久保存下来,写作成为生命的体验,成为心灵的依托和补偿,它“必将唤起我在撰写它们时得到的温馨,使逝去的岁月重现在我眼前,也可以说是把我的生命延长了一倍”。难怪表示幸福欢快的词汇频频从卢梭的笔端淌出,单是plaisir(欢乐,愉快)一词就出现了84次,“漫步之九”中竟一发不可收拾。用了36次之多,jouir,jouissance(享受,享有)和Bonheur(幸福)在书中出现27次,ame(灵魂)49次,coeur(心灵)126次,作者的欢欣之情溢于言表。

漫步之一 关于自身命运的思考

漫步之二 关于真正幸福的思考

漫步之三 关于学习与道德的思考

漫步之四 关于真话与谎言的思考

漫步之五 关于宁静与遐想的思考

漫步之六 关于行善的思考

漫步之七 关于消遣与癖好的思考看校报后有感

漫步之八 关于逆境与情感的思考

漫步之九 关于善良的思考

漫步之十 关于与华伦夫人的关系

4、《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为社会学经典名著,已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作者勒庞以十分简约的方式,考察了个人聚集成群体时的心理变化,指出个人在群体中会丧失理性,没有推理能力,思想情感易受旁人的暗示及传染,变得极端、狂热,不能容忍对立意见,因人多势众产生的力量感会让他失去自控,甚至变得肆无忌惮。看校报后有感

作为一部经典之作,《乌合之众》对于理解今天仍不失现实意义。日本普通民众为何曾变成战争机器,“文革”青年为何曾变得丧失理性,入市股民又为何会变得群情激亢?个人到群体的心理变化看似难以理解、难以置信,实则有迹可寻。今天,《乌合之众》以其对大众心理的精辟剖析,已成为众多理财专业人士荐阅的书籍。

5、《狂热分子——码头工人沉思录》

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

自1951年出版后,本书即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短期内行销50万册以上,被译成10余种语言,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书中俯拾皆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与一针见血的比喻,风格酷似法国思想家蒙田与帕斯卡尔的随笔。至今,其佳言警句仍不断被引用、

辑录。

作者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1902-1983)的一生十分传奇,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靠自学成就学问。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因此他也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1982年获里根总统颁赠总统自由奖章。生平著作超过10部,包括《激情心灵状态》、《变迁的磨难》、《我们时代的脾性》等,曾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狂热分子》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作品。

6、《哲学与人生》

傅佩荣教授每周四于台大开设的“哲学与人生”课程,17年来,座无虚席。这是大学生社团推荐最优秀的通识课程,约达一万多学生人次。 本书集其十数年之授课精华所成就的作品,开宗明义介绍「哲学是什么?」前半段以西方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话与悲剧」、「苏格拉底」、「存在主义」、「荒谬之超越」等普遍的知识背景,提供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学的途径。后半段则以「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儒家的风格」与「道家的智能」为主题,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体大思精的人生哲理与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此外,尚有「艺术与审美」、「宗教与永恒」、「教育与自我」等题材。 全书的结论放在「文化的视野」,这亦是通识教育的目的所在,有助于拓展人们的眼界与心胸,不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在特定议题上采取合理的原则与立场。

7、《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关于荷马所生的年代和是否确有其人都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他可能生在公元前9、8世纪之间。 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这两部史诗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传说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荷马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将两部史诗整理定型的作者。《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皇后珀涅罗珀团聚的故事。 《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了自由主义的自由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 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荷马史诗》 于是成了“希腊的圣经”。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由荷马加工整理而成。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

8.《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9、《民主的细节》

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可供各大专院校学生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阅读使用。

10、《人生至理的追寻》

本书是目前最完善的梁漱溟读书笔记,忠实地反映了大师的思想,闪烁着人格的、智慧的光辉。由梁漱溟的哲嗣梁培宽、梁培恕辑录,许多内容首次面世。 梁漱溟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其阅读范围涵盖佛学、儒学、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教育学、人物传记等。他精辟地指出:“其实真有学问的人总是通达无碍的,对于拥有群众的各学派教派均能洞达其得失,各给予适当位置,若拒斥于千里之外,只是自小而已,欠通而已。” 作为现代中国的伟大儒者,梁漱溟一生兼怀佛教信仰,其书法也受到重视,本书特别收录了他所书写的佛教经典《心经》全文,非常珍贵。

第四篇:《观《抗震救灾》后有感》

5月1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看校报后有感 读校报有感